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交互技術論文

交互技術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2 17:38: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交互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交互技術論文

篇(1)

關鍵詞 黎族傳統村落文化;數字化交互技術;非遺文化;交互設計平臺;數字虛擬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5)137-0074-02

黎族3000年的文化沉淀是海南本土文化的核心

之重。

在國家“非遺”目錄中,黎族原始制陶技藝、鉆木取火技藝、樹皮布制作技藝、傳統紡染織繡技藝、三月三節、打柴舞、服飾等12項入選其中。

我們認識傳統文化的“存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黎族傳統村落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自然是我國傳統文化之“瑰寶”。作為“有形”的傳承載體,海南黎族傳統村落文化保護則顯得彌足珍貴。直面城鄉建設規劃與古村落保護之間的矛盾沖突以及諸多不和諧因素,提出“一切從實際出發”,實行融合、良性互動,有效地、開放式保護少數民族民居暨黎族傳統村落;強調文化的附加值越來越成為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關健。

本文就海南黎族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的應用研究,著眼點放置于黎族“非遺”文化的空間載體――傳統村落文化上,同時就建筑學、設計藝術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以及媒體藝術與技術學科的角度做了跨界整合與“內容與形式”的物化探討,在國內實屬先例。

1 “痛定思痛”,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軟實力(城市名片)的再認識

近年來,在國際旅游島建設大背景下,關于黎族文化傳承與保護、民俗文化生態研究等的研究性課題、書籍與論文越來越有分量。特別是2012年6月由海南省民族學會、海南省歷史文化研究基地和海南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國黎族》(電子書)首發式暨黎族文化數字化保護學術研討會,會議推出的《中國黎族》電子書是大型文獻工具書,涵蓋了100多萬的文字資料,600余幅圖片圖表,還有海南5大方言10種土語常用詞句語音,以及1928年以來的珍貴影像和30首膾炙人口的經典民歌,是對黎族文化進行梳理乃至有效傳承的關鍵史料。

現在的問題是,海南黎族船型茅草屋作為黎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正在面臨“人走屋塌”的厄運。如果全部拆掉船形茅草屋,黎族的建筑歷史將變成空白;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在調研中的發現業已印證了這一點:不少原來保存較好的古村落也相繼受到破壞,傳統風貌受到侵蝕。痛定思痛,保護少數民族民居暨黎族傳統村落就是保護傳承黎族傳統村落歷史文化;開放式保護少數民族民居暨黎族傳統村落、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黎族歷史文化就是保護傳承人類的活歷史。

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既然始終存在“無形”和“有形”這兩種事物,作為文化力量和文化創新產業相互作用,正如我們正確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以提振經濟增長不斷地拓展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

2 “有效保護”,數字化交互技術應運而生

我們高興地看到,新媒體這個劃時代的媒介應運而生所帶來的巨大變革。數字化傳承黎族傳統村落文化,交互性逐漸變成重要特性,數字交互設計方式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了新的技術保障。

一是數字交互技術對“非遺”這一傳統文化的保護是新領域新技術對另一個領域技術上的保障性應用,是在地域性民俗文化的大背景下,對傳統村落文化及其民間藝術的搶救以及傳播過程當中以訛傳訛現象的糾正。二是數字交互技術應用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傳承將產生新的傳播模式。三是作為一道亮麗的獨特的風景線,黎族傳統村落在海南國際旅游島“民族風情游”中不可或缺;發展“鄉村游”、“農家樂”,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用不可低估。四是黎族傳統村落文化價值端正厚重、歷久彌新。

3 “應用研究”, 海南黎族傳統村落文化保護運用數字化交互技術在路上

我們進行數字化交互技術對海南黎族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的應用研究,其創新點就在于采用實證主義精神。我們側重于運用數字交互技術對黎族非遺項目空間載體進行研究,在深入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利用數字交互設計平臺研究黎族村落及其文化,并予以永久性保留的先例,其創新之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擇黎族地區的典型性與研究的細致深入性,并具有跨學科研究的性質――融合建筑學、民俗學、文化人類學、藝術學等學科理論與研究方法。二是將非遺文化與其載體結合一起,設計數字虛擬博物館網站建設,同時對于海南其他非遺項目,提出了借鑒發展模式。

3.1 應用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過測繪、攝影、攝像、錄音、采訪等手段進行研究, 其間運用比較分析法、歸納法。主要運用建筑學、藝術學、民俗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理論支撐。主要思路有四點。

一是可行性分析。海南省獨特的地理位置對于海南黎族民俗文化的取材提供了便利條件,豐富的民族文化元素表現形式為媒體藝術展現提供了創作的依據,多學科的研究學者打通專業壁壘,互通有無,為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撐;關鍵是海南省作為國際旅游島,需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其核心就是“文化創新”,新媒體藝術當仁不讓成為創新教育前沿,三亞學院正在建設中的創業園區,也是本課題從理論轉為實踐可行的試驗場地,高標準的技術設備與手段為研究文本的取樣保存提供硬件

支持。

二是黎族傳統村落文化數據源的采集。包括傳統民居村落測繪、民俗風土素材采集等。本文課題經過成熟的思考和論證、長期的收集和調查,海南日報2012年8月25日與9月1日分別對課題組主要成員陳琳帶領師生前往洪水村測繪調研,進行報道。課題組積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文獻,為課題應用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可操作性條件。

三是黎族傳統村落文化數據整合轉化,即數字化過程。其中建立數據庫,一則可以對數字化有效保護;二則可以支撐數字博物館的構建。數據信息與展示。與此同時,業已掌握研究相關理論書籍。

四是造就永不落幕的黎族傳統村落文化經典。我們知道,數字化交互技術在上海世博會上的應用。也正是數字化交互技術為世博會各個場館的設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方法,“網上世博會”的開通、“永不落幕的世博會”的定格,海南,后發優勢,有勇氣、有信心、有能力造就永不落幕的黎族傳統村落文化經典。

3.2 應用研究形式和成果

數字化交互技術對海南黎族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的應用研究形式和成果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調研報告、系列學術論文、專題網站建設。特別是網站建設,可以為黎族少數民族資源在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發揮其“窗口

效應”。

試想,我們可不可以做到既能保護保留黎族村落原生態;又能不斷提高黎族居民的生產生活空間質量。

很有意思的是,黎族傳統村落大有講究:要么山包圍村、要么村包圍田、要么田包圍水;有山有水、四季蔥蘢。“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原來如此。見到眼前的畫面,就是莊子也會發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感慨!不是嗎?村落是黎族生產生活最重要的空間載體,海南黎族村落的民居形態真真是自然古樸而富有美的質感。你說,這對于我們運用數字化交互技術創新海南黎族村落文化載體,不是“道法自然”、“活色生香 ”嗎?!

如果說運用數字化交互技術對海南黎族傳統村落文化保護的應用研究有了可行性且是進行時的話,那么,在信息飛速發展時代,新技術會層出不窮,而真正接地氣的黎族傳統村落呢?或者連同她的文化底蘊會不斷消失嗎?我甚至想要吶喊:老祖宗留下來的“瑰寶”,尤其是她的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擔當起“保護神”、而不是“掘墓者”!我不禁反躬自問,我們奮起保護乃至應用的速度比不過流失的速度嗎?需要指出的是,現代城市發展過程中,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社會文化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問題亟待解決:一是民族文化要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尋求與現代文明的融合,使其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發展和傳承式保護;二是政府主管部門在保護民族文化中要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引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變遷中實行良性互動,這里也有一個合作(互信)共贏的問題。是的,我們不缺少執著的追求和腳踏實地的行動。

參考文獻

[1]宋華友,傅君利.先有海南后有天堂――國際旅游島建設導讀[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

[2]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黎族社會歷史調查: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本)74[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張躍,周大鳴.黎族(海南五指山市福關村調查)――中國民族村寨調查叢書[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4.

[4]陸志遠.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思考與實踐[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

[5]熊澄宇,金兼斌.新媒體研究前沿[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6]劉帥東.海南民俗[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7]楊衛平,王輝山,王書磊.海南古村古鎮解讀[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篇(2)

【關鍵詞】畢業論文 .NET技術 JQuery技術

1 背景及來源

在高校學習生涯中,畢業論文是學生申請畢業的必備材料,它表明學生通過幾年的學習對所學的知識有了怎樣的理解與認識。畢業論文通常是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在獲取學位時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畢業論文在高校中作為一種文獻被長期保存,也可以看成是高校的一項重要成果與項目。通過畢業論文,可以反映出高校的教學水平以及科研水平,作為教育界評價高校的重要依據,對高校的未來發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2 關鍵技術

2.1 .NET多層應用技術

.NET平臺是微軟為下一代應用程序開發所打造的一項綜合性系統開發平臺。該平臺集成了微軟旗下眾多的開發技術。通過對.NET的運用,可以使得.NET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獲取和使用提供的服務。同時該平臺也簡化了在分布式環境中系統開發的過程,為用戶提供了更加的可選擇的方案。目標系統就是利用.NET平臺中的多層應用構建技術進行開發。

2.2 JQUERY技術

JQuery技術是基于JavaScript腳本交互技術上一種優秀的WEB客戶端交互技術。它在JavaScript的基礎上進行簡化的封裝,將一些復雜功能的實現都封裝起來,然后只對外提供方法調用的接口,開發人員在引用了JQuery類庫之后,在JQuery規范的語言前提下可以像進行JavaScript編程一樣來使用JQuery技術,在很大程序上得到使用并受到廣泛的歡迎。

3 系統需求分析

3.1 業務分析

通過對高校學位論文管理工作進行深入調研,得知高校目前所實時的管理方式通常是校方指導與監督,由各學院進行具體執行。學位論文的完成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涉及到的環節有論文的選題、開題報告的提交、期中檢查、預審、評審、答辯、歸檔等,這些工作要想順利完成,少不了用戶之間的交流,包括學生與導師之間、學生與教務處之間、導師與評審專家之間等,在這些用戶的交流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文檔產生,包括各類交流記錄與評審結果,必須確保這些文檔的完整保存,在論文最終答辯結束后,這些文檔還需要提交至論文管理系統。

3.2 系統主要功能分析

系統設計與開發過程中,關鍵性的一步工作是系統建模,合理的系統建模對于提高系統開發效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3.2.1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模塊針對的用戶主要是系統管理員,包含的功能模塊有設定單位名稱、設定系統LOGO、管理員管理、緩存管理等。

3.2.2 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論文題目,可以在導師給定的選題中進行題目的選擇,也可以自行選題。

3.2.3 論文開題

在論文開題階段中,導師負責的工作是督促學生進行開題報告的寫作與指導,學生則主要完成開題的寫作,只有通過開題報告審核的學生才有資格進入下一階段的論文寫作,在沒有通過開題以前,學生需要不斷進行開題的修改,和導師進行交流,直到開題通過。

3.2.4 論文評審

論文評審通常包含兩種方式,即導師評審與專家盲審,該功能模塊涉及到的用戶主要有指導老師、評審專家、教務管理員,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塊有確定論文評審方式、評審論文、填寫意見和成績。

3.2.5 歸檔處理

歸檔處理即針對高校的畢業論文管理過程中涉及到的各種資料進行歸檔保存,方便處理。

4 系統主要功能的實現

4.1 系統開發環境

系統的開發主要基于.NET框架之上,利用VS 2010集成開發工作來進行系統的業務邏輯和界面的實現。系統所采用的這一整套框架都是由微軟公司推出,提高了系統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從而為系統的升級和維護打下基礎。

4.2 學生與教師模塊實現

學生與教師信息管理是批次管理模塊中的一項基礎功能,因為在維護批次信息要選擇批次對應的學生以及相應的導師信息。

4.3 批次管理模塊實現

批次管理即針對每個批次的學位論文相關工作進行管理,批次管理包含的子功能有批次的建立、批次的刪除、批次時間與進度的安排等。

4.4 在線選題模塊實現

論文選題是指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論文題目。

4.5 開題管理模塊實現

在論文開題階段,只有通過開題報告審核的學生才有資格進入下一階段的論文寫作,在沒有通過開題以前,學生需要不斷進行開題的修改,和導師進行交流,直到開題通過。

5 結束語

本文深入各高校進行實地調研,對高校當前的畢業設計管理狀態進行了解,通過對高校畢業設計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結合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詳細分析了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的業務流程和功能需求,并提出了目標系統的建設方案。該方案旨在利用.NET Framework平臺,通過UML建模以及三層架構的方式,建立一個符合高校畢業設計過程管理需要的信息化系統。

參考文獻

[1]郭勝偉.加強學位論文評估 提高學位論文質量[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07,12(03):12-13.

[2]董燕萍.學位論文提交系統的構建[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7,15(01):21-23.

[3]王坤俠,夏銘,張媛.基于B/S結構的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系統的設計[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09,9(12):15-18.

[4]司津錦.高校學位論文管理系統開發與應用[D].山西師范大學,2010:9-11.

[5]苑潔.軟件學院工程碩士論文過程管理系統的分析與測試[D].北京郵電大學,2010:7-9.

[6]蔣萍,繆紅梅,陳萬寅.學位論文提交與系統比較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7,20(03):22-24.

篇(3)

【關鍵詞】Unity3D;HTML;腳本;交互;虛擬裝配

1、引言

Unity3D不只是單純的游戲引擎,而是已經涉及到多種不同領域的一個跨平臺的三維游戲與虛擬現實開發工具,該工具支持多腳本語言以及強大的物理引擎等特點。論文通過研究Unity3D與HTML交互機制,實現場景中對象的動態交互行為,也就是控制各裝配體的裝配順序并實現碰撞檢測、零件實時編輯等功能,從而使得整個裝配過程具有邏輯合理性和可控制性。

2、Unity3D與HTML交互機理

2.1 Unity3D瀏覽器調用HTML網頁中的函數

Unity3D瀏覽器通過執行Application.ExternalCall()來調用任何在HTML網頁里定義JavaScript函數,比如下面一句調用了HTML網頁里SayHello()函數,并傳遞了一句話作為參數。

Application.ExternalCall( "SayHello", "The game says hello!" );

2.2 HTML網頁調用Unity3D瀏覽器中的腳本函數

Unity3D 瀏覽器的插件或ActiveX控件都有一個SendMessage()的函數,HTML網頁通過這個函數與Unity3D進行通信,通過該函數可以傳遞對象名、函數名以及簡單參數,然后SendMessage()就會調用Unity3D中GameObject上綁定的函數。在調用SendMessage()函數之前,必須先得到Unity Web Player的引用。這里可以使用JavaScript 對象Document的getElementById()函數來獲得該引用。

3、減速器虛擬裝配的實現

3.1交互界面設計

交互式虛擬裝配的重點不僅在于產品虛擬裝配的過程,還在于它可以與用戶進行實時交互。系統界面分為兩部分:網頁中為利用HTML提供的控件加入按鈕、列表框、滾動條、文本區、標簽等;Unity3D瀏覽器中為利用Unity提供的GUI接口加入按鈕、窗口、標簽等控件分別實現了減速器裝配體的自動裝配、手動裝配、原理演示、零件查看、零部件實時編輯等功能,充分實現用戶參與下的人機實時交互。

3.2碰撞檢測及裝配順序規劃

虛擬裝配是一個實時交互系統,如用戶可以在虛擬場景中用鼠標選取裝配體的零件進行拆裝。Unity3D引擎本身提供了基本形體的碰撞器,通過PhysX物理引擎自動檢測碰撞。根據Unity3D碰撞器提供的OnCollisionEnter方法,獲得相關碰撞信息,然后由它繼續調用其他處理過程(相對位置檢測、碰撞檢測等),實現手動裝配過程。

虛擬裝配過程中零件拆裝順序的檢測也是一個關鍵問題,用戶選擇零件正確與否直接決定該零件是否進行拆裝。系統為每一個零件定義一個唯一識別拆裝順序的順序號,當用戶選擇某一零件后,調用相應的拆裝順序檢測模塊進行比較當前選擇零件的順序號與系統預定的順序號是否一致決定拆裝是否進行或者根據零件間的位置約束關系判斷某零件當前是否可以移動來決定拆裝是否進行。

3.3 裝配體零件的任意移動及實時編輯

在虛擬裝配中,用戶對場景中零件的選取及操作(位移、顏色等的實時修改)是交互性最充分的體現。當用戶在虛擬場景中用鼠標點擊或指向某一零件時,系統應該做出響應,如被指向或點擊的零件應實時改變顏色或彈出對話框提示用戶等。Unity3D的GUI接口提供了各種控件可以非常方便的編輯一些按鈕、窗口等用戶界面,通過重寫鼠標事件可以檢測用戶的各中輸入信息并作出正確的響應。通過變換組件可以完成產品的平移和任意角度旋轉操作以及裝配體零件某一方向比例變換。

4、結論

本文對基于Unity3D的虛擬裝配相關技術進行了研究,并實現了在用戶參與的人機界面下的虛擬裝配實例。對在虛擬裝配過程中零件的碰撞檢測、裝配順序規劃、零件選取及實時編輯等功能的實現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郭海新.Unity3D與HTML交互機理的研究[J].煤炭技術,2011(09).

篇(4)

[論文關鍵詞]數字教學 虛擬現實技術 交互式 教學模式

隨著國家發展“大學科”及交叉學科的教育建設思想的推進,現代教育要求不僅掌握知識、學習能力和方法,更要進行必要的人文主義教育,交互式教學法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互。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人機交互更好地與日常生活經驗相契合,為交互式的教學方法提供了技術支持。本研究旨在通過研究人的行為,運用交互式的教學方法,探究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在未來數字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一、基于虛擬現實的交互式數字教學方法研究與分析

1.人機交互。人機交互過程是指人通過人機界面向計算機輸入指令,計算機處理后把輸出結果呈現給用戶的過程。人機交互的發展歷史,是從人適應計算機到計算機不斷地適應人的發展史,它經歷了幾個階段。

人機交互的方式可以分為數據交互、圖像交互、語音交互和行為交互四類,其中行為交互是當今社會研究的重點,它是指通過身體的姿態和動作來表達意思。行為交互是計算機通過定位和識別人類,跟蹤人類肢體運動和表情特征,從而理解人類的動作和行為,并作出相應的智能反饋過程,它將帶來全新的、最自然的交互方式。計算機通過用戶行為能夠預測用戶想要做什么,并以此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比如,計算機通過跟蹤人們的視線,就能預測用戶的意圖,是想要瀏覽什么網站還是需要打電話等,它有助于形成更適合未來數字教育的交互方式。現代教學,教的內容趨于多樣化,學生的需求也趨于多樣化、多層次,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更為突出,怎么針對這些新的特征,利用更好的交互技術,使教與學的內容在數字化的平臺上,更好地照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需要,更好地實現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以及學生群體之間的相互交流、互動學習就變得尤為重要。

前面提到,人機交互需要由相應的人機界面來使之形象化。人機界面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傳遞、交換信息的媒介和對話接口,凡參與人機信息交流的領域都存在著人機界面,它是人機雙向信息交互的支持軟件和硬件,也是進行交互設計最終展現給用戶的結果,所以,對人機界面的充分了解對分析數字教學中的交互設計不可或缺。

2.虛擬現實技術。要實現上面所述的自然交互過程,需要運用高科技手段,比如近幾年逐漸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集成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傳感技術、顯示技術、網絡并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提供使用者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及時、無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在教學中,它運用于實驗模擬、場景再現,可以把枯燥繁瑣的文字知識形象地進行轉化,幫助學生主動地思考、學習,是既有意思又是符合未來教育模式的一種技術。

虛擬現實具有三“i”的基本特征,即immersion-interaction-imagination(沉浸—交互—構想),強調虛擬系統中人的主導作用。沉浸感指用戶沉浸于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環境中,有身臨其境之感。交互性指用戶與虛擬場景中各種對象相互作用的能力,是人機和諧的關鍵性因素。想象力則是用戶從定性和定量綜合集成的環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從而可以深化概念,萌發新穎的認識。

按照用戶參與的形式以及沉浸程度,虛擬現實可以分為桌面虛擬現實、沉浸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性的虛擬現實和分布式虛擬現實系統四類。虛擬現實系統強調的是人與虛擬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或是兩者相互作用,從而反映出虛擬環境所提供的各種感官刺激信號以及人對虛擬環境做出的各種反應動作。虛擬環境給人提供的各種感官刺激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力覺、身體感覺及前庭感覺,在物理、化學及設計類課程的互動教學中應用前景廣闊,虛擬環境能夠逼真模擬物理中的力覺與觸覺,生物化學中的嗅覺和味覺,而各種設計類課程中的大量視覺圖像圖形的動態信息也能夠更好地呈現出來,在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演示作用。另外,虛擬現實的技術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枯燥的內容更形象化呈現出來,同時教師也可以應用虛擬現實的仿真模擬技術,將邏輯思維較強的教學內容,通過仿真模擬的方式,預測到由于公式及參數的改變而可能產生的預期結果,并科學地呈現出視覺、聽覺、觸覺、力覺等多種感知的結果,加深學生的感性認知,“上手(Hands-on)”和“交互式”的教學能夠引發更多的積極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抽象的原理。

3.現代教育與數字教學。數字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習者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中,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和規律,運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以數字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及應用,數字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領域,并逐漸深入到學習的方方面面。

但現階段的數字教學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計算機無法對學生的情緒變化作出相應反饋,而且它也無法取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暗示性的語言所起到的微妙效果。其次,在教學的許多領域中,計算機無能為力,特別是非邏輯判斷方面。最后,教學課件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局限性。這一系列的問題,相信通過運用交互設計的方法,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都會被逐一解決。

[論文摘要]以虛擬現實技術為發展趨勢的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當它被應用到教育領域時,能夠提供逼真的實驗環境和事件場景,內容組織安排特別強調學生主動參與來構建知識結構,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學習”,教與學之間能產生更好更強的互動,是信息時代教學模式的主要發展趨勢。文章旨在分析探索以虛擬現實技術為基礎、以交互式為導向的數字教學模式,并從教學資源、師資隊伍、個性化教學及整合網絡教育平臺四個方面詳細闡釋了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式數字教學模式的構建。

[論文關鍵詞]數字教學 虛擬現實技術 交互式 教學模式

隨著國家發展“大學科”及交叉學科的教育建設思想的推進,現代教育要求不僅掌握知識、學習能力和方法,更要進行必要的人文主義教育,交互式教學法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交互。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人機交互更好地與日常生活經驗相契合,為交互式的教學方法提供了技術支持。本研究旨在通過研究人的行為,運用交互式的教學方法,探究以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在未來數字教學模式中的應用。

一、基于虛擬現實的交互式數字教學方法研究與分析

1.人機交互。人機交互過程是指人通過人機界面向計算機輸入指令,計算機處理后把輸出結果呈現給用戶的過程。人機交互的發展歷史,是從人適應計算機到計算機不斷地適應人的發展史,它經歷了幾個階段。

人機交互的方式可以分為數據交互、圖像交互、語音交互和行為交互四類,其中行為交互是當今社會研究的重點,它是指通過身體的姿態和動作來表達意思。行為交互是計算機通過定位和識別人類,跟蹤人類肢體運動和表情特征,從而理解人類的動作和行為,并作出相應的智能反饋過程,它將帶來全新的、最自然的交互方式。計算機通過用戶行為能夠預測用戶想要做什么,并以此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比如,計算機通過跟蹤人們的視線,就能預測用戶的意圖,是想要瀏覽什么網站還是需要打電話等,它有助于形成更適合未來數字教育的交互方式。現代教學,教的內容趨于多樣化,學生的需求也趨于多樣化、多層次,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更為突出,怎么針對這些新的特征,利用更好的交互技術,使教與學的內容在數字化的平臺上,更好地照顧學生的個性化特征和需要,更好地實現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之間以及學生群體之間的相互交流、互動學習就變得尤為重要。

前面提到,人機交互需要由相應的人機界面來使之形象化。人機界面是人與計算機之間傳遞、交換信息的媒介和對話接口,凡參與人機信息交流的領域都存在著人機界面,它是人機雙向信息交互的支持軟件和硬件,也是進行交互設計最終展現給用戶的結果,所以,對人機界面的充分了解對分析數字教學中的交互設計不可或缺。

2.虛擬現實技術。要實現上面所述的自然交互過程,需要運用高科技手段,比如近幾年逐漸成熟的虛擬現實技術,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集成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傳感技術、顯示技術、網絡并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提供使用者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如同身臨其境一般,及時、無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在教學中,它運用于實驗模擬、場景再現,可以把枯燥繁瑣的文字知識形象地進行轉化,幫助學生主動地思考、學習,是既有意思又是符合未來教育模式的一種技術。

虛擬現實具有三“i”的基本特征,即immersion-interaction-imagination(沉浸—交互—構想),強調虛擬系統中人的主導作用。沉浸感指用戶沉浸于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環境中,有身臨其境之感。交互性指用戶與虛擬場景中各種對象相互作用的能力,是人機和諧的關鍵性因素。想象力則是用戶從定性和定量綜合集成的環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從而可以深化概念,萌發新穎的認識。

按照用戶參與的形式以及沉浸程度,虛擬現實可以分為桌面虛擬現實、沉浸式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性的虛擬現實和分布式虛擬現實系統四類。虛擬現實系統強調的是人與虛擬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或是兩者相互作用,從而反映出虛擬環境所提供的各種感官刺激信號以及人對虛擬環境做出的各種反應動作。虛擬環境給人提供的各種感官刺激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力覺、身體感覺及前庭感覺,在物理、化學及設計類課程的互動教學中應用前景廣闊,虛擬環境能夠逼真模擬物理中的力覺與觸覺,生物化學中的嗅覺和味覺,而各種設計類課程中的大量視覺圖像圖形的動態信息也能夠更好地呈現出來,在教學中起到很好的演示作用。另外,虛擬現實的技術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枯燥的內容更形象化呈現出來,同時教師也可以應用虛擬現實的仿真模擬技術,將邏輯思維較強的教學內容,通過仿真模擬的方式,預測到由于公式及參數的改變而可能產生的預期結果,并科學地呈現出視覺、聽覺、觸覺、力覺等多種感知的結果,加深學生的感性認知,“上手(Hands-on)”和“交互式”的教學能夠引發更多的積極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抽象的原理。

3.現代教育與數字教學。數字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習者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中,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和規律,運用數字化的教學資源,以數字教學模式培養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日益發展及應用,數字教學模式主要應用于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領域,并逐漸深入到學習的方方面面。

但現階段的數字教學仍然存在缺陷。首先,計算機無法對學生的情緒變化作出相應反饋,而且它也無法取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暗示性的語言所起到的微妙效果。其次,在教學的許多領域中,計算機無能為力,特別是非邏輯判斷方面。最后,教學課件在實際使用中存在著局限性。這一系列的問題,相信通過運用交互設計的方法,結合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都會被逐一解決。

二、交互式數字教學模式構建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式數字教學模式,能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以文本、圖片、影像、聲音、數據采集及感應技術、影像及數字感知內容為主要交互媒體,以自然式的交互方式,配合可互動操作的動態信息、仿真模擬、各種感覺與知覺的數字反饋技術,多維度、多媒體、多人互動式地展示IM及時通訊、留言板、互聯網上的博客、Tag、SNS、RSS、Wiki等多種形式的數字內容,以教學的核心內容為課程組織的基礎,構建適應當下以數字信息為主要教學內容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供多維度的豐富教學資源。有效傳播多種媒體的多樣化信息,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注意力。虛擬現實的技術能夠為交互式數字教學模式設計立體的教學模式效果,將課堂理論教學、實驗室教學、企業基地等實地教學相結合,理論專題研討、案例教學、技術實踐小組協作等多種教學方法交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呈現理論公式,如化學課中的元素周期表,可以將分子、原子等抽象的結構可視化表現出來,還可將復雜的實驗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模擬出來,如用虛擬現實模擬火山噴發,模擬火箭的發射過程,模擬汽車內引擎的工作原理,模擬復雜機構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智能地調配物流情況,模擬資金流及相關的經濟問題等,還可運用CAVE計算機輔助虛擬現實環境技術,模擬汽車的設計、裝配等實踐教學環境,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搭建在企業基地等實地教學的內容,實現教學的開放性、時效性、針對性和實戰性,提供多維度的豐富的教學資源。

2.構建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型師資隊伍。隨著信息社會的迅猛發展,圍繞信息社會的人文、技術、經濟等各種交叉學科領域,發展數字內容的交互式教學模式需要培訓一支具有綜合學科背景的師資力量。而虛擬現實等先進的信息技術,能夠整合各學校的優秀師資力量,通過構建虛擬、虛擬名師等方式,將各高校、研究機構及企業社會的優秀師資集合起來,通過虛擬人的名師角色,遠程指導或虛擬地呈現其學術內容與教學思想,有效地彌補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隨時更新名師提供的動態電子教材,提供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型教學內容與綜合型師資隊伍。

3.實現交互式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參與式教學的交互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虛擬現實的實驗學習環境,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專長,搭建適合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實驗環節,模擬搭建實驗環境,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模擬仿真其實驗效果,預演實驗結果,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參與度和認知程度。另外,學生還可根據自身的興趣點,專項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特點的學習內容,個性化地定制學習內容。教師可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跟蹤分析其學習結果,對癥安排輔導及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增強交互式學習的效力。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在1993年推出了實體交互設計的數字教學產品,它整合了個人空間和共享學習工作空間,能讓兩位用戶在個人空間和共享空間之間實現輕松的轉換。這種交互式的教學產品是一種電子白板,產品使用生活中自然的互動交流方式,如教學過程中交流雙方各自的頭部動作,雙方眼神的交流和凝視方向等,這些交流的姿勢能夠被3D攝像頭等裝置識別出來,并通過計算機進行智能判斷,根據計算機圖形、圖像識別技術,判斷教學雙方用戶姿勢的變化,同時和姿勢所代表的含義進行映射匹配。這種交互式的教學電子白板的隱喻是“讓用戶自由地交流,使用電子白板進行交流的時候就像在巨大的透明玻璃板上畫畫一樣自然”。經實踐證明,這種交互式的電子白板增強了教學雙方用戶的 “凝視注意力”,能夠使用戶看到使用電子白板的同伴的凝視方向,從而進一步了解對方關注的內容,達到更加自然的互動式交流。教學雙方在對話中可以更加輕松和準確地說出交流的對方在看哪一個屏幕對象,甚至比在普通的白板交流環境中更容易。這種虛擬現實技術的交互式教學方式能夠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有效提高教師與學生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4.建設富有特色的網絡教學平臺,提供豐富多彩的專題知識和擴展的學習資源。由于當前各學科發展變化都比較大,各學科間相互交叉,學生的知識涉及面也越來越廣泛,綜合性強,新興交叉學科與原有學科之間的傳承變化都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由于教學的具體內容和對象變化非常迅速,很多問題在課堂上只能點到為止。因此,充分利用虛擬現實的技術,搭建交互式的數字教學平臺,可以有效管理豐富多樣與不斷發展變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的課余輔導材料,有效整合、分享國內外各名校的免費教學資源,提供學校各學科教師間、各屆學生間以及校企之間的有效溝通平臺,形成分享式與定制式結合的學習資源庫。隨著三網合一以及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熟,基于虛擬現實的網絡學習資源庫也變得更為可行。專題知識由各教師提供最新的相關領域的理論、實踐方法等內容,并要隨時更新。這些資源庫能夠有效地傳承文化,整合教學資源,為師生及校企、社會提供幫助。

篇(5)

論文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技術在動畫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推動了動漫領域的發展,如今,“動漫”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藝術現象,它更是一種影響日常生活的方式。計算機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沖擊著我們的生活,不久一切不可能都將變成可能。

“動漫”是動畫與漫畫的合稱,是造型藝術的一門分支,以其活潑生動、個性鮮明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在各個時期和地區都倍受青睞。近幾年來,“動漫”已經從平面媒體和電視媒體擴展到游戲機、網絡、玩具等眾多的領域,“動漫”已成為全球新興的重要產業。

一、“動漫”的發展概況

“上世紀中期,日本動漫宗師手冢治蟲,最早把電影分鏡頭語言融入到漫畫構圖之中,他還把自己的漫畫改編成了動畫作品,產品大獲成功。自此日本動漫界紛紛效仿,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動漫”綜合創作浪潮。80年代,這種全新的動、漫畫結合的形式傳入了中國,深受青少年觀眾和讀者的喜愛,也掀起了一股“動漫”狂潮。

動漫,是將孤立的卡通藝術形象,通過制作將無生命的東西賦予人類的動作和情感。包括策劃、設計、生產到傳播,再到相關衍生產品的開發,形成一個完整循環的工業產業鏈。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提高,逐步實現了動態的二維和三維漫畫,極大的豐富了視聽語言和創作藝術空間,延伸了觀賞、體驗等娛樂功能。

從全球來看,動漫產業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其中日本作為動漫產業的第一大國,有著強大的市場占有率,而在美國,網絡游戲成為動漫產業的主力軍,作為全美最大的娛樂業,其產值業已連續四年超過好萊塢電影業;同樣,在韓國無論是數字音樂、網絡游戲還是電影、電視或手機游戲,相關產品在東南亞的各個國家風靡一時,特別是在信息娛樂領域,通過寬帶、3G技術和休閑娛樂內容相結合,韓國在娛樂產業的發展上實際已經領先于很多信息產業發達的國家。由三維動畫、Flash動畫、全息動畫等嶄新的動漫形式形成的動漫文化已經在不同國家與地區形成主流的文化形式。近些年來,仿真技術進步顯著,尤其是虛擬現實技術成為計算機和藝術領域的新寵。這些先進的技術必將引領“動漫”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二、虛擬現實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新興產物,是一種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構想性為基本特征的計算機高級人機界面。它的交互性、沉浸感特性使它與一般的三維計算機圖形截然不同:它利用了多種計算機技術模擬人的感覺器官功能,創建了一種適人化的多維空間,強調的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采用的是人與人之間自然的交互方式。它模擬的方式為使用者創造了一個實時反映對象變化與相互作用的三維圖形世界,在視、聽、觸摸等感知行為的逼真體驗中,使參與者可以獲得直接參與和探索虛擬對象在所處環境中的作用與變化,仿佛置身于一個虛擬的世界中。

虛擬現實系統一般由專業圖形處理計算機、應用軟件系統、輸入設備和演示設備等組成,軟件分為建模軟件和實時仿真軟件兩大類,常用的建模軟件有3DS MAX、MAYA等。虛擬現實技術中任何復雜虛擬環境的創建都需要使用計算機實時三維圖形學和三維仿真技術。所以掌握這些技術是實現虛擬現實技術的關鍵。

虛擬現實技術是多種技術的結合,主要的技術包括以下幾種:

動態環境建模技術。動態環境建模技術是核心技術,建立虛擬環境來獲取實際三維環境的數據,利用數據建立虛擬環境模型。

實時三維圖形生成技術、足夠的刷新頻率和清晰度,并開發寬視場立體顯示技術。由于虛擬物體要有具體三維結構的顯示,其中要有視差提供的深度信息,所以圖像顯示要具有足夠大的視場。

傳感器技術,尤其是觸覺(力覺)、嗅覺等傳感器技術。要讓用戶在虛擬的環境下直接操作虛擬物體,并感受到與在真實環境下一樣的感覺,真正達到虛擬現實的效果。

交互技術和系統集成技術。虛擬現實的實質性特征就是交互性,其最終目的就是對時空環境的現實構想。虛擬物體與用戶間的交互是三維的用戶,是交互作用的主體。用戶能感覺到自己在虛擬環境中對物體的控制,交互是多感知的,用戶可以使用與現實生活不同的方式與虛擬物體交互。

三、使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環境藝術設計的漫游動畫

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環境藝術設計不同于傳統的設計理念,它實現了可全方位、完全由用戶自由控制的逼真的、純三維的場景。

虛擬現實不僅僅是一個演示媒體,而且還是一個設計工具。它以視覺形式深刻地反映了設計者的思想,虛擬現實可以把這種構思變成看得見的環境。在設計階段的檢查必不可少,多種設計方案進行比較,檢查設計有無缺陷,例如,整個城區的布局、整個社區協調與否、單個建筑物的風格、植被的分布情況,還包括室內的裝修風格、家具的款式以及擺放位置等。利用相應的虛擬手段可以讓設計師和用戶在接近真實的環境中,提前體驗最終的三維效果。在設計比較時,設計師可以根據季節切換相應的場景,或根據一天中的不同時間,顯示明暗程度不同的視覺效果,也可以點擊某一建筑,來觀看它的建造過程,甚至可以將其與不同階段的建筑、景觀或裝飾的預算數據聯系在一起。

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通過對各種空間環境進行創造進一步地為人服務,設計者始終需要把人對環境的要求,包括物質使用和精神兩方面,放在設計的首位。

四、結束語

動漫產業是文化和科技相結合的創意產業,是21世紀最有希望的朝陽產業。我國早已有相關的人員在圖形技術上進行了努力的學習和鉆研。現在己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一些特殊效果的程序開發方面取得的成績較少。隨著互聯網與3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動漫藝術作品的傳播渠道和受眾面將會越來越廣,雖然目前我國的動漫產業影響力不夠大,但是相信有著五千年歷史積累的豐富文化底蘊的中國,會用本土文化的魅力打開世界動漫的大門,走進世界動漫游戲產業的大舞臺。

參考文獻:

篇(6)

論文摘要:針對傳統教學媒體,提出了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Web3D技術的方法,介紹了Web3D技術的基本概念及在教學中的應用。該技術在未來教學領域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前 言

近年來,大量現代化的媒體形式在教學中予以應用,對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的作用和影響也日益顯著,現代教學媒體已成為傳播教育信息的重要工具。80年代初,計算機開始較廣泛應用于輔助教學,CAI概念也逐漸為人所熟識。今天,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和應用則將為今后的教學形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是一種逼真地模擬人在自然環境中的視覺、聽覺、運動等行為的高級人機交互技術,是當前現代教育技術中的前沿技術。將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教學,能夠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成了虛擬環境中的參與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帶給學生體驗式學習的愉悅經歷。因此,虛擬現實技術在高等學校教學,尤其是實踐教學環節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Web3D技術簡介

Web3D技術是虛擬現實技術中的一種,通過使用這些技術可以開發出應用在網絡頁面中,達到照片級渲染效果的虛擬場景,實現相應的動畫效果,并可根據瀏覽者輸入的指令及時反饋信息,達到人機交互的目的。Web3D還可以簡單地被看成是Web技術和3D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網絡性、三維性和交互性是其顯著的本質特征。通過應用Web3D技術,用戶可以在網上瀏覽以三維形式表現的物體,并對其進行交互性操作以體驗身臨其境的奇妙感受。

Web3D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媒體教學方式多以文字、圖片、聲音或視頻資料出現,學生只是一味被動的接受,而利用Web3D技術構造的虛擬環境在呈獻知識信息的方式方法上卻有著獨特的優勢,它可以在廣泛的科目領域提供無限的虛擬現實的體驗,從而迅速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速和鞏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人們的想像力、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十分顯著的學習效果。它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信息展示方式上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利用Web3D虛擬技術,可以徹底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學生提供逼真、生動的感性學習材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知識難點。例如在學習建筑工程時,通過Web3D技術,學生可以自由地在虛擬建筑物中進行游歷,了解各種建筑設計的特色,甚至通過特定的Web3D功能可以透視建筑物的內部結構,或由學生親身體會模擬搭建各類建筑的過程。這些體驗都是學生感興趣,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卻往往無法實現的。

2.彌補教學條件的不足

在現有的教學環節中,由于學生上課的時間、空間環境,無法對所有的實踐性環節進行實際操作,大部分情況下由教師演示,或直接觀看過程錄象。一些實驗設備由于價格昂貴,數量較少,學生也無法展開全面的使用或根本不能進行操作,而利用Web3D技術構建的虛擬實驗環境和虛擬實驗設備恰好可以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學生足不出戶便可以做各種各樣的虛擬實驗,獲得與真實實驗一樣的體驗,從而豐富感性認識,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機械手臂運動的課程中,利用Web3D構建機械手臂的三維模型,為網絡瀏覽器可以瀏覽的網頁格式,通過在網頁中加入相應的JavaScirpt腳本語言,以使該模型具有交互功能。學生通過調節機械手臂的每一零部件的運動參數,即可獲得即時的模型運動反饋信息。這樣,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機械手臂中每一個零部件的運動方式,直觀的理解每一個調節參數的作用,從而對整個機械手臂的機構運動有了感性的認識。

3.節省大量教學成本

在許多試驗和操作性環節中,需要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實驗設備及耗材,這無疑增添了教學成本,而Web3D技術的應用則將可以這些方面的成本降到最低。通過計算機上模擬試驗過程,不需要通過對設備實物的操作,尤其是在需要耗材的實驗中,可以省去購買耗材的成本。學生可以在設計好的虛擬環境中作多次試驗,既不會產生機器的耗損,也不消耗任何材料,這不但節省了成本,也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實驗次數,有利于加深學生學習的印象和學習效果。例如在數控加工中心的訓練中,要求學生對金屬毛坯材料進行車、銑等加工操作,在真實的加工環境中,需要使用真實的鑄鐵毛坯工件,學生實驗結束后,這些材料就無法再次使用了,而且若出現操作上失誤,還會相應的增加材料使用量,從而造成浪費。如果采用虛擬加工,學生對計算機生成的三維毛坯工件在計算機屏幕上進行加工,既不必擔心學生因誤操作加工產生廢料,也可以讓學生對虛擬加工中心進行多次操作以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4.避免真實實驗中的危險環節

在真實的實驗環節中,存在各種危險隱患,因此對于這種類型的實驗環節在傳統教學中多數以演示為主,學生無法直接參與,因而不能形成對該實驗的感性認識。通過使用Web3D技術進行虛擬實驗則打破了這種瓶頸,學生在虛擬實驗環境中,可以放心地去做各種危險的或對人體有危害的實驗,而不用考慮會造成傷害。這樣不但使學生對這些學習內容有了感性的認識,也提高了學生對于這些內容的興趣,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結束語

Web3D虛擬技術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環境,對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了擴展,具有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讓學生與研究對象進行三維交互,不僅能夠讓學習者感受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使學習者成為虛擬環境中的參與者,對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的技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將Web3D技術應用于高校教學是必然趨勢,必將在提高教育技術水平、改造實驗環境和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丹,Web3D技術在網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教育信息化,2006.(3).

篇(7)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文科研究生;虛擬學習社區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3-079-03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我國各高校在教學上開始大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研究生的教與學提供了多元的選擇。本文將從文科研究生的學科特點和學習特點出發,將現代教育技術作為促進研究生學習的重要手段,探討幾種可以用于促進文科生學習的具體技術手段,如信息數據庫資源共享、基于學術交往的虛擬學習社區以及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等,并以利用基于學術交往的虛擬學習社區為例,探討文科研究生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習的應用策略。

一、文科研究生的學習特點

1.文科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傳統的人文科學已經逐漸分化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兩類。所謂人文科學,是指那些有著強烈的價值取向、知識保留程度比較大的學科,如文學、語言學、哲學、歷史學等;社會科學則是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與社會發展和運行直接相關,如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法學、教育學等,它們具有較強的應用性。上述二者由于研究方法和思維范式相似,一般都統稱為文科。

2.文科研究生的學習特點。

(1)積累性。文科研究生的學習需要大量經典著作的閱讀和學術研究論文的研讀。學文科者都知道一句話,叫做“文史不分家”。一般來說,文科類各學科之間相互交叉重疊的比較多。學歷史的不但要了解歷史的發展進程,還要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學文學的不但要懂當代文學及古代文學,對其他學科知識,比如歷史、地理甚至生物方面的知識,都要有一定了解;學外語的如果沒有深厚的中文根基也很難行得通。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科也出現了很多邊緣以及交叉學科,這也要求研究生對兩到三門學科都要有相當的了解。

(2)具有實現主動自覺研究學習的意愿。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依然是研究生的首要屬性,但這一階段的學習屬于更高層次的學習,類似于成人化的學習,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這意味著,研究生不能脫離長期的自主學習和鉆研。比如,學習本專業及研究方向相關的核心課程,研讀代表性文獻,獨立思考一些學科領域內的熱點問題等,這對于培養研究生扎實的科研基本功,以及習得學術規范具有重要作用。

(3)具有主動交流的意愿。對于文科研究生來說,長期的學科學習使其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等都是為其他學科的研究生所不及的。學術交流是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掌握學科發展前沿動態、培養其思辨能力、產生創新思維的條件。院校及校際舉辦的跨學科學術論壇,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做的專題學術報告,使得文科研究生將個體研究與群體學術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哪里有自由探索的學術氛圍,哪里就會成為科研成果源源不斷的知識創新中心。

(4)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相對較弱。多年來的專業學習使得文科研究生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但相對來說,文科研究生所處的學習環境又使得其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相對較弱。在當前的信息社會,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是研究生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與研究工作的前提和條件。特別對于文科研究生而言,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好因特網和網絡信息資源,不在因特網這一國際平臺上從事學習和研究,就不可能全面、及時地了解前人已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不可能充分了解和跟蹤這些領域的前沿,難以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文科研究生學習的技術手段

研究生不同于從基礎教育以及大學階段教育,其特殊性在于課堂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了,更多的時間用于研究工作。他們若想在某一領域、某一方向深入進去,就必須利用信息高速傳遞、共享的現代網絡。現代教育技術已經滲透到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基于文科的學習特點,為了增強文科研究生這種自我引導式學習的能力,使他們能廣泛地使用各種網絡信息資源來擴展自己的知識,提出相應的問題,并依靠敏銳的批判性思維進一步深化自我引導式學習,做出創造性成果,以下三種用于促進文科研究生學習的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值得探討。

1.信息數據庫資源共享。圖書信息的網絡化和共享化。教學信息在網絡環境下的傳遞速度、范圍、距離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新的教育形式打下了基礎。網絡技術的應用使用戶能共享圖書信息資源,也實現了用戶之間的資源共享。這就為文科研究生閱讀大量文獻,把握學科發展脈搏,將學術視野與國際接軌,開闊眼界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例如,中國知網(http:///)是利用較為先進的數字圖書館技術,建成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規模最大的“CNKI數字圖書館”,通過產業化運作,為全社會知識資源高效共享提供最豐富的知識信息資源和最有效的知識傳播與數字化學習平臺。中國知網服務內容包括:第一,中國知識資源總庫。提供CNKI源數據庫、外文類、工業類、農業類、醫藥衛生類、經濟類和教育類多種數據庫。第二,數字出版平臺。數字出版平臺是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工程。數字出版平臺提供學科專業數字圖書館和行業圖書館。第三,文獻數據評價。《中國學術期刊文獻評價統計分析系統》(V1.0)的主要統計內容為:中國正式出版的7000多種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發表的文獻量及其分類統計表;各期刊論文的引文量、引文鏈接量及其分類統計表;期刊論文作者發文量、被引量及其機構統計表。文科研究生要充分利用好中國知網進行文獻查閱,在掌握本學科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發展動向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提交論文。中國知網的出現是廣大文科研究生的福音和得力助手。

2.基于學術交流的研究生虛擬學習社區。基于學術交流的研究生虛擬學習社區,是指一種利用網絡交互技術構建的在線學習環境。在這種環境中,研究生、教師及其他專家學者組成虛擬學習群體,圍繞共同關注的主題展開交互,以促進社區內的學術交往、情感交流、知識建構與集體智慧發展。社區學術交往是指由社區中的研究者參與的、圍繞學科領域內學術性主題展開的、以個體科研能力提高和集體智慧的發展為目的性研究活動,社區學術交往過程是通過主體間的觀點交互以及主體與環境、資源的交互來完成的。虛擬學習社區對文科研究生的學習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面向研究生的虛擬學習社區,首先必須保持一定的學術性,具有鮮明的學科專業特色,比如,目前辦得比較成功的“北大經濟學人論壇”、“未來教育研究中心”等都具有各自學科特色。大量學術性、專業性文章吸引了源源不斷慕名而來的訪問者。學術交往是社區構建的根本目的與主要功能,在學術交往這樣一種“深度會談”過程中,研究生、教師及其他助學者圍繞相關學術性主題進行觀點思想的碰撞,共同為主題探究投入熱情與智慧,參與深度的知識建構,“依靠自身的感知和認知能力可全方位地獲取知識,發揮主觀能動性,尋求對問題的完美解決”,這就是一種創新思想和集體智慧的凝聚過程。研究生通過貢獻有學術價值的原創性觀點和獨到見解,提升個體的創新能力。另外,文科研究生應首先從學習者身份出發,立足于自身刻苦鉆研,根植于平時大量的文獻閱讀和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悟性和思維的敏銳度,這樣才能從社區學術交往中汲取更多的養分,催生更多、更廣泛、質量更高的學術交往活動。研究生也應擺脫保守的門戶觀念的束縛,勇于突破自我,“完全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肆無忌憚’地自主學習”,以持續改進的精神對待自己已有的觀念、思想和方法。研究生應始終以平和、從容的心態投入于社區中的學術交往,融會到虛擬學習社區開放的、深層次的群體知識建構中去。

3.教育資源開放共享。2005年,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件項目、猶他州立大學開放課件項目、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放課件項目、中國開放式教育資源共享協會等致力于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的高校、組織、基金會,聯合建立了開放課件聯盟,共同推動開放教育資源的研究與發展。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遍的國際現象,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機構推動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實現教育革新的戰略選擇。一般情況下,教育資源開放共享包括校園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和網絡遠程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兩個方面。

文科研究生可以合理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以達到輔助學習、拓展知識面的效果。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是免費開放教育課件的先驅,它計劃在2013年把1800門課程的課件都放在網站上,提供課程與作業的PDF格式下載。麻省理工學院在中國大陸以及中國臺灣都建立了鏡像網站,網址.cn(中國大陸)。

三、文科研究生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習的應用策略

將現代教育技術用于促進研究生的學習是有前提和條件的。筆者在此以虛擬學習社區應用為例,根據文科研究生的特點,探討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習的應用策略。

1.虛擬學習社區是利用網絡交互技術構建的在線學習環境,要參與虛擬學習社區的學習,基本的前提條件是文科研究生自身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水平。由于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文科研究生的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不高。筆者認為,要利用虛擬學習社區,文科研究生必須具備計算機理論能力和計算機實際操作能力。前者為掌握計算機多媒體、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如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局域網與廣域網的概念、國際互聯網的工作原理等;后者為掌握搜索引擎、脫機瀏覽、在線欣賞、文化傳輸、網頁設計方法,網頁制作、圖像處理等技術。

2.文科研究生自身對技術的態度,是利用虛擬學習社區促進學習的另一前提。文科研究生應持有正確的技術觀。這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文科研究生應持有多元的技術觀,不為了學技術而學技術,而是為了用技術而學技術。在遇到問題時,多元的技術觀可以幫助自身用開闊的視野面對問題,用多樣的途徑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技術的運用才有了意義。另一方面,對現代教育技術要持有一種悅納的態度。只有內心愿意接納技術,才能更好地使用技術。

3.始終保持強烈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是文科研究生利用虛擬學習社區促進學習的基本保障。文科研究生保持自身的學習動機是保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習的基本保證。文科研究生利用虛擬學習社區進行學習是以自主學習為主的,這要求文科研究生自身保持學習動機,加強自身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具有善于汲取知識信息、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積極的內在需求;加強對信息的敏感性、洞察力,善于捕捉有價值的信息并與教學、學習等活動相聯系,具有一定的鑒別信息和分辨真偽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才能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資源環境中時刻保持頭腦清醒,進行選擇、運用;才能提高效率,不至于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男女xx00上下抽搐动态图|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国产成人a级毛片|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色噜噜久久综合伊人一本|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色欲| 日本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沙发|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3d无码纯肉动漫在线观看| 亚洲hairy多毛pics大全| 日本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一本到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在线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男女作爱免费网站|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 黑人上司好猛我好爽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新妺妺窝人体色www| 亚洲av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三级国不卡顿|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vivodeshd精品|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