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人格教育論文

人格教育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1 17:11: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格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人格教育論文

篇(1)

雖然目前我國的中學生人格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存在著人格問題。正因為現在的青少年觀念錯位,是非混淆,以至于他們把正常的遭遇也視為不正常的,增加了增加的心理壓力;同時,現在的青少年由于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難,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據有關統計,中學生人格健康者在初中生中的比例是15%—20%,高中生的比例為20%—25%。學習過度焦慮是中學生的一大困擾,在學習壓力和升學競爭的現實下,一些學生常常會感到壓力很大,處在緊張狀態,很少與人交流。這種焦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甚至過度焦慮還會導致學生精神狀態低迷,自暴自棄等不良個性傾向。學習的過度焦慮又會導致厭學情緒的滋長。學業成績在多數家長眼里是非常重要的,從上學的第一天起,孩子們就面臨著沉重的學習壓力,在優勝劣汰的應試教育中失去了輕松和快樂。一些學生自卑感很嚴重,對自己缺乏信心,或者因為相貌、家庭條件不好,擔心別人瞧不起而變得郁郁寡歡;或者因為成績不理想而自暴自棄,悲觀失望;或者懷疑自己的能力,總覺得事事不如人而自我埋沒,妄自菲薄。另外,情緒不良,人際交往困難,也是影響現在的學生的人格的一個重要因素。通過調查發現,影響中學生人格的主要成因來自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三方面的因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全面合格的人才,因此必然綜合要求學生全面發展。但是,在我國現行的學校教育中,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模式把基礎教育引向狹小的死胡同,教育方式陳舊,灌輸式教學使學生什么都不知道,又什么都不會。這些都導致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嚴重、厭學情緒加重、自暴自棄等不良因素發生。其次,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們的家教態度、方法,內容。形式及策略等諸多方面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對自己的子女期望過高,給子女太多壓力。有些家長對子女溺愛過度,為了孩子不惜代價,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除了學習,什么也不讓孩子做,養成了懶惰的習慣。家長對孩子的干涉過多除了上面提到的外,還集中反映在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過分關注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二、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中學生的人格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意義是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中學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中學生人格教育的主要陣地。那么應該如何做好對青少年的人格教育呢?筆者認為中學思想政治課獨特的學科性質和內容特點決定了它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學科滲透的主陣地。

(一)教師應當注重言傳身教,用高尚的人格形象感染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其思想、行為、作風以及儀表和氣質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所以教師必須“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在其自身形象上出一點點的疏漏。特別是作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必須對自己進行嚴格要求,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帶頭對學校制定的規章記錄嚴格遵守,自覺維護社會公德,要求學生做到的,必須要帶頭先做到。同時將自己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豐富的知識表現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以及與學生的交往中,通過自己自律、敬業的良好人格形象對學生進行感染。如,在玉樹發生地震的時候,學校組織捐款,但是有些同學只捐了1元,而在平時他的零用錢也不止一天十元錢的水平,在課堂中我就這一事件對同事們展開了有關人性、愛心、人道方面的教育,但有的學生就問我捐了多少,我告訴他們我捐了1000元,他們就再也不出聲了,而后我開始了對學生們進行教育,學生通過這堂課都充分的、真誠的表達出了自己對災區人們的祈禱、關心以及以后會對災區更加幫助的決心。通過這次事件可以看出表率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教師的人格形象十分的重要,而思想政治教師的人格形象更加的重要,一個政治教師如果連人格魅力都沒有,那即使他的課再怎么精彩也無法對學生起到深遠的影響。

(二)教師應當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個性特點因勢利導

人格的形成是一個連續的、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對學生健全的人格進行培養和塑造的過程需要從學生自身的人格特點出發,有針對性的制定出計劃。如,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對他們有意安排一些出頭露面的機會,同時需要給予鼓勵和幫助,使其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有的學生性格脆弱,對于該類學生在犯錯誤的時候,要注意使用合適的方式,給他留有一定的面子,同時需要對其良好行為適時的給予肯定,使其不會由于挫折而消沉;有的學生狂妄自大,對于該類學生,需要對其缺點注意留心觀察,收集有關資料,課后與其進行私下談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省,讓其能夠不斷完善自己。

(三)教師必須樹立和學生在人格上平等的思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學生,而應當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樹立與學生平等的思想,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由此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平時需要與學生經常交流,注意傾聽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并給予表揚和鼓勵,若意見屬于正確的、積極的,則予以采納。若是教師自身存在的不足,則需要進行相應的自我批評,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同時,教師應當經常轉換視角,站到學生的立場,以學生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由此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中必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以寬厚的同情心來理解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學生能夠更多的體驗到被人關注、愛護的溫暖與幸福,并且能夠對自由探索與成功的快樂與自豪的得到更多的體驗。

篇(2)

論文摘要: 本文試從誠信教育價值選擇的角度入手,論述中國傳統誠信觀、和諧社會理念以及科學發展觀對當代高職學生誠信教育的指導意義,以在思想上對高職誠信教育建設作出有益探索。

誠信問題是歷史問題,也是現實問題。誠信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要求,對當代高職生而言,誠信也是一種人格品質和信用資本。高職誠信道德建設,對提高高職生的道德水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實現誠信教育的價值和效果,就必須重視誠信教育的價值選擇,科學的價值評價和價值選擇對于誠信教育的成敗具有重要的影響。高職院校只有把握了誠信教育價值選擇的規律和方向,才能使誠信教育的實踐產生出實效。高職誠信教育的價值目標是為了讓學生追求真善美,它的根本價值取向則是為了實現道德至上。在當前“誠信缺失”和“誠信危機”的社會形勢下,我們要求在價值選擇的過程中,能夠以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指導、以和諧社會建設為平臺和目標和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

一、回歸傳統:以優秀的傳統文化指導誠信教育

在我國古老燦爛的文化中,誠信思想占據有重要的地位,誠信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我國古代的各派學說中,有許多關于“誠信”的論述。關于“誠”,《大學》說:“所謂誠其意者,不自欺也。”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中庸》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這是說,只有內心真誠才能達到明曉道理,這叫做人的天性。

關于“信”,孔子在《論語》中曾38次提到“信”,并將“信”與“仁、義、禮、智”并列,稱為“五倫”。“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信必行,行必果。”(《論語·子路》)“信近于義,言可復也。”(《論語·學而》)孟子要求“朋友有信”(《孟子·藤文公章句上》),《呂氏春秋》中說:“天行不信,不能成歲,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呂氏春秋·貴信》)

總之,古人對誠信觀及誠信教育是非常重視的。我們在誠信教育的價值選擇中,應提倡思想回歸傳統,批判性地繼承和弘揚古代的誠信思想,深入挖掘傳統的誠信資源,對于在高職生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創新誠信教育手段,以傳統誠信思想滲透進當前誠信教育過程中。新的教育形勢,要求教育者在發揮傳統教育方法的基礎上,必須敢于創新,善于利用現代化的傳播媒介和現代化教育手段,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情感。高職院校在加強誠信教育過程中,可以建立專門的誠信教育網站,擴大誠信教育的影響力,可以開設網絡誠信教育課程,結合學生實際,對某些誠信缺失問題向學生做出解讀,還可以采用講座、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誠信教育相關信息,進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改善教育狀況。

第二,構建高職院校誠信教育體系,通過“兩課”教育與誠信教育專門課程相結合的方式,營造誠信校園文化氛圍。高職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生的思想現狀,根據高職生的心理特點,解決學生在誠信認識中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走出誠信“誤區”。構建誠信教育體系,還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學生實現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徑,是幫助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誠信意義和價值的重要平臺。誠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觀文化名勝、弘揚傳統文化活動等方式,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第三,加強對誠信教育者的傳統文化教育,樹立教育者的誠信形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誠信教育者是推動誠信教育建設的主體和實施者,教育者的工作作風、精神面貌、傳統文化素養等,對誠信教育接受者具有示范效應。只有通過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才能實現并堅定高職生的誠信信念。

二、關注生活:以和諧社會為平臺建設誠信教育

和諧社會一直是人類憧憬和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目標,和諧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價值觀念。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總目標之一,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它對高職生的誠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在高職生誠信教育的價值選擇過程中,應該基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以和諧社會建設為平臺,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轉貼于

第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則。“和諧社會”蘊含著人文、人本、人道等價值取向,以人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高職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價值,尊重他們的人格價值,尊重他們的合理需要,尊重他們的能動性、多樣性和創造力。誠信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堅決反對“管控壓”的教育方式,根據高職生的個性特點和思想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正確地引導他們誠信思想的發展,使其具備社會所需要的誠信品德和人格素質。

第二,建設和諧文明的校園文化環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建設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高職院校是對高職生進行誠信教育的主陣地,校園文化是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生誠信教育工作的實際載體,必須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和諧的校園文化對高職生誠信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必須在校園中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氛圍,在和諧誠信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高職生更容易培養出和諧共處、講誠信的道德素質和道德觀念。

第三,培育高職生和諧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品質。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包含了塑造“和諧人”的理念。任何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使符合社會需要的教育內容內化為個人的內在信念。和諧的心理是接受教育的基礎,誠信意識是形成理想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完善的人格心理又造就完善的誠信意識。誠信教育也必須重視在“和諧人”理念下,對高職生進行心理塑造和人格教育。

三、啟迪人生:以科學發展觀引領誠信教育

科學發展觀呼喚一個誠信、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高職院校的誠信教育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內涵和基本要求,才能辯證地認識和處理當前誠信教育所遇到的危機。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誠信教育應以科學發展觀為目標。科學發展觀有兩個基本的內涵:一是全面發展,二是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科學發展觀強調社會的發展,這其中包括了科教文衛等各項事業的發展,也包含有社會秩序、社會保障、社會公正、社會和諧等方面。在全民中形成普遍的“誠信意識”,形成一種“誠信至上”的社會公德,誠信教育為社會和諧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另一方面,科學發展觀也包含了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是教育和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原則,人的發展不僅包含了人的活動及其能力的發展,也包含了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和發展,還包括人的個性、素質、品德的全面發展。誠信教育以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為目標,是建立和諧社會關系最基本的保證,也是提升道德觀念和道德品質的基本保障。

第二,誠信教育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誠信教育應該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首先,誠信教育要講究統籌協調。高職生誠信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要在高職院校這一主陣地中進行,還必須使教育融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貫穿到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因而不僅要統籌協調誠信教育與科學文化教育之間的關系,還要協調外在教育與自我教育的關系,還必須重視協調家庭、社會及學校在教育過程中的關系和作用。

其次,誠信教育還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觀。這要求在誠信教育過程中,必須使教育本身具有可持續發展性,必須使學生保持可持續發展性。要保證誠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性,關鍵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變化發展,根據社會的實際,不斷在誠信教育的理念和觀念上革故鼎新,在教育的方法、內容、機制和手段等方面不斷創新。總之,只有立足于高職生的全面和長遠發展,誠信教育才能適應社會和時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孫偉平.論價值選擇的主體性和合理性[J].湘潭工學院學報,1999,(1).

[2]朱永新,徐艷,秦燕編.誠信啟示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3)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 困境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近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外部環境和教育對象都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產生了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消極應對的狀況。“專業課認真聽,選修課隨便聽,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想聽”這幾乎成了大學里一個公開的秘密。直面新形勢下的新特點、新問題,從學生主體的課程價值取向的引領,課程內容的革新,民主教學與多元評價的保證,真、善、美統一的教師人格熏陶等方面入手,充分協調和發揮課堂教學的各種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動,使學生在心情愉悅、積極上進、思維開啟、樂于實踐的良好氛圍中高效地學習,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走出教育的困境,提高實效性,保證教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堅持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種理想,也是一種價值體系。斯普朗格認為,教育可以為教育者攝取種種文化價值,并使這些文化消化在人格生命中。個性的形成是不同的人追求不同價值行為的結果。這就足以說明課程蘊涵的價值取向與目標對學生的意義之重大。正如“沒有某種關于受教育的人的理想,就無法從事教育。”

現有課程過分強調國家與社會利益的功利主義價值取向。要構建新的課程,就要以人的全面發展價值觀作為引領,從學生利益與國家、社會利益需要出發,進一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其價值是人的價值的重要表現。進一步說,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追求,實際上是對人自身價值的追求,兩者相互關聯,內在統一。人的全面發展既是人的價值最充分實現,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的理想境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健康的個性,使他們既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又有強烈的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成為具有鮮明個性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自由人和幸福人。

因此,構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必須堅持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要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從學生需要出發,培養自由幸福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走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

(二)革新課程內容,力爭做到三貼近

據調查,傳統的教材與學生生存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相對薄弱。現有教材的內容沒有很好地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思想發展實際,沒能及時反映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更沒有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幫助大學生正確分析、認識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而關注大學生作為人的本性需要,關注學生發展的現實需要與可能的內容、與學生品德發展的“最近發展區”相吻合的內容才是學生可接受的、可發展性的德育教材。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弗洛姆強調,“人的生存狀況中的需求”是構成人性的更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人的各種人格特征是在滿足形成各種人格特征的需要的行為中逐漸形成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必須及時更新。

1.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求。要與時俱進,緊跟形勢,密切聯系現實社會發展的實際、改革開放的實際、學生思想動態的實際,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主題之中,將現實社會中大量豐富、具體、鮮活、生動的事例充實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內容中來。對于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某些負面現象,則要以的最新理論成果予以說明和合理解釋,使學生心服口服,體現的理論魅力,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性和時代性。

2.要考慮學生的差異性。根據新課程新教材全國一本通的前提下,從本地資源實際與學生的實際出發,自主開發實踐課程資源,彌補課程結構單一的局限。

3.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根據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研究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并及時將自己及他人的新的研究成果充實到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內容具有新鮮感、時代感。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同時,給學生新的知識和新的信息,做到寓思想性于知識性之中,更好地吸引學生,增強教學效果。

(三)與時俱進,重構新的教學方法

新形勢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與時俱進,倡導新的教學方法,在實施教學中,充分發揚民主精神,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與主體需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重構自己的教學行為。

1.從強迫學習到引導自主學習。改變過去被動接受學習的現狀,實施研究性教學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要多使用“為什么”、“怎樣理解”、“表現在哪里”這樣的語言,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頭腦始終處于思維的活躍狀態,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要經常提出討論題并給學生開列出閱讀參考書單,要求學生在閱讀圖書資料的基礎上做好發言準備,課堂討論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最后教師歸納總結,將大家的思路統一到正確的觀點上來;要多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學什么或者想獲得什么,發現自己潛能,確立能夠達到的目標,發現學習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懂得自律是自己的責任。用自律代替紀律,在關心自己的時候也能關心他人,在民主自主的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成長。

2.從教材、教室走向現實生活世界。依據建構主義理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的特點,在進行課程教學的同時,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實際,從生活現象與生活邏輯出發,選擇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中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在分析現實熱點問題中展示觀點,在價值沖突中識別觀點,在比較鑒別中確認觀點,在探索研究中提煉觀點,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認同、確信正確價值標準的能力。組織學生參加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生產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滿足學習者對外界的渴求、好奇心和沖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獲得體驗,在社會實踐中認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價值。 3.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隨著電子、通信和信息處理技術的高度發展,大量的現代教學媒體應運而生。而國內外大量歷史圖片、錄像資料的公開,也給教學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學素材,使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了廣闊的發展前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供給學生直觀生動的圖像資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說服力,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中說不清、道不盡的缺陷,起到提高教學質量和節省學時的雙重效果。

(四)建立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多元評價體系

學習評價方法對于一門學科的進步,并不比學科本身的作用小。但是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特定的適用范圍和界限,都有自己的特點、長處和缺陷。馬克思說過:“一種科學只有在成功地運用數學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但量化并不等于科學,錯誤的精確比模糊更不準確,更不安全。狄爾泰說:“自然需要說明,而人需要理解。”單純的、絕對的量的評價是無法對人說明與理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很難用簡單的數量關系來反映一個復雜的精神系統。要倡導多元評價方式,體現精確性與模糊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與質性評價相結合等原則。

1.從評價客體來說,應面向每個學生的多元基本素質。突破對學生單純認知評價。既要評價認知,更要注重評價個體的道德、責任、態度、情感、合作、價值觀與審美觀等方面內容。

2.從評價的載體看,應創生多元評價情境。根據評價的目的、性質、對象不同,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社會實際,利用課題研究與論文、辯論、情景測試、觀察、對話、問卷、判斷、課堂主題發言等開放性質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

3.從評價主體看,應構建多元支持性評價體系,改變老師一元評價的局面。依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事件與信息,通過老師、同學、自我等評價主體參與評價,共同激勵、建構學生發展。

4.從評價手段看,應綜合運用多元評價工具,改變單一的終結分數評定方法。可采用意見、建議、證書頒發、自我比較、綜合評定等方法促進學生的發展。

(五)優化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完美人格

1.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智慧力量,它是精神品格的“真”。這種“真”,其本身就蘊涵著一種誘人的魅力,它是教師獲取人格魅力的關鍵。具有這種“真”的品格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就能做到教書育人。政治學科是涉及面很廣的學科,除了本學科知識外,還要了解和掌握很多的交叉學科知識和不斷更新的新理念、新知識與新信息。特別是在西方社會“西化”中國和信息時代的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的背景下,“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信息文化的獲取、選擇、判斷能力。

2.善良慈愛和信任忠誠的品德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道德力量,它是精神品格的“善”。正是由于具有這種“善”的品格,才能以自己的真誠與正直去構筑學生的真誠與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的美好人性去描繪學生美好人性。在這點上,學生對教師會有更高的期望與期待。因此,這種力量的有無,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它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把自己的工作作為一種職業,更要把它作為一種“愛”的事業;要有奉獻精神、犧牲精神,自覺自愿擔當起對學生從事政治思想與品德教育的責任和使命的精神。

3.信仰、進取與創新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精神品格的“美”。正是這種“美”的存在,才使教師的人格魅力永存。進取性精神品格的最重要標志,正是教師的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與自我提高;創新性精神品格的最重要標志是教師的創新素質,在教學中總是不滿足于現成的結論和方法,他們總會超越他人和自我,不斷創造出新的教學方法和育人途徑,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承擔課程的性質還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除了職業信仰,還要有堅定的專業信仰,更需要具有這種“美”的精神與美的意識。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真、善、美人格統一于教學實踐活動中,并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率先垂范,成為追求崇高理想、道德、情操的榜樣和楷模。要以自己過硬的專業學識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影響學生,以崇高的政治素質和價值追求教育學生。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楷模作用,是走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困境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和辦法。

參考文獻:

[1]單中惠.西方教育思想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4]項久雨.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與人的價值[J].教學與研究,2002,(12).

[5]鮑東明.讓我們了解一個真實的德育[N].中國教育報,2002,(2).

[6]許惠英.人格教育論[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0.

[7]崔新建.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J].人民教育,2004,(23).

[8]保爾·拉法格.回憶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篇(4)

關鍵詞: 語文活動課程 四個“忽視” 解決途徑

在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正轟轟烈烈地全面展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于語言文字的規律”,因而構建語文活動課程成為語文課程體系的一大突破,是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舉措。然而當語文活動課程作為課改的新理念、新實踐異軍突起之際,卻出現了諸多形式化的,比較突出的是以下四個方面。本文對此四個“忽視”的成因及其表現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途徑。

1.忽視思維能力的鍛煉

語文活動課程,顧名思義就是要“活”起來、“動”起來。“活”主要指課堂形式、活動設計的靈活;“動”,不僅要求手動、口動,而且要求“腦動”。而我們卻常見一些語文活動課還停留在“動”的表層形式化上。活動中設計的問題淺顯,往往缺乏思維含金量,無須學生進行思維的鍛煉,甚而在課堂上出現模仿狗叫熊爬的低幼傾向,讓人咄咄稱怪。設計者往往為了讓課程冠以活動課程的時髦標簽,在活動中貫穿著不是問題的問題,形式上似乎也有分組討論、問答對話,但整個活動過程僅僅流于形式,成為美麗易碎的花瓶,成為課堂可有可無的裝飾。缺乏思維價值的答案不言而明,所謂的活動安排還有什么價值,又怎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活動實踐可以以課堂為陣地,也可以走出課堂,如影視欣賞、市場調查、走訪社區、參觀人文景觀、了解民風習俗等。然而如今的影視欣賞成了熱熱鬧鬧看電影的表象活動,參觀人文景觀、了解民風習俗竟演化成了單純的視覺旅游。而關于影片的創意、風格、主題的探討,人文景觀的內涵及現代意義,民俗的變遷和保存,這些頗具思維價值的活動卻被忽視淡化。

活動課程應該設計難易得當的問題,既符合一定年齡階段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能力要求,又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活動要讓學生經過探討合作體驗到收獲感。預設的問題應如同樹上的果實,讓學生努力跳一下就能夠摘到。而這個“跳”的過程正是活動課程中思維素養得到培養鍛煉的過程。高中生的語文實踐活動要具備較高的能力和思維層次,比如學習資料的收集、整合、分析,課文與課文之間的多角度對比,社會文化熱點的辯證探究,等等。教師通過語文活動課程,讓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與時代的脈搏合拍,培養學生細致觀察、辯證分析、敏捷應變、準確表達等能力。

2.忽視教師主導的作用

為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在語文活動課中的主體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排斥教師的主導作用。一些語文活動課卻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活動設計紙上談兵,教師在活動過程中畏首畏尾,不能機智地調整活動進程,甚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搶了學生的“風頭”。學生完全自發的活動,怎一個“鬧”字了得。

誠然,語文活動課程必須是學生的主動參與,目的也在于激發學生內心的語文學習沖動,并努力通過活動課程使之定型,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并促進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學生的創造精神。語文活動課中教師切忌越俎代庖,喧賓奪主。但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不管,讓學生自發“活動”。無論是課前對活動的設計,活動中的組織、引導、點撥,還是活動結束后的總結、點評,等等,都需要教師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處處體現教師主導的作用。例如在《祝福》活動課上當學生就“到底是誰殺死了祥林嫂”進行分組交流討論后,產生不同的意見觀點時,教師應該發揮主導的作用,相機點撥,結合創作的背景動機,精要評點,給出主導觀點,而不是用一句“大家說得都很好”來敷衍。

為確保學生在活動過程的每一環節都處于“動”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參與活動的準備工作以外,還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科學、合理、有序的活動程序,優化活動課課堂結構。關鍵的問題是教師必須講究引導的藝術,相機行事,靈活應變。語文活動課既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得益彰,不可偏廢。

教師的主導作用表現在把握活動的目的,啟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幫助學生總結活動的成敗得失。這種主導作用貫穿于學生活動的始終。教師要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后。指導的形式既有直接明示,又有間接暗示。當學生在某一環節出現困難和疑問時,教師適時、恰當的指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將提高學生活動的質量,有利于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語文活動課要求以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為基礎,但實質上這種探索活動又與教師”導演”和指導密切聯系,不過是教師主導作用更藝術地表現。因為活動課是從實際問題切入的對語文基本知識的掌握,這不僅要求教師對語文知識有精深的了解,而且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活動需要、活動能力等有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宜的問題情境和活動的方案、程序,進而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活動課中發揮“導而弗牽”、“開而弗達”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忽視一維目標的落實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但是一些語文活動實踐的目標卻一味地定位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美其名曰實現“人文”目標。于是語文活動課穿上“人文”的外衣,美妙的音樂之聲此起彼伏,各樣精美的圖片動畫變幻紛呈,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狂轟亂炸后究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獲得了什么,提升了什么,不得而知。在自認為先進的教育理念下,片面地將語文活動課程與人文性畫上等號,過于強調“人文”的形式化只能將語文活動課引入死胡同。

在具體的活動教學實踐中,三維目標應該是教學目標擬定的總體思路,而不是機械地要求把三種維度照搬到每個活動設計中,成為新課程對活動課程的統一要求。不同的活動過程設計的側重點,就可能落實到不同的維度目標,三個維度的目標本身沒有高下之分,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很難在每一個活動中都能找到相應的落實方法和途徑。教師更不必在確定活動目標時面面俱到,牽強附會,非“人文”不可。

語文活動課必須生動活潑、扎實有效,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同樣可以在活動中實現。語文活動課無疑應該做到內容和形式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學生喜聞樂見,學得輕松愉快。但絕不能因片面追求活動形式愉悅性,而忽略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必須根據教學的目的、內容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具體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別要考慮什么樣的語文教學內容適宜采用什么樣的活動形式,怎樣的活動過程對學生提高語文能力有促進作用,并在活動的各個階段引導學生扎實掌握學習內容,匯報展示學習成果,使活動課既有聲有色,又實實在在,每個學生既樂意參加,又都各有收獲。

語文活動課程有助于真正實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兩翼齊飛。語文活動課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識性之中,用趣味性帶動知識性,使知識活靈活現,更好地把語文教學的審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來。

4.忽視態度品質的養成

現今對語文活動課的評價,無論是執教者還是評課者,都會找尋活動中的亮點,津津樂道于活動設計的最終圓滿完成,以至具體說到到活動中某某同學功不可沒,甚而這個亮點還是老師與個別同學課前早就“心有靈犀”的。殊不知這個亮點,恰恰暴露了語文活動過于強調“圓滿”的形式化,而忽略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個性品質心理的養成。

語文活動課必須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活動。學生在個體上存在著差異,每個學生的興趣所指向的對象是各不相同的,如有的學生喜歡閱讀藝術作品,有的學生喜歡看電影和戲劇,有的學生喜歡寫詩歌散文,有的學生喜歡辯論朗誦、演講。多樣的語文活動課,正可以提供給他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和知識能力缺陷有目的地加以鍛煉。如學生在“聽”“說”方面的能力較差,那在語文活動課中教師就可鼓勵他參加演講比賽;學生在寫作方面不足,那在語文活動課中教師就可動員他參加校園新聞寫作報道組,使學生在語文的缺陷方面得到鍛煉和補充。

語文活動課要促使每一個學生提高語文素質,必須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積極參加語文活動,絕不能僅僅讓一部分學生在“活動”,而讓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活動方案時,應注意使活動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能調動每一個學生的主動精神。在組織活動時,應按照分類要求、分類指導的原則,根據活動的內容構成和學生的情況,適當分工、適當輪換,從而既發揮各類學生的特長,又促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語文活動并不以目標圓滿完成為終極目標,更應該關注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和端正。活動課本身所富有的實踐性、群體性、參與性,就是學生強勁潛能的誘發劑。學生們在一次次“語文活動”中所釋放的活力,往往為教師始料不及。學生在好動、好勝心理的驅動下,對每次活動興味盎然,竭力投入,人人參與并評判,雖有高低,但大家同在一條起跑線上,是公開的,活動著的,顯得平易公正,劣者不餒,勝者也為多數認可,樂于容納與借鑒。活動對班級整體智能的促進更是顯而易見的。群體因其活動,個性得到張揚,相互比照、激勵,因而產生出可喜的“爆發力”、“探索力”、“凝聚力”等。主動探索的態度讓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發揮。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自我發揮的欲望。在活動課中可以滿足學生的這些欲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創造能力的目的。

優秀的語文活動課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品質心理。在活動課中首先,使活動小組的學生之間獲得一種認同感,通過目標一致的努力和奮斗,使彼此之間感情融洽,心情舒暢,親密合作,從而產生美好的心境,這能使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協作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狀態。在這種美好的氛圍中,學生就不會把學習當成沉重的負擔,也不會帶來過重的焦慮,而是會思路活躍,想象豐富,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如在課本劇的排隊練過程中,學生們自由組合,通過排練、對表演成敗共同的關注,他們的創造力和探討問題的精神在相互的協作中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最終的目標已不再是簡單的語文能力,而是使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優良的個性品質。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應用學科,應該是語言的工具訓練與人文教育的綜合。語文活動課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主動實踐的機會,使他們“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雙手來做”(郭沫若語),使他們享受做學習主人的權利和歡樂。語文活動課程的開展,應伴隨語言文字的讀、寫、聽、說訓練,有機地進行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以實現其多功能和高效益。因此語文教育的多功能高效益,全方位多層次的精心實施,語文活動課程可謂重擔在肩。對此,我們要有長遠的眼光,深刻地認識到當前語文活動課程中存在的形式化誤區,摒棄不足,讓語文教育走向更廣闊的領域。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上、下冊).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莊文中.審訂中的語文新大綱體現了新思想、新觀念.語文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

[3]于漪.弘揚人道 改革弊端.語文學習.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国xxxx18免费|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性色av蜜臀av色欲av| 国模大尺度啪啪| 丰满人妻被两个按摩师|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欧美精品videossex少妇| 欧美性性性性性色大片免费的| 无码国产69精品久久久孕妇|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pp| 97久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精品| 色婷婷狠狠久久综合五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四川骚妇无套内射舔了更爽|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久久久中文久久久无码| 激情第一区仑乱|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国产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 |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西西人体www44rt大胆高清|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蜜桃视频无码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娇妻被打开双腿灌满白浆一区|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性生大片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 五十路熟妇高熟无码视频|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app下载|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