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電子郵件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電子郵件作為Internet網信息交流方式為人們廣泛采用,隨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視聽媒體信息交流有了更多的要求。目前,以電子郵件發送視、聽媒體信息采用2種方式實現:1.視、聽媒體以附件發送;2.視、聽媒體信息存放地址的超鏈接,通過超鏈接可以下載或點播觀看。以上方式不足的是:需求收發方郵箱都有大的附件空間;媒體信息私密性弱;郵件系統視、郵件系統視、聽功能集成度弱。
我們設計的視、聽郵件系統,實現了視聽收發功能的集成。克服了目前電子郵件系統發送視、聽媒體信息的不足。系統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在客戶端完成采集、編碼、加密媒體信息,通過網絡上傳媒體信息到郵件服務器和流媒體服務器。在郵件接收客戶端,通過帳號、口令到郵件服務器和流媒體服務器接收郵件,郵件中如有媒體信息的話直接點擊就可以通過流媒體服務器直接傳輸并在接收客戶端播放。該系統是我們提出的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郵件系統,系統已經設計實現,并已通過項目專家組的驗收。
2系統設計
2.1系統功能
系統建立在流媒體技術基礎上,具有在線觀看音、視頻信件的電子郵件系統,包括:客戶端、郵件服務器與媒體服務器三部分組成。郵件客戶端完成郵件編輯、音視頻數據采集、音視頻數據壓縮/加密,上傳至媒體服務器;媒體服務器存儲媒體數據并返回媒體訪問信息,發信端接收并處理媒體訪問信息,然后將信送至郵件服務器。
接收郵件客戶端,登入郵件服務器后收到發來的郵件,郵件的媒體內容保存在媒體服務器上。郵件客戶端收到的僅僅是媒體內容在媒體服務器上的存儲信息,通過點播連接客戶端與服務器,內容以ASF(AdvancedStreamingFormat(ASF)/高級流格式)流從服務器傳到客戶端實時播放。系統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
2.2系統結構
系統由三部分構成:郵件客戶端、流媒體服務器、郵件服務器,如圖2所示。
2.2.1郵件客戶端模塊
由10個子模塊組成,如圖3所示。
2.2.2流媒體服務器模塊
由文件接收模塊、WindowsMediaServer組件、多媒體數據庫組成。文件接收模塊運行在流媒體服務器上,實現文件的接收功能。主要用于接收來自客戶端軟件上傳的文件。并把接收到的文件放置在流媒體服務器上,供流媒體服務處理。
文件接收模塊框圖,如圖4所示:
2.3系統實現
2.3.1開發環境與運行平臺
郵件客戶端運行在Windows2000或以上操作系統平臺,流媒體服務器、郵件服務器模塊運行在WindowsServer2000操作系統平臺。開發環境有WindowsMedia9、WinMail4.2、Delphi7.0開發平臺。
2.3.2系統運行界面
1.郵件客戶端界面:
2.視頻采集界面:
3系統設計技術問題
3.1媒體文件接收模塊
WindowsMedia服務器能夠用.asf、.wma、.MP3和.wav格式向郵件客戶端提供多媒體內容。ASF是建議的流格式,若選擇傳送流式化.wav或.MP3格式文件,服務器性能會受影響。ASF是一種支持在各類網絡和協議下進行數據傳遞的公開標準。ASF是一種數據格式,適于通過網絡發送多媒體流,也同樣適于在本地播放。
文件接收模塊運行在流媒體服務器上,實現媒體文件的接收、媒體文件數據標記、媒體文件的傳輸與管理功能。媒體文件接收模塊框圖,如圖4所示,與WindowsMedia服務器同時啟動,監聽服務端口:5555,程序源代碼略。
3.2媒體信息的編碼/解碼
在郵件客戶端媒體信息的采集、上傳與接受播放是系統設計中必須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與系統結構密切相關。流媒體的使用,客戶端經過網絡接收媒體內容并通過客戶端媒體解碼功能,實時播放媒體內容。流媒體大大減少了客戶端上的等待時間和存儲需求。
WindowsMediaTools/WindowsMedia工具,是一套用來為WindowsMedia服務創建ASF內容的工具。這些工具包含WindowsMedia編碼器、WindowsMediaAuthor和WindowsMediaASF索引程序;轉換實用工具VidToASF和WavToASF;以及文件工具ASFCheck和ASFChop。
郵件客戶端模塊通過控件直接調用WindowsMedia編碼器采集、編碼完成媒體信息的采集編碼,也可通過編碼器完成媒體文件格式的轉換。對媒體信息編碼為ASF流,它可按任何基礎網絡傳輸協議傳輸。ASF流通過多播或單播從WindowsMedia服務器流向客戶端。
對ASF流媒體文件測試,視頻(分辨度:800×600;比特率:42kbps;幀/秒:8),音頻(比特率:32kbps),編碼與分辨度和時間成正比,測試結果如圖7所示。
4結束語
視聽電子郵件系統作為對傳統郵件的創新,通過設計、實驗,探索出系統構造的可行性方案,在此基礎上完成了系統的設計實現。我們主要設計、編碼完成了郵件客戶端模塊;媒體文件接收模塊等程序模塊。系統通過測試、運行達到了功能要求,并通過了項目演示和驗收。
隨計算機媒體技術的發展,對今后工作有如下展望:(1)使系統功能完善,能夠滿足應用需求;(2)在視聽電子郵件系統開發基礎上,開發出更多符合社會需求的視聽系統。
論文關鍵詞:視聽郵件系統結構媒體服務器ASF
論文摘要:視聽電子郵件系統是針對傳統電子郵件系統的創新,文章敘述了系統構思、系統結構和系統設計中解決的主要技術問題。對其中的郵件客戶端模塊、媒體文件接收模塊等主要程序模塊的工作原理,模塊結構,功能詳細介紹。最后,對系統開發作了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1]WindowsMedia服務幫助文件[Z]
[2]MediaFoundationProgrammingGuide,MicrosoftMediaFoundationSDK[Z]
[3]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M].4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4]朱亮.Delphi7多媒體應用技術與實例[M].1版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一、電子郵件能否作為證據
電子郵件能否作為證據,我國目前尚無規定,但電子郵件已被現代經濟社會所接受卻是現實。電子商務、電子教育、電子政府等是現代信息社會的產物。《合同法》第十一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電子郵件已列為書面合同的一種形式。合同的雙方通過電子郵件來達成,來實現購買行為。其購買、結算、質疑、退貨、索賠等均是通過電子郵件來實現的。如今,網上訂票、網上掛號、網上咨詢已實際進入我們的生活。由此可見,如在涉及于此的訴訟中,負有舉證義務的當事人必然會將雙方往來的電子郵件作為證據提交到法庭,以支持自己的主張。這就為電子郵件可以成為證據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但是,在我國的訴訟法中,被承認的證據有“物證、書證、證人證言、當事人(被告人)陳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辯解、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等七種。并未包含有電子郵件,而作為訴訟中的證據,其形式首先必須合法,即證據應是在法律所規定的證據范圍之內,之所以這樣,是為了保證訴訟程序的公正、合法、有效。但筆者認為,不論何種形式的證據,都必須符合兩個基本特征:1、是它確實是存在的事實,而非猜測和虛假的東西;2、是它與案件事實有著客觀聯系。在訴訟法中,雖對證據形式有所規定,但隨著客觀世界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證據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如在1980年的《刑事訴訟法》中并未將視聽資料作為證據,但在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并不排斥這種證據。而是將其作為書證或物證看待,在1996年的新刑訴法中,即將其列為一種獨立的證據類型。同樣電子郵件作為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如僅僅因為其未被列入證據種類,而簡單地否定其證據效力,既脫離實際,又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實。筆者認為我國合同法把電子郵件作為書證的一種不夠準確。第一,書證的載體通常是紙張,使用設備較為簡單,而電子郵件的載體是的數字化設備,使用設備較為復雜。第二,書證表現方式一目了然,直接表現,容易保存,電子郵件需專門的數字處理設備讀取后用顯示設備表現出來,不容易保存。第三,書證被復制,修改后易被技術鑒定出來,電子郵件無法證明是否被復制、改動,因為它被修改后無痕跡可查。因此,不易用我國傳統理論對證據種類的劃分,應將電子郵件作為一種新的證據種類。
從當前國際發展情況看,聯邦德國在1997年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面規范Internet的法律棗“多媒體法”(德文簡稱IUKDG),其中即有對電子郵件的規范。美國在發生了大量的電子郵件侵權糾紛后,聯邦政府也正在積極推進制裁所謂“垃圾郵件”的立法活動。其各州政府開始對電子郵件侵權糾紛進行審判,如1997年11月德克薩斯州的TRAVIS郡審理的E-mail侵權案中,電子郵件既作為直接證據被法庭確認,并據此判決賠償。更有甚者,在1998年華盛頓州檢察長亦以同樣的事由和證據,對電子郵件侵權者提起了刑事。所以,不論是從與國際發展同步,還是從適應高科技對現代生活的影響而言,對于電子郵件均不宜采取只因證據形式不合法,而否認其效力的做法。
二、電子郵件成為證據的條件以及認定
電子郵件與傳統的通信方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把人們所要表達的意思轉化為數字信號,并通過網絡傳輸呈現在對方的電腦屏幕上,因此互無“真跡”,充其量也只是在自己電腦上的打印件,而一經發件人從其“發件箱”、“回收站”中將文件刪除,便不見蹤影,而電腦打印件的易于偽造或刪改的特性,而又不能不使人們對其疑慮有加,故電子郵件成為證據的條件應相對嚴格。
在審查電子郵件的證據效力時,首先應對電子郵件的特征有所了解。電子郵件的最大特點是每個電子信箱均對應一個唯一的注冊用戶(它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些人),其用戶名、賬戶名、密碼均是唯一的。任何人只要掌握了某一注冊用戶的用戶名、密碼,就可在任何地方,使用任意一網的計算機在該用戶名所對應的電子信箱上收發、刪除電子郵件。電子郵件還有一個特點是傳輸過程的復雜性,尤其是跨國界傳遞的郵件要輾轉經過多個服務器才能到達目標服務器。在實踐中,直接由電子郵件引發的糾紛尚不多見,其一般是以證據的形式出現,在以證據形式出現時,如果雙方均對電子郵件的內容及收發人無異議,在訴訟中接受雙方當事人的質證,認為可以作為證據認定,在此類情況下,電子郵件的證據形式已不重要,因當事人的承認性陳述本身就可以作為證據認定,而這種承認性陳述又可被電子郵件的內容所印證,所以,應當被法庭認定。
如果雙方在訴訟中對電子郵件有爭議,不論是由電子郵件直接引發的糾紛還是以證據的形式出現的電子郵件,只要其涉及當事人的切身利益及關鍵問題的確定,即會引發爭執,主要表現以下幾種情況。
1.對收發件人的認定
在訴訟中,如果當事人對電子郵件的收發人發生爭議,在此種情況下,審查電子郵件的內容已無意義,因當事人如否認是電子郵件的收發人,實際上已經否認了電子郵件的內容。其最為典型的案例是發生在某大學的一名學生以另一學生的名義,發出了一封回絕那名學生受到留學邀請的電子郵件,致使那名學生失去了留學的機會。該案在審理中,被告人否認自己發出了這樣一封電子郵件,而法庭主要是采用排除法來確認是否為被告人所為。很明顯,在這里被告人否認自己是電子郵件的發件人比否認所發電子郵件的內容更為對自己有利。該案雖然最終以庭外調解結案,但如果雙方未能和解,以排除法的結論來作為確認被告人侵權的證據是否充分,則值得商榷。以筆者的看法,在確認電子郵件的收發件人時,首先需查清的是電子郵件的地址是否是收發件人的,其是否擁有合法的用戶名、賬號、密碼等,因每一個注冊用戶均對應一個電子郵件信箱,合法用戶的上述資料及個人資料(真實姓名、工作單位、通信地址、身份號碼等)在“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即網絡服務提供商)處均有備案,如使用人的個人資料于ISP的備案一致,則可以確認該信箱是使用人的,在該用戶的信箱密碼未被他人盜用的情況下,以該信箱收發的電子郵件的作者即為信箱的擁有者。筆者曾遇一案,當事人否認自己給對方發出過財產情況的電子郵件,后經核對該電子郵件地址的ISP備案,與該當事人的情況一致,法庭據此確認該電子郵件的內容,并做出判決,結案后該當事人服判。
當前,由于某種原因,有些信箱成為公用信箱,使用該類信箱的非注冊用戶,則無權要求獲得法律上的保護。對開放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者,無異于等于放棄自己的權利。當然,電腦“黑客”的侵襲或惡意的發送匿名電子郵件則另當別論。
2、電子合同收到與合同成立地點認定
"收到"這一概念,在電子商務貿易過程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法律意義。國際貨物銷售公約和大陸法規定,不論是發盤還是接受,均以抵達接收人或發盤人作為生效的條件之一。而英美法則規定,信件或電報一經發出,立即生效,生效的時間以投遞郵件收據上郵局所蓋郵戳為準,而不管對方是否收到。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為避免貿易糾紛,確定了"收到生效"的原則,也就是說,不論什么傳遞,只有在被對方適當地收到了,才具有法律意義。這就要求傳遞的單據必須能夠進入對方在合同中指定的接收電腦。同時,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對收到的定義也作了嚴格的規定,即當傳遞進入到接收方的接收電腦時,即為收到,不管接受方有沒有檢查傳遞的內容。反之,在能進入指定的接受方的接收電腦之前,沒有一份單據被認為是適當地接收了,也沒有一份單據會產生法律上的義務。這與以紙張為基礎的貿易環境中的情況是相一致的。
我國新《合同法》規定:"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統接收數據電文的,該數據電文進入該特定系統的時間,視為到達時間;未指定特定系統的,該數據電文進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統的首次時間,視為到達時間(第十六條)"。該法同時規定,"采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收件人的主營業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沒有主營業地的,其經常居住地為合同成立的地點(第三十四條)。
3.對電子郵件內容的認定
電子郵件的內容,亦是在訴訟中不易認定的部分。在確定了收發件人后,就要對電子郵件的內容進行審查,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手書的信件,有“原件”與“復印件”之分,不易做假。因而電子郵件中,似乎已無“原件”與“復印件”之分,因電子郵件的內容是必須借助于計算機為載體才能呈現,離開了這一載體,即為電腦打印件。故以審查書證的傳統審查方法進行審查,在此已不可行。因對這類證據的審查主要是審查其是否為原件,是否有本人簽字,是否蓋有公章。對境外的函件還需有公證、認證。
但對電子郵件來說,所有這些審查方法均不可行,因電子郵件的傳輸方式已決定了電子郵件不具備上述特點。如仍以該種方法審查電子郵件,無異于將電子郵件排除在證據之外。當然,對于一般人員來說,直接在Internetmail的收件箱中刪改純電子郵件信件亦非易事,因收件箱中的電子郵件是只讀文件,拒絕刪改。其另存方式也只是改變文件的位置,文件的屬性并未改變,仍是.eml文件。從外觀上看,純電子郵件信件的信頭上均帶有收發件人、收發件人的網址、收發件時間等詳細資料。故對這類文件只要上述信息清楚,以筆者見,可以作為證據認定,如還有疑問,可要求當事人將電子郵件“轉發”至承辦人指定的計算機上或干脆通過“連機”、“共享”的方式直接到舉證人的計算機上查閱原始信息(雖目前法院在設備上尚不能滿足)。可能發生的刪改一般是隨電子郵件以“插入”“附件”方式發送的MIME非文本文件,如Word、Excel、gif、mpg文件乃至聲音、影像等多媒體文件,因該類文件的打開是在相應的編輯軟件下進行,故可以刪改。該類文件的電腦打印件,與普通電腦打印出的文件無異。故僅憑打印件很難起到證據的作用。
此外,另有一類電子郵件是被收發件人從其電腦中永遠刪除了,并據此否認收發過電子郵件。對此類情況目前尚無較好的辦法。從技術上講,已可以做到將所有“網上信息”搜集起來并永久保存,在必要時,通過檢索使其還原。由于我國目前尚無要求網絡服務商對傳輸的電子文件儲存記錄或轉存的制度,造成了一旦發生爭議,將無第三方可出具中立性的證據。而部分地方法規已有了相應規定。如《廣東省對外貿易實施電子數據交換暫行規定》就規定:電子數據服務中心應有收到報文和被提取報文的回應和記錄;電子報文的存貯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對進行電子數據交換的協議雙方發生爭議時,以該中心提供的信息為準。如該方法被用于司法實踐,將給審判工作帶來極大便利。
三、合法舉證問題
在通常訴訟過程中,誰主張,誰舉證。但無紙化電子郵件交易中,舉證是個難題,證據不好保存,也不便提取原告對于其主張的事實即卻沒有任何證據。因原告無法舉證證明其主張的權利或法律事實令其承擔敗訴的風險,這是不公平的。如果要求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存在原告是否受到侵害尚不明確,且不談受害的原因系電子簽名(密碼)被冒用,或因網絡系統的不安全隱患所致,如何舉證才合法呢?筆者認為;
1.由當事人將郵件打印出來作為證據提交,其可信度較低,而且以Attach方式發送的非txt純文本文件和Html文件,有時還不能隨原郵件一塊打印出來,需在其它專用軟件中打印,而在專用軟件中一般都有對原文件進行更改的功能。
2.在訴訟之前,當事人可以請公證機關作出公證文書,也可以采取律師見證、外交機構認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鑒證以及利用先進的電子設備制成視聽資料等方式保存證據,或者申請人民法院采取訴前證據保全。
取證的方式,最好以查看源代碼并Coyy出所有內容粘貼到字處理軟件中編輯并打印,這樣能夠取得郵件中的所有內容;附件中的內容,應根據不同的文件格式,盡可能不失真地用高檔設備打印出來;如是聲音文件的,可記錄成文字后打印出來,并保留原聲音文件便于將來庭審中質證。
3.在訴訟中,當事人可以將導出的郵件放在軟盤中提交人民法院,經對方質證后無異議的,可打印出來經雙方當事人簽字后附卷。如對方有異議,應由人民法院按現場勘驗的方法取證,現場勘驗的筆錄應由雙方當事人當場簽字。另外,當事人只提交打印稿,而原件已從電腦中永久刪除的,除非對方承認,否則無論對方是否有能力提出反證,該打印稿均不可作為定案的根據。因為此時無法判斷該文件是否就是原件,更不能因對方舉不出反證而確認該證據有效。
4.認證機構在網絡化的商事交易中處于樞紐地位,其義務之設定與履行,關系到電子商行業的成敗。認證機構具有安全、真實、及時、公開、謹慎、保密等方面功能。因此,從認證機構出具的證據真實有效。
目前,雖然我國尚無完整規范Internet、E-mail的法規,Internet的普及程度亦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司法機關的設備尚無法滿足審理此類糾紛的物質需要。但是,Internet、E-mail所帶來的法律問題卻已實實在在地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電子證據的法規與其他法規相比,需要電子等方面的專業知識比較多,這就給立法、司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外的Internet的發展和普及,已使國外有了相對完善的計算機法律。因此我們應借鑒國外計算機法律,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借助專業人士的幫助,來制定并完善我國的電子證據法律。電子證據法律必將成為網絡時代的又一護航者。
參考文獻
1.張楚著:《電子商務法初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版
2.王利明等:《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0版
3.劉采等:《全球電子商務》,人民郵電出版社1999年版
>> Coremail郵件系統安全防護策略探討 手機郵件系統安全性分析及實驗平臺搭建方法 基于數據庫的新型電子郵件系統的研究與設計 主流電子郵件系統安全與缺陷改進設計 Exchange郵件系統的安全性研究 基于郵件系統的智能DNS設計與實現 基于web的電子郵件系統 高性能郵件系統的設計 高端企業需要安全、可靠、可定制的郵件系統 論大型企業電子郵件系統的安全建設 多重安全機制在電子郵件系統中的應用 基于電子郵件系統的整體通信平臺的研究及設計 基于JSF的電子郵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基于郵件系統的虛擬網絡社會管理的研究 基于JSP的電子郵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局域網內基于C/S結構簡單郵件系統的設計 局域網內基于C/S結構簡單郵件系統的設計(1) 基于Mobile Agent的協作式反垃圾郵件系統設計 基于門戶平臺的郵件系統集成與功能實現 基于Java電子郵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年10月06.
[2] 蔡方博.加密算法的分析與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年第04期.
[3] 釣魚郵件/wiki/index.php?doc-view-222238, 2014年5月26日.
[4] 郵件炸彈/wiki/郵件炸彈,2012年5月5日.
[5] 什么是垃圾郵件/service/cjwtxx/09644893920-610.html, 2012年5月14日.
作者簡介:
關鍵詞:護理教育;專升本;個人面對面指導模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7年5月—2017年10月采取目的抽樣方法,選取某學校護理專業專升本指導老師45人和在職專升本護生48人進行調查。問卷通過電子郵件發放。共93份問卷,有效收回60份,其中指導老師32份,在職護生28份。
1.2調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首先做定量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為了能夠對定量研究結果進行更深入探討,以調查數據的分析作為引導進行質性研究。
1.2.1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為了減少問卷應答的負擔和數據遺漏,本問卷只設計了6個問題。首先進行預調查,將問卷發放給了指導老師和護生來獲取兩方的觀點,在預調查后問卷沒有做任何修改。
1.2.2質性研究
完成問卷的28名護生通過問卷被邀請參與訪談。訪談過程中進行了錄音,隨后對錄音進行文字轉錄。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問卷的質性評價并得出共同的主題。
2調查結果
2.1參加個人面對面指導情況
60名被調查者均曾經參加過個人面對面指導;愿意有更多個人面對面指導機會的被調查者僅有34人,占56.67%。
2.2個人面對面指導的基本目的
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的基本目的是監督、反饋和論文寫作的有22人,占36.67%;認為基本目的是監督的有18人,占30.00%;認為基本目的是監督、反饋的有13人,占21.67%;認為基本目的是監督、反饋、論文寫作和其他的有4人,占6.67%;認為基本目的是監督和論文寫作的有2人,占3.33%;認為基本目的是論文寫作和其他的有1人,占1.67%。
2.3對信息通信技術與個人面對面指導的評價
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更有價值的有35人,占58.33%;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與信息通信技術同樣有價值的有20人,占33.34%;認為信息通信技術更有價值的僅有5人,占8.33%。
2.4對小組指導與個人面對面指導的評價
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更有價值的有37人,占61.67%;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與小組指導同樣有價值的有22人,占36.67%;認為小組指導更有價值的僅有1人,占1.67%。
3討論
3.1個人面對面指導的參與情況和基本目的
本次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均參加過個人面對面指導,個人面對面指導的基本目的是“監督、反饋和論文寫作”的結合。一對一關系對監督的重要性表現在這種關系有助于學生各種技能的發展,表示監督包括商談和對話。個人面對面指導模式能很好地起到上述監督的作用。有些護生表示更喜歡面對面的監督,因為能夠得到問題的“合適”反饋。反饋被認為是個人面對面指導的目的之一。有39名(65.00%)被調查者及所有護生都談到反饋的益處。有護生認為指導老師能夠關于“下一步做什么”進行指導;在更深入的訪談中護生表示僅在他們表現不好時指導老師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必要反饋來進行指導。這種通過電子郵件方式的指導對護生的全面發展是不夠的,而個人面對面指導可以彌補不足。對28名護生進行訪談后結果顯示沒有人獲得過關于論文寫作的面對面指導。有護生在采訪中表示:“我發現論文寫作對我而言非常困難,因為我原來是中專,自學考的專科,所有的資源都在網絡上,但沒人教我如何使用參考文獻。”有學者認為基于網絡的資源不能代替面對面直接教學。從問卷調查結果來看僅有56.67%的被調查者愿意有更多個人面對面的指導機會,但是所有的護生愿意有更多個人面對面的指導機會。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調查對象包括指導老師和護生,指導老師考慮到時間和資源問題可能對個人面對面指導的參與意愿不會特別高,所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一半左右的應答者愿意有更多個人面對面的指導機會。
3.2個人面對面指導與信息通信技術的比較
本研究中所有被調查者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是有價值的,認為信息的清晰性是一個原因。訪談中護生的表述再次強調這一觀點:“在正常的面對面方式中如果你不懂他們所要表達的內容,你能夠立馬提出問題。”這些結果同Chi等[6]的發現一致,研究表明個人面對面指導中的互動能夠鼓勵學習。從指導老師的角度來看,在面對面的會面中更容易看出護生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問題。有護生對于指導老師在電子郵件反饋中的語言難以理解的情況提出了意見:“我不經常閱讀電子郵件,而且當我收到反饋的意見時我也不能完全理解指導老師的意思,因此經常一直等著,直到他們來找我。”其他護生也有相同的表示,并強調了電子通信中相互理解存在障礙。Mutch[7]在2003年強調對能力較弱的學生,理解指導老師的語言會更加困難,需要使用討論來避免誤解。在訪談中有護生表示,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的問題在于不確定指導老師是否收到郵件。這個問題最早由Price等[4]在2007年發現,表明學生需要及時互動和反饋。因此可以看出同指導老師的面對面會談能夠緩解護生的焦慮。Chanock[8]在2000年表示當使用諸如“分析”此類術語時應當在后面附上詳細解釋。然而在2009年Duers等[5]在教學評估方面的研究中發現相比書面反饋,學生更喜歡面對面反饋的方式,因為肢體語言能夠幫助雙方更好地理解。例如護生與指導老師面對面交流的時候,問題能夠通過非語言溝通方式幫助更清晰地表達,有助于對反饋獲得更清晰的理解。Weaver[9]多方法設計的定量數據結果也一致表明在解釋和使用反饋時需要更多面對面的指導,因為學生中可能存在不理解“專業術語”的情況。被訪談的28名護生強調了個人面對面指導的價值,指出對話和互動對鼓勵學習的益處,但是也有被訪談者贊成書面電子郵件的價值。有護生表示:“我的記性很差,上一次討論的確讓我受益匪淺,我極力想要把指導老師說的記錄下來,但當我回到家48h后我就不知道如何整理筆記了,因此我認為需要電子郵件理清思路。”這強調了電子郵件的重要性,這也能用來解釋為何33.34%的被調查者認為信息技術指導與個人面對面指導具有同樣價值。
3.3個人面對面指導與小組指導的比較
本研究結果顯示,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更有價值的有37人,占61.67%;認為個人面對面指導與小組指導同樣有價值的有22人,占36.67%。調查后的訪談中大多數護生認為相比小組指導,他們更喜歡個人面對面指導。有護生表示在小組中問題會使自己感到尷尬。難以推測此護生所經歷的小組討論的規模大小,但作為成人教育的分支,這可能是一個很大規模的小組。因為較小規模的小組能營造一種不那么尷尬的氛圍,進而增加學生的自信心[10-11]。有學者指出小組指導的弱點在于,指導老師的注意力在一組學生而非某一個學生身上。也有護生表示:“小組指導好,小組里其他人會問出你想問的問題,而且在你問不出問題的時候,小組里其他人還能提出你看不到的問題。”這些護生認識到小組其他成員也是一種學習資源,英國高等教育學院在2010年也證實了這一點。以上說明個人面對面指導與小組指導各有優劣。
我們與眾多國家級期刊(含核心期刊)建立了合作關系,需要在雜志上的作者,請與我們聯系,或在來稿時標明“雜志”字樣。編委會長期征稿,歡迎各地教育機構、教研組織、學校及個人為本叢書組織稿件。有意者請與我們聯系。
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自1997年以來,組編中國教育教學系列叢書百余卷,并由國家正規出版社出版,大部分叢書被國家圖書館收藏。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晉職晉級和學術交流起了巨大的作用。我們將繼續組編大型系列叢書《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真誠歡迎廣大教育工作者惠賜稿件。
一、征稿范圍與內容:面向全國各地各級各類學校廣大教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員、德育工作者以及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征稿。內容與教育教學相關即可,選材與題目自定。
二、征稿要求:1.文章應思想健康,主題明確,論據充分,行文流暢,不用或少用圖表,文字限在2000字以內,稿件需發電子郵件(請用Word編排,以附件的形式發送),如條件不允許,亦可用16開方格稿紙工整抄寫,用掛號寄出。2.請在論文題目下方依次寫清作者的單位名稱、姓名、電話、地址、郵編。3.所有計量單位應采用國際統一標準,各類數字和年、月、日一律用阿拉伯字碼書寫。4.曾發表過和未發表過的文章均可入選,來稿必復。
三、相關說明及事項:1.收到來稿三天之內初審完畢即通知作者(發電子郵件投稿的,我們會及時在郵箱里給您回復)。2.編委會對來稿有刪改權。3.底稿自留,恕不退稿。4.嚴禁抄襲,文責自負。5.所征稿件不收版面費,不需推銷書,購書自愿。6.所投稿件均組織相關專家評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證書。7.出書周期為二至三個月,所編書籍均為大16開本,由國家級出版社公開出版,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準字號全國發行(國家級統一書號ISBN7)。
評 優 通 知
各位老師,如果您的論文不需要發表,只需得到論文獲獎等級證書,您可按上述地址將您需要參評的文章(含論文、教案、說課稿、課件等)發給我們,并寫清您的詳細工作單位、通訊地址、郵編、電子信箱、聯系電話等,以便我們及時和您聯系。
同時,每篇文章匯出評優費(含證書費、掛號郵寄費)200元整,如果有第二、三作者也要評優,每位作者另加100元。
網 站:http://
地 址:河北省秦皇島市文化北路295號
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
聯 系 人:邢改萍
郵 編:066000
電 話:0335-3643938 013903334252
電子信箱:
傳 真:0335-3643938
關鍵詞:JSF;國際化;SMTP;POP3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24-5433-03
自從電子郵件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對傳統的信件已經不再依賴,它的可靠、快速、方便、靈活、廉價、內容豐富等特點都使人們更加喜歡和接受它。近年來,電子郵件飛速發展,可以看到在比較專業、服務比較全面周到的網站基本上都有免費電子郵件服務。它們大部分都是通過各種軟件進行開發的。而在當今很流行的Java技術中就包含有JavaMail API,它提供了大量的類和接口實現網絡郵件傳輸。本次設計就是利用Java技術來實現郵件發送和接收的功能,以開發一個屬于自己的郵件系統。
1 相關技術與開發平臺
整個系統開發完全采用MVC模式,開發平臺為Java平臺,以Tomcat為JSF引擎和Web服務器。JSF是基于Java 的Web 應用開發領域里提供了的一個可重用、可擴展、基于組件、工具友好的服務器端UI 框架。在支持JSF 的RAD開發工具中,人們可以像使用Visual Studio. NET一樣方便快捷地構建Web 用戶界面,大大降低了利用Java技術實現Web 用戶界面的難度,提高了開發效率。
2 系統功能分析
用戶要進入系統首先必須登錄系統,登錄后即可閱讀郵件、回復郵件、撰寫新郵件、轉發郵件等。不僅可以發送文本,還可以發送附件等信息。
該系統的總體用例圖如圖2所示。
3 系統部分功能的實現與程序的編制
系統主要有功能模塊分別為:登錄模塊、郵件發送模塊、郵件接收模塊、郵件閱讀模塊、郵件回復模塊、郵件轉寄模塊和退出模塊。系統使用JavaMail的核心類來實現這些功能。
3.1 郵件發送模塊
進入系統后的界面,在這個界面當中顯示了系統的郵件列表,其界面如圖3所示。
在介紹發送模塊之前先說下寫郵件,在這需要使用MailBasisBean,因為發送模塊要調用這個類,也只有寫好信才能發送。在MailBasisBean中設置了主題subject,發信人,收信人,暗送,抄送,回復,附件的屬性。同時還有添加附件的功能,只要附件的名字不為空,通過 mbp.setContent設置好內容,可以添加附件其代碼如下所示:
MimeBodyPart mbp = new MimeBodyPart();
mbp.setContent(upFile.getBytes(), upFile.getContentType());
mbp.setDataHandler(new DataHandler(new
ByteArrayDataSource(upFile.getBytes(),
upFile.getContentType())));
attachments.add(mbp);
寫好郵件,就是發送了,在這個過程中用到的類是Transport。若發送安全連接的信息直接用Send()發送信息,Transport.send(mm);
3.2 郵件處理模塊
這個模塊當中主要是刪除郵件,首先判斷郵件列表里是否有郵件,若沒郵件則返回列表,有列表就可以選擇性的刪除,郵件前面打個勾就可以刪除想要刪除的信件,如果想全刪,就直接全選郵件就可以全部刪除了。下面是其主要代碼:
FacesContext facesContext = FacesContext.getCurrentInstance();
FolderWrapperBean folderWrapper;
int messageNumbersOfSelectedDisplayMessages[];
MailboxConnection mailboxConnection;
String currentMailboxFolder;
folderWrapper = (FolderWrapperBean)getManagedBeanByName("folderWrapperBean");
messageNumbersOfSelectedDisplayMessages = folderWrapper.getMessageNumbersOfSelectedDisplayMessages();
if(messageNumbersOfSelectedDisplayMessages.length < 1)
mailboxConnection = getMailboxConnection();
currentMailboxFolder = getCurrentMailboxFolder();
mailboxConnection.login(currentMailboxFolder);
mailboxConnection.setMultipleDeletedFlags(messageNumbersOfSelectedDisplayMessages);
SessionContainerBean sessionContainer = (SessionContainerBean)getManagedBeanByName("sessionContainerBean");
sessionContainer.setRenewEnvelopes(true);
assureCorrectOffset(folderWrapper,sessionContainer,essageNumbersOfSelectedDisplayMessages);
3.3 郵件回復模塊
回復模塊就是調用發送模塊,在這可以回給一個人,也可以回給多個人,具體實現的代碼如下:
MailBasisBean mailBasis = (MailBasisBean)getManagedBeanByName("mailBasisBean");
DisplayMessageBean displayMessage = (DisplayMessageBean)getManagedBeanByName("displayMessageBean");
ReactionMailBasisAssembler.refurbishGivenResponseMailBasis(mailBasis, displayMessage, responseToAll);
回復的信件在郵箱列表當中會顯示出來那個“Re:”標上如圖5所示:
以上是一個簡單的郵件系統的實現過程,通過使用Java技術中的JavaMail API,很容易開發出一個屬于自己的電子郵件系統。
參考文獻:
[1] Norah Jones.SMTP[J]. OVERSEAS ENGLISH,2003(6):34-35.
[2] 滁州,馬金虎.編寫基于SMTP網絡應用程序[J].電腦愛好者,2003(5):92-94.
[3] 滁州,馬金虎.編寫基于POP3網絡應用程序[J].電腦愛好者,2003(6):92-94.
乙方:________________
為了充分利用各單位豐富的文獻資源,提高圖書館文獻服務保障水平,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本著自愿合作、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則,雙方同意協作開展兩館之間的文獻傳遞服務業務。
1.服務范圍:甲方作為館際互借服務的醫學中心館為乙方服務,本協議服務范圍僅限于非返還式文獻傳遞服務,主要指文獻復印、傳真、郵寄、電子郵件傳遞、掃描傳送(ftp)等方式。文獻提供內容包括圖書、期刊、報紙文章、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報告等文獻復制件。
2.服務方式:本協議不直接面對個人讀者,只限于館與館之間的服務。乙方向甲方通過信函、傳真、e-mail或館際互借系統提出申請,甲方負責接受申請、查詢文獻、計算相關費用并負責將查到的文獻通過各種形式送達乙方。傳送方式由乙方選擇傳真、郵寄、特快傳遞、電子郵件傳遞、掃描傳送(ftp)等方式,傳送費用由甲方依據乙方要求的方式向乙方收取。
3.服務時限:接到申請后甲方館在一天之內(如遇周末順延)反饋確認信息,并對申請情況給予答復,如文獻是甲方館內所有三天之內送出文獻,如果甲方需向其他館進行館際互借所需時間視其他館對甲方的回復而定。
4.操作模式:此項服務操作模式根據甲方管理方式和設備的實際情況,以及依據乙方的要求運作,可提供以下幾種模式:
(1)純手工操作:復印郵寄
(2)半手工操作:復印傳真
(3)自動化操作:文獻下載/文獻掃描電子郵件/ftp傳送
(4)使用________________的傳遞系統。
5.文獻傳遞收費標準:制定文獻傳遞收費標準如下:
(1)_______文獻傳遞收費=復制費+(加急費):復制費:¥_____/頁(指復印+掃描+普通傳遞);加急費:_____元/篇。
(2)_______代查外館文獻:醫學中心文獻傳遞收費=實際付出的費用+代查外館資源手續費:代查外館資源手續費:_________網內服務館收藏的文獻:_________元;國內圖書館收藏的文獻:_________元;國外圖書館收藏的文獻:_________元;費用結算時間:一年兩次,每年6月和12月為服務費用結 算時間。
6.乙方享受的優惠方案詳見《________________》,甲方負責對優惠方案進行解釋、說明。
7.本協議執行過程中,,未盡事宜由雙方協商后,另行修改或解釋。
甲方(公章):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
館長(簽字):________館長(簽字):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電話:________________
傳真:________________傳真: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