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開展設計性實驗是我院實驗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就近年來帶教設計性實驗的實踐,本文既提出了完成設計性實驗的基本步驟和要求,又著重談及了存在的問題與注意事項。
設計性實驗就是采用科學的邏輯思維配合實驗方法和技術,對擬定研究的目的(或問題)進行一種有明確目的的探索性研究,又稱探索性實驗[1]。開展設計性實驗是我院實驗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其教學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基礎上,在教師適當的指引下,完成從實驗設計到實驗操作、書寫論文式的實驗報告的全過程,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嚴謹的工作、科研作風和培養創新精神,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筆者就近年來帶教設計性實驗的實踐談一些體會。
1完成設計性實驗的基本步驟、要求
1.1基本步驟
1.1.1查閱文獻與立題在開學初或上一學期末向學生公布開展設計性實驗的計劃,并由帶教教師集中進行有關科研課題的選題和設計的知識講授,給定學生實驗的研究方向,比如從藥理學的角度,可有影響血壓的藥物或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究等心血管藥理學研究方向,由學生聯系課堂所學或將要學的書本知識,查找相關資料,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質,自行完成實驗設計初稿。
1.1.2實驗方案的設計與開題實驗設計初稿經帶教教師根據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審閱、篩選,對無合適內容者可進一步給定題目,在教師的引導下繼續查閱文獻、完善設計,再以實驗小組為單位撰寫開題報告,經教研室教師論證、把關,對實驗設計、技術路線進行修正,保證實驗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與可行性。
1.1.3實驗實施與結果分析按照修改的實驗設計方案和操作步驟,學生自行準備實驗藥品、配制試劑、調試實驗儀器等,在帶教教師和實驗教輔教師的監督、幫助下認真進行正式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實驗結束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整理、統計處理數據,分析實驗結果。
1.1.4論文式實驗報告的書寫與評分最后按照科研論文的格式與要求書寫實驗報告,可先每人寫一份,鍛煉每個同學的歸納、總結、綜合分析能力與寫作技巧,由帶教教師進行初篩、適當提出修改意見后,再以小組為單位寫出相對較好的小論文式的實驗報告(如果教師時間較緊,由實驗小組討論推選較好的報告,或也可直接以實驗小組為單位撰寫),再由帶教教師審閱、評分。
2要求
2.1由于學生是從實驗準備到實驗操作的完成的主要角色,學生應嚴格遵守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不損壞實驗儀器設備,保持良好的實驗秩序和清潔的實驗環境;實驗過程中愛惜實驗動物,注意發揚人道主義精神。
2.2實驗從頭至尾一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生要有集體責任感,注意樹立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發揮集體的智慧。
2.3作為設計性實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實驗要有創新性又要保證可行性,切忌脫離現實條件,對不符合設計的抄襲方案將取消實驗資格;對不能及時立題的學生小組將分散、參與到其他小組實驗。
3存在的問題與注意事項
3.1學生方面
開展設計性實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的素質與創新教育,但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為基礎和相對較強的自學與歸納總結等能力,還要保證不影響正常課程的學習,這對于從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的課程學習到完成設計性實驗的學生來說有個適應過程。這在學生自己立題進行設計上就表現得很突出:關于“影響血壓的藥物的研究”實驗設計初稿,有的學生寫的和實驗手冊近乎完全相同;關于“抗心律失常藥物的研究”有的學生寫的是他人科研論文的縮寫版,根本談不上個人的設計,更不用說實驗的創新性。所以開展設計性實驗應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于基礎好、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在實驗的創新上下工夫,從文獻的查閱到論文式報告的書寫,強調科研的色彩“濃”些,甚至可以讓他們參與到教師的部分科研課題或本學科在讀碩士研究生的實驗課題,來完成自己的設計性實驗;對于能力一般的學生,則可以著重于在原有的實驗的基礎上增加實驗內容、改進或摸索新的實驗方法和條件以獲得更理想的實驗結果。比如在機能實驗課中“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對家兔血壓的影響”實驗基礎上,進行“不同給藥速度對擬腎上腺素藥物調節家兔血壓作用的影響”,讓學生自行設計、探索在此血壓實驗中“給藥速度”這一影響因素的具體影響程度和效果。另外,在剛開設設計性實驗課的學生中,也可以先在基礎理論扎實、實驗技能較好、善于思考、思維活躍的學生中小范圍開展設計性實驗,再讓這些學生起帶動作用,逐步擴大學生范圍。
3.2教師方面
常言道“名師出高徒”,要將設計性實驗開展好、逐漸增加設計性實驗的開設比例,很顯然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地增強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能力,不僅要熟知本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實驗原理,善于捕獲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國內外新知識,了解本學科發展動態,及時進行知識更新,還要熟悉所用的實驗儀器設備、具有較強的實驗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作為教師還要注意加強角色的轉變,在帶教設計性實驗過程中,要把握好引導、指導的尺度,既要循循善誘,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真正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而絕對不能代替學生完成實驗。另外,從指導查閱文獻到論文式的實驗報告的批閱與評分,需要帶教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要保證設計性實驗完成的質量,就要求教師有更加高尚的師德和嚴謹的教風。也許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完成設計性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做個“顧問”,一定要有做顧問的資格與能力,又要有做好顧問的技巧。
3.3選題方面
如何既保證實驗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又保證實驗選題的創新性與可行性,可以說是在設計性實驗教學中最為棘手的問題。設計性實驗的選題要考慮實驗室的條件,盡量選擇本實驗室能開展的項目進行設計。作為本科學生一般缺乏科研經驗,完全由他們自選題目,往往不是缺乏創新性就是沒有可行性,所以我們主張選題由帶教教師結合本學科教師的科研成果與研究方向,或結合本科實驗課教學內容,先給學生擬定實驗方向,通過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文獻資料進行立題設計,再經過教師對實驗課題的科學性、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設計性實驗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學生的自選題目又不能持全盤否定的態度。對于學生中較好的自選題目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鼓勵,比如我們在學生的設計中發現我校2004級某本科學生,經7年的自學中醫,潛心鉆研了某中藥復方用于降壓治療,自己就這一復方寫的“中藥復方治療高血壓的實驗研究”,已經在我們教研室老師的指導下有望申請校級大學生創新科研項目。
3.4管理方面
作為一項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開設設計性實驗還面臨著重要的管理方面的問題。(1)一項設計性實驗的完成較以往的實驗教學歷時較長,教學管理部門應結合教研室對設計性實驗的計劃,從教師的教學工作到學生的課程學習做好統籌安排,從而有利于設計性實驗的開展。比如機能實驗中心的實驗室、儀器設備等在實現資源共享、課程適當整合后,使用率比較高,要從教學安排上滿足設計性實驗的需要。在學生的課程設置上,讓其先完成基礎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項目,使學生在實驗的理論、操作水平和技能上有較大的提高,具備獨立設計比較復雜的機能學實驗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性實驗[2]。甚至涉及到圖書館的管理配合,應方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文獻資料。(2)開設設計性實驗,使教師的工作難度、工作量都明顯增大,學生也付出很多,管理部門應采取適當的傾斜與鼓勵政策,保證教學質量。比如對學生而言,實驗設計好、實施成功、論文式實驗報告書寫優秀者,可以在年度評優時給予適當加分。其實,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個別平時理論考試成績優秀、能得到一等獎學金的學生,在完成設計性實驗上,卻缺乏活躍的思維,實際的綜合能力并非同樣優秀;而某些理論考試成績并非十分突出的學生,卻從文獻查閱到最后論文式實驗報告的書寫上都表現得很出色。這就間接反映出加強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從管理方面給予一定的鼓勵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總之,開展設計性實驗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靈活性和創造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有助于實現培養跨世紀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目標。不過各級各類院校的設計性實驗教學都還不夠成熟,如何深入、持續進行此教學、逐步增加設計性實驗比例是我們將要面臨的艱難課題。但是我們堅信在各級教師的努力探索、學生的積極參與下,通過該課程實現教學相長,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必然會是一種非常好的實驗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酒店的設計因經濟環境、客源結構、管理制度等的轉變而發生著較大的變化,呈現了動態化、可持續的發展趨勢。主要反映在以下幾方面:
(一)設計理念的變化
酒店社會形象由注重標志性而趨向社會服務性,其空間組織由封閉型趨向開放型,服務項目由綜合性趨向特色與個性。裝修風格由單一趨向多元化,由只注重社會效益趨向更注重經濟效益。
(二)服務項目的變化
1.客房
作為酒店主要服務項目之一的客房,其類別由過去雙人標準型客房為主趨向由含有單床間,雙床間、靈活的三床間、商務套房等多元型客房組成,客房平面形狀,面積大小也更趨多樣化。
2.餐飲空間
餐飲空間是酒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酒店變化最大的項目。過去酒店餐飲主要以住店客人為主,并較多的考慮“涉外”因素,普遍要求咖啡廳、正式西餐廳,封閉式酒吧等設置,因此,脫離了中國日益開放的國情,影響酒店餐飲經濟效益。
(三)服務功能的變化
星級酒店已脫離過去僅僅“涉外”的封閉狀態,而面向全社會,其服務功能呈社會化、大眾化的趨向,酒店餐飲、通訊錄健休閑、娛樂購物等都有市民參加,市民的婚慶、高考、會友等光顧酒店客房也是常事,而酒店客人也常依托社會設施進行多樣化消費,使之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另外,由于酒店客源結構的變化,不同客源需求不同層次的市場,要求市場定位和分工更加細化,使其服務功能更加專業化,服務功能多層次化。
二、星級酒店設計的基本理念
(一)人性化的設計準則是星級酒店設計的主要方向
酒店是當地社會和商業人士聚集的場所,表現地位,顯示財富。在大量高檔材料的堆砌之下,裝修的豪華掩蓋了對消費者身心的關注與呵護。隨著社會的和諧發展,這種浮躁逐漸被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所代替,并勢必成為星級酒店動態化設計的主要方向。因此,酒店設計應為“舒適性設計”,滿足客人的精神追求,營造更為溫馨的環境氛圍,滿足人們求新、求異、求變的本性;擯棄繁瑣奢華、彰顯財富的設計手法,體現文化內涵,以更親近自然的設計語匯體現設計文化,反映創新意識。
(二)體現生態價值觀是酒店動態化設計的技術準則
酒店設計認真實行綠色設計的原則。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圈內不可再生資源建立循環資源系統,積極利用再生資源,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陽能,積極組織被動式的自然通風,節約能源,加強天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積極開發和使用真正環保型的裝飾材料。
(三)追求全新的時代氣息是酒店設計的生命力
概念是設計的原動力。時尚的設計則反映出時代氣息。
隨著科技的進步,新材料、新技術、的層出不窮,為設計行業追求全新的時代氣息提供了取之不盡的語匯;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繼續運用反映著人類追尋淵源,親近自然的情懷,金屬和玻璃等富有時代特點的新材料,給人們帶來全新的時代情趣,也傳遞著豪華、穩定、氣派、永恒。當今信息時代的到來,改善著全人類的生活模式,而酒店設計中智能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室內環境的整體品質。
(四)尋求地域文化與國際審美情趣的有機結合是酒店設計的文化取向
酒店設計既是一項建筑活動,又以酒店形象反映一種文化氣量。由于其存在于某一地域環境之中,主要服務于某一人類群體而呈現其地域性。設計中容入地域文化,追求個性化理念,彰顯獨特風格是做好酒店動態化設計的一個重要方向。高星級酒店作為一個開放性的服務空間,在面向世界的社會環境中,建筑文化的外來元素逐漸滲透于傳統文化內涵之中,并與其重新整合形成相對統一的國際審情趣;高星級酒店室內設計是最能反映和代表當地潮流的一個領域,也成為時尚性的重要載體。
三、星級酒店設計的技術措施
(一)將星級酒店融入城市聚居的大環境
建筑學科涵蓋了城鄉規劃、建筑設計、景觀環境規劃、室內設計等諸方面,是研究人類聚居環境的綜合性學科。星級旅游酒店的動態設計需要建筑設計與室內設計相結合,更需要立足于建筑學科進行分析與綜合相結合。要做好酒店的動態設計,需在更為宏觀的角度上去深入了解酒店所在城市的聚居總體環境,去研究酒店在這總體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將來發展趨向,這是做好的酒店動態設計的關鍵。
(二)在星級酒店設計中引入“城市廣場”的理念
追溯人類城市建設發展史,“城市廣場”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當今開放的社會大環境,使功能綜合,設施齊全的酒店越來越成為城市生活的組成部分,酒店客人消費的多元化依托于社會環境的支撐,而酒店經營者也希望借助社會消費來提升酒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酒店設計的空間安排與人流組織上引入“城市廣場”的理念;在保證酒店客人活動相對獨立的同時,公共活動空間向社會開放,組口血未干社會人流便捷地到達各個服務項目。另外酒店作業城市廣場,應注重與城市大環境的“銜接點”與“綿延帶”的處理。酒店的各種動線的出入口即是與城市環境的“銜接點”,而人們視覺上,心理上與城市空間的交流面即是“綿延帶”。
(三)組織“可持續發展”星級酒店的空間構架
星級酒店作為一棟(組)建筑,在其物質生命周期中會發展、變化、其服務項目會有增減,服務內容也會有調整,各個裝修周期中裝修風格流派紛呈,作為星級酒店動態設計,必須組織“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構架。首先以交通流線為脈絡,動線即客流、物流、服務人員交通流線要分明且流暢;其次各功能空間按其內容和服務對象,組織各功能分區成為單元,要分區明確,布置合理。
1.指導教師自身實踐能力的影響。目前高校教師的主要來源是高校畢業生,這部分教師所占比例較大。盡管他們具有較高的學歷,但均是從校門到校門,沒有企業工作的實踐經驗,缺乏實際動手能力,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的能力不足,從而造成學生的畢業設計成果質量下降。
2.畢業設計成果與實際需求脫節。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為設計而設計的傾向,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脫離實際,通常只是為了方便學生進行設計,從而對工程條件進行不恰當的簡化。這樣即便學生在某一方面進行詳細的設計,但設計方法單一,考慮實際問題不全面,不利于培養學生全面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畢業設計成果缺乏展示平臺,沒有進行社會轉化的機會,更產生不了行業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和指導教師的積極性。
二、提高巖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措施
1.建立健全畢業設計(論文)監管機制。學院作為畢業設計質量(論文)監管的二級單位,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進行統一管理。資環學院按照我校的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辦法,認真制定本學院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細則,將監管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嚴把質量關。主要監管的過程包括:⑴畢業設計(論文)準備工作、選題監督;⑵學生開題、實習調研落實情況檢查;⑶平時學生、指導教師出勤情況檢查;⑷畢業設計(論文)中期檢查;⑸學生進行預答辯情況檢查;⑹答辯、成績評定;⑺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評價、指導效果總結。在建立健全了畢業設計(論文)監管機制基礎上,學院對畢業設計(論文)的每個過程都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
2.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目前,我校已經建立了多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并與企業長期進行合作,利用社會資源來提高在教師的實踐能力。學校定期派專業教師到實習基地進行業務實踐或掛職鍛煉,直接接觸實際工程,邊實踐,邊學習,能夠掌握最新的技術和設計方法,把行業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學之中,這對于那些毫無實踐經驗,從校門到校門的教師來說,是提高實踐教學能力的最有效途徑。所以說,對于新引進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之前,學校應先派他們到實習基地進行一段時間的實踐技能訓練,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實踐教學能力。
3.畢業設計(論文)應緊密聯系工程實際。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應結合教師的科研工作,讓學生參加實際題目的設計,使他們處于培養綜合實踐能力的真實社會活動中,為其提供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鍛煉機會。畢業設計(論文)的設計方案與實際工程相結合,將畢業設計成果進行社會轉化,能夠產生一定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可以激發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的熱情,從而能夠主動學習不怕困難刻苦鉆研。學生通過參與實際工程的設計能夠掌握更多的設計方法和設計規范,縮短了理論與實際工程間的差距,提高了畢業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總結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一)
通過這三個月來的忙碌和學習,本次畢業論文設計已接近尾聲,作為一個大專生的畢業設計,由于經驗的匱乏,難免有許多考慮不周全的地方,在這里衷心感謝指導老師的督促指導,以及一起學習的同學們的支持,讓我按時完成了這次畢業設計。
在畢業論文設計過程中,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在此我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xxx老師給我悉心的幫助和對我耐心而細致的指導,我的畢業論文較為復雜煩瑣,但是xxx老師仍然細心地糾正圖中的錯誤。除了敬佩xxx老師的專業水平以外,他的治學嚴謹和科學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并將積極影響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我才得以解決畢業設計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同時感謝我院、系領導對我們的教導和關注;感謝大學三年傳授我們專業知識的所有老師。他們是xxx、xxx、xxx、xxx、xxx……謝謝你們嘔心瀝血的教導。還有謝謝我周圍的同窗朋友,他們給了我無數的關心和鼓勵,也讓我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溫暖和歡樂。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此次畢業論文的完成將變得困難。他們在我設計中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要感謝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最后,感謝生我養我的父母。謝謝他們給了我無私的愛,為我求學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努力。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二)
畢業設計即將結束,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之下,學生對于道路設計有了更多新的認知,對路基路面設計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對路基路面綜合設計的整體脈絡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徹。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對自己大學四年以來所學的知識有更多的認識。
畢業設計,幫助我們總結大學四年收獲、認清自我。同時,還幫助我們改變一些處理事情時懶散的習慣。從最開始時的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到方案比選,確定方案,再到著手開始進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線排水的設計,每一步都是環環相扣,銜接緊密,其中任何一個步驟產生遺漏或者疏忽,就會對以后的設計帶來很多的不便。
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資料搜集能力在設計中也得到提升。畢業設計中很多數值、公式、計算方法都需要我們去耐心地查閱書籍,瀏覽資料,設計中需要用到輔助設計軟件的地方,也需要我們耐心的學習。掌握其使用的要領,運用到設計當中去。最后匯總的時候,需要將前期各個階段的工作認真整理。
畢業設計結束了,通過設計,學生深刻領會到基礎的重要性,畢業設計不僅僅能幫助學生檢驗大學四年的學習成果,更多的是畢業設計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自我,磨練學生的意志與耐性,這會為學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幫助。
畢業設計論文致謝詞(三)
藝術設計論文范文一:色彩在藝術設計創作中的表現
摘要:藝術設計創作是具有兩重的屬性,一方面,是藝術設計創作屬于藝術的范疇,是具有審美價值的,另一方面,藝術設計創作還具有實用的功能。因此,在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的表達是表現創作者的一種對社會和對周圍的感知過程。分析認為,藝術設計創作中的色彩表現體現了創作者的風格,也架起了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情感橋梁,色彩的表達也體現了色彩的情感需要,色彩的表現更是文化需求的一種詮釋。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作;色彩表現;審美
所謂藝術設計創作其實就是用藝術表現的形式,通過審美的表現來結合社會、文化、市場和科技等多方面的因素,然后把這些因素和我們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創作在設計中。一般情況下,藝術設計創作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是具有審美的功能的,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其實還是具有使用功能。因此,作為藝術設計來說,是為人的精神和物質文化而服務的,是滿足人類社會的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完美的結合,也是現代化發展的社會歷史進程中的必然的產物和過程。實際上,在藝術設計創作中,對色彩的運用也是很重要的,色彩是通過人的眼睛,腦和大眾日常的生活經驗綜合運用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在光的作用下的視覺的效應。這種視覺的效應是創作者對周圍感情的認知,也是對感覺的一種向往。創作者在進行藝術設計創作的時候,也需要通過色彩的表達來表現自身內心的感覺和自己內心的喜好,而色彩也是最好的一種表達內心的過程。實際上,藝術設計中的色彩設計和表現就是一種顏色的搭配,在實際的藝術設計創作中,這種藝術的表現是千變萬化的,通過藝術設計者的創作把色彩表現出來,再通過大眾用眼睛來體會周圍的環境,色彩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在人類的視線中產生相應的各種各樣的效果,帶給大眾不同的體會,也會反映大眾的美感認知、情緒波動和自身的審美的情緒。因此,在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
一、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的風格表現
在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體現了創作者的風格,和把握創造的精髓。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品,在創作設計中都是用色彩來體現風格的,作為色彩設計來說,就其自身的內涵有很多不同的風格的,比如由鮮艷、強色的暖色調的色彩配成的藝術設計創作的風格表現和由冷色調配出來的風格就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暖色調的色彩風格都是給人以明快的感覺,也可以突出藝術設計創作的主題。其實,在藝術設計創作中,生動的色彩設計可以詮釋創作者那一刻的心情,以及呈現給觀眾,觀眾也可以了解作者的風格和作者想表達的主題,這種色彩的風格的體現是很直觀的,直接在色彩的表現中表現了出來。另外,在藝術設計創作中,內涵的體現也是很重要的,很多時候濃厚的色彩直接對創作作品的內涵顯示就起到了重要的凸顯作用。
二、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的情感表現
在現實中,人們的感知的色彩是通過現實的眼睛來直觀的反映和體現的,一般情況下,視覺器官在感知色彩的時候,都是伴隨著其他器官而產生的綜合性的知覺和感覺的意識活動。所以在藝術設計創作中,創作者使用色彩其實代表的是一個整體的形象和過程,包括了客觀的創作者的印象、記憶、聯想和情感的體現,只有綜合的豐富這些元素和內容,才會在藝術設計創作中體現出良好的色彩的效應。比如,在實際的藝術設計創作中,同一類的色相或者色調的配色方式其實在畫面相一致和顏色相一致的情況下,很難達到和諧統一的效果,但是如果色調反差很大的話,色調的落差又正好突出明顯的顏色,畫面是否豐富,色調是否統一其實帶給觀眾的都是一種情感的需要,淡雅的紫色配上大雁的黃色,這樣的情感需要其實就是一種色彩情感的體現。也體現了創作者當時創作階段的心情,給觀眾也表達了自己的傾訴和追求。所以,色彩的配色是一種情感的表現,在藝術設計創作中,要特別關注色彩設計配色的反差和魅力,善用色彩的配色來賦予顏色的內涵和豐滿顏色的內涵。
三、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的文化表現
在藝術設計創作中,不管是商業的設計還是個人的愛好創作,實際上都是一種流行和文化的反映,色彩的表現是一種模仿和流行,色彩可以帶來追隨和認可。實際上,藝術設計創作者在色彩表達的時候,可以把色彩和同一色調的事物明顯的表達出來,比如在平面設計中,可以通過平面設計的色彩表達方式直觀的反映色彩中的流行的文化,在設計過程中,在思維上就可以演繹細微和微妙的色彩感受力。眾所周知,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些普通的魅力的顏色再加上黑白灰顏色,不同的顏色的搭配和屬性就會呈現不同的創意和表現。在藝術設計創作者創作的過程中,在對色彩的感知過程中,實際上不能忽視眼睛第一時間的即視的感覺,要從文化魅力的角度來體現藝術設計創作中的色彩的表現。文化是一種流行,也是一種魅力,色彩的表達是文化流行的元素,也是引領設計的一種新潮,色彩給人的文化表現,給人一種文化的流行,藝術設計創作的色彩一旦擁有了文化的氣息,也必將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是流行的文化的體現。綜上,在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的表現力量是很強的,直接反應了創作者的風格和情感和文化力,因此,藝術設計創作中,色彩的表現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設計創造者最直觀的視覺表達,突出了創作的表現力。在藝術設計創作者創作的時候,必須根據色彩的實際情況和創作作品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色彩的搭配和分析,用色彩來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用色彩來感知創作者的思想和空間。因此,色彩是直接聯系創作者和觀眾的橋梁,藝術設計創作中的色彩的表現是直觀反映創作者和觀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呈現。
參考文獻:
[1]侯履暉,論藝術設計創作中的色彩表現,現代裝飾(理論),2012年5月
[2]吳志華,色彩通感在審美活動中具有的價值,南昌大學,2012年8月
[3]徐燕,論色彩在中西現代油畫藝術中的情感表現,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4月
[4]周小娟,淺析藝術設計中的設計色彩表現,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月
[5]杜森,現代海報設計中的色彩表現,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3月
藝術設計論文范文二:明清環境藝術設計與陳設
摘要:文章重點針對明清環境藝術設計與陳設思想進行分析,以便從中得到啟示。
關鍵詞:明清;環境藝術
中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融合了我國傳統設計理念和西方設計理念,風格多種多樣,有中式、歐式、簡約、田園等,不同的設計風格彰顯著別具一格的設計理念。其中,我國的傳統設計理念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也是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基礎。因此,文章重點對明清環境藝術設計風格進行研究,這對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有著指導意義。
一、明清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
明清的環境藝術設計總體思想在于“道”,大到園林別院,小到客廳臥室,“道”之思想始終存在。古人云:“園總之奇在變化萬千、獨藏與道之衍一,雖窮變亦在氣中,頑石水榭樓臺閣角,無不與氣通。”其中的“氣”就是指“道”,這句話的總體意思是說雖然環境藝術千變萬化,但是每一種都要與“主人的氣”相互溝通,通俗來看這是因人制宜設計理念的表現。明清環境藝術設計的總體理念在于“藏”,既能“藏拙于巧”,又能“藏靈于愚”,具體表現在“不漏”二字上。明清的環境藝術設計沒有唐代的夸張、宋代的活用,但是就“不漏”二字而言可謂登峰造極,最著名的莫過于皇家別院與園林的設計。每當我們看到故宮、天壇等設計,總會感慨其氣象萬千,但如果仔細挖掘,則能夠發現其設計材料種類雖少卻精、顏色雖少卻重,總體設計理念并不張揚,但是在穩重的表象下藏著設計者根據皇家氣象別具一格的“不漏”思想,既不讓人感覺到夸張,又能襯托出皇家的威嚴,這是化繁為簡、去偽存真的“簡”的思想。明清環境藝術設計的總體方針在于因地制宜,即根據不同的地域進行不同的設計。如,北京地區的設計方針在于大氣,江南地區的設計方針在于別有洞天,西北地區的設計方針在于方便使用,因地制宜思想成為當時的主要設計理念,任何設計都不可能脫離當地的地域風情、民俗習慣。因此,明清環境藝術設計針對不同的地域風格、人民生活水準、業主,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即追尋上述的“道”“氣”“藏”“不漏”等思想理念,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尤其是在1570至1620年間,由于當時民間思想更為開放,在這一段時間內基本打破了“士農工商”的階級理念,建筑設計標準也隨之被打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的設計思想得到普及。明清的環境藝術設計內涵在于與人結合、與“道”結合、與時結合、與地結合,不拘泥于形式。
二、明清陳設思想的內涵
與整體環境藝術設計相比,明清的陳設思想更為復雜。明代陳設在于“自然”,沈津為《長物志》寫序說:“幾榻有變,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貴其精而便,簡而裁,巧而自然也?!泵鞔年愒O布置根據主人經濟狀況的不同有一定的區分,但是總體講究“自然”,陳設擺放的位置、款式、數量都有一定的規格。如,明代的書房陳設標準要有長桌、筆格、筆筒、筆洗、古硯、水注、糊斗、鎮紙等,根據文人的地位和經濟狀況,這些事物都要有不同的款式規格。又如,明代的臥室陳設要有榻床、滾凳、小幾、花尊、定瓶、鼎爐等。清代的室內陳設講究簡約,沒有固定的要求,在設計理念上,設計者根據自身喜好可以對室內物品進行增減,其總體標準在于簡約實用。同時,清代的漢族設計理念與滿族設計理念相互雜糅,所以清代的陳設思想也融入了一定的少數民族風情,更貼近自然。明清兩代的陳設思想有一定的不同,但總體而言,陳設與主人的地位相適合這一中心思想沒有改變,室內的陳設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主人的地位、品節、風格,如讀書人的客廳講究市聲不入耳,俗軌不至門??椭凉沧?,青山當戶,流水在左,輒談世事,便當以大白浮之。室內外布置為“門內有徑,徑欲曲;徑轉有屏,屏欲??;屏進有階,階欲平;階畔有花,花欲鮮;花外有墻,墻欲低;墻內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樸;亭后有竹,竹欲疏;竹盡有室,室欲幽”,講究自然、情趣、意境。
三、明清環境藝術設計與陳設思想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啟示
明清兩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都以尊崇主人的地位、身份為根本,配合“道”“藏”“自然”等思想在細節上進行一定的變化。這一思想理念對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啟示可以總結為三點:第一,設計根本在于襯托業主的氣質,配合地域、民俗等客觀條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出業主的個人品格和思想觀念;第二,設計的根本在于結合當下社會風氣融入藝術氣息,因時制宜地進行設計變通;第三,設計根本在于在繁復中彰顯簡約、自然,自然含有素樸、本性、本質之意。一些人常常注重繁復的設計風格,卻忽略了自然的特性,也忘記了從簡單的事物中體驗快樂的感覺。因此,要想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最大限度地融入自然,則必須回歸簡單的設計風格。明清環境藝術設計更多地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將環境與人看作一體是這一時期的主要思想。因此,若想將這種自然的設計理念運用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則必須基于時代的角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語明清環境藝術設計與陳設受時代影響較大,并且受文人思想與社會風氣的影響較大?,F代環境藝術設計應當延續明清環境藝術設計與陳設思想,將其設計理念用在具體的設計中,如此才能傳承傳統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并將其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思天,郝翰.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陳設藝術.現代裝飾(理論),2015(1).
[2]肖一倩.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實踐.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
[3]趙杰.關于植物造景的分析.安徽農學通報,2008(16).
[4]王朝暉.園林綠化與生態景觀結合的意境美.黑龍江現代建筑,2014(14).
藝術設計論文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1.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3篇
2.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
3.包裝設計開題報告范文
關鍵詞:標志;動態化趨勢;信息傳達
標志是一種信息傳播的視覺符號,具有象征性的圖形設計,傳達特定的集團、活動、事物、產品等的特定信息。標志設計涉及美學、廣告學、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語意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設計分類。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如何使標志在紛繁復雜的信息海洋中顯示出獨特的個性,如何使標志更加準確、快速的傳遞信息成為標志設計的一個重要課題。目前,通過對該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標志設計呈現出了眾多新趨勢,動態化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表現。
一、標志設計動態化的具體表現
信息時代標志設計動態化的表現首先在于,標志設計不再局限于在任何場合的運用都必須盡量保持其所有面貌,不能輕易改變所謂的“設計原則”。在設計實踐中,設計師開始大膽嘗試突破標志單一、靜態、固定的外形與色彩,更加注重利用標志內部結構的韻律和動態平衡來表現視覺形象的本質,根據相應的視覺原理,賦予作品外在形態的機動性和靈活性,使標志在視覺上產生極具趣味性的動態變化,顯現出具有無窮生命力的視覺意象,并使蘊含于其中的深層含義在視覺的時空延展中得到準確、有效的識別。
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的標志就充分體現了這種動態化的特征。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以“人-自然—技術:一個誕生中的世界”為主題,旨在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經濟、社會與生態方面為未來有可能實施的應對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臺。在標志征集活動中,主辦方要求標志必須充分反映主題,具有獨特性,能與“Exp02000Harmover”的標題字樣協調結合;標志造型必須簡潔而不乏深意,除適用于印刷、網絡之外,還必須適合動畫制作。最終,大會選用了奎恩工作室設計的外觀看似有機生物結構的作品。不同于傳統意義的是,該標志并沒有固定的結構,其外形和色彩可以根據不同的應用需要而形成多達456種變化樣式,展示給人們的是一種難以捕捉的,充滿了靈氣、未知和不確定性的動態延展的視覺效果。正如主設計師MichaelGds所闡釋的那樣:“它包含了促使其保持運動和活力的元素,一種永恒的能量。這也是21世紀發展對人類的要求:保持運動、思維靈活、勇于創新,運用智慧推動世界向前發展?!?/p>
又如,韓國一民美術館的標志設計。設計師對“一民”的韓文輔音字母進行了幾何化處理,并利用“田”字形的構圖形式對其進行組合,標志的整體形象在穩定中富于變化。在標志的實際應用中,這種組合形式并不是始終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根據背景、媒介、環境等因素的不同而重新分解、組合。將上述標志設計案例聚合在一起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標志的識別性并沒有因為造型的動態變化而受到影響或減損,恰恰相反,正因為設計師在創意過程中抓住了視覺形態的本質,才使得標志的不同組合、變化顯現出相同或相近的視覺感受,從而強化了標志的識別性。實際上,這也正體現了格式塔的“變調性”理論,即“一個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構成成分(如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變的情況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變”。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動態化標志的設計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對稱、平衡、對比、統一、節奏、韻律等形式美法則,充分展現標志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內在特征。唯有這樣,才能使標志在動態變化中準確地傳達信息。
除外在形式以外,動態化還表現在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的相互關系之中。
標志在視覺系統構架中通常占有絕對主導的作用。其他相關要素如標準字體、輔助圖形等都是為了發揮標志的這種絕對中心地位而服務,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之間也因之而產生一種靜態的、主次性的關系。本文作者認為,這種靜態關系的維持雖然可以突出企業的主體視覺形象,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卻限制了視覺設計各要素的能動性,弱化了視覺系統的創新性與可持續發展性,這實際上也造成了對視覺資源的一種浪費。令人欣慰的是,隨著設計理論及實踐的不斷深入,在當代視覺設計中已經可以看到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之間逐漸顯現出的動態化趨勢。比如說,標志和輔助圖形之間并不一定是主次關系,而有可能是一種互相補充、互為拓展的動態關系。美國奧睿律師事務所(OrrickHer-rington&Sutcliffe)的標志是一個綠色圓環狀圖形,輔助圖形則是一系列與標志環狀外形相似的圓形實物(如齒輪、唱片、紐扣等)。實際運用當中輔助圖形在很大意義上拓展了標志的概念,通過對人們相似或相近聯想和想像的引發,使標志形象突破了原有的環狀外形,其意義也變得更為深遠。
由此可見,在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關系的動態化趨勢中,我們已經不能想當然地將標志界定為視覺設計的唯一中心,其他諸元素或元素組合也有可能取得與標志相同甚至超越標志本身意義的地位。當然,標志與其他視覺設計要素之間的這種動態關系也并不是毫無標準可言,在標志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們要在保持突出產品、企業、團體或是活動的整體視覺印象的前提下,合理調控各要素之間的互動作用,使各要素充分發揮作用,從而使視覺信息得到準確地傳達。
二、標志設計動態化的意義與價值
從信息傳達的角度看,標志設計的動態化符合受眾的認知規律,符合新媒介發展要求以及視覺傳達設計的總趨勢,對于提高信息傳達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標志設計動態化符合人的視覺特點。視覺信息的傳達包含生產、創造信息的一方,也包含接收信息的一方,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受眾”。受眾在圖形信息傳達中雖然處于非主動地位,但卻對信息傳達的最終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師在進行標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受眾閱讀圖形時視覺在生理、心理乃至審美層面的需求和規律,才能將預先設定的信息順利、準確地傳達給受眾。
動態化的標志圖形與靜態化的標志圖形相比更符合人的視覺特點。通常來說,人在其視域范圍內觀察事物時,往往會對他們所關注的事物產生與其他事物相比更為清晰的認識,對于司空見慣、平淡無奇的形象或是雜亂無序的對象都容易產生厭膩和感知疲勞。在現代社會紛繁的信息面前,人不是對圖形所有的細節信息都能關注,而是會有選擇地把重要信息安排在視覺焦點上,將注意力投向那些富于動感和變化或是與周圍環境中其他普通可見物有著顯著區別的形狀和色彩上去。受眾對新奇事物通常會有天生的好奇心,正如宋代畫家郭熙所說:“人之耳目喜新厭故,天下之同情也”。
信息傳播的起點從人們對信息載體的注意開始,沒有對圖形必要的關注就不能實現信息“消費”。動態化標志圖形充滿了奇形異構、空間糾錯、夢幻矛盾的大膽創想,它以主動出擊的視覺形式,為其成為視覺選擇的重點提供了機會,從而增強了對觀者視覺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為在繁雜的圖形信息海洋中實現快速傳播創造了前提和條件。
其次,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媒介的廣泛應用對標志設計提出了動態化的要求。自1981年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推出第一臺個人計算機以來,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發展,網絡與數碼技術的成熟更是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直接影響到受眾的觀念與行為。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各種數碼編輯軟件的出現為設計師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信息攝取、存儲和編輯的方式。互聯網、互動電視、數字手機等新興的傳播媒介,更是集合了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等傳統媒介的傳播優點。它們利用多信息通道的優勢,將文字、圖畫、影像、音響等信息元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傳統的文字媒介、聲音媒介和視覺媒介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充分調動了人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縮短了視覺傳達的周期,增強了視覺傳達的時效性,同時也為交互式的信息傳達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互聯網絡上,受眾可以通過單擊某文本中加以標注的一些特殊的關鍵單詞或圖像,打開另一個文本,激活一段聲音、一組圖形或是播放一段視頻動畫。不同的信息閱讀者可以在同一時空和網絡媒體或者是相關的信息編碼者進行交流,甚至交流的本身也可以成為網絡媒體實時的信息的一部分。簡而言之,以數字式信息符號傳播技術為核心的新媒介及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信息傳播提供了全新的載體,為設計師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表現手段,同時又對設計者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信息傳播的視覺符號化提出了新的挑戰。
1.課程內容體系構建原則
針對模具類專業的知識結構和特點,根據企業對模具人才技能的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整合,針對模具成形工藝特點對產品造型設計的要求,有選擇地設置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與本專業知識與技能相結合,結合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對產品造型設計能力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內容與講授方式的設置,使其在把握產品造型發展趨勢、產品造型能力、創造能力、創新能力、藝術審美能力與運用方面得以提升,能夠把握產品造型設計方向,切實做到所學知識的“必須”與“夠用”。
2.課程內容體系構建
對課程的核心知識點進行提煉,將模具成形工藝與產品造型課程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融入造型設計所涉及的模具成形加工知識點,讓學生們在學習產品造型課程的同時,兼顧考慮產品造型的成形方法、成形工藝,讓產品造型設計更加符合模具成形工藝性,做到既懂設計又懂工藝,多課程知識點融入,對產品造型在模具專業中的應用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把握。以課程內容第一部分產品造型設計概論為例,該部分具體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造型設計概念、要素和造型設計基本發展趨勢,在課程設計上將上述兩個方面的內容與模具知識點穿插結合,將造型設計要素與模具成形工藝結合,汽車造型發展與金屬成形、先進汽車模具制造技術結合。融入具體設計案例貫穿知識主線,配合項目任務加深對所學知識內容的全面深入理解。
二、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施利用
將產品設計知識與理論融入具體的模具成形產品設計案例的方式教學,通過具體產品設計案例,分析講解其所涵蓋的知識點,并構成在模具成形產品設計時所要用到的提升核心設計能力的完整知識體系,使那些不適于工科類學生知識背景并且難以理解的設計藝術類理論內容與具體案例結合,將產品設計造型與成形加工制造工藝相結合,基于模具類學生知識體系與專業背景對設計理論進行講解,注重結構設計與成形工藝性的結合,設計出符合制造加工工藝的產品。注重理論的理解與實際運用,使學生切實合理地運用相關設計知識,具有進行獨立的模具成形產品造型設計的相關技能。根據所歸納的知識點與知識體系將產品設計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融入到具體模具成形產品的設計案例中,產品案例的選擇具有廣泛性與針對性,涵蓋工業產品的各個門類,所使用案例產品必須時代性強、代表性強。同時考慮某些產品的更新換代較快,建立相關產品庫,跟蹤該類型產品的最新發展趨勢,以更新融入案例。所融入的案例產品要有相當一部分具有多種設計知識的分析性,可以從設計優劣兩個方面進行分析。案例產品對比性強,設計創新性強,能夠啟發引導學生在開闊思路的同時接受所融入的相關知識點。教學方式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注重智力技能的訓練。每個教學單元應該設置為:提出本單元所涉及的具體問題—講授融入具體案例的相關知識—擴展討論—總結歸納—思維訓練—課業。構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在具體教學中突出互動性,對案例產品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內容分析講授并進行討論,讓同學主動學習,開闊思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案例產品中所涵蓋的知識點分析完成后,再從產品案例庫中拿出其他產品案例讓同學對比分析,分組討論,分析其中設計理論與知識點的應用,同時在思維訓練環節利用系統知識分析設計教師提出需要設計或改進的產品,提高學習知識點的質量。在理論教學之后,注重相關技能的學習與訓練,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產品造型設計軟件(Rhino)進行計算機輔助造型設計,在進行造型訓練中也是針對具體造型案例進行設計造型,在對比與工程類3D軟件(如Pro/e、UG)的區別后,在工程類3D軟件不擅長的復雜曲面造型領域,采用專業產品造型設計軟件(Rhino)進行設計表達,做到軟件之間的切換運用與互相補充。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