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保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高職院校學生的素質要求
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近期面臨的主要是專業學習和就業兩大問題,因而對于素質教育的方向更為明晰,綜合來看主要可以歸納為三個層次:即思想和身心素質、職業素質、綜合素質,這三個部分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第一層次,思想和身心素質,主要包括學生的政治修養、思想道德、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學習和工作態度等內容。這些素質是學生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了學生生活工作質量的好壞。這類素質的教育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具備健康的體格,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在心理上具有堅強的意志力以及積極、樂觀、向上的處事心態。第二層次,職業素質,主要包括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溝通能力、團隊合作意識、職業責任意識等。這類素質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文化及專業技能,做到專業知識扎實牢固,掌握職業崗位所需的各種方法技能,同時具備在工作中應有的語言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第三層次,綜合素質,主要包括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創新意識、抗挫能力、職業遷徙能力和個性化發展等。面對學生就業環境的變化,這類素質顯得尤為突出,它可以使學生在具備基本素質的前提下得到自我提升。它要求學生能夠面對工作環境的變遷及工作內容的更新進行自我學習及自我調整,能夠在遇到困難時捋清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能夠對自我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
2.高職院校金融保險專業學生素質的要求
金融保險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培養技術技能型金融保險人才,涉及的崗位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綜合柜員、大堂經理、客戶經理、保險人、理賠員,證券公司客戶經理等。在這種情況下,梳理金融保險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素質內容時必須考慮金融行業的自身特點,為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引領作用。金融行業有別于其他領域,首先,金融企業所從事的工作主要為貨幣領域,因此金融行業具有經營高風險的特殊性質,這就對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要求較高;其次,金融體系中金融機構的種類繁多,如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機構等,各類機構業務專業性強;再次,金融機構的工作崗位涉獵寬泛,如商業銀行的相關崗位從大類上分為柜面業務崗、國際結算崗、客戶經理崗、理財業務崗、信用卡營銷崗、客戶服務崗等,每類崗位又會細分具體崗位;最后,隨著金融創新自由化的發展,金融企業的相關業務更新快,就銀行而言,從過去的存、貸、結算業務到隨后的拆借、投資業務,發展到現在的期貨、期權、互換、遠期協議等,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尤其在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條件下,業務國際化趨勢明顯,與此同時,面對全球金融業新趨勢的進一步發展,我國今后將更加需要金融復合型人才,因此這些行業特點要求金融專業學生素質更加全面。
二、高職院校素質教育工作重心調研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金融保險專業對學生素質教育都非常重視,在很多方面突出素質教育的內容,也為學生提升素質做了很多工作。大部分學校比較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例如在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訓比例的提高,部分學校金融保險專業在教學中增設實訓課程,開設一些銀行業務模擬、證券軟件行情分析、保險業務流程操作等,或在專業課程的教學基礎上增加案例分析及情境模擬等環節,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但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三個層次,企業及學生自身到底哪些素質迫切要求提升直接關系著我們高職院校素質教育重心的偏轉。通過調查研究,對金融企業及在校金融專業學生從三個層次中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工作態度、專業技能、溝通能力、合作意識、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創新能力、抗挫能力及職業遷徙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走訪調查,研究當前環境下學生素質提升的主要方向。調研中發現企業與學生對素質要求的內容側重有所不同,從金融企業角度看,由于金融業經營的高風險及程序化,他們更希望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和工作態度,即第一層次素質;而金融保險專業學生自身認為面對金融行業發展迅速,產品更新快的大環境,當前最需要提高的是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及職業遷徙能力等,即第三層次的素質。素質教育內涵的三層次說明對學生素質教育是全方位、多面化的,對當前素質提升重心的研究則可以幫助我們在全方位素質教育中做到普遍化提升的基礎上發現關注重點。
三、素質教育融入金融保險專業的載體研究
目前,高職院校的金融保險專業都在積極的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通過調研走訪,總結了一些效果較好的融入載體,主要包括:
1.舉辦和參加金融技能大賽主要通過銀行技能競賽、證券模擬交易大賽、保險產品創意比賽、金融案例分析大賽等形式來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的融合。這些比賽有校內賽、省賽、國賽,層次多樣,有的還通過與校外金融機構合作,以金融企業一線職員為裁判或評委來保證比賽的專業性和正規性。金融技能大賽為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師生搭建了展示能力的平臺,力求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使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目前,天津市有12所高職院校開設了金融相關專業,其中金融保險專業有3所,經過調研發現這些學校大多舉辦或參加過校內外金融相關技能大賽,目前,很多軟件公司如國泰安、典閱等都在開發軟件的同時借助所開發的軟件舉辦一些金融專業技能大賽,如銀行技能大賽、金融證券投資模擬大賽、投資理財規劃大賽、金融建模大賽、保險技能大賽等。高職院校金融相關專業可以根據這些大賽的特點,綜合比較后選擇適合的比賽參加,可以在各校師生廣泛交流的基礎上,促進專業與素質提升的融合。
2.對專業課程進行改革
(1)從教學內容方面看,主要包括在了解金融保險行業需求的基礎上,分析專業崗位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和適用性,對專業課程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進行合理分配,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情境教學的設計要以項目情境為導向,使學生在工作中學習,從而增強責任意識,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學內容應加強職業道德素質,教師設計案例及情境時可以適當增加相應內容,利用金融企業的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教育,正確引導學生行為,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職業準則,直至形成習慣。
(2)從教學方法方面看,可以鼓勵教師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包括講授、討論、實驗、案例分析、頭腦風暴、小組拼圖、小組合作、卡片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法,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還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和協作意識,例如角色扮演法在保險類課程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扮演保險公司人、理賠員以及客戶等,將保險產品的推銷、保單的促成以及在出險后的審核理賠過程立體呈現在學生面前,既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了解保險中應遵循的職業操守,又熟悉保險業務流程,學習保險專業知識。再如小組合作法在銀行會計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對于商業銀行的會計核算工作可以讓學生針對每個實訓情境在制定實施方案后,分工合作完成分錄編制、審核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明細賬和總賬賬頁,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對賬務處理的嚴謹性有了深切體會,同時還能實現“理實一體”教學效果。教學手段除了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還可以在實驗實訓類教學環節,通過與金融企業的校企合作來實現,例如可以聘請金融企業的專業人員為學生進行講解及指導,提高教學的專業性。
(3)從教學考核方面看,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教學考核不應再簡單的從職業能力角度出發,而應是對學生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只有從考核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才能在日常促進學生自我提升。為了更為全面的對學生進行評價,應該將綜合素質的三層次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展開,以期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各環節的實時評價,這要求教師在設計情境及項目時要將計劃評價考核的內容融入其中,并在課前以任務單的形式向學生明確工作內容及任務目標,與此同時還應該在過程實施中隨時以評價表的形式進行考核記錄。由于金融專業的理論分析多于實踐操作,對問題的分析研究更能體現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及運用,加強思維訓練可以利用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考核學生職業素質能力水平,利用特定課程內容使專業與品德教育相融合,如金融案例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貨幣,樹立良好的金錢觀,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金融案例分析考核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水平。
四、素質教育載體與專業融入的建議及嘗試
1.實習實訓環境的改善:實地實驗感受實習實訓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目前國內大多金融類專業的教學實訓項目都設置了實訓室或實訓基地,一般校內實訓基地以模擬實訓室為主,普遍設置的有商業銀行綜合業務實訓室,讓學生完成銀行柜面業務、會計核算等相關工作;證券投資實訓室,完成證券業務的開戶、看盤、分析、交易等模擬操作;保險實訓室的設置主要通過學生處理承保、核保、理賠等來實現。這些校內實訓內容的實現主要通過模擬仿真軟件,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擺脫了傳統理論教學模式,加強了對專業的認知。經過對新加坡職業院校的考察,切身體會到真實實習實訓環境的重要性,應該借鑒新加坡職業院校的“教學工廠”模式,邀請金融企業,例如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在學校成立業務部門,分別在校內成立金融投資實訓室、保險業務實訓室,將真實的項目帶到學校,讓學生接觸并參與企業真實的業務操作,而不是只停留在模擬層面。真實的環境、真實的項目可以讓學生看到企業真實運作情況,不論從道德素養、職業素養還是創新等綜合素質都可以在前輩的帶動下有所提高,這種環境下提升的素質是自然改變并形成的,而外界強加給學生的則往往收效甚微。
2.授課形式改善:翻轉課堂與微課配合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2007年就開始在美國的一些學校嘗試,它是在薩爾曼·罕的微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模式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教學結構,將學習的決定權由教師轉移到學生,使學生在課外利用視頻、電子書等現代化信息媒體自主的進行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與同學及老師的討論分析,同時將課堂的時間解放出來供學生和教師進行交流,并完成項目內容及互動環節。翻轉課堂地有效實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增進師生間的個性化溝通,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幫助,尤其是對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大量的金融案例資料會占用課堂的很多時間,金融知識、經濟問題通常比較抽象,利用微視頻的方式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和學習。學生通過這種模式的學習,可以鍛煉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經濟現象建立獨特的見解,從而多角度的看問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第一條 MBA論文可以是案例分析型論文、調研報告型的論文或專題研究型的論文。
第二條 為進一步提高MBA論文質量,加強MBA論文工作的管理,MBA論文選題由全院內具有碩士生指導教師資格的老師提出。各位老師所提出的論文選題應注意以下方面。
1、論文選題符合MBA教學的特點和規律。MBA的中文名為“工商管理碩士”,論文選題必須考慮該專業的特點,應結合行業經濟、企業管理的特色。
2、論文選題應是對實質性問題的研究,不要將題目出得空洞。如“中國國有企業問題的研究”、“中國企業的戰略管理研究”、“中國人力資源問題研究”等題目都過大、過空,不符合全國MBA教學指導委員會對MBA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3、教師出題應考慮MBA的學位特點、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專業特色,不要任意的跨專業出題或超越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來講,教師所提供的選題范圍不應超出自己所在專業的范圍。如在企業管理專業任教的教師,原則上不能跨專業出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的選題,更不能出金融、保險方面的選題,反之亦然。
4、根據MBA的培養目標,MBA論文的撰寫要求結合實際,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重實證研究、注意數量的分析,要強化結合學生工作實際。
5、論文選題提交(包括教師更新的論文選題)的時間為每學期的期中之前,由MBA教育中心上網公布,逾期將不予受理。基于以上的意見,MBA教育中心可以對不符合要求的選題給予適當處理。
第三條 MBA學員選題的基本要求如下:
1、學員可根據MBA教育中心網上各位導師提供的MBA論文選題,結合自己的研究興趣、工作經歷等選擇1~3個論文選題或導師作為論文選題志愿。
2、MBA教育中心根據學員所選的第1~3個選題順序或導師編制學員論文選題匯總表,為每位學員分配一名指導教師。為確保論文指導的質量 ,每位指導教師原則上一般在同一年級同一性質的班(包括F-time MBA、P-time MBA和集中班)指導的論文篇數不能超過6篇。對學員的第一志愿比較集中(超過規定的人數或論文指導篇數)的導師,MBA教育中心應首先讓第一志愿的導師優先挑選或確認學員;對于“落選”的學員,MBA教育中心將遵循學員的第二、三志愿并采取同樣的方法讓導師確認。對于3個志愿都“落選”的學員,MBA教育中心將通知學員重新選題。
關鍵詞:金融學專業 本科教育 實踐教學
在理工科院校,因其重點學科是理工科,雖說開設了金融學專業,但對金融學的發展重視不夠,投入較少,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無法滿足學生實踐的需求,因此,實踐教學成為工科院校金融學教學中的薄弱環節,長期以來嚴重制約了應用型金融教學。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素質不高,很難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一、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分強調教學計劃的完整性,而忽略實踐教學內容的關注
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大背景下,社會對金融人才的素質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對每級學生都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包括金融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要求、理論和實踐環節的教學學時和學分要求,有些高校過分追求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實踐環節之間的比例關系,對實踐性的學時和學分也有相應的要求。目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做為課程組成部分的各類實驗課、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學年論文、金融模擬實習、生產認識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但這些實踐環節在教學計劃中都有明確規定,規定了實踐環節總學分的上下限,各實踐環節也有規定。加之過分強調“寬口徑,厚基礎”,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英語、高等數學、思想政治類等公共基礎課所占比重過大,勢必要壓縮專業課時,與專業課相匹配的實踐環節內容的完成很難得以保證。
2.實踐教學時間過短
目前,我國金融學專業教育中,理論教學仍占主體,實踐教學內容相對薄弱,各教學環節相對分散,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性環節。有些實踐性環節一般安排在理論課結束之后的假期,暑假天氣過熱,寒假忙于過春節,一些實習單位并不是很樂意接受,實踐時間大打折扣,與理、工、農、醫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相比,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時間和效果就很難得以保障。
3.缺乏一支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指導老師隊伍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培養金融學應用型人才的關鍵。高質量的師資不能局限于高學歷、高職稱,普通高等院校師資為了應對教育部的教學評估,引進人才時更注重學歷要求,目前擔任專業課的任課教師90%以上具有研究生和博士生學歷,高學歷人才雖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從高校到高校,從理論到理論,缺乏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教學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高校對教師的考核以及職稱的評定,更多注重的理論教學學時要求和科研水平,教師很難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進行知識的更新,導致教師缺乏進行實踐教學研究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學生的實踐學習效果不佳,這樣的師資隊伍怎能符合當今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需要。
4.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加強
長期以來校內實驗室建設和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滯后。為此,2005年教育部下發《教育部關于開辦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和評審工作的通知》以及將實驗室建設作為本科教學評估的重點考核內容,各高校才真正重視經濟管理類實驗室建設,金融學專業的校內實踐基地以金融模擬實驗室為主,它只是各高校經濟管理實驗中心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金融學專業要申報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難度大,一些重點高校以打包形式獲批國家級經濟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投入較大,學校投入也有較大的積極性,而對其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側重點卻不同,因此金融學專業實驗教學在各高校起步較晚、發展速度緩慢、實驗內容較少等問題突出。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在校外也建立起一些實踐教學基地,但揭牌儀式多,實習內容少,由于金融機構的工作任務比較繁重,接受學生實習會影響到他們的自身工作,加之實習多安排在假期,學生數量多且集中,實踐基地往往很難一次性接收,有些實習單位分批安排實習,但學生整個假期將被占用,實習帶隊教師時間也捆得過死,很難利用假期時間從事科研活動,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激勵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從而造成學生和老師的實習積極性不高。
二、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我國加入WTO后,外資金融機構大量進入我國,金融業的競爭日趨激烈。金融業的競爭可以說是金融人才的競爭,金融業務的開展很大程度取決于從業人員的能力和素質,隨著金融業競爭的激烈性和復雜性,對其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學本科畢業生,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大多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但實踐操作能力欠缺。因此,要適應金融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就必須明確實踐教學在金融學本科體系中的地位,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以綜合能力和素質為主線,將各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整體安排,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構建一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應包括以下4個層面:專業技能的訓練、專業課程設計與實驗、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寫作、專業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實踐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職業素質的養成具有重要作用。
1.專業技能的訓練
專業技能是從事金融學專業所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包括外語口語、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數據處理、金融軟件的操作、點鈔、珠算、銀行會計實務操作等。尤其應針對銀行電腦漢字輸入、點鈔及偽鈔鑒別、計算器的基本技能考核標準來安排,技能訓練考核標準參照工商銀行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學生熟練掌握后走上銀行工作崗位上手更快。
2.專業課程模擬操作與實驗
金融學專業課程主要包含銀行、證券投資、保險三大類,這些課程實務操作性都很強,可根據各課程的性質,在學習該課程理論課后,適時開設專業課模擬實驗,通過建立的校內金融模擬實驗室進行。目前有一些軟件開發公司已開發出一些實際操作性較強的的金融軟件,如股票模擬交易系統、期貨外匯模擬交易系統、商業銀行綜合業務模擬系統、國際結算模擬系統、信貸業務及風險管理模擬系統等軟件,通過全方位的仿真模擬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理論知識,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理論教學不再枯燥無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
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寫作都是對理論知識學習的運用,是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鞏固和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學年論文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字數要求比畢業論文更少,但要求論文格式規范,符合本科生學位論文的要求,為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堅實基礎。畢業論文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學生可根據畢業實習搜集到資料撰寫畢業論文,質量上應比學年論文要求更高,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
實習是金融學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實習主要包括生產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可采取集中與分散、校內與校外等多種組織形式進行。生產認識實習一般可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結束后,學生經過三年的金融學專業知識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金融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通過生產認識實習,可加深學生理解所學的金融理論知識,同時也是找出差距的學習機會,學生更能明確今后努力方向,主動調整學習目標,為后續課程的學習、畢業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實習安排在大學四年級最后一個學期,它是對學生大學四年所學理論知識的大檢閱,是學生走向社會的大演習。可采取頂崗實習的模式,畢業后能很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同時,可根據畢業論文的要求,搜集資料為畢業論文撰寫提供現實素材,寫出的論文才能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有的放矢,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畢業論文大肆抄襲現象。
三、加強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思考
1.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
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金融學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具有一定金融理論知識,熟練和掌握外語及計算機等基本技能,有較強實踐能力和運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2001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WTO,按照協議,我國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開放金融業,金融機構、證券機構、基金機構以及保險機構,在華外資金融機構的數量和業務不斷擴大,已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金融業越向縱深發展,對金融人才復合性的要求也越高。因此,高校應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制定出適應新形勢變化的金融人才培養計劃,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和實踐教學大綱以及實踐教學指導書,學生可通過實踐加深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
2.建立一支具有理論與實踐兼備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為達到教育部對師資的評估要求,我國高校引進教師時,過分強調學歷、職稱,無形中淡化了對實踐經驗的要求,這些老師雖具有高深的理論知識,但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應用型金融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應逐步實現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整體優化,建立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一定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第一,學校應制定教師培養計劃,每年安排教師有一定時間到銀行、證券、保險等部門,從事相關部門的主要工作,熟悉該單位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提高教師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同時也可以與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從事科研活動。第二,建立一支有政策保障,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實驗管理中來的實驗隊伍。要求實驗室人員參加崗位技能培訓,取得相應培訓資格證。第三,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國外的應用型大學在聘請教師時,常常把實踐經驗看作一項重要的條件,德國柏林科技大學的所有教授來自工業企業,都具有工程師資格。高等院校引進一批學歷層次高、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從事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工作,也可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客座教授或實驗教學顧問,優化師資結構。只有建立一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業務技能的師資隊伍,培養應用型金融學人才才有保障。
3.提高對實踐教學的認識,調動學生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在金融學教學中實踐教學只作為理論教學的一種補充,實踐教學未能起到真正作用,這種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在崗位聘任和職稱評定方面給予傾斜,以提高教師指導實踐的積極性。對于實踐經驗缺乏的教師,應加強自身實踐經驗的提高,同時,還必須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實踐的意識,在實踐過程中應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將來求職的關聯度,還可以聘請本專業有一定影響力的校友現身說法,以激發學生對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只有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環節才能使學生的創新性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還可縮短學生由學校人向職業人和社會人轉變的過程,有利于學生今后人生發展。
4.增加學生實踐時間,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務性較強的二級學科,且具有金融行業分布的廣泛性,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應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在學生四年的金融學理論學習的同時,應安排總計不少于1年的時間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一方面加大投入建立起校內模擬實驗室,可通過購買相應的軟件,實現銀行、證券、保險等多方位的模擬操作,使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模擬到時實務工作情景,加深學生對金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還可彌補金融企業因業務資料保密性造成的校外實習效果不佳情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與金融機構簽訂長期合作協定,建立穩定的企業、學校“雙向互助”的實踐教學基地,金融企業能夠直接參與人才培養和人才選拔,節約人才選拔成本和培訓費用,也可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金融企業的了解,從而實現學校、企業與學生的共贏。
參考文獻:
[1]王家華,汪祖杰. 金融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的思考 南京省計學院學報 2007(2)
[2]王東升. 金融業發展與實用型金融人才培養 浙江金融 2008(10)
[3]徐揚、戴序. 構建金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 現代商業 2008(17)
[4]劉波. 高等院校金融學科實驗教學建設與改革思考 教育與職業 2009(6)
關鍵詞:金融保險;實訓基地;培養模式
金融保險專業旨在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現代金融、保險、理財、證券等方面知識;能夠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解決金融實務問題,并能夠從事銀行信貸管理、公司和個人理財、證券投資、銀行風險管理、保險業務等工作;能夠在保險公司、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從事金融、保險、財務管理的專門人才。在具體人才培養實施方案中,結合職業技術院校學生層次特點,本專業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保險理論基礎和實務應用能力、金融基本理論和交易技巧,并注重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技能操作與應用能力。要求畢業生考取英語、計算機、保險人等相關資格證書;掌握保險知識現代金融知識和金融業務操作技能,具備風險意識;具有敬業精神和行業所需的綜合素質;了解國家有關經濟、保險、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人文素養,能熟練處理業務。鑒于此,筆者認為應針對我校實際情況,進一步調整、完善金融保險專業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一、金融保險專業建設概況
金融保險專業自開設以來,學校對該專業建設與改革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使該專業的辦學條件得到良好發展,專業優勢明顯,特別是在基礎管理、師資隊伍、教學設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優勢。
(一)形成較為系統的課程建設體系,并取得一批成果
我系金融保險專業教學堅持“適應發展、積極探索、適時改革、不斷進取”的原則,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教學課程改革,加強課程建設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突出實際效果。主要措施有:在教學研究上狠抓基礎環節,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堅持每周都搞,每個人都搞,并形成階段性經驗積極進行推廣。重視理論教學中的實踐能力培養,堅持以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聘請校外專家參與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革新方案,把課程建設的與時具進性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目前在金融保險專業中,遴選7 門課程作為重點課程,即《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社會保險》、《人壽保險》、《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概論》。經過幾年的努力,金融保險專業在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簡易網絡課程、試題庫、習題集建設方面取得了扎實有效的進展,同時在每學期的學生評教活動中,保險、證券、經濟法、金融方面的專職教師都得到學生高度認可與好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結構,實現了師資力量提升
近兩年通過對外引進,補充了師資新力量,這些年輕老師通過努力,在教學一線取得了矚目的成績。此外,在已有師資基礎上深挖現有潛力,采取靈活的方式對教師實施能力提升和結構優化,建立與校外專家的定期討論和研討制度,不斷完善教學中的技能與技巧。鼓勵中青年教師進修深造,目前金融保險專業的專職教師中已有5名教師考上了研究生或研究生已畢業,大大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和學歷水平。
(三)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專業教學成果豐碩
幾年以來我系金融保險專業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這一成果得益于長期不懈地重視教學工作和學生能力培養。在日常教學中,每一位老師注重學生實際技能的培養,采用案例教學、技能培訓教學、實踐觀摩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方法措施,積極培養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鼓勵并支持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和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老師在同一學期、不同學期間相互聽課,取長補短,以提高彼此的教學水平與技巧。通過這些努力和付出,培養的學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04 級金融保險專業畢業生55 人,考取保險人資格證書的比率為98.1%,就業率達到100%。05 級金融保險專業學生考取保險人資格證書的比率為100%,06 級保險人資格考試一次通過率達到93.8%。此外,部分學生參與全國股票大賽,取得二等獎。本專業還制定了切合實際的科研規劃,鼓勵教師“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近年來,共取得省市級科研成果3 項,發表學術論文13 篇,其中核心論文7 篇。獲院級獎勵證書15 件,市級獎勵證書3 件。
(四)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形成了能力和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經過努力,金融保險專業與大唐聯合保險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這為學生參與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實習機會。每一屆學生都可以根據開設專業的具體進展情況,分不同階段在實訓基地進行實習,具體內容由實訓基地人員進行統一安排。實踐活動結束后,學生針對實習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進行總結,以便于在隨后的學習中彌補不足。在三年培養中,注重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良好的綜合素質,包括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合作能力,并將這一理念貫穿于學生實訓實踐中,與實訓基地人員共同打造學生成長的平臺。
二、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金融保險專業建設在取得一系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教學改革方面的欠缺
受制于實訓基地的支持不足(實訓基地太少)以及教師觀念、社會觀念等方面的因素,目前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難以真正推行和取得實質性的突破,教育教學改革完善的同時沒有取得重大進展,難以形成有別于其他同類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
(二)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高職教育是面向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第一線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這就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走產學結合之路,專業建設也必須強化校企合作。然而到目前為止,我們專業尚未真正形成校企互贏的合作機制。雖然建立了實習基地,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很多同學反映實習時間太短,無法掌握更多的業務流程。
(三)對科研的不重視導致科研力量薄弱
由于職業技術院校的教師在評職稱中對是否承擔或參與過科研項目并沒有明確的要求,導致很多老師不重視科研項目,只重視發表學術論文,同時限于學校層次與激勵不足問題,致使專門研究、專題研究比較少,老師們缺少內在動力,科研隊伍難以發展壯大。( hi138-Com)
三、對策建議
針對上述基本狀況與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快金融保險專業的發展,使之更適應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筆者建議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完善教學體系。
(一)完善知識、能力和素質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依據專業特點以及社會對金融保險人才的規格要求,在突出基本能力、崗位能力、應變能力等各種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基礎理論教學和應用。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多處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并拓寬實習實訓領域和增加時間,讓學生接受系統理論知識后,能夠有充足的機會得到鍛煉,而不僅僅單純追求一種形式。在目前已有模式上探索新的有效方案,突出實踐部分,注重實用性,與實踐單位形成有效的溝通機制,依據需要隨時調整培養方法和培養措施,使之具有針對性,讓學生做到學有所用,學有所長。
(二)改革課程體系及其內容,優化課程結構
針對職業崗位特點實施教學計劃,注重課程開發與教材建設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構建以綜合素質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重點,適應經濟建設、社會進步、個性發展需要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根據學生不同年級的不同需要,制定多個人才培養方案和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辦法。重點從基本素質、專業技能、專題講座三方面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在老師講授中,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將一些不需用的課程內容加以削減;同時向學生傳授道德、禮儀、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質和修養的有關內容,以此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針對我系職專層次的學生加強專業技能基本平臺建設,包括主干核心課程和專業實訓、實習等內容。在此基礎上,聘請校內外專家開展為加深或拓展專業方向為目標的專題講座,開拓學生視野。
(三)改革考試方法,建立創新的評價體系
從改革考試制度入手,繼續完善對學生學習效果檢驗的評價體系。我們可以嘗試如下做法:一是文化課抽查考核必須掌握的內容,專業課強化實踐考試;二是取消單純以考試成績為主的評價方式,改為考試與綜合測評、多元評價、多證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三是實行彈性學制,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或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實踐,半工半讀;鼓勵學生選修其它專業課程,掌握多門技能,參加技能實踐。在新的評價體系中,應能夠充分調動各類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能根據自己個性特長,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
(四)建設第二課堂,培養學生適應能力
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和各項資格培訓,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職業適應能力。將學生活動與核心課程、潛在課程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共同構成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整體課程體系。發動骨干學生力量,組建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以傳幫帶形式培養學生自適應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五)充分發揮各方力量,擴充實習實訓平臺
積極發揮老師、學校和畢業生力量,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建立有效的實踐基地,如證券、金融基地,給學生提供多種技能的操作與應用平臺。采購支持相關技能訓練的應用軟件,建立校內實驗室和實訓平臺。
(六)重視科研,推行有效激勵機制
鼓勵老師在授課之余從事科研項目的研究,建立報酬機制,出臺評聘結合辦法,深入發掘和調動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獎勵優秀成果。
參考文獻:
[1]Lagendijk A. Cornford J. Regional institutions and knowledge tracking new form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J]. Geoforum,2000.
[2]Leeuwis,C.and A Van Den Ban. Communication for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Building onthe Traditional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2003
論文關鍵詞:保險市場信用體系行為規范
論文摘要:保險市場的信用體系存在著影響誠信建設的一些問題。相應的對策是:構筑保險市場的信用體系,加強保險市場管理,加快保險業的改革和發展,促進民族保險業的健康成長。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保險作為一種經濟補償手段和社會產品再分配的特殊方式,與銀行業、證券業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的三大支柱,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經濟學的視角看,信用作為經濟主體間交往行為的自律性規則,既是道德規范的選擇,又是一種經濟利益的選擇。在保險業的發展中,誠信處于道德規范與經濟利益的沖突與摩擦中,信用建設問題已成為中國保險業必須認真思考且積極面對的嚴峻挑戰。
一、當前保險市場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
縱觀目前保險市場發生的各種問題,多與保險信用機制的不完善有關。這些影響誠信建設的問題主要有:
1.競爭主體行為不夠規范,主要表現為違規經營,支付過高的手續費、回扣,采用過低費率等惡性競爭行為,損害了保險公司的社會聲譽;
2.內部管理、險種設計、精算水平、營銷手段、風險防范、成本核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3.沒有統一的有關信用度的認定機制,缺乏對失信者進行全社會懲罰的措施,對市場參與者的信用狀況難以實施全面有效的評價與監管;
4.在保險業內部,有關信用的信息處于嚴重的不對稱狀態。由于保險公司的信息披露缺乏而保險業務的專業性又強,使保險消費者在投保前甚至投保后難以了解保險公司及保險條款的真實情況,如保險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償付能力及發展狀況、參加保險后能夠獲得的保障程度等,只能憑借主觀印象及保險人的介紹作出判斷,客觀上為保險公司的失信行為創造了條件。信用信息也未能得到綜合使用;
5.從業人員素質還有待提高。尤其對保險人的選擇、培訓及管理不嚴,有一些保險公一J誤導甚至授意保險人進行違背誠信義務的活動,嚴重損害了保險公司的形象。
二、信用體系建設的具體對策
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主要對策是構筑保險市場的信用體系。完善的信用體系和規范的信用制度是建立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證,是促進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作為具有市場風險、以誠信作為經營基本原則的特殊行業,保險公司更應將恪守信用、履行合同作為發展之源,立身之本。具體對策:
1.建立完備、規范的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實行集約化經營。要從組織管理、財務核算、責任累積、風險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保險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要創新管理理念,廣泛運用當今先進的技術成果來提高管理效率,加速產品開發、數據處理、資金劃撥、成本核算、業務和辦公自動化、網上營銷等業務內容的電子化進程,提高資金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營風險管理的集約化經營水平
2.規范人從業行為,加強對公司全體員工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素質是提升保險信用制度的重要環節。我們目前仍以保險人展業為主,所以推進人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強化依法經營意識、使現代人了解職業道德和誠信原則的關鍵所在,并將職業道德教育融人常規的職業培訓之中就顯得成為重要。另外,也應加強對公司全體員的教育和培訓。培訓員工的道德自律,提高員工誠信道德的選擇與評價能力。要創建道德環境,使員工在實踐中體驗和升華道德情感,理解并認識誠信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從而自覺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
3.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管理者要以高尚的誠信人格影響員工,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要利用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感染并帶領一大批具有誠實人格的高素質員工隊伍,各級工作人員之間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團結協作的工作關系。要強化“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誠信文化氛圍。
4.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是建立保險信用體系的根本途徑。保險是一種無形商品,它作為商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事后的保障上,客戶往往通過理賠、到期償付、回訪等判斷公司及產品的優劣。因此可以說,企業信譽和服務質量是公司的兩大命脈,誠信服務更是維護客戶權益的重要體現,整個營銷的全過程公司都必須提供始終如一的、全面的、及時的、周到的服務。首先,在客戶買保險時,通過耐心細致、詳細全面、客觀真實的服務,使客戶能明明白白買保險。其次,公司應在保單維持階段為客戶提供長期的優質保險服務。當客戶申請被接受后,通過電話回訪、面見被保險人等方式與客戶聯系。確認保險利益是否存在,客戶的陳述與投保單是否一致等重要事實,以便發現問題能迅速處理。切實維護和保障客戶的合法權益,塑造專業、真誠、守信的良好企業形象。當客戶發生事故前來索賠時,應盡量合理簡化手續,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通過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量化服務標準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用真誠、優質的服務贏得客戶和社會大眾對整個保險行業的信任和支持。
5.規范投保人、被保險人的信用行為是保險信用的重要保證,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如實告知義務是誡信原則在保險合同中的具體運用,是保險人估計和判斷風險的一個重要依據。鑒于中國目前的狀況,可用法律的、經濟的、行政的手段根治個人信用缺失的頑癥,讓誠信真正成為一種公認的財富。
(1)選題環節存在的問題。第一,選題沒有意義。選題沒有意義的題目,如《會計的重要性》,《知識經濟下會計的發展趨勢》等。《會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沒有現實意義,大家都知道會計的重要性。《知識經濟下會計的發展趨勢》這題目本身就讓人覺得漫無邊際,學生在導師建議換題后沒有更改,后來從上交的論文來看也是東拼西湊不知所云。第二,選題陳舊。選題陳舊如《試論會計信息失真》、《論會計內部控制》、《應收帳款管理》、《論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等題目。以上題目在前幾年出現頻率很高,并且有些問題政府已出臺相應的法規政策進行解決,現在再寫很多人只是簡單拼湊,沒有新意。第三,跨專業選題。會計專業的學生中,有部分同學來自金融系統,如銀行,保險公司等單位。這些同學在選題時往往偏離會計學專業范圍如寫《論我國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的拓展》、《中國基金投資的現狀與發展》等。(2)收集資料環節存在的問題。從信息資料的角度看,會計研究文獻是十分豐富的。圍繞選題,資料搜集越具體、細致越好。但是,在這個環節卻做得很不好,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相當多的學員存在寫論文只要及格就行的思想,談不上扎扎實實地進行實地調查研究。
二、原因分析
(1)時間相對較短。目前論文題目上報通常在最后學期期初,初審時間在開學后第一個月的中下旬,論文答辯時間在期末考試開始前半個月,扣除學生真正執筆寫作時間,通常在兩個月左右,這樣絕大部分學生從選題、資料收集、閱讀到題目真正確定的時間很短。據指導教師反映,有的初審題目未過的學生,離交稿只有一個月了甚至時間更短了,還在問題目行不行。(2)題目審核內容單一。盡管按目前的做法,在上學期末就進行選題布置,但是由于論文審核的內容只針對題目,沒有對選擇題目時的相關參考資料進行檢查,很多人就沒有進行實質性的準備工作。(3)學生不重視。通常在論文寫作指導的時候,指導教師都要對選題進行講解,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重視這一環節重要,上報論文題目較隨意。有的甚至就用“會計方向”“會計電算化”這樣的名稱來作為上報的題目,對于這些題目審核本身意義就不大。
三、提高會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策略
(1)調整寫作時間。開放教育會計本科學制2.5年的,基礎性工作可以提前到第4學期進行布置、完成。論文寫作指導講座從第四學期的期末調整到期初進行,要求學生在這一學期完成選題和資料收集、閱讀的過程。論文題目審核時間分兩次,即一次沒過的同學,有再次選題的機會。(2)增加審核內容。在上報題目時除了題目本身還應增加對參考文獻的審核,最好要求學生提供至少10篇的參考文獻。指導教師則對初選題目和參考文獻進行必要的審核。并且規定如果第二次審核還未過的就不難能參加寫作,經審核確定后的題目原則上不能進行大的修改。這樣就能促使學生更努力地尋找參考資料,認真的進行選題。(3)重視選題。畢業論文的選題是論文成功的“基石”,要求做到“有意義,有新意、有能力”。第一,有意義。畢業論文的意義包括社會現實意義和學術意義兩個方面。通常我們的畢業生在選題時可偏向前者。社會現實意義指論文所涉及的問題是社會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論文所提出的觀點有助于解決這些存在的現實問題。第二,有能力。有能力主要強調學生能夠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便于收集資料,便于分析。主要可從選題要熟、要小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寫自己熟悉的內容。在論文選題指導時,提倡結合自己的工作內容來選題,把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自己實際工作中去,這樣的選題比較容易成功。二是寫小題目。便于結合自己學習的實際,容易收集材料,有利于深入分析、廣征博引,把問題談深談透。(4)重視資料的收集和閱讀。撰寫畢業論文的過程是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檢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選題和資料的檢索查閱分析是前期必要的基礎性工作。在搜集材料、調查研究、接觸實際的過程中,學生既可以驗證學過的書本知識,又可以學到許多在課堂和書本里學不到新知識。學校和學生都應該更加重視前期準備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使我們開放教育會計本科的畢業論文的質量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醫療保險信息化管理問題分析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醫療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斷提高,醫院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引起業內外人士的關注和重視。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指醫療保險的管理通過建立內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臺,實現管理和運作自動化、智能化,從而達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務的目的。
1實現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的積極意義
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不僅是醫療保險發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對實現醫療保險的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促進宏觀調控,增強競爭力
由于原始的管理體制,無法做到及時跟蹤掌握,導致醫療保險的管理繁雜,效率低下。實現醫療保險的管理信息化,將會大幅度降低醫療保險的管理成本,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有利于社會進行宏觀調控。實現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將帶動醫療保險管理系統的自動化作業,管理者能動態收集全社會的醫療情況和信息,變醫療保險的終端管理為醫療保險過程環節的控制管理,及時發現醫療保險中存在問題,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將事后管理變成事前管理。
1.2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的完善成為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醫療保險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安全網和穩定器。由醫療保險體系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特別是我國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建設存在著地區差異大和發展極不平衡等問題,從總本來看,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全國除了為數不多的城市建設相對比較好的以外,大多數城市權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2.1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雖然我國信息化管理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信息技術水平足以滿足信息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國醫療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國內各地區中的發展極不平衡,主管領導醫療信息管理知識不足和重視程度不高,信息管理人員水平提高緩慢,流程規范化管理及監督力度不強。規范化管理欠缺及對其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醫醫療保險是利國利民的大事,醫療保險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用低廉的費用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我們醫療衛生費用增長超過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這對于醫院和醫療保險系統都是個很大的挑戰。
2.2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腸
首先,對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認識不夠。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信息量大、數據交換頻繁,它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狹義上的社會保障至少包括醫療、養老、工傷、失業和生育五個險種、勞動力市場和其它綜合業務。廣義上的社會保障則是涵蓋衛生、民政,社區服務和公安戶籍管理等在內的一條龍服務的現代化社會保障體系,從整個系統建設參與單位來看,在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協調信息化建設主管部門、勞動局、衛生局、民政局、藥監局、技術監督局、財政局以及金融部門等各個方面的利益關系。轉貼于中國論文其次,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過多依賴于信息化管理系統。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涉及面廣、金額大、業務量大、政策性強,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采用先進的計算機及網絡技術,才能確保系統的安全、可靠,才能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由于應用系統過干復雜使得系統實用性很差,最終也會嚴重影響社保改革的進程。
另外,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但信息化絕對不是一毗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由于醫療保險信息系統業務紛繁復雜,在數據上既包括參保人員的數據、參保企業的數據,又包括各險種業務和財務的數據,在應用流程上既有橫向并聯又有縱向串聯,同時系統和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3完善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加快對醫療保險信息化管理人員的培養。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機構,經考核選拔出符合信息時代要求的各級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員。在醫學院校設立醫療保險信息管理專業,在職人員要增加信息管理的繼續教育,結合新時期特點盡快完善專業學習內容和繼續教育大綱。信息管理人員除專業教育外,還要加強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及團隊精神等素質教育。應該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險相關信息的標準化管理。在制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國際的信息交換標準,以保證信息統一和共享。
盡快使醫療保險信息形成合理化流程。醫生護士在患者住院期間應按時完成病案的每一個環節,在嚴格把關后,將完整病案及時提交病耗室。檢驗和檢查科室應在規定時間內將患者的報及時送往有關科室。完善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應該更新領導者的管理觀念,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設進程的發展。領導者應具備現代管理者的素質,樹立科學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強醫療保險信息化、規范化和標誰化建設,以醫療信息管理為核心。
注重醫療保險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設。
我國醫療保險信息化管理從人工操作正逐步被計算機操作所代替。進行信息處理的法律依據不足,出現信息技術超前、相應的法律法規滯后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影響了醫療信急管理科學化向縱深發展。充分體現我國醫療保險信息內容的特色。隨著社會的變遷,疾病種類繁多,抗病耐藥繁雜,使得中醫藥的辯論治脫穎而出。因其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有獨到的效果,故這些信息值得保存和研究。因此,可根據中醫藥診治疾病的特點制定一套我國特有的中醫藥編碼系統這對發展相國醫學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