時間:2023-03-23 15:16: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學籍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成教招生與學籍管理的業務流程。
我校成教招生與錄取程序為:首先,分析省高考生源庫人員的分數構成情況,設置最低錄取分數線;然后根據各專業考生分數段的分布情況設置各個專業的篩選條件進行正式生的錄取;如果滿足條件的學生數少于計劃招生數,還可以招收部分未達到分數線的學生,這些學生屬于跟班先讀的進修生。新生編班后,接下來將按照培養計劃學習,進入學籍管理階段。
1.2成教招生與學籍管理的功能模塊設計。
為了實現成教上述特定的業務管理流程,軟件研發時設計了如下功能模塊:(1)學歷教育錄取輔助分析;(2)新生錄取;(3)新生編班;(4)進修生入學籍。(5)校內與校際學籍異動管理;(6)學生獎懲管理;(7)招生庫信息查詢;(8)學生與班級信息查詢;(9)學籍異動與獎懲查詢;(10)教學計劃制訂與管理;(11)授課任務制訂與管理。
2系統設計方案
2.1系統開發與運行環境。
應用程序開發環境為2010集成軟件開發平臺和SQLServer2008數據庫管理系統。軟件運行環境為Framework4.0。前后臺共享服務器上的同一數據庫。
2.2系統數據模型設計。
成教招生與學籍管理數據庫設計時,要依照實體完整性和參照完整性原則設計數據表結構,要盡量減少數據的冗余。此外,為了將來系統功能擴充的需要,設計了表示學歷教育、網絡教育、自學考試和非學歷教育的大類實體,設計了表示業余、脫產、函授、遠程的形式實體等等,并在設計學生實體時,增加大類、形式、層次等實體的參照屬性。
3系統特殊業務的實現技術
3.1學歷教育錄取輔助分析。
本模塊用于分析當年高考生源庫信息中各個分數段考生的分布情況,以確定錄取分數線。系統設計了按科別、專業、性別、站點等選定的條件,查詢考生在指定分數段分布情況的可選條件查詢。還設計了直接輸入指定條件查詢指定分數段的考生分布功能。
3.2新生編班。
新生編班要完成編班和編學號兩項功能。首先在班級管理中添加班級信息,然后,在新生編班模塊中把招生庫指定的學生批量或單個加入班級中。如果這個班中有進修生,再用直接添加的方式加入進修生。班級成員添加完成后,接著在同一用戶界面進行班級成員的自動或手動編學號。
3.3進修生入學籍。
進修生是指未正式錄取而先跟班就讀的學生。他們按照所跟班級的培養計劃完成所有課程的學分,但是要跟著考取后編進的班級畢業。為了解決成教這種特殊的進修生管理問題,對每個學生實體定義了自然班和學籍班兩個班級屬性,自然班為完成學分的班級,學籍班是跟隨畢業的班級。進修生入學籍模塊就是完成進修生錄取后轉變為正式生,并分配歸屬的學籍班的功能。
3.4其它模塊的實現技術。
學籍異動包含退學、休學、延長學籍、離校、在校、畢業、保留學籍等變動內容;學籍轉變包含復學、留級、轉專業等校內學籍轉變,轉學轉專業等校際學籍轉變;獎懲模塊包含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干部等獎勵登記,處分、記過、留校查看等懲罰登記。在設計學籍異動與獎懲模塊的應用程序時,主要需要一個友好的界面,作好相關信息的登記,并顯示在學生信息查詢及學籍卡打印等模塊查詢結果中。成教學院一般有多個合作辦學點,由于辦學點師資結構的差異,因此,同樣專業在不同教學點的班級會有不同的教學培養計劃。因此,在編寫教學計劃制訂與管理模塊的應用程序時,采用了按班級制訂教學計劃的方案。另外,考慮到同樣專業班級與班級間,年級與年級間教學培養計劃有很大的相似度,因此,設計教學計劃訂制與管理模塊操作界面設計時,提供了復制原有教學計劃進行修改訂制的功能,為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授課任務訂制與管理是為每學期按教學培養計劃開設的課程分配授課教師。這個模塊與班級教學計劃、教師信息庫、課程信息庫、班級信息庫等都有關聯,設計授課任務訂制與管理模塊的應用程序時,把這些相關信息呈現在同一個用戶界面中,供操作人員點選。這一功能使系統更加友好,提高了系統的適用性。
4結束語
1.人員配備數量不足
目前從各基層單位學籍工作人員配備數量看,普遍存在數量不足的情況。一人多職,身兼數職,沒有像普通高校樣,在具體崗位設置時參考學校學生數量,人員緊缺使得學籍管理人員只能疲于處理大量的日常工作,而在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上難以有較高水平。
2.基層單位對學籍工作重要性認識不到位
學籍管理工作貫穿學生入學到畢業整個環節,還延伸到學生進入社會,用人單位的信息查詢、信息認證等,其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聲譽。而在開放教育辦學理念中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得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學籍管理工作也提出更高的個性化服務要求。
3.缺少穩定的培訓機制
由于人員流動性大,學籍工作的周期性長,新到崗工作人員一般需要1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完全熟悉并獨立開展工作。從上到下都缺少定期、定項的培訓。
4.基層單位缺少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
規范管理,制度先行。各基層單位在管理工作中缺乏細化的管理制度和具體工作項目、管理流程的操作規范。特別是在班主任管理、學生管理方面,無法按照制度流程工作,而是按照經驗管理。在基層單位中因為生源的地域影響因素,情感管理現象也比較突出。
5.技術支持力量薄弱
基層學籍管理人員專業結構技術類比重不大,現代科學技術在學籍管理工作中的運用較少。操作軟件繁多而互不兼容,基層單位在使用中需花大量人力、物力、時間學習具體操作,缺乏有針對性的技術開發。
二、基層辦學單位學籍工作改革方向
1.完善隊伍建設,加快團隊打造
隊伍建設是國家開放大學提升辦學質量的關鍵,從國家開放大學到國家開放大學各分部,應借鑒普通高校師生比、教師與管理人員比例分配原則,結合各個基層單位辦學實際,形成學籍管理人員配備指導方案。在穩定隊伍人員的前提下,打造一支由專家隊伍、業務骨干、管理操作人員為主的金字塔型管理人員框架。通過專家隊伍加強學籍管理制度研究和政策指導。業務骨干作為中間力量加強業務指導和技術開發。管理操作人員作為具體的實施者熟練操作具體業務。
2.建立穩定的培訓機制,增加隊伍凝聚力
有計劃地開展培訓,加強學籍隊伍縱向和橫向交流學習,通過工作觀摩、專項培訓、崗前學習等方式,為各級各類學籍管理人員提供多種培訓、學習機會,實行學籍崗位準入制,加強學籍工作人員重要性的宣傳,士曾強隊伍凝聚力。
3.完善制度建設,形成精細化管理
提高學籍管理質量關鍵是制度保障。各基層辦學單位依據國家開放大學制度應不斷完善、細化具體的學籍管理制度,建立基層單位操作規范,編寫工作流程和實施細則,明確責任和權利,通過規范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流程,避免情感管理的影響,實現科學化、標準化、制度化管理。
4.深入研究,加大技術支持
(一)學籍管理制度的制定缺少法律規范
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發展,成人高校學籍過程管理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相比之下,對成人高校的角色定位、學籍管理制度效力、責任等問題卻很少有人論及。目前,高校與學生法律關系模糊,高校學生管理制度中的法律性質不明確。由于缺少有效的立法協調機制,學籍管理制度制定過程缺乏法律支撐與指導,導致制定制度不嚴格、不民主,執行制度缺乏效力。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發展不均衡
成人教育學籍管理制度一直借鑒《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定》和《高校學生行為準則》的規定。雖然從管理模塊上看,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相同點較多,但普通高校是培養全日制學生,而成人教育的教學不僅局限在校內進行,還在函授站進行,成人教育的學習形式多樣,教學方式、學籍管理、學生管理都與普通高校有很大的差異。此外,成人學籍管理制度基本是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制定的,在入學報到期限、成績考核、轉專業與轉學、學制、休學、退學等要求方面,各省之間有很大區別。例如,廣東省教育廳會對成人學生部分科目進行統考、抽考,而在許多省,統考和抽考一般由高校統一安排。這些制度的差異,折射出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的不規范。
(三)政府權限集中,執行制度手續繁瑣
轉專業、轉學是學籍異動的兩個主要方面。隨著成人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多數省(市)對于轉專業和轉學的要求都逐漸降低,辦理手續簡化,學籍異動的管理更加人性化,除體育、藝術類等專業外,理工學科范疇、文史學科范疇內部都可以互轉。從政策執行的角度上看,因為成人高校學籍管理部門熟知本校學生情況,了解學生動態,許多省份成人高校都有轉專業的審批權,再報送省教育廳備案即可。個別省份對于轉專業的學生要求較為嚴格,各高校的管理權限小,學生入校后發現報考專業不適合自己長遠發展,因轉專業手續繁瑣,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甚至退學。雖然學籍管理制度對轉學進行了規定,但是如果細化轉學手續,轉學手續難度高。即使轉學不轉專業,各高校的專業目標、專業定位不同,教學計劃、課程設置都有很大區別,甚至課程成績、學分相互得不到認可,給轉學者造成困難。
(四)剛性學制束縛學習積極性
經本文調研,成人學生中許多是在職工作人員,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的主要目的,有18%是為了取得文憑,有68%是為了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學生不僅看重學習時間的長短,還很看重教學水平的高低。目前,高中起點專科和專科起點本科的成人教育學制為3年或者2年半,高中起點本科教育學制為4年或5年。在剛性學制的時間限制下,一些學生只能按教學計劃要求按部就班完成學業,降低了學有余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許多成人高校學制仍舊以剛性學制為主,教學模式單一,照搬普通高校課程大綱,缺乏對學生個性化指導,公共課較多,專業課程理論教學和實踐工作脫節。
(五)制度執行程序不夠嚴格,缺少法律規范
學籍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規定不規范,必然導致執行程序不嚴格,從而引發高校學籍自主管理權與學生受教育權的沖突,發生了一些不該發生的制度執行問題。例如,個別成人學生因未被授予學位而狀告母校,主要是由于高校形成處分決議后,沒有將處分決定告知學生,也未告知其應有的相關權利和申訴渠道,制度執行不規范。有些學生或者家長法律意識淡漠,常為解決某一問題擁堵學校大門,甚至采用更激進的措施。沒有科學合理的學籍管理制度和正當程序,無論是學校的“執法均等”還是學生合理合法的請求、選擇、知情權益就難以得到保障和維護。缺乏法律依據的行為不僅損害了成人高等教育各方權益,還嚴重影響了成人高等教育制度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從長遠分析,則可能對成人高等教育事業持續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改革策略
(一)學籍管理制度納入法治化軌道
為順應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成人高校應以國家制度規定為依托,依法治校,從法律視角分析現階段成人學籍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性,逐步規范、細化各種制度,構建適合成人學籍管理的管理制度,做到學校要有管理自,學生要有受教育權。尤其是對學生轉專業、轉學、休學、復學、退學、畢業、結業等要求堅持以生為本,既保證學生受教育權、申訴權,又要從學校自主管理角度出發管理和約束學生。因此,完善健全的學籍管理制度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
(二)健全學籍管理制度,簡化執行程序
目前,各省制定的成人學籍管理制度差異性大,有的省份由教育廳制定并出臺了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等一系列制度,也有的省份沒有出臺具體的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為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各省應逐步健全成人高等學校學籍管理制度,使各成人高等院校及其函授站“有法可依”。同時,省級主管部門在細化、落實教育部規定,制定本省學籍管理制度時,不僅要考慮到省內成人高等院校的實際情況,還要從成人函授站分布、制度執行性的角度出發,考慮到省級學籍管理制度的貫通性。這不僅能促進各省成人高等教育的均衡發展,還能保證各成人高校學籍管理工作的良好銜接。
(三)細化學籍管理制度,完善學籍管理體系
健全學籍管理制度體系,應重點加強以下制度建設。
1.成績考核要求
成人學生基本上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統一上課,但各高校對于考試和考查課程的比例要求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制定學籍管理制度時,應該以條款的形式對課程分類、考試和考查課程比例做必要說明,對考核形式、成績評定依據、標準要有明確的規范和闡述。同時,還要保證制度的規范性和可執行性。
2.轉專業制度
在轉專業要求方面,根據教育部“學生可以按學校的規定申請轉專業”的規定,省級主管部門在批準學生是否可以轉專業方面,應該給予學校自主管理權限。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考慮,學校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可以結合學生培養效果、學習需求進行轉專業,這也是保證正常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從學生管理角度考慮,公平、有效轉專業是維護學生權益的重要體現。同時,高校在制定轉專業細則方面,既要緊密依據教育部的規章制度行文,又要結合專業特點、專業定位制定條款,細化學生申請轉專業的范圍、申請條件和流程,明確轉專業在學科門類、學歷層次、學籍狀態界限以及課程補休與免修要求。
(四)強化教學改革,落實、實行彈性學制
彈性學制是指學生有一定選擇性的學習,由學生結合自身情況和學校培養方案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其學習年限也有一定伸縮性。彈性學制的落實應用,需要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規章作保障。目前,許多成人高校在試行彈性學制,但教學安排、考試安排、學籍管理制度都沒有緊密契合彈性學制的安排,造成了學制只延長不縮短。因此,真正落實應用彈性學制,把“彈”字作為學籍制度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現階段成人高等教育學籍管理制度的發展方向。
(五)嚴格執行學籍制度,正確行使高校權限
學分制下的高職院校學籍管理是基于學分評價審計學生的學業完成狀態的一種學籍管理方法,其順利開展必須依賴一下幾個基本要素。
(一)選課制度
選課制度是允許學生在一定的范圍內,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實際情況,自主地選擇自己的課程、老師,是實現學分制管理的最關鍵的要素之一。選課制度的出現,首先體現了高職院校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考慮了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通過學生的自主意愿和特長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內容,從而不僅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積極性,而且充分鍛煉了個人主觀能動性和獨立判斷、思考與實踐的能力,這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二)彈性教學
彈性教學是學分制的核心思想,考慮學生是否結業的優先條件即為學分是否修滿,從而使得學生們在可允許的年限范圍內提前或推遲畢業。彈性教學使學生們在同一個學校內享受不同的學習制度,既可以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前畢業,也可以為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留足了學習空間,通過延緩畢業來完成自己的應該學習的內容。
(三)重修與學分獎勵制度
重修與學分獎勵是學分制的補充與延伸,是對正常完成學業的流程的一種彌補。在很多時候,總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個人能力不足或其他原因導致考試不過關,從而獲得不了足夠的學習,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表現優異而獲取額外的學分,所以重修可以讓正常考試不過關的學生通過額外的一段時間來重新學習進而重新考試,而學分獎勵則是通過學習之外的獎勵,鼓勵學生積極發揮個人創造性,通過個人創新和努力來獲取額外的學分。學分制度與傳統的學年制相比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獨特的特點,相比于學年制,學分制度條件下的高校學籍管理不僅可以使用量化的、可對比的審計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降低了學籍管理的難度,而且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模式、學習方法和環境更加多種多樣,更容易為社會創造綜合性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在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工作中采用學分制來實施具有以下特點:
(四)教學計劃更加多變
基于學分制開設的基本要素,在學分制條件下的高職院校學籍管理會開設很多種類的科目,比如針對某個專業必須學習的必修課程、針對相關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以及增加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興趣的公共課程等,這些課程的內容加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和涉及范圍,而在教學安排上,相關人員也可以更加靈活多變地安排整個教學內容的實施,從而使專業課程與興趣相關課程互相穿插,相互扶助,最終完成整個學業的學習。
(五)教學模式趨于多樣化
學分制條件下的高職院校學籍管理使整個教學模式突破了原本的單一模式的限制,通過對學分制設定的教學計劃與安排,加以公共課程的輔助,使學生們不在整天圍繞著老師、課堂、教材為中心,學生們只需要獲得相關科目的學分,即可實現對課程的學習。同時,學分制的出現也使得雙學位、主輔修專業的出現成為課程,通過放開專業限制,使學生們以高昂的興趣去接受更多的知識內容。當然,學生對學分的獲取也可以通過參加國家級或省級的考試或比賽,或通過其他形式的活動來獲取相應的學分,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積極性去獲取更多的知識。
(六)教學條件更加人性化
學分制的彈性教學使學生的學業完成不再受四年期限的限制,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獲得規定學分提前畢業,學習差或由于特殊原因的可延長學習期限,休學后再繼續完成學業。同時,學分制的選課制度,讓學生們更加自己的需求、實際情況以及老師的授課情況自主地選擇老師、授課時間,這樣不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使老師之間互相競爭,增強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此外,重修和學分獎勵都輔助學分制的順利進行,最終使得整個學籍管理突顯以人為本的特點,整個管理過程更加人性化。
(七)容易實現信息化管理
學分制最終是以學生的學分作為計量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這樣的設定使得學生的狀態可以量化評判,再加上是在學籍管理工作中有很多重復的、繁瑣的統計工作與排選課工作,這些都可以通過網絡化、信息化的手段,實現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所以可以通過設計和實現一套完成的、友好的高職院校學籍管理系統來實現學籍信息管理工作,通過專業化、信息化、一體化的信息管理平臺,極大地提升學籍管理的效率,使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工作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學分制條件下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的實施與現狀
(一)實施彈性教學
按照學分制度的要求,以學分制度為核心開展學籍管理工作時,校方增加學生們的選擇條件,學生在入校一段時間內,如果認為不適合已選擇專業的學習,可以給院校相關部門提出轉專業申請。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按照學院安排的學習進度,自行選擇高年級的課程,并且按照預定的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從而得到相應學分,如果在規定時間內達到畢業的學分要求,那么學生就可以拿到畢業證和學位證書,即完成了自己相應的學業。在高職院校中,普遍看來規定的時間內為3到6年,即學生如果在提前1年的時間內滿足了畢業要求的學分,那么就可以提前申請畢業,當然,如果在4年內沒有達到學分要求,則可以推遲一到兩年畢業。
(二)開展學生選課或免修
在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工作中,采用學分制度開展工作,一般都會設置選修課程,這個主要是為了擴展學生們的知識面,滿足學生們的興趣需求而開展的公共選修課程,以及為了滿足學生的個人不同需求而設置的專業選修課程,同時為了方便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或者適合自己的上課時間,也可以在專業課程中選擇老師,從而滿足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或要求不同的各種需求。此外,有的高職院校為了給學生提前畢業提供條件,專門對于一些課程進行學習前考試,如果成績能夠滿足要求,那么該學生將不用學習該課程將直接獲取相應學分。
(三)主輔修課程配合
在學分制的高職院校學籍管理工作紅,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們自身的創造性和實踐能力,高職院校會在專業主修課程之外,開設梯次分配的輔修專業課程,或者設置雙學位課程,從而使學生們在完成本專業的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輔修專業的培養得到更多能力的提升,最終成為一個全方位復合型人才,在以后走入社會中才更有競爭力。
(四)實現網絡信息化
基于學分制度的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工作過程繁瑣重復復雜,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將自己的學籍管理工作通過設計與開發專門的學籍管理系統來開展。通過在學生入學時將各種學籍信息錄入到學籍管理中心,到學習過程中各種數據信息的記錄與處理,最后到學生畢業離校,所有的過程都是通過學籍管理系統系統來實現,大大降低了學籍管理工作的難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但是,目前各大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工作在學分制條件下的開展與實施并不理想,很多實施階段與實際理想達到的都有很多差距,有的甚至還處在理論分析或者初步建設階段。比如有很多高職院校的3年提前畢業的彈性教學并沒有真的實現,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幾乎沒有學生能夠在學分制的要求下提前畢業。再加上很多高職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高,在師資上、教室資源上都很欠缺,這些都造成選修課程落于形式,重修課程也會因為這些原因而不能正常上課。此外,在學籍管理系統的開發上,也會由于服務器配置不夠,系統應用安全和網絡安全級別不夠而發生被黑客攻擊的情況,這些都是實施學分制度順利開展所亟需解決的問題。
三、學分制條件下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的思考與完善
(一)落實到位
高職院校學籍管理工作對于學分制度的具體實施必須落實到位,不能浮于形式。尤其是在選修課方面,必須按照專業課程的標準來為其安排上課時間與所用教室資源,同時還要對老師進行師資培養,通過不斷調整老師的知識結構和體系,鼓勵老師多探索和研究新的、前沿的內容,并且在教學內容上、教學模式上都需要下功夫去提煉,從而加強整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學水平。此外,關于學分修滿即可畢業的彈性教學也必須落實到位,通過開設專門的溝通會議來鼓勵學生多多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選擇相應的公共課程,按照自己實際的能力來選擇額外的課程來獲取學分,通過參加額外的國家級比賽或其他活動來獲取更多的學分,最終推動學生的全方位的發展,各方面的能力也都得到培養和提高。
(二)完善制度和設施
學分制度的具體實施需要更加符合實際的制度細則,在高職院校學籍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必須對實施細則進行制定,大膽地打破原有的學年制度和班級制度,積極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和興趣選擇相應的專業課程或公開課程。同時,將選修課程的制度與限制放開,適當地在晚上或者周末安排一些選修課程,讓學生的課余生活更加充實。同時,需要在基礎設施建設的下功夫,多建造一些實驗機房、多媒體教室、電子圖書館、多功能教室等,從而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化與完善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優質的環境,同時,通過構建數字化校園,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讓學生突破在時間、空間上的學習限制,通過個人的移動終端即可完成相應的課程的學習,從而為學生們的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
(三)改進管理系統
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是提升學分制條件下高職院校學籍管理工作的必然趨勢,然而學籍管理系統的開發與最后的應用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過渡期和磨合期,這就需要學籍管理工作人員在應用學籍管理系統時,要不斷地根據實際工作需求對系統的不足提出建議,并且通過相關部門對其進行改進,最終是學籍管理系統能夠更好地為高職院校的學籍管理工作提供優質的服務。
四、總結
(一)優異的心理素質。
新形勢下,我國高校都在大規模擴招,在校生數量逐年遞增,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本就復雜而繁瑣,在學生人數日益增加的情況下,高校學籍管理工作量必然增加,管理人員必須具有優異的心理素質,可以承受長時間單調乏味工作的考驗,細心管理每一位學生的學籍,才能有效的完成高校學籍管理工作。
(二)良好的業務素質。
高校學籍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究其原因,高校學生學籍的取得、變更、丟失、轉移工作,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教育行政部門以及高校自身的規章制度執行,管理過程中不可麻痹大意、隨意應付。因此,高校學籍管理人員必須加強理論研究,加深業務學習,盡可能的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
近年來,高校學籍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與之相應,高校學籍管理人員必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管理技能,即必須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這有利于更好的完成高校學籍管理工作。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主要包括:互聯網的應用、高校學籍管理軟件的使用、excel、word等office辦公軟件的使用等等。
(四)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高校學籍管理的主要工作對象是在校學生,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經常與學生接觸,因此,在高校學籍管理過程中必然需要管理人員與學生互相之間溝通交流。例如,遇到不理解學籍政策的學生,管理人員應耐心解釋;遇到不明白學籍手續的辦理過程的學生,管理人員應詳細而準確地說明;遇到不按照學校規定辦理學籍的學生,管理人員應與學生仔細溝通了解原因,并進行合理的教育。
二、培養和提高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的素質
當前形勢下,高校學籍管理人員面臨著比以往更為嚴峻的機遇和挑戰,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為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而越來越多的學生給管理人員帶來了新的挑戰。只有切實培養和提高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的素質,才能為高校培養更多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做貢獻。
(一)建立健全考評激勵機制。
首先,高校要建立嚴格高效的考評激勵機制,引導高校學籍管理人員加強業務學習、鉆研管理理論、提高自身素質。考評和激勵要做到公正公平,嚴格照章辦事,以在全校形成人人講學習、個個鉆理論的良好氛圍。其次,對于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的學習研究要創造一定的條件,提供必要的指導。比如,學校要定期訂閱相關管理領域的報刊雜志,對于研究成果出色者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等等。
(二)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加強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的培訓。
為此,學校可定期舉辦培訓班,對高校學籍管理人員進行政策理論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心理教育學等知識的培訓,以提高其管理素質和業務水平。還可不定期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舉辦系列專題講座,使學校的高校學籍管理人員接觸高校學籍管理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熱點。此外,學校還可購置管理學、教育心理學、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軟件放置到校園網上供各級管理人員在線觀看。需要注意的是,培訓既要講求全面深入,又要講求實效,切忌走過場、流于形式。
(三)鼓勵高校學籍管理人員進修,擴大對外交流。
為了提高高校學籍管理人員的素質,學校要鼓勵高校學籍管理人員進修相關專業的學位,以擴展其理論基礎,提高管理水平。學校要盡可能地安排高校學籍管理人員攻讀在職學位或同等學歷,確保其在進修學位的同時不影響本職工作,這樣既能滿足管理人員承擔的工作,又不影響其進修需要,也有利于其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提高學習的效果,推動工作的進行。另外,定期組織本校的學籍管理人員赴兄弟院校參觀學習也是必要的。每個學校都有其獨具特色的管理方法,高校學籍管理人員通過參觀學習能夠認識和學習其他學校的管理方法,取長補短,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