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婦產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婦產科學論文1700字(一):婦產科學臨床實習教學中CP結合TBL教學的應用探討論文
婦產科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臨床學科知識,也是醫學院校中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內容,此科學內容存在比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在傳統教學中,通常使用常規臨床帶教教學形式,雖然也起到了一定成果,不過無法令人真正滿意,并且此種常規帶教形式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帶教師生之間互動不到位等。現在醫學院教學方式發生了變化,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形式轉變為主動形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領的互動教學模式。現在將TBL和CP結合教學法使用在婦產科教學中,針對患者疾病類型進行檢查、診斷治療以及護理
等,使得患者得以早日康復,基于此,我院嘗試在婦產科臨床實習帶教中使用CP結合TBL教學,并選取近年來我院實習的90例學生作為臨床研究對象,開展相關臨床研究,現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從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實習的90例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方案分成對照組(n=45),與觀察組(n=45)。所有研究對象都是專業許而生,其中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齡19-24歲,平均(18.24±0.45)歲。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齡20-23歲,平均(21.24±0.04)歲。學生來自的大專和本科學院,對兩組學生的基線資料以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進行對比,沒有統計學差異,可比較(p>0.05)。
1.2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傳統臨床帶教方式,專業教師針對婦產科理論知識講解后,引導學生進行查房實習工作,主要過程是,專業教師針對婦產科內容進行講述,然后分配學生和患者進行溝通,掌握病史后進行婦產科檢查工作,為孕婦書寫病例、產程等。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依據實習具體情況提出問題,教師進行解決,最后以試卷測試形式針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檢測。觀察組采用CP結合TBL教學形式,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小組劃分,結合實際情況以每組3-5人不同成績進行混搭【1】。第二,做好實習準備,教師為學生提供CP文本,簡單接受后提出簡單問題,實習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其中,對病情掌握后以自學形式查找資料,解決問題。第三,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基于教師引導下,做好治療干預工作,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觀察分娩過程,判斷宮縮等。第四,個人發言時間,小組學生逐個提問進行解決。第五,總結點撥提升效果,依據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判斷,做好重點講解工作,做好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2】。
1.3觀察指標
課程接受,組織學生進行考試,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方向,以百分制形式進行,理論為60分,而實踐則為40分,以調查問卷形式,收集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實踐能力等,針對結果進行對比。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實習學生進行成績考核,做好統計分析工作,成績差異性對比可以采用t值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3】。
2結果
實習結束后對學生的理論和實踐進行考核,針對考核結果進行對比,觀察組最終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學生學習興趣優于對照組,理論實踐能力高于對照組,系團結協作能力也高于對對照組,并且獨立查閱資料能力和創新意識也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如下表所示:
3討論
婦產科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內容,此科學是結合了內外和兒科學科知識內容,需要學生具備深厚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還要具備熟練臨床操作能力,以及和其他醫師合作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良好溝通能力。TBL教學結合CP教學形式和常規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可以顯著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學生更加自主學習,同時可以提升學生合作能力和溝通意識,進而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4】。TBL和CP教學形式在婦產科臨床帶教中使用,以小組形式進行教學,在整個過程中,會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進而使得學生綜合素養得以提升。研究結果顯示,TBL結合CP教形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實習學生發展。
婦產科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淺談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心得論文
摘要:留學生教育現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評價一所高校開放程度的標準之一。但由于留學生在語言、文化及學習經歷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留學生在課堂的學習和知識的理解上面臨不同的困難。為了提高留學生婦產科學的教學質量,該文闡述了在婦產科學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心得與體會。
關鍵詞:婦產科學留學生教學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0(c)-0246-02
當今留學生高等教育現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其教學工作已成為國內各高校一項新的任務和挑戰。同時,也充分體現了一所高校的國際化程度,是高校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方面,也更是體現當代中國正不斷由生產經濟和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重大轉變。婦產科學作為臨床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旨在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變化及生育調控,是集專業性、技術性以及操作性為一體的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應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法,充分發掘留學生的潛能,并令其逐步掌握各種常見婦產科疾病的診療方法。在多年留學生婦產科學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以下幾方面心得體會。
1留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
筆者學校臨床醫學5年制臨床本科專業留學生,生源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東南亞國家。這些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口語基礎,大部分學生英語口語相對流利,但部分學生英語口語帶有較濃重的地方口音,并且漢語水平程度也參差不齊,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言交流是教師面臨的問題之一。并且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其國家的文化、信仰及教育背景也不同,所以對專業課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困難[1]。留學生課堂學習習慣與中國學生課堂學習習慣也有較大區別,留學生課堂學習氣氛較為活躍,學生主動性強,與教師之間互動良好。但同時,課堂紀律相對比較難把控,因為上課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打斷老師的講課隨時提問,所以課堂上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爭取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有所收獲。
2教學方法的實施
2.1理論課教學
因為考慮留學生未來畢業后雖然可能回國工作,但在中國留學實習階段,面臨的患者大多為中國患者,所以盡量讓學生適應中國的醫療環境,在課堂上采取中英雙語式教學。課堂首先先用傳統多媒體課件展示全英文理論課程內容,但摒棄傳統課件中冗長、繁瑣的文字描述,課件中采用形象的圖片、多彩的動畫以及部分原版英語聲音影像,形象生動地為學生展示該堂課的教學目的,通過生動的講解帶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課堂采用啟發式及點撥式教學,在理論知識講授完畢后,以“角色扮演”和“情景虛設”的方式對所學疾病總結,通過案例讓留學生融入角色,并參與到情境模擬中,使其更切身感受到課堂的精髓所在,教師同時予以指導,培養留學生的臨床思維,使學生熟悉和掌握相關知識點。教師事先選擇一中國名學生,其作為“患者”經過課前簡單的培訓,以便于課堂上能輕松應對留學生的發問,并且盡量向標準化病人(SP)靠攏。然后,讓學生分別對其進行病史采集、口訴體格檢查項目及應實施的輔助檢查名稱。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實習環境,要求學生需用中文依次詢問病史,無法用中文準確表達者,教師在旁邊進行解釋說明,并鼓勵課堂上其他同學用中文進行補充提問。若學生提出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項目有誤,教師在其旁詢問選擇該項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的目的,進行解釋說明錯誤所在,并回放課件中的相關知識點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錯誤的原因;若學生提出檢查項目正確,教師應積極地對其進行下一步的引導,并以多媒體的方式展示該“患者”的檢查結果,引導其針對性地探索該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及同時回答出鑒別診斷名稱。在這一模式中,有的學生可能因性格原因不愿意參與其中,或者對此表現得漠不關心,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應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并且授課教師在補充和解答問題過程中對于重點中英文詞匯做反復提醒、強調,進而加深學生對該堂課程的印象。
2.2實踐課教學
因婦產科學其本身的特殊性,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很可能涉及患者個人隱私問題,且基于目前中國醫患關系緊張,實踐課對于教師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實踐課前教師事先準備典型病例,要求學生應在課前溫習相關理論課知識,鼓勵并提倡學生收集理論課堂上有所困惑的知識點。雖然理論課上有“角色扮演”和“情景虛設”環節,但牽涉到與真實患者溝通和相處的方式方法,也是醫學生所必備的技能之一,在問診過程中能讓留學生深刻體會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學生的醫患溝通技能。病例對象選擇能配合的典型病例為主,教師采用學生與患者“零距離”接觸模式,事先與患者充分溝通,在取得其同意和理解后,帶留學生走進病房。
然后采取將學生自由分組模式,一般分為4~5個學習小組為宜,每組選擇一個學生作為代表向患者詢問病史,同樣使用中文式提問,再由組內其他成員補充提問。留學生代表可對患者進行簡單查體,模擬式提問輔助檢查結果,然后由教師在旁邊給予輔助檢查結果的回答。教學實踐過程中組內同學可以隨時討論,盡可能完善病史采集。詢問結束后再進行組間的補充回答,探討在問診及查體時的疏忽遺漏之處,然后進行彌補和糾正,并對該病例的體征、初步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進行分析,提出診療方案。最后環節再由帶教老師對各組討論結果進行補充及點評,并結合具體病例解答實踐課前學生收集的有困惑和爭議的問題。因留學生相比中國學生性格更加活潑、自信,且思維活躍,這種“分組式”的病例實踐課,最大程度上采用了合作式、互助式的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學生的反響普遍良好,同時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及教師與同學之間的完美互動及配合,增加了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交流。并且讓學生通過與患者的切實接觸,了解中國醫療現狀,適應中國國情,讓他們在案例學習過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團隊式”醫療,增加團隊合作精神。
3討論
1抗菌藥物在婦產科的使用頻率
在此次調查中發現用于預防性治療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使用頻率最高,這種復合劑對革蘭陽性需氧菌及革蘭陰性需氧、厭氧菌均具有較好的療效,同時在治療多種病原體引起的婦產科軟組織感染中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如腎盂腎炎、盆腔蜂窩組織炎、產后子宮內膜炎、絨毛膜炎等[1]。婦產科醫生在用藥過程中應熟練掌握目前婦產科常用抗菌藥。通過分析歸納有如下使用特點:
1.1β-內酰胺類抗生素
β-內酰胺類抗生素是婦產科常用的高效低毒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碳青霉烯類和頭孢類(含頭霉素類)。(1)青霉素類。廣譜青霉素類曾常用于治療泌尿生殖道感染,且非常有效。婦產科臨床應用于預防孕婦體內的無乳鏈球菌感染,且用于治療盆腔蜂窩組織炎,部分用于產后子宮內膜炎的治療;在治療盆腔感染時常與氨基糖苷類、甲硝唑聯合使用。但是廣譜青霉素類對兼性厭氧菌作用比較弱,同時隨著大量耐藥菌株的出現,單獨采用各種半合成青霉素類抗生素治療婦產科感染的應用已經不多見。但由于其對胎兒和新生兒的損傷少,大劑量使用時療效較好且相對廉價,目前仍然是用于預防與治療孕期感染的常用藥。(2)頭孢類。頭孢類具有抗菌譜廣、殺菌力強及過敏反應少的特點,在婦產科中用于感染的治療及預防術后感染。隨著新型第四代頭孢菌素的出現,如頭孢唑蘭、頭孢匹羅、頭孢噻利、頭孢吡肟。使得其對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厭氧菌具有廣譜抗菌活性,同時增強了抗革蘭陽性菌活性,尤其是對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作用加強。新型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均具良好的藥動學特性,半衰期長且廣譜、強效、低毒[2]。(3)碳青霉烯類。在β-內酰胺類抗生素中,碳青霉烯類是抗菌譜最廣的,其抗菌活性強,對多重耐藥菌株引起的嚴重革蘭陰性菌感染及混合感染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同時也用于治療產ESBLs菌株感染療效最佳的品種。
1.2氟喹諾酮類
氟喹諾酮類抗菌譜很廣,對大多數革蘭陰性菌,淋球菌、沙眼衣原體均具有療效,但近年隨著耐藥的革蘭陰性菌不斷增長,因而臨床不主張采用其預防性應用。今年來上市的新品種對革蘭陰性桿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腸球菌的作用更強,并具有較強的廣譜抗厭氧菌活性,且發生光敏反應的頻率降低[3]。但由于喹諾酮類藥物抑制DNA合成的機制,因此不可以用于孕婦、哺乳期婦女以及16歲以下的患者。
1.3氨基糖苷類
此類抗生素的特點是可與細胞壁活性抗菌藥產生協同作用且具有依賴濃度的快速殺菌作用,在婦產科主要用于治療革蘭陰性菌所引起的嚴重感染。慶大霉通常用于引起盆腔感染的革蘭陰性兼性厭氧菌的治療,近年來慶大霉素的用法已從以往的每1次/8h變成1次/24h。其具有療效相同,但耳、腎毒性降低,用藥簡單和費用較低等優點。
1.4大環內酯類與林可霉素類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在婦產科中最常用的是紅霉素和阿奇霉素,其對革蘭陽性需氧菌(鏈球菌、葡萄球菌)有效,也對很多厭氧菌和淋病奈瑟菌有較強作用。阿奇霉素還具有半衰期長、對性傳播疾病具有肯定療效的優點。隨著第3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出現,如泰利霉素,其不僅對耐大環內酯類肺炎鏈球菌還對厭氧菌具有很強抗菌活性,同時其安全性更高。林可霉素類在抗菌譜上與大環內酯類相似,目前應用于婦產科的各種厭氧菌或金葡菌革蘭陽性菌引起的盆腔、腹腔感染的治療上。對于合并革蘭陰性菌感染,可以聯合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進行治療。克林霉素對沙眼衣原體也具有較強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于是治療產后子宮內膜炎及孕期陰道炎。但克林霉素因與紅霉素作用靶點相近而發生拮抗,因此不可以與其聯用。同時克林霉素會引起偽膜性腸炎的可能,不宜用于術后感染的預防。
1.5多肽類
目前多肽類抗生素在婦產科中主要用于耐藥菌感染的治療。當患者對青霉素過敏時,首選糖肽類抗生素萬古霉素,其抗菌譜窄,是目前用于MRSA或革蘭陽性菌導致的婦科嚴重感染。隨著第二代糖肽類抗生素Ⅲ期臨床試驗的完成,其可用于耐藥革蘭陽性菌的感染治療。
1.6其他高效抗生素
目前應用于婦產科的抗生素還有磷霉素、甲硝唑、強力霉素等。磷霉素具有無毒性、無抗原性等特點,在婦產科領域主要用于大腸桿菌、志賀菌屬、葡萄球菌屬和沙雷菌屬引起的陰道炎和宮頸炎的治療。甲硝唑對需氧菌無作用,僅對厭氧菌具有強大抗菌作用,因此在對各種婦產科需氧菌與厭氧菌混合感染的治療上常需與抗需氧菌藥物聯合使用。強力霉素具有高效、廣譜、低毒等特點,常用于治療婦產科盆腔炎,但由于厭氧菌對其易耐藥,因此臨床常將其與頭孢類藥物合用。
2婦產科抗菌藥物的使用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140例婦產科患者。年齡23~48歲,平均年齡(36.2±1.2)歲。其中,中輕度感染42例,中度感染62例,重度感染38例。
1.2方法
對所選140例患者通過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進行治療。主要的治療方式是通過0.9%氯化鈉溶液100~200mL溶解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對患者進行靜點治療。針對患者的不同感染部位和不同感染程度分為三個級別。對輕度感染患者使用1.5g/次,每12h給藥1次的治療方法。對中度感染患者使用1.5g/次,每8h給藥1次的治療方法。對重度感染患者使用3.0g/次,每8h給藥1次的治療方法。每次靜點時間為30~50分鐘。且以5天為一個療程,在患者一個療程結束后根據患者的病情情況對患者進行重新檢查以調整用藥。
1.3觀察指標
對進行治療的患者按療程進行臨床療效和細菌學療效分析。并對患者產生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對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分為三級,分別為治愈、有效和無效。對患者的細菌學療效分析分為三級,分別為病原菌清除、病原菌部分清除和病原菌未清除或病原菌替換感染。對患者的不良反應觀察分為皮疹、氣急、胸悶三種情況。
2結果
通過對所選患者進行治療,痊愈的患者例數為129例,通過治療有明顯效果的患者為11例。痊愈率為92.1%,有效率為100%。患者病原菌完全清除患者112例,病原菌部分清除患者25例,出現病原菌替換感染患者為3例。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有25例,其中出現皮疹癥狀的患者8例,出現氣急癥狀的患者9例,出現胸悶的患者8例。所有患者最后經過治療,全部康復出院。
3討論
臨床上婦產科治療的難點,就是對患者受到感染所引發的疾病的治療,因為患者的感染原因很多。如外傷、抵抗能力降低、性生活等都會引起女性的婦科疾病感染。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是混合了舒巴坦和頭孢哌酮兩種藥物的一種復合制劑。這種復合制劑中的兩種藥物比例為1:1。兩種藥物的含量均為500mg。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對多數的細菌能夠產生β-內酰胺酶且此作用不可逆,成為一種有效抗菌殺菌的藥物。頭孢哌酮是頭孢類藥物的第三代藥物。與舒巴坦鈉一起使用,可以有效的阻止病原菌的發展,對病原菌有很大的殺菌作用。本文所選140例患者全部使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藥劑進行靜點治療。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的康復時間和感染治療時間短。治療效果明顯。
4結語
1.1一般資料
本組一共3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婦的年齡在25~38歲,平均年齡在29歲。其中初產婦有23例,經產婦有7例。其中有2例患者是屬于糖尿病合并妊娠,28例患者為妊娠期糖尿病。在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較高的因素中,出現過異常生育史的患者有5例(胎兒畸形、自然的流產、死胎死產等)、患家族糖尿病的有4例;患者在病史中出現了“三多”癥狀:多食、多飲、多尿有15例,高齡初產有3例,好高征的患者有16例。有的產婦具有上面兩種高危因素以上。
1.2臨床癥狀
有10例患者在產前檢查時發現該病,有2例患者因在妊娠期期間出現口干、多飲、尿多等癥狀,有1例患者發生了酮癥酸中毒,有4例患者發生了合并妊娠高血壓綜合癥。
1.3診斷
1.3.1糖尿病的篩檢
孕婦在24~28w早餐之后口服葡萄糖50g,1h之后對血糖進行測定,若血糖≥7.8mmol/L(140mmg/dl),則糖篩查為陰性。再做進一步的糖耐量的試驗。
1.3.2口服糖耐量試驗
糖篩檢呈陰性者,在禁食12h之后口服75g的葡萄糖,測空腹血糖和服糖后1、2、3h的血糖值,正常值為5.6、10.6、9.2、8.1mmol/L即100、190、165、145mg/dl[3],若是其中的任意兩個數值高于正常值,則為妊娠期糖尿病。
1.3.3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主要是參照地Fernando多定義的診斷標準所進行的。第一,口服糖耐量試驗的結果出現了兩次異常第二,患者空腹血糖測量,兩次均≥5.8mmlo/L(105mg/dl)第三,測得患者任何一次的血糖只均≥11.1mmol/L(200mg/dl),并且再次測空腹血糖值≥5.8mmlo/L(105mg/dl)。
2結果
本組患者在做完糖尿病的篩檢,在一次服下之后的1h后抽取肘靜脈血,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7.8mmol/L(140mmg/dl),糖篩查試驗為陽性,然后在進行糖耐量試驗,本組患者的血糖值均高于以上的任意兩個值,這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周明顯的降低(P<0.01),胎兒出生的體重明顯的增加(P>0.01);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剖宮產的主要指征體現為:胎兒出現了窘迫、巨大兒以及妊高征等。妊娠期糖尿病圍生兒的死亡進行分析:在本組30例患者中,出現了4例死胎,主要是因為出現糖尿病合并妊娠,通過追問其患者的病史患者均出現了多飲、多尿等癥狀并持續了4月以上,甚至超過一年,加之患者的受孕之前均未進行空腹血糖的檢查。其中有2例產婦在入院之后突然初夏了昏迷癥狀,測其血糖值為58.6mmol/L,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屬于高滲性的昏迷、死胎,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待糾正其休克之后轉到內科進行治療。有2例患者在懷孕的早、中期對尿糖進行檢查均為陰性,懷孕的晚期并發妊高征,懷孕36周所檢測到的尿糖(+++),再檢查其空腹血糖,一直到懷孕的39周,因為胎動消失,第一天就入院,檢查其尿糖(+++),血糖為10mmol/L,被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死胎,并進行了毀胎術,其胎兒的體重為6300g。出現巨大兒是因為早期的治療與晚期的治療是緊密聯系的,之間的有著明顯的差異(P<0.05)。
3討論
由于孕婦在妊娠期具有糖像化的特點,導致妊娠本身成為了一個致糖尿病因子。由于皮質醇、胎盤胰島素以及胎盤催乳素的作用,增強了胰島素的降解。假若胰島的功能不全以及胰島素的分泌量不足,那么就很難維持正常的糖代謝,就容易導致血糖的升高從而發生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因為各種各樣的生理病理的變化很難使血糖控制在穩定的水平上,從而加重病情,導致機體的代謝發生嚴重的紊亂。對于妊娠的中晚期,胰島素的需求量加大,胰島素的拮抗作用加強,而Hplr的促進脂肪分解的作用又致使外周組織分解脂肪酸以及碳水化合物,易發生酮癥酸中毒。產婦在分娩期應激狀態以及宮縮的時候易造成大量的糖原被消化,因此,導致低血糖性酮癥酸中毒。該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們的生活飲食水平的提高,孕婦在懷孕期間攝入了過多的營養,使其營養在體內分布、消化不均,尤其是南方的人喜愛吃甜食,對糖尿病的發生埋下的重因;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們對妊娠期糖尿病的認識不深刻,在圍產期的保健并不完善。因此,孕婦飲食的調整,圍產期的正規管理是預防該病的重點。孕婦在妊娠期因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增強,刺激了胰島素的分泌增加,導致了高胰島素癥,但是胎盤激素有拮抗胰島素的作用,降低了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其血糖的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合并感染,最常見的合并癥是泌尿生殖系統的感染,若是不及時的治療,有的可發生為腎盂腎炎。妊娠期糖尿病對胎兒造成嚴重的危害,尤其是導致胎兒在宮內的死亡率和新生兒的病死率。孕婦的血糖過高,使羊水中的糖分含量升高。因母體的血糖較高,通過胎盤輸送給胎兒,引起胎兒的高血糖和高胰島素血癥,促使了蛋白組織的合成,并使脂肪和糖原在胎兒的各部組織中沉積,從而引發巨大兒。然而巨大兒的形成就必然導致早產、難產、新生兒的窒息等嚴重的后果,從而增加了剖宮產的機率。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控制一定要照顧到母體和嬰孩雙方面,既要保證營養,還要防止進食后引發高血壓,更要避免在饑餓的時候引發的低血糖以及酮癥酸中毒的發生。對于孕婦每天正常的熱量的攝入值為126kJ/kg;體重較輕的孕婦每天攝入熱量為167kJ/kg,較重的孕婦每天的攝入量為100kJ/kg。為了預防高血糖癥的發生,提倡少食多餐,每3~5d進行一次血糖的測定,一定要維持在餐前的血糖值≤5.6mmol/L,空腹的血糖值≤5.8mmol/L,進食后2h的血糖值≤6.7mmol/L,若超過以上數值,應該進行藥物治療。
1.1一般資料
應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查詢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本院檢驗科所有住院患者的檢驗結果和危急值報告記錄,危急值報告的相關內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歷號、病區、床號、危急值項目及結果、報告者、報告時間、接收者、接收時間等。
1.2方法
危急值制定標準參照美國臨床病理協會的調查報告,依據本院的專科特點,由檢驗科與臨床相關科室共同研究制定,具體項目設置見表1,其中新生兒科患兒白細胞小于4.0×109/L、白細胞大于40.0×109/L、血紅蛋白小于100g/L、血紅蛋白大于250g/L、血小板小于100×109/L時視為危急值。婦瘤科患者出現白細胞小于2.0×109/L、血小板小于50×109/L時視為危急。產科患者D-二聚體大于20mg/L時視為危急值。危急值報告流程:在LIS中設定相關程序,如果有檢測項目結果超過所制定的相應危急值高限或低限范圍時,該檢測項目及結果等相關信息自動變為紅色字體予以警示,當審核該危急報告時,LIS會自動跳出危急值提示框,在確認該項目危急后向臨床發送危急報告,一旦信息傳送至相關臨床科室的護理總站,立即顯示出危急值提示框,醫生或護士必須輸入相應的工號和密碼進行查看,并進行后續的相關處理措施,同時LIS會自動存儲該危急值信息的相關內容。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學軟件統計分析危急值的發生率、項目及病區分布等,危急值報告接收時間為非正態數據,用中位數和95%位點表示。
2結果
2.1危急值的發生率
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本院檢驗測試總數591759項,共報告危急值1856項,危急值發生率為0.31%。
2.2危急值的項目分布
1856項危急值按項目進行分析,危急值報告數排列前5位的分別是白細胞(46.28%,859/1856)、總膽紅素(16.92%,314/1856)、D-二聚體(9.81%,182/1856)、血紅蛋白(8.51%,158/1856)和血小板(8.03%,149/1856)。電解質危急報告中以血鉀危急(2.59%,48/1856)和血鈣危急(0.97%,18/1856)為主。此外,降鈣素原危急也占一定比例[1.94%(36/1856)]。
2.3危急值的科室分布
報告危急值最多的科室前3位分別是新生兒科(37.12%,689/1856),婦瘤科(23.33%,433/1856)和產科(21.17%,393/1856),其中新生兒科所報危急值以總膽紅素、血紅蛋白和白細胞為主,婦瘤科以白細胞和血小板為主,普婦科、產科和急癥均以白細胞和D-二聚體為主。
2.4危急值接收時間分析
1856項危急值均通過信息化報告程序發送,其護理總站接收危急值所用時間為1~9min,中位數為3min,所有報告均得到相關臨床科室確認,無漏報現象。
3討論
隨著《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ISO15189認可和醫療機構評審聯合委員會國際部等一系列涉及檢驗危急值管理的實驗室能力認可體系的逐漸推廣,醫院檢驗科或臨床實驗室建立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已經成為檢驗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核心制度之一。本院于2011年通過LIS與醫院信息系統(HIS)對接,將檢驗危急值報告納入到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危急值報告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從而顯著地提升了危急值報告管理水平。結果顯示采用信息化報告的方式,護理總站接收危急值報告所用時間僅為3min(中位數),且無漏報現象,這就保證了危急值報告的及時性和記錄準確性,為臨床醫生及時救治危重患者贏得了更多的時間。此外,本科還制定了相關的應急預案,一旦信息系統癱瘓或者信息化報告超過10min仍無人接收,立即啟動電話報告危急值系統,避免危急值漏報現象發生。劉燦等對2009~2012年福建醫科大學附一院的檢驗危急值發生率為1.53%,本組資料結果顯示本院危急值發生率為0.31%,與上述研究結果相差較大,但與國內李軍等研究報道較為接近(危急值發生率為0.45%)。這可能與不同醫院的危急值項目及范圍設置有關。國內張莉等學者通過對深圳坪山新區人民醫院、美國麻省和浙醫附一院三家醫院危急值項目分布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血鉀、血小板和血糖這三項危急值在三家醫院接受統計的危急值項目中出現的百分率最高(浙醫附一院血糖除外),均在排序的前5名,而本組資料危急值項目所占百分率最多的為白細胞(46.28%,859/1856),其次為總膽紅素(16.92%,314/1856)和D-二聚體(9.81%,182/1856),與上述三家醫院差異較大,分析原因可能和本院專業設置以婦產科和兒科為主有關。故在對危急值進行分析時,除應考慮界值設置、地域不同等因素外,還要注意醫院病種分布和專業設置因素。基于不同病種對危急值分布設置的差異,通過和各專業科室溝通,本科對個別科室的個別項目危急值進行了調整,對于新生兒科患兒,由于其白細胞存在生理性升高的現象,故其白細胞低于4.0×109/L或超過40.0×109/L時才視為白細胞危急,婦瘤科患者因其放化療因素的作用,當出現白細胞低于2.0×109/L或血小板低于50×109/L時才視為危急。產科患者D-二聚體超過20mg/L時才視為危急值。這樣就大大減少了危急值報告的工作量,且通過回顧性分析并未出現真正危急的患者危急值漏報現象。本組資料結果顯示,在所有危急值報告中,白細胞危急總數最多(46.28%,859/1856),且在本院各個臨床科室分布中均占相當大的比例,提示動態監測患者白細胞水平變化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尤其是術后患者,一旦出現白細胞水平升高,提示可能存在炎癥或感染等。另外,通過對危急值結果分析還發現:與其他科室所不同的是,婦瘤科白細胞危急絕大多數是低于危急值的低限,這可能是由于婦瘤科患者術后放化療原因所致,化療和放療會導致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減少,應該注意的是,當白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尤其是中性粒細胞低于1.0×109/L時,非常容易發生感染,甚至可以引發敗血癥,此時臨床醫師要引起高度重視。婦瘤科中血小板危急也較為常見,約占5.17%,表明在放化療期間同時也要關注其血小板的改變,必要時給予輸注補充血小板治療。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形成的最小降解產物,是繼發性纖溶的重要指標之一,其血清中含量增高說明機體有血栓形成且有纖維蛋白溶解發生。本組資料中D-二聚體危急在普通婦科和婦瘤科的患者中分別占2.80%和2.37%,D-二聚體升高可能導致靜脈血栓甚至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的發生,所以對于普婦科和婦瘤科的患者(尤其是術后),要重視其D-二聚體的變化情況。健康孕婦在分娩期體內凝血、抗凝和纖溶系統均發生明顯改變,血液呈現高凝狀態,這一生理變化為產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質基礎,但也易導致產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本組資料中D-二聚體危急在產科患者危急值報告中居于第二位,表明對于處于血液高凝狀態的孕婦來說發生血栓的危險性增大,因此臨床醫生應當嚴密監測孕產婦D-二聚體的變化,預防產后DIC的發生。由于本院急癥患者中孕婦占絕大多數,所以和產科危急值分布情況類似,D-二聚體危急在急癥患者中也較為常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疾病之一,重癥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造成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引起死亡。本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總膽紅素危急在兒科危急值項目中居于首位,高達16.92%,提示動態監測總膽紅素的變化在新生兒科有極為重要的臨床意義。另外,電解質危急報告中以血鉀危急和血鈣危急為主,且這兩項報告危急主要集中在兒科,血鈣的監測可以提示新生兒是否存在低鈣血癥,由于新生兒取血時靜脈穿刺難,對于血鉀危急報告,要注意鑒別診斷標本溶血導致的血鉀假性升高和血鉀危急。
4結語
1.1一般資料
選取第152中心醫院2012年-2013年140例孕婦,年齡為21~37歲,平均(22.6±3.7)歲;孕周為25~41周,平均(30.4±3.6)周。將140例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70例,兩組孕婦在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上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孕婦常規護理,包括孕婦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等;觀察組孕婦在此基礎上行健康教育工作,內容如下:
1.2.1常識教育
通過指導,讓孕婦了解在孕期過程中合理飲食、合理運動、穩定情緒對產兒的質量有著重要影響。對一部分存在恐懼心理、擔心疼痛而選擇剖宮產的孕婦,必須提供足夠的分娩教育知識,讓其了解自然分娩的重要性。
1.2.2指導產婦計算胎動次數
護理人員應指導孕婦合理計算胎動次數,檢測是否出現異常。一般情況下,胎動次數應從孕期28周開始,讓孕婦每天早、午、晚各進行1次胎動檢測,公式為:胎動次數之和×4=12h胎動次數。通過檢查得出,若胎動次數在20次以下,則表示胎兒出現異常;若胎動次數10次以下,則表示孕婦胎兒有可能出現宮內缺氧,針對上述情況,孕婦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1.2.3進行不同階段的常識教育
對于早期孕婦,必須要講解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指導其日常健康飲食,按需合理搭配營養,同時為胎兒營造合適的生長發育環境。在懷孕過程中,醫護人員也要指導孕婦每天適量進行有氧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強體質。孕晚期則要定期向患者傳遞分娩相關知識,并積極鼓勵孕婦采取自然分娩方式。此外,醫護人員在孕婦懷孕期間傳授孕婦體操、瑜伽、康復操等,這些運動能有效鍛煉孕婦的腿部和盆底肌肉,并提高患者的分娩能力。醫護人員還可以將模擬實驗運用到教學中,通過模擬練習,讓孕婦和家人掌握正確的護理方法。
1.3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孕婦的分娩方式,觀察新生兒健康情況及母乳喂養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孕婦的分娩方式
對照組孕婦剖宮產分娩例數明顯高于觀察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孕婦產后臨床情況分析
觀察組孕婦無出現產后出血現象,共68例孕婦產后實行母乳喂養,占97.14%,對照組5例孕婦出現產后出血癥狀,占7.14%,共50例孕婦產后采用母乳喂養方式,占71.43%,與觀察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間我院婦產科收治的120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7例,患有子宮肌瘤的患者有25例,患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患者有21例,患有功能性子宮出血的患者有19例,患有慢性宮頸炎的患者有19例,要求接受人工流產手術的患者有9例。我們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這12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60例)和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患者的年齡為23~35歲,平均年齡為(29.1±2.0)歲;觀察組60例患者的年齡為22~35歲,平均年齡為(28.5±2.3)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患病類型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進行用藥護理、圍手術期護理、生命體征監測、對癥護理及日常護理等常規護理,為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評分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將對比的結果及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的分析。進行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具體方法是:
1.2.1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具體情況,并了解患者實際需求,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增加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交流時,應注意其眼神、肢體動作等,若發現患者有難言之隱,則應及時主動與其交談,幫助患者解決問題。
1.2.2心理護理許多患者在接受治療前需接受會陰處清潔、灌腸、導入尿管或手術后接受陰道填塞、留存導尿等護理,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許多患者心理上會產生不適,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實際病情,舒緩患者緊張情緒或過激情緒,從病情康復角度勸導患者,促使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保證短時間內控制患者病情。
1.2.3隨訪調研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隨時進行走訪調查,反復查看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精神狀態與生活質量,從微小處入手為人性化護理創造條件。并且,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應當根據患者之前病情,通過走訪、電話等方式關心患者身心健康,并做好完整記錄,以進一步做好患者術后康復引導工作。
1.3觀察指標
①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
②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當P<0.05時,視為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97.5±1.5)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8.2±1.8)分;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為(89.8±1.2)分,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為(87.9±2.5)分。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評分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療水平及護理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護患糾紛事件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婦產科是護理糾紛事件發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這就對婦產科護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婦產科護理主要包括術前、術后的各項護理措施,術前或分娩前會位的清潔、灌腸、導尿管的導入等,術后或分娩后導尿管的留置、引導填塞等。部分患者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對婦產科護理抱有抵觸情緒,這就對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婦產科術前、術后的護理質量,醫護人員應結合產婦具體情況,給予更具人性化的護理方式,詳細地講解手術知識,引用成功案例,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為后期手術奠定基礎;術中護理人員應最大限度減少暴露,動作輕緩,使患者生理疼痛、心理負擔減少,以獲得產婦及家屬的配合和支持,促進患者康復。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①強化護患交流:產婦分娩或手術的臨床操作中,直接與護理人員接觸較多,護理人員應積極與產婦進行溝通,建立信任度,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在提高預后質量的同時,減少護患糾紛。
②實施預約服務:人性化護理強調預約診斷和治療的服務,有助于節省就診時間,并給予更加體貼、周到的護理服務,使護理效率大幅度提高,滿足產婦的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