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學免疫學論文

醫學免疫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6 16:00: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免疫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醫學免疫學論文

篇(1)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將計算機、投影儀等現代媒體設備應用于授課過程中,將文本、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信息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教學形式。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將多媒體應用于實際教學中,以保證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以下優點:一是教學過程形象具體、生動深刻;二是課堂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化;三是教學環境的個性化與教學過程的交互性。多媒體其難以比擬的優勢,無疑為抽象難懂的免疫學教學提供契機。但教師容易過度依賴多媒體,成為課件單純的講解者,忽視和傳統有效教學手段的配合,也對老教師授課帶來挑戰。相比板書和手繪圖,多媒體課件授課節省時間,課堂的節奏會加快,易出現學生思維及理解吸收進度不一的情況。另外,多媒體設備在偏遠地區的普及仍存在困難。

二、基于問題式學習教學模式

免疫學引入PBL的教學理念較以往的教學模式存在根本區別。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少有時間及能力分析解決問題,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老師根據課堂的內容,結合臨床案例給出問題,如流行性感冒期間,健康人群免疫系統如何抵抗病毒感染?乙肝疫苗為什么要多次注射?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求索學習,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的綜合培養。PBL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全面掌握基礎理論架構和基本知識,而且讓學生發現醫學免疫學的發展規律,養成發展性的思維模式。PBL教學模式在免疫學應用有一定的特殊性,作為基礎學科,醫學院校教學安排較早,學生缺乏基礎醫學理論知識支撐,實行有難度。該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課時安排也提出較高要求。因此,在免疫學教學實踐中,需要根據學情逐漸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對PBL進行應用。

三、轉化醫學理念教學模式

轉化醫學也稱轉化研究,是近年新提出的理念,強調將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緊密結合,使兩者之間建立更為直接的關系。未來醫學想要取得突破性進展依賴學科之間的相互交叉結合,轉化醫學理念的出現有效地彌補了基礎研發與臨床治療之間的鴻溝,注重學科間多層次、深層次的整合與合作,避免基礎與臨床的脫節現象,符合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整體方向。醫學免疫學是橋梁學科,具備轉化特性,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貼合臨床應用,靶向授課,增強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免疫應答是免疫學的核心內容,完整的機體免疫應答幾乎涵括了免疫學大部分知識,是學習的重難點,牽涉的內容多且零散。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解難以讓學生掌握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應用轉化醫學則可以以學生感興趣的臨床常見病為例,與相關章節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如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與免疫學抗原章節相結合;器官移植排斥反應與HLA的關系;系統性紅斑狼瘡與自身抗體的關系等等。轉化醫學應用于免疫學教學最大的阻礙是:基礎免疫學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工作,教學能力強卻脫離臨床實踐,知識體系單一,缺乏實踐性、應用性,存在一定的缺陷;臨床免疫學教師有豐富臨床經驗,教學力量卻較弱。如何平衡兩者之間的優劣勢有待繼續摸索。

四、融入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模式

20世紀60年代,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首次提出建構主義,80年代開始,漸漸在教育領域得以應用。建構主義理論重新詮釋了學習的內涵,它最基本的理念是:知識是由學習者主動建構而來,并非被動接受和灌輸,不同個體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理解不盡相同。建構主義學歷理論強調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是信息認知和加工的執行者,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隱含著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個人先前的經驗知識與心理結構,學習過后,其原有的知識結構被轉換、重組或者改造。免疫學理論枯燥,填鴨式講解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建構主義理論應用于免疫學教學實踐,有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的提高。講授免疫學理論過程中,將教學過程分階段逐級進行,注重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中,達成學員自我建構的目的。每完成一階段學習后,提出綜合性問題鞏固所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提高自行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舊知識的不斷積累、沖突下,逐步完成免疫學的整體建構。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對學員的自學能力、自制力提出較高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須隨之改變。對于已經習慣被動學習的學生,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有待完善。

五、框架式教學模式

篇(2)

一、食品免疫學學習的重要性

與國外相比,國內的食品免疫學研究處于起步階段。食品免疫學就是利用免疫學的知識,將天然存在或人工加入的有益成分更好的利用起來,探索維持正常生理機能的途徑的學科。基因工程方式調整食物組成成分和服用含有免疫物質的食物是食品免疫的兩種方式。特殊食品的生產、食源性過敏原及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都要依賴于免疫學知識,這些都是食品免疫學的研究核心。食源性過敏原標簽制度的實施標志著國家法律的健全,側面也反映出國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很大。[3-4]食品免疫學屬交叉學科,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多門課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將來就業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二、課程講義的安排

參照宋宏新主編的《食品免疫學》,以及安云慶主編的《免疫學基礎》,按照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課程體系特點,考慮34學時的教學時間,編寫《食品免疫學基礎》講義主要包括7章的內容:1)緒論(免疫的概念,免疫學的發展簡史,免疫學的應用);2)抗原(概念和特性,決定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特異性與抗原決定簇,醫學上重要的抗原);3)免疫球蛋白―抗體(免疫球蛋白與抗體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結構,主要特性與免疫學功能);4)免疫系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細胞因子);5)免疫應答與機體免疫力(免疫應答簡介,機體免疫力);6)超敏反應與食物過敏(超敏反應概述,I型超敏反應,食物過敏概述,食物過敏途徑與影響因素,食物過敏的預防);7)免疫學檢測法(抗原抗體反應與非標記免疫分析,免疫標記技術及分析應用)。該講義形成了以免疫系統為基礎,免疫應答為理論,抗原抗體為主線,超敏反應與食物過敏為重點,免疫學檢測為應用的授課體系。

三、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

1、采用多媒體隨時增添輔助教學資料

多媒體教學以其信息量大、生動形象、直觀、便捷等優點,正在被授課教師廣泛使用。[5]它可以將多種素材融合一體,直觀化、條理化的將知識展現出來,在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可以對先進儀器設備及操作方法有一定了解。

在使用這一手段時,可以隨時將學生記錄較為完整的課堂筆記、畫得好的圖片,選擇性的插入到課件中,展示給下一屆同學,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將收集的生活實例及時補充到課件中。例如:在“食品過敏的預防”這一節中有這樣一句話:“食品致敏性標簽是避食食物致敏原引起的食物過敏反應的唯一辦法”,[6-7]筆者就將某飴糖不同時期糖紙上的一句話拍照,對比分析讓同學感受食物致敏原的標識標注的區別。該飴糖在不同期糖紙的提示分別為:“(可能含有少量果仁成分)”和“過敏原信息:含有牛奶、大豆,此生產線也用于加工含有榛子的產品”。

2、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教師逐一認真點評

大學教學常見的方式還是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記。這種方式雖有利于教師傳授知識,但學生往往缺少主觀能動性,過多依賴。在本課程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課。[8]在教學內容接近尾聲,學生對本專業情況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讓他們自己確定一個主題(筆者也曾適當為他們列舉了若干供選擇),查資料,寫課程“論文”,到講臺上為大家上課,教師則逐一進行點評,指出其“論文”中的合理部分,也分析指正其不足之處。這樣做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對教師也是一個考驗。[9]學生的“論文”涉及內容很多面很廣,這也要求教師必須在平時大量閱讀專業文獻。從學生的課程“論文”中可以了解到學生查找資料、歸納總結及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事實上學生這方面的差異是較為明顯的。讓學生到講臺上向其他同學介紹自己“論文”的主要內容,使得從未上過講臺的學生體驗了講課的滋味,體驗到備課之不易。這也使他們對教師多了幾分理解,添了幾分敬意。很多學生認為這種嘗試使他們受益匪淺,在畢業論文的撰寫,畢業論文答辯方面都有了新的認識,增強了信心。[10]

3、考試形式靈活,重在能力培養

考試是促進形式學習的一個有效的手段。沒有一定的壓力,學習動力就會不足。但由于對考試的認識不同,有的學生僅為考試而學習,為高分而考試,這樣勢必造成高分低能。我們期望的學生不只是能學好一點專業理論的學生,而是希望通過各門課程系統的學習,在綜合能力上有所提高。要會學習,會提出問題并設法去解決問題。因為將來他們面臨的科研、生產,時刻會有新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解決,并不能僅僅依靠教師課堂傳授的有限知識,更重要的是需要他們具備較高的素質,這需要在平時進行訓練。為了使考試能起到這個作用,我們對學生的考分分解為三個部分:課堂筆記占15%,實習內容占15%,課程論文(如前所述)占10%,期末考試占60%。課堂筆記反映學生的記錄能力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程度,也能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因此,在期中期末都要認真查閱每個學生的課堂筆記,為部分學生糾正錯誤,包括意思理解偏差,關鍵性數據錯誤甚至錯別字。這樣做能知己知彼,便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雖需花不少時間,但卻是教師敬業精神和責任心的一種體現。學生看到教師認真批閱過的筆記,心中自然會多幾分敬意,記錄也會愈加認真。課程實習讓學生實際操作,給予他們動手的機會是很重要的。通過對課堂教授和實?環節的改革,可以從最終的實驗報告中看出: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運用課堂知識對實驗結果做出較為合理的解釋和說明,實驗教學在食品免疫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意義可見一斑。期末考試并不神秘,尤其是綜合題,需要較強的綜合能力才能將所學主要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需要認真復習全部內容。

篇(3)

免疫學是一門臨床學科,如果單獨介紹書本知識,而沒有醫院、病例和醫藥公司等方面的案例分析,學生就會感覺學習起來干巴巴的,沒有實際意義,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甚微。我們在課堂上導入為當今社會所熟知的艾滋病、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性疾病,和學生一起討論這些疾病的發病機制,讓學生思考如何針對這些疾病的病理機制進行藥物設計。也可以針對免疫學技術在臨床醫學診斷和生物醫學研究中的運用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用于乙肝病毒HBsAg診斷的原理和過程,以啟發學生思維。這些舉措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

2.寓教于樂,漫畫、主題游戲體驗式教學

傳統的免疫學課堂教學,多采取“填鴨式”教學方法,大量枯燥的免疫學知識,不但讓學生無所適從,還會對本科程產生“厭學”心理[3]。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擬在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選用大量圖片、漫畫、視頻等教學工具,采用圖片啟示法能使學生更好、更快、更形象地掌握所教內容。例如,講B淋巴細胞時,我們選擇“B細胞的一生”這組漫畫,使得學生的課堂氣氛驟升,課后學生也對這組漫畫記憶猶新,明顯加強了對B淋巴細胞的認識和記憶。此外,針對免疫學名詞概念多且難以理解的問題,我們設計了免疫學名詞猜猜看游戲,即一個學生站在講臺上,背對黑板,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免疫學名詞,下面同學給他描述這個名詞的功能和行為,講臺上的同學根據大家的描述來猜,在熱烈的游戲氣氛中,大家對這個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顯著加深,學生在快樂中完成了學習的過程,通過體驗將老師講授的知識化為自己的知識。

3.通過論文導讀和小組討論激發學生對免疫學的興趣

在工科院校,免疫學課程的培養目標即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免疫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該領域內的最新研究進展,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獨立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免疫相關問題。基于此目的,我們利用第二課堂進行免疫學論文導讀,例如講授完樹突狀細胞后,教師以題為“DC-CIK細胞體外抗淋巴瘤細胞的免疫效應研究[4]”進行導讀,并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種師生、生生間的交流互動形式,有如剝筍般層層深入閱讀文獻,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DC、CIK細胞、細胞因子、細胞表面抗原等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激發了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創造力。

4.以專題講座和課外興趣小組的形式演示免疫學新技術

建立伊始,我院就成立了本科生導師制這種“2+2”的培養方案,以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免疫學技術已廣泛應用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如果不了解這些技術和方法,學生在閱讀文獻時會遇到很多障礙,也很難建立自己的科研思路。針對這些問題,利用本院現有資源,我們以專題講座的形式給學生現場演示免疫學新技術,例如流式細胞儀技術、共聚焦顯微鏡技術等,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并可激發對免疫學有興趣的學生成立科研小組。這樣一種教學實踐,不但加深了師生之間的聯系,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意識,我們成立的科研小組曾以“抗LDL多克隆抗體的制備”為題參加浙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并取得三等獎。

篇(4)

【摘要】臨床醫學檢驗畢業生的實習帶教工作是給社會提供高質量醫學檢驗人才的關鍵環節,而臨床免疫學檢驗的實習是醫學檢驗實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臨床免疫學檢驗的學科特點和筆者多年的帶教經驗,就如何培養畢血生職業思想道德品質、綜合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等綜合素質進行了探討,以期為今后的醫學檢驗專業的實習教學提供借鑒。

 

醫學檢驗學屬于實驗室醫學,是在實驗室內對人體材料進行檢測分析的科學。醫學檢驗是一個動手能力極強的專業,其實習階段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臨床免疫學與免疫學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臨床免疫學是將免疫學基礎理論與免疫學技術相結合,用于研究臨床疾病的免疫病理機制、診斷與鑒別診斷、評價治療效果和判斷預后的多個分支學科的總科。實習是學校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將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通過實習,學校里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會得以鞏固,學生的操作技能會進一步提髙。實習也是學生今后從事臨床科研工作的一個過渡階段。近十年來,隨著自動化儀器設備的引進,先進的儀器設備已成為檢驗人員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但并不是有了先進的設備,檢驗結果就肯定能準確,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檢驗人員的素質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向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成為醫學檢驗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科室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重要實習基地,十多年來,我們在臨床免疫學檢驗實習帶教中不斷探索創新和實踐,并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1.進行必要的崗前培訓

 

醫學實習生作為具有廣泛科學知識和良好實驗技術的未來醫務人員,其職業道德水平事關國家醫療衛生事業興衰,作為教學醫院,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單是技術上要過硬,思想上、作風上更要過硬。因此,一定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調組織紀律,明確規章制度,著重培養實習學生不計名利、熱愛本專業的思想,同時,還應向學生講明醫學檢驗實習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工作中時刻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做到一絲不茍,培養其嚴謹的工作作風。每批到科室實習的學生在進人臨床免疫專業組之前,首先閱讀本實驗室的標準操作程序(standardoperationpro-ceed,SOP)。從標本的接收,編號,平衡,離心分離血清到最后實驗操作,審核報告,熟悉每一步操作規程。同時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每臺儀器的操作說明書和實驗室管理制度,遵守各項規章制度,防止沒事到處串崗的情況出現。

 

 

2.注重生物安全意識和防護技能的培養

 

我國在經歷SARS后將醫學實驗室的生物安全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來相繼發生的實驗室感染事件,也給醫院各類實驗室敲響了警鐘。同時,學生在校期間由于生物安全方面無專門課程培訓,掌握不牢固,實際運用不夠,對實驗室感染和生物安全并未引起足夠重視,必須積極進行生物安全防護知識和技能教育。

 

安排學生系統學習生物安全知識,學習實驗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學習《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實驗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律法規,提高生物安全的防范意識。并要告訴學生自己已成為實驗室的一份子,關系到整個實驗室甚至整個醫院的生物安全,必須以管理者的姿態嚴格要求自己。比如實驗室嚴格區分污染區和非污染區,嚴禁在污染區進食,嚴格遵守實驗室消毒滅菌與廢棄物處理制度。在實驗室操作過程中,提高安全意識,規范操作規程,減少各種生物安全事件的發生。學會基本的安全防護技能,比如日常工作必須掌握的正確洗手方法,口罩、帽子和防護服等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廢棄的一次性手套不能到處亂放;意外傷害時的正確洗眼、淋浴,皮膚傷口的正確處理等,都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

 

3.重視免疫學檢驗基本技能的培養

 

基本技能的培養是引導實習生步人成熟的基礎。學生在學校主要是接受基礎理論知識教育,實驗課程相對較少,學生動手能力相對薄弱。因此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做到理論與實際融洽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對操作技能的興趣,增強動手能力。帶教老師要耐心示范各種檢驗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及時糾正學生的不正確姿勢,同時強調各種操作誤差和人為誤差引起的檢驗結果不準確,并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自己動手。有時,帶教老師不事先把檢測標本的結果告訴同學,而是檢查同學的實驗結果并作比較,然后總結這次實驗的注意事項和操作技巧。希望能通過實習,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能夠做到拿到一份免疫檢測項目的說明書,就能把實驗做完、做好,并了解其中的臨床意義。同時,運用以問題為基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以提髙他們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當儀器檢測結果出現異常值的時候,要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所患疾病本身還是標本采集不當所致,還是檢測過程中出現了什么問題,應該如何解決。而不是盲目相信自動化儀器,簡單地發個報告了事。現在,全國各大醫院檢驗科均已從以前的手工操作步人自動化儀器檢測階段。

自動化儀器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既豐富了檢測方法,也大大提高了檢驗效率。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自動化儀器在臨床檢驗中的作用。根據免疫室的工作性質特點,充分利用下午時間,對每臺儀器從原理、操作到參數的設置,儀器的曰常保養、定標、質控情況作細致的講解。讓他們親自動手,熟練掌握儀器操作。因免疫學檢驗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就要求著重培養實習生的動手能力。免疫學的實習主要是技能操作和概念性知識的掌握。我們把技能操作大致分為兩種:一是一般性操作,這種操作技術性要求不高,只要按要求操作及一定經驗就能得到正確結果,如酶標儀的使用、普通的TRUST試驗等;另一種是新技術、新項目的操作,因現代免疫學的飛速發展,誕生了各種新的免疫學方法,針對這一現象我科引進了一批新儀器,如電化學發光、生物微矩陣檢測系統等。這些操作需在老師的帶領下操作,要求實習生多看、多問、多總結,逐步上機。在實習生“動手”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例如我們在進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過程中,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成分較為復雜,首先讓學生講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態和結構,然后分析其抗原組分,帶教老師再講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其主要抗原和抗體系統的特性及其“陽性”時的臨床意義,最后讓學生根據檢查報告分析討論臨床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測時可能出現哪些模式,如什么是人們通常講的“大三陽”和“小三陽”,其代表的臨床意義如何?對于表面抗原在什么情況下出現抗原抗體的同時陽性?乙型肝炎病毒的熒光定量PCR測定的臨床意義是什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實習生回顧所學的理論基礎知識,縮短理論到實踐的距離,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再通過實際的實驗操作很快把所學的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此外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造能力。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在用ELISA方法測定HBsAg時,帶教老師提出以下問題:HBsAg測定的原理;HBsAg檢測為何不采用一步法;什么是鈞狀效應(HOOK);如何解決高濃度HBsAg檢測的假陰性問題,等等。挖掘學生潛藏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更多有創新意識的學生。而“為創造性而教”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的一句盛行的口號,創造性的培養應該成為高等學校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因此,重點應把握好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帶教,實習開始由專職老師帶領,邊操作邊講解,使學生學會從操作中了解技術知識及方法,在腦海中留下烙印;二是放手不放眼,多讓學生練習技術操作能力。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老師雖然放手,但是不放眼,指導技術操作,發現不當之處,馬上指出,即鍛煉了具體操作能力,又掌握了技術知識;三是培養結果分析能力,操作結束后,對于結果的判斷,老師要認真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結果,陽性結果可能與什么原因有關,陰性結果有何原因,或者不排除相關疾病,既鍛煉了操作技能,又培養了思考分析能力。

 

4.重視建立與培養學生的“全面質置控制”觀

 

質量控制是質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滿足質量要求所釆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檢驗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臨床診斷與治療,關系到患者生命健康。為保證實驗質量,必須對實驗全過程進行控制。簡單的說“全面質量控制”是指: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質量控制。

 

4.1分析前質量控制

 

包括患者的準備標本的采集、儲存及運輸等過程。對臨床免疫檢驗結果產生較大影響的是樣本采集不當及各種原因造成的溶血。如為了使學生看到溶血對于結果的影響,對溶血標本,通知臨床重新留取標本,兩個標本對照做(平時我們會舍棄溶血標本),溶血標本對ELISA的結果造成假陽性,通過結果差異的對比,加深對分析前質量控制的了解。

4.2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即實驗室內的質量控制。質量控制項目包括試劑、診斷血清、儀器等。每天的操作都應帶有質控,并做好記錄繪制質控圖,以確保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對失控的實驗,應分析和找出原因,并重做以糾正實驗錯誤。操作中注意嚴防污染,每個標本用一個吸頭,不能交叉反復使用。每天作好儀器設備的使用登記等。但并不是室內質控合格任何檢測報告都可以發出。為此我們在帶教中時刻提醒學生執行“三查三對”制度和“差錯記錄”制度。對于任何異常報告都不能輕易發出,必要時與臨床聯系,做好臨床的“偵察兵”。

 

4.3分析后的質量控制

 

包括結果計算、發出等過程。在這—過程中主要建立“結果反饋”制度。對過高或過低的檢測結果,要求學生再一次核對及復查,確認無誤后再發出報告,同時與臨床聯系看結果是否與臨床相符,如不符重留標本復査^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直接感受到我們的工作在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5.注重科研能力的培養

 

我們醫學檢驗本科生的培養應該是具有綜合素質的髙級人才,其中包括他們的科研能力。因他們初次接觸科研,對科研方法、基本過程不了解,科研效率低。表現為文獻査找和獲取的速度慢,技巧不足;立題較表淺,進行回顧性分析的較多;寫作水平不高;寫作速度慢%。而實習這一年是他們鍛煉科研能力的最佳時機。首先選擇年資較髙的具有多年科研工作經驗的老師作為他們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讓他們從文獻的檢索、科研設計、科學實驗、課題總結到論文撰寫等諸多環節上都能得到正規的訓練,使他們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為將來他們自己開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畢業論文實施可全面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適用能力,為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起到一個良好的指導作用。

 

6.提高臨床免疫學專業外語能力,把握學科進展

 

分子免疫學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檢驗醫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于臨床醫學工作者一方面要攝取大量的國外信息需要扎實的專業外語基礎,另一方面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大量進口診斷試劑的應用也需要對專業外語應用自如。大部分實習學生具有一定的公共外語基礎,但對專業單詞常常感到陌生,專業外語學習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一蹴而就,實習期間由于時間緊,需要實習的亞專業又非常多,總結我們的經驗,把專業外語實習教學貫穿在整個實習過程中,第一,從臨床免疫學大量的簡寫入手,讓學生牢記簡寫的英文全稱,如Ab的全稱為antibody、ELISA的全稱為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g的全稱為immunoglobulin、HBsAg的全稱為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外-斐試驗的全稱為Weil-Felix、McAb的全稱為mono-clonal antibody、HCV的全稱為hepatitis  C  Virus、AFP的全稱為alpha-fetoprotein等等,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大部分常用免疫學簡寫;第二,在ELISA應用過程中,找一份標準的全英文使用說明書,先讓實習學生初步翻譯,講出其主要內容,對于一些相對專業一點的單詞,查閱專業詞典,分段講解其操作原理、步驟、注意事項等,舉一反三讓學生牢記其內容,實際上此類實驗的操作說明大同小異,學生就可以觸類旁通。通過上述努力,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初步奠定其專業外語能力,為實習生走向工作崗位后很快適應臨床免疫學檢驗工作需要打下堅實基礎。

 

7.重視服務意識培養

 

在新的醫療形勢下,檢驗人員要更新服務理念,特別是現代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現代的生物一一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患者的需求是與之相適應的服務。檢驗人員應時刻樹立“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事業服務”的宗旨,應努力做到把患者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患者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用新的服務理念帶給患者全新的感受。總之,醫學檢驗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離開實踐,猶如紙上談兵。臨床實習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前的關鍵教學環節,是專業理論與臨床工作的銜接階段,為適應醫學檢驗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作為臨床帶教老師必須不斷探索與改革臨床帶教方法,為迎接新世紀的挑戰,而努力培養高素質的醫學檢驗人才。

篇(5)

在本科免疫學實驗教學中,凝集反應、沉淀反應、補體參與的免疫反應、免疫標記技術、細胞免疫功能測定等實驗是經典實驗,也是醫學生必修實驗。由于課時數的限制,以往實驗教學模式是技術人員將一些耗時長的實驗環節事先完成,學生按照課本指示完成其中一些操作。結果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各個孤立的實驗項目之間的有機聯系以及實際意義,難以掌握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也缺乏繼續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了改變這些弊端,我們以醫學免疫學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主線,將傳統的實驗內容設計為一個系統的整體性研究項目,包括了從抗原制備動物免疫、免疫血清采集和分離、抗體效價測定和功能分析、免疫酶標記技術測定等一系列實驗項目。根據實驗教學的指導思想及目的,本項目設置了兩大主體實驗,“綿羊紅細胞抗血清(溶血素)的制備及效價觀察”和“牛血清白蛋白抗血清的制備及效價觀察”。前者是顆粒性抗原,后者是可溶性抗原,制備的抗血清檢測方法均不同。這兩大實驗從脫纖維綿羊紅細胞的制備和牛血清白蛋白抗原濃度、免疫佐劑的配制,免疫程序、途徑的設計,抗原劑量、動物注射次數的掌握、免疫時間間隔的確定,家兔心臟采血,抗體的提取,直至運用直接凝集法、電泳檢測技術、雙向擴散實驗等檢測相應抗體效價等一系列實驗活動,將以往單個獨立的實驗貫穿起來,組成一個大實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融于項目之中,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展開。

2實驗教學模式改革

為了改變由實驗指導老師“抱著走”的傳統教學方法,我們在本次實驗改革別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實驗開始前,將實驗課件掛在教研室的網站供學生提前預習,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到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并設計實驗方案。根據不同的抗原、免疫途徑和劑量,有意識地將每班分成三個實驗小組,從兩種免疫抗原———顆粒型抗原和可溶性抗原入手,使學生在進入實驗時就必須搞清楚這兩種抗原的概念,促使學生不得不翻閱書本和查閱資料。在弄懂了實驗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著手實施實驗步驟,分析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以確保學生在實驗時能夠全面理解免疫概念、方法、效應機制等問題。本實驗免疫的抗血清由于動物機體的差異,免疫的抗血清效價均不同,每一組的抗血清檢測結果均未知,這就避免了同學之間抄襲實驗報告的情況。“連貫性模塊式”教學綜合運用病原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動物學等實驗技術和方法;采用課堂內外相結合,學生為主體、以組為單位的項目制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部分實驗,學生對配制試劑、動物免疫、血清制備等過程都親自操作,掌握了實驗項目的整體性和連續性。開展本項目第2、3次實驗上課要連續,不能隔周,因為凝集反應中的綿羊紅血球要求新鮮配制,心臟抽取的溶血素要馬上測定效價,補體參與的免疫反應試驗要在第3次實驗課完成,第2次和第3次實驗課程安排時間要在同一天,分上下午完成,第4次實驗安排免疫酶標、金標記技術測定和細胞免疫功能測定,在第5次實驗開始前,學生繼續利用這段業余時間進行可溶性抗原的免疫工作來提高抗體效價。對流免疫電泳和雙向瓊脂擴散試驗則安排于最后階段的功能檢測實驗中。本實驗項目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學生自己安排,大大提高了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實踐能力和協同能力,增強其在今后工作中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3實驗教學評價體系改革

本次改革的另一重點是對學生成績評定系統的改革。每個學生在完成項目教學后要求撰寫一份規范的研究小論文,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評分標準包括:方案設計、實驗操作和習慣、團隊合作能力、數據記錄和分析、綜合分析和科學思辨能力等內容。學生通過實驗設計、實驗記錄、實驗報告、實驗討論、結果報告這一系列的項目實施鍛煉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明顯的提高。

篇(6)

醫學免疫學作為生命科學最活躍的學科之一,是高等醫學院校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強調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該學科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學習常用免疫學實驗技術在臨床醫療實踐和科研中的應用,為培養合格的醫務人員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臨床本科專業醫學免疫學理論教學課時較多而實驗課時較少,這就使得實驗課程無法受到學生們的普遍重視,難以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近年來,教研室結合該專業培養目標以及課時、實驗室硬件設施等情況不斷調整實驗教學大綱,在實驗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結合專業特點,優化實驗內容和方法

醫學免疫學理論內容抽象難懂、知識點多,學生普遍感覺對所學知識缺乏宏觀理解和掌握。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實驗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和消化起到很好的補充和加強作用。為了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教研室針對不同專業分別設定了不同的實驗教學內容、課時和教學方法,在保證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基礎上,去除臨床應用性差的實驗項目,優化實驗設計,增加學生動手實驗操作機會,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作為首要任務。

1.1實驗內容

結合教學大綱,篩選實驗內容。設定血清總補體活性測定(CH50法)、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免疫標記技術、細胞免疫功能檢測和超敏反應為醫學免疫學主干實驗內容。

1.2實驗課堂設置

在實驗課中,教師首先以簡明概括的語言介紹實驗內容、方法、目的和要求,講解中注意時間的壓縮,重點放在操作方法的指導上。在整個學生操作實驗環節中,教師現場巡視,隨時指導,為鍛煉學生獨立實踐能力,標本的采集、實驗儀器的調試、完成實驗步驟等操作均在教師監督下由學生獨立完成。例如,在血清總補體活性測定(CH50法)實驗中,3學時的實驗內容涉及到四大方面,包括理論知識回顧、CH50法測定原理、操作步驟、方法評價及臨床意義,教師的前期講解控制在15min之內,重點突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在操作前,教師示教水浴箱和離心機的使用,以便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監督下正確、熟練完成。實驗結束后學生根據自己實驗結果進行計算和方法評價。在此實驗課中,一系列操作均由兩位學生配合完成,既加深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在鍛煉了他們實驗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了協作精神,為開設綜合性實驗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堂最后老師利用5?10min時間歸納整理思路、指出存在問題,并聯系臨床提出課后思考題。課后完成實驗報告,以節省教學時間。整節實驗課內容安排緊湊、時間分配合理、緊密結合臨床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效果顯著。

1.3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實驗課教學水平

在實驗教學中,有些操作抽象難懂,多媒體教學可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形象生動地展示,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對于應用性較強又較抽象的內容,如免疫標記技術,學生常會遇到如操作過程遺忘快,需老師反復示教等問題。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錄像、動畫等能明顯解決上述問題,特別是多媒體與板書有效結合的教學方式,可顯著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提高學習效率。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通過網絡等途徑搜集到了大量的實驗資源,建立實驗資源庫,同時結合教學大綱和學生需求不斷調整優化教學課件,為實現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提供了保障。

同時,針對學生教學效果評價意見、教研室主任聽課意見及教學督導抽查意見等反饋信息中存在的問題,如有些教師對實驗背景知識和臨床應用講解不夠、留給學生操作時間少、實驗結果不易控制等問題予以解決。為了提高教學質量,組織教授、高年資講師和新進教師對每一實驗教學內容重點、難點進行集體備課,仔細梳理,高年資教師對新進教師實行_對_帶教,嚴把教學質量。經過不斷地集體討論、修改和補充,提升實驗課教學水平。

2.采取多種教學模式,培養學生濃厚興趣

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已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針對此專業的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時,不應采取"填鴨式"和"灌輸式"教學方法,而應因材施教,嘗試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產生濃厚興趣。

2.1換位教學模式

對于內容單一的免疫學實驗,如玻片凝集實驗、單向瓊脂擴散實驗、雙抗體夾心法的早孕診斷實驗等,實行換位教學模式。即由教師在前一節課介紹下節課實驗內容,布置學生預習,上課時隨機請一名學生為老師和其他學生介紹實驗原理和操作方法并示教,最后由教師補充內容,提出該學生講解優點和不足并提出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實驗完成后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展開討論,查漏補缺。

2.2以問題為基礎的(ProblemBasedLearning,PBL)實驗課教學模式

PBL教學法是一種新型醫學教學模式,它是以患者的疾病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通過學生查閱資料,以小組討論為主要教學形式解決問題,其基本理念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予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旨在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培養其處理問題的能力。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教學中,PBL教學法得以廣泛應用。例如,針對肥達氏實驗,教師設計傷寒病例,針對該病例提出以下問題,如何進行標本的采集?如何依據試管凝集反應結果來輔助診斷?如何排除接種后的回憶反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設計實驗,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2.3引入病例教學模式

在實驗教學中緊密結合臨床病例進行分析,打破專業學科限制,設立免疫學實驗專題。此教學模式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入臨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應用此模式的主要有以下幾部分實驗:(1)病人血清總補體活性的測定;(2)應用免疫標記技術測定病人血清甲胎蛋白含量;(3)應用肥達氏反應協助診斷傷寒和副傷寒;(4)結核菌素試驗等。以上實驗全過程均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有效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理論和實驗技術解決臨床實際問題。

2.4開放式設計教學模式

這類教學模式主要針對優秀的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開展,在具備一定的基礎醫學理論和實驗操作基礎上,以醫學免疫學專業內容為主,結合其他學科知識,由指導教師提出實驗課題,由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來設計實驗方案及技術路線,在教師的監督管理下開展實驗,以此達到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目的[5]。對實驗內容要求具備一定的臨床實用性和操作可行性,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可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整個實驗包括了課題的提出、文獻資料收集、實驗方案自主設計、完成實驗、實驗結果分析及總結、討論優點與不足等流程,形成學生自主設計并動手實踐,教師輔助指導的科研氛圍。對于表現突出的學生,可以讓其參與到教研室課題中,進一步培養科研能力。

3.完善考核制度,培養嚴謹學風

在過去的實驗課考核中,主要依據對學生實驗報告的批閱來打分,實驗課成績僅占總分數的15%,難以體現其重要性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學院對醫學免疫學實驗課考核方式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考核方式由單一的實驗報告為主轉化為綜合考核,實驗成績也提高到總分數的30%,現考核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基礎考核。包括出勤、課堂提問、實驗預習及操作、實驗報告書寫等。(2)技能操作考核。從實驗大綱中選取學生必須掌握的實驗技術作為考核內容,在考核過程中嚴格按照考核評分標準打分,提高了學生對本實驗課的重視程度。(3)綜合設計性實驗的考核。主要考核學生查閱文獻、設計實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通過兩年多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熱情、技能操作和科研思維均有了極大的提高。

4.結語

篇(7)

【關鍵詞】 原發性肝癌 腫瘤標志物放射免疫分析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血清AFP作為診斷原發性肝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仍有15%~20%原發性肝癌患者成假陰性[1]。本文通過聯合檢測的方法檢測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三種腫瘤標志物的含量,以探討其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1.1.1正常對照組 30例(男27,女13),年齡35—47歲,平均37.6歲,均為體檢合格的正常人,無心、肺、腎等重要臟器疾患,肝腎功能正常。

1.1.2病人組 32例(男23,女9),年齡(34—62歲),平均57.2歲,均為經病理切片明確診斷的原發性肝癌患者。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 被檢患者及正常對照者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1,分離血清,-20℃保存備用。

1.2.2方法試劑盒均由天津九鼎試劑公司提供,按說明書操作,三種腫瘤標志物的正常值分別是

AFP

1.2.3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x±s表示,各均數間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2.1正常人和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含量。

2.2原發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SF陽性檢出率及聯檢的陽性檢出率。

3.討論

AFP為發現最早、應用最廣、研究最充分的腫瘤標志物[2],70年代起應用于臨床,是一種血清蛋白,主要在肝臟的卵黃囊合成。它是原發性肝癌的首選腫瘤標志物,有較高的特異性,其水平與腫瘤的大小密切相關。AFP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損傷的肝細胞再生而幼稚化時,肝細胞便重新具有產生AFP的能力[3]。本文檢測其對原發性肝癌診斷陽性率為81.3%,與國內外報道相符[4]。根據有關資料顯示,AFP>400ug/ml對診斷原發性肝癌沒有多大困難,但對于 AFP陰性的原發性肝癌患者的診斷存在有一定的困難。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5、6],有些腫瘤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也有診斷價值,對AFP無法診斷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有互補作用。本文應用三種腫瘤標志物聯檢,極大地提高了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陽性率,起到了互補作用。

CA-199為高分子糖蛋白,主要由消化道腫瘤細胞所分泌,是胰腺癌、腸癌、膽囊癌、胃癌及肝癌的標志物[7]。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極微,與原發性肝癌患者有顯著差別。文獻證實,原發性肝癌患者的CA-199的陽性率約為72.4%,在AFP陰性患者中也有一定的陽性檢出率。本文測定CA-199陽性率為65.6%,略低于文獻[8],證明該腫瘤標志物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有重要的價值。

SF的含量在一般情況下反映體內儲鐵含量,是檢查機體營養狀態、缺乏鐵及鐵負荷過度的指標,由于腫瘤也會導致血清鐵蛋白含量升高,它被認為是一種腫瘤標志物。SF在肝臟中含量豐富,肝癌患者由于肝細胞的變性壞死,使肝臟中的 SF大量流入血循環,使血中SF升高。有人提出SF對原發性肝癌有較好的診斷價值,甚至認為SF可作為原發性肝癌的第二腫瘤標志物,其檢出陽性率可達75%-76.6%。本文測定的陽性率為56.3%,略低于文獻[9]。

本文結果表明,AFP、CA-199、SF三種腫瘤標志物聯檢可提高原發性肝癌的陽性檢出率,陽性率可達93.8%。

參 考 文 獻

[1]武建國主編 實用免疫學檢驗 第1版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848

[2]何浩明編著 醫學實驗研究論文集 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176

[3]崔銳腫瘤標志物在良性疾病中的濃度觀察放射免疫學雜志2004,17(2):138

[4]武建國主編 實用免疫學檢驗 第1版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849

[5]李立人等原發性肝癌血清AIF RIA結果分析放射免疫學雜志1994,7(1):14

[6]徐克成等 γ-谷氨酰轉換酶同工酶對原發性肝癌診斷意義的再評價江蘇醫藥 1988,14(1):1

[7]朱良如,侯曉華 消化系統腫瘤標志物的檢測及臨床應用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9):57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麻豆md传媒视频| 把插八插露脸对白内射| 无码专区狠狠躁躁天天躁|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1|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蜜桃最新网址|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婷婷色香合缴缴情av第三区| 亚洲色精品88色婷婷七月丁香|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久久久女人与动物群交毛片|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给我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大胆欧美熟妇xx| 日本japanese丰满多毛| 色欲老女人人妻综合网| 青柠影院免费观看高清电视剧丁香| 里番本子纯肉侵犯肉全彩无码| 亚洲小说图区综合在线|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 亚洲人成图片小说网站| 亚洲成av人影院| 国产小呦泬泬99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久久躁狠狠躁夜夜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乱子伦|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办公室啪啪激烈高潮动态图| 精品区2区3区4区产品乱码9 | 国精产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女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 男人把女人桶爽30分钟| 久久久久亚洲av综合波多野结衣| 性av无码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肉蒲团春到肉蒲团冬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