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09:59: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畜牧發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科技推廣不斷進步襄城區大力推廣生豬“150、500模式”,肉牛“165模式”和肉羊“1235模式”等養殖模式[2]。目前該區生豬“150模式”已建成123棟,在建31棟,“500”模式已建成15棟;肉牛“165模式”已建成28戶;“蛋雞153模式”已建成18棟;肉禽“156模式”已建成13棟;肉羊“1235模式”標準化欄舍已建成43棟,有效地促進了傳統養殖模式向科學養殖模式轉變。
1.2產業化運營不斷完善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分散養殖戶從事規模化生產、市場化運作,從而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經營格局,增加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目前該區各類養殖合作經濟組織已達38家,網絡養殖戶1500多家,初步形成了“小規模,大群體”養殖格局。
2存在的問題
2.1現有體制不能滿足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襄城區畜牧業相對于工業、商業、服務業來說,對經濟總量的貢獻較小,畜牧業生產管理部門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到經費保障都處于弱勢地位。該區雖然設置有畜牧獸醫局,但長期未健全相應的編制。同時由于防疫體制改革后動物防疫監督的職能統一收回到襄陽市動物防疫監督部門,而日常的動物防疫、技術推廣、品種改良等工作仍由襄城區承擔,造成了職責和權限、工作和人員不相匹配,影響了日常的防疫和技術指導,制約了畜牧業產業化的發展。
2.2養殖業用地問題突出國家規定養殖用地屬農業用地范疇,只要項目所在地畜牧部門和國土部門聯合審批即可臨時用地。但是作為襄陽市主城區,襄城區的畜牧業用地一直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相應的規劃和政策保障。隨著國家對土地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土地資源更趨緊張,養殖用地的問題將更加突出,新增養殖戶由于土地規劃問題,不得不暫時擱置。
2.3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盡管該區養殖大戶和新型養殖模式發展迅速,但小規模分散經營仍然占較大比例。現有龍頭企業與養殖戶利益聯結機制尚未健全,市場調節能力弱,輻射示范作用不強,缺乏帶動力。
2.4專業合作社組織化程度不高現有的專業合作社在信息溝通、協調生產、調控價格、保護農民利益等方面作用發揮不夠,運行機制不夠健全。多數專業合作社成員之間只是信息與技術共享的松散聯系,互利互惠的機制沒有完全建立,不能很好地發揮產業化經營的作用。
2.5畜牧業結構不盡合理,產品質量不高現有畜牧業畜禽品種結構中,耗糧型豬禽比例過高,節糧型、經濟型草食牲畜比例過低;產品結構中,肉類產量過大,奶、蛋類產量偏低。
3建議和對策
3.1建立健全畜牧獸醫行政管理機構按照畜牧獸醫及動物防疫行政管理職能,配齊配全專業技術人員,核定全額財政撥款基數;成立動物衛生監督和畜牧技術推廣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和技術要求。
3.2合理規劃畜牧業專用地根據國家有關政策和農業結構調整需要,在離主城區較遠的鄉鎮、辦事處合理規劃和儲備畜牧業專用地,為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提供保障。
3.3大力扶持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引導和組織基地生產與農戶經營等方面的作用。按照“積極扶持、精心培育、引導生產、提供服務”的思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落實扶持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各項政策,加大對畜牧業產業化的投入。通過項目支持、貸款貼息、技改重組、信用擔保等措施,扶持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實力雄厚、帶動力強、科技含量高、有發展前景的畜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養殖大戶,形成龍頭企業集群,帶動畜禽養殖戶的積極性。
3.4大力發展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引導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通過合同契約或產權聯結等多種形式,與養殖戶建立穩定的產銷利益聯結體,帶動農民調整結構、發展生產、進入市場。更好地發揮助農增收的作用,讓農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利潤。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多種形式,提高畜牧業專業合作組織化程度,轉變畜牧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積極引導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依法完善內部組織結構,健全規章制度,真正把農村新型合作組織辦成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自治組織。著力培育畜牧業產業中介組織、營銷經紀人、運銷大戶,實現種養加一條龍、產加銷一體化運作。
1.1養殖數量逐年增加
自2008年以來,天水市牛、羊養殖數量逐年增加,規模化養殖步伐加快。2008年到2012年,牛、羊的存欄數量分別從25.94萬頭、25.73萬只增加到30.71萬頭、30.16萬只,存欄數量總增長率分別為18.39%、17.22%。牛、羊出欄數量分別從6.63萬噸、9.25萬噸增加到9.56、11.37,出欄數量總增長率分別為44.19%、22.92%。牛、羊肉產量分別從6630萬頭、1387.5萬只增加到9560萬噸、1705.5萬噸,肉產量總增長率分別為44.19%、22.92%。
1.2牛、羊產品的產量呈增長趨勢
隨著牛、羊養殖規模的加大,牛、羊類產品也隨之增加。牛產品主要有牛奶和牛肉,羊產品主要有羊毛、羊絨、羊肉。從2008~2012年,牛羊類產品的產量呈增長趨勢,牛奶產量、牛肉產量、山羊毛產量、綿羊毛產量、羊肉產量的總增長率分別是57.19%、30.65%、17.70%、35.17%、18.65%,其種牛奶的總增長率最高,山羊毛產量的總增長率最低。
1.3品種逐步優化
2009年底,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過程中,天水市政府主要側重品種的引進和品種的改良,并要求天水市草食畜牧業向高標準與高品質方面發展,這樣不但改進了品種而且加速了天水市草食畜種的繁育進程。2009年底,天水市共建立91個牛羊凍精配種站點,至2011年底,天水市建立171個,初步形成市、縣、鄉(鎮)三個級別的牛羊凍精配種站點結構,并引進一些優質品種肉牛的凍精,同時開展肉牛三元雜交,優化肉牛的品種。2011年底,秦安縣引進了50多只外來種羊品種,同時建立了種羊場,進一步完善了天水市良種羊的繁育體系。天水市草食畜牧業在發展過程中通過對外來優良品質的引進和凍配網絡的建立,使得品種開始逐步優化。
1.4畜牧產品加工機械的推廣與利用不斷加大
從2010年到2012年以來,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養殖過程中對畜牧產品加工機械的利用明顯增長,由此可見,天水市草食畜牧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畜產品加工機械的重視與利用程度逐年穩步增長。畜牧產品加工機械也是現代化養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畜牧業朝現代化、產業化的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作用,并且加大畜牧產品加工機械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天水草食畜牧業養殖的生產效益,節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在飼料加工機、畜牧養殖機、畜產品采集加工機的增長中,增長最快的是畜牧養殖機,從2010年的1臺增加到2012年的27臺,其增長率相當快,說明養殖戶自2010年以來對科技養殖的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
1.5生產方式逐步轉變
天水市草食畜牧業注重品種引進與品質優化的同時,生產方式也在不斷轉變。2011年底,天水市共建成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與標準化養羊小區分別為61個、11個。在牛羊舍的建設方面,新建圈舍都要求采用高標準的磚墻結構的圈舍,在此之前建設的圈舍大多不能達到標準,過去主要以土欄為主。從飼養方式方面看,由原先單一的粗放飼養方式(采食天然的牧草或作物的秸稈),逐漸向精細飼養方式(結合牛、羊在不同生育期飼喂人工牧草與精料)轉變。這個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秸稈利用率,優化了飼喂飼料的營養結構,大大提高了養殖的效率。飼養方式總體上看,逐步由農戶分散養殖方式向規模化、集中化、精細化的飼養方式轉變。
2天水市草食畜牧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草場退化嚴重,秸稈利用率偏低
天然草場由于以前的公共放牧現象,使得草場的產權不明確,草場沒有承包到戶,對草場缺乏合理的放牧管理,不合理放牧的現象比較嚴重,大部分植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草地的生態環境出現嚴重的不平衡,使草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與消減。產草量明顯下降,嚴重制約了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2001年產草量為0.41kg/m2,蓋度86%,2008年產草量為0.15kg/m2,蓋度60%~70%,從2001年到2008年,草地的總產草量下降了63.4%。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對秸稈的利用率偏低,存在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群眾在思想認識的局限性,還有對秸稈青貯技術的利用的掌握程度低,使得秸稈利用率不足30%,致使秸稈資源在利用過程中浪費嚴重。雖然天水市農作物秸稈產量比較豐富,但青貯氨化、微貯的數量有限,直接給牲畜飼喂農作物秸稈,適口性差,飼草的有效轉化率低,從而間接地增加了飼草成本,造成了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經營效益的下滑。
2.2畜牧養殖企業融資困難
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發展雖然有政府財政的引導和社會參與的投資機制,但發展的資金短缺仍是困擾養殖戶和企業主的突出問題。
2.2.1相應的貸款機制還不完善
涉及畜牧養殖業的相關貸款審核通過率偏低,大多數養殖戶的貸款都沒有通過審核,資金的短缺嚴重地制約了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2013年天水市申請畜牧養殖業貸款15256戶,核定貸款5308戶,貸款金額為38248.2萬元,貸款審核通過率為34.8%。其中,牛羊養殖業貸款申請戶數為648戶,核定貸款戶數為256戶,貸款金額為5068萬元,貸款審核通過率為39.5%。
2.2.2農戶的融資手段和渠道有限
金融機構發放的畜牧業貸款方式以抵押貸款為主,而養殖戶的資產份額小難以提供符合貸款需求的抵押物,導致農戶小額貸款困難,制約了養牛養羊數量和規模的擴大。同時,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主要經營模式為分散經營的管理模式,再加上畜牧保險覆蓋率低的現狀加深了金融機構的“慎貸”心理,加大了畜牧養殖戶獲得貸款的難度。
2.3管理體制與防疫體系不健全
天水市的獸醫管理體制不完善,政府對動物疫病的預防和檢測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服務和執法力量比較薄弱,大多養殖戶的地域分布都比較分散,飼養條件與管理水平也存在差異。鄉鎮獸醫站現有人員結構不合理,且工資待遇低,村級防疫員工資補助不能落實,運輸等流通環節的督查力度也不夠,造成動物疫病時有發生。已經建成投產的養殖小區在管理上還不完善,衛生條件差以及消毒防疫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導致牛、羊發病率升高,給畜產品的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隱患。在防疫過程中,由于農戶對防疫的重視程度與認識程度不夠,使得防疫難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禽防疫和養殖新技術的推廣,制約著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發展,使政府的一些相關防疫措施不能夠很好的實施,導致疫情難以有效的控制,嚴重影響著天水市草食畜牧業養殖的經濟效益。
2.4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產值和肉類比重明顯偏低
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養殖戶大多都是農民,由于資金和資源有限,不能滿足草食畜牧業的規模化生產,牛羊的交易量難以大規模的提高,致使草食畜牧業的產值在整個產業中所占的比重偏低。2012年天水市國民總產值為1290074萬元,其中畜牧業產值僅占總產值的13.28%,農業產值所占總產值的84.71%,相對農業產值而言畜牧業產值所占比重明顯偏低。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是畜牧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的產值在整個行業中所占的比例小于13.28%。牛羊肉在肉類產品中屬于品質較好的肉類,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是改善人類營養結構的主要肉類產品,由于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發展中對科技的利用程度低,使得牛羊養殖數量難以大規模增加,致使牛羊肉所占主要肉類總和的比重偏低,因此,天水市牛羊肉所占比重有待提高,以便滿足當代人類高品質的生活需要。天水市2012年主要的畜牧業肉類產品供應源主要有:牛、羊、豬、禽類、水產類,其主要畜牧業肉類總產量為74116.86t,其中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肉產量僅占15.20%,所占主要肉類總和的比重明顯偏低。
2.5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
天水市草食畜牧產業龍頭企業的生產規模小,帶動能力不強。在牛羊產品的加工方面主要以初級產品的加工為主,多數企業仍為作坊式手工生產。畜牧產業龍頭企業的總體生產規模偏小,加工型龍頭企業少,在天水市77家畜牧業龍頭企業中,畜產品加工企業只有5家,飼料加工企業只有1家,且規模不大。天水市畜牧龍頭企業本身普遍存在基礎差、設施不配套、生產水平低下、產品深加工能力不夠、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某食品公司,5℃~8℃的恒溫冷卻庫不配套,致使36h的肉品腌制時間不能保證,導致一年中有半年時間機器是閑置的,產量、質量均不能達到標準要求。再者,天水市龍頭企業所占市場的份額不大,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產業鏈條有限,畜產品的營銷體系不完善,難以向大品牌、大市場、大流通的農產品營銷體系發展,資本、市場、技術等資源利用不充分,市場的競爭能力相對較弱,對分散養殖戶和其他小型養殖企業和畜產品加工企業的帶動力不足,使得畜牧產業化經營水平難以提高,直接影響著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趨勢。
2.6供銷一體化尚未形成
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養殖戶由于市場開拓能力比較弱,產品的銷路不是很好,一些加工企業原料的不足,使得加工企業產能過剩,導致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天水市畜牧養殖戶大多是本地農民,由于養殖戶對市場的供需信息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斷,使得產業鏈條嚴重脫節,供需矛盾突出。市場機制的不完善,也使牛、羊相關產品的交易不能標準化,由于信息延誤的問題,牛、羊相關產品的交易受市場價格的波動比較大,使許多農戶失去了養殖積極性,嚴重制約著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再者,由于屠宰數量的供應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的屠宰、分割肉產線的生產能力,使相關企業產能嚴重浪費。
3天水市草食畜產業發展的對策
3.1保護草場周圍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提高作物秸稈利用率
天水市草食畜牧業的發展要堅持生產與環境相和諧的原則,鼓勵農戶退耕還草。管理好草場的放牧時間與放牧量,放牧要控制在草場所能承受的范圍內,既可以做到不破壞草場周圍的生態環境也做到不誤放牧。進一步推行草原承包經營制,做到草場管理責任到人,使得草場的管理得到真正的落實。同時,積極推行一些對草原保護、永生野生動物保護、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的制度,要求草場承包者嚴格遵守草畜平衡的相關制度。提高作物秸稈的利用率,做好秸稈青貯與加工工作,發展以秸稈養畜、畜禽糞便作為種植秸稈的肥料,形成畜牧養殖循環經濟,把天水市草食畜牧業初步建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大產業。
3.2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對農戶信貸業務方面提供一些政策優惠
首先,政府應下派人員對養殖戶的養殖資金的需求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及時掌握養殖戶貸款情況和所需資金的情況,制定惠農貸款工作方案和貸款辦理流程。縣政府分管領導分別聯系指導金融機構、鄉鎮貸款貼息工作,推動各金融機構貸款工作的落實,盡可能滿足農戶的貸款需求。各鄉鎮及時審核申報貸款需求農戶申請,保證貸款農戶及時申請到所需貸款。其次,鼓勵銀行推行“農行+擔保公司+養殖戶”、“農行+合作社+養殖戶”等貸款模式,提高信貸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銀行信貸風險。
3.3優化畜牧養殖結構,加大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的投資
天水市草食畜牧業在養殖過程中,首先,應相應地增加牛、羊養殖的份額,加大對以牛羊為主的草食畜牧業的養殖規模,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在科技養殖上都應該投入更多的人、物、財力。其次,政府應支持農戶和企業對以牛羊為主草食畜牧業的投資,并出臺相關優惠資助政策。再次,應該提升天水市草食畜牧業規模化水平及良種生產供應能力,提高飼草料加工利用水平和畜產品加工能力和質量檢測水平,從而提高牛、羊肉類份額的增加。
3.4強化龍頭企業的建設與管理,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天水市草食畜產業的發展應當強化龍頭企業的建設,延長產業鏈條,繼續擴大規模,提高生產的技術含量,增強抗擊市場風險的能力,發展自身產業能力的時候,同時帶動地方畜牧產業的發展。首先,要強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扶持特色養殖業主和加工龍頭企業的合作,集中資源,發展規模較大的畜牧企業,使其生產規模在原基礎大大提高,從而有能力帶動畜牧養殖戶和相關畜牧產品加工企業。其次,延長畜牧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最后,強化畜牧龍頭企業在畜牧市場所占據的地位,逐步形成一批資金雄厚、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產品開發、加工、銷售企業。
3.5加大動物防疫力度
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是學生就畜牧獸醫領域的相關問題,明確觀點、發表意見、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的專業性論文,既有學術論文的一般特點,又有自身的特點。
1.1專業性
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主要是圍繞畜牧獸醫專業所涉及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研究、闡述觀點、展示結果。從“飼養”和“治療”兩大方面進行選題,具有很強的專業性。
1.2實踐性
學生撰寫畢業論文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訓練,是為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理論研究較少,大多偏重于實踐。畢業論文內容多是學生在實習、實驗中的體會和發現,學生更加注重實踐性。
1.3創新性
創新是畢業論文的生命,是論文的價值所在。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的創新性表現在對所研究的問題,或理論上要有所發展,或方法上有所突破,或對前人提出的觀點進行補充說明,或提供新的佐證材料。例如補充說明某種疾病的癥狀、補充說明某種藥物的用藥方法、提出新的診斷方法或治療方法等,都體現了畢業論文的創新性。
1.4指導性
畢業論文一般是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從形式到內容,都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在指導的同時,要盡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見解,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1.5層次性
畢業論文在文章質量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具有一定的習作性質。因為大學生缺乏寫作經驗,其科研能力還處在培養形成階段,缺乏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因此,要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比較困難的。
2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的寫作步驟
2.1選題
選題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價值性原則,有一定的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二是可行性原則,要選擇“籃球架”式題目,既可完成,又不太過容易。只要努力就可以完成寫作任務。如果選題為《論禽疾病的防治》,這個題目范圍太廣大,難度太大,學生無法完成;如果選題為《雞蛔蟲病的診斷》,這個題目大小適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經過努力就可以完成寫作任務。
2.2收集材料
寫作畢業論文要大量的收集材料,占有素材。材料收集要有明確的針對性,要有的放矢,圍繞選題選擇材料。
2.3立意
立意是循著選題的方向,在選擇的資料中確定寫作方向。有的時候由于材料收集的不確定性,會同時提煉出幾個截然不同的立意方向,這個時候要進行科學地對比、分析,從而正確立意。
2.4擬定提綱
擬定提綱就是給文章搭個框架,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撰定提綱是寫作畢業論文的重要步驟。
2.5撰寫初稿
依據寫作提綱,完成論文寫作。撰寫初稿時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避免出現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弊病。
2.6論文修改
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論文初稿完成后,作者要仔細的斟酌,嚴謹的推敲,反復的打磨。要從主題、材料、結構、語言等方面進行認真修改。
3畜牧獸醫專業畢業論文的結構與寫法
畢業論文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內容:
3.1封面
封面一般包括學校名稱、論文標題、系別、班級、學號、作者姓名、指導教師姓名、寫作時間。
3.2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是論文的導讀圖。
3.3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論文的標題多種多樣,但無論是何種形式,如何擬題,都要突出論文的主旨。
3.4摘要
摘要是全文內容的高度概括。以簡潔的語言,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畢業論文的摘要以200~500字為宜。
3.5關鍵詞
關鍵詞是用來表達論文主要內容信息的詞語,一般從論文或題目中精選而出。畢業論文可選取3~6個詞作為關鍵詞。
3.6緒論
緒論是論文的開頭部分,內容一般包括提出問題、說明選題的緣由、意義、研究方法或論證方法等。這部分的文字要簡潔,避免長篇累牘。
3.7本論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學生的研究成果要在這部分得以充分的體現。因此,在寫作這部分時,要求內容充實,論據充分、可靠,論證有力,主題明確。本論部分要做到結構合理、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
3.8結論
結論要體現作者更深層的認識,是從論文的全部材料出發,經過推理、判斷、歸納得到的新觀念、新見解。該部分內容一般應包括:本文研究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對前人的觀點做了哪些修正、補充、發展、否定;本文研究的不足之處或遺留未予解決的問題等。
3.9致謝
對協助完成研究工作或提供便利條件的組織或個人表示感謝。畢業論文中的致謝,主要感謝指導教師和對完成論文直接提供幫助的單位。
3.10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中所出現的先后次序列于參考文獻中。
3.11附錄
對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附錄中。例如問卷調查、數據、圖表等。
4小結
【關鍵詞】畜牧業;發展現狀;對策
1978年以后,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畜牧產品需求不斷提高,東遼縣畜牧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2011年,東遼縣畜牧業總產值175081萬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57.7%,與1978年改革開放相比增長16.8倍,雖然畜牧業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但是目前畜牧業的發展速度遠遠滿足不了人民日常生活對高質量畜牧產品的需求,可見,東遼縣畜牧業向產業化和區域化發展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
1.東遼縣畜牧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后,東遼縣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幾年,畜牧業的產量連年增長,其中禽類增長速度最快,2011年比2010年增長4268090只,是2010年的1.24倍;肉雞是禽類增長速度快的主要原因,2011肉雞總產量是12505980只,比2010年同比增長了7892730只,是2010年的2.71倍;豬的總產量從2001年465932頭增長到2011年755737頭,增長了61.7%;牛的總產量從2001年341164頭增長到了2011年598642頭,增長了57%;羊的總產量從2001年41991頭增長到2011年57359頭,僅增長了0.73%。
2009年東遼縣,全縣畜牧產品肉總產量就已經突破10萬噸,2011年東遼縣畜牧業產片肉總產量是142882.92噸,比上年增長了22923.82噸,豬肉產量是34078.3噸,牛肉產量是51781.39噸,禽肉產量是55950.88噸,其中肉雞產量是40883.61噸,蛋雞產蛋量是46016.09枚。2011年同上年相比,每種畜禽的產肉量和產蛋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這跟東遼縣加大對畜牧業扶持力度有這莫大的關系。
2011年東遼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是303384萬元,其中畜牧業總產值是175081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7.7%,是2001年畜牧業總產值的3.58倍,農業總產值是115811萬元,是2001年農漁業總產值的2.85倍;林業總產值是7121萬元;漁業總產值是1691萬元。在2001年的時候,東遼縣畜牧業給人均帶來的收入是450元,而到了2011年畜牧業帶給的人均收入增長到了3500元,所以大力發展畜牧業是養殖戶希望看到的,也是增長東遼縣經濟的一項重要的措施。
2.東遼縣畜牧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資金投入不足和良種繁殖能力差
吉林省糧食產量由年產不足1000萬噸上升到2500萬噸水平,這和國家大力支持吉林省農業也不開,但是吉林省在農業方面對畜牧業的投入資金和給予的政策都不能很好的提高畜牧業的發展。
2011年,東遼縣畜牧業的繁殖能力是仔豬年413760頭、仔牛79353。但在選購牲畜幼仔的時候,很難購買到提抗力強,產肉量高的幼仔,目前東遼縣牲畜幼仔繁殖大部分依靠散戶農民的養殖,所以沒有完善的良種繁殖體系。
2.2疫情防治無體系
在冬春和秋冬兩個季節交替的時候,是疫情的高發期,也是牲畜幼仔銷售的好季節,但由于無合理的防疫體系,在收購和出賣的時候,使病毒進入養殖區域,致使疫情爆發;另一個疫情防治關鍵就是畜禽死后尸體的處理方式不夠規范,是導致疫情爆發的重要原因。
3.東遼縣畜牧業發展對策
3.1國家應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
中國應該加大對“三農三牧”的投入力度。增加農牧業的投入,是提高農牧業基礎、發展現代農牧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迫切需要。當前要抓住經濟發展較快和財政增收較多的時機,推動國民收入分配切實向“三農三牧”傾斜,提高對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的資金投入。我國農牧業基礎設施非常簡陋,是制約農牧業發展的瓶頸,必須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建設步伐,提高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提高農牧業收入水平。
從東遼縣幾家規模化養殖場來看,每家規模化養殖場的貸款也就30多萬元,而貸款利息高達9-11%,對于一家規模化的養殖場來說這點錢,和場子的實有資產比起來簡直是微乎其微,但為什么用養殖場作為資產去銀行抵押,而貸不到錢呢?原因是多數銀行受“家有萬貫,帶毛的(資產)不算”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養殖戶在銀行當中貸不到錢。
3.2合理運用“以草以飼興牧”這一理念
“以草以飼”是近幾年提出的一種養殖理念,用小草來代替現有喂養畜禽的糧食,這樣以來能節約大量糧食,也能降低養殖的成本,而且吉林省是玉米種植的大省,每年都剩余不少秸稈,在農村是廢棄物,垂手可得,取之不盡。東遼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縣糧食總產量每年在84萬噸左右,年農作物秸稈126萬噸,荒山草坡11萬畝,每年草量可達30萬噸,這種前提下東遼縣更適合運用”以草以飼”這一理念。
目前我省“以草以飼”并沒有推廣開,因為養殖戶受原有的思維影響,怕畜禽吃了草做的飼料,不能正常生長導致出欄期延后,所以東遼縣應加大對“以草以飼”這一理念的宣傳,挨家挨戶進行系統化的指導和講解,從而為農戶帶來更大利益。
3.3建設沼氣池使資源循環利用
沼氣池在南方的農村里,已經得到了普遍的運用,但是在吉林省沼氣池貌似還不太流行,農戶還不太了解沼氣給農業、畜牧業帶來的利益,雖然一次性投資大,但沼氣池給農戶帶來的利益是長遠的。
建立一個8m3地下水壓沼氣池需要投資3000元左右,農戶修建一個沼氣池每年可生產350-450m3的沼氣,可以滿足3-5口之家農戶的炊事用能,每個農戶每年實用沼氣可節約生活用能開支600元左右,所生產出的沼肥(沼液、沼渣)是優質的有機化肥,用于農業生產每年可節省農藥、化肥開支500元左右,而且農戶平時飼養的畜禽的糞便也得到了很好的處理,沒有沼氣池,畜禽的糞便對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
4.結論
畜牧業在東遼縣的今后發展中有這重要的地位,因為東遼縣主要的經濟發展就是以農業為主,而畜牧業恰恰是帶動東遼縣農業發展的關鍵。由于東遼縣的地理位置因素,導致東遼縣幅員內,自然資源不夠豐富,旅游、礦產都不能和其他地區相比,所以今后要想帶動東遼縣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就要合理的利用這片土地資源,發展畜牧業,隨之帶動其他附屬產業的大力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2001年——2011年東遼縣統計局.統計年鑒.
[2]2001年——2011年東遼縣畜牧管理局工作報告.
[3]2011年東遼縣牧業管理局,“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報告.
[4]2001年——2011年東遼縣牧業管理局 牧業生產情況統計表.
[5]張守莉.吉林省發展精品畜牧業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吉林農業大學,2004.
[6]劉麗紅.吉林省發展現代畜牧業的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吉林農業大學,2006.
[7]張林國.延邊畜牧業發展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吉林:延邊大學,2009.
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是市畜牧局的直屬二級單位。主要承擔著全市的動物疫病防治工作;負責動物疫病的監測、預警、預報、實驗室檢測化驗和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疫情處置與評估;提出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方案;開展動物疫病預防的技術指導、技術培訓、科普宣傳等工作。
近年來,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緊緊圍繞畜牧強市戰略目標,致力于畜牧獸醫技術研究與推廣,動物疫病防控規劃和計劃的制定,動物疫病的監測、預防與控制,動物疫病測報網絡建設與疫情預警預報,規模養殖場場址選擇與規劃,動物防疫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動物防疫隊伍人員素質的提高,動物疫病診斷監測實驗室的建立與管理、防控手段的完善與提升等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長效機制,開展技術咨詢與服務,使全市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有明顯的提升,提高了畜牧業生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維護了社會穩定和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為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連續被評為省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先進單位、省轄市級動物疫病實驗室檢測能力比對試驗優秀單位;被市文明委評為文明服務示范窗口。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市畜牧局、省動物疫病預防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為中心,以實施新《動物防疫法》為契機,以創新方法機制為動力,以強化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動物防疫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建設、動物防疫監測網絡建設等工作為重點,強化和規范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各項工作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1、加強技術咨詢與培訓,提高動物疫病防控的科技水平。一是對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配備的防疫專干,進行了集中培訓,受訓人數達208人,顯著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二是與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和村防疫員選聘工作結合,對村級動物防疫員和養殖場(大戶)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工作,全市受訓人數達1868人,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防控意識。三是舉辦了全市第七屆豬病綜合防治新技術培訓班,對各縣區入網的規模養殖場(戶)、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及負責人400多人進行了培訓。四是深入基層舉辦培訓班、技術咨詢等,全年共發放科普資料2.5萬份;組織培訓35期,受訓人員3000多人、技術咨詢上萬人。五是積極創造條件讓業務骨干到上級或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修學習,積極參加各種研討會,受訓30人次以上。
2、采取多項措施,為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利用科技人才優勢為畜禽場制定科學的防疫措施;建立高效的防疫和管理體制,為規模養殖場提供科學、準確、快捷的服務;按照疫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相應級別的預警,為全市養殖場戶挽回經濟損失上億元;科學評估防控效果、正確分析和把握動物疫情動態,為指揮決策防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據,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確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災,為我市的畜牧業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作用。
3、加強疫病監測,科學預警預報重大動物疫情。為了切實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疫病流行規律和疫情動態,及時發現疫情和疫情隱患,提高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能力,更好地為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術支撐,確保實現全年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目標,我們按照集中監測和日常監測相結合原則,結合實際情況,全年監測禽流感血清樣品7714份;藍耳病原學898份,血清樣品3967份;豬瘟血清樣品5893份;口蹄疫血清樣品6332份;新城疫血清樣品5245份;奶牛布魯氏桿菌病7610頭;奶牛結核病7610頭,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關鍵詞:應用型地方院校,產學研,動物醫學
產學研合作是當今大學建設和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政府的政策傾斜力度不斷加大,企業也越來越感興趣。我校地處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最為迅猛和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學校自身發展與地方發展的良性互動是應用型地方高校的內在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斷涌現。論文大全。培養應用性人才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正在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文將以動物醫學專業為例,嘗試研究應用型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求動物醫學專業的本科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動物疾病的防治知識,而且要了解本學科前沿學術動態。為此,動物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必然要建立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產學研結合不僅是地方高校創建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創新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1,2]。多年來,老套的知識灌輸型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需要,生產、教學、科研三位一體的學生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的繼續深入,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緩解當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就業壓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國內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一定不足
實踐教學是大學生在校學習的重要部分,一般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以獲取感性知識、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實踐能力為基本目的的各種教學形式的統稱,通常包括生產勞動、實驗、實習、課程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參觀、調查和其它社會實踐等。這一環節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解決學生“怎么做”的問題。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等農業專業教育普遍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另外,受舊有思想的束縛,對書面成績的高低也相當看重,這就忽略了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造就了一大批只會“紙上談兵”的所謂高分“人才”,可見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制約了當前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現如今動物疫病發病情況日趨復雜多樣化、發病范圍廣,嚴重威脅著不斷發展的畜牧業貿易,也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活,我國急需大批的真正具有實踐能力的動物醫學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縱觀我國動物醫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幾十年來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雖然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但總的框架并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實踐教學模式簡單,實驗方法和手段過于陳舊,不能反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的真實現狀,導致同學們在專業實踐中的求知欲望和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不高;②實驗內容安排不合理,內容重復,課程之間往往缺乏關聯性,以獨立進行實驗為主,簡單孤立,沒有形成系統的專業層面上的體系,缺乏形態和機能、局部與整體、正常和異常有機統一的多學科、綜合性實驗;③學生缺少真正動腦動手的機會,實驗內容與生產脫離,絕大部分實驗課屬重復驗證課程教學內容的項目,即驗證性的實驗,缺乏創新性的設計實驗;④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未能融入產、學、研相結合的真正內涵,流于形式,管理不規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動物醫學專業實施產學研合作的必要性
探求解決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一直是動物醫學教育工作者致力解決的問題之一,而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位一體實習教學模式是解決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
2.1產學研結合是知識經濟時代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知識經濟的到來,為發展中國家實現歷史性跨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要抓住這種機遇,需要加強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全面推進產學研深入合作。產學研合作為高等農業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謀求大發展提供了新的著力點,符合時展的規律,是高等農業專業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面向社會、服務社會、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因而它正在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種基本趨勢,所以產學研合作在當前越來越被人們關注。[3]
2.2產學研結合是學校培養全面素質人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技能的重要途徑。與企業聯合開展實習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或科研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實際科研生產環境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實習具有趣味性、創造性的特點。
2.3產學研結合是地方高校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創建特色的有效途徑。論文大全。通過產學研結合將創建特色與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融合,容易形成特色;而產學研結合創建特色也能夠滿足地方社會發展對高校的要求,從而使高校獲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3.動物醫學專業實施產學研合作模式探討
3.1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該是集生產、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多功能的畜牧科技園區,園區應該包括現代化的畜牧養殖示范區,畜產品配套加工區,動物保健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同時也是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和動物示范醫院,能為教學、科研提供各種服務,實現畜牧業和動物保健的資源高效利用,為建成比較完備的多功能的畜牧業科技園區、現代化的動物保健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做出示范,實現畜牧業和動物保健與疫病防控等可持續發展。學校應與相關的企業集團或公司等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與規劃,同時可適當給予資金支持企業集團或公司共同建設基地。
3.2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的主要內容
3.2.1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改變以往部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名存實亡,經濟狀況不佳甚至倒閉、缺乏科研等現狀,我們本著“在建設中謀發展、在調整中促提高”的原則,近年來,學院相繼對省內企業和科研單位實地考察,與企業單位聯合、結合科研項目為動物醫學專業的教學建立實習基地,是實現產學研結合的平臺,也是學生與企業合作、參與科研,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技能的教學平臺。校外實習基地的選擇應當為產、學、研結合緊密且在省內外知名度較高的企業或科研單位,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接觸生產實際的需要,同時實習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與學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計劃。
3.2.2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校內實習基地可設立金陵科技學院動物醫院、寵物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設置獸醫門診、臨床化驗室和臨床綜合研究室,在動物醫院開設現場實驗課,而且每年還可接受動物醫學專業實習學生50余人,能基本滿足動物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科研和對外科技服務的需要。論文大全。
3.2.3完善和規范管理制度
實踐教學基地實行事業單位、企業或半企業化管理,為獨立核算單位實行自負盈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改革和發展應有利于為教學和科研服務,要保證動物醫學本科專業的教學、科研、實習實驗等任務的完成。基地要有強實的領導班子,較強的師資隊伍,管理人員要有具體標準和數量限制,對師資隊伍的人數、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要有明確的要求,相關企業集團或公司可以選派部分技術骨干人員參與指導;要有良好的運行機制,各種實驗實習要統籌考慮,合理安排,要制定詳細的實踐教學大綱和技能規范,要建立實踐教學評估、考核等指標體系,制定考核標準和辦法。讓學校和相關企業集團或公司的管理者也參與到學生的管理中去,提高管理的效益。
實踐證明,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不僅可以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場所,而且也是學校與社會保持緊密聯系的重要渠道。本著“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原則,近幾年來,學院與實習基地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協作,做到“兩受益、兩促進”,即學校和基地雙向受益;促進教學、科研和生產緊密結合,促進基地的鞏固與發展。
4.結束語
深化產學研合作是一項共贏的事業,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推進。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也是地方高校改革與發展過程中亟待加強的問題。學院要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建立相應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而有效的“產、學、研”學習實踐基地,為動物醫學專業全體學生提供實習場地,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在學練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技能,以提升實踐教學的水平,促進學校和專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大莊,閻海霞.面向21世紀林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05,23(1):10-12.
[2] 梁海虹.我校產學研結合辦學模式的創新特征[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5(3):74-76.
[3] 江龍華.論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教學模式改革[J].現代大學教育,2007,(5):102-112.
會議決定事項如下:
一、關于放寬政策問題
(一)為了貫徹地區工作會議精神,對退耕還林地區所造成的農民口糧減少問題,區委決定保證該地區每人每年斤口糧,由糧食部門調給議價糧,按平價銷售。價差由鄉、鎮財政部門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補貼。由農林部門與鄉、鎮政府作出年度計劃,經農林、糧食、財政部門認定后,報農林部門核批。
(二)貸款問題。支持地區的經濟發展,只有發展企業和廣開多種經營門路,為此農業銀行在貸款上給予支持。
(三)興辦企業,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問題。區政府確定一位副區長,定期召開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現場辦公會,現場審查核批。
二、關于發展第三產業問題
(一)會議原則同意在公路、地段東側,建設商業街,要按有關規定讓開地下線,建設臨時性商業設施。
(二)會議同意在鄉政府辦公大院門前的公路東側擴建整流器廠,有關占地和基建問題與各公司建設項目均應按基建程序由區規劃辦和計劃部門協助辦理。在設計施工中,要注意安全問題。
(三)關于籌建貨場問題。可向區政府寫書面請示,由同志牽頭,召集區計委、農辦、規建辦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研究,提出籌建辦法,然后報市政府審批。
(四)關于發展畜牧業問題。由區畜牧局向地區提供只種雞,該地區如購買奶牛,還可免費協助作好鑒定和檢疫工作。飼料問題,對地區已開辦的飼料加工廠提供原料糧和關于購買議價飼料,供飼料,以奶換料等問題,由區糧食局研究解決。
會議最后,區委書記同志講話強調指出:區委、區政府對地區予以放寬政策,各有關部門要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予以積極支持。地區的鄉、鎮領導要發動群眾,認真討論如何致富問題。我們大家要齊心協力,使地區早日富裕起來。
地區人民政府
抄報:省人民政府
抄送:本區財政局、農業局、林業局、糧食局、農行;本區鄉、鎮人民政府
物理學會射線專業委員會
第三屆學術交流會會議紀要
由科技大學、電訊工程學院組織籌辦、經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批準,于19年月日在市召開了物理學會X射線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參加會議的有本市的大專院校、科研所、廠礦企業等58個單位,88名代表。
會上,市物理學會常務理事同志首先向大會宣布:市物理學會X射線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學術交流會會議開始。市科委主任同志傳達了中國物理學會X射線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省、市有關文件,市X射線衍射熒光分析協作組組長、科技大學教授王同志總結了三年來協作組的工作并講了今后的打算和努力方向,市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主任張同志講了話,他希望各位代表回到原單位后,加倍努力,提高X射線分析的工作效率,為“四化”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會議邀請了大學物理系固體物理教研室主任劉副教授作“非晶態結構的X射線衍射測定”的專題報告;中國科學院分院張助理研究員作“晶體結構測定方法及其進展和EXAFS原理及其進展”的專題報告。儀表廠、議表原件廠的代表分別就單色四聚焦照像機的原理和結構特點及各種X射線照像機和防護罩、射線管的使用和維護等進行了介紹,受到代表們的歡迎和好評。
會議收到論文資料四十多篇,其內容豐富,涉及面廣,針對性強。既有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實驗技術的研究,又有結合我省自然資源和地理、采礦、冶金、建材、化工、電子和國防等重大科研課題的探討。如電子元、器件生產過程的檢測、煤石的應用等。其中25位代表在會上宣讀了論文,其余的論文進行了書面交流。會議認為,這些論文是寶貴的科學性的經驗總結,對今后的工作定會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和推動作用。
會議決定:一、關于19年下半年舉辦一次“熒光分析”專題討論會。由醫學院、地質礦產研究所負責籌辦。二、于19年舉辦一次“計算機在X射線分析中的應用”講習班,由電子計算機科研所、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負責籌辦。三、19年在市舉行第四屆學術交流會,由科學院物理所、大學負責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