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非醫藥專業論文

非醫藥專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6 16:01: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非醫藥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非醫藥專業論文

篇(1)

【關鍵詞】中藥 專利保護

一、中藥專利保護

高等醫藥教材《中藥學》給中藥下如此定義:“以中醫學理論為基礎的, 有著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應用形式, 充分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 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點。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中藥”。中藥專利保護是指在知識產權體系中,以專利法為主要法律依據,對中藥這一特定對象進行相關手段保護,從而維護專利權人的合法利益。

二、國內中藥專利保護現狀分析

(一)國內中藥專利保護發展概況

根據一份2000年統計資料(見表2.1)顯示,從1985-2000年期間,涉及中藥專利的申請共23954件,其中發明專利17770件,占74.2%,實用新型5453件,占22.8%,外觀設計731件,占3.0%。1雖然這份資料與同年的另一份相關資料在數據內容上略有出入,但是都說明了我國從1985年實施專利法以來,尤其是1993年專利法對藥物實施保護之后,中藥專利申請數量迅速增長。

(二)國內中藥專利保護現存問題

雖然表中的數據顯示中藥專利的申請數量飛速增長,但這并不代表中藥專利保護趨于樂觀。在國內,中藥專利保護還面臨著威脅。

1.國內中藥專利申請數量依舊較少

以重慶為例,由于重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境內氣候特征明顯與地貌特征多變:氣候溫暖,常年雨量充沛,山巒起伏,河流縱橫交錯。中藥產業在重慶一直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這使得重慶地區比內蒙、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區更加適宜各類中藥藥材生長。但是中藥生產大區不等于中藥專利強區,據市中藥研究院副院長李隆云介紹,市中藥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2003年至今,該院共申報136項專利,授權55項。其中,涉及中藥新產品授權的專利僅有25件。李隆云表示,盡管2008年以后,專利數量總體有所上升,但涉及中藥新產品的專利仍相對較少,專利轉化率也比較低。

2.國內專業研究人員進行中藥專利申請量不夠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化學部部長張清奎指出:目前,全國每1萬家醫藥企業的專利申請數量約為19.68件,多數中藥企業還沒有專利申請。非職務申請比例高。據統計全國醫藥專利的65%為非職務申請,其中,中藥領域的非職務申請比例更是高達78%。而在國外的醫藥專利申請中,非職務申請一般不超過5%。張清奎進一步指出,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至少有四方面:一是企業只重視銷售、商標和廣告投入,而忽視了研發和專利;二是部分企業盲目認為行政保護可以代替專利保護;三是部分企業認為技術保密可以替代專利保護;四是科研人員只重視,忽視專利申請。北京、山東、河南、陜西、吉林五省市的調查結果顯示,“九五”期間,研究人員共202348篇,申請專利4594件,與專利申請之比為44:1。

3.國內對于已經申請成功的中藥專利不予重視

在國內由于企業的法律意識不夠普及,尤其是對于知識產權領域專利權這方面的了解很少,導致了很多企業對于自己的中藥研究成果有意識去申請專利,并取得專利資格之后,只是把專利成果作為獲取利潤的一種營銷宣傳噱頭,而沒有對其重視,更別說對其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所以在國內企業的中藥專利侵權的案例時有發生,而由于多數企業在侵權事件發生后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使得近年來此類案件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在而且部分企業卻將別人的配方當做自己的產品在宣傳,這使得中醫藥的知識產權保護在陷入內部斗爭之后變得不明朗。

三、國內中藥專利保護的建議與對策

上面提及的國內中藥專利申請少,非職務申請比例高等等這些問題,都使得專利保護在國內實施遭遇阻礙而一直進展緩慢,針對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必須加強應對。筆者在此提出三點與之相對應的建議。

1.加強對于中藥創新以及專利的申請

醫藥企業為了更快速的擴大收益,競相選擇了與各大商業公司相同的措施,那就是變本加厲的廣告投入與層出不窮的銷售手段。這些營銷手段或許在短時間內能夠給予醫藥企業看似更有效的收益狀況,但是忽略創新與專利的申請這一點往往會成為他們今后致命的弱點。沒有創新就缺乏競爭力,沒有創新也就沒有價值的提升。中藥的創新也是如此,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每天都有新的疾病在出現,對于這些突如其來的陌生病癥,僅僅依靠傳統的醫藥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醫藥上的創新能夠使人們有底氣面對新的問題也能讓人民更從容的解決舊的病灶。當然對于這些創新也要積極進行保護,專利申請便是很有效的途徑之一,申請了專利,有了法律的保護,傳統中藥推陳出新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安全的被推廣被傳承。

2.加強中藥領域職務科研人員專利的申請

中藥領域職務的科研人員一直都是推動我國中藥現代化進程的主心骨,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一直在未知的科學領域為中藥事業的發展默默奮斗著,在漫長的歲月中這些科研人員研究出無數種新的科研成果,但是他們對于這些成果的卻只注重學術的發表,而忽略了對這種研究成果專利的申請。所以要不斷提高中藥領域科研人員的意識,讓他們在研究出新的成果,發表新的論文的同時,也能注重對專利的申請。學術界方面也應該加強對專利的重視,對于一位學者學術知識的肯定除了論文的價值外,也應該對其申請的專利的數量與價值進行審視。這樣更能有效的促進中藥專利保護的發展。

3.加強企業對于中醫藥專利保護的認識程度與實施手段

通過國內外的關于保護中藥產權的案例可以看出專利保護是很有效的保護手段,在很大程上保護中藥的知識產權,所以加強企業的專利保護的認識,企業善于利用專利知識保護自己中藥產品的知識產權,這不但能夠有效的保護自身的利益,也能夠保護中藥的現代化進程,促進我國專利保護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什么是中藥[J].亞太傳統醫藥,2002(7):14.

[2]凌一撰. 中藥學 [M ].上海:上海科 技出版社, 1984 :1.

[3]梅智勝,肖詩鷹,黃璐琦,劉銅華.中藥專利保護相關問題的探討[J].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2005(27):259.

篇(2)

關鍵詞:醫藥院校;高等外語教育;涉外醫藥專業;涉醫外語專業

近年來,教育部所實施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以及深化本科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相關文件都明確提出,各高校要大力培育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本科專業。特色專業建設與學校辦學的因校制宜、因地制宜有密切關聯。盡管目前我國高校建設與發展呈現出追求辦學層次升格和學校類型綜合化的趨勢,但事實上,高校類型仍然在學科劃分上保留著多科性和單科性的區分。比如,我國高校除了綜合性院校之外還有許多學科特色鮮明的院校類型,比如理工、農林、醫藥、政法、財經、體育、藝術、師范、民族等。這些院校可以歸入單科性院校。當然,此處對單科性的理解并非狹義的只有一個學科,而是以學校傳統主體學科為主并體現一定學科特色的含義。在高等外語教育領域,非外語專業著力強化外語教學從而培養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的各類專業人才、外語專業辦學從傳統語言技能型人才培養走向外語與相關專業相結合的復合型跨學科外語專業人才成為高校專業特色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以國內醫藥院校高等外語教育辦學現狀為考察視點,以相關研究文獻、學校網站專業介紹以及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知識庫為研究參照,對除港澳臺之外的國內31個省區直轄市共計96所本科層次高等醫藥院校(含并入綜合性大學的原獨立本科醫藥院校)的調查(2011年2月15-18日)結果進行數據呈現與描述,從歷史和現實的雙重角度分析特定類型學校以主體學科為依托的高等外語教育辦學特色,以求促進具有學校學科特色的高校外語教育與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一、國內醫藥院校涉外醫藥專業教育:歷史、現實與特色

(1)歷史回顧

國內醫藥高等院校涉外醫藥專業設置的雛形是“醫學外語班”或“外語醫學班”,至今個別院校仍使用該術語。

關于醫學外語班歷史,已有文獻顯示,中國醫科大學在20世紀60年代曾舉辦過外語醫學班(如61屆日語醫學班)。從1977年開始重新恢復試辦,在1977、78、80屆本科醫學系學生中先后開辦了日語和英語醫學班。旨在培養社會需要的、具有一定外語交流能力的醫學專業人才[1]。由此可見,我國設置醫學外語班的歷史可能更早。

為適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需要,國內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試辦英語醫學班,成為醫學教育在新形勢下的大膽改革和創新[2]。此后,相繼有少數院校陸續開辦醫學外語班。比如,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介紹表明,其俄語醫學班與日語醫學班分別創設于1981年和1984年;浙江醫科大學從1988年開始在臨床醫學專業中組建英語醫學班[3],遼寧中醫學院(現遼寧中醫藥大學)1989年開辦了醫學專業外語班并成為該院辦學的一個顯著特色[4]。內蒙古醫學院在1990級醫學本科生中試辦了一期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班[5]。

外語醫學班的特點是首先集中學習一年外語,然后從第二年開始進入盡量采用外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專業課教學。外語醫學班對于后來的涉外醫藥專業設置奠定了較好的辦學模式基礎。

(2)現實狀況

根據本調查,近百所醫藥院校中的56所學校(58.33%)沒有設置獨立的外語專業,但有22所醫藥高校(此數字包含開設和未開設獨立外語專業的院校)的醫藥專業設置了涉外方向。這些涉外醫藥專業按照專業設置頻率排序依次為:護理學(涉外、涉外護理、國際護理、國際交流、英語、日語方向)、中醫學(英語、對外中醫、國際交流方向)、臨床醫學(英語、日語、俄語方向)、針灸推拿學(英語、國際交流方向)、藥學(英語、日語方向)。上述涉外醫藥專業以英語為主要外語語種,日語和俄語方向的醫藥專業僅在個別院校有所設置,如哈爾濱醫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河南中醫學院。

(3)辦學特色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語境中,一些醫藥高等院校的醫藥專業更加重視在專業方向設置或課程設計方面體現強化基礎和專業外語教學、培養國際交流型高級醫藥專門人才的涉外特色。為了突出“外語+專業”或“專業+外語”的辦學特色,這些學校采取了多種途徑:一是與國內有關外語學院或國外大學聯合培養,如上海中醫藥大學與上海交大外語學院和倫敦城市大學在中醫學和藥學專業、貴陽中醫學院和山西中醫學院與大連外國語學院在中醫學專業的合作辦學。這些院校的新生在進入醫藥專業學習之前需要在相關學校接受一至二年的英語專業學習,之后再返校修讀醫藥專業課程和醫藥英語課程。二是通過雙專業和雙學位的辦學形式來增強醫學專業的外語特色,如山東泰山醫學院的“臨床醫學(臨床醫學和英語)”專業以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英語語言文學為主干學科,學生不僅需要掌握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熟練掌握英語語言,具備聽、說、讀、寫、譯能力。成績合格者獲得雙專業畢業證書,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參加英語專業第二學位學習并取得規定學分者可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此外,醫藥院校的非醫藥專業在結合學校特色學科的同時也力圖彰顯涉外特點,如廣東藥學院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醫藥國際貿易,英語特色班) 和保險專業(醫藥事業管理,英語特色班;國際醫藥貿易,英語特色班)。

從上述可見,越來越多的醫藥院校在其醫藥專業人才的培養進程中更加強化國際視野和對外交流能力,因而力圖在外語教學中融入專業特色,在專業教學中體現外語特色,以求實現“外語”與“專業”的互動發展,使外語學習成為專業教育的有機組成和重要載體,凸顯非外語專業教育的外語特色。

二、國內醫藥院校涉醫外語專業教育:歷史、現實與特色

(1)歷史回顧

文獻檢索顯示,迄今為止,關于國內醫藥院校外語專業設置狀況的全景式研究仍然是一片空白,因此我們只能從一些相關研究文獻中獲得零星、散落的相關信息。

關于醫藥院校增設外語專業、培養專門領域翻譯人才的建議與設想早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就出現了[6]。但那個時期開設外語專業的醫藥院校可謂鳳毛麟角、屈指可數。自1989年,西安醫科大學外語系就設置了醫學英語專業并開始招生[7]。在2001年以前, 全國只有西安醫科大學和華西醫科大學招收醫學英語(西醫英語)[8]。此種情況得到了有關文獻的進一步證實。何建芳指出,當時國內只有一、兩所高校開設有醫學英語專業[9]。

醫藥院校開辦獨立的涉醫外語專業是在進入21世紀之后才數量漸增。但目前國內究竟有多少醫藥本科院校開設了外語專業?外語專業涉及哪些語種?對于這些問題,已有相關文獻由于缺乏全國范圍的實證調查,因而無法提供確切的答案,只好在行文時使用“大多數”、“一些”、“十余家”、“越來越多”等字樣。一項最新研究報道,全國23所中醫藥院校中有13所(比例約占57%)學校開辦了英語專業[10]。顯然,如此統計數字并未真正反映國內醫藥院校外語專業設置全貌。

(2)現實狀況

依據本調查,目前國內40所(41.67%)高等醫藥院校設置了獨立的外語本科專業,外語語種涉及英語、日語和對外漢語,其中英語專業在被調查醫藥院校中設置比率最高(92.50%),這也充分反映出英語作為當今國際通用語在醫藥類院校外語專業設置中所凸顯的語種優勢。小語種外語專業設置院校數量極為有限――日語專業僅在長春中醫藥大學和溫州醫學院有設置,開設對外漢語專業的學校也只有成都中醫藥大學和安徽中醫學院。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伴隨著一些醫藥院校增設外語專業,與此形成對照的是,一些原本較早設置了外語專業的醫藥院校因與其他大學合并導致其外語專業漸次消失,如西安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江西醫學院等。合并重組高校從其學科專業全局發展戰略出發都取消了原學校的涉醫外語專業。

(3)辦學特色

對上述設立外語專業的40所醫藥院校的專業介紹資料審視發現,9所院校的外語專業在專業方向設置、主干學科支撐、培養目標定位、主要課程設置、就業去向規劃等方面與醫藥學科沒有任何關聯。比如,遵義醫學院英語專業劃分非師范和教育方向,但英語(非師范)相關介紹并未體現任何醫藥特色。32所學校的外語專業設置體現“與醫藥相關”的特點。(資料顯示,長春中醫藥大學對外漢語專業與醫藥無涉,但其英語專業設置了中醫藥翻譯方向。)

醫藥院校設置涉醫外語專業與高校改革創新、體現辦學特色以及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具有高度的內在關聯性。1998年12月,經教育部高教司審核批準的《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即既掌握外語又有相關專業知識的外語人才,比如外語與其他有關學科――如外交、經貿、法律、新聞等領域結合而培養的復合型外語人才。由此可見,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與基于學科類型劃分的高校類型之間存在密切關聯,特別是單科性高校在探索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專業辦學特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科優勢,因為“單科院校的辦學特色根植于其具有歷史積淀的傳統學科優勢”[11][12]。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語境中,培養具備特定行業領域基礎性專業能力和一定國際交流能力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方向。適應全球化背景下醫藥領域對外交流的需要,醫藥院校辦學模式在學科門類方面逐漸打破傳統的單一學科格局、走向以傳統優勢學科為主體的多學科融合。在醫藥學科氛圍濃厚的高校中設置和發展外語專業成為醫藥院校高等外語教育突破原有“公共外語+專業外語”教學模式的重要路徑。外語專業涉醫特色體現在其人才培養的方向設置、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就業領域等方面。比如英語專業的涉醫方向名稱有醫學、醫學英語、醫藥、醫藥英語、醫藥衛生、醫學科技、中醫、中醫藥、中醫藥翻譯等。這對凸顯高等教育專業辦學特色和增強高等教育社會職業適應性都具有現實意義。

三、國內醫藥院校中的醫學外語復合專業

在本調查中,北京大學成為96所醫藥院校中唯一一所自主設置醫學外語復合專業的學校。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2002年創建的“生物醫學英語”五年制本科專業旨在培養國際衛生背景下擁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及一定的臨床醫學專業基礎知識,又有堅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基礎、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一定的社會人文學科知識,能熟練地用英語和所學醫學專業知識在醫藥、公共衛生、醫藥信息管理、醫學英語教育等領域從事國際交流、教學科研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該專業融合了醫學和外語的雙重學科特性,在培養模式(“英語+醫學+第二學位”)、學位授予(從2009級開始將學位類型從文學學士調整為理學學士)、課程設置(英語課程與醫學課程比例達到1:1)等方面特色鮮明:文理滲透,學科交叉,體現“比醫學相關專業強的語言優勢,比語言專業強的專業優勢”。

上述專業辦學在全國獨一無二,真正體現了“人無我有”的特色。然而,創辦其他高校所沒有的專業不是每個學校都能做到的,因為沒有專業設置自的高校無法采用“人無我有”的方式創辦特色專業[13]。

四、關于醫藥院校高等外語教育的思考:基于相同學科支撐的涉外醫藥專業與涉醫外語專業的比較

對國內近百所醫藥本科院校外語專業設置現狀調查發現,除了北大的生物醫學英語復合性專業以及未設置涉外醫藥專業和涉醫外語專業的院校之外,22所院校的醫藥專業設置了涉外方向,32所學校的外語專業具有醫藥方向;其中,涉外醫藥專業和涉醫外語專業在9所高校(重慶醫科大學、湖北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學院、安徽中醫學院、右江民族醫學院、泰山醫學院、瀘州醫學院)均有開設。

基于調查,我們認為,相同的兩個學科專業交叉形成的涉外醫藥專業與涉醫外語專業之間如何區分其專業定位從而形成各自更為鮮明的辦學特色是值得關注和探討的。這就關乎注重外語特色的非外語專業與體現相關專業知識的外語專業之間的分野問題。以英語教學為例,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高廳〔2007〕3號)中關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較高和更高要求體現了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英語學習與所學專業領域結合的特點。文件指出,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習得水平可以達到所學專業領域英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此外,針對非外語專業開設的英語選修課程的類型逐漸多元化,類似于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鑒于醫藥院校英語專業和醫藥專業二者的交融現象,有研究指出,“高等中醫藥院校英語加醫學專業(如中醫藥對外交流、翻譯、醫學、醫藥、中醫藥、中醫藥貿易方向等)……隨著招收就讀中醫學專業醫學英語方向的學生和針灸推拿專業對外交流方向的學生,英語專業和非英語專業的界限已經不再涇渭分明。”[14]

盡管當今學科發展呈現出不斷分化又不斷融合的趨勢,但專業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組織單位仍然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體現在其專業代碼、專業名稱、培養目標、就業方向、課程設置、學制、學位等維度。因此,具有相同學科支撐的涉外醫藥專業與涉醫外語專業之間的嚴格區分是高校人才培養專業設置的必然和內在的要求。

下面,以本文被調查院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兩所中醫學院的相關專業設置數據(表1)為例略作闡釋。

培養學生系統掌握中醫藥以及西醫基本理論,掌握現代醫學基本知識,能獨立承擔中醫醫療工作,同時還掌握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計算機應用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能熟練讀寫本專業的英文書刊以及對外交流,具備一定的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力。學生畢業后適于在各級綜合醫院、中醫醫院、醫學院校、醫學臨床科研機構工作。 培養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知識,熟練地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同時系統掌握中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對基礎中醫學、針灸學和中藥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有廣泛的了解,能夠適應21世紀中醫藥國際化趨勢的需要,開展中醫藥對外交流,在教育、文化、醫療等部門從事翻譯、教學、管理、研究等工作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主要課程 英語(精讀、泛讀、口語);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西醫(內科學、外科學)、針灸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基礎、內經選讀、傷寒學、溫病學、金匱要略等;專業英語 基礎英語、基礎閱讀、口語、視聽、英語寫作、基礎翻譯、科技翻譯、高級英語、英美語言文學、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中藥方劑學、解剖學、生理學、針灸學等;西醫英語、中醫英語

學制 五年

學位 醫學學士 文學學士

(資料來源:參照被比較院校專業介紹資料整理而成)

在表1中,兩所中醫學院的兩個專業雖然具有相同的支撐主干學科和專業學習年限,但是二者的分野也較為明顯:

第一,專業代碼、專業名稱、學位類型的不同體現了所指專業的主導學科定位:醫學(中醫學)還是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專業學科基礎具有跨界性。而醫藥院校設置涉外醫藥專業和涉醫外語專業,體現了現代高校人才培養“文理學科交叉”的趨勢和途徑。正如總理在2010年5月4日與北大學子共度“五四青年節”時所寄語的,“學文科的要懂一些理工知識,學理工的要學一點文史知識”。大學專業作為育人的基本組織形式,與學科密切相關。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歸屬于學科門類之下,因此,每個專業有其特定的主導學科支撐。

第二,培養目標/就業去向的敘寫勾勒出不同專業基于社會行業領域人才需求的培養類型定位:醫學工作者還是語言工作者?涉外醫藥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有較高的臨床醫療技術、一定醫學科研水平和國際醫療醫學交流能力的應用性醫學工作者,而涉醫外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是培養專業醫生,而是培養醫學外語領域的語言工作者。針對涉醫英語專業,有研究者指出,“英語專業的學生所學的那些醫學課程當然不可能使其具備一名專業醫師的水平。但是,社會需要一批在醫學領域開展宣傳、交流、信息情報等方面的人才”[15]。因此,無論是早期關于增設醫學外語專業呼吁中的人才需求訴求,還是進入21世紀以來關于醫藥院校外語專業建設中的人才定位探討,醫學外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應是為社會輸送具有扎實語言基本功、能熟練運用所學外語從事與醫藥衛生領域相關的翻譯、教育、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外語工作者。

第三,在專業的所有區分維度中,課程設置成為核心要素,它對專業和學位類別、培養目標、就業去向起著區分性定向作用。“專業是課程的組織,課程的有機組合形成不同的專業方向,因此,特色專業建設的基礎和關鍵是課程建設”,特別是課程設置[16]。盡管兩所院校的專業課程體系均由英語專業課程、醫學專業課程和醫學英語課程構成,但是英語專業課程和醫學專業課程在涉外醫藥專業和涉醫外語專業課程體系中具有濃縮版的特點,而且這兩類課程的組合比例可以實質性地反映特定專業設置的主導學科取向,而醫學英語作為特定學科領域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簡稱ESP)成為兩類專業課程設置達成共識的重疊課程板塊,這是學科交融在課程設計層面的集中體現。兩類專業在課程體系結構的區別與聯系,具體可由圖1來表示。由此可見,課程是專業與學科互動的中介和橋梁。正是課程設置的學科比重調整促成醫藥院校涉外醫藥專業和涉醫外語專業的根本分野。

五、結語

在當今全球化語境下,外語成為世界各國先進科學文化的重要交流平臺,“所以外語教育就不能局限于外語專業,外語教育直接影響各門學科,不論文、理、農、工、醫、政、法、財、經、管等都有關系”[17]。在高等外語教育領域,外語對于非外語專業教育而言不是專業而是課程,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價值,需要與專業領域緊密結合。對于外語專業教育來說,外語既是專業也是工具,除了把外語作為研究對象(如外國語言、文學、文化),更需要把外語與特定專業領域相依附。因此,本文以醫藥院校為例的基于學校學科類型的高等外語教育特色研究,對于高校外語教育實踐與研究跳出固守純語言的疆域、關聯其他學科領域,從基礎外語走向專業外語,培育基于外語的專業辦學特色具有一定的啟示與借鑒。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科大學. 試辦外語醫學班 培養醫學專業人才[J]. 人民教育,1981 (2):40-42.

[2] 周庚寅,袁而恩. 英語醫學班病理解剖學試卷及教學反饋分析[J]. 山東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3):82.

[3] 劉志成,成紅. 英語醫學班教學效果分析[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1993(2):37.

[4] 陳雷等. 關于中醫院校專業外語班教學改革的研究[J]. 遼寧中醫學院學報, 2004(2):142.

[5] 巴圖等. 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班考試成績分析[J]. 西北醫學教育, 1997 (4):255.

[6] 江樂, 武志敏. 關于增設中醫外語專業, 培養專門翻譯人才的建議和設想[J]. 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 1987 (8) :15.

[7] 范曉暉. 網絡環境下醫學英語專業教學的思考[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1(1):8.

[8] 李永安. 從全國英語專業四級統考通過率看我院中醫英語專業[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1):62.

[9] 何建芳. 高校醫藥專業英語人才培養途徑探討[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03 (5):302.

[10][15] 王璁,吳青,陳鑄芬. 談中醫藥院校英語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J]. 中國大學教學,2009(8):38,39.

[11] 張濤. 單科類院校尋求特色發展的探索――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視角[J]. 現代教育管理,2009 (12):15-17.

[12] 曹如軍. 綜合與特色: 單科性大學發展問題的思考[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8 (4):52-55.

[13][16] 郭必裕. 我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現代教育科學,2004(4):85,86.

篇(3)

尊敬的公司領導:

您好!

首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我這份自薦信。我叫,是中醫藥技工學校中藥專業的一名學生。如今懷著青年的理想,即將離開學校走上工作崗位,有意從事醫藥工作。

為了成為一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我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無論是在知識能力還是在個人素質修養方面,我都努力提升自己。在老師的教育培養及個人努力下,我具備了扎實的專業的基礎知識:GSP認證技術、中藥鑒定技術、藥理學等;并熟悉掌握了辦工軟件:office、word操作技術。在生活中我勤奮踏實、誠實守信,人際關系好;性格上我溫和開朗、穩重寬厚,適應能力強。我對自己嚴格要求,始終遵循少說大話,多做實事的做事原則。

在校期間,我積極參加并組織班級、學校等多項大型活動,累積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一致好評。這很好的培養了我的交際能力,使我懂得了如何與人和睦相處。這一切都是我不懈努力的后果,也是我所具有積極進取精神的體現。相信這將是我今后的工作的重要經驗和寶貴財富。

最后,謹祝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衷心祝貴單位事業發達,業績蒸蒸日上。

此致

敬禮!

法律專業自薦信

尊敬的人事部經理:

您好!

我現在是大學級法律專業應屆本科畢業生,懷著一顆真誠的、熱切的心向您毛遂自薦!

大學四年,經過老師的精心培養和我的個人努力,我已經完全具備了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在擁有較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面的基礎上,我系統地掌握了法律學科的專業知識,而且通曉一定的理工科知識,精通外語,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在校期間,由于各門功課成績優良,曾多次獲得學院二等獎學金。

銳意進取,永不自滿是我的座右銘。我不滿足于自己主修的經濟法專業,又輔修了二年本科經貿英語專業。第二專業使我獲得了豐富的經管、國貿、英美文化等知識,并使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具有了較高的水平。此外,在企業管理、應用寫作、市場營銷方面有所擅長。扎實的學業和成熟的心理使我有信心融入競爭激烈的社會。

理論與實踐對于我來說同樣重要。我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團活動,鍛煉了組織與協調能力,利用課余時間作兼職家教、營銷員,爭取自強、自立。在寒、暑假期間,我到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實習,并撰寫了實習報告和論文,做到了理論聯系實踐。總之,我珍惜每一次實際工作的機會,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

我是一個正直忠誠、勤奮求實的人,不斷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我的性格樂觀自信、溫和開朗、穩重寬厚,因此,我人際關系和諧,適應環境能力較強。我的興趣愛好廣泛,音樂和美術啟發了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排球和體育舞蹈培養了我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感。

總之,充實的頭腦、健康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是我永遠的財富。請相信您的眼光和我的實力,給我一個施展才華、貢獻力量的機會!

祝事業發達、蒸蒸日上!

篇(4)

通過對民族醫藥文化傳承方式進行分析研究,筆者認為,在多樣化的民族傳統醫藥文化中,“活態傳承” 是保持民族醫藥特殊性、可持續性發展的最大保障。為此,本文以分析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的內涵和重要性為基礎,研究苗醫藥文化在“活態傳承”中面臨的問題,并積極探尋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的有效途徑。 

1 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的內涵 

2003 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提出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五個部分[1]:①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②表演藝術;③社會風俗、禮儀、節慶;④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⑤傳統的手工藝技能。“代代相傳”、“口口相傳”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特質[2]的方式傳承,故苗醫藥知識與技能通過集體記憶和口頭傳授的方式繼承,故苗醫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活態性[3]。“活態傳承”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特征,與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文字、音像、視頻等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博物館”式“靜態”保存有明顯區別。在“活態傳承”傳承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傳承人,傳承人集中體現了活態傳承的內容、形式與手段。 

苗醫藥文化的活態傳承,主要是指那些掌握苗醫藥技藝和知識的人。他們不僅具有高超的醫學技藝,是苗醫藥文化的載體,而且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傳承著本地域的行業規矩和信仰禁忌等。“以人為本”是活態傳承的基本內涵,而一定的記錄手段、適宜的活態生存空間是活態傳承的必要補充。 

2 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苗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可持續性與再創造性 隨著外來醫藥文化的強烈沖擊,我國傳統醫藥的生態環境被破壞,處于弱勢地位的苗醫藥文化受損更甚。在大工化、大市場化面前,苗醫藥文化的基因與脈絡,正成為文化碎片。只有通過活態傳承,不斷重組文化碎片,才能保證苗醫藥文化在新時期可持續生存與發展。同時,苗醫藥文化作為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斷生長著的文化,會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而不斷地出現新問題、新現象。只有強調苗醫藥文化的活態傳承,才能對發展中的新特點進行把握,對苗醫藥文化進行再創造。 

2.2 有利于彌補苗醫藥文化傳承中的嚴重脫節現象 貴州省衛生廳1982年調查,“全省約有民族醫、草藥醫30多萬人”,“民族醫、草藥醫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2009年據貴州省中醫藥管理局不完全統計,全省有民族醫藥從業人員4200人,在縣級以上衛生機構200余人,鄉村民間醫生4000人。從數量上看,貴州民族醫藥從業人員明顯減少。從全國范圍來看,2002年民族醫藥人員占全國衛生技術人員的0.16%,民族醫藥人員占國家衛生人員比例極小,與民族醫藥的歷史地位很不相稱。究其原因,民族地區在執行國家衛生政策與法規時,缺乏因地制宜的實施細則,貫徹法規“一刀切”,缺少對民族醫藥隊伍和民族醫藥資源必要的保護,草醫草藥喪失合法存在的條件,導致民族民間醫藥人員大量消失。在此背景下,苗醫藥的生存環境與群眾基礎也發生了很大改變,苗醫藥文化傳承嚴重脫節,而活態傳承是彌補脫節的唯一方法。 

2.3 有利于突破苗醫藥文化傳承和保護這一難題 建國以來,國家對民族醫藥采取了多樣化的保護政策。從20世紀70年代后期改革開放開始,各民族不斷發掘、整理、總結、發展自己的民族醫藥,出版發行了一系列的文獻書籍。這種用文獻的方法收集、記錄民族醫藥的方式,對民族醫藥的保護與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實際生活中,特別是近20年來,由于《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的約束,不少地方的民族醫生、民間醫生被拒之門外。苗醫藥的實踐者、傳承人也被合法取締。因此,在進行苗醫藥文獻搜集整理的同時,強化對活態傳承方式的研究,有利于解決苗醫藥文化傳承和保護這一難題。 

3 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面臨的問題 

3.1 《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權利未能充分運用,缺乏保護和發展苗醫藥的實施細則 《民族區域自治法》第40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決定本地方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發展現代醫藥和民族傳統醫藥。”但大部分民族自治地區和多民族省份并沒有貫徹執行,沒有制定“發展現代醫藥和民族醫藥”的實施細則。《民族區域自治法》第20條規定,“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事實上,《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藥品管理法》的某些條款,明明不符合民族地區民族醫藥事業和民族醫藥隊伍的實際情況,但民族地區并未利用這一條款給予的權利,提出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的意見。民族自治地區和相關省市在制定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具體辦法時,大都忽視和回避繼承發展民族醫藥的問題[4],未制定民族醫藥(苗醫藥)的實施細則。

3.2 苗醫藥文化生態環境的改變 一是人文環境改變。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苗族地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封閉式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年輕人正在遠離鄉村”,“鄉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二是醫療環境改變。在外來醫藥文化的沖擊下,苗醫藥自身的水平和質量,還不足以“壓倒群芳”,在許多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面前缺乏足夠多的比西醫優越的高招,苗藥資源缺乏可持續發展;三是苗醫醫院稀缺。全國沒有一所名符其實的、獨立的苗醫醫療機構,僅貴陽中醫學院一附院辦了一個苗醫門診,黔東南州中醫院有一個苗醫專科,黔南州中醫院有一個苗醫皮膚病專科。除此外,其余大都是民間診所,總體力量十分弱小[5]。苗醫藥文化賴以生存、發展的生態環境令人擔憂。 

3.3 苗醫藥文化缺少認定和保護的傳承人 許多民族地區沒有認識到傳承人在活態傳承中的重要性。一是在執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等過程中,貫徹“一刀切”思想,把民族民間醫藥人員拒之門外,不得營業。95%以上的苗醫處于非法行醫的境地;二是“村寨年輕人”“因生存壓力,外出打工求學,本土傳統的民族醫藥文化傳承人隊伍日漸縮小”;三是民族醫藥隊伍內部,外向性人才十分缺乏,嚴重制約走向世界的力度和速度。在此狀況下,人們對苗醫藥文化的自信心日漸衰弱,苗醫藥文化的傳承人特別匱乏。 

3.4 苗醫藥文化官方教育傳承不夠 在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只有藏醫、蒙醫、維吾爾醫納入了高等教育體系,成立了本科層次的醫學院。其它則是在一些中醫學院開設了民族醫藥學專業,如廣西中醫藥大學的壯醫專業,貴陽中醫學院苗醫藥專業。與此同時,民族醫中的部分名醫則用“師帶徒”的方法培養學生。這些措施,對我國民族醫藥文化“活態傳承”人的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 

苗醫藥教育雖納入了高等教育體系,但苗醫藥專業課程科目十分有限,課程專業化程度不高,人才培養目標細化不夠,苗醫藥文化傳承范式尚未全面融入到專業教育體系中。又因《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對苗醫藥從業人員的約束,苗醫藥專業教育對“活態傳承”人的培養也受到明顯的影響。 

4 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的途徑 

4.1 充分利用非遺保護政策及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特權,頒布與之相應的苗醫藥文化管理和保護制度,從保護機制上實現點面結合 利用國務院非遺“國家+省+市+縣”4級保護政策,啟動苗醫藥遺產保護項目,實施點保護。截止2014年,國家級項目有“苗醫藥(骨傷蛇傷療法)”,省級項目有“苗族醫藥”。然而,申請非遺保護,條件嚴格,數量有限。有些雖然成了保護對象,但苦于經費短缺,活態傳承者們缺乏固定收入,生活遇到困難,無法保證傳承活動的順利開展。 

因此,要想實現苗醫藥的長遠保護與全面發展,我省行政部門還要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區域自治特權,頒布與之相應的《貴州省少數民族醫藥保護與發展條例》或《貴州省少數民族醫藥保護發展實際操作指導細則》,以彌補國家《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等對苗醫藥從業人員的制約,組建專業的苗醫藥文化保護隊伍,從面上全方位開展管理和保護工作。 

4.2 政府對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人的認定和保護 以活態傳承人為基礎,輔以高科技的活態記錄手段保存民族醫藥文化,是“活態傳承”的重要模式。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活態傳承人在苗醫藥傳承中的重要性與創造性。 

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給予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人資格認定,出臺相應措施對活態傳承人開展培訓活動,鼓勵與幫助苗醫藥文化在新時期的傳承及傳播。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機制有效運行。 

4.3 官方教育是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教育的主體 目前,整個貴州乃至全國,苗醫藥人才奇缺。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官方教育是苗醫藥文化活態傳承的主陣地。在保持苗醫藥原生態特點的前提下,一是通過學校培養,大力開設苗(醫)藥專業的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 增加專業課程科目,深化專業課程內容,在中等中醫藥教育中增加苗醫藥科目;二是深化繼續教育,定期舉辦苗醫藥培訓班,提高苗醫藥人員的理論水平、操作技能與綜合素質,創新繼續教育方式;三是以專題研究為載體,培養苗醫藥文獻整理、臨床、科研的專業隊伍,實現民族醫藥跨越式創新發展。 

4.4 結合苗醫藥的民族性、地域性創新其傳承模式 對長期生活在苗族地區,熟練掌握一種或幾種苗族傳統醫藥知識并有較高造詣的苗族民醫,授予“民間醫師”榮譽,納入農村醫療體系,增強他們民族職業自豪感;通過命名一些“苗族傳統醫藥文化鄉”、劃定“苗醫藥種植生態保護區”[6]、編制更多的“苗醫藥民謠”并鼓勵人們傳唱,在全社會大力弘揚苗醫藥文化保護和發展意識,強化理論自信,喚起人們對苗醫藥文化的推廣使用。建立人人有責、全民參與的良性互動活態傳承社會環境,拓展集體傳承模式。重視網絡空間傳播,傳播與傳承是合二而一的。通過網絡傳播,使苗醫藥從“養在深山人未識”變為走出苗山,走進城市,走向世界,進行跨文化交流,以便更多的人關注及重視苗醫藥文化,自覺加入到傳承的行列中來。 

5 結語 

苗醫藥具有“簡、便、效、廉、奇”的特點。隨著全球“崇尚自然,返樸歸真”、“民族藥效”理念的興起,苗醫藥對苗族甚至整個人類的健康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苗醫藥文化以不公開、保密、口傳心授的方式進行傳承,在外來醫藥文化的強烈沖擊下,其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正逐步成為文化碎片。政府及相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到活態傳承保護的重要性,把活態傳承作為新時期苗醫藥文化建設的重點項目,保護苗醫藥文化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在苗醫藥文化的活態傳承中,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努力,更需要廣大苗族群眾積極參與,樹立民族自信、理論自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苗醫藥文化在新時期持續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  學位論文;電子版;遠程提交;中國中醫科學院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高等學校或研究機構的研究生為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的科學研究、科學試驗成果的書面報告,包括博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及博士后研究報告。學位論文電子版作為一種“原生態”及特色館藏數字化資源,對其收集、整理及利用是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從2000年起各高等院校圖書館陸續開展了收集工作。近年來,科研機構圖書館也開始重視此方面的工作。

1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概況

    中國中醫科學院是國家在中醫藥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研究機構,也是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的重要基地。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最早批準的中醫藥專業學位教育單位之一,現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所涵蓋的所有學科專業的博士、碩士授予權,具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授予和在職人員申請學位的資質;設有中西醫結合、中醫學、中藥學3個一級學科的博士后工作站。

2  學位論文電子版的提交方案

    2006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提出了收集學位論文的建議,所領導對此非常重視,與科學院及研究生院有關領導多次商議此項工作,得到了各級領導的支持,于2007年開始收集學位論文電子版工作。由于網上提交平臺未建好,收集方式采用通過e-mail發送,或研究生本人親自到圖書館將電子版學位論文拷到圖書館電腦上,因此病毒傳播不可避免,工作人員的電腦多次受到病毒侵入,影響了圖書館的工作。由于經驗不足,提交要求考慮得也不全面,給圖書館工作人員對論文審查帶來了不便。由于提交工作比較集中,論文審查也需要一些時間,致使出現讓研究生等候浪費時間的情況。采取這種方式提交上來的論文不能自動形成數據庫,不能供用戶查詢檢索,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利用電子文檔重新建立數據庫。我們總結了2007年收集經驗及出現的問題,并與研究生院商議,聯合決定2008年采用遠程網上提交的方案。具體方案如下。

2.1  論文提交規定

    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后,學位申請人必須向圖書館提交電子版學位論文,紙本論文仍然沿用過去的提交方式。從2008年開始,電子版實行網上提交。提交論文之前需要下載并簽署中國中醫科學院學位論文電子版授權協議書。論文電子版審查通過后,由圖書館指定工作人員在“回執單”上簽字蓋章;不合格者需要重新提交。回執單上無此項認證簽字及圖書館蓋章者,研究生院將不予頒發學位證書,且不予辦理畢業離院手續。

2.2  提交時間

    ①應屆畢業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及應在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畢業離校前,通過網上提交。②以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的在職人員,須在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兩周內通過網上提交。③博士后研究人員在出站前兩周內通過網上提交。

2.3  提交內容

    包括3個部分:個人信息、導師信息、論文信息(題錄摘要與全文)。

2.4  提交要求

    ①文件格式:word或pdf文檔。②提交論文的電子版在排版形式及內容上與印刷版必須保持完全一致。③要求將電子版全文合并為一個文檔,word文檔后綴為.doc,pdf文檔后綴為.pdf。

2.5  保密論文的提交

    為了保護作者的知識產權,對涉密論文我們只要求研究生在網上提交個人、導師信息及論文題要部分信息,而全文文檔不采用網上提交,而是需要持蓋章后的“保密申請表”及“中國中醫科學院學位論文電子版授權協議書”,直接到圖書館找圖書館管理員提交學位論文電子版全文光盤。

3  提交情況分析

    2008年提交論文182篇,其中碩士123篇,博士59篇。要求保密的論文有7篇。保密年限有2年、3年、10年,最多要求20年。保密論文主要涉及中藥材研究,創新藥物研制,新發明新發現而未申請專利,內容創新、文章尚未發表,科研課題未完成、科研數據需保密,與企業合作的新藥開發、合同有保密條款、中藥作用機制研究等。

4  建議與思考

4.1  加強學位論文的開發與利用

    我院研究生學位論文是我院的重要文獻信息資源和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和科技開發價值。論文選題比較新穎,涉及的內容比較前沿,一般是中醫藥學研究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和創新性。因此,學位論文是了解中醫藥學最新學術動態、熱點及前沿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尤其對科研人員的選題和知識創新起著很好的參考作用。學位論文不但是一種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和科研成果,而且是國家的戰略信息資源之一,具有重大科技創新和經濟利用價值[1]。因此,對其整理開發利用是目前的主要任務。目前,我館收藏2006年以前的學位論文印刷本有1 000余種,這些重要文獻沒有受到充分重視,至今未建成書目查詢系統,無法得到有效開發及充分利用。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4個有影響的學位論文資源庫:萬方數據的《中國學位論文數據庫》、清華同方(cnki)的《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的《學位論文庫》、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的《高校學位論文庫》[2]。但由于4個數據庫的數據庫來源不一樣,其收錄的數量也不相同。筆者調查了4個數據庫收錄我院研究生學位論文情況:cnki收錄336篇,其中《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218篇,《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118篇(收錄年限范圍為2005-2007年);萬方數據的《中國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收錄年限范圍為1998-2007年)、《中國學位論文文摘數據庫》收錄945篇(收錄年限范圍為1987-2007年);nstl收錄共計1 005篇(收錄年限范圍為1987-2007年);calis未收錄。4個數據庫收錄我院2007年畢業的研究生學位論文情況見表1。表1  4個學位論文庫收錄2007年中國中醫科學院學位論文情況(略)

 

而我館收集了2007年我院研究生學位論文印刷本157冊,電子版154篇。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主要學位論文庫收錄我院研究生學位論文很不齊全,也不完整。無論從我館文獻資源建設、學位論文的開發利用,還是從我院機構庫建設等角度來說,加強我院學位論文數據庫的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

4.2  加強網上提交過程的計算機病毒防治

    計算機病毒始終是困擾計算機用戶的一大問題,尤其是面對來自近200個不同作者提交的論文,病毒防治尤為重要。實際上,也確實有相當數量的電子文檔含有宏病毒,處理這些文件要特別小心。因為含有宏病毒的文件一旦被打開,就會感染文檔模板,之后打開的任何word文件都會感染此病毒。建議給服務器安裝病毒實時監控系統,一旦發現病毒,系統將自動報警并提示是否清除。

4.3  盡快開發新的提交系統

    目前使用的提交系統功能很不完善,界面也不美觀,查詢檢索及控制功能也不完備。目前提交過程中,研究生遇到了很多問題,文件太大無法上傳全文,文本編輯器在字體、段落控制方面功能太差等。另外,此系統不具備回溯建庫功能,也不具備版權保護功能。建議購置功能完備的、成熟的商業化學位論文提交及管理系統,如trs、清華同方tpi、idl、北大方正等學位論文提交與系統。

4.4  注意規避相關知識產權風險

    在學位論文開發利用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知識產權風險。學位論文屬于非正式出版物,設有公開、內部、秘密和保密4個級別。對于傳統的印本論文使用和服務各個圖書館采用的服務辦法基本相同:公開的論文限定在館內閱覽,不提供外借,內部、秘密和保密的論文在解密后提供館內閱覽[3]。因此,印刷本在收繳過程中沒有特別強調學位論文的授權許可。在網絡數字環境下,電子版論文的傳播方式和版權控制極為復雜,涉及到著作權、信息網絡傳播權等問題,為了促進學位論文的交流和利用,電子學位論文的授權就要采取相應策略。取得學位論文的授權,明細授權方式及范圍是開展論文后續服務的基礎[4]。采用論文授權方式可有效的實現學位論文的使用,避免侵權糾紛。如我館2009年規定:在電子版學位論文提交之前,要求論文作者(研究生、導師)同時簽署“學位論文電子版授權協議書”,同意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圖書館在下述時間內以下述形式使用本學位論文電子版:在本論文提交后,同意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局域網內提供網上文摘查詢瀏覽服務;在本論文(公開密級)提交1年以后,同意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局域網內允許讀者瀏覽并下載全文;保密學位論文在解密后同意在中國中醫科學院局域網內允許讀者瀏覽并下載全文。

5  結語

    學位論文電子文檔的收集工作可以說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僅是圖書館、檔案館有積極性就能做好的事情,還需要學校及研究生管理部門下達指令性通知,需要有一個先進的網絡、便捷的提交系統以及每一位研究生的理解與配合。我們2008年的初次嘗試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總體上是成功的。

【參考文獻】

 

[1] 賀德方.國家學位論文服務體系研究[j].情報學報.2004,26(6):697-702.

[2] 程海贇.我國四大學位論文庫的比較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8,(1):25-28.

篇(6)

摘要:對2013年1月出版的《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國

>> 我國中醫藥系統生物學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16種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文獻計量指標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學分析的我國酸棗研究現狀 我國檔案服務體系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電子文件元數據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風險分析方法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學習倦怠研究現狀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中醫體質文獻計量學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化學學科半衰期分析 基于CNKI的中醫治療肥胖文獻計量學分析 對國內“壓力”主題體育類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學校武術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 2003年~2012年我國檔案學對電子政務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近十年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天津中醫藥》作者群的信息計量學分析 我國蘋果品種網絡科技文獻的計量學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心理學學科半衰期分析 中文甲型H1N1流感圖書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基于CBM的中醫藥治療高血壓文獻計量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我國8種中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引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我國8種中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引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范建華")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對2013年1月出版的《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國藥》《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中國中藥雜志》8種中醫藥類期刊(半月刊取第一期)論文的參考文獻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和評價,探討和剖析中藥學論文的學術水平和期刊編輯質量,為進一步提高我國中醫藥學的期刊質量和學科發展提供參考。關鍵詞:中醫藥期刊;引文;引文分析;文獻計量學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4.02.006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itations in 8 Chinese Core Periodicals abou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an Jianhua(Library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e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Nanning Guangxi 530022,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bibliometrically analysed and evaluated 8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periodicals published in January 2013 (chosen the first issues of semimonthly periodicals), includ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hina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ShiZhen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academic level of TCM papers and journal qual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journal quality and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iodicals; citation; citation analysis; bibliometrics 眾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進行課題研究時,必須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著述相關論文時通常將那些對自己課題研究有重大幫助和啟迪的著作,以題錄形式附在最后。引文分析能反映出論文著者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掌握情況和利用能力,同時也反映著者的閱讀傾向,是評價專業期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了了解我國中藥學領域科研人員對文獻的需求,以及對情報信息的吸收與利用狀況,筆者抽取8種中醫藥學中文核心期刊[1],對每篇文章的參考文獻進行統計分析與比較,探討和剖析我國中藥學的研究方法、重點刊物和論文的學術水平,以便為他人從事研究提供參考。1 對象和方法1.1 調查對象以《中草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基金項目:廣西醫療衛生重點科研課題(重2010112)作者簡介:范建華,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中醫藥信息。E-mail: 《中藥材》《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時珍國醫國藥》《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中國中藥雜志》等8種中醫藥類中文核心期刊2013年1月出版的第1期(含半月刊、月刊)為對象,抽取每篇文章后引用的參考文獻。1.2 方法將作者、文獻題名和被引文獻題名、引文數量、文種、文獻類型、普賴斯指數、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數據導入Microsoft Office Excel,對引文率、期刊引文量、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分析采用SPSS11.0軟件。2 結果2.1 被引中文期刊分析8種中醫藥專業期刊2013年第1期刊載論文總數415篇,引文總數5 115條。其中中文期刊引文3 135條,占引文總數61.29%;英文期刊引文1 382條,占引文總數27.02%。對3 135條中文引文按所載期刊進行統計,結果顯示,3 135條引文分別刊載于756種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411種,占引文期刊的54.37%(411/756),并形成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國中藥雜志》《中草藥》《時珍國醫國藥》《中成藥》《中藥材》等為代表的中文期刊核心研究群,引文量排前18位的期刊見表1。表1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中文引文量排名前18位期刊期刊名稱 引文量(條) 占總中文引文量百分比(%)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85 9.09中國中藥雜志 145 4.63中草藥 133 4.24時珍國醫國藥 120 3.83中成藥 104 3.32中藥材 91 2.90藥學學報 43 1.37中國藥學雜志 42 1.34沈陽藥科大學學報 37 1.18藥物分析雜志 33 1.05中華中醫藥雜志 31 0.99中國藥房 31 0.99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30 0.96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28 0.89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6 0.83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6 0.83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 26 0.83中國藥理學通報 24 0.772.2 論文總數與引文率引文率是指期刊文后附有引文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率。引文數據是評估、選擇期刊的一個重要因素[2]。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415篇,有引文的論文414篇,占99.76%。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刊發論文數量與引文率見表2。2.3 引文總數和篇均引文數引文量是指來源期刊論文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數,是衡量該期刊科學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個指標[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著者對文獻信息的吸收利用程度、對科技信息的依從程度及科研人員利用信息的能力[4]。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刊載的415篇論文的引文數量共5 115條,篇均引文12.33條。各刊的引文總數與篇均引文數見表3。2.4 引文文種統計引文文種是指引文發表時所用的文種。對引文文種進行分析,可以了解論文研究內容的國際性,以及作者閱讀文獻的廣泛性。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引文文種主要為中文和英文,結果見表4。 表2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刊發論文數量與引文率期刊名稱 論文總數(篇) 有引文篇數(篇) 百分比(%)中草藥 21 21 100中成藥 55 55 100中藥材 46 46 100時珍國醫國藥 117 117 100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1 91 100中國中藥雜志 27 26 96.3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8 28 100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30 30 100合計 415 414 99.76表3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引文總數與篇均引文數期刊名稱 論文總數(篇) 引文總數(條) 篇均引文數(條)中草藥 21 410 19.52中成藥 55 778 14.15中藥材 46 417 9.07時珍國醫國藥 117 1 125 9.62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1 1 083 11.90中國中藥雜志 27 524 19.41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8 299 10.68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30 479 15.97合計 415 5 115 12.332.5 引文類型對引文類型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掌握本領域中科研人員的閱讀范圍和科研工作的主要情報源。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大致分為期刊論文、圖書和其他(包括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標準、專利等)三大類。引文類型統計結果見表5。2.6 期刊自引與作者自引自引一般分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期刊自引是指某一期刊引用本刊先前發表的論文。作者自引是指作者引用了自己以前發表的論文。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統計結果見表6。2.7 普賴斯指數普賴斯指數是評價科技期刊所載論文新穎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衡量某一學科文獻老化的計量指標,即出版年限不超過5年的引文數量與引文總量之比,用以量度文獻的老化速度與程度[5]。自然,普賴斯指數越大,文獻更替速度越快。普賴斯把受引的文獻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有現時作用的文獻”;其二是“檔案性”文獻。前者是在其出版5年內被引用的文獻,后者則是出版5年后仍被引用的文獻。這里表明文獻的被引用行為有一個變化,出版5年后仍被引用,說明“有現時作用”的文獻已轉變成“檔案性”文獻了。檔案性文獻數量多寡,是受學科自身性質決定的。P(普賴斯指數)=被引文獻數量(小于或等于5年)/被引文獻總量×100%。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賴斯指數見表7。 表4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文種期刊名稱 中文引文數量(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英文引文數量(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藥 202 49.27 208 50.73中成藥 657 84.45 121 15.55中藥材 293 70.26 124 29.74時珍國醫國藥 881 78.31 244 21.69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02 83.29 181 16.71中國中藥雜志 265 50.57 259 49.43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177 59.20 122 40.80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353 73.70 126 26.30合計 3 730 72.92 1 385 27.08表5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期刊名稱 期刊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圖書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其他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藥 386 94.15 13 3.17 11 2.68中成藥 648 83.29 90 11.57 40 5.14中藥材 349 83.69 41 9.83 27 6.47時珍國醫國藥 955 84.89 121 10.76 49 4.35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975 90.03 59 5.45 49 4.52中國中藥雜志 495 94.47 10 1.91 19 3.62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69 89.97 18 6.02 12 4.01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440 91.86 14 2.92 25 5.22合計 4 517 88.31 366 7.16 232 4.53表6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自引及作者自引期刊名稱 引文總數(條) 期刊自引數(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 作者自引數(條) 占本期全部引文百分比(%)中草藥 410 33 8.05 6 1.46中成藥 778 46 5.91 15 1.93中藥材 417 23 5.52 3 0.72時珍國醫國藥 1 125 51 4.53 17 1.51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1 083 238 21.98 11 1.02中國中藥雜志 524 36 6.87 5 0.95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99 7 2.34 12 4.01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479 21 4.38 10 2.09合計 5 115 455 8.90 79 1.54 表7 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量及普賴斯指數期刊名稱 引文總數(條) 近五年引文數(條) 普賴斯指數(%)中草藥 410 268 65.37中成藥 778 406 52.19中藥材 417 228 54.68時珍國醫國藥 1 125 532 47.29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1 083 707 65.28中國中藥雜志 524 352 67.18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 299 170 56.87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 479 269 56.16合計 5 115 2 932 57.323 分析與評價3.1 被引中文期刊結果分析3 135條中文引文分別刊載于756種期刊,引文1次的期刊有411種,占引文期刊的54.37%(411/756),離散性較大,但仍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核心區,這個核心區的期刊可作為我國研究中藥領域的核心期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被引92次,表明其作為標準,非常受到中藥科研人員的重視。3.2 引文率在8種中醫藥類期刊中,除《中國中藥雜志》的引文率為96.3%外,其余7種期刊的引文率均為100%,均引文率為99.76%,與2009年11種中醫藥類期刊引文分析[6]的平均引文率97.95%相比有所提高,高于《中華兒科雜志》1994-2009年均引文率95.91%[7]和《中華手外科雜志》2005-2009年均引文率87.37%[8]。3.3 期刊引文量一種專業期刊被引用的次數越多,說明它在本學科領域的影響和作用越大。從表3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篇均引文數量12.33條,篇均引文量最低的《中藥材》也有9.07條,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篇均引文量均高于我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的篇均引文量(8.81條)[9]。與文獻[6]相比,篇均引文量增加5條及以上的期刊有《中草藥》增加8條,《中國中藥雜志》增加8條,《中成藥》增加6條,《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增加5條。與國際上科技論文的篇均引文量(15條)相比,《中藥材》《時珍國醫國藥》《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等4種中醫藥類專業期刊編輯部還需采取措施,幫助作者提高引用參考文獻的意識,增加論文的引用量,縮小與國際的差距。單篇引文最大值為《中國中藥雜志》的77條,單篇引文最小值為《中藥材》的1條。 3.4 引文文種從表4可以看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文種主要是中文文獻,占72.92%,英文文獻占27.08%。沒有其他語種文獻,這可能與各國大多采用英文發表科技文獻有關[10];或者是作者僅關注中文、英文文獻。除《中草藥》《中國中藥雜志》兩種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達到或接近50%外,其余6種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較低,與文獻[6]相比,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顯著提高的有《中草藥》《中國中藥雜志》《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而期刊的英文文獻比例降低的有《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中成藥》。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英文引文文獻比例低于《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006年英文引文率(54.01%)[11]。因此,中醫藥類期刊作者群還需提高對英文文獻的利用和借鑒能力,提高英文文獻和其他語種文獻的引用率。3.5 引文類型表5顯示,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類型主要為期刊文獻,共4 517篇,占88.31%;其次為圖書,共366篇,占7.16%;其他各類文獻,共232篇,占4.53%。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文獻信息已成為科研人員獲取最新信息、了解學科發展動態的重要途徑。因此,科研人員應積極利用網絡文獻,使自己的科研走在世界前列,多出快出成果。3.6 期刊自引和作者自引自引率是反映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期刊的正常自引率高表明期刊有自身的穩定性、連續性及與其他期刊交流的適度性,也可反映期刊學術領域的寬度和論文的學術水平。從表6顯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自引率為8.9%,與64種藥學期刊8.0%自引率基本相符[12],自引率較高的《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1.98%),也沒有超過期刊過度自引23.8%的界定線[12]。期刊自引率明顯偏低的《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34%)、《時珍國醫國藥》(4.53%)、《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4.38%)三種期刊編輯部應引導作者適當提高自引率,擴大相對穩定和高水平的作者群,激勵核心作者多,以保證和提高刊物水平。3.7 普賴斯指數普賴斯指數越高,說明論文內容越新穎。一般情況下,新興學科的普賴斯指數高于成熟學科,各學科的普賴斯指數平均值大約為50%[13]。表7顯示,2013年第1期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普賴斯指數57.32%,與文獻[6]的40.35%相比有大幅提高,且高于《中華神經科雜志》的56.6%[14]。說明我國8種中醫藥類期刊的引文時效性高、新穎性強,作者對學科前沿有良好的把握。參考文獻[1]朱強,蔡蓉華,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

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2]尤金•加菲爾德.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是怎樣選用刊物 的?[J].武夷山,譯.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2,3(2):36-39.[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7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8.[4]杜云祥.《中華醫學圖書館雜志》被引分析研究[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3,12(1):52-55.[5]邱均平.科學文獻普賴斯指數的計算與分析[J].情報業務研究,1989,6(3):170-172,169.[6]屈清慧,張曉峰,張馨洋,等.11種中藥學期刊引文分

析[J].中國藥房,2012,23(3):193-196.[7]冷婧,胡燕平,李林平.《中華兒科雜志》1950至2009年發文及引文計量學分析[J].中華兒科雜志,2011,49(1): 41-48.[8]肖寧.《中華手外科雜志》2005-2009年引文分析[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0,26(3):167-169.[9]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0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0]丁云秋,李錦,游蘇寧.《中華內科雜志》近5年部分欄目引文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4):251-254.[11]郭秀婷,寧樺,吳蓉,等.《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2006年論著引文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 15(17):1348-1350.[12]劉雪立,周志新,方紅玲,等.2005-2007年我國醫學期刊自引率與過度自引的界定[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 20(4):624-626.[13]靳純橋.《醫學雜志》1996~2000年引文統計分 析[J].醫學雜志,2001,26(12):935-937.[14]滕洪松.《中華神經科雜志》2002-2004年載文中引文的計量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9):79-80.(收稿日期:2013-12-16,編輯:魏民)

篇(7)

首先,從現代醫藥產業和醫藥學教育的發展來看。在醫藥產業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醫藥類專業學生的要求之一是厚基礎,即具有有寬厚的自然科學基礎和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對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來說,要達到這個要求,課時數有限的數學課程應重視應用能力的培養,適當安排部分數學實驗,加強實際問題的解決,并結合醫藥學案例進行教學,不僅加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能力。其次,從歷年數學建模競賽選題的角度來看。縱觀近15年以來的數學建模競賽題,醫藥類問題出現頻率頗高,比如:2014年D題儲藥柜的設計;2012年C題腦卒中發病環境因素分析及干預;2011年D題天然腸衣搭配問題;2009年B題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2006年B題艾滋病療法的評價及療效的預測;2004年C題飲酒駕車;2003年A題SARS的傳播;2001年A題血管的三維重建;2000年A題DNA序列分類。這些數學建模賽題基本上都是當年社會所關注的醫藥類熱點問題,這些表明醫藥學與數學建模緊密相關,數學可以用于研究和解決醫藥學領域相關問題,掌握一定的數學建模知識對醫藥類專業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最后,從數學建模和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關系來看。數學建模能幫助學生提高創新能力、聯想力和一些優秀的品質,建立數學模型的時候,每個參賽隊員必須拓寬自己的思路,充分發揮自的優勢,選擇恰當的方法;數學建模培養了學生相互協調能力和團結合作精神,在競賽的三天三夜中,三名競賽隊員必須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為解決問題而共同奮斗;數學建模以醫藥產業、經濟管理、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實際問題為背景,具有極強實用性,通過競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以及其他學科的關聯,并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的重要性,從而增強了學習興趣;數學建模培養了學生查找資料和撰寫論文的能力;數學建模使學生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培養了學生求真務實、科學協作的品質和百折不撓、堅毅不拔的毅力。通過數學建模競賽,學生學會了合作、求知、交流和創新,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由此可知,在數學建模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知識的創新、方法的創新和應用的創新,從而開展數學建模是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二、如何在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開展數學建模活動

1.注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高等數學》的教學中,形成“用推理、重邏輯、偏應用”的方式思考問題。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數學教學不能為了迎合應用教育觀而一味地摒棄數學的推理過程,應有度的把握,適度地將推理過程直觀和淺顯化。教學盡量與醫藥學案例相結合,結合數學建模思想介紹微積分在醫藥學的應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校從事高等數學教學的教師,結合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特點和近幾年的建模經驗,于2012年編著了一本《醫藥應用高等數學》教材,每一章的內容安排都有3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數學家簡介,第二部分是微積分基本知識,第三部分是微積分在醫藥學中的應用,即醫藥領域簡單的數學模型。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結合醫藥數學模型進行教學,不僅對學生進行了數學思維的培養,而且很大一定程度上提高醫藥專業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2.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

數學建模中涉及到的許多計算都可以通過一些數學軟件進行運算(比如求函數導數、微分、積分、T檢驗、方差分析、正交設計等),這類問題我們都可以結合Mathematica、SPSS或者Excel軟件進行教學。數學的教學應當有兩個目的,一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二是提供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實上,軟件的應用使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簡單明了,且更加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盡管如此,但醫藥類高職高專院校的數學教學適合在某些章節利用軟件實現題目的求解,并不是全部。由于缺乏實驗室,我校教師在進行《高等數學》的教學時,結合Mathematica的智能手機版本進行教學,首先指導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下載安裝好Mathematica的APP,在學生學習完每一個知識點并完全掌握之后,讓學生嘗試進行Mathematica計算,從而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而且還幫助學生掌握了一種新的數學軟件。在進行《醫藥統計》教學時,首先對每一種統計方法的原理和計算進行詳細講解,并要求同學會面對具體的問題時會選擇出合適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最后指導學生通過SPSS或者EXCEL怎么進行統計分析,這樣不僅使得學生掌握了統計學原理和方法,而且還掌握了相應的統計軟件,真正體現了以應用型為導向的高等職業教育。

3.合理安排培訓內容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參加全國數學建模競賽,更為了讓學生通過數學建模競賽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以及真正地將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應用于專業課程學習、專業問題研究,從而使學生成長為創新型人才,在進行比賽之前,要組織一個月左右的集訓,時間主要實在暑假。培訓過程中主要采用學生與教師角色互換的方法,即前一天教師將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進行討論,第二天先以小組為單位給其他各小組及老師進行匯報講解,然后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互相取長補短,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開拓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考慮到醫藥類高職高專學生已經學過《高等數學》和《醫藥統計》,并且已經掌握了基本的微積分理論和各種簡單的統計分析方法,數學建模培訓應以數學知識和方法為縱向,內容上主要包括包括線性代數、線性規劃、優化、微分方程、計算方法、綜合評價等,以及常用的數學軟件Matlab、Mathematic、SPSS、Lingo等,培訓時以問題為橫向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安排課程內內容。

4.全身心投入競賽

對于醫藥類專業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數學建模競賽是一次“真刀真槍”的實戰訓練,也為優秀大學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為以后的專升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整個競賽過程給參加過的學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回憶,參加過競賽的學生表示,不管競賽的成績如何,一定要動員學生認真參加培訓、自學、討論、競賽的全過程,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競賽。我校是從2010年開始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比如:2014年參賽隊1隊,獲國家二等獎1項;2013年獲參賽隊1隊,獲省一等獎1項;2011年參賽隊3隊,獲省二等獎1項;2010年參賽隊1隊,獲省一等獎1項。

三、數學建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現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能力是在知識的教學和技能的訓練中,通過有意識的培養而得到發展的。數學建模的整個過程通常是很難直接套用已現有的方法和結論,要完成數學建模,經常會涉及一些雜亂無章的數據,要求學生能夠有效地對數據進行修復和篩選,并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和研究,這就需要學生擁有良好的建模思想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組建出相應的數學模型,而建模方法和思想都是學生的原創性沖動,所以,在整個建模的過程能夠喚醒學生進行創造性工作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過程的培養。另一方面,在數學建模中,大多數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固定的求解方法和參考書,更加也沒有已經成型的數學問題,都是目前還尚未解決的問題,這就要求學生一開始就要自己進行思考和研究,學生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充分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去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這整個過程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提高。另外,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創新性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競賽論文的評閱過程中對于認定有突出創新點的論文才有可能獲獎。數學建模的整個過程都是圍繞著創新這個核心主題進行的,開展數學建模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資料的查閱能力、計算機編程能力、論文的撰寫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這一切都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結語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日韩精品国产另类专区| 婷婷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99国精产品一二三区|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日本真人添下面视频免费| 国产高清精品软件丝瓜软件|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爽|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1|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日日躁夜夜躁狠狠躁| 阿公抱着我边摸边吃奶视频| 国产voyeur精品偷窥222| 一本一道av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潘金莲|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成人无码α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香蕉网| 狼人无码精华av午夜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熟妇熟女乱妇乱女网站|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成人网| 亚洲欧洲精品饰品推荐有限公司| 最近中文字幕2018| 免费人成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hd老熟女bbn老淑女| 女人18毛片水真多| 欧美xxxx做受欧美|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情人伊人久久综合亚洲|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玩弄丰满少妇人妻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白人大战34厘米黑人bd|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丰满岳妇乱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国产曰批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