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6: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營運能力分析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前言
營運能力分析,主要是剖析比較各企業之間的資金周轉速度,用以評價企業經營情況和資源的利用程度,也是企業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的重要內容之一。TD有限公司系由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于1999年正式成立,注冊資金100萬元,是一家獨資企業。擁有員工30人。公司首要從事電源、電力設備的生產、銷售、調試、安裝與服務以及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的銷售。本論文通過對這家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刻剖析后招呼造成其營運能力不強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從而為增強該企業營運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二、TD有限公司營運能力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應收賬款管理力度不夠
由于企業所屬行業競爭激烈,為了提高市場占有率,企業不惜降低賒銷信用的標準來爭奪批發商和零售商,從而導致大量應收賬款的產生。同時,企業內部管理不利,忽視了市場的繁雜性和風險的防備;過分重視和謀求產量和賬面利潤,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松懈了不少;管理人員缺少防范應收賬款風險的是前評定,事中觀察,事后追蹤三道基本程序;對購貨單位的信用缺少考核和管制,不注重對顧客的財務能力和財務情況的分析,更沒有根據不同的顧客制訂不同的信用策略。種種原因都使企業的應收賬款平均收款期加長,資金占用數提高,壞賬損失率增長。
(二)存貨管理力度不夠
由于該企業是個人獨資企業,管理行式僵硬,管理方式老套。對于庫存管理沒有領先的技術方式,倉庫除了一本記賬簿記錄存貨的收、發、存數量外,商品其他當面的材料幾乎不健全,采集的信息與交流主要是依靠人工來進行,致使存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同時,企業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治理不到位,出現狀況沒人追問,不但導致企業的資產浪費嚴重,還讓使企業存貨儲存成本明顯的增加。
(三)流動資產管理不善
流動資產的流動涉及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流程,靈活運用流動資金,是企業存在和發展的有力保障。該企業流動資金管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對存貨管理不合理以及采購管理較為隨便導致存貨的堆積,對應收賬款欠缺有用的監視和有效管制,國家宏觀調控、銀行信貸緊縮、企業間三角債拖延嚴重進一步造成貸款回收困難。
(四)固定資產、總資產管理力度不夠
固定資產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關鍵部分,在企業資產總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穩定性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影響非常大。該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力度不善的主要原因有:企業的管理層決策錯誤導致固定資產空閑;固定資產賬本設置不完善,該企業財務只有固定資產的總賬和明細賬,沒有實存賬存對比表和固定資產卡片以及實物管理賬本;企業在銷售、外租、轉讓固定資產時,沒有正規的規范操作。對于總資產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是由企業的存貨和應收賬款這兩個驅動因素導致的。
(五)管理者缺乏營運資金管理的觀念
現在財務分析中多數企業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最高目標,從而在編制財務報表時,主要是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全面分析而對營運能力只做簡要分析,管理者缺乏營運資金管理的觀念。事實上,企業的營運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中的關鍵構成部分,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從某一方面上來說,它甚至決定著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
三、提高TD有限公司營運能力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應收賬款的管理
企業采用應收賬款方式進行銷售主要是為了提高競爭力,增加銷售和降低存貨。那么企業采取賒銷方式促進銷售的時候,會因持有應收賬款而有一些犧牲,這就是應收賬款的成本。從上面對TD有限公司營運能力的現狀分析可知,該企業應收賬款周轉率較慢,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該行業所決定的,但是企業自身對應收賬款的管理也不到位。所以企業管理層應該注重應收賬款的管理。
(二)加強存貨的管理
企業擁有足夠的存貨,不但可以保障企業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節省采購費用與生產時間,還可以快速地提供客戶各種定貨的需求,因此為企業的生產和銷售提供非常大的機動性,防止由于存貨不足帶來的機會損失。但是,存貨的增多肯定會占用更多的資本,企業也必然要支付更加大的持有成本,另外存貨的存放和管理費用也會相應的提高,從而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該企業對于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的管理有所欠缺,存貨周轉率與行業設置值3還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企業必須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對存貨進行管理。
(三)加強流動資金的管理
加強流動資金的管理關鍵是增強對企業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的管理。下面主要是對如何加強貨幣的日常管理提出建議:擁有充足的現金對于減少企業的風險,加強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和償還債務性有深厚的意義。但是現金擁有太多,它供應的流動性邊際效益也會隨之降低因而導致企業的收益水平下降。該企業擁有現金較多,但是并沒有進行相關方面的投資,造成資金的閑置成本高。毫無疑問的,管理人員肯定要加強現金的平常管理。比如說管理者可以用多余的資金進行購買股票、債券、交易性資產等,加強現金的日常管理,以保證現金的安全、完整、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效用。
(四)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
企業固定資產是總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是完善企業生產經營制度,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第一:健全固定資產的賬簿設置,增設實存賬存對比表和固定資產卡片以及實物管理賬本,同時還可以運用EXCEL來完成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利用電子表格處理軟件excel可以較容易的做好固定資產賬目的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針對這種制度,首先是要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作為財務人員,要不斷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掌握各項規章制度。此外,還可以通過培訓、競爭與激勵等機制,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加強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關鍵詞: 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模糊綜合評價
JEL分類號:G21;M21;P43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業是指以科技人員為主體,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品的科學研究、研制、生產、銷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和高新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市場為導向,實行“自籌資金、自愿組合、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知識密集型經濟實體。科技型中小企業是以創新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業,容易產生技術創新和形成科技產出;科技型中小企業能高效快捷地將投入轉化為產出,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科技型中小企業能更專注于市場上被大企業忽略的部分,從而對其形成有益的補充,優化了經濟結構。科技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商業銀行不愿意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需要融資的階段是在沒有獲得商業成功之前,而此時,商業銀行難以評估科技型中小企業最具價值的專利、商標等科技成果的貨幣價值,更加難以甄別此時科技型中小企業面臨的技術、營運風險,由此,商業銀行與科技型中小企業之間形成了經濟學中所謂的“信息不對稱”困境,導致商業銀行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惜貸”。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在商業銀行與科技型中小企業之間搭建一座“橋梁”,所要搭建的這座“橋梁”就是構建一套商業銀行能科學而準確地評估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的指標體系。本文將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特點,并結合我國國情,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力求科學、準確地反映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1)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全面。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內容應該全面反映所有影響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狀況的要素。既要考慮科技型中小企業過去的業績,也要預測其將來的發展狀況;既要考慮科技型中小企業本身的情況,也不能忽略社會環境對其造成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的做到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全面考察,絕不能基于少數指標就得出結論,以免造成評級結果失實。
(2)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具有實用性,便于操作和設計電腦運算程序。評價層次過多或指標數量過多,會使評價過程十分復雜,增加實際操作難度。評價層次過少或指標數量太少,會造成評級機構或人員的隨意操作性,使得評級結果喪失公平和公正。因此,在指標體系的設計上要綜合考慮,合理構建層次數量和指標數量,確保評價指標體系在操作時可行。
(3)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具有科學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各項指標必須有機配合,相互之間沒有矛盾和重疊。并且,指標的計算和評價方法必須科學,要有一定的依據。特別是在設計財務狀況評價指標時要克服傳統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
(4)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具有針對性。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應該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所具備的獨有特點篩選一些指標。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應注重其自身的特點,即中小企業的未來、創新、發展,成長這四個方面。這些特點決定了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應更注重對企業的未來、創新、發展和成長的反映和體現。
(5)指標體系的設計要具備合法性。信用評價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政策、法律和法規,指標體系要體現國家宏觀政策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導向,對于國家政府機構制定了標準值的經濟效益指標和風險監管指標,必須體現其規定要求。
(二)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遵照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參考我國商業銀行、資信評級機構現行所采用的指標體系以及國內外學者的相關文獻[1]~[16],結合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獨有特點,本文構建了包含兩級指標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主要包括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企業創新能力、企業素質、企業信用記錄、企業發展前景八個方面指標;在二級指標下,一共設計了20個指標。本文設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下面對一級指標的具體涵義進行說明:
(1)償債能力。償債能力指標下主要包含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兩個指標。企業的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其資產償還長、短期債務的能力。選用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指標是因為其對企業資產流動性的衡量更全面。在償債能力指標下,國內外很多學者經常選用較多的指標來衡量,實質上其中很多指標相關性很高,比如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同時選用完全沒有必要,只選用其中一個就可以了。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指標下主要包含主營收入毛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和收益留存比率三個指標。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而利潤是投資者取得投資收益和債權人獲取本息的資金來源,因此對投資者和債權人的來說十分重要,是影響企業信用的重要因素。
(3)營運能力。營運能力指標下主要包含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對總資產的比率三個指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營運能力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高則盈利高,營運能力低則盈利低。營運能力與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共同構成對企業的完整財務分析。財務分析是對企業信用風險狀況評估必須采取的最基本分析。
(4)成長能力。成長能力指標下主要包含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和主營業務增長率三個指標。企業的成長能力是企業未來長期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體現企業的發展潛力。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要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不斷形成發展潛能。成長潛力越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無疑其信用風險評價結果更好,更容易獲得融資。
(5)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指標下主要包含新產品銷售收入比率、R&D人員比率和R&D投入強度三個指標。新產品銷售收入比率指標能夠反映企業的創新轉化能力;R&D人員比率和R&D投入強度能夠反映企業的創新投入力度。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來說,創新轉化能力和創新投入力度是其賴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信用風險評價時,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指標。
(6)企業素質。企業素質指標下主要包含管理者素質、企業文化及企業戰略兩個指標。
(7)企業信用記錄。企業信用記錄指標下主要包含商業合同履約記錄和貸款償債歷史記錄兩個指標。商業合同履約記錄直接反映企業的經營效率;貸款償債歷史記錄直接反映企業的融資信用狀況。企業信用記錄是反映企業信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夠反饋企業在過去的信用狀況,并體現企業現在以及預測企業將來的誠實程度。
(8)企業發展前景。企業發展前景指標下主要包含行業前景和企業生命周期階段兩個指標。這兩個指標能較好地反映企業的動態變化。
表1 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目標層 指標層
一級指標 一級指標代碼 二級指標 二級指標代碼
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償債能力 X1 流動比率 X11
資產負債率 X12
盈利能力 X2 主營收入毛利潤率 X21
凈資產收益率 X22
收益留存比率 X23
營運能力 X3 存貨周轉率 X31
應收賬款周轉率 X32
流動資產對總資產的比率 X33
成長能力 X4 凈利潤增長率 X41
總資產增長率 X42
主營業務增長率 X43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X5 新產品銷售收入比率 X51
R&D人員比率 X52
R&D投入強度 X53
企業素質 X6 管理者素質 X61
企業文化及企業戰略 X62
企業信用記錄 X7 商業合同履約記錄 X71
貸款償債歷史記錄 X72
企業發展前景 X8 行業前景 X81
企業生命周期階段 X82
三、實證分析
(一)樣本的選擇和數據說明
本文擬從我國深圳中小企業板中挑選雙鷺藥業(002038)作為樣本,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上文設計的指標體系進行實證分析。雙鷺藥業入選了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首批“百家創新企業”,適宜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樣本。數據來源于和訊網(http://)和雙鷺藥業公司網站主頁(http://.cn/web/main/index.jsp),采用已公布的最新數據(2012年9月30日)。
(二)模糊綜合評價
本文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雙鷺藥業(002038)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7]。首先確定因素集,本文設定為U=(X1,X2,X3,X4,X5,X6,X7,X8)=(X11,X12),(X21,X22,X23),(X31,X32,X33),(X41,X42,X43),(X51,X52,X53),(X61,X62),(X71,X72),(X81,X82);本文采用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差五個等級來表示企業信用等級,即評語集為V=(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差)。
1. 指標權重的確定
本文用AHP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得出的權重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指標權重
目標層 指標層
一級指標代碼 一級指標權重 二級指標代碼 二級指標權重
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X1 0.085 X11 0.333
X12 0.667
X2 0.085 X21 0.252
X22 0.589
X23 0.159
X3 0.085 X31 0.250
X32 0.250
X33 0.500
X4 0.133 X41 0.334
X42 0.333
X43 0.333
X5 0.227 X51 0.297
X52 0.164
X53 0.539
X6 0.075 X61 0.667
X62 0.333
X7 0.236 X71 0.333
X72 0.667
X8 0.074 X81 0.333
X82 0.667
2. 隸屬度的確定
本文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確定指標的隸屬度。本文設計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中既包含定量指標,又包含定性指標。其中定量指標隸屬度的確定是以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制定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為界限取值,再運用插值法,在界限值之間插入3個等距離分級標準點,構造三角形隸屬函數,從而計算得出其隸屬度矩陣。定性指標隸屬度的確定是采用德爾菲法(Delphi法),請專家按照評語集對各個定性指標劃分等級,然后統計各評價指標屬于各等級的頻率,得出其隸屬度矩陣。最后計算得出的隸屬度如下表3所示。
表3 隸屬度
目標層 評價指標 指標性質 參考標準 企業相關數據 隸屬度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優秀 差
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 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 定量指標 ≥25.9 ≤-1.2 21.24 (0,0.97,0.03,0,0)
資產負債率(%) ≤37.5 ≥71.8 0.04 (1,0,0,0,0)
盈利能力 主營收入毛利潤率(%) ≥41.6 ≤13.4 0.7 (0,0,0,0,1)
凈資產收益率(%) ≥17.9 ≤-0.7 0.18 (0,0,0,0.28,0.72)
收益留存比率(%) ≥6.4 ≤-0.8 4.4 (0,0.67,0.33,0,0)
營運能力 存貨周轉率(次) ≥9 ≤3.3 2.67 (0,0,0,0,1)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 ≥4 ≤2 2.84 (0,0,0.69,0.31,0)
流動資產對總資產的比率(%) ≥0.7 ≤0.1 0.66 (0.3,0.7,0,0,0)
成長能力 凈利潤增長率(%) ≥24.9 ≤-6.3 -0.21 (0,0,0.09,0.91,0)
總資產增長率(%) ≥18.4 ≤-2.9 0.22 (0,0,0,0.88,0.12)
主營業務增長率(%) ≥21.8 ≤3.3 0.46 (0,0,0,0,1)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新產品銷售收入比率(%) ≥20 ≤10 27 (1,0,0,0,0)
R&D人員比率(%) ≥30 ≤10 90 (1,0,0,0,0)
R&D投入強度(%) ≥8.75 ≤3 15.5 (1,0,0,0,0)
企業素質 管理者素質 定性指標 NA NA NA (0.2,0.5,0.2,0.1,0)
企業文化及企業戰略 NA NA NA (0.3,0.5,0.2,0,0)
企業信用記錄 商業合同履約記錄 NA NA NA (0.3,0.4,0.3,0,0)
貸款償債歷史記錄 NA NA NA (0.3,0.6,0.1,0,0)
企業發展前景 行業前景 NA NA NA (0.2,0.6,0.2,0,0)
企業生命周期階段 NA NA NA (0.3,0.3,0.4,0,0)
注:定量指標參考標準來自2012年國務院國資委制定的《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
3. 企業信用得分
根據上文數據,計算得出各一級指標因素的評價向量構成的模糊矩陣:
再根據表2中的一級指標權重可以求得企業信用風險等級的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B=(0.4047,0.2592,0.1026,0.1052,0.1283)
按照最大隸屬度原則,雙鷺藥業(002038)的信用風險評價等級為優秀。
四、小結
本文的邏輯思路是在綜述國內外學者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基礎上,從中找出不足的地方,遵循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構建了一套針對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特點的信用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試圖進一步完善、改進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最后選取樣本,用模糊綜合評價法來驗證這套指標體系。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自身來說,本文構建的這套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可以作為其自我診斷工具,通過著手改進本文指標體系中各相關指標得分來提高其融資能力。對商業銀行來說,本文構建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幫助其解決在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信用風險評價時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商業銀行的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 周國紅和陸立軍,2002:《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第2期32-35頁。
[2] 徐偉軍,2004:《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研究》,浙江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3] 陳岸斌,2006:《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信貸融資中的信用評價體系研究》,浙江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4] 朱小紅,2007:《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研究》,東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5] 趙爽,2007:《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及其應用研究》,北京化工大學碩士畢業論文,NO1001020070929。
[6] 郭富貴,2008:《中小型科技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北京化工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7] 盧成輝,2008:《科技型中小企業資信評估指標體系研究》,廈門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8] 高志和劉素坤,2008:《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期47-49頁。
[9] 石永貴、黃春萍和王升,2009:《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性指標體系及其評價研究》,生產力研究第3期163-165頁。
[10] 鮑盛祥和殷永飛,2009:《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價與實證分析》,科技進步與對策第20期143-148頁。
[11] 高芳,2010:《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用評級體系研究》,河北大學碩士畢業論文,NO20070307。
[12] 霍海濤,2012:《高科技中小企業信用風險指標體系及其評價方法》,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60-65頁。
[13] Edward I. Altman and Gabriele Sabato, 2007, “Modeling Credit Risk for SMEs: Evidence from the US Market”. Abacus. (43), pp. 332-357.
[14] James Carr, 2005,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Based SM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3), pp. 206-215.
論文關鍵詞:上市公司,因子分析,Logistic模型,財務預警
一、引言
在生存與發展的激烈競爭中,由于客觀環境的復雜性以及市場的瞬變性和不可預見性,再加上決策者素質水平的局限性,使得風險成為一種必然。現實中危機的種類多種多樣而且導致危機的因素很多,有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但無論如何,大量的非財務性質的企業危機,往往都是以財務危機的形式出現的,財務危機是企業危機中最顯著、最綜合的表現。而且,企業財務危機的產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財務論文,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逐步發展的過程。在企業財務危機從小到大的整個發展過程中,這些危機會表現出不同的財務特征。因此,企業的財務危機不但有征兆,還是可預測的,建立財務預警系統,及早診斷出財務困境的信號,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幫助識別、化解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對于經營者防范財務危機、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于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對于政府管理部門的監控以及對于商業銀行是否提供貸款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cssci期刊目錄。
最早對財務危機預警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做的單變量模型。財務預警的方法多種多樣,主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一元判定方法、多元判定方法、多元邏輯回歸方法、多元概率比回歸方法和人工網絡方法。鑒于國內外實證研究的基本情況,絕大多數研究人員選擇上市公司被標注ST作為財務危機的標志。
本文在前人對上市公司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新疆實際情況,以新疆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多變量統計模型中的多元邏輯模型,把被特別處理的 (ST) 公司作為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標志,對新疆上市公司作財務危機預警進行實證研究。
二、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指標體系構建
(一)指標的選取
在構建財務困境預警模型時,本文根據可測性、科學性、可比性和重要性等原則主要選取了反映公司財務信息的財務指標。
一般情況下財務論文,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構建應盡量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綜合實力。因此,在構建指標體系時,應按照公司的財務結構進行指標體系構建。在公司財務治理中,公司財務結構和財務指標一般可以分為盈利能力指標、成長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償債及資本結構等四個指標。本文在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的相關指標基礎上,兼顧新疆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和數據可獲得性、可測性,選取了33個上市公司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篩選共選擇了4大類15個關于財務風險最富有解釋力的比率指標。
表1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指標
類型
變量
指標(單位)
計算公式
盈利能力
x1
每股收益(元)
凈收益/普通股股數
x2
主營業務利潤率(%)
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x3
總資產凈利潤率(%)
凈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100%
x4
成本費用利潤率(%)
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x5
凈資產收益率(%)
凈利潤/股東權益平均余額×100%
成長能力
x6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本年主營業務收入一本年年初主營業務收入)/本年年初主營業務收入×100%
x7
凈利潤增長率(%)
(本年凈利潤一上年掙利潤)/上年凈利潤×100%
x8
總資產增長率(%)
(期末總資產一期初總資產)/期初總資產×100%
營運能力
x9
應收賬款周轉率(次)
主營業務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x10
總資產周轉率(次)
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資產總額X100%
x11
流動資產周轉率(次)
營業收入/流動資產平均占用額
x12
股東權益周轉率(次)
營業收入/平均股東權益
償債及資本結構
x13
速動比率(%)
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x14
現金比率(%)
(現金+有價證券)/流動負債100%
x15
論文摘要:本文以公開 發行教材中的現金流量比率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現金流量比率設置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了包含現金流量項目在內的新的財務比率體系。
一、當前使用現金
流量財務比率的基本狀況在我國作者編寫或編著的、于2002年到2005的年之間版的《財務管理》教材中.筆者搜集到32本(因篇幅限制未列明)。完全未提及現金流量指標的有8本,占25%:在余下的涉及現金流量指標的24本教材(以下稱可比樣本)中,將現金流量分析獨立于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分析的有9本.占可比樣本的37.5%。無論是單獨對現金流量進行分析還是將現金流量分析與傳統財務評價結合一起.這24本教材都主張按不同的分析目的來設置指標:全數表示現金流量表項目可用于償債能力評價.但其中有6本教材僅僅設置“現金比率”這一個指標:有12本教材設置了獲現能力或叫獲利能力分析的指標.占可比樣本的50%;有9本設置了盈利質量分析指標.占可比樣本的37.5%;還有6本寫明了要進行財務彈性分析.占可比樣本的25%
仔細分析教材中使用的評價指標,大致可以歸納為27個.分屬四種分析目的。償債能力分析指標最為大家認可,其出現的頻率達n44%,其次是獲現能力指標,頻率為36%,財務彈性指標占l1%.盈利質量指標占9%。具體到各財務比率.公認程度最高的是經營現金凈流入/流動負債.其出現的頻數達到19%經營活動現金流量/n期債務本息、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到期債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流動資產、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全部債務、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平均總資產等五項財務比率的認同程度也較高.均達9%。
二、現行教材中現金流量指標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夸大現金流量表的作用
如前文所示.約四成的教材將現金流量分析獨立于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分析之外.說明仍有不少人將現金流量分析視為與傳統財務分析并列的~部分事實上,現金流量表作為傳統兩表的橋梁.其作用不可能超越他們。其次.現金流量表的編制基礎與傳統兩表不同.它不可能取代后者.因而不可能獨立存在。而且.現金流量表也存在人為操縱的可能。比如:年末時大量回收貨款或大量借款、有意調整“現金”概念.將本來就是現金范圍的現金歸口為非現金項目以增加現金流量、將現金流量表的各項數據同時調增或同時調減.以達到調節表內各項目數據的目的。
(二)指標名目繁多,未能突出現金流量表的作用
1.將結構比率、趨勢比率等不屬于財務比率的指標吸納進來財務比率是將企業某個時期財務報表中不同類但具有一定關系的項目進行對比而形成的比率.其數據均來自一個會計期間.不同于趨勢比率:這些數據屬于不同類項目,因而有別于結構比率:2.納入了非現金流量指標。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之和/流動資產.數據可以從資產負債表中獲取而不必從金流量表中獲取:3.將非財務指標納入體系。如:最大負債能力——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市場利率之比中.市場利率在財務報表中不能獲取.超出了財務比率的范疇。
(三)指標命名欠規范,容易混淆
1.同一指標.名稱不同“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這~比率就有現金償債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現金流量比率、短期債務現金流量比率、現金流量負債比等7種名稱:2.有的指標“名不符實”,如:利潤變現比率;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營業利潤.公式中分母僅限于營業利潤,而指標名稱卻叫“利潤”變現比率,外延大多了;而且,利潤與現金的關系并不是變現的過程,這與傳統的資產“變現”概念相背,不利于對指標的理解。
(四)指標的計算公式有爭議甚至有錯誤
1.現金比率一般是指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之和與流動資產的比值,有學者將計算式的分母取作總資產。還有人取作流動負債:2.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也有人將分子取作“經營現金流入”:3.現金利息保障倍數有(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現金利息支出及(利潤總額+利息支出)/n息支出兩種計算公式:后者更粗略一些,因為利潤總額未考慮到非付現費用及非經營所收或所付的現金;,分子分母顯然口徑不一.會導致錯誤計算。
三、包含現金流量項目的財務比率體系
鑒于現金流量表與傳統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重構的財務比率體系是以同一時期三張報表的相關項目計算而成的比值為主體,剔除所有的結構比率、趨勢比率.按不同報表使用者分為四個方面——傳統的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和增設的財務彈性分析,不再對現金流量進行單獨評價
(一)償債能力分析
現金是償還債務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最終的償債手段。在傳統的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的基礎上,補充以下包含現金流量信息的財務比率:1.短期償債能力指標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獲得現金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其值越高.對短期債權人的本金保障程度越高但由于現金的流動性最強.其盈利能力也最差.該比率值過高.說明企業沒有充分利用現金造成資源浪費按速動比率的經驗值來推斷.現金流量比率值在l左右屬于理想范圍:2.長期償債能力指標:現金流量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所得稅付現)/[現金利息支出+優先股股利/(1一t)+到期債務本金/新思考(1一i’)]
利息費用是可抵稅費用.滿足一元的這些債務只要求有1元的稅前現金流量.但優先股股息和債務本金償還須從稅后現金流量中支付.除以(1一t)得到相當于滿足它們的稅前現金流量
該比率值大于1.說明企業利用稅前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量可以償還到期債務并支付利息、優先股股息.無需另行籌資來履行固定義務:反之,該比率值小于1.表明企業履行這些義務時.不但耗盡了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稅前現金流量.還動用了前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將受到不利影響.
(二)盈利能力分析
傳統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都是依據權責發生制下的利潤。但利潤是否有實實在在的現金凈流入作為保障.還需要將現金流量與利潤額對比,判斷盈利的質量.作為傳統盈利能力分析的補充。可設置如下盈利質量分析指標:
營運指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收益一非經營收益+非付現費用)
非經營收益主要是指投資收益、財務費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營業外收支凈額.而非付現成本包括計提的資產損失準備、提取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待攤費用的減少等。上式中的分母,常被稱為經營所得現金。該指標反映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調整后經營利潤的差異程度。該比率大于1.說明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高于營業活動應得現金.主營業務創造的利潤具有更多的現金作為保證,該比率小于1。說明一部分收益尚沒有取得現金.原因是應收賬款的增加、應付賬款的減少或存貨增加.使得實際得到的經營現金減少。而存貨有貶值的風險.應收賬款有形成呆、壞賬的風險,因此。未收現的收益質量不如已收現的收益:即使不出現上述風險.存貨和應收賬款占用的資金也是有機會成本的.那么.企業取得同樣的凈收益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實際的業績水平下降,營業利潤的質量下滑。
(三)營運能力分析
在傳統財務分析中.銷售收入與投入資源或業務相比較.獲得的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被歸納為營運能力分析指標。而獲現能力指標一般也是將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投入資源和相關業務相比較.如.將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資產平均余額相比較.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銷售額相比較可見.營運能力評價指標和獲現能力評價指標都反映企業利用資源獲取經營成果的能力.不過.前者反映的是權責發生制下的經營成果.后者反映收付實現制下的經營成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可把獲現能力評價視為營運能力評價的補充可設置如下指標:1.反映銷售業務獲現能力指標銷售現金流量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銷售額.該指標可以衡量銷貨收入在當年收現的程度.用以評價銷貨工作的質量。該比率值越高.說明企業積壓在應收賬款上的資金越少,企業的經營成本越低.管理效率越高:2.反映總資產獲現能力的指標資產現金流量回報率=(經營現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該指標更全面反映資產的獲現能力,用以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進行經營創造現金的能力.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其值越大.說明企業資產的利用效率越高。
(四)財務彈性分析
企業財務彈性是指企業應付各種挑戰、適應經濟環境變化的能力.具體表現為企業能否靈活籌集資金應付偶發性支出、股利支出以及捕捉投資機會的能力。將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相結合,能獲取現金流量和支付現金需要兩方面信息.用以判斷企業可穩定獲得的現金是否充足.
從而分析企業的財務彈性大小。可設置如下指標:1.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經營現金流量/每股現金股利=經營現金流量/現金股利.該指標反映企業運用現金流量支付股利的能力。其值越大.說明企業對股利的支付越有保障.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越強。若比率值低于1,當遇到經濟不景氣,企業極可能沒有現金維持當前的股利水平.投資者可能要求擱置企業投資以發放股利,從而影響企業利用新的投資機會;或者,企業需要借債才能維持當前的股利水平.此舉將增加企業未來的債務負擔.降低未來可支出現金.企業的財務彈性變弱:2.現金流量再投資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一現金股利)/(固定資產+長期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營運資金:流動資產一流動負債.現金流量再投資比率還可表示為:
中圖分類號:F27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8-0107-03
0 前言
從1991年我國第一家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北大高科(000004)上市以來,截至2005年底,已有55家交通運輸業公司上市。上市公司共有11個大類,各大類上市公司的發展很不均衡,交通運輸輔助業類上市公司最多,占了總數的47%;而沿海運輸業、鐵路運輸業、公路管理及養護業、遠洋運輸業、其他交通運輸業都只有1家公司上市。特別是管道運輸業,1996年石油龍昌(600772)上市以后,由于公司財務狀況不理想,已于2005年退市。還有些上市公司遭遇特別處理,面臨退市的威脅。
退市制度給我國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交通運輸業類公司的管理當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同時也給廣大的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和債權人等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如何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財務績效評價系統,以及時發現公司財務狀況的惡化及其惡化的原因,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公司正常的財務狀況和生產經營,避免各種損失的發生,是公司各利益關系方面必須面對的一個嚴重問題。
1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全面的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以表中十四個指標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其中1級指標8個,2級指標14個。
2 財務績效評價模型的建立
我們應用統計軟件SPSS14.0對數據進行分析。
2.1 因子分析法的適合度檢驗
①相關系數矩陣檢驗。
如果相關系數矩陣在進行統計檢驗中,大部分相關系數都小于0.3并且未通過統計檢驗,那么這些變量就不適合于進行因子分析,反之大部分相關系數都大于0.3且通過顯著性檢驗(P值
②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的結果見表2所示:
表2所示,經Bartlett檢驗表明Bartlett 值=777.617, P
2.2 主因子的選擇及經濟解釋
公共因子的貢獻率表示該公共因子反映原指標的信息量,累計貢獻率表示相應幾個公共因子累計反映原指標的信息量。由因子分析的累積貢獻率看到前5個公共因子可以反映原指標78.203%的信息量。因此,綜合成主因子Y1、Y2、Y3、Y4和Y5,并可得到因子載荷矩陣。
第一個主因子中,營運資金對資產總額比率(X5)、資產負債率(X17)、權益對負債比率(X24)、現金流量對流動負債比率(X53)有較高的載荷,這些變量反映了企業償債能力,因此我們稱為償債能力因子,用Y1表示。
類似的, 第二個主因子中,資本保值增值率(X68)和固定資產增長率(X70)有較高的載荷,這兩個變量反映了企業的發展能力,因此,我們稱為發展因子,用Y2表示。
第三個主因子中,固定資產周轉率(X13)、總資產周轉率(X15)和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比(X65)有較高載荷,這兩個變量反映了企業的營運能力,我們稱為營運因子,用Y3表示。
第四個主因子中,固定資產凈利潤率(X34)、股東權益凈利潤率(X36)和每股凈資產(X43)具有較高的載荷,這些變量標志著企業的營利能力,因此我們稱為營利因子,用Y4表示。
第五個主因子中,綜合杠桿(X40)和市盈率(X48)有較高的載荷,這兩個變量反映了企業的風險水平,我們稱為風險因子,用Y5表示。
3 交通運輸業類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綜合評價
3.1 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的綜合得分
根據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和指標的標準化值,可以計算各公司的各公共因子得分Yij:
Yi1=0.258 X5+0.030 X13+0.025 X150.222 X17+0.433 X240.041 X340.099 X36+0.061 X400.173 X430.131 X48+0.353 X53+0.078 X650.016 X680.016 X70
…………………………….
其中:Yij表示第i家公司第j個公共因子的得分,該值由SPSS14.0直接計算出來;Xij表示第i家公司第j個指標標準化后的值。
由于每個主因子只反映了上市公司某個方面的能力,為此,以主因子特征值的貢獻率為權重即可得各公司財務績效的綜合評價模型:
Y=27.482Yi1+20.557Yi2+12.803Yi3+9.745Yi4+7.616Yi5
根據以上模型就可以計算出各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的綜合得分,見表3所示。
3.2 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分析
在表3的財務績效得分中,有許多公司的得分是負數,但這并不表明該公司的財務績效就為負。這里的正負僅表示該公司與平均水平的位置關系,公司財務績效的平均水平算作零點,這是我們在整個過程中將數據標準化處理后的結果。
從因子得分表可以看出:外運發展的財務績效綜合得分最高,在各方面能力都為正值,在Y2、Y3上得分均排在第一位,在Y1、Y4上得分較高,可以說,外運發展排名第一主要是由于其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較強。而廈門機場雖然在排名上處于第二位,但同時也暴露出了較嚴重的問題,后四個因子均處于同行業的下游水平,且有三項為負值,說明該企業在發展能力、營利能力、營運能力和風險能力方面急待加強,否則是很難長期維持良好的財務績效的;而在第一個因子風險因子上的得分最高,該企業綜合得分排名第二是由于其償債能力很強而使償債因子得分最高的結果。
當然,排名比較靠前的公司也不是其財務績效就非常好,因為這種綜合排序只能說明其財務的整體績效,單就某一方面而言,其財務績效并不一定很高。如外運發展,雖然名次排在第一,但償債能力因子排在第8,特別是風險水平因子排在第19。因此,我們不能認為只要綜合因子得分高就一好百好,而忽視企業各個因子得分的情況,這是十分錯誤的短期行為。各企業都可根據五個主因子的實際得分,找出企業現有問題,提高企業財務績效。
總之,通過分析我們認為,因子分析法不僅可以對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績效進行綜合分析、評價,而且可以了解各上市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及薄弱環節,為上市公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通過對44家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這種分析客觀真實,結論基本符合實際。
參考文獻
[1]李垣, 馮進路, 謝恩. 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演進[J]. 預測, 2003,(3).
[2]冉倫, 李金林. 因子分析法在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綜合業績評價中的應用[J]. 數理統計與管理, 2005,(1): 75-80.
[3]劉晶, 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財務綜合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實證分析[D]. [碩士學位論文], 陜西西安交通大學, 2004.
[4]孫永鳳, 李垣. 企業績效評價的理論綜述及存在的問題[J], 預測,2004,(2): 30-32.
【關鍵詞】換股合并,換股比例,現金選擇權,價值評估
2008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進上海市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需要做優做強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按照城市產業發展和國資整體布局轉換的要求,優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產業資源的整合,優化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權比重結構,鼓勵國資企業(集團)走上市發展的道路”,并進一步提高資產證券化率。
本次重組由三項交易構成,該等交易互為等效條件,共同構成本次重組方案不可分割部分。
按照上述方案,上海醫藥重組時曾提出以下三個現金選擇權安排方案:
從以上比較方案中,公司最終會以方案二(中鋁模式)為推薦方案。因為,方案二能夠規避上實控股行使現金選擇權的潛在爭議,且資金壓力適中。由于中西藥業的估值過高,為平衡中西藥業與上實醫藥股東利益,考慮折價換股吸收吸并中西藥業,所以給予中西藥業全體股東現金選擇權將有利于股東大會的通過和重組的進行。上海醫藥重組后,基于對“新上藥”的估值分析,流通股東行使現金選擇權的風險可控。
三家上市公司的換股合并,對上海醫藥是否像合并預案中預測的那樣起到了企業價值增值的作用?或者說此次企業合并交易活動對上海醫藥的企業價值有什么影響?下面將運用三種主要評價方法進行分析。
(1) 股價分析法
為了便于觀察上海醫藥(“新上藥”)在資本市場上的走勢特點,我們特意選取了兩個參照體來衡量:一個是標的主要藍籌股的滬深300指數,一個是同為醫藥流通行業的A股市值第二大的公司廣州藥業。我們將2009年4月30日到2010年4月30日的期間走勢分為四個階段,結合K線圖,分析各階段股指、收盤價格變化如下表2所示:
綜合考慮第一到第四階段,在市場得到醫藥重組消息的初期階段到實施換股合并后,上海醫藥的股價在市場上的表現是良好的,超過滬深300指數的漲幅,其中廣州藥業也走出了超過指數行情的良好走勢,顯示出了整個醫藥流通行業的盈利看好預期。
(2)財務指標分析法
為了運用財務指標分析法來評價換股吸收合并給企業帶來的價值效應,我們選取了2009年12月31日(備考利潤表)、2010年12月31日(重組完成第一年)和2011年12月31日(重組完成第二年)上海醫藥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此來衡量換股合并活動對上海醫藥企業價值的影響。
①償債能力分析 如下表 3所示:
從以上償債能力分析中,可以看出上海醫藥在重組以后的償債水平都有所提高。其中,流動比率三年普遍好于同行業的平均水平,比率逐年提高。資產負債率水平經過重組后,明顯改變了資產結構,資產負債率較2009年有所下降,處于同行業較優水平。因此,在償債能力方面,上海醫藥通過重組上市后,各項指標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②營運能力分析 如下表4所示:
從以上營運能力分析指標中,可以看出隨著上海醫藥重組規模的急劇擴大,各項營運指標較同行業平均水平有所偏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與上海醫藥短期內密集的并購重組不無關系。新收購的各級子公司為上海醫藥帶來大量資產,尤以CHS的影響最大。上海醫藥2011年應收賬款較2010年增加了人民幣36億元左右,僅CHS的應收賬款就高達人民幣24億元;同樣的,CHS的存貨金額占據了上海醫藥2011年存貨總增量的接近一半。
③盈利能力分析 如下表5所示:
從以上盈利指標可以看出并購后公司的每股凈資產逐年提高,各項盈利能力指標除營業毛利率以外,都處于同行業平均水平以上。公司重組后的凈資產逐年提高,資產收購速度迅速。但是,公司的營業毛利率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制藥業務2011年實現毛利人民幣41.7億元,較2010年下降了人民幣3.1億元,毛利率下降近4個百分點。
究其原因,對原子公司廣東天普實質控制權的變更使得兩項具有較高毛利的產品被剝離,對制藥業務的毛利水平產生一定影響。此外,制藥存量業務的毛利率下降近2個百分點,主要由于2011年藥品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引起,其中尤以中藥材價格上漲最甚。中藥產品占據了制藥業務總量的近1/3。
2011年,醫藥分銷業務實現毛利人民幣32.7億元,較2010年增長了人民幣11億元,增幅高達50.9%。醫藥分銷業務的高速發展使其毛利占比從2010年的30%擴大到了2011年的40%。但就7%的毛利率而言,則比2010年小幅下降了0.3%。受制于整個醫藥分銷行業重組的大環境以及國家對于分銷產業鏈差價率的嚴格管控,分銷業務的利潤空間被不斷擠壓,上海醫藥也受到影響。
重組完成后,在中國大型的醫藥流通企業中,擁有國藥股份和一致藥業的國藥集團依舊主導行業發展,在經營與財務管理各個方面均占據明顯優勢。而上海醫藥在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方面表現強勁,發展潛力亦不容小覷,只是營運效率方面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因此,總體看來醫藥重組后價值效應得到了積極的體現。
此次醫藥產業重組符合上海市政府的產業政策調整,對提高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的集中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提升了上海醫藥的企業競爭力,有利于抵御國內外同行業的競爭、壓力和挑戰。重組后的“新上藥”成為了我國醫藥流通行業規模僅次于國藥控股的標桿企業,企業價值得到了提升,為上海醫藥帶來了積極的重組效應。
但是,上海醫藥大規模重組工作基本完成后,由于資產重組規模大、涉及面廣;重組完成后,上海醫藥無論是業務范圍還是產品種類都將大幅度增加,且業務板塊分布于不同的地理區域,內部組織架構復雜性大大提高,后續整合的難度依然很大,對采購、生產、銷售、管理等方面的整合到位仍需要一定時間。因此,短期內可能存在整合后相關企業在盈利水平或是協同效應方面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的風險。上海醫藥內部仍亟需開展運營和資源的進一步整合,以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應。
同時,醫藥板塊行業增速放緩,受政策變動影響較大。在國家推進深化醫改的大背景下,醫藥總額控費、零加成試點擴大,GSK事件影響加大,抗菌藥物限用,全國各地重啟藥品(基藥)招標工作等使得醫療機構用藥金額增幅進一步受到遏制,行業增速有放緩趨勢,整體利潤率可能會繼續走低。因此,醫藥行業受國家產業政策變動影響較大,國家醫療衛生政策形式以及產業政策變化將直接影響醫藥行業的景氣程度,并且行業走向本身具有不可控性,可能對醫藥板塊未來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與國外資本市場相比,我國的換股合并發展的還比較緩慢,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完成,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作為我國證券市場的一項重大基礎性制度改革,消除了長期影響我國證券市場功能的制度。但是,我國還處于全流通初期,市場上還存在著非理性的賭博心理和投機炒作行為;股票市場的制度建設也還不太完善,因此必須加快股票市場改革的步伐。
新的合并會計準則規定: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采用購買法。換股合并是合并的一種方式,因此非同一控制下的換股合并也應當采用購買法核算。但以中國目前的國情看,換股合并采用購買法核算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包括購買價格的確定,所增發股票的公允價值如果以其合并生效日的市場價格計算就需要我們的股票市場價格充分反映其內在的價值。同樣,中國的生產要素市場目前尚無法提供各種資產準確的公允價值,被收購企業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無法準確確定。
因此,為了防止股票價值中的虛高現象,建議在確定購買成本前,可以用同行業股票發行價格的平均價格對為實施換股而發行股票的價格進行調整。采用“基于賬面價值的購買法”,不調整被合并企業的可辨認資產賬面價值,將購買法與賬面資產凈值差額全部列為商譽,與合并后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參考文獻:
[1]陳革,2004,我國上市公司換股并購研究及案例分析,首都經貿大學博士論文
[2]陳亞民,2008,《戰略財務管理》,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3]栗煜霞,2008,《中國上市公司換股合并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4]杜興強,2007,《高級財務會計(第二版)》,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
論文關鍵詞:信用風險,KMV模型,Logistic回歸模型,因子分析,信用評級
一、引 言
隨著金融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和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加劇,企業破產和重組事件的發生頻率也越來越高,各國金融行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風險的挑戰。而上市公司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基礎,公司質量的高低、行為的規范與否及其財務狀況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和投資者的利益,影響市場的興衰。
二、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上市公司中的績差股與績優股為研究樣本,績差股選取截止2005年12月31日滬深兩市被ST的上市公司中的30家為樣本和績優股選取大盤藍籌股中的30家上市公司作為配對樣本,共60家上市公司,這60家上市公司全部為A股(研究的股票交易數據和年報財務數據以及相關的其他信息來自大智慧和中國金融wind數據庫)。
三、模型的構建及結論分析
針對Logistic回歸模型和KMV模型存在的問題,在本文中也做了部分的改進,進而對中國上市公司進行信用風險度量,以期待能找到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
3.1、Logistic回歸模型
對Logistic回歸模型的構建,首先要慎重選擇參數。誤選參數會導致模型的誤判。
3.1.1 、Logistic回歸模型的參數選擇
本文選擇了能反映上市公司的贏利性,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現金流量等方面特性的21個財務指標。我們利用SPSS13.0統計軟件作為因子分析的工具金融論文,其具體步驟如下:
(1)提取60家樣本公司2005會計年度報告的指標數據,利用SPSS13.0現將21個指標進行無量綱標準化;
(2)利用因子分析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的KMO值及Barlett檢驗值,分析顯示KMO值及Barlett檢驗值符合檢驗要求;
(3)計算特征值、貢獻率、共同度,提取特征值大于0.8的9個因子為主要因子,累計貢獻率達到81.687%[2]。其中第一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26.992%,第二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14.646%,第三個主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8.298%,后邊的幾個主因子的貢獻率依次降低。
(4)建立因子載荷矩陣、因子得分系數矩陣,求得9個主因子的因子得分。
在運用SPSS13.0對財務指標進行因子分析時,我們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方法,求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選擇最大方差旋轉法。結果分析如下:
(a)KMO和球形Bartlett檢驗
經KMO和Bartlett檢驗表明:Bartlett球度檢驗的值為838.034,概率,即假設被拒絕,也就是說,可以認為相關系數矩陣與單位矩陣有顯著差異。同時KMO值為0.636,根據KMO度量標準[3]可知,原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b)因子分析的總方差解釋
因子分析總方差列表中顯示前9個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0.8,但他們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81.687%,在特征根大于1的情況下,有7個主要因子,他們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73.64%,模型的解釋力度相對較低。并由各個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圖可知,保留前7個主要因子就可以概括絕大部分的信息,但這7個累積貢獻率低于80%。
(c)因子分析的共同度
從因子分析的共同度表中的第二列顯示初始共同度,全部為1;第三列是提取特征根的共同度,本文中是在指定特征根大于0.8的條件下的共同度,可以看到,總資產同比增長率和銷售凈利率的共同度較低(低于80%)金融論文,這幾個變量的信息丟失較為嚴重。 但大部分的共同度都在0.7以上,且大部分大于0.8,說明這9個公因子能夠較好地反映原各指標變量的大部分信息。
3.1.2、Logistic回歸模型的構建
我們把這9個主因子都引入到Logistic回歸模型中,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利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的BinaryLogistic回歸程序包進行回歸,得到的結果如表4-7,4-8所示論文格式范文。
從回歸的第一步Cox & Snell 為0.639,Nagelkerke為0.851,大于0.8,說明該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4]。從表4-7可以得到,模型的整體準確判別率為93.3%,模型對上市公司的違約判別率還是較好的。從表4-8可以看出,9個主因子的顯著性水平都較高,第9個主因子的顯著性最大,為0.755,相對來說第2、4及5個主因子顯著性水平較低。
表4-7 輸出結果
表4-8 模型的回歸系數
Variablesin the Equation
B
S.E.
Wald
df
Sig.
Exp(B)
Step 1(a)
FAC1_1
.934
1.133
.679
1
.410
2.544
FAC2_1 3.143
1.270
6.130
1
.013
23.180
FAC3_1 2.648
1.498
3.124
1
.077
14.126
FAC4_1 5.401
2.207
5.990
1
.014
221.581
FAC5_1 6.244
2.681
5.422
1
.020
514.663
FAC6_1 -.491
.615
.636
1
.425
.612
FAC7_1 1.775
1.065
2.777
1
.096
5.900
FAC8_1 .686
1.574
.190
1
.663
1.987
FAC9_1 .872
2.795
.097
1
.755
2.393
Constant .480
1.185
.16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