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7:3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不僅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為了在學生對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再現情境,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例如,在講《長城》一課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計算機邊播放錄象,邊放錄音,讓學生思考“長城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這樣,學生看到長城雄偉壯觀的畫面,聽到豪邁贊嘆的聲音,就會情緒高漲,踴躍發言。長城的特點“長而壯觀,高大堅固”就會脫口而出。而且,“長城有什么特點”這一問題,能促使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學生要回答這一問題,需要深入理解課文,而配以電教手段,使學生能很快獲得“最佳”的答案。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起來。又如,在教學《在艱苦的歲月里》一課的結尾:“小聽著笛聲,出神地望著遠方。他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則到底是什么,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出想象。這里,可以通過播放艱苦的歲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錄像,讓學生看后進行聯想。高爾基說過:“想象可以補充事實的鏈條中不足的和沒有發現的 環節。”教材中有些文章言雖盡而意未完,可以引導學生按照文章的思路進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補充出來。在這里,因為電教手段的使用,學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滿意的答案。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學生思維整體結構獲得優化,向追求“獨到”探索“最佳”的創造性思維發展。
二、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識記能力
在識字教學中,合理運用電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識記能力。語文課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時可以出示畫面配合教學,教會意字和形聲字時可用幻燈片移動教學。
如“月”字,出示有一輪彎月的畫面,教師在旁邊加以解釋,學生對“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記憶。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樹的左邊倚靠著一個人在歇息”的畫面,學生便能牢記此字。教《長城》這課中的“磚”字,讓學生觀察特點,知道這個字是由形旁和聲旁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傳、轉”等字,有利于掌握漢字表音、表義的規律,加深理解和識記。使用電化教育手段,使本來枯燥無味的識字教學,變得趣味盎然。因為它省時、高效、優質,且給人以美感,深得師生的喜愛。
三、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畫面,生動的情景,可以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復雜的內容條理化,形象具體,重點突出,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
如《秋天到了》一課對于較入學不久的孩子來說,“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這一句較難理解。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讓學生先觀察“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的樣子,在觀察“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的情景,學生在比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義。又如《刻舟求劍》一文明白找不到劍的原因是教學重點。教學中可以通過演示活動幻燈片,讓學生觀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駛”而“寶劍”沒有隨船走,即“船動劍不動”讓學生明白“那個人”找不到劍的原因。電化教育的直觀、形象、生動,啟發了學生思索,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
四、運用電教手段,培養學生聽說能力
錄音媒體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話,有的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錄制而成的。播放朗讀錄音帶,使學生沉浸于某種境界,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如《赤壁之戰》這一課,教師的朗讀與配樂錄音朗讀的效果是無法比擬的。當錄音帶放到“黃蓋把二十條船蘆葦一齊點著火,乘著東南風駛向曹操船隊,曹軍在鐵索連著的船上無法逃脫,哭聲、丟盔棄甲聲以及周瑜的兵追來的喊殺聲、震天的鑼鼓聲混成一片”,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聽完錄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較集中。讓學生附屬故事情節,他們也復述得較為完整和生動。教后啟發學生并提問:假如曹操知道黃蓋是來假投降,“赤壁之戰”結果又將如何?學生紛紛舉起小手,搶著回答。有的說曹操將會設置一個埋伏圈,包圍周瑜的士兵,一齊用帶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說曹操可能會想辦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進行交鋒。總之,曹操知道黃蓋來假投降,一定會以強取勝的。學生在這種音響效果的氛圍內學習,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展開了想象,培養了說話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
五、運用電教手段,培養讀寫能力
朗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運用電教手段可以烘托課堂氣氛,促使學生聲情并茂的讀書。多媒體播放的朗讀聲音,清晰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讓學生跟著練習朗讀,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一、在新舊知識連接點上
在領會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憑借電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學生的思維在“舊知識固定點——新舊知識連接點——新知識生長點”上有序展開,促進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輕松地獲取新知識。
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我設計了兩組畫面。第一組認識一個數或一個計量單位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再通過學具配以折折、擺擺、畫畫等實際操作,感知單位"1",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以及何為“平均分”。
第二組認識由一些物體組成的整體的幾分之一、幾分之幾。如六個蘋果組成的整體、八面小旗組成的整體……通過幻燈在銀幕上依次顯示。于此同時教師邊引導邊板書,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回答教師在講解“分數的意義”過程中所提出的有關問題。
通過直觀演示,學生對單位"1"、平均分、幾分之一、幾分之幾等分數概念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個東西(一個蘋果、蛋糕)、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如一堆蘋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隊小朋友……)都可看作單位"1"(同時銀幕不斷顯示這些畫面,加深對單位"1"的具體理解——單位"1"小可小到比細胞還小,大可大到整個宇宙)。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將抽象出來的各個本質屬性綜合起來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二、在教學重點處
如教學“相遇應用題”時,其要點是:①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征;②在能正確分析此類應用題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如教學時,在兩張膠紙上各畫一汽車,通過抽拉直觀演示,顯現兩車相遇的全過程。如這樣分解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a時間:同時;b地點:兩地;c方向:相對;d結果:相遇。待學生掌握了這些特征后,進一步通過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時間、相距距離等概念的含義。即速度和——單位時間里兩車共行的路程;相遇時間——從兩車同時出發到同時相遇所經過的時間;相距距離——相遇的這段時間里兩車共行的路程。教者通過投影的直觀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兩車各從起點出發開始直到兩車相遇難點。突破了難點后,學生對相遇應用題特征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因而解答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三、在教學關鍵處
在教學關鍵處,借助電教手段,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關鍵是要求學生弄清楚分母不同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在教學1/2+1/3時,我設計了這樣兩框投影片:
附圖{圖}
教學時,首先展示第一框,啟發提問:1/2+1/3結果是多少呢?是2個1/2嗎?是2個1/3嗎?同時旋轉動片,從1/2片的陰影使學生看清2個1/2的陰影面積便是整個圓;然后旋轉1/3片,使其占有2個1/3的陰影面積,此時再將1/2陰影面積與1/3陰影面積相加后,與上兩次2個1/2與2個1/3面積所得圓的陰影面積均不同,然后再旋轉它們各復原位。使學生直觀觀察到1/2+1/3既不是2個1/2,也不等于2個1/3。從而自然得出異分母分數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結論。明確了這個道理后,學生由于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正遷移的啟示,就會立刻聯想到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后再相加減。待學生答出各分數通分后的結果時,展示第二框,并將兩框圖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如下圖:
這樣,整個思維過程、計算方法全容于一框投影片中,不知比傳統媒體——由幾個不透明的圖來講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附圖{圖}
四、在學生思維轉折處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導向,要有一定的預見性,在學生思維轉折處采用恰當方法及時點撥提示,盡可能地使學生產生發散性思維,又少走彎路,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
又如當學生學習了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后,學生在計算半圓周長時,常把圓周長的一半誤為半圓周長。產生這種錯誤的原因:一是受圓周長計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響。二是在思維轉折處發生了障礙,沒考慮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圓周長二者的區別。此刻,展示半圓圖(弧長和直徑可以分離的復合片)。通過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圓周長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一提問,學生就會立刻明白錯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五、在學生思維困惑處
教者如能在學生思維困惑處介入電教媒體,既有利于及時點撥和調控,也利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解題能力的培養。
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厘米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
現今化學實驗教學主要有教師的演示試驗以及學生的學生分組實驗,本文將主要談談教師的演示實驗的幾種形式及其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一、傳統的教師課堂演示實驗: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演示實驗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兩方面的作用:其一,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過程和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得出自然科學的概念和規律。其二,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演示實驗,對于學生學習實驗操作方法,還具有示范作用,演示實驗的這一功能是其他形式的實驗所無法體現的。可見,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中最生動、最有效的直觀手段,現已成為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素質教育要求的不斷提高,現代電教設備在化學教學中的逐漸運用,化學演示實驗也呈現出更加色彩紛呈的形式。
二、投影實驗:
投影實驗是在投影儀(或幻燈機)上進行化學實驗。化學實驗經過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實的實驗現象,因此可以大大通過化學實驗的演示效果。
投影實驗作為現代化電教設備在化學教學是的一個重要應用,有其傳統實驗不可比擬的特點:
(1)、放大實驗現象。實驗現象經過投影可以放大幾倍,使教室中遠離演示臺的學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實驗只有細微的變化或變化現象可見度不高,如果通過投影放大,可以清晰地反映在銀幕上。
(2)、觀察實驗現象可以從側視到俯視。教師一般進行演示實驗,學生都是從儀器的側面觀察實驗現象,而有些實驗,則需從上往下俯視儀器內部才能較全面地看到化學變化中的各種現象。豎直投影時,銀幕上的影象是側視儀器所觀察到的現象,而水平投影,則是俯視儀器時所觀察到的現象。
(3)、可縮短實驗時間。有些實驗變化速度很慢,但由于投影可放大實驗中的細微變化,因此可以使普通實驗方法需幾時分鐘才能看清的現象縮短到幾分鐘就可在銀幕上明顯地看出。
(4)、節省藥品。由于投影能將實物和現象放大,因此,可以在較小容器中用少量藥品來進行演示實驗。
例:鈉與水的反應:
投影方式:水平方向
裝置:=10cm的培養皿
操作:培育皿中注入1/2容積的水,2滴酚酞試液。取一小塊金屬鈉,濾紙擦去表面上的煤油,立即投入水中。
現象:鈉熔成小球,在水面上做不規則運動,鈉球表面不斷有氣泡放出,鈉球所到之處溶液立即變紅。
膠體電泳:
投影方式:豎直方向
裝置:U形管浸入方形槽中
操作:往U形管中加10ml左右Fe(OH)溶膠,在兩臂插入鐵電極(可用拉直的回形針),電極的下端距膠體溶液約1cm。然后往U形管內滴加0.01mol/L溶液。為了使溶膠與KNO3之間有清晰的界面,應往U形管兩臂輪流小量滴加KNO3溶液,加入的量以電極浸入1~1、5cm為宜。
實驗用電壓為30V以上。
現象:通電5分鐘左右,可在銀幕上看出陰極紅色液面上升,陽極紅色液面下降,兩臂出現明顯的液面差。證明Fe(OH)膠體帶正電。
三、攝錄象實驗:
(1)、運用攝錄象教學培養學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2)、運用暫停鏡頭引導學生觀察不易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3)、利用錄象演示不易做成功的實驗;
(4)、利用錄象指導學生做有危險性的實驗;
(5)、利用錄象將同類型實驗進行對比;
(6)、聯播錄象片段全面完整地再現實驗過程:
觀察實驗時,一定要觀察實驗的主要現象。但限于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他們往往易疏忽而放過那些不易發現或容易消失的實驗現象。
如,觀察FE(OH)沉淀的顏色,由于FE(OH)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FE(OH),學生難以觀察到稍縱即逝的FE(OH)白色沉淀現象。教學時,如用錄象機的暫停鏡頭,把一瞬即逝的生成FE(OH)白色沉淀的現象定格在屏幕上,學生就能清晰地觀察到白色的FE(OH)。如用慢鏡頭放映,學生還能觀察到Fe(OH)被氧化的白色灰綠色紅褐色的顏色變化過程,且記憶牢固。
再如,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的無色NO氣體;白色AgOH常溫下迅速分解生成暗棕色AgO沉淀等,也可用錄象機的暫停鏡頭進行教學,以突出這類實驗的主要現象。
四、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1、模擬實驗: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鐘嶄新的電教手段在進行模擬實驗中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1)、可以重復觀看
(2)、可以改變觀看時間
(3)、有些規模較大的實驗,可利用CAI進行模擬實驗
(4)、反證實驗:
許多化學實驗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如果操作不當,就有可能發生意外事故。化學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只能靠教師講其錯誤的原因以及錯誤操作可能帶來的危害,不能為了加深學生印象,用實驗證明,否則會造成危險。用計算機動畫模擬這些錯誤操作,它可將錯誤分解,放慢動作,不僅把錯誤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氣氛,學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錯誤操縱都可用動畫來模擬:稀釋濃硫酸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液體沸騰飛濺;點燃沒有檢驗純度的氫氣導致氫氣發生裝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先停止加熱,后將導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試管炸裂;加熱裝有液體超過容積1/3的試管時,液體沖出管外等。學生看到錯誤操縱的無限性,加深了對錯誤原因的理解,印象深刻。
2、微觀展示;
3、實驗復習;
4、實驗習題。
“電視實驗”所應用的電教媒體有大屏幕彩色電視機和攝像機。利用攝像機鏡頭的變焦功能,可以把化學演示實驗的教師操作過程和實驗現象真實、清晰地呈現于大屏幕彩色電視上,便于學生細致觀察,從而能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初中化學教材中“質量守恒定律”時,運用電教手段可彌補以前的缺陷。由于以往采用的實驗儀器中托盤天平的指針可見度小,很難觀察到清晰的實驗結果,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造成很大困難,難以讓學生真正地信服了解到化學反應前后物質是否質量守恒,這也很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電視實驗”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之處:在演示實驗前,首先利用調節攝像機鏡頭焦距,通過“特寫鏡頭”把實驗中所要用的儀器,依次呈現于大屏幕電視上;同時教師講解儀器中錐形瓶和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和用途,從而又達到了初中化學教學大綱規定的對化學實驗儀器會基本操作的教學要求。
第一組演示實驗是:用托盤天平稱量密閉于錐形瓶中白磷的燃燒前后,物質總質量是否保持不變。在這個演示實驗中,教師首先縮小攝像機焦距,拉遠鏡頭,使天平完全呈現于電視屏幕上,使學生便于觀察教師演示實驗時的操作過程。然后,教師把課前已裝有白磷的密閉錐形瓶置于托盤天平左側托盤上,調節天平指針于平衡位置,接著教師調節攝像機鏡頭焦距,引導學生在電視屏幕上依次觀察錐形瓶中白磷的色、態和天平指針平衡的“特寫鏡頭”。這樣,既讓學生觀察了教師實驗操作的全過程,也讓學生清晰地觀察到實驗儀器以及應用過程。
一、聲畫并茂,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生動可感的電教媒體具有展示直觀形象的立體畫面的優勢,它能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
如教學《鬧花燈》時,我首先展現元宵節花燈的熱鬧場景:龍燈翻飛,蓮花燈迎風展開,火箭燈空中飛旋,鴿子燈似天上飛,魚兒似水中游,人們觀燈賞燈笑逐顏開。并配以鞭炮聲、鑼鼓聲歡笑聲及《正月里來鬧元宵》的音樂。富有動感的畫面,逼真的聲響把學生一下子帶入了熱鬧非凡的元宵夜街頭。當教師提問:“元宵夜的街頭怎樣”時,學生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回答:“元宵夜的街頭真是熱鬧極了。”“元宵夜的街頭是燈的海洋、人的海洋、歡樂的海洋……”聲畫并茂,視聽并舉的學習情境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喚起了有意注意,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
二、展示過程,活躍思維
語言文字訓練的深層是思維訓練,閱讀教學中電教媒體的介入,跨越了時空距離,再現了教學內容的全貌,展示了教學過程,強化學生感知,促進學生記憶、思維、想象和聯想,激活思維。在執教《冀中的地道戰》時,我先讓學生觀看剪輯的錄象——村莊下面的地道結構(形象思維),直觀的空間形象為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可靠的感性依托,再對照課文,邊讀邊議,邊想邊畫(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爾后投影于屏幕上,學生判斷正誤,教師隨即點撥(形象思維—抽象思維),最后請學生指著屏幕說說冀中人民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體會“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可見,借助媒體展示教學過程,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三、鋪路搭橋,突破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重點,突破教材難點的方法很多,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巧妙運用電教媒體鋪路搭橋,減緩學生攀緣思維高峰的坡度,是理解教材重點、難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月光曲》一課,讓學生理解貝多芬用樂曲表達他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是教學的重點。于是,在講課中播放了鋼琴曲《月光曲》片段,并配上多幅幻燈,顯現了課文描述的內容。特別是講解窮兄妹聽《月光曲》一段時,利用聲畫同步刺激,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視聽器官,使學生由對優美樂曲的無意注意轉變到對畫面上盲姑娘陶醉在樂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來。這樣營造了《月光曲》的特定意境,為學生體驗語言信息所表達的情感內涵鋪平了道路,消除了“時空距離”。
再如在教學《五彩池》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顏色成因這一難點,我在對折光鏡稍作演示后,借助電腦展現陽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動畫(像中釋義:丘陵、險峻、矗立、成簇),并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和諧可親的解說,這樣色光交融,視聽結合,幫助學生在語言符號信息和圖象信息之間搭建起相互轉化的橋梁,使這一原本深奧的物理學中光的折射原理變得直觀化、具體化、簡單化,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麗。
四、再現情境,培養語感
理解是朗讀的基礎,情感是朗讀的關鍵。實踐證明,巧用電教媒體再現情境,能豐富學生感知,縮短學生與課文之間的心理距離,切實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
如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觀看十里長街送總理的實況錄象,感人悲壯的歷史場面,低沉、徐緩、真摯的配樂朗讀,同時作用于學生的視覺、聽覺,總理那高大的形象,人民那不可抑制的悲痛強烈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此時學生的心態已進入角色,進入語言所描述的語言情感氛圍中。再運用投影,將文中的關鍵詞、句、段顯示出來,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咀嚼,深入領會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此時學生入情入境,朗讀情真意切,令聽者動容。
五、重演實況,提高說寫能力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也是優質課堂的重要條件之一,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營造健康積極的教學環境,促進中職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展。分層、分組、合作教學的目的在于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班級中的優等生從小接受了過多表揚,抗挫折能力差,學習上的一點點困難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心理落差,無法超越自我。“差等生”學習自信心嚴重不足,對學習自暴自棄、聽之任之,學習態度不端正,心理上對老師抵觸情緒較多。教師要分析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幫助學生找出解決辦法,采取多種方法和學生進行溝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師生關系,為分層、分組和合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2.立足生本,針對不同學生進行分層備課
中職機電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設置針對的是學生的總體情況,對教師來說,要想進行分層教學,首先就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設計好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必須設定至少針對三個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對于優等生要加大教學問題的靈活性,最大限度地調動這部分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中等生要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層次上,適當增加題目的靈活度,促進這部分學生理解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差等生”,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問題相應簡單,掌握基本的思維方法和解題思路即可。
3.將分層與分組結合,讓學生合作學習
分層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分層教學的意義也在分層授課中得到集中體現。課堂問題的設置、課上鞏固練習的習題設計都要圍繞“分層”進行。每節課中的例題是概念的典型應用,教師應該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例題,有些例題講解清楚明白就好,有些例題要加以引申,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每個小組中分配優、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在進行小組學習討論時,可以互幫互帶,共同提高。課堂鞏固中分層習題的設計,擔負著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鞏固提高的目的,因此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的練習題,以避免有些學生早早做完沒事可干,有些學生想了半天仍然一頭霧水、毫無思路的情況。如教學“液壓傳動”時,針對不同學生進行這樣的教學設計:針對c層學生,從列舉生活中的傳動實例入手,先讓學生利用小組合作舉出例子,進而讓學生自學液壓傳動的發展概況,最后連同a層、b層學生共同講解液壓傳動的基礎原理。針對b層學生,則從解析液壓傳動的發展概況入手,隨即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液壓傳動的基礎理論,最后舉出應用實例。而針對a層學生,則要注重發揮他們在課堂上的領頭作用,在學習方面,讓他們先通過小組合作了解液壓傳動的基礎理論,繼而了解發展概況,將總結出來的知識抽象為幾個方面,在紙上一一列舉,最后讓a組學生分別參與到b組和c組的合作學習中,承擔部分教師的職責,幫助b組和c組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
在課堂最后,由教師列舉液壓傳動的實例、發展概況和基礎理論,讓學生將教師演示的與自己所學的相對照,檢驗有哪些知識是自己通過學習得出的結論,哪些是通過小組合作或教師講解得到的,由此發現自己的弱項,教師做最后總結,對各組學習進行評價。對于課后練習我們可以設計多個問題,要求優等生全部做完,中等生做其中大部分,“差等生”只做基礎題。這樣,既滿足了優等生的提高需求,又保護了“差等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分層練習題的設計,讓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得以檢查、鞏固、反饋,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補償性練習的機會,從而達成課前預設的分層教學目標。
4.分層評價,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關鍵詞:電教手段化學教學投影幻燈電視錄像多媒體
電化教學中常用的儀器設備有幻燈、電影、錄像、錄音、多媒體計算機等等。用這些儀器進行教學,有著極其突出的優點和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牢固掌握化學知識;可以快速突破化學教學中的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可以擴大課堂教學容量,進一步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還可以擴大演示試驗范圍,更好地進行觀察和現場教學等等。
一、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由于電教手段表現化學教學內容比口頭講述更鮮明、生動、真實有趣,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例如:在講空氣一節時,用投影、電視錄像給學生放映拉瓦錫等科學家研究空氣組成的史實,使學生們體會和了解到科學家的研究方法,領略他們獲得研究成果的喜悅;放映一些有關大氣污染的典型歷史事件,以及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現象,如:光化學煙霧、臭氧空洞等及其引發原因,有助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使它們體會到防止空氣污染、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的重要性。這樣,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熱情、自覺、積極地投入到以后的學習中。
二、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培養學生思路的清晰性,牢固掌握化學知識。
在化學課上,用電教手段表現化學現象,可以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認識,還可以逐步從現象引導到本質,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化學規律。由于電教手段可以做到聲畫兼備,形象直觀,因而可以使學生看得真切,記得牢固。例如:當鐵釘放入到CuSO4溶液中一段時間后,鐵釘的質量是增加還是減少呢?學生回答增加。為什么?答曰“置換出的銅粘附在鐵釘表面,所以鐵釘增加了生成銅的質量”。這說明學生只看到表面現象,沒有搞清楚反應的實際過程。這時可用投影演示鐵釘放入CuSO4溶液中,根據:Fe+CuSO4=Cu+FeSO4,參加反應的鐵與生成的銅質量比為56∶64,在投影片上可分別用箭頭表示鐵元素從鐵釘進入溶液中(FeSO4)、銅元素從溶液中(CuSO4)回到鐵釘,如圖:
鐵釘
Fe56
Cu64
很明顯,對鐵釘來說,返回的銅質量多于它損失的鐵質量,所以鐵釘質量增加,但是,鐵釘增加的質量并非生成銅的質量,而是生成銅與消耗鐵的質量差(64-56)。這樣講起來學生耳聽眼看,思路清晰,抓住了分析問題的要點,既加深了思路敏捷學生的記憶,又給了反應較慢學生一些思考的空間。
三、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突破教學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電教手段可以根據需要將所講述到的實物在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虛與實等方面進行轉化,因而把復雜的問題表現得簡單明了,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讓人看清、使人明白。例如:解釋疑100ml水和平共處100ml酒精混合后,總體積為什么略小于200ml的現象時,教材上的解釋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間都有間隙,兩種分子混合后,有的分子擠占了空隙。這樣的解釋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可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設計一節簡單動畫:因為酒精分子比水分子大,可用較大圓圈表示酒精分子,較小圓圈表示水分子,兩者混合后,讓一部分水分子進入酒精分子間隙,從而混合后的分子所占空間,比原兩種分子分別所占空間之和要小。這樣一來,將抽象的微觀粒子形象化,能使學生極容易理解這一現象的實質。再如:講氧化汞分子分解過程時,可設計投影幻燈,如圖:
+
氧化汞汞原子、氧原子汞氧氣
氧化汞分子由一個汞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它受熱后分解為汞原子和氧原子。每兩個氧原子又結合為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氣。大量的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屬汞。對學生而言,這種形象直觀的解釋比較容易體會,容易接受。
四、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拓寬學生視野,豐富教學內容。
利用電教手段,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等限制,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看到本來不能看到的化學現象和事實,從而獲得更多更廣泛的知識。例如:核爆炸、火箭發射升空,煉鋼的過程,核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及其影響。這些現象是不能或不便在課堂上用演示實驗來觀察的,只有用電視錄像或電影等手段把它們真實地錄制下來,才能通過電教手段使這些現象、內容等在課堂上重現于學生們的眼前。
五、用電教手段教學,可以擴大演示試驗的范圍,更好地進行觀察和現場教學。
有些演示實驗,由于受時間限制,難于將實驗搬進課堂演示整個實驗過程。如果借助電教手段,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了。如鐵生銹實驗所需時間要十天左右,可采用電視錄像記錄整個實驗過程,再通過適當的技術處理,將實驗過程中出現有明顯現象變化的點剪輯出來,就可在課堂上用較短的時間放映鐵生銹的過程,這樣,既節省了在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的時間,又讓學生看到了明顯的實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