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7: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茶藝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教材編排
教師要結合阿壩州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等具體條件來進行教材的編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門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教學,因此,要結合已有一些教材作為基礎,選擇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資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國茶文化》為底本,《茶藝百科知識手冊》,和其他茶文化相關教材為資料,學校專職教師根據茶文化的相關資料結合阿壩州的具體情況進行編撰,確保實用。
(二)教學設施
1.教學設施:多媒體演示配套設施、電腦、收錄機、舒緩音樂等設備。
2.教學設備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類茶葉若干、茶葉罐等。
3.教學場地:茶藝學多功能實訓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園、茶藝館等。
(三)課程設置
茶文化的課程設置主要從理論講解和實踐操作兩個方面來考慮,課時的比例應該是1:1.茶文化理論講解主要從茶的飲用和厚重的歷史文化,茶與傳統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結合當地的人文環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對茶藝和茶道的重點介紹。比如:客來敬茶,茶與民俗民風,茶與歌舞及楹聯,茶會,茶館與茶藝館,茶的傳說;茶與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結及旅游,品茶與茶藝,茶與茶藝,茶與文學,書畫藝術欣賞等;茶性茶德,陸羽《茶經》的哲學思想詮釋,茶道與飲茶,名家與茶,中日茶道史實比較;茶文化之當代實踐,茶文化和東方文化與現代化,發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論教學,實踐操作也是該課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畢業后是否能夠熟練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語專業的學生是否能夠從容流暢的介紹茶文化的相關知識,旅游管理學生是否能夠開發茶文化旅游品牌資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內容,因此學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的同時需要到茶藝館進行參觀、學習各種茶葉的沖泡方法和茶藝的表演等技巧。學校還可以聯系旅游公司讓學生到相關場所進行頂崗實習,給學生充分接觸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師資情況及學分計算
由于該課程的操作性很強,因此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行為個性及交往中的表現形成對學生的認知,學生接受了教師行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據期望的方向表現出相應的行為。在這種互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促進,相互提高。學校安排一個茶道方面專業技能教師與學生互動,教師對茶藝的欣賞水平和茶藝表演的展示會感染、帶動學生的創造力,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的輝煌。該課程由于是新開設的課程,可以作為旅游專業的學生的選修課,在大二的時候開設,時間為一年,共72個學分。
(五)考核方式的設計
本課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兩部分,一是理論考試。這部分考核可以從平時的學習狀態、課堂展示、學習心得、考勤等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據期末檢測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從茶文化的歷史、茶的種類等方向讓學生撰寫論文或者開展課題研究。為確保論文的質量,提前四周布置論題范圍,本人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學生簡要講授學術論文的寫作方法及規范要求,規定完成的論文不能少于五個參考文獻。其次是操作考試,這部分的重點放在茶文化講解和茶道茶藝實際操作的考核上。兩種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綜合評定,以此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結論
1.1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積極性
第一,以學生為中心,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程度、知識背景和思維方式,自始至終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第二,以教師為主導,整體把握課程并精心設計每一堂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選修《中國茶文化》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每個學生家鄉都有與茶文化相關的風俗習慣。每次開課的第一堂課,筆者以湘西苗族風俗習慣中與茶有關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蟲屎茶等為例,親身體會生活中的茶文化。
1.2體驗式教學調動學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講解茶的分類命名、茶的評鑒沖泡以及茶水禮儀等相關章節,筆者將代表性茶類和茶具帶進課堂,并就每種茶和茶具的特點及用途當場示范“綠葉紅鑲邊”、“三龍護鼎”和“鳳凰三點頭”等茶藝用語的真實含義;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隨機抽取一種備用茶,推選代表初步判斷茶葉品種和質量優劣,讓學生對實物有切身的感性認識,增強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學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課余時間到各大商場、超市和茶葉專賣店收集茶樣,或自行調研茶葉價格和消費水平等。
2教學手段改革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教學手段,把《中國茶文化》課件中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數位化,并將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實時性的特點。在茶的分類和茶的沖泡技藝等章節講授過程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穿插播放了教學短片“六大茶類”和“茶藝表演”等短片;在講解茶文化在電影等藝術創作的作用時,以視頻的形式展示了電影“綠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為載體的藝術表達形式。以上多媒體技術將《中國茶文化》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3多元化考核體系改革
3.1課堂筆記與出勤
課堂筆記與出勤占總分的30%,其中課堂筆記隨機檢查2次,分優、良、合格和不合格4個等級,占總分15%;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5%,缺課3次以上者視為自動放棄該公共選修課。筆者每次開課的第一節課重點強調了課堂筆記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積極出勤,并及時總結、記錄課堂上的知識點。筆者在統計《中國茶文化》課程出勤時,每缺一次課扣3分,平時成績少于12分。
3.2課件制作與課堂討論
課件制作與課堂討論占總分40%。筆者圍繞當前茶文化的動態,準備了“茶文化發展是硬件重要還是軟件重要”、“茶文化與生活”和“茶與健康”等10余項議題,學生以組為單位,組內成員明確分工,任選一項議題課后搜集資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匯報,最后根據每組匯報情況展開討論。每組匯報計時5分鐘,教師及學生評委根據課件制作和匯報情況綜合打分。以上環節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3課程論文寫作
課程論文寫作對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強自主查閱科研文獻和培養書面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術等綜合素質發揮重要作用。公共選修課《中國茶文化》課程論文的寫作是考核學生掌握茶文化系統知識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師規定課程論文的框架,學生自主選題,教師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學術寫作規范要求。筆者以“愛茶者說”、“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題,要求學生從中任選其一,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對中國茶文化的理解,字數3000左右。以上課程論文寫作部分占總分30%。
4結語
關鍵詞:特色專業;創業;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04-0124-02
特色專業是高校“教育質量工程”的重點建設項目,師資隊伍、課程實踐、社會服務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將高校特色專業大學生的培養工作落實。但是,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如何促進特色專業大學生創業解決就業問題也成為高校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為了更進一步掌握高等院校特色專業的創業情況,筆者對部分高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有關管理部門和就讀特色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訪談。
一、問卷調查及分析
(一)調查目的
問卷在于通過調查收集被調查者對本校課程的滿意程度及意見,創業的認知,將來從事工作的意愿,創業意向,創業經歷,創業培訓需求等相關的信息,問卷共25題。
(二)樣本選擇及樣本量
問卷分兩部分,共發放問卷890份,回收問卷848份,有效問卷819份。一部分是4個高校特色專業的不同年級學生,發放問卷648份,其中云南農業大學467份(茶學、茶藝、花卉、煙草),昆明學院專業53份(茶學),福建農林大學90份(茶學)、云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職業技術學院38份;另一部分是云南農業大學非特色專業的不同年級學生,共回收有效問卷171份。
(三)調查數據及分析
1.工作意愿。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1.4%的學生今后愿意從事茶葉種植的工作,25.5%的學生今后愿意從事茶葉加工工作,30.2%的學生今后愿意從事茶葉買賣的工作,18%的學生今后打算從事與茶葉無關的工作,并且有19.2%的學生要從事其他的工作。昆明學院的調查數據也同樣如此,茶葉買賣這一工作是學生們普遍想從事的工作,占32%,但今后打算從事其他工作的數據跟茶葉買賣的數據相同,茶葉種植工作占的比例較低,僅有8%。從福建農林大學的調查數據來看,今后從事與茶葉無關的工作占27%,高于茶葉買賣工作。同樣,茶葉種植工作占9%,所占百分比最少。
2.就業思路及意向。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三個年級的被調查數據顯示,茶學與茶藝兩個專業的學生創業想法普遍一般,其中,2012級茶藝專業有強烈創業想法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幾個年級。被調查者中只有少部分的人沒有創業想法,這說明,大多數的學生對創業還是充滿渴望的,但是苦于沒有學習的機會,這一點從被調查學生對學校課程設置的滿意度可以看出。在“創業單位”選擇這一問題上,我們發現,在這些被調查者中選擇較高的是自己創業和事業單位,企業和互聯網創業相對較少。
3.創業經歷。從下頁圖1可以看出,有過創業經歷或創業實踐的人數較少,云南農業大學有27.12%的學生有過經歷或實踐,福建農林大學有30.85%的學生有過創業經歷,昆明學院的被調查者中僅有16.98%的學生有過創業經歷,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大致是因為學校的創業教育等課程發展以及校園內創業訓練等還不夠完善,沒有在學生身上起到促進的作用。
二、高校特色專業創業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培養及創業指導
下頁圖2顯示,3所高校的被調查者中,絕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大學四年應該安排專門的訓練創業能力的課程和實踐,其中昆明學院的比例占到了98.11%。
(二)選擇創業單位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希望(曾經)創業單位是哪兒”顯示,參加本校創業園或實踐訓練的情況,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比例高于熱作學院占22.46%;事業單位、自己創業以及企業的比例熱作學院高于云南農業大學分別占36.84%、42.11%和26.32%;在網絡營銷等創業方式上熱作學院的比例是0。高職類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特色專業大學生在創業單位的選擇上主要是自己創業,其次是事業單位。但是在參加本校創業園或創業訓練的問題上,本科和高職類院校的學生表現得并不是十分積極,尤其是高職類院校的本校創業訓練率要低于本科院校。
(三)家庭因素影響創業
家里是否重視或支持大學生的創業訓練和實踐這一問題上來看,我們根據對云南農業大學茶學院的3個年級專業對比顯示,除了2013級茶學專業選擇家里非常重視自己創業訓練與實踐的較多,其他幾個年級的被調查者均認為一般重視。這就說明,當前我國大多數家庭是獨生子女,導致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孩子的溺愛教育十分嚴重,一些家庭甚至認為孩子畢業后有無工作無所謂,就連讓他們畢業后嘗試創業的想法沒有,這也是我國教育體制的一個問題。
(四)特色專業與普通專業創業情況
根據調查“曾經創業內容是否與專業學習內容”,可以明顯地看出,無論是特色專業還是普通專業,被調查者的數據明顯顯示曾經創業內容與專業學習相關,其色專業茶學和茶藝占63.86%,普通專業環資和農科占55.79%,創業內容與專業學習內容相關的問題上,特色專業比例較高。選擇“沒有”關系的,普通專業的則高于特色專業。
三、結論
從被調查的四所院校存在的問題來看,我國高校特色專業在學生創業問題上還需要進一步發展與完善,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云南農業大學、昆明學院和熱作學院的絕大部分特色專業大學生曾經的創業實踐經歷都是在校外進行,而福建農林大學絕大部分特色專業大學生曾經的創業實踐經歷都是在校內進行。這就說明,云南省高校需加強特色專業創業實踐基地的建設,以及特色專業創業課程的開展,供特色專業大學生積累創業知識和經驗。
通過創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自己未來創業的能力,避免自己在今后的創業道路上少走彎路,是成功創業的有效途徑。無論本科還是高職院校,學校都應開展具有特色的創業訓練,且課程不易過于枯燥,要以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和認同為根本出發點,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對本領域的創新創業產生濃厚的興趣,實現創業促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艷利.高校創新實踐基地建設的思路及對策[J].中國高校科技,2012,(1).
[2] 冉千里.以特色專業奠基 以創業帶動就業[N].西部時報,2008-08-19(014).
關鍵詞:茶思維;初中語文;教學創新
茶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內涵,使其在當代仍然散發活力,與其他文化構成我國傳統文化體系。茶文化以物質文化為支撐,代表著民族的信仰和觀念,也展示出茶文化和茶思維的強大生命力。這種特色文化與語文文學知識有著密切的關聯,面對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學內在乏力,外在創新度不足的情況,引入我國特色茶文化,促進語文教學內容的創新變革,可提升學生好的人文底蘊,并實現自我意識的提升。而如何有效融合茶文化與語文知識,推動語文教學的全面優化,是新時期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1茶文化思維方式與內涵
我國作為茶葉的發源地,在長久的發展中形成具有物質元素和文化精神的文化體系,而茶思維作為文化之上對個體有著價值引導力的內容,極具藝術和文化價值。中國茶文化的傳播,不但需要對文化精髓進行傳播,還需要借助茶思維來看待事物和解決問題,發揮茶文化體系更為深刻的作用。從育人的角度來看,茶思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茶思維蘊含積極進取的精神,茶文化有著物質層面的內涵,因為茶葉生產與農業勞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并在不斷的發展中,汲取各類文化內涵,形成文化交融的形態。早在兩千多年前,茶文化就融合當時社會中最具影響力的儒家思想,為茶文化賦予新的內涵。其中影響茶文化最多的就是“修身”這一理念,要求飲茶者在文化氛圍中沉淀自我,注重自我的方式和提升,發揮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二是茶思維蘊含中庸的價值追求,茶文化內涵中的“和”強調人與社會和自然的和諧共處,應如同茶葉生長一般,學會尊重規律并順從規律。強調人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規范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通過一言一行感染人并改變人,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并保持人際關系和社會氛圍的穩定。
2茶思維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創新的價值所在
2.1豐富語文人文底蘊,增強學生知識貯備量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為通過文學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積累文學知識,并形成認知觀念,為學生奠定認知世界的基礎。針對這一目標實施的教學內容,大多以古文學和現代文學為主,其中古文學蘊含著大量的傳統文化和傳統觀念,表明茶文化與語文這類人文學科有著密切關聯。以此為突破口,立足茶思維將更多茶相關的理念和文學理論,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增加語文人文底蘊,為學生帶來更多的思考、增加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全面性。茶文化在長久的發展中,與藝術和其他文化的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茶藝、茶經、茶詩、茶歌等,其中最具特色的詩詞歌賦,可成為特色的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全方位認知。而貼近學生生活的茶文化,更能夠降低傳統文化的理解難度,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借助書籍等載體開展閱讀活動,可使學生了解茶文化的內涵,以及發展的歷程。使學生深入了解茶文化,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精髓,形成對文化的認同感,并逐漸生成文化自信,不但使我國本土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得到傳承和傳播,還利于奠定茶文化重要的地位,促進茶文化以及茶思維的推廣與發展。
2.2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優化學生的道德素養
教育改革深入的背景下,初中語文強調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育,改變以往教學模式過于關注學生成績的問題,使教學重心落實到思想引導和道德素質擴展上,凸顯現代教育的重要價值。學科素養要求學生具備文化知識,并能夠利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茶文化經過幾年的積淀和傳承,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有著豐富的文學載體,蘊含著大量的道德思想,并在發展中完成品質的傳承。從茶文化發展的角度作出分析,茶文化與飲茶的行為和習慣有著密切的關聯。而各民族群眾在飲茶中注入的精神力量,使茶文化形成特色的哲學體系。在人們飲茶和感受茶文化營造氛圍時,能夠展示出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茶葉自身所具有的保健功能,以及濃厚的文化氣息,更是對飲茶者進行熏陶,增加自我管理和修身養性的意識,促進思想品質和素養的提升。例如借助茶相關的閱讀材料,挖掘其中蘊含的哲學道理,以此為案例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內容,使學生會從不同角度了解哲學含義,激發茶文化的教育功能,全面優化中學生的素養和道德品質。使學生在日益復雜的社會中,能夠有著崇高的理想,有著對文學等較高的審美觀念和情趣,自覺抵制負面和不良的文化,實現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2.3促進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擴大傳統文化影響力
初中階段的學習作為學生確立學業目標,形成較強文學基礎的關鍵期,只有學生有著對學習正確的態度,并形成對我國文化的認知能力,才能提升我國青年學生的素質水平,為國家發展和社會的建設提供后備力量。然而,由于網絡技術的廣泛普及,使成長在網絡時代的中學生,受著多元文化的影響,表現出思想觀念的多元取向。而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學生對我國文化的不認可,不但阻礙傳統文化的傳播,還降低語文教學的成效。為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引領,并借助創新的方法和內容,減少學生學習的抵觸感。利用特色茶文化,引導學生樹立茶思維,了解積極進取的精神,以及修身養性的必要性。在無形的滲透中,改變著學生對傳統文化刻板的印象。使初中學生在思想發展的關鍵期,受到茶文化的浸潤,激發內心的強大能力,并受到其影響,表現在語文學習中,更具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對于文化的傳承,也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最具有希望的青年群體,為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也實現自我的價值和理想。
3淺談茶思維下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創新路徑探索
3.1深入挖掘優秀茶思維教學素材,豐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體系
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創新中,深入挖掘優秀茶思維教學素材,不僅有利于豐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體系,實現語文教育教學整體創新,還可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營造濃厚茶思維教育氛圍,為培養學生良好茶思維能力,激發起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語文專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多途徑深挖茶思維教學素材,圍繞教學目標,重構語文教學內容體系,以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創新。由于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在編寫初中語文教材題型時,缺乏對茶思維內容的融入,而導致整個語文教學計劃中缺少相關內容的體現。所以,就需要圍繞茶思維,重新修訂初中語文教材,增加一些茶方面的教育內容。有助于促進茶思維與語文教育教學相融合,對于培養學生良好思維能力,具有一定幫助。首先,在編寫初中語文教材內容時,可以單獨將有關茶思維的歷史名篇定為一章節,在其中編寫一些關于茶的發展歷史、詩歌、文章及發展歷程。也可將茶思維相關內容打散編寫進教材內的各個章節中,實現對茶思維的完全滲透,以保證對茶思維的培養更加持續,對學生造成的影響也更加深刻。其次,初中語文專業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在互聯網平臺中廣泛搜索有關茶思維的教學素材,整合語文教材內容,構建線上語文教育資源庫,作為語文教材內容的拓展。以此來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做支撐。此外,如果教材內容編寫周期較長,那么語文教師也可通過自定義一些茶思維相關教材,在與內容相適配的語文課堂中,為學生普及一些關于茶思維的知識與內容,對于促使學生形成更為立體的知識體系,增強學生文化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3.2基于茶思維滲透創新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成效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在教育教學中采取多樣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有效集中學生課堂注意力,引導其全身心投入到知識學習當中,有效集中課堂注意力,實現高質量學習與教學課堂。因此,茶思維下的初中語文專業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模式,應以滲透茶思維為主,根據目前初中階段學生個性特點、個體差異情況、發展需求等。秉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育人理念,建立在尊重學生課堂話語權與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對語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成效。首先,為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趣味性與文化性,語文專業教師應積極引進現代化教學手段。包括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線課堂、情景創設、案例導入等先進教學模式。圍繞茶思維滲透目標,對語文課堂教進行創新。對于營造濃厚茶思維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茶思維的學習與掌握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相關內容時,語文專業教師可事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制作語文教學內容、茶思維內容融為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視頻,時長為5~10分鐘左右。之后在課堂教學環節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播放,引導學生在一邊直觀地觀看教學視頻,學習相關知識,一邊受茶思維的影響,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茶思維。同時,還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通過為學生表演一些功夫茶,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功夫茶全過程,并邀請學生上臺學習表演與品茶。在這種直觀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注意力便會更好的集中,對茶方面的知識也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與掌握,從而能夠更加積極地和教師進行交流,了解并學習茶思維。
3.3依據茶思維開展多樣化實踐活動,有利于實現“知行合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茶思維,可通過將茶思維中的知行合一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做到目標明確,有的放矢。首先,可通過將茶思維與初中語文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事先設定以“三個一”為核心的能力目標,即“一筆兼有文質的文章”“一口流暢的口語表達”“一種合乎情理的思維模式”。之后在積極組織開展以茶思維為主題的朗誦、辯論、演講、模擬情景小舞臺等課堂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嘗試采取一種合乎情理、開放謙虛的思考形式,積極參與各類實踐活動,從而達到培育學生正確茶思維與三觀的目的。其次,應結合生活實際,強調實踐活動開展的連續性與層次性。在具體實踐中,可根據不同學生個體差異情況,合理分配相應實踐學習任務,來保證實踐教學活動開展的針對性。比如,有的學生寫作能力良好,可鼓勵其撰寫能夠體現茶思維的小劇本、主辦報刊等,發揮學生寫作優勢,突出學生閃光點;比較容易羞怯自卑、不善言辭,則可盡量鼓勵其多參與一些與茶思維有關的演講、朗誦及課本劇的語文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綜合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整體素養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還可針對不同階段學生設計不同實踐學習活動,有利于真正落實因材施教素質教育理念。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初中生,應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演講、朗誦、課本劇的活動,強調解除他們的心理束縛,增強學習自信心;針對高年級階段的初中生,鼓勵引導他們定期參與社會調研、熱點分析、基地實踐等活動,鼓勵他們走出校園,到社會上、茶企業中參與各種實踐活動,有利于促使學生充分展現自身知行合一的能力,從而達到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目的。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定期在學校內組織飲茶文化內容演講為主題的競賽或茶文化知識問卷比賽等活動,圍繞學生日常所學理論知識設置相應學習問題與任務。有利于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茶思維的知行合一思想,從而在生活中自覺將自身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4促進語文詩詞與茶思維深度融合,進一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
通過以茶思維為載體,加大對茶詩的學習,教授識茶、泡茶、品茶等技能,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茶文化,品味茶湯的魅力。對于促使學生進一步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的魅力,受茶文化的不斷熏陶,逐漸形成良好茶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教學坡《水調歌頭》:“已過幾番風雨,前夜一聲雷,旗槍征戰,建溪春色占先魁”等等。此詞詳細記述了采茶、制茶、點茶的情境和品茶的口感與體驗,并將之描述得極為生動傳神。因此,在學習此首詩詞時,需要教師先教導學生學會怎樣采茶、制茶、點茶等專業識茶知識。之后在詩人品茶感受的引導下,親自感受茶葉的滋味與口感,使學生形成一種仿佛品了甘露一般舒暢的感覺。其次,還可通過在校內建設茶藝室,帶領學生親自到茶藝室進行自主泡茶、品茶與點茶,細細品味茶的甘甜、有神,從而便能深刻體會孫東坡先生的真情實感,認識到孫東坡先生為何獨愛飲茶的真正原因。最后,在通過將詩詞與茶思維相結合,生成特色創新校本課程,實現流動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營造濃厚茶思維滲透氛圍。總而言之,初中語文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不但要認識到學科素養的重要性,還要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改變當前青年學生發展動力不足,學習被動的局面。然而,長期受到傳統應試教學體制的影響,教師往往會過于重視教材內容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以及豐富教學資源的應用,使學生接觸到人文知識過于片面,自身的素養和道德品質得不到發展。面對新的挑戰和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應主動轉變觀念,以茶文化為特色,將相關的文學知識帶入到課堂中,并在閱讀、寫作等教學環節中,滲透茶思維和茶文化,增加語文的人文底蘊,豐富語文教學的層次感,有效帶動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中,不但完善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還激發學生文化傳承的意識,促進茶文化在當代的發展,也實現語文育人效果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馬心忠.核心素養下中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C].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學術論壇論文集.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智能學習與創新研究工作委員會,2021:249-255.
[2]閆立兵.多媒體互動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創新策略研究[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3]張永琪.茶文化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福建茶葉,2021(04):198-199.
[4]劉玉蘭.基于茶文化的中華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滲透分析[J].福建茶葉,2020(12):222-223.
[5]李冬梅.妙筆生花花常在,靈動寫作作不絕——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創新[A].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1年科教創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三期)[C].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四川省科教創客研究會,2021:2.
論文摘要:愛崗敬業、禮儀禮貌、服務意識、團隊精神、t苦耐勞等是酒店人必備的基本職業素養,要使學生能夠與行業無縫接軌,就必須重視職業養成教育。
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能夠勝任酒店的中基層管理崗位。要使學生能夠與行業無縫接軌.就必須重視職業養成教育。
1職業養成教育的涵義
養成教育是一種漸滲入微的教育方式,核心是價值觀的教育,它倡導通過“外化一內化一外化”的教育過程,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筆者傾向于把職業養成教育定義為: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訓練活動,使受教育者的職業習慣規范化的教育過程。
2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2.1高職教育的目標要求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養成教育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王啟田和豐宗立(2007)認為養成教育是高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成長的必由之路。
《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項目預審標準(試行)》在“專業建設”指標下的子指標“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教育”中提到“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有效地、創造性地開展有利于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形式多樣的校內、校外活動。”這一標準明確提出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是高職教育的應有之義,也是示范性高職院校的特色所在,更是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能夠與企業及時無縫接軌的有力保障。
2.2酒店業尤其是高星級酒店對員工的職業素養要求較高
酒店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據估計,到2010年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酒店業人才缺口約5O萬。酒店業的員工是“為紳士和淑女服務的紳士和淑女”,這就要求學生要具備政治家的眼光、企業家的膽識和素養、運動員的體魄、明星的儀表和氣質、演說家的口才和風度、從零做起的心態、先進的服務意識、熟練的服務技能學生只有接受系統的職業養成教育,才能達到企業的用人要求,彌補酒店業巨大的人才缺口。
2.3新時期學生的特點要求進行職業養成教育
當今學生多為80后、90后,這些學生的特點與以往大不相同:在家備受寵愛,自我意識較強,工作、學習比較嬌氣。如果在校期間不接受系統的職業養成教育,很難適應酒店高強度的工作氛圍。
3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
瑞士的旅游學家若澤·塞伊杜博士認為“接待是旅游的本質”。塞伊杜所說的“接待”并非簡單的迎來送往,而是人與人之間互相接觸、打破隔絕的同義詞,是服務、禮節和微笑的同義詞.是人與人間神圣義務的同義詞。酒店業是最具有人情味的一個行業,對員工職業素養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我院校友、全國勞模鄧建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職業素養的第一要求。
3.2禮儀禮貌
禮為內容,儀為形式。沒有形式就無法體現內容。心意要到,禮儀必不可少。酒店業是國家和地區的窗口行業,禮儀禮貌、儀容儀表的合理得當至關重要。
3.3服務意識
服務就是為他人做事,使他人從中受益。良好的服務意識是做好酒店工作的前提。現代商業飯店之父斯塔特勒曾經說過“生活即是服務.誰給他人的服務多一點好一點,誰就能夠走在前面。”
3.4創新精神
服務的最高境界是創造。服務的最終目的是帶給客人驚喜,每時每刻令客人喜出望外。現代酒店在傳統的標準化服務之上要求員工能夠因人而異地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滿足客人的需求,甚至帶給客人驚喜。個性化服務要求員工具有積極的創新精神。
3.5團隊精神
酒店是一個合作密切的組織,客人在酒店入住期間會涉及到食、住、行、游、購、娛各個方面,客人住店期間是否有一個愉快的經歷取決于各部門員工是否緊密配合、精誠合作。
3.6優秀品性
斯塔特勒說生性溫厚善良的人、愛笑常笑的人適合做酒店業,尖酸刻薄的人、自私自利的人是不能做好酒店業的。北京千禧大酒店(五星級飯店)總經理Kurt Wehinger表示.從事酒店業的人才應該是謙遜的,而不是自大、驕傲的。
4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職業養成教育的實施途徑
4.1塑造仿真職業氛圍是職業養成教育的環境基礎
4.1.1建設仿真的校內實訓場所
南京旅游學校借鑒“洛桑模式”,在建校之初就是實行了“前店后校”的辦學方針,取得了較大的成功。我校通過建設模擬客房、中(西、日)餐廳實訓室、模擬茶藝室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各種仿真的職業氛圍。學生身臨“職業環境”,舉手投足會因環境的職業化而深受感染,教師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加以“素質訓導”,逐步培養良好的職業素質。
4.1.2重視細節建設,傳遞行業氣息
可以開辟專欄,張貼優秀畢業生的工作簡歷,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介紹酒店業知名企業以及行業前沿信息,引導學生與時俱進,了解行業動態;辦公室、教室懸掛酒店業名人照片、名言,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開展評比文明宿舍、免檢宿舍等活動,向學生宣傳文明、衛生、整潔、有序的酒店人作風。
4.1.3師生統一著裝,帶上“緊箍咒”
酒店業是一個非常注重儀容儀表的行業,師生統一穿著職業裝也是創設職業氛圍的一個重要途徑。專門的旅游、酒店院校有條件做到全院師生統一著裝上課,從外部形象上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一些綜合性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則要求學生、老師在上實訓課時一定要統一穿著職業裝,在整個學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無形中要求學生自我約束,穿著西裝套裙的學生站、坐、走都小心翼翼,言談舉止文質彬彬。
4.2與行業溝通零距離是職業養成教育的必要保障
4.2.1專業認識環節讓學生走進酒店
在教學計劃中第二學期專門設有專業認識周,在一周內統籌安排學生走訪參觀各級各類的酒店,加深對酒店的感性認識,在對不同酒店的對比分析中,激發學生對酒店業的熱愛。
4.2.2專題講座請酒店專家走進學校
定期請酒店各部門經理為學生做專題講座,部分課程請酒店員工為學生授課。如我校香格里拉班每周一次到合作酒店由各部門總監在酒店內為學生上課.一方面了解酒店的企業文化,對員工的要求以及酒店人的行為做事風格,另一方面了解各個酒店的不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4.3日常教學工作是職業養成教育的主要環節
4.3.1以技能訓練帶動職業養成教育
職業習慣的培養應當人格化而不能單純的技能化,實訓中要滲透人格化的素質培養。建立健全實訓室管理制度.學生進入實訓室,要求學生遵守實訓室紀律,不大聲喧嘩、愛護實訓器具,培養學生遵紀守法、服從指揮的良好習慣。
托盤練習從輕托到重托、從重托站立半小時到重托曲線行走,引導學生挑戰自我、吃苦耐勞;翻盤情況時有發生.要求學生快速補位、清理現場,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是工作快樂的法寶。
禮儀實訓引導學生評選“微笑之星”、互相敬禮、互相評價對方的站、坐、走等姿勢,學會真誠贊美、正確評價、積極接納對方,培養學生溫厚善良的優秀品質
4.3.2以理論教學提升職業素養
理論教學過程創設情景、案例教學、設計典型知識模塊,引導學生及時跟進行業的最新資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如講到“客人永遠是對的”這一服務理念.要求學生分組查找資料,舉行辯論賽,在思辨中深刻理解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培養先進的服務意識。在酒店法規中涉及到很多行業內的爭議如“退房時間定在中午12點是否合適.客人是否可以自帶酒水進行消費”等,教師提供素材,學生深入調查酒店業現行規則,積極展開討論,加深了對酒店行業的認識
酒店服務心理學中全程貫穿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案例分析、互動游戲等方式方法學會自我心理調控.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時消除學生的心理健康隱患,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
4.4社團活動是職業養成教育的輔助戰線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專業老師指導下成立酒店協會、禮儀隊、茶藝社、調酒協會、Singer Club等社團,舉行繽紛多彩的趣味社團活動。如折花比賽、托盤馬拉松、承辦各級各類的文藝晚會等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增強了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4.5為社會各界提供服務是職業養成教育的終極目標
學生在校期問.院校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4.5.1為學院師生提供服務
西餐廳為學校來訪賓客提供中西式接待服務:茶藝室為訪問我校的友人進行茶藝表演:酒店專業學生全部參加值班站崗服務,在學校的教學樓前、電梯間進行迎賓服務:實訓室全部由學生承包定期打掃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模式實踐教學體系
[作者簡介]于桂林(1966-),男,江蘇泰州人,泰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人文科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旅游教育教學研究。(江蘇泰州225300)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9-0172-02
人才培養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對人才培養目標、內容、培養方案、培養規格、學制及教學過程等諸要素的有機組合。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就是根據酒店、景區、旅行社等旅游企業的崗位及崗位群的要求設置專業培養計劃,制定專業教學內容,構建課程體系。同時,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突出實踐教學,做到理論和實踐雙體系教學。所謂“2”主要是指前兩年,學生在校以理論課程學習為主,輔以校內實訓和生產性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所謂“1”主要是指后一年,學生在旅游企業頂崗實習,并在實習中完成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構建在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顯得非常重要。
一、建立多元的實踐教學形式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實踐教學由校內、外實踐教學兩部分組成。校內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校內實訓室“操練型”實習、校內“生產型”實習以及校內第二課堂學生的自主實踐。校外實踐教學形式主要有企業“認知型”實習、企業“頂崗型”實習以及校外學生的自主實踐。在時間安排上,第一學期主要進行校外“認知型”和校內實訓室“操練型”實習,第二、三學期主要進行校內實訓室“操練型”實習,第四學期主要進行校內實訓室“操練型”和校內“生產型”實習,第五、六學期主要進行校外“頂崗型”實習。
1.企業“認知型”實習。學校組織學生到飯店、旅行社、旅游景區等旅游企業參觀學習,由旅游企業的專家介紹旅游企業的基本情況、崗位設置及工作流程、行業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建設等,幫助學生形成旅游職業的真實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情感、職業態度以及對旅游專業的認同感,指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
2.校內實訓室“操練型”實習。根據旅游管理專業職業技能訓練的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導游實訓室、形體訓練室、語音室、旅行社實訓室、前廳實訓室、餐飲實訓室、客房實訓室和茶藝實訓室等校內實訓室進行“操練型”實習。學生在“仿真”教學環境中,通過反復操作和練習,認真練好基本功,為頂崗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校內“生產型”綜合實習。學生在校內營業性的旅行社、飯店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相關崗位上進行綜合實習,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把實訓室中掌握的技能、技巧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同時,通過實習,查漏補缺,發現問題及時補課。進行嚴格的考核,合格者方可參加企業“頂崗”實習;不合格者,可利用暑假、寒假以及雙休日等業余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4.企業“頂崗型”實習。學生在旅游企、事業單位等實習基地的相關崗位上從事真實的工作,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頂崗”實習。學生在“頂崗”實習中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根據《旅游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規范》,在企業師傅的指導下在相關崗位“輪崗”。如在旅行社實習的學生分別在導游、前廳接待、計導、總經理助理等崗位上輪崗實習;在酒店實習的學生分別在前廳接待、餐飲服務、客房服務、大堂經理助理等崗位上輪崗實習。另一方面,作為企業的一員,他們要以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培養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5.學生自主實踐。根據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利用課余時間,參加相關的具有職業場景的各種社團組織,如導游服務社團、酒店服務社團、茶藝表演隊、禮儀服務隊等,并聘請專業教師進行指導。校、系教務科、學工科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職業培養、專業技能競賽等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參加省、市導游大賽等,以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建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實訓、實習指導教師隊伍
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中,組織實踐教學的實訓、實習指導教師是關鍵,他們既是教師,又是師傅,在高職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必須建設一支具有相關工作經歷、具有高水平實踐教學能力的實訓、實習教師隊伍。
1.旅游企業師傅“教師化”。聘請旅游主管部門的領導、旅游行業專家、旅游企業的高素質導游員及中高級管理人員等擔任兼職教師。但在他們任教之前,需要組織學習教育學、心理學 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讓他們掌握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藝術,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2.學校專業教師“企業化”。學校專業教師一般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旅游企業工作經歷。學校要采取相應措施,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旅游企業掛職,了解旅游企業最前沿的信息,了解旅游企業的工作流程,掌握旅游企業相關的操作技能,提升專業教師的技能水平,提高專業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建立“仿真型”的校內實訓、實習基地和“緊密型”校外實習基地
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中,實訓、實習基地是實踐教學的基礎,建立“仿真型”校內實訓、實習基地和“緊密型”校外實習基地是培養高職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保證。
1.“仿真型”校內實訓基地的建立。學校根據旅游行業的實際需要,建立相應的“仿真型”校內實訓、實習基地,以營造一個“仿真”的職業氛圍,讓學生在仿真環境下,按照旅游企業崗位群對技能的要求,進行技能操作訓練。導游方向可設立模擬導游實訓室、模擬旅行社實訓室、形體訓練室、語音室等,酒店管理方向可設立模擬總臺實訓室、模擬餐飲實訓室、模擬客房實訓室等,景區方向可設立模擬旅游景觀實訓室等。
2.“生產型”校內實習基地的建立。學校根據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要求,在校內建立營業性的旅行社和旅游飯店等“生產型”實習基地,以生產經營帶動校內實訓。校內“生產型”實習基地具有雙重身份,對外是旅游企業,作為企業法人,要遵循企業運行的規則,面向市場開展相關的經營活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對內是實踐教學的實習基地,要遵循實踐教學的規律,營造一個“準真實”的職業氛圍,讓學生在“準真實”的環境中綜合實訓,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3.建立“緊密型”的校外實習基地。校外實習是學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校外實習基地則是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訓練、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場所。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是彰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為此,高職院校都積極與旅游企業廣泛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實訓基地。但這些實習基地大都是“松散型”的,往往是校企簽訂協議多,真正運行少;在校企合作真正運行的旅游企業中,又以作為勞動力頂崗實習多,真正按培養目標讓學生輪崗實習并給予指導的少。因此,要建立“緊密型”的校外實習基地,校企雙方不僅要簽訂協議,還要根據培養目標,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校企雙方共同做好校外實習基地的教學和管理工作,讓學生真正地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頂崗”實習。
四、建立高效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
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中,建立高效率的實踐教學管理體制是做好實踐教學工作的前提。系部成立“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主管教學的主任、旅游主管部門領導、旅游行業專家、旅游企業專家、旅游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組成,主要負責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并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作出調整。下設實踐課程體系研究指導辦公室,主要負責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調整及實施。實踐課程體系研究指導辦公室由校內實訓指導小組和企業實習指導小組組成。校內實訓指導小組由校內專業教師組成,負責校內實訓課程的開設、實習教材的選定及開發、實習流程的制定、實習成績考核的方式等。企業實習指導小組由實習企業師傅、學校帶隊老師和學校天空教室輔導老師組成,負責制定頂崗實習的具體方案、流程以及考核辦法。形成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實踐課程體系研究指導辦公室―校內實訓指導小組、企業實習指導小組的三級實踐教學管理體系。這樣的三級實踐教學管理體系,流程短,環節少,各節點分工明確,職責具體,可操作性強,效率高。
五、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中,科學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做好實踐教學工作的保證。
1.建立實踐教學各環節管理制度。為了規范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行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制定相關的管理制度。在校內實訓室“操練型”實習中,制定《導游實訓室管理制度》《形體實訓室管理制度》《語音室管理制度》《餐飲實訓室管理制度》《客房實訓室管理制度》和《茶藝實訓室管理制度》等。在校內“生產型”實習中,制定《旅行社綜合實習管理制度》《酒店綜合實習管理制度》等。在校外“頂崗型”實習中,制定《旅游管理專業頂崗實習規范》等。
2.建立實踐教學督導及反饋制度。一方面,實踐課程體系研究指導辦公室定期對校內實訓進行督導,檢查專業教師的實習教案、指導水平、教學效果等;檢查學生實訓態度、實訓水平以及遵守實訓室管理制度的情況等。對校外實習進行督導,檢查企業師傅指導學生實習的方案實施情況、指導水平、實習效果;檢查學校帶隊老師對學生實習指導、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情況;檢查天空教室教師批改作業的情況等。另一方面,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評教活動,通過填寫“實踐教學質量評價表”,了解學生對實踐教學條件、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指導教師實踐教學態度和水平等方面的意見,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去,充分發揮其教學主體作用。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及時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并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
3.建立科學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1)校內實訓考核體系。實踐課程體系研究指導辦公室根據旅游企業崗位要求,制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校內實習考核細則》。實習指導老師根據細則對學生進行量化考核,考核合格方能參加頂崗實習。(2)校外實習考核體系。實踐課程體系研究指導辦公室根據旅游企業崗位要求制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考核細則》,由旅游企業的師傅和學校的老師共同考核。旅游企業的師傅對學生在各個崗位上的業務進行量化考核;天空教室輔導老師對學生的天空教室作業完成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帶隊指導老師根據學生在企業的出勤情況、工作表現進行考核。定期將學生的三項考核成績交給實踐課程體系研究指導辦公室匯總,成績合格者,方可進行畢業設計或撰寫畢業論文。
4.建立多元實踐考核方式。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中,以崗位需求作為質量考核標準,強化過程考核,建立考核評價體系。主要采取現場模擬與操作、面試、同學評價、指導老師評價、對項目作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解 決實際問題的評價等多元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實踐進行考核評價。重點考核學生解決分析問題、實際問題的能力,把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機制引入到對學生關鍵能力的評價指標中,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對學生進行評價,并及時把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本人,促進其不斷改進和提高,以確保人才培養的質量。
六、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
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涉及學校、企業、師傅、教師和學生等多方的利益關系,因此,要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協調各方的利益關系,實現多方共贏,才能保證實踐教學體系的持續運行。
1.學校以服務與企業合作。學校要結合旅游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將人才資源優勢和企業生產要素緊密結合起來,為企業提供職工培訓、企業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等服務。如為企業進行員工培訓、旅游產品開發、企業形象包裝等。學校還可適當調整教學計劃,以學生見習方式幫助旅游企業解決旺季員工短缺的問題。此外,學校在業務上要適當傾斜于建有實習基地的旅游企業,如教職員工的假期旅游、學校的相關餐飲、住宿等業務,同等條件下應優先考慮。
2.企業以崗位與學校合作。在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企業要提供相關的實習崗位為學校服務,讓學校根據需要,選擇業務精、責任心強的師傅擔任學生的實習指導老師,并成立企業實習指導小組專門負責實習指導工作,把實習學生當做自己的員工進行培養。
3.學校給予企業師傅津貼。在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企業的師傅為指導學生付出辛勤的勞動,學校要給予相應的津貼,以提高企業師傅指導工作的積極性。
4.企業給予學生勞動報酬。學生在旅游企業頂崗實習,一方面,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在師傅的指導下,獲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工作經歷,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另一方面,學生頂崗實習,也為企業完成了一定的工作量,企業要根據學生的工作業績給予相應的勞動報酬,這樣不僅可以解決學生學習、生活的部分開支,減輕家庭負擔,還能提高學生頂崗實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工作的熱情和對企業的熱愛之情。
綜上所述,高職旅游管理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應從多元實踐教學形式、實訓、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校內“仿真型”校外“緊密型”實訓實習基地、實踐教學管理體制、質量監控體系和保障體系等方面構建實踐教學體系,以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和職業拓展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普禮,王曉江,梁熠葆.高職院校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36).
關鍵詞:高職教師;旅游管理專業;職業能力
教師的職業能力是指教師從事教育行業所應具有的技能、知識和行為的總和。高職教育注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高職教師不僅應當具有從事普通高等教育的通識能力,還要具有職業教育的特殊能力。為了促進高職教育的規范和有序,確保高職教育的質量,有必要對高職教師的職業能力進行全面的分析。本文就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特性,對專業教師應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探析。
一、專業實踐能力
職業教育是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教育,要求學生一專多能,教師必須先行具備學科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指導能力、實踐與實訓教學能力。旅游行業發展速度太快,作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應緊跟發展步伐,及時掌握旅游行業的最新動態,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應盡可能參加一些旅游行業學術會議,不斷接受新知識、新觀點;不間斷進行企業調研,了解旅游企業的從業需要,篩選、提煉信息,把體現先進企業文化的創新理念、管理制度、素質要求、服務標準等內容揉進講課內容中;教師應堅持輪流到企業進行至少半年的頂崗掛職鍛煉,將最新的行業信息帶回學校,
為專業的改革和發展出謀劃策,并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能力,如,導游講解、旅行社計調業務、外聯業務、酒店基本技能(包括餐飲技能、客房技能、調酒、茶藝等)。鼓勵教師在旅游行業中擔任一定的社會職務或兼職某項工作。要求教師應具備“雙師”素質,不僅具有教師資格證,同時還應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如,導游資格證、酒店(前廳、客房、餐飲)服務考評員證、旅行社計調師資格證、茶藝師證、調酒師證等。
二、職業教育教學能力
1.職業教育能力
(1)明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教師應掌握最新的高職教育理念,明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選擇適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考核機制、實習實訓等方面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2)了解高職旅游專業學生的特點
一般高職學生中大多數在高中階段對大學都充滿了向往并樹立了遠大理想,可能由于高考失利而進入高職學校,使得他們對前途感到失落彷徨,與自己想象中的大學存在差距,因此學習目標不很明確。旅游管理專業屬于服務性行業,需要畢業生從基層做起,逐步積累管理經驗,這就與大多數旅游專業畢業生希望一就業就能從事管理工作的愿望相差甚遠。如何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和想法,調整學生心態、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二者適應行業、企業的要求是教師面臨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對自己所面對的學生群體的特點深入分析了解,因材施教,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個性,端正就業心態,引導學生自我培養旅游專業所需的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意識。
(3)把握旅游行業崗位能力要求
高職教師不應該只是傳統的“說客”“講師”,傳授的也不應該是傳統的知識理論體系,而應把握高職教育的教學特點,對旅游專業相關的職業崗位及崗位所需的知識和能力要求進行分析,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就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
2.職業教學能力
(1)課程開發與設計能力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專業涉及的領域廣泛,包含歷史、地理、經濟、社會、人文、心理等,每位教師都有其專長的領域,不可能對所有的課程都了解。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開發和設計時,可與其他教師進行溝通,了解各門課程的內容,從整體上認清全局、明辨方向,理清專業課之間的關系,確定授課章節、選擇教學方法等。
(2)教學設計、組織實踐、課堂控制與考核能力
高職旅游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組織實踐、課堂控制和考核方面積極創新,找到適合高職旅游教育的新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培養為主線,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真正培養出行業急需的有用人才。
3.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運用能力
高職旅游管理教師要能充分利用各種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并利用自行制作的地方景點影像資料;利用現有電化教學手段,精心制作教學課件,要求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緊扣教學大綱、突出重點、層次清楚、文字設計合理、色彩逼真、圖文并茂等。為使課程制作的課件內容更豐富,可成立課程資料庫,不斷更新和增加信息,實現資源網上共享。還可采取幻燈片、投影和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所以,現代高職教育教師必須熟練地通過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等教學技術,生動、靈活、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合理使用信息資源,善于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處理;利用信息,優化設計教學進程,合理選擇教法,使教學設計和實施具備超前性。
4.教學技能
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技能,能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目前,在高職教育中運用得比較多的教學方法有:頭腦風暴法、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等。每種教學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適用于不同的課程和學習內容,教師應根據需要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
三、科研能力
高職教育的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而應該成為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的高素質、創新型教師。(1)教師應與行業緊密聯系,與行業專家、一線能手共同進行教學研究,按照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和旅游行業的要求經常性地開展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運用高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使用現代教學媒體,優化教學過程,增強了解和分析學生的能力、設計和實施教學方案的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2)能參與旅游行業或同類院校的一些專業課題研究,編寫適合高職教育的旅游類教材,能發表相關學術論文等。(3)教師還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工作需要,以某項專業知識為核心,以多方面的與本職工作密切相關的其他知識作為輔助知識,注重有用知識的積累,成為一專多能的“通才”。
四、交流溝通能力
高職教育必須緊跟市場,教師不能照本宣科,應及時掌握市場對人才需求的信息,及時掌握市場新動態,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所以,教師的社會交往和溝通能力至關重要,在提高教育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旅游管理專業教師不僅要能跟學生有較好的溝通,還必須與外界有較強的聯系和溝通,多跟行業的專家交流學習,多參加一些學術、行業會議,多跟企業打交道,為學生就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五、可持續發展能力
作為旅游專業高職教師,必須提升自己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素質,學會學習,勇于創新,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培養出更多的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任波,孫玉中.探析高職教師能力標準的構建.中國高等教育,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