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3: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機電專業課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中職學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當前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社會對專業人才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電技術應用專業人才更是如此。但是,在目前的中等職業院校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學時量較少。隨著各個中職院校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專業課時卻逐漸的縮減了,導致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掌握的不夠扎實,實操水平更是無法跟上教學要求。授課方式單一。教師在傳授專業理論課時,大部分還是以口頭講授法為主,對于一些知識表達過于抽象、蒼白,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偶爾會出現部分問題難以理解的情況,使其感到單調、乏味,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教學效率越來越低,使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理論教學與實操教學相脫離。在教學過程中,實操部分的內容安排與理論教學內容相脫節,實操時未曾很好的應用到理論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致使學生在實操過程中感受不到理論知識的存在,無法體會到書本上的知識在實操中的充分應用,降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對于以上幾點問題,我們要在機電技術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加大關注力度,盡量避免其在日后的教學中出現或盡量減小其影響。下面就對如何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做進一步的探討。
一、理實一體化教學
1.教學形式理實一體化。將學校教學環境設計為工廠形式,設立理實一體化的教室,使教室環境貼近生產車間。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可參照實物進行理解,也可同時進行實際操作。要達到教學形式方面的理實一體化要求,學校需要統一組建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室,同時還需要根據課程內容需求采購配備專業設備器材等,營造出與車間生產相類似的氛圍。日常教學中也要實行理實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實施以“項目教學”為導向的實踐操作教學模式。參照企業的生產過程來進行教學環節的設定,把專業性教學放入模擬生產的情境中進行,在生產實習工廠中進行機電專業的理論性教學,讓學生充分體驗到實際企業生產的環境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學習兩年,即四個學期。這期間,學生必須要完成基礎性課程學習、專業性課程學習、機電課程設計以及機電技能實訓操作。基礎性課程和專業性課程相互結合著學習,可以充分的使用項目教學及模擬環境的方式進行實操練習。
2.教學內容理實一體化。(1)編寫全新的教學大綱。在重新編寫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大綱時,編者應該將機電專業性課程中內容相近相似的課程整合到一起,形成一個課程整體感比較強的教學大綱。在新的教學大綱中,應當突出強調機電專業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同時還要依據工廠的實際崗位需求情況來制定專業性課程的具體排布。(2)編寫全新的教學計劃。學生所在學校需要將合作企業的技術專家及其主要負責人請入學校,與其共同編寫適合未來指定崗位的的全新教學計劃。新的教學計劃必須要充分的滿足企業崗位的需求,切實的推進校企一體化進程,即教師與師傅一體化、學生與徒弟一體化、教室與車間一體化、教具與工具一體化、作業與產品一體化等。3.教學評價理實一體化。在教學形式理實一體化的情況下,學校方面應該對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全面改變傳統的單純的考試考核方式。單純的考試考核方式最終的成績高低是無法對學生的水平進行全面的評估評價的,這樣使學生在走向職業崗位后對自身的評價不夠準確具體,領學生對自身缺少一個有效的定位,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原因是傳統的考試考核方法無法做到全方位的反映出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實際操作技巧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學評價的體系應該是全面的、動態的,應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進行著變化的。
二、教學形式多樣化
1.校企合作模式。學校在學生培養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專業性課程設置方面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這樣可以更好的貼近社會,貼近實際,同市場進行有效結合,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出學校的教學、科研等方面的教育優勢,為合作企業提供充足的產品研發場地,達到教學與生產雙向合理化結合的目的。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為主導,盡量在實際操作的教學模式下學習新的知識。應用以實踐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法,分解完整的學習過程為一個個具體的實際項目,重新編寫出相適應的教學方案,參照教學方案來設計新的教學思路,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2.訂單式培養。學校針對全國范圍內的大中型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特定方向性的培養技術型人才。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簽定技術型人才的培養訂單,使技術型人才的培養方向與企業及其項目的建設相互結合,同時按照企業的要求設立相關課程,制定招生計劃、學制及教學計劃。根據不同企業對于不同技術崗位所需專業知識的特定要求,同時由學校老師和企業專家兩方面一起擬定專業教學大綱,確定專業課程內容設置,選定適合的教材,制定實操訓練內容,還要對專業課程設定進行實時動態管理,以達到企業最新的要求。為達到企業實際生產與專業性教學零距離對接的目的,學校可以讓機電技術專業的在校學生進行輪流上崗實習,充分利用當前學校現有的設備材料資源,讓學生參與到產品的實際加工生產中去,使其實操練習和生產實踐對接,實現實操教學和實際生產之間的“無縫”接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優勢,更進一步的加強學生的實際生產適應能力。
作者:周霖 單位:本溪市機電工程學校
參考文獻:
[1]張宏,曹偉.淺談電工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J].科技信息,2008,(10).
【關鍵字】機電一體化 高等數學 改革
一、高等數學課程在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的重要作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機電一體化技術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一門綜合計算機與信息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檢測技術、伺服傳動技術和機械技術等交叉的系統技術,該專業要求學生能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進行結構設計,并能進行簡單的機電產品設計,重點培養的是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高等數學是機電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科學合理的機電數學教學內容,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可持續發展以及職業素養培育具有基礎和支撐作用:
二、高職機電專業高等數學的教學現狀
1、教學內容與專業脫節。高等數學課程的自身特點是邏輯的嚴密和抽象性,很多同學認為高等數學理論性太強,比較枯燥,不好學懂,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高等數學與專業課程的結合不夠緊密,很多院校較多地注重在數學領域研究數學,并沒有在機械工程領域研究數學,這就造成了高等數學的學習與機械類專業課程學習的脫節,缺少實用性。其次,高職類院校在課時不足的情況下對高等數學的課時進行縮減,這就造成了學時少和內容多的矛盾,很多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只能在課上多講,造成沒有時間和學生互動,學生的困惑得無法及時解決,從而使學生產生畏懼和厭學心理,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2、考核方式單一。很多高職院校目前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單一理論考試,仍然是重視考核結果、忽視考核過程、重視考核理論、忽視考核能力的。因此,我們在考核過程中要注重考核過重,擯棄傳統的單一理論形式,采取期末考核和考核過程并重的形式,不僅要考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要考察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高職機電專業高等數學的改革途徑
1、教學內容的改革。在內容選取時我們注重加強專業針對性,探討數學教學內容與專業教學內容的深度銜接,實行教學內容模塊化,層次化,做到因材施教,將數學建模與數學實驗的思想方法融入到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根據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需求,我們遵循“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的選取原則,將傳統的高等數學課程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切割,并加以優化和整合,將本門課程設計為三個模塊:首先是基礎模塊,我們以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涉及到的數學知識點來設計教學內容,把各知識點與相關的專業課程內容結合起來轉化為課程的教學項目,突出數學知識與專業內容的聯系,每一項目均以相關的專業實際問題引入;其次是應用模塊,我們認為每一項目要有該知識點在相關專業領域內應用的學習案例,讓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實踐活動中掌握知識,增強數學內容與專業實踐的相關性,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再次是拓展模塊,即引入數學建模和數學實驗,以機電一體化相關案例和數學模型的實例為引領,將數學的基礎知識合理地連接、過渡到專業上,為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打好堅實的數學基礎。
2、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學模式方面我們可以適當地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主要將教學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在授課之前,檠生提供相關內容的微課視頻、課件和素材資源等,并利用手機教學軟件“云班課”、QQ群、等手段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根據相關任務,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通過微課視頻先自行學習,并記錄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疑問。在課堂中,通過互動來完成教學和學習,由學生互相分享學習效果,討論、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再由教師進行重難點的分析講解。通過這個過程,學生逐步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構建了適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也使課堂教學具有了很強的針對性,學生增強了學習的目的性,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果。課后,我們還可以利用手機教學軟件云班課的云服務功能可以記錄跟蹤每個學生的每次學習行為和學習時長,同時可以對學生的總體學習進度和每章節的學習進度進行評價統計。學生的筆記、練習、測試、活動等情況可作為平時學習的考核依據。
3、考核方式的改革。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效果的檢驗,傳統的考核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因此,該課程在考核中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理論考核,我們在改革學生考核評價方式時遵循多主體、多形式、重過程的開放性原則。在考核時我主要采用的是以過程為主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將過程化的考核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實現態度、理論、能力的全方位考核,主要分為:平時考核、終結性考核和平時加分三部分,其中,平時考核主要包括課外作業、考勤、云班課中的在線測試、練習等活動記錄;終結性考核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考試;其他項加分是指數學論文、角色互換、回答問題時學生的表現等等。
【關鍵詞】高職教育 課程改革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是一個傳統的機電類專業,為做到學校與社會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相結合、師生與實踐勞動者相結合,努力使專業實踐教學具有良好的技能適應性,形成以技術應用與綜合實踐為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高職院校電一體化課程改革模式存在的現狀
機電一體化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的現狀是:專業定位模糊;“雙師型”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教學實驗、實訓條件落后,實踐訓練水平有待提高;適應新技術發展需要的課程體系有待構建;體現當代工業發展水平的專業教材有待突破。
1.專業定位模糊
由教學計劃可看出,目前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基本上按“既懂機又會電”來定位,但實際上機械與電子本身各自為兩大學科,內容十分豐富,涉及面非常廣,讓一名高職高專生在短短的三年時間里系統地掌握兩大學科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是不現實的,也沒有這個必要。
2.“雙師型”教師隊伍力量薄弱
由于種種原因,目前高職機電一體化專業“雙師型”教師比例仍很低,專業理論教師不能指導實訓教學,實訓教師基礎理論薄弱,不能講授專業理論課的現象還較普遍,必須采取加強培訓或從企業聘任兼職教師等途徑加以解決。
3.教學實驗、實訓條件落后
各高職院校雖具備一些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實驗條件,但基本上都是以驗證性、演示性為主,很少具有本專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缺乏融合機與電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實驗或綜合性課程,影響了專業技能和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教學實訓設施也大大落后于當今企業,實踐訓練水平不高,應采用與企業合作等方式盡快提升層次。
4.適應新技術發展的課程體系有待構建
現行的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明顯偏重于機械方面,這與當前該專業所處于的“機、電、計算機”三大塊內容三足鼎立的實際格局很不適應。因此,在課程體系構建時應突出電氣控制、計算機應用的地位。
5.體現當代工業發展水平的專業教材有待突破
目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教材大多沒有充分體現出現代機電行業的發展水平,內容陳舊、落后,且各門課程之間相互獨立,相關知識未能有機地滲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充分考慮與中職教材的很好銜接。
(二)高職院校電一體化課程改革模式存在的深層次因素
高職院校電一體化課程改革模式存在的深層次因素有下述幾個方面:
1.高層管理者辦學意識不到位或沒有精力顧及。
2.盲目跟進、沒有實質性的改革措施及評價體系。
3.缺乏教學改革的大氣候。
(三)目前高職院校電一體化課程改革模式的對策
首先要明確與之配套的鼓勵教師個人或教學團隊進行教改的細化的、科學的評價體系,以保護、推進、鞏固改革的成果,營造健康向上的學術環境,并可執行到位。謂之大環境。
聘請省內外名望較高的師資、學者,篩選或整合適應于地方區域經濟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課程改革的教材及與之配套的三綱(教學大綱、實驗實訓大綱、考試大綱)、實訓指導書,營造教改的軟實力。謂之借力發力。
著重培養一批忠誠于職教事業的一體化教學名師或專業教學團隊。在專業教師中,遴選一批德才兼備、有創新精神的中青年教師,分批次進入“國家骨干教師”“雙師型”培訓班培訓或專業教師進企業頂崗實習。列入培訓計劃實施前提:就是要擔當在教改實踐教學中的試點作用,而不是培訓完畢束之高閣;每年必須規定在所進修的領域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或申報完成一定的科研成果,讓教師的教學變被動為主動,推動整個職教改革的良性發展。謂之可持續發展。
在課程體系設置中,按下述思路構建:
將培養目標分解到每一教學模塊單元,確定每一教學模塊單元所承擔的功能,應培養的知識和能力,相應的配套實踐教學環節,每一教學模塊單元主干課程的內容組成,每一課程要傳授的知識、能力以及考核學生的方法。
對各個教學模塊之間相互重復與交叉的知識,應進行優化組合,加以綜合化改造,強調知識間的相互聯系和銜接,堅決取消重復的教學內容。綜合化課程要突出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考核相互結合,可采用“講練式”現場教學和“啟發式”等主動型教學方法。整個課程設置不講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強調針對性和應用性。
基于高職院校電一體化課程改革模式存在的現狀,應設立若干個專門化方向,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課時的設置要把握“保量”與“適時”兩個原則。
總結
高職教育機電專業教學中必須堅持“面向現代,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發展方針,從實際出發,確定教學改革思路、培養目標,深入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專業人才培養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在對學生的培養方面要做到:1.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工程設計和創新能力,學生能根據一般的設計要求和動作流程完成整個控制系統的設計。2.提高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實驗和設計中增強了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從一個目的、兩個原則的教改思想出發,抓好課程理論、實踐、考核的每一個教學環節,不僅充分發揮了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而且充分調動教師教學和教改的積極性,在教與學兩個積極性的推動下,教學質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課程改革不僅僅是專業建設的片面改進,而是多元化、高層次的綜合體制推進,各種因素要相輔相成。只有這樣,教改的成果才能在各個專業課程改革中(下轉第110頁)
(上接第103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獨立學院;專業課程;有效性;畢業生;社會需求
高校領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枝獨秀——獨立學院其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否適應社會需求,特別是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的質量更是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
課程是高校實施教學過程的主體工程,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的有效性。“理工科”和普通公辦高校由于生源質量的區別,其人才培養目標基本確定為社會各行業培養“高級實用型和復合應用型技術人才”(以下簡稱“實用人才”),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實際工作能力為中心”教學訓練過程,因此,專業課程是否有效,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否滿足已就業的畢業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的需求。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根據部分理工科專業在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過程中存在的誤導現狀,探討理工科專業正確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的要點和過程,為獨立學院教學改革提供依據。
一、理工科專業在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過程中的現狀分析
理工科的專業課程基本是依托對口母體公辦院校專業設置,其專業課程大多都是參照母體院校的模式。獨立學院鑒于生源和辦學條件,其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是按“實用人才”的本科生標準進行培養,因此,也應請已就業并在專業對口實際工作崗位上的畢業生評價“專業課程”是否滿足實際工作需求的有效性。筆者曾對一些獨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要點內容和過程作過一些調研,感覺到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有效性的評價要點內容與過程存在一些問題,誤導了理工科的教學改革,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理工科專業在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時有基點內容的偏差
鑒于獨立學院是依托研究應用型公辦母體院校發展起來,因此,在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時很自然地參照母體院校的模式。一般公辦母體院校是以培養研究型和應用型人才為主,顯然專業課程必然是研究理論課程為主,而實踐教學是實施驗證性的訓練過程;在教學時間上也是理論課多于實踐教學課時,因此,專業課程的有效性評價也是以適應滿足理論研究課題作為衡量教學標準。現有部分理工科專業沒有按“實用人才”的目標要求去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而是仿效母體院校按研究應用型評價理論課程與教學的有效性和按驗證性的模式評價實踐課程設置和教學的有效性,這樣就產生了在評價專業課程過程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基點內容的偏差,由此就對以實際工作能力為中心的“實用人才”的培養目標的造成誤導。
例如一些獨立學院在組織開辦“電子專業”的過程中,只注重理論課程設置及教師的配備,而實踐教學也是只重點考慮實驗室建設及實驗員安排,很少考慮雙師性教師的聘用,因此,評價教學效果時也是按研究應用型本科生的培養標準重點評價理論課程設置和內容的有效性,而實踐教學依然也是按實驗室的驗證實驗的教學效果評價實踐訓練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對實施以實際制作為主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課程的教學的有效性的評價只是作為附屬形式,這種在評價專業課程過程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基點內容的偏差,對正確培養適應電子企業需求實際動手工作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目標產生了誤導。
2.理工科專業在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過程中的錯位
大多數獨立學院都很重視專業課程的有效性,但是在評價過程中一般都是請在校學生和在職同行教師評價“專業課程”的有效性。根據評價專業課程的有效性的結論要點實施教學改革,調整教學內容。鑒于理工科專業是為社會各行業培養實用型和應用型生產第一線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如果僅憑沒有從業經驗的在校學生和一些從高校畢業生上來的高校教師進行有效性評價,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從業的實際經驗和切身體會,也就不可能反映出社會實際工作中對專業技術的需求,即也就不可能正確評價專業課程的有效性。
例如評價“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中,有“電磁場理論”和“信號與系統”等專業課程,高校專家們評價必須要開設這些課程,而已畢業的學生認為在自己生產一線技術開發與管理上的崗位上用得很少,基本用不上,這樣在有效性的評價過程中就產生了偏差。例如“單片機原理與應用”這門課程基本是按傳統方法實施教學,其課程內容是高校統一模式適用,實踐教學過程也是搞驗證性;而己就業的畢業生在工作上認為專業課程有效性很差,根本不能適應電子企業“智能化電子新產品”開發與設計制造的崗位職責的需求,如請在校學生無法正確評價專業課程在內容選擇上的有效性,只有請已就業的畢業生評正確評價專業課程在內容選擇上的有效性,才能知道“書到用時方恨少”。
上述分析可知,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過程中,只請在校學生和高校同行教師評價專業課程的有效性是一種評價過程中的錯位現象,這將影響理工科專業的實用人才的目標培養的質量。
3.理工科專業在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過程中缺乏社會調研
一門課程是否應該開設?在課程上應該傳授給學生哪些知識?適應社會需求才是衡量的根本標準。現部分理工科專業的專業課程參照母體學校實施,教學計劃制訂和教學大綱照搬母體學校或者從相關院校專業在網上查找后進行修訂,很少有通過對企業雇主和相關專業的已就業的畢業生進行調研后進行有效性評價后確立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案。由此形成的專業課程的的教學方案缺乏社會調研,會出現一些與社會實際工作需求的不相適應的環節。
例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中“嵌入式應用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和“微機控制技術”等課程內容變化很大,新技術發展很快,社會上的電子企業對畢業生實踐應用這類新技術的需求很迫切,由于缺乏對社會的調研,其專業課程未能跟上社會變化的需求,其專業課程也就不能很好地適應電子企業“智能化電子產品設計與生產”的專業技術的需求,而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時根本沒有進行調研,這樣就無法真實地反映企業對專業技術的實際需求,教學上不能及時調整專業課程的教學,由此也會影響“實用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理工科專業的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如果不進行社會的調研的話,將會產生專業課程教學效果不能適應社會實際工作的需求,會出現學非所用的現象。
上述的分析只是筆者通過調研所了解到部分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的有效性評價的一些現象,為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有效性的正確評價提供一些素材。究竟怎樣準確全面評價理工科專業的專業課程有效性,為理工科的教學改革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還有待進一步調探討研。
二、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的要點內容
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大都是到以生產制造應用性產品為主體的企業,工作崗位是在實際應用性技術和管理性工作為主體的實際工作崗位上,其專業課程是否適應社會的需求,是否貼近畢業生的工作崗位,這是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基點內容。怎樣準確地找到專業課程是否貼近畢業生的崗位需要,實現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的基點內容?筆者認為,通過請已就業的并在專業對口的實際工作崗位上的畢業生評價分析專業課程有效性,基本可比較準確地找到專業課程是否適應社會需求的基點內容。根據社會需求對專業課程有效性的分析,其要點內容大致可從社會需求的“重要度”和“滿足度”兩方面進行評價:
1.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的重要度的評價
“專業課程”的重要度是指由就業的畢業生判定課程在自己的工作中是否重要,應用“極其重要”、“非常重要”、“比較重要”和“不重要”等評價專業課程的重要度。例如:電子信息專業已畢業的學生大都進入智能化電子產品生產的電子科技領域,少數自主創業。其崗位職業是在生產技術管理和開發應用智能化產品,主要應用課程是“單片機應用技術”和“微機控制技術”中硬軟件相結合的應用技術。因此,這類課程就是“極其主要”,因崗位工作的性質大都是設計和實際制作“智能化電子產品”,培養實際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課程和訓練過程是“極其重要”;其他如“EDA電路設計”和“PCB電路設計”等課程也是在工作中必須具備的技術,屬于“非常重要”,其他如“電磁場理論”和“信號與系統”等理論性很強的課程,這是對少數畢業生有可能去考研,從事研究技術工作才有可能需要,這屬于“不很重要”等范圍。
上述分析可知:理工科對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基點內容之一就是請這些在實際生產與管理崗位上就業的畢業生根據自己崗位實際工作的需求評價專業課程重要度,基本可定位專業課程的重要度。
2.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的滿足度的評價
專業課程是否能滿足已就業的畢業生所在工作崗位的需求,這是評價課程有效性的指標之二,常用百分比描述專業課程進行滿足度的評價。前述已知,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數都在從事生產管理和產品制造業為主體的實踐性崗位上。如何讓專業課程滿足他們在實踐工作中的各崗位職責的工作需求和各行業的新技術發展與應用的需求,即覆蓋面要寬,要在社會調研的基礎上根據有效性評價的要點制定專業課程教改方案。例如“單片機與嵌入式應用技術”的實踐技能訓練過程就應適應智能化電子產品制造過程中的生產管理、設計開發及生產過程等各環節的職責的需求,也要考慮適應自動控制、通訊工程和機電等各專業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技術的需求,這樣專業課程的滿足度指標就高了,其有效性就好。
理工科學生是側重實際工作能力為主體培養的本科生,其訓練過程滿足度不能像研究應用型本科人才那樣設置專業課程,但也區別和職業學院的以操作型為主體的專業課程設置,因此,評價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有效性的滿足度指標時,即包含應用型理論的需求,也包含實際工作能力的實踐技能的需求。
評價專業課程有效性基點內容之二就是以滿足各行業職業工作需求的就業的畢業生為分子,以畢業生人數為分母,用其百分點描述對社會需求的滿足度。當然百分比高,其專業課程的有效性就好。這種用百分比評價專業課程的滿足度,能充分體現專業課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三、理工科專業對專業課程有效性評價的過程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在所有人中,已就業的畢業生本應是最有資格評價所在大學服務的,并且能夠提出建議使其改進服務。只有請已就業的畢業生評價專業課的重要度和滿足度,才能真正反映出專業課程的有效性。
鑒于獨立學院的畢業生大都是從事直接進入到與專業有關的實際工作崗位,基本從事的是在應用理論與實踐技術相結合的生產制造業與應用型技術的具體工作崗位上。因此,只有請已就業的畢業生評價“專業課程”的“重要度和滿足度”才能確切地反映其有效性。其評價過程主要請已就業的畢業生從以下兩個階段進行:
1.請已就業半年的畢業生對“專業課程”的有效性進行短期評價
第一階段是請已就業的畢業生工作半年后對本“專業課程”重要度和的滿足度進行有效性評價。因為他們是直接在生產崗位從事應用理論與實踐技術有機結合的本職工作崗位上,課程設置和內容是否貼近實際工作崗位,是否滿足工作需求,經過半年的工作經驗,體會與感受,就可以基本反映出課程設置的重要性度及課程培養水平對所在職位的滿足度。這種畢業半年后的大學生對本專業核心課程進行評價的過程被視為對專業課程有效性的短期評價。
2.跟蹤已就業的3~5年的畢業生對專業課程的有效性進行中期評價
第二階段是跟蹤已就業的3~5年的畢業生評價理工科專業的專業課程的有效性。已就業3~5年的畢業生不論是在應用型實踐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從事“科研創新”型的科技工作崗位上,對專業技術的應用理論和實用型技術的創新應用都對專業課程提出崗位職責的具體新的需求,因此,跟蹤已就業3~5年的畢業生,由他們對本專業核心課程的重要度和訓練培養的滿足度進行評價,這樣能回答專業課程從職業需求發展的長遠角度對個人成長最有實際需求的有效性問題,這種畢業3~5后的畢業生對專業課程有效性進行全面評價的過程被視為對專業課程有效性的中期評價。
【關鍵詞】汽車維修專業,課程,改革,探索,實踐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得到了快速提高,汽車進入了千家萬戶,汽車維修產業迅速發展起來,為職業技術教育汽車維修專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汽車維修專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汽車維修專業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課程體系與教材內容改革存在著一定的不合理性;第二,汽車維修專業的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出現了一定的脫節現象;第三,實訓中心缺乏完整的配套設備,現有設備的利用率也比較低;第四,課程體系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體現在:模塊化教學、專業課教學沒有明確的指導方向,專業基礎課的課時也比較少;第五,現有教材內容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統籌兼顧是國家在進行教材規劃時主要考慮的方面,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地域差別比較大,因此汽車維修專業的教材內容與區域經濟很難相互合拍。其次,由于受到普通教育的影響,對學科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與理論性過于注重,從而導致汽車維修專業的教材內容缺乏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而重新建構課程體系與教材內容改革對于汽車維修專業教學改革、專業建設來說,既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所在。如果不能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就會對汽車維修專業的未來建設以及發展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
2.汽車維修專業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1創新教學方法,加強教學設施建設
首先,汽車維修專業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因此,在對汽車維修專業課程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應該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通過有效利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例如模塊式現場教育教學方法、多媒體教育教學方法等,可以將汽車各零件的內部結構、工作時的運動關系原理清楚地、立體地展示出來,具有動態性、直觀性的優勢,能夠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掌握汽車維修專業的相關知識。其次,在教學基礎設施方面,應當加強實習基地、實訓室以及專業教室的建設,此外還應配備完善的、完整的實訓設施與實訓設備,例如現代化的檢測診斷設備、汽車電控系統以及典型的、先進的汽車零部件等,保證所有學生都可以自主地、反復地進行試驗操作,從而可以保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對現有知識進行鞏固、運用,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及水平,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2.2加強一體化教學
一體化教學指的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在一體化的專業學習站內完成學習任務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一種將實踐與理論知識有效結合的方法,是汽車維修專業使教育教學質量、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這種教學模式的“一體化”主要體現在企業員工與學生的一體化、企業技師與教師的一體化、工作環境與教學情境的一體化以及工作任務與教學內容的一體化,其最終目標是實現生產實踐與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情境、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內容以及培養目標的無縫對接。教師必須擁有豐富的、全面的理論知識基礎以及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并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準確的、規范的操作演示,才能有效地開展一體化實踐教學。
2.3加強實訓管理與考核
汽車維修專業的課程改革還包括實訓課程的改革,在實訓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的管理以及考核。目前,汽車維修專業學生的的實訓教學主要有汽車構造拆裝、汽車電工電子、汽車駕駛等實訓,學生必須要有駕駛證、電工證以及汽車維修中級證書等專業技能等級證書,才能獲得畢業。在進行實訓教學的過程中,對專業操作技能進行教學所使用的方法應以行動作為導向,大多數的學習單元可以采用四階段教學法,即準備、示范、模仿以及練習,是一種程序化的技能培訓方法;另一部分學習單元可以采取一體化教學方法,從而能夠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實訓項目完成之后,可以通過組織競賽考核等方式,對學生的操作進行點評與講解,從而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得到提高。此外,學校也可以通過與汽車維修企業進行合作,建立一種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的校企關系,從而能夠使學生盡快適應汽車維修行業的工作。
2.4調整教學大綱
第一,加強對專業基礎課的重視程度,專業基礎課是專業課程的基礎,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作為基礎,汽車維修的專業課、實踐課就無法得到深入開展。因此,汽車維修應該加強對專業基礎課的重視程度,將現有的“機械識圖”轉變為“汽車機械識圖”,此外,還應增設“汽車機械基礎”這一課程,并設置相應的機械基礎實訓、實踐教學環節等。第二,應及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主動地、積極地調整教學內容,從而使實踐與教學結構得到優化統一。可以采取興趣小組、講座等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式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對理論基礎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第三,應當與時俱進地加強專業課教學。專業課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就業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學校應該通過組織專業基礎知識講座,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大,培養出全面型人才,更好地滿足市場對汽修人才的要求。
結語:綜上所述,本篇論文主要闡述了汽車維修專業在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汽車維修專業課程改革的相關探索與實踐,望對相關研究及教學實踐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劉越琪,孟國強,郭海龍,李軍,張永棟,張勝賓,溫福軍,張飛,許均銳. 能力分級培養的汽車維修類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08:38-42.
關鍵詞:旅游教育 研究熱點 綜述
一、2008-2013年旅游教育研究成果概述
1.成果總量
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教育在不斷的發展完善,旅游教育研究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本文以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為信息統計源,采用高級檢索的方式,分別以“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為關鍵詞,搜索2008至2013年10月的文獻。其中,以“旅游教育”為關鍵詞的文獻共有825篇,以“旅游人才”為關鍵詞的文獻共有1613篇。
2.研究主體
在2008年到2013年發表的所有有關“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的論文中,大部分的作者為旅游院校的在職教師,其次為旅游及相關專業的在校研究生,而政府和相關部門人員的論文較少。其中,遼寧師范大學、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沈陽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發表的篇數較多。
3.主要研究方法
由于研究背景的差異,研究內容呈現出的多樣化得態勢。但在已發表的文獻中,以規范性論文為主,即問題-原因-對策類的論文,而實證研究較少。大部分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較少。
二、研究評述
1.人才培養模式
1.1夏學英在《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2009)中提出了“四合――雙線模式”。“四合”指:人才素質、知識與能力的結合;培養內容、技能與理論的復合;培養方式、講授與實訓;培養主體、學校與企業聯合。“雙線”指校內培養和校外培養兩條線,校內主要培養理論知識和專業素質,校外主要培養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
2.2劉永紅,董兆偉,王媛媛在《高職旅游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思考》中指出,我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加快培養復合型旅游人才;第二,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培養三年不斷線;第三,加大課程改革的國際化步伐;第四,借鑒國際經驗,創新教學模式;第五,提高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第六,廣泛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
3.3林東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中提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該建立“三三”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三三”式中的“三三”指的是:三階段實訓、三角色轉變、三證書獲得。通過校內專業技能實訓第3學期旅游企業服務能力頂崗實訓。此模式學用結合,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學習與就業對接,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培養模式構建。
4.4何淑明在《高職旅游類實訓基地“三練式”升級的策略分析》中認為,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應該做到:第一,貫穿“工學結合” 理念培育實訓基地的職業文化;第二,運用“政企校全程導入”理念提高實訓基地建設的滲透性;第三,采用“三練”人才培養理念完善實訓基地教學管理模式;第四,結合“成果檢驗”促進實訓基地的良性運行。
2.教學模式與方法
2.1顏文華在《“三輪驅動教學法”及其在旅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運用》中提出“三輪驅動教學法”在旅游專業中的應用。“三輪驅動教學法”是指教師借助于現代多媒體技術,融合傳統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驅動教學法和角色扮演教學法等,通過知識貫通與建構 理論拓展與爭鳴、理論運用與創新三輪層層驅動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建構對某門課程的理論知識體系,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爭鳴,并將理論靈活運用于行業實踐中甚至在實踐中進行理論創新的一種教學方法。
2.2童惠泉、魯檸、鄒煜、劉凡、徐林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旅游教學模式的研究》中認為:第一,樹立立體化教育教學理念,明確目標,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質;第二,有效開發旅游管理專業立體化教學資源;第三,構建旅游管理專業立體化教學模式。
2.3陳瑋在《旅游服務教學中的角色模擬法探討》中提出角色模擬法在旅游教學中的應用,他認為角色模擬教學方法的優勢在于:第一,角色模擬,仿真練習,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第二,位思考,多元評價,突出“配角”地位;第三,換位模擬,設身處地,深刻體驗。
2.4梁心見在《旅游專業課教學方法淺談》中認為旅游專業的教學方法可以有以下幾種:第一,創設情景法;第二,案例分析法;第三,觀點辯論法;第四,模擬法庭;第五,角色扮演;第六,充分讓學生參與。
2.5辛云鵬在《談旅游專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創新》中認為旅游專業教育教學方法多樣化創新實踐應該做到:第一,科學設置課程, 有針對性地開展“筑基式”教學;第二,創造條件進行學校教育與社會鏈接的“開放式”教學;第三,聯系實際進行“啟發式”教學;第四,影視和圖像相結合的“電子化”教學及寓思于動的“形象化”教學;第五,注重分析,嚴格訓練的“示范式”“互動式”教學;第六,寓教于一些活動之中,進行激發學生學習情趣的“激勵式”教學。
3.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
3.1時永春在《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體系探討》中認為著眼培養目標,合理建設課程體系,應該做到:第一,以工作任務為導向設置課程;第二,建設開放靈活的模塊化課程;第三,“教、學、做”為一體的課程內容;第四,以工學結合為指導分階段設置不同課程;第五,專業的相關課程設置與考取主要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第六,真實崗位環境的實訓場地建設。
3.2王姝繪在《旅游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探析》中指出要根據市場需求設置課程。第一,組織旅游活動、提供旅游服務的旅游行業;第二,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是提供旅游服務的根本目標。旅游英語專業不能關起門來辦學, 必須注重搜集來自實業界的信息和知識, 以旅游業的前沿動態作為教學課程設置的重點發展方向,一手抓英語語言基礎教育,一手抓旅游專業技能培養,在完善旅游專業理論性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加強應用性課程設置。
3.3張穎通過比較中外旅游專業課程設置,在《中外旅游職業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分析》中認為,在課程設計上要大力推廣大旅游產業觀念。第一,綜合性課程必不可少;第二,技能課程需多元化拓展。課程與職業認證需多元立體化對接。課程設置反映人才培養規格的高端定位。課程實踐教學需要制度保障。
三、研究展望
1、旅游教育研究的理論深度進一步增強
2008-2013年的論文從主體和內容上看,研究的領域范圍有所擴大,涉及到了旅游教育發展、人才培養、地區旅游教育、專業教學模式、課程與教學內容等眾多領域。但一些文章理論深度明顯不足,關于旅游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的文章占很大比例。目前關于基礎理論研究、與旅游業發展關系的實證研究、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以及國外旅游教育分析比較研究等方面還應進一步加強。旅游教育研究也應從研究方法上不斷吸取教育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借助現代教育研究方法,加強理論研究的深度。
2、研究方法應進一步深化
本文檢索到的文章,定性研究的見多而定量研究的較少。多數文章屬于對策型文章。旅游教育作為一種持續進行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一定學科體系的指導,根據旅游研究所得到的成熟學科體系,設置、調整旅游專業與課程,培養、訓練旅游專業人才。盡管許多學者對旅游學科的體系和性質都作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缺乏旅游理論體系的支撐,我國旅游學的學科地位尚不穩定, 阻礙了旅游業和旅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深化旅游學科建設成為旅游教育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徐福英,馬波.2010年中國高職旅游教育研究述評[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1(12).
[2] 戚安平,蔡君.從2011年亞太旅游接待和教育大會管窺旅游教育研究動向[J].旅游論壇,2012(7).
[3] 張靜雅.關于旅游教育的研究方法[J].東方企業文化,2013 (4).
[4] 葉平浩.國內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熱點與前沿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 2012 (9).
[5] 趙紅.國內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研究30年特點、熱點及難點[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7).
[6] 王敏,宋海巖.國外旅游高等教育研究文獻述評[J].旅游論壇,2011(6).
[7] 顏文華.三輪驅動教學法及其在旅游專業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旅游論壇,2011(10).
[8] 張洪.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培育創新性旅游專業人才[J].特區經濟,2008(3).
[9] 關永承.淺析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11).
[10] 時永春.高職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體系探討[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09(9).
[11] 王姝繪.旅游英語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12] 劉永紅、董兆偉、王媛媛.高職旅游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
[13] 林東.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5).
關鍵詞:專業學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是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設置的,是將應用型、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與社會多元化的需求揉合而成的一種學位培養模式。學術型學位以學術研究為導向,偏重理論和研究;而專業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和應用。2009年3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特別強調專業實踐是重要的教學環節,充分的、高質量的專業實踐是專業學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面對這種特殊要求的專業學位類型,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探索制定新的教學方法及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二、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指導思想
依托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平臺,以服務企業為目標,在平等互利、統一管理的基礎上,開展專業學位碩士的聯合培養工作,滿足企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對高層次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更好地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此基礎上,繼續發揮學校機械工程學科的科研優勢、創新優勢在制造裝備業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進一步促進校企合作和人才合作培養,最終形成專業學位碩士靈活多變的培養機制,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和管理制度,形成穩定、有序的規模化研究生合作培養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三、探索建立適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
針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開設了近70門專業學位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構建了扎實的課程體系基礎。然而這些課程設置仍是以理論課程為主,一般包括校級公共課程、專業領域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程,且專業課程并沒有與學術型的研究生形成本質的區別。面對紛繁復雜的課程體系,學生感覺無所適從,并不理解這些課程在工程上的實際適用范圍及運用方法,加之以往各自為政地割裂式課程體系及傳統的授課方式方法,使得這些專業學位課程相互之間缺乏必要相互聯系的統籌性,嚴重的影響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效果,因此重新規劃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及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一)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程培養效果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一定要體現其專業性、工程應用性,其培養的目標是將其培養成應用型人才,所以專業學位碩士課程強調應用和實踐,而學院開設的理論課程對專業學位研究生而言理論知識太深且工程實用性不強。這就要求授課教師面向實際工程應用,根據課程相關理論技術,結合自己的最新科研進展,修訂課程大綱,及時更新課程內容。
專業學位碩士課程學習重在培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授課教師探索了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和考核方式,打破了以往傳統的以書本講授為主的單一知識傳授模式,增強了與學生之間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專業流互動,這樣就深化了學生對專業領域知識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增加了企業現場觀摩、生產實例探討、上機實踐等課程環節,這種邊教學邊具體實踐的綜合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業課程的培養效果。
(二)全面推進學科交叉式課程體系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學科之間相互滲透、交叉融合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目前雖然學校已經實現不同院系的課程互選,但這種交叉是遠遠不夠的,沒有從學科內在聯系性及整體性出發,構建有機融合的跨學科多層次課程體系。
針對這個問題,學院秉承因材施教及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根據專業學位碩士生的實際需求,依托學院近年來承擔的一系列重大國家基礎研究項目及企業工程項目,通過探討和歸納機械領域科技發展的有關例證,在教學中引進各自的經典科研案例進行分析,這樣能讓學生清晰掌握整個機械工程知識脈絡,對機械制造領域有較全面的整體概念及前瞻性,進而將課程內容靈活運用于工程實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與開放式思維。該方法既突出了各門課程的個體差異,又兼顧了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
以產品自動化生產線為例,首先利用機械設計、系統仿真及分析等相關知識進行自動化生產線機床、輔助設備及工件傳送系統的硬件設計及優化;再通過機電一體化控制技術完成生產線自動控制系統等一系列軟件方面設計;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則用于制定合理的生產節拍等相關生產流程的管理,這種“案例教學”與“項目訓練”相結合的新型融理論學習與生產研發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不但提高了專業學位碩士生對專業學位課程整體的概括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綜合實踐素養。
(三)切實落實專業實踐環節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在培養目標上與學術型學位研究生存在著明顯差異,通過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使其具備獨立從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的能力,不但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熟悉本領域的技術現狀和發展趨勢,還可以從事理論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應具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能解決工程實踐中出現的實際技術問題。因此專業學位碩士生的課程體系還專門增加了實踐教學(實驗、設計、調查分析)3學分、專業課程實習實踐4學分、專業實訓4學分。 為專業學位碩士量身定置的實踐環節學習年限要求不少于1年半年,單從時間上看,這在專業學位碩士培養年限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更凸顯出專業學位碩士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工程實踐能力的拔高。專業實踐環節要求在導師指導下完成專業課程實習實踐或專業實訓,形式為導師課題研發或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如工研院、裝備工程中心、數控工程中心、CAD工程中心、校內實踐教學基地等)的實習實踐,可采用集中實習和分段實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通過這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深入實際,將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和企業的實際研發活動聯系起來,既能使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工程實踐知識,為學生專業水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能解決企業確實存在的問題,實現了校企雙贏。
四、強調學位論文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
與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學位碩士更注重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而學位論文是這種能力的綜合體現,并且最能反映專業學位碩士培養質量的高低,能綜合反映學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專業碩士的學位論文應弱化理論研究,突出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可以考慮采用工程設計、技術研究與改造、工程管理等多種與專業實踐緊密結合的形式,著重于現實問題的解決及拓展。
學校鼓勵和提倡專業學位碩士結合具體應用課題或現實技術問題開展學位論文研究,該課題必須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技術難度,有足夠工作量,體現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研究結果能解決實踐過程中的一些疑難問題,對企業的技術進步起促進作用。好的專業學位論文通常會獲得一定的具有創新和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
五、結語
與學術型碩士相比,專業學位碩士的答辯各增加了1名在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作為學位論文評閱人及答辯委員會成員,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專業學位碩士最后答辯管理的監控力度。總之,學院從授課到學位論文研究以及最后的學位授予,都與專業實踐息息相關,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業、創新能力的實用性、復合型人才,真正實現學業與職業無縫對接。盡管如此,專業學位碩士是我國研究生教育領域的一個新生事物,亟待提高與完善,以便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更適應企業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宜.機械工程學科博士生課程體系的改革探索[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5).
[2]王新剛.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優化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3,(33).
[3]張興平.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