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1: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分級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任務型教學法 要求 問題 對策 實例
論文摘要:任務型教學鼓勵學生“在做中學”,其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使用語言完成任務的方式來學習語言,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其理論的提出為教學一線的教師轉變教學方法,提供了新視角、新思路。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們在面對新要求的同時,也遇到了新問題。該文從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出發,闡述了任務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對策建議和任務設計實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與實施現狀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內涵
任務型語言教學源于1982年英國教育學家珀拉胡介紹英語教學時采納的新教學方法,提倡把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澳洲語言學家大衛·鈕南(DavidNunan)認為:“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法具有結構性,它由教學目標、信息輸入、活動方式、師生角色、教學環境等要素組成[1]。任務型教學法主要關注外語教學的心理語言學過程和認知過程,力圖為學習者提供機會,通過課堂上以圍繞意義展開的活動,參與開放型的交際任務。其課堂操作程序表現為一系列的教學任務,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學習者注重語言交際的意義,充分利用自己已經獲得的目的語資源,通過交流獲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務,其學習過程沿著開放的途徑行進,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任務型外語教學在我國逐步興起。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我國專家們對任務型教學的理解也有所差異。程曉堂(2004)指出,任務型教學主張為學習者提供一系列交際任務,要求學習者使用目的語來完成這些任務,在完成任務中學習語言[2]。李萬鐵、李雁卿(2007)則提出任務型教學是以模擬真實交際為基礎的教學方式[3]68-73。
(二)任務型教學法對教師提出的要求
1.正確定位教師角色。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所起到的作用不應該僅僅是課本內容的灌輸者,更應該是中介者和設計者。而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認為,任務型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就是把教師支配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實現一種課堂時間分配的簡單排列組合。其實不然,“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等于把課堂時間全都還給學生,應該尊重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應該“教學生如何學”,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教和學的關系,就是“教——教會學生學習,學——學會如何學習”[4]。教師事先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制定相應的任務計劃,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對任務的選擇;并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多和學生協商。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定位顯得非常重要,既不能放手不管學生,也不能事必躬親,甚至越俎代庖。
2.教師應不斷提高技能。首先,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是任務設計的能力。教師應在遵循任務設計的真實性(authentic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實用性(practicality)的原則下,明確任務目標(Goals)、主題(Topic),把握好活動類型(Activities);并設計好任務步驟(ProceduresorSteps)。其次,教師應當具備人際溝通能力。這種能力主要體現在教師在任務設計、實施和評價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能力,以及引導和促進學生之間有效溝通的能力。最后,教師還應當具備綜合的教育技能。任務是圍繞意義展開的活動,教師在任務設計時應當考慮到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廣大外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語言的三重功能,即“語言既是交際工具,也是文化、知識的載體,同時還是思維工具”[5]50,認識到學科系統思維訓練的必要性。所以,任務型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鼓勵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實際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認為,任務型教學法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現行的評價制度與任務型教學不相配。目前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基本上是“一試定終身”的終結性評價,而任務型教學要求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現行的考試考核制度及高考制度目前還不能與任務型教學的評價系統相配合。它不但不能刺激新的教學法的發展,反而起到潛在的妨礙作用,所以,教師們對使用任務型教學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其次,任務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很多教師認為實行任務型教學太難了。在使用任務型教學的過程中,有些教師并不能真正理解該教學法,因此,也就不能正確實施任務型教學。是故,在使用該教學法的過程中,因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而放棄。再次,較為規范的任務大綱尚未形成,導致任務選擇隨意性的問題無法解決。現行的教學大綱雖然比以前的大綱重視任務型教學法,但真正系統的任務型大綱并未形成;加之學生和教師身上背著升學的壓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執行的仍然是課改之前的傳統產品式大綱,而產品式大綱忽視學習者的因素,不利于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四)對策建議
1.改變評價制度。這樣就有可能盡快地、正確地確保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的順利實施。無論是任務型教學大綱的制定還是執行歸根結底要取決于我們對學生、教師的評價體系。如果我們仍然把學生的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評價師生標準的話,那么任務型教學法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小范圍的“試驗”,甚至還有可能淪為一紙空文或紙上談兵。當然,形成多年的現有的評價體系,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轉變過來;擺在我們面前的道路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至少幾代教育工作者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只要我們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并不斷為之奮斗,就能逐漸看到改變帶來的良好成果。
2.進行任務型教學技術培訓。堅守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由于主、客觀原因,不少教師的教學理論基礎相對薄弱。因此,為了提高教師的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水平,利用節假日對他們進行培訓,并定期、不定期地請教育專家到教學一線指導工作,有利于教師們將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也有利于提高他們運用該教學法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他們的教學信心。同時,鼓勵學歷不達標的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努力運用任務型教學。為此,學校和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可以通過一些優惠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激發這些教師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提升自己的動機。既要鼓勵教師們自覺、主動地參加相應的教學培訓,也要為他們的再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3.制定任務型大綱。任務型大綱存在三種形式,即程序大綱、過程大綱、任務大綱。程序大綱是由珀拉胡在印度實施的。珀拉胡創設了三種類型的任務,即信息差任務、觀點差任務、推理差任務,并廣泛運用于其教學實踐。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注的是語言的意義和學習過程,即任務的完成。目的語規則系統的形成是無意識的,是交際任務的“副產品”。在任務的選擇上,任務是預先確定的,未經過對學生群體的需求分析;在難度分級上,只是停留在經驗之談上,表現出隨意性。布瑞恩和坎德林于1984年提出了過程大綱,強調意義協商,把師生協商融入大綱設計。但未建立事先的任務需求識別,對任務的難度分級和排序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標準,卻沒有解答。朗和庫魯克斯于1992年提出了任務大綱。強調大綱提供的任務要經過需求分析,使任務能夠做到學用一致,有利于學習者的中介語發展,促進二語習得。任務大綱的改進并不能避免其自身存在的問題,任務的窮盡性和層次性一直困擾著任務大綱的實施,并且任務的難度分級和排序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6]6。
總之,從以上對任務型大綱三種形態的分析中不難看出,任務的分級和排序是語言學者一直追求的核心問題,更說明其在該教學法中的核心地位。而我們在未來任務型大綱的制定過程中應圍繞任務的分級和排序,借鑒上述三位學者的理論并結合各地各層級學校的具體情況形成有針對性的任務型教學大綱。
4.英語任務型教學應基于對任務的分級和排序,構建以分級為基礎、以圍繞任務為中心開展階梯式的教學活動。
在過程大綱中,布瑞恩(1984)提出了一個任務分級的設計模式,在四個層級上提供了多種選擇,最終如何選擇由使用者自己決定。參與者要在一個持續、循環的過程中參與各個層次的教與學的活動。
二、任務設計的實例
現將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試用英語教材第一冊第11單元——Popmusic的教學任務設計的實例介紹如下:
任務:進行一場小型的辯論會。
目的:通過辯論,讓學生領悟國內外具有代表意義的流行歌星的成功歷程,體味他們成長與奮斗的艱辛,達到勵志教育的目的。
語言技能: Discussing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Step 1:Pre-task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wo famous pop stars.)
1.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關于周杰倫(作為國內當下流行歌星的代表)和貓王(作為國外昔日流行歌星的代表)的各種資料(including photos\ personal information\song
s, etc.)。
2.學生在組內和組外進行信息分享,相互展示。(The students share their information in groups and then the group speaker gives a short report . )
3.為了引導學生有目的地獲取、記錄信息要點,篩選有用信息,在課前把印有Jay Chou和 Elvis Presley ( The Hillbilly Cat) Birth time、Birth place、Schooling、Hobbies、Famous songs、Achievements欄目項的空白表格發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完成完善信息內容的任務。
Step 2:While-task
(Before the task begins, the teacher could tell some stories of ups and downs of life experience about the two famous stars.)
1.在教師介紹完兩位pop stars鮮為人知的人生故事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寫出辯論比賽的雙方觀點。
甲方:Tal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乙方:Eff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2.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討論后按照觀點重新分組,并讓學生推選出參加辯論的選手。
3.改變座位,先由甲、乙雙方輪流陳述觀點,然后采用對辯的形式強調各自立場,以在規定時間內有效陳述點多的一方獲勝。
Step 3:Post-task
教師:對學生的辯論結果進行點評總結。
學生:(The students will finish the task inpidually after the class.)
1.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feeling the students get after studying the unit and expres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op star they adore.
2.Present the writing in the next class.
在辯論活動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在選手發言結束后,針對其發言進行提問或反駁,這種有意識的打斷,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時,形成一種師生間或生生間的互動,使得任務更加真實和深入,學生在提高口語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聽力水平和應變能力、邏輯和辯證性思維能力。但教師對任務的干預要把握好度,不能影響辯手的思路,而應該在必要時啟發他們的思維。教師應扮演好中介者和設計者的角色,引導辯論賽的進程,創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表達本方觀點的熱情;而不能左右學生的觀點。
參考文獻:
[1]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Oxford[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
[2]程曉堂.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萬鐵,李雁卿.任務教學法用于外語口語教學中的誤區及建議[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7,(8).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論文摘要任務型教學法是一種優勢明顯的教學方法,根據筆者的調研,它在贛州的實施情況因學校差異而有不同,贛南師院附中的教學方式較陳舊,贛州一中的教學方式相對先進。同時,本文根據具體情況提出了四點改進意見。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當前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途徑是在交際教學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以“語言習得和學習策略”為理論基礎,以學生活動為課堂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教學目的的先進教學模式。由于任務型教學法是以二語習得為背景而創設的,英語在中國屬于外語,非第二語言,學生除了在課堂上有機會接觸,在課堂外根本沒有使用環境,所以在使用任務型教學法時應根據中國的實際國情來加以改編。
1 任務型教學法使用現狀及其分析
1.1 課堂觀摩時間和對象
為了解贛州市所有中學任務型教學法的使用情況,本人于2011年3月初至5月底對贛州市兩所具有代表性的中學進行了為期30課時的課堂觀摩,觀摩對象包括初一至高三各個年級。其中贛南師院附中(附中)代表普通中學,贛州第一中學(贛一中)代表重點中學。在課堂觀摩后還和任課教師進行了深入的交談,以進一步了解班級學生水平和教師上課情況。
1.2 課堂觀摩事項
在課堂觀摩中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觀察:(1)教師的教學方法;(2)教師話語;(3)教學設計;(4)學生參與情況;(5)教學目標(包括語言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
1.3 現狀分析
附中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屬于傳統的語法翻譯法,整堂課中教師80%是使用母語進行教學,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式教學。在教學目標完成情況方面,語言知識目標實現較好,而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四個方面不合格。總體來講,附中高中英語教學沒有較好地應用《標準》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
附中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更靈活一些,以聽說法為主,以傳統的語法翻譯法為輔,課中教師30%是使用母語進行教學。教學設計基本上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為主的對話式教學,形成“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雖然學習興趣被激發,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但未發現有關 “任務”的設計與實施的痕跡。從教學目標完成情況來看,語言技能、語言知識和情感態度這三方面實現較好,但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這兩個方面尚有欠缺。總體來講,附中初中英語教學基本體現《標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和內容標準,但是“任務型”教學法有待提高。
同時,筆者根據以上五個項目對贛一中的初高中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使用情況進行調研。贛一中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傾向于任務型教學法,整堂課中教師95%的時間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教學設計基本上符合任務型教學法的設計思路,以任務為中心,學生用英語來完成任務,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外語。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學生是主動的任務完成者,教師相當于組織者和輔導者,大部分時間是師生和生生進行互動,教學內容廣泛,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每個人都沉浸在學習的愉悅之中。在教學目標完成方面,五個方面基本上合格。總體來講,贛一中高中英語教學較好地體現了《標準》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內容標準和“任務型”教學。
贛一中初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則比高中教師的教學方法略為遜色,初中教學沒有多媒體,其初中英語教學水平與附中初中英語教學無太大差異。 轉貼于 總而言之,附中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古老陳舊。經過筆者訪談,大部分教師反映學校設備陳舊、學生整體水平比較差、師資力量薄弱。據統計,附中多媒體教室只有一個,而且名字為“家長培訓學校”,而學生大部分是被贛一中淘汰之后的學生,成績相對較差。再者,附中已經有三年左右沒有招納新教師,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而且在崗教師學歷偏低,大部分是專科學歷。贛一中學校設備先進,高中學生所在教室都配有多媒體,學生整體水平比附中好,師資力量較強。贛一中幾乎每年都會招新,而且新教師一般都是本科以上學歷。
2 解決方案
現在,初中屬于義務教育,在招生時都無權分級,都是通過搖號分學校分班級,故初中學生總體水平無太大差異,所以在兩所中學的初中進行課堂觀摩時并無發現其英語教學有太大差異。由于高中暫不屬于義務教育,能否進高中或進重點高中,都由其中考分數決定的,所以在生源方面附中就已經不如贛一中;加之,附中不屬于市重點學校,政府的經費投入大大少于贛一中,故師資力量遜色于贛一中。因此,附中高中英語教學方式陳舊落后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筆者根據以上因素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1)國家政府機構應加大欠發達城市的教育投資力度,并督促其有效實施新課程標準,使教育實現真正的公平,讓欠發達城市的學生也能接受素質教育,體會新課改帶來的益處。
(2)贛州市教育局應加大對贛南師院附中的教育經費投入比重,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師資力量。加強普通中學教師的在職培訓,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定期派教育研究人員指導附中教學工作,督促其盡早實現由傳統的語法翻譯法向任務型教學法的轉變。
(3)學校應積極配合政府的要求,對教師實施不同的教育手段(如會議、座談會、培訓、定期教研活動等等),以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師陳舊的教學觀念,使之向新課標教學理念靠攏。
(4)教師應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以在職培訓或繼續深造的方式,不斷充電,及早實現自我素養提升。在教學中,不斷向學生灌輸新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發揮學生的不同優勢。
參考文獻
[1]Num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 三維教學法 分層次 分類別
Abstract:In order to avoid the traditional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take a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through pract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llege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 can avoid the traditional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of " make it rigidly uniform " malpractice.
Key words:Basic computer teaching;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Hierarchical;Sub category
[中圖分類號] F224-3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高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強弱已經成為衡量高校畢業生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為此全國各類高等學校已經把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以研究和改革。
1.現狀分析
1.1生源情況不同
地域問題、經濟問題、學校問題、環境問題導致了大學生入學前的計算機水平差距較大。從入學時的基礎來看,城市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比農村學生好,東部地區的學生比西部學生基礎好,沿海地區比內陸學生好。同時經過觀察可以發現,有基礎的學生,大約只有10%左右的人比較熟悉計算機基本操作,多數人學過一些計算機入門知識和基本操作,然而掌握程度卻參差不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農村學生、西部學生、內陸學生中存在大量學習刻苦而且自學能力強的同學,這些同學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往往可以后來居上。
1.2理論與上機學時不夠且比例不合理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而言,絕大多數高校往往只開設計算機文化基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兩門課程,文化基礎課往往講授計算機理論常識、Word、Excel、PowerPoint,周學時分配往往為理論2 + 上機2,應用基礎課通常為了方便學生通過計算機二級而講授一門計算機語言,周學時分配往往為理論3 + 上機2。筆者認為其中存在很多弊端:
①計算機知識擁有整個一個理論體系,如果單純地按照目前的周學時分配顯然是不夠的,雖然可以使學生獲得部分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然而卻只能浮于表面,和現實世界的計算機應用卻有很大的差距。
②計算機作為非計算機專業人士學習和工作的工具,統一的授課會使得學生很難個性化發展,學生難以尋找和提高符合其專業的計算機知識,進而對就業和工作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③對于已經有了一定計算機基礎、學習刻苦或者自學能力強的學生來說,這些同學需要的計算機知識與其他同學明顯不同,傳統的授課也會阻礙其發展。
1.3考核方式不科學
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多數學校采用筆試和機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來評定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其中筆試占60%,機試占40%。這種考核方式導致了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而忽視上機實踐能力。很多同學甚至到計算機所有課程都結課的時候依然不懂得如何安裝計算機程序,不懂得如何使用網絡資源來自學,不懂得如何使用不同格式的文件。更有甚者,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連論文排版都處理不了。傳說中的“高分低能”出現了,試問這些學生如何參與到未來的工作中呢!?
由目前教學現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傳統的統一任務、統一進度、統一要求的“一刀切”式教學方法在很多情況下已經不再符合實際的需要,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予以改進。筆者認為采取分層次、分類別的三維教學法勢在必行。目前分層次、分類別的教學法和三維教學法還沒有在所有高校全面展開,但正在被眾多高校接受并試運行著,發展前景良好。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相關的論文和文獻,比如湖北大學趙婷的碩士學位論文《語文差異發展論及其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將差異發展教學論的理論研究成果,引進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中;熊金成發表于《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年08(14)卷的《衛生類高職高專學校英語教學改革探討》提出了英語教學"目標+專業+發展"及分層次、分類別培養模式;采用"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模式、"3S中心"英語教學模式、"交際型"英語教學法開展教學。鄭麗娟發表于《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月的《三維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分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這三個重要的方面;梁國就在《教育導刊》中2008年7期中發表的《新課改中開展“三維”教學的思考》,避免應試教育、提高基礎知識和技能。
2.高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分層次分類別的三維教學法
筆者認為新的教學方法需要根據教育的現狀而制定,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同,各個學校的教學情況不同,每個學生所處的實際環境也不盡相同,這一切都導致了每個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不同,因而首先需要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分層次和分類別。
由于計算機文化基礎往往是大學新生入學以后第一學期開始的必修課,因此在大學新生入學以前即需要對其所在的專業進行調研,調查其今后學習和工作中所可能會需要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然后按照其對該知識和技能需要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分門別類地進行不同的編排,將非常需要的知識作為講授的重點,將非常需要學習起來又比較困難的知識點作為講授的難點,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參考學生個人的意愿;這樣一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不同的專業所需要講授的內容是由學生學習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內容決定的,進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實用型,也就是說縮小了所學知識和技能與學生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同時在學生入學的時候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測試,然后按照成績對不同起點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班,在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個體對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行合理和適當的調整。不同的分班采用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方案、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等分級培養。這樣一來,不同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有所不同,基礎差學習能力也差的同學由于只掌握重要的知識和技能,因而容易實現;基礎差學習能力強的同學由于分班的調整可以在提高以后加深自己的學習;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會一直學習比較深的內容,知識面也比較廣;基礎好學習能力差的同學會由學習難的知識點轉為普及型,依然可以適應。進而我們可以看到基礎好、學習刻苦或者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獲取與之對應的知識;同時學生個體的學習有了極大的進展。
在分層次和分類別的教學之中需要貫徹的是,分別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學習能力這三個很關鍵的方面,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即所謂的“三維教學法”。筆者認為在強化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需要同時采用模仿式教學方法、形象思維教學方法和抽象思維教學方法。即根據學生的專業和意愿,設計比較綜合而且貼近實際的例題,通過講解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并對每個程序畫出相對應的流程圖,結合簡單問題來介紹知識點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強化實踐動手動腳能力而言,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在滿足基礎教學要求的前提下,設置不同內容風格、綜合程度、難易程度的實驗內容模塊,并在實驗之前允許學生充分預習,實驗之后提出各自的想法和觀點,并對不足之處作出改進,并努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在強化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筆者認為需要教師與學生相互結合,利用網絡提供比較完善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指導文件、課程介紹、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教學日歷、電子課件、電子教案、教學案例、各種素材、常用軟件、習題解答與自測題、考核方法與標準等;同時充分利用電子郵箱和網絡論壇作為網絡答疑的方式,以學習較好學生帶動和指導學習較差的學生,教師定期指導,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作用。
3.實驗
為了驗證高校計算機基礎應用分層次分類別教學模式的效果,我們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基礎上編制和使用了相應的教材,經過教學結果證明大多數學生都比傳統教學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證明筆者所提及的方法可行、有效。
[關鍵詞]工學結合 創新 設計模式
為了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必須加快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工學結合、勤工儉學。從2008年起,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自動化系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不斷實踐和探索,尤其在電氣專業學生的畢業論文設計環節采取工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大膽創新與嘗試。以這幾年的實踐來看,不但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而且為合作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一、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創新模式
具體做法就是與株洲電氣控制設備廠合作,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由系里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員負責對電氣專業的學生進行GGD1-13進線柜、GGD1-06饋電柜、GGJ1-01C低壓無功功率補償柜的部分設計與制作安裝三個課題的技術指導,學生通過在“學中做、做中學”來制作出實實在在的低壓電氣柜產品,并經性能測試達到合格要求。學生再把設計、制作的過程用論文的形式表述出來,通過答辯才算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環節。
二、創新模式的特色
該模式一實施就很受學生和企業的歡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通過這幾年的運作,發現該模式具有以下鮮明特色。
1.改革了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使之更加貼近現代高職教育理念。畢業論文設計從傳統的在教室內由教師指導學生做課題,變成了在企業生產現場由學生親自做具體電氣產品的設計和制作,主要是通過實踐磨練來培養學生的各種技能,不僅能增強實踐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學習書本上、課堂上學不到的“隱性知識”,實現了從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向傳授技能為主的轉變;從追求學科的完整性向注重知識的實踐性的轉變;從介紹理論研究成果向介紹實踐技術和經驗為主的轉變。
2.有利于實施個性化教學模式,方便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由于高職學生生源分布廣,水平參差不齊,如果仍然沿用傳統自然分班制的齊步走教學方式,就會遇到學生“一頭吃不飽,而另一頭吃不了”的教學難題,而個性化的分級教學正是化解這種兩難問題的有效方法,它吸收了激勵、競爭、動態管理等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個性發展空間,激發了其積極性和自覺性,改變了齊步走的教學方式,從而根除了“優等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提高了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創新的這一模式就方便實施個性化分級教學,因為這一模式有三個難易程度不同的電氣柜的設計和制作,底子差的學生可選擇一個容易的電氣柜進行設計和制作,能力強的學生可選擇難一點的一個或兩個電氣柜進行設計和制作,一個產品的設計和制作由3到5個學生組成一組來完成,每個成員都能根據能力和喜愛選擇能夠完成的任務,若有困難也能請教指導教師和能力強的學生來協助自己,直至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工作。
3.激化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習觀念,變讓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對具體的電氣產品根據所學理論知識和國家標準做設計,并親自動手制作,使學生產生了極強的新奇感和挑戰感,愿意不斷主動學習、琢磨、鉆研想方設法完成它。這一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過程,從以往的學科知識和動作技能導向的教學過程轉向為現代的職業活動和智力技能行動導向的教學過程,且采用行動導向的項目教學法,注重學生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績效評價,給他們更多自學、動手、應用、表達、創作和合作的機會,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4.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心,勇敢面對就業。許多企業或公司招聘員工時,都要求必須具有實際工作經驗,這正是高職院校畢業學生所缺乏的,因而就業競爭力不強。而該模式彌補這種不足,增長了學生的實際工作經驗。學生通過一個月的努力,看到親手制作的嶄新、漂亮的電氣柜,并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認可時不僅心情激動,而且對自己擁有這樣的實際能力和經歷感到自豪。面對企業招聘時,就能心有底氣從容應對,順利被用人單位錄用。
5.校企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環,具有持續性。課堂設在企業里,企業建在學校中,以畢業論文設計為紐帶,學校將課堂延伸到合作企業,選擇企業產品的設計與制作為課題,專兼職教師和學生以雙員身份共同完成設計和制作企業產品的全過程,在“做中教、教中產、做中學”實現教學、學習、生產與人才培養同步,師資質量與實訓基地內涵建設跟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改革同步。這幾年由學生制作的電氣柜,很大一部分已經銷售出去,從買方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電氣柜性能優良運行正常,為合作企業創造了幾萬元的經濟利潤,在校企之間形成了互利互惠、合作愉快的良好氛圍,為校企的持續合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總之,通過工學結合創新畢業論文設計環節的改革,真正形成了“專業+生產實訓車間+師生員工”的專業建設特色,成功構建了電氣專業以畢業論文設計為切入點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了校企合作雙贏。
參考文獻:
[1]韓偉平.論高職教育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特征及創新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3).
[2]劉暢,楊遠芬.創新高職教育的辦學特色[J].四川兵工學報,2008,(2).
[3](美)AC奧恩斯坦,(劉付誠譯).美國教育學基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論文摘要:高師鋼琴教學這一課題是一個發展性課題,還有很大空間去挖掘。隨著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對此關注的視點將更加廣泛,深入。筆者期望通過中國高師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鋼琴課的教學能夠“會當凌絕頂”,“更上一層樓”!
在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科目中,鋼琴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高師音樂教育的迅猛發展,社會對音樂教師的需求加大,鋼琴課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在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需要。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師生,如何從事鋼琴課的教學,,如何采取科學理性的方式,將這門復雜的功課做好,這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學會分級教學
隨著國腳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率大幅提高,學生們的鋼琴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入學前已經學過多年鋼琴,基本功扎實,音樂表現力豐富,他們大多數會選擇鋼琴主修專業。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們教學難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師鋼琴基礎教程.》第三,四冊之外,常常輔以肖邦部分練習曲,夜曲,圓舞曲,貝多芬早期奏鳴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術與音樂艱深的曲目,其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技術面,提高其音樂表現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與耐力。
還有的學生入學之前只學過一年左右的鋼琴,他們只是學習一到兩首曲目來應付高考,其本身鋼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實,彈奏動作僵硬,識譜很慢,用數字來標示五線譜的學生不在少數。對于這類學生,鋼琴教師應在教學中給予更多的關注,他們需要老師更多的細心,耐心與愛心。對于他們,老師在教學上進行嚴密的安排與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開發其潛能,加強他們的基本功訓練,在有限的兩年中,使他們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還能夠掌握鋼琴即興伴奏的知識,以適應其畢業以后得工作實際需要。
二. 教學中應貫徹融合性原則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目的是突出“一專多能”甚至“多專多能”的培養目標,走的是一條培養綜合素質高的音樂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學生不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時對其他相關的學科的理論知識也應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獨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高師音樂教育的學生,除了會演奏鋼琴以外,還有會教鋼琴,用鋼琴為個唱,合唱伴奏,在音樂欣賞課堂會用鋼琴教學等等。
因此,要求鋼琴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綜合式,融合式的教學,講究課程的整合,按照音樂教育規律實現教學的協同效果,最終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作為音樂科目的基礎課,鋼琴課與其他終點科目,比如視唱練耳,和聲及作品分析,西方音樂史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音樂科目中與鋼琴沒有任何聯系的少之又少。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鋼琴課與其他姊妹學科的聯系,能夠滲透其他學科的部分內容,拓寬教學視野。當然,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也應保持鋼琴本學科的側重點以及自身個性,絕對不能將鋼琴課上成音樂欣賞課,這就要求老師們有一種駕馭全局的教學功底,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
三 .教學目標要明確,要細致分析教材
鋼琴教學的內容制定與教學目標,對象密切相關。老師在教授演奏技術的同時,應重視理論的教學,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對于具有獨立思考習慣的“90后”學生,演奏與教學理論的研究可以使他們對鋼琴技術的了解更加深入。學生通過老師的理論指導,會拓寬演奏與聯系的思路,學會邏輯的分析自己的技術訓練,最終突破技術的瓶頸。教師應明確的向學生闡述自己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學習的方向更加清晰,從而能夠活學活用,學有所思,學有所用,為自己將來從事教學工作奠定堅實基礎。一名負責任的鋼琴教師應隨時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學綱要,這樣才能使教學更加系統化。
作為工具,高師鋼琴教材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性的方向作用。教師應該明確教材的的作用是:通過它系統的傳授給學生演奏技能;通過它研究中外音樂大師的經典曲目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通過學習它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心智得到發展等等。教師在明確其作用后,更應該研究教材的訓練目的,明了教材所選曲目的藝術價值,能夠準確分析所選曲目的曲式,和聲特點。為了能夠使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勝任畢業后從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工作,部分高師音樂教材還增添了中外樂曲的鋼琴伴奏曲,同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協作能力,又編選了一部分四手連彈曲目,教師應對這兩類曲目同樣重視,這樣才能使教材的應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四.拓寬教學視野,提倡創新意識
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應大膽實踐,不斷拓寬自己的新的教學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變。鋼琴課作為高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技能課,核心課,基礎課,本身應該具備開放,多元,發展的特色。教師不應將視野只局限在狹窄的琴房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應該更加關注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大方向,關注國內外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學習再學習,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高師培養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面臨著社會整體鋼琴教育的重任,他們身后是幾千萬的琴童,這就要求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主科教師們迫切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自身的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教師。一方面,他們要立足本土,通過觀摩,學習周先生等老一代教育家的教學法,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等多媒體了解國外鋼琴專家的演奏與教學,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視野更加廣闊,更加多元化。
以上是筆者在觀摩部分高師音樂教育鋼琴教學之后產生的一些思索。高師鋼琴教學這一課題是一個發展性課題,還有很大空間去挖掘。隨著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對此關注的視點將更加廣泛,深入。筆者期望通過中國高師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鋼琴課的教學能夠“會當凌絕頂”,“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 吳 孫明珠 《簡明鋼琴教學法》
[2] 魏廷格 《鋼琴學習指南——答鋼琴學習者388問》
[3] 司徒壁春 陳郎秋 《鋼琴演奏法》
關鍵詞:人文精神;情感;大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人文主義(humanism)起源于14世紀末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然后擴大到整個歐洲。人文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教師,特別是語言教師,在關注學生認知(cognition)的同時,不應忽視學生的情感(affect),要把學生當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a whole person)來對待,在努力幫助學生擴展語言知識的同時,應重視對其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的培養。我國的外語教學是在特定的社會背景和語言環境中進行的,外語教學的對象是人,而人的心理是具體的、變化的,因此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應弘揚人文主義精神,關注對以學習者本體為中心的教學研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二、人文主義思想
人文主義思想經歷了三個歷史時期,即:文藝復興時期、近代和現代。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讓人以獨立于上帝的視角自由地審視自然現象,它以文學、詩歌、戲劇、繪畫、音樂等形式,反對基督教神學統治,反對中世紀教會的經院哲學,提倡認識自然,推崇人的經驗和理性,宣傳人是宇宙的主宰,肯定人的價值,借此把人文主義思想推廣和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近代人文主義構建了人作為自然旁觀者的形象,將超自然力量和神秘實體從科學研究中清除出去。現代人文主義是在19世紀作為術語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問世的,作為對唯科學主義的反撥,對舉地強調“人”的主體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個性、不可預料性、非工具性等。
中國的人文精神源遠流長。如道家強調“法自然”“為無為”;墨家倡導“兼相愛,交相利”“尚賢”“尚同”等;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強調以修身為本,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實現以“仁學”為表征的人文精神的高揚。孔、孟、荀以“圣人、至人、仁人、君子、大丈夫”當“人”的理想,不但提出了為“仁”的主張和原則,而且鋪墊了一條具體可行的達“仁”之途。王樹人認為:人文主義的核心內涵就是要“把人當人看待”。換句話說,不能把人當作非人的東西,不能把人當作牛馬一樣役使,不能把人當作工具。
三、外語教學中人文精神的解讀
(一)外語教學法中人文精神的解讀
20世紀是外語教學蓬勃發展、教學法研究碩果累累的世紀。除沿襲16世紀建立在官能心理學基礎上的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和19世紀末建立在改良主義和聯想主義心理學基礎上的直接法(direct method)外,隨著心理學、語言學、教育學、社會學、語言測試學等學科的發展,各種新的教學法應運而生,如:40年代建立在行為主義心理學基礎上的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70年代以來建立在人文主義基礎上的交際法(communicative method)、沉默法(silent way)、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社團語言學習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暗示(suggestopedia)等等。
上述人文主義教學法雖使用了全然不同的教學形式和課堂活動,他們都將學習者看成是既具有智慧又具有情感的完整個體,重視情感因素在語言學習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強調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學生全身心的參與來提高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教學中,教師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擯棄“師本位”的觀念,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朱風云 2003)亦認為:人文主義強調的是學習者的中心地位。
(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人文精神的解讀
2004年4月起,教育部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工程,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更加注重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在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都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教育思想,凸顯了人文主義心理學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強調每一個學習者皆有學習潛力,學習應當是在沒有壓力條件下的自由學習等。
與1999版《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不同,《課程要求》明確指出了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這一目標是對《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以學生學習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為基礎,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進一步拓展與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重心轉向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精髓。
《課程要求》中的一般、較高和更高要求分別與中學“新課標”中的七、八、九級相對應,既照顧到那些剛達到或尚未達到七級要求的學生,又照顧到那些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人文主義教育思想認為教育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形成個性化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和思維品質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分級教學遵循了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考慮到我國各地區、各高校之間英語教學水平的差異,適應個性化教學的要求。
課程設置上,各高校可根據《課程要求》確定教學目標,設計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將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教學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結合,這種靈活的選擇和操作體現了大學英語課程目標設置的民主性和人文性。
新的教學模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此外,《課程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教學評估和教學管理,將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監控、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符合新時期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要求。通過靈活設計課程體系,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注重教與學的互動,大學英語課程能有效地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四、人文主義精神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應順應人文主義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創新人文主義特征,營造鮮活的人文教育氛圍,直接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一)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人文主義心理學強調學習者的主體因素和心理環境,尊重個人情感和個人需要,提倡包括認知和情感在內的教育。人文主義教育哲學主張學習者與教育者分享控制權;主張以協商的形式進行學習;主張共同承擔;主張學習內容要符合學習者自身的需要。人文主義教學大綱強調學習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如自我決策、自我選擇并實施學習活動等,其遠期目標是培養符合人文主義心理學標準的人才,近期目標則是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轉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能夠管理自己的學習行為,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式,監控學習計劃的實施以及學習技能的運用和發展,自我檢查評估。在高校普遍擴招的形勢下,學生間的水平差異、能力差異、策略差異、動機差異以及普遍的師資匱乏,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主學習中心或校園網最大限度地實行個性化學習,也可以根據自身水平和需要,自主選擇學習材料,設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進度,適時做出調整,并最終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
教師角色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尤為重要,他們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活動的“設計者”、學生求知的“顧問”、課內外活動的“協調者”、學習效果的“評估者”,同時教師本人也應是學習者和研究者等。
(二)靈活設置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三個層次的“要求”是大學本科生英語學習應當選擇達到的標準。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自主設定教學目標,并創造條件鼓勵學生朝較高或更高要求邁進。大學英語教學可實行分級教學,分別對應三個不同層次,這樣既能保證學生英語水平的穩步提高,又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滿足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
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知識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應充分考慮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實現大學英語教學四年不斷線。積極增設選修課程,如:世界文學史、中西方哲學史、歐美社會與文化、跨文化交際、電影與文化、美學概論、商務英語、科技英語等。對于文科的學生要加強自然科學的教育,理工科的學生加強人文知識的熏陶,通過對文、史、哲、藝等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
(三)加強師資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
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需要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作為一門語言課的講授者,大學英語教師更應勇挑重擔,弘揚校園人文精神。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如: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哲學、邏輯學、美學等,加強自身人文修養;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營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圍,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完善理論。
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還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大學的整體設計和建筑應該有美學思考,學校應增加人文社會科學的選修課程和系列講座,扶持和加強大學生社團文化建設等等。
(四)創新評估體系,促進人文主義的英語教學
《課程要求》改變了以往過分強調學生的閱讀和語法能力的狀況,重視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大學英語教師應創新評估體系,將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改變以往由一份試卷決定學生最終成績的方法,采用討論、辯論、周記、讀書報告、學期論文等方法進行評估,加大人文知識的權重,利用科學的評估體系促進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沉淀。
五、結語
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呼喚富有時代氣息的人文精神,歷史的豐厚土壤和嶄新的時代特征是人文精神生成的基本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礎。正如楊叔子院士所說,人文文化的培育和人文素質的培養,關系到民族存亡、國家強弱、社會進退、人格高低、涵養深淺和思維智愚。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時代的要求,兩者相容則利,相離則弊。只有堅持兩者的交融,才能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追求、完備的知識基礎、優秀的思維品質和健康的身心狀態,才能最終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郝苑, 孟建偉. 論西方科學的人文背景[J]. 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6,(6) 129-136.
[2]尤西林.“人文”的科學性與現代性[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4 , (5) 50-53.
[3]王樹人. 關于人文主義的幾點思考[J]. 安徽大學學報(哲社版), 2004, (1) 9-12.
[4]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4-127.
[5]周星. 國外現代語言教學中的人文主義思想[J]. 外語與外語教學, 2001,(5) 34-36.
[6]朱風云. 論英語教學的人性化與英語學習的人文教育化[J]. 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3,(5) 139-141.
[7]Stevick, E. W. Humanism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4-25.
[8]教育部.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2004. 1-9.
[9]教育部.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1-13.
[10]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10.
論文摘要:丈章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旨在提高大學英語教孕質全的八點建議:轉吏教學觀念、宜點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實行四年不斷線三段式英語教學模式;分板教學;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培養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悄:實事求是地確定教學方法;積極采取措花、建設良好的課外語言學習環境;認賓選擇合適的教材;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大學英語是我國高等學校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隨著英語使用的廣泛性及其在教學、科研和對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與日俱增.大學英語教學的水平質量如何.已成為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這對于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和教學管理者來說,既是一種幸事和鼓舞.也是一種壓力和挑戰。很有必要結合教學和管理工作實踐,總結過去,正視現實,銳意改革,開創未來。
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新世紀我們所面對的時代,是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是世界各國間日益趨向交流與合作的時代。同時,我國加人wto在即。在這個大背景下.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基本能力,已成為時代對現代人的一項基本素質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外語成為科學工作者走向世界、步人國際學術界的重要橋梁。我國目前在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進行科研工作必須對國際學術前沿狀況有充分的了解。這種了解包括對文獻的理解以及面對面直接信息的把握,使我們的科學研究建立在對同行工作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否則難免重復同行已經完成的研究,從而使我們的工作徒勞無益。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人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英語水平和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據資料顯示,近年來,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都有所要求,特別是在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方面。有些招聘單位。對已持有四、六級英語證書的畢業生還增加口語面試的環節。因此無論是繼續求學深造,還是應聘就業,英語水平及其應用能力的不同,使具有同等專業水平和能力的大學生在高水平的科技合作與交流上都將產生明顯的差距.甚至在就業上成為他們成功或失敗的直接原因。
在我國高等教育全面推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下,各高校對自己的發展都有明確的定位。內蒙古農業大學的發展定位是把學校“建設成為自治區一流高校,努力走進全國同類院校的先進行列”。建設自治區“一流高校”,“走進全國同類院校先進行列”,不僅要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成果,還必須培養出在國內和國際上具有競爭能力的高素質的人才。而有較高外語水平的人才已成為具有競爭能力人才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
綜上所述,深化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迎接21世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也是教學管理者和外語教師“難在今日,功在千秋”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二、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人90年代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生了深刻變化,教學改革取得了明顯進展,教學質量在整體上有了明顯提高。但與國內外形勢發展和高校深化教學改革的要求相比,大學英語教學的狀況確實不容樂觀,對此必須有客觀的、清醒的認識。
1教師方面戶
(1)教學觀念相對滯后,基本上仍停留在議“結果”為最終目標的應試教育模式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面向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帶根本性的重大戰略方針。當前,高校廣大外語教師都在教學實踐中認真貫徹這個重大戰略方針。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有的教師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時展的趨勢.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認識不足。有的教師把教學看作是單純的傳授知識,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淡薄,忽視素質教育和學生的能力的培養。
(2)課堂教學呆板落后。目前高校英語教學較多采用的依然是語法翻譯法,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基本上是聽老師講解。結果,課堂氣氛沉悶,多數學生不會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只會記憶、背誦,為考試而學習,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加之一些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不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學生學習興趣索然。絕大多數學生詞匯量少、知識面窄、應用語言能力差。學習結業時,既不能用英語進行一般性的日常會話,也寫不出意義表達清楚準確的短文。
(3)教師業務素質急待提高。目前高校大學英語一般開設4個學期,每周4學時,內含聽、說、讀、寫、譯5項能力的培養,要在這極為有限的時間內把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覆蓋進去,同時還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有效學習方法,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但現在教師的教學任務很重.有的超負荷運作。由于工作量過大,他們想著點書自我提高都很困難,更不用說搞科研了,至使一些教師整天應付教學,缺乏對語言教學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長期這樣透支使用下去對教學非常不利。教師如果不能不斷地更新知識,跟上國家21世紀課程改革及課程設置對教師業務水平的要求,就談不上培養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信息社會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愈來愈高,無疑對教師的業務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
2.學生方面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大學新生人學時的英語總體水平較低。尤其是農業院校的大學新生,大多數來自農村、牧區、林區,英語基礎普遍較差,特別是在聽、說兩項技能方面。少數學生甚至沒有學過英語。還有一些學生說話帶有濃厚的地方口音,有上課發言怕丟面子的少里。這些因素對于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都是很大的制約因素。
由于長期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學生習慣了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不善于主動思考,積極轟v’,對*w的依賴性很強。一些學生在學習創新泊吃力、獨立思考能力租自學能力方面都比較差。
3.教學管理與課程設里方面
(1)分級教學沒有很好地落實。由于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高職生都開設英語課,學生人數多、專業多,英語教師人數少,如實行分級教學,對學生成績的評估、管理會遇到很大困難。大學英語課目前是將相同或相近專業的學生臺在一起大班上課。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給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具體表現在課堂活動分組難,在教材規定的時間內做課內閱讀難,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綽綽有余,而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卻讀不完;相互批改作文,一部分英語水平低的學生遇到寫得好的作文,就不知所措。一輪教學結束,人學時英語水平高的學生沒有得到應有的提高、長進不大,而水平較低的學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刺激。
(2)課程體系。課程體系是教學計劃的核心。體系是否完善合理直接關系到培養人才的質量。大學英語教學分為基礎階段和專業閱讀階段。課程體系分為基礎課程、專業閱讀課程和選修課程三大類。目前一些高校的英語教學狀況是:只抓一、二年級,即基礎階段的英語學習。基礎階段之后限于經費、設備、師資力量的不足,開不出面向全校學生的語言技能選修課,專業閱讀是各院(系)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因此,英語提高階段的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也沒有統一的指導、管理和檢查。由于只抓了基礎階段的教學,沒有注意應用階段,即三、四年級的后續教學,大部分學生無法完成從學習英語到使用英語的轉換,其語言能力在這個階段得不到發展和提高,甚至有倒退的趨勢。
三、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學質量,大學英語再上一個新臺階就是要大面積上教學質量這個臺階。在打好語言基礎,練好基本功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這項改革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必須全面考慮大學英語教與學所涉及的各方面情況,制定出一個綜合改革方案,有計劃,有措施,有步驟,既積極又穩妥地進行。
1.轉變教學觀念,孟點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
要使大學英語教學跟上時展的步伐。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使我們的教師清醒地認識到依然沿襲傳統外語教學的理論和模式的弊端,進行外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把加強素質教育貫穿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為了更好地為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必須改革多年形成的單純語言教學模式,變語言與文化教學并重;必須改變應試教育傾向,把教學的重心放在聽、說、讀、寫、譯5項外語技能的培養上.不斷增強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素質;必須改變外語教學單純任務觀念,把外語教學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真正使外語成為學生獲取專業信息,勝任實際工作需要的有力交際工具。
2實行4年不斷線三段式英語教學模式
新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確保大學英語學習4年不斷線,這是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有力保證。“英語學習4年不斷線”是指本科生在4年的學習中,英語學習不間斷。“三段式”是指四年的英語學習分為3個階段,即:一、二年級的基礎階段,三年級的科普及應用階段和四年級的專業階段。
第一階段,這一階段教學重心應放在語言基礎上,基礎打好了,后續發展才有保證。由于這個階段學時多,學生精力投人大,學習效果比效明顯。但由于受考試的制約,很難完成實現以實際交流為目的的教學,其結果是學生的語言基礎可能會比較扎實,實標應用卻不行。第二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在完成基礎階段學習后,立即進行專業英語階段學習,很難適應。因此,可以開展一般性的與專業英語接近的科普英語學習、作為過渡。同時抽調教師增設英語跨文化交流與翻譯,英語寫作,高級英語,由各學院(系)的留學回國教師開設英、美報刊選讀等面向全校各專業學生的選修課。在進一步完善五項技能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語言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強調以交流為主要目的。第三階段利用圖書館訂閱的各種專業外文刊物,由各學院〔系)留學回國的教師開設部分或某一門專業課,以培養學生在將來工作中運用英語能力為目的,保證英語學習四年不斷線。
3分級教學
分級教學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階段而異,使同一層次的學生處于同一起跑線,有利于水平層次的不同學生的發展,水平高的學生得到應有的挑戰,水平低的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斷增強自信心與學習熱情;有利于教師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有利于使用好教材;也有利于確保四、六級的最終通過率。實行了分級教學.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確定具體的、明確的教與學的目標,對教與學實行目標化管理。應盡快改變相同或相近專業學生合班上課的狀況,應積極采取措施,實行分級教學,嚴格實行分級教學淘汰制,并且不斷使其系統化、科學化。
4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培養良好的語官學習習慣
改進現行的課堂教學形式。將教師全面灌輸的課堂教學模式改變成教師只講解重點和難點,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多討論。課堂教學盡量體現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機會。教師起指導者、組織者、管理者、鼓勵者、合作者和解難者的作用。通過豐富多樣、活撥生動的課堂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自我提高的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人受益終身。新的教學大綱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知識的傳授要由學生加以吸收、理解,能力的培養要靠學生自身的實踐。因此,讓學生掌握語言的學習方法,成為真正主動學習者,是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又一關鍵。從一開始,就應當讓學生懂得外語的習得是要進行大量的實踐,要求他們主動參與,鼓勵他們積極實踐,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
課前要做好預習,不打無準備之戰。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了解重點、難點,力爭當堂掌握消化。課后及時復習。獨立完成作業,并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和完善課堂所學內容。堅持晨讀,持之以恒,不僅能幫助記憶,而且有助于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現有的學習環境中,學生應首先大量閱讀,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增加詞匯量,擴大知識面,增強語感,這同時也是提高口語水平的途徑之一。
5.實事求是地確定教學方法
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法還是當前普遍流行的交際教學法都對大學英語教學影響很大。事實上,教學有法,教學無常法。任何一種教學理論和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只是各有側重而已。關鍵是:引進教學理論和方法不要走極端;要看其是否適合我們的教學實際。
大學英語教學選擇什么教學法應根據其教學目標、條件、環境、教材和學習者的動機、需求、學習心理及教育背景等實際情況確定。我們應設法客觀地吸收各家之所長,選擇各種教學法最佳最優的成分。大學英語教學既要幫助學生在語音、詞匯、句子和語法結構等方面打下扎實的基礎,又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創造條件使學生廣泛接觸和運用英語,在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類比、歸納等過程有效地習得語言,使他們見樹木也見森林。
6建立良好的課外語言學習環境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是建立良好的語言環境,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傳統上,語言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習一門語言常常被認為是要掌握一定量的語法、詞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此,課堂一直是外語教學的唯一場所。80年代以來.語言學理論更強調語言習得是獲得語言交際技能的過程。以此理論為指導的交際教學法在強調要創造較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的同時,也要求教學過程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才能滿足個人的需要、愿望和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建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開辟第二課堂,在學校里營造一種課外學習英語的氛圍。可以采用以學生課外實踐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課外聽力與課內聽說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全天候地開放語言實驗室;調整調頻臺節目,配合聽說教學,播放指定聽力教材,制做豐富多彩的專題節目;充分利用學生英語協會、英語角等組織,舉辦英文講演比賽、作文比賽、專題討論會,看英文電影談感想,學唱英文歌曲等通過優化校園語言環境來激發學生學好英語的熱情,使大學英語教學呈現出生機勃勃的局面。
7認真選擇合適的教材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否選擇合適的教材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和要求,認真選擇合適的教材。我認為合適的教材應具有以下幾點:一是教材要充分考慮國內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環境和特點,盡量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目的語輸人,增加學生接觸外語、運用用外語的機會,創造一個接近于語言習得的環境,教材應在進行系統和扎實基礎語言知識和技能訓練的同時,側重培養學生實用能力和應用語言的能力;二是教材選材要新穎并能夠充分注意實用性、交際性和多樣性的結合,不僅針對學生將來進人社會就業的需求,而且還能滿足日常學習的要求,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三是教材要貼近現實生活和反映社會發展的多樣化.能夠使學生產生參與和表達的欲望,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第二語言習得環境;四是教材要做到同一主題在不同層次上多次循環、逐步深化,既便于分層次進行技能訓練,又能通過保證教授重點的重復率來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
8、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提高大學生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英語教師隊伍。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態度,大學英語教師首先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扎實的功底,否則學生會感到學不到東西,自然不會對英語學習感興趣,態度也必然是消極的。為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學校應積極鼓勵和支持外語教師報考研究生;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派教師出國進修和利用假期參加各種教學理論與實踐研修班,研討會等。實踐表明,通過學習、培訓,這部分教師對現代外語教學的發展方向、教學目標和教學原則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教師聯系教學實踐,開始學習和應用新的教學法。然而。這些遠遠不能滿足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和再上一個新臺階的需要。因此,必須進一步采取措施,鼓勵教師在崗學習進修或外出學習進修,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業務水平與學歷層次;要鼓勵教師大膽創新,努力改革.對在語言教學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方面有成績的教師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要加強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在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同時,提高他們的教學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