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2: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物流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具備較強的人際溝通交際能力
在當前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趨勢下,現代物流行業成為了一個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的系統,它強調功能的整合。作為現代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必須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交際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1.2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運用領域越來越多,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由于物流行業具有的一系列特點,要求物流行業的信息傳遞必須及時準確,計算機在物流行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統計,現代物流主管使用計算機的時間約占其工作總時間的30%,不僅如此,普通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人員使用計算機的地方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必須熟練掌握計算機相關軟件的操作,例如office軟件、網絡通訊工具軟件、數據庫軟件等。
1.3不同職位需要不同的具體能力
依據工作性質和所從事工作在物流系統中所處的層次不同,可將物流人才劃分為管理決策人才、理論研究人才、理論應用人才和實際操作人才等。1.3.1管理決策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管理決策層在企業中負責的是制定宏觀上的具有全面性和方向性的整體物流方案,他們是擁有一定決策權和承擔相應責任的人群。他們的每一個決策都會對本單位的整個物流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因而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際運用能力。1.3.2理論研究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理論研究型人才主要是在各種院校和研究機構工作,從事物流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培養更多物流人才的人才。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這部分物流人才必須具備較高的理論素養和思想政治覺悟、較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嚴謹的工作作風。1.3.3理論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的能力物流理論應用型人才在企業中主要負責制定具體物流計劃,進行物流作業流程控制和資源調度的工作。這一層次的物流人才既要面向實際操作,又要實際運用物流的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因而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3.4實際操作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實際操作型物流人才,主要是進行物流工作中的現場作業和具體操作,這就需要掌握相關的、具體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術,例如包裝、運輸、倉儲等方面的技能。
2.基于崗位專業能力培養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2.1課程體系構建中應遵循的原則
2.1.1職業導向性原則培養人才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閣,而是要使其能夠在將來的職業生涯中創造更多的價值、做出更大的貢獻。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能夠符合未來職業的要求,堅持職業的導向性。2.1.2能力本位原則競爭的殘酷性要求競爭者必須具有較強的能力,未來的物流行業必然也是一個競爭極其激烈的行業,對于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必然更高。物流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根本目標,體現能力本位原則。2.1.3堅持學生主體地位的原則全面人才的培養要求必須改變落后的教學模式,實行素質教育。在實行素質教育全面提升學生能力的要求下,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2課程設置上應突出的特點
2.2.1適應性根據物流管理專業的崗位需求和學制,在課程設置上必須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不管是本科還是專科亦或者職業院校,培養的都是較高層次的物流人才,因而在課程設置上必須包括公共基礎課(如哲學、政治經濟學、大學語文、高等數學等)、學科平臺、專業平臺、集中實踐環節和課外科技與實踐活動五大模塊,這五大模塊應充分體現“寬口徑、厚基礎”的特點。2.2.2實用性現代物流業是一個整合了多學科、多領域、多部門的綜合性、交叉性強的新興行業,它包括了倉儲、運輸、包裝、裝卸、等多個領域,對于知識技能的要求更高更復雜。針對現代物流行業的這些特點,為物流行業培養人才的物流管理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應當增加新興交叉課程,從而使課程的設置更符合實際需要,增強課程的實用性。2.2.3可操作性物流管理專業培養的是物流行業中的高素質人才,高素質人才不能脫離實際,因此,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應當增加實踐科目的學時。通過實踐科目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論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強實際操作能力。2.2.4先進性課程設置和教學過程中,應當較多的利用當下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同時培養學生掌握和利用先進物流工具和手段的技能。
3.結語
關鍵詞: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義。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業物流活動中所發生的管理費用方面工作的總稱,具體來說,是指從物流設計到物流運行再到物流結算的整個過程中,對物流成本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監督、控制以及對物流活動結果的評價。物流成本管理的內容具體包括:物流成本預測、物流成本決策、物流成本計劃、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檢查六個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實質是依據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和客戶的需求,以成本為手段管理企業物流,最終目標和最基本的研究課題在于利用成本指標控制物流活動,實現物流活動系統合理化,進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務質量,以最具經濟效益的物流活動達到預定的服務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夠有效地把握企業物流成本的內涵和構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規律,科學、高效地組織物流活動,有效控制物流活動中發生的費用支出,從而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
二、我國物流成本管理現狀分析。
我國對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復雜性以及其極強的關聯性,我國尚未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出一套適合國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論體系,而對物流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紹國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認識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論的戰略重要性,也未能從企業競爭需求戰略層面的角度出發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隨著現代物流及其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的物流成本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陸江在答記者問時指出,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高達89.89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8.1%,而發達國家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國高出發達國家將近一倍。這種狀況表明,我國企業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因此,加強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勢在必行。
三、我國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國企業在對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說,可以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流成本賬務單獨核算難度大。
長期以來,我國尚沒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計算標準,物流成本核算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每個企業都是分散進行的,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來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了國家標準《企業物流成本構成與計算》,該標準明確了物流成本的構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構成的復雜性以及其核算的實際操作難度大,目前我國真正全面貫徹落實2006年新頒布的物流國家標準對物流成本單獨分類核算記賬的企業為數不多,大多數制造企業仍沒有在財務會計報表中單獨設立物流成本項目,而是將企業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費用一欄中,因此,企業仍無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構成,也較難對企業物流活動發生的全部費用做出確切、全算與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經濟黑大陸”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難度。
同時,在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等其他會計制度中沒有專門的物流費用項日,或是有的幾個項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費用。一方面,物流活動在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項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費用被歸集為諸如工資、租金、公共設施和折舊等。這種歸集方法存在的問題是無法確認和分配運作的責任。如果將一個企業的報表細分為發生在管理責任領域的費用和發生于組織領域的費用兩部分,以獲得組織與各個單位相關的財務信息,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滿足總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業的損益表,更是沿著組織預算的思路,對費用進行分類和歸集。它無法克服許多與物流績效相結合,而通常又跨組織單位發生的費用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業財務決算表中,物流費核算的是企業向外部運輸業者所支付的運輸費及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對于企業內與物流中心相關的人員費、設備折舊費、固定資產稅等各種費用則與企業其他經營費用統一計算。據有關資料,先進國家企業的實踐表明: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過外部支付額的5倍以上。
由此可見,僅靠常用的會計方法,難以取得所需的足夠數據來核算物流成本。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難以正確把握實際的企業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為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對物流成本設立單獨的會計科目來進行核算,而是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各種支出列示于企業的各項費用內,或者僅僅將部分的物流成本隨材料、制造費用等計入產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們往往比較重視運輸費、搬運費等顯性成本,對于物流環節所消耗的資金利息、設備折舊、人員培訓等隱性成本特別是物流活動組織不當所導致的風險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時間成本,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日常采用的標準會計成本法一般沒有將與庫存有關的成本,諸如保險和稅收、租金、存貨占用的資金及建設倉庫所需的資本費用等計算在庫存成本內,導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進國家的實踐證明,對于自營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遠遠高于外部支付額數倍以上。所以,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還沒有真正把握實際的物流成本,決策者也很難從現行的會計系統中獲得物流成本數據。
一方面,我國企業對物流的核算,從范圍來看,著重于核算采購環節的物流成本,而忽視其他物流環節;從核算內容看,大部分企業只列物流費用,即支付給企業外部的運輸或倉儲的物流費用,而忽視企業內部物流費用,并將企業內部發生的物流費用與企業的生產費用、銷售費用等混在一起,這使得企業不能從外部準確地把握其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國制造企業之間一般是分散計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個據本企業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來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業之間的物流核算沒有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就無法比較分析企業間物流成本,無法真正體現企業之間的相對物流績效,進而不能對企業之間物流進行統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夠系統。
中國由于縱向行政體制的影響,物流研究和信息數據分析處于一個個“孤島狀態”。在物流統計方面,分別有物資統計、商業統計、市場統計、交通運輸統計、儲運統計等,行業劃分過細、核算口徑不一,與現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較大,無法綜合反映宏觀物流活動。就宏觀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有基本的貨物運輸量和貨物周轉量的統計,其他相關指標均沒有公開的統計資料,或零散、分散在眾多的機構組織當中。同時各研究機構和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科學合理的宏觀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機構的低水平重復,統計口徑相互矛盾,這就使得國內大多數企業對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數先進的企業雖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卻沒有掌握正確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強算出來,也不能有效地為企業所用。
企業的物流活動是由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流等子系統共同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各個物流子系統間以及系統個要素間往往存在著相互聯系、此消彼長的“效益背反”關系。目前,我企業的物流活動存在著沒能從物流整體這一系統性的角度出發,只是片面某一單個物流職能部門的成本或某一職能部門的某一項物流費用,違背了物流整體系統和“效益背反”規律,從而引起物流總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務水平,導致降低企業的利潤和整體競爭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
企業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生產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許多管理措施與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對于物流過程中的費用卻研究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識,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礎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業內部物流費用的途徑,特別是對物流活動的全過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統整體效益不佳。目前,我國大多數制造企業仍然對企業物流活動中存在的“第三利潤源”視而不見,粗放地進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沒有設置和配備正規的負責物流管理的機構和人員,也沒有制訂培養物流管理工作人員的計劃和機制,有的企業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與他人。這導致了整個社會物流成本的專業管理人員相對比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較為低下。
企業計算物流成本只是單純地想了解物流費用,沒有達到怎樣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進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說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會計這種內部管理會計的思想和方法為企業的決策服務。企業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業物流管理部門的事情,應該貫穿于企業每位員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業的每個生產環節、生產階段、生產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對供應鏈應用不夠。
現階段,我國企業只停留在依靠企業內部物流活動的分析,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單個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不考慮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去增加績效,諸如與生產和銷售部門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問題,解決機構之間的壁壘問題,仍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內部決策支持系統。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必將面臨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更大的生存風險,有些企業重業務發展、忽視風險防范,增加了風險防范的成本。同時,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饋以及監督評價中,重視有形成本動因,忽視無形成本動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勢下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戰略思想。現今在我國制造企業內部,一方面缺乏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的機制,部門經理很可能為了本部門的利益而做出損害企業整體利益的選擇,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物流運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應鏈上下游間也缺乏溝通、協調與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應鏈的整合效益來提升企業流運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企業物流運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業整體運營成本較高。
參考文獻:
[1]萬蘭芳。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物流管理,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