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3: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工作思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全面落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務,在學校整體中發揮其首位功能作用,為教學及各項工作運作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豐富德育生活內容,營造充滿生機、積極向上的校園生活氛圍。
①增強教職工的師德意識與德育意識——通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宣傳、考核,提升教職工主人翁意識感,培育其敬業、樂業的奉獻精神。
②細化學生德育工作,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培植一種積極尋求向上的精神——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熏陶與嚴格的制度約束,在學生生活行為、學習行為習慣的規范上下功夫。具體講:
·德育處通過全方位的組織協調,充分發揮分管干事的主抓意識(衛生常規管理、紀律安全常規管理、文體活動常規管理、德育課題研究及檔案建設管理)。
·團委牽頭有計劃的組織好學生文體娛樂、社會實踐等活動,寓教育于其中。
·強化班主任培訓學習,更新育人理念(從學生日常生活細節入手,注重良好生活態度、學習習慣培養,為學生終身發展服務)。
·強化全體科任教師德育能力及從事德育工作的自覺性。
·喚醒教輔、后勤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真正構建全員育人的格局。
③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發揮宣傳欄、板報、校園之聲廣播、課間信息平臺、電子屏等宣傳工具的窗口作用,讓每一個視點、每一個聲音都能愉悅人心,勃發生機,催人上進。
2、發揮德育處學生管理的主陣地作用——在珍惜已有成績的基礎,工作有創新,要特色。
·抓班干部隊伍建設(培訓、學習、交流、提高——強化學生干部自身素質及組織管理能力)。
·協助音體美教師組織相關大型活動及特長生培養工作(適時思想動員工作;搭建才藝展示平臺)。
·后進生轉化采取“手拉手”跟蹤式新舉措,并納入師德考核(以級部為單位確定幫教目標與拉手教師,建立跟蹤檔案做記錄)。
·開發利用家教資源,實現家校互動,構成合力(通過不同形式的家長會、致函、校信通等途徑喚起家長的育子新理念)。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生活經歷。
·學生行為管理構建系列化、常規化、循序漸進、有條不紊的模式(以學期為段,思想動員——落實行動——督查考核;衛生管理仍然是切入點,服裝儀表常抓不懈)。
3、修改完善三個考核方案。
·《班級考核方案》增加“凡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學生均給予獎勵加分納入考核方案;”
·《師德考核方案》將“在常規管理中有突出特色(或成績)的班級給予特別獎勵”;“后進生轉化工作”列入其中。
·《學生一日常規考評條例》個別條款。
4、召開第五屆德育研討會。(4月上旬)
5、常規工作:
會議:⑴德育處工作會1次/月;
⑵班主任例會1次/月;
⑶班干部會1次/2周;
⑷班會1次/周;
活動:⑸升旗儀式1次/周;
⑹法制教育課1次/周;
⑺綜合性頒獎會1次/月;
⑻學生家長會2-3次/學期(包括分年級、后進生家長會);
考核:⑼學生考核反饋1次/周(特別情況以日反饋);
⑽班級考核反饋1次/月(同時兌現班主任津貼);
⑾師德考核1次/學期(領導小組測評、學生民意測評、典型案例、德育論文等);
文檔材料:⑿各類會議記錄;
⒀各類活動記載;
⒁各類考核記載;
⒂各類宣傳記載;
本學期,我校德育工作將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法。大力推進生活德育研究,把立德樹人作為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務。緊緊圍繞《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內容,狠抓學生行為習慣教育,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不斷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實效。
二、工作目標:
1、總體目標:通過一學期的努力,實現管理規范,制度健全,隊伍精湛,特色鮮明,協調發展的格局;營造關系融洽,勇于創新,全員育德的氛圍;打造“生活德育”品牌;塑造出學風端正、班風正派、校風優良的校園整體形象。
2、年級分層目標:一年級:友愛伙伴,自理自律,自護自強,做個好苗苗;二年級:孝敬父母,勤儉節約,誠實守信,做個好隊員;三年級:禮貌待人,關心集體,服務班級,做個小主人。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突出“五主”工作重點,把握好工作重心。
1、扎實開好《品德與生活》課,充分挖掘其它學科教學的育人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育人功效,努力建設好我校德育的主戰場。
2、以學生學習、生活、行為三大習慣培養為重點,抓實“生活德育”和“養成教育”兩大主課題。按照《學生一日常規》之要求,積極探索學生“生活德育”課題,關注學生學習、生活與行為細節。高度重視、常抓不懈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強化行為的內化。深入開展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根據《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各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以“主題教育月”、“主題教育周”內容,著重對學生進行基礎文明養成教育。在教育和訓練的過程中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多層次、嚴要求、重訓練的原則。通過嚴格的訓練,努力使學生的行為規范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文明禮貌習慣。
3、以櫥窗、板報、室內園地、校園廣播為陣地,以活動為載體,以行為實踐為契機,建設好櫥窗、板報、室內園地、校園廣播等德育陣地,不斷更新,充分發揮育人功效。學校櫥窗、班級板報各更換兩次,力求主題鮮明,內容充實,版面活潑、新穎,有吸引力,有觀賞性和教育性。
4、抓實學校德育和班級德育兩大系列的德育主題活動,建設好周五班隊活動課、全校集會、每周升旗儀式三大主陣地。
堅持國旗升降制度。每周一和重大節日組織升國旗,抓好國旗班子建設,力求每次升旗準備充分,規范到位,學生受教育。國旗下講話力求做到有時效、高水準、成系列。
5、切實加強由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保育教師構成的德育專班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德育主力軍。
(二)、開好“三個會”,抓好德育隊伍建設。
1、“三個會”即:期初的班主任計劃會;期中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期末班主任工作總結會,切實轉變育人理念。
2、以提高班主任業務素質為突破口,適時組織全體或部分班主任外出參加培訓和考察學習,以開拓班主任視野,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
3、建立班主任手冊,加強學校班主任常規工作的管理;以核發教師績效工資為杠桿,適應教師績效工作制新形勢,完善班主任工作考評機制和激勵機制,真正實行班主任工作績效與待遇掛鉤制度。用好、用足、用活相關政策,努力提高班主任待遇;
一句話,就是要努力增強德育班子的工作信心與責任感,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精干實效的德育工作者隊伍。
(三)、用好“四個月”,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月”系列德育活動。
本學期,結合我校實際,確定每個月的主題,形成“月月有主題、周周有重點、天天有內容”的德育新局面。開展過程政教處要進行跟蹤督查并進行評比、記錄,結果列入班主任學期考核。各月德育主題是:
三月——文明禮貌月:主題——雷鋒在我心中
四月——革命傳統教育月:主題——先烈活在我心中
五月——勵志樂學月;主題——他人在我心中
六月——健康成長月;主題——祖國在我心中
七月——評比表彰月。
(四)、抓實“三創”爭先活動,促進“三風”優化。
1、繼續開展好創“五星級文明班”、“五星級文明學生”和“優秀班主任”活動,重點加強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內化為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2、以開展創“五星級文明班”和“五星級文明學生”活動為載體,積極構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的“三自”機制,并形成以學生自評、互評與教師評相結合的“星級文明學生”評價制度。
3、以創“優秀班主任”為載體,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育人意識、能力和主動性。
4、加強班級衛生管理,經常性地進行班容班貌檢查,將小學生日常規范教育抓細、抓嚴、抓實,努力達到日常行為規范的“五無五有”要求,(即地上無痰跡紙屑、墻上無污痕、桌面無雜物、門窗無破損、衛生無死角;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言行有禮貌、心中有他人、后進生有進步)。
5、利用學生晨會、集會、班隊會活動課等時間加強對全校師生的紀律、安全、衛生教育,進一步強化師生安全意識,規范學生行為。
6、設置紀律、衛生、安全檢舉箱,開辟學生行為“紅花榜”、“曝光臺”,以達到及時弘揚正氣,貶斥邪氣的目的。
7、少先大隊要加大“安全監督崗”“紀律監督崗”“衛生監督崗”的監管力度,辦好“思想教育班”,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的管理,督促學生形成良好的文明風尚。要充分調動少先隊干部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讓更多的隊員參與到管理當中,引導隊員在工作中相互學習、相互配合、相互監督。
8、把安全教育作為德育工作長期堅持的重點。把安全教育貫穿到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和所有活動中,做到常抓不懈。要充分利用集會、晨會課、班隊活動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規范學生的課間活動,要求學生在校園內不玩危險性的游戲,以杜絕不安全隱患。加強學生自治,發揮少先隊監督崗的作用,讓學生在校園內進行安全活動。
(五)、舉辦五大賽事,寓德育于競賽活動中。
1、舉辦第三屆“雛鷹杯”學生書法和美術作品競賽;
2、舉辦“祖國在我心中”朗誦競賽;
3、舉辦“我在書香中成長”讀書和故事比賽;
4、舉辦“陽光體育”春季達標運動會。
5、組織慶六一文藝匯演。
(六)、抓好“三結合”教育,促進學生發展。
1、不斷完善“家長委員會”制度,積極拓寬德育的主渠道。形成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網絡。要讓學生自覺遠未成年人不宜進入的場所,增強道德自律和對不良誘惑的免疫力。
2、重視家庭、社會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定期召開全校家長會,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校外德育教育基地活動,進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3、班主任要定期做好學生的家訪工作,和家長一道做好學生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要充分發揮“家校聯系”的作用,讓家長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學習動態。班主任要特別重視單親家庭、離異家庭、貧困家庭以及留守兒童和進城務工子女等特殊家庭家教工作的指導和該類家庭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也能象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
4、抓好寄宿生的保育服務,繼續開辦親情熱線電話,增強保育服務意識,提高保育服務水平和質量。
四、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班主任工作計劃會;
2、舉行“文明禮貌月,雷鋒精神伴我行”學習、實踐系列活動。(動員會、掃墓、慰問)
3、全國安全教育周開展“安全伴我行”、“創建平安校園”等活動。
4、開展“植綠、護綠”環保教育活動。
5、舉辦第三屆“雛鷹杯”學生書法和美術作品競賽。
6、以養成教育為重點,狠抓常規教育。
四月份:
1、“革命傳統教育月”活動,清明節組織師生掃墓。
2、開展“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環境保護教育活動。
3、分班召開學生家長會。
4、舉辦“我在書香中成長”朗誦競賽;
5、期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交流會。
五月份:
1、舉辦“勵志樂學,他人在我心中”主題活動。
2、舉辦“陽光體育”春季達標運動會。。
3、“六一”慶祝活動籌備。
六月份:
1、舉行“金色童年-點燃希望”“六一”慶祝活動。
2、舉行“健康成長,祖國在我心中”系列活動。
3、“星級學生”“優秀隊員”“優秀隊干”評比活動。。
4、發展新隊員。
七月份:
1、德育工作總結。
2、“星級班級”、班主任工作考核。
3、召開散學典禮,安排師生暑假生活。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已經普遍開展了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與就業指導工作,從現狀來看,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模式已處在相對穩定和成熟時期。為了適應教育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和就業工作,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提出了“招、培、就”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在這種培養模式下,學院的學生工作人員,尤其是與學生直接接觸的輔導員如何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和職業發展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系統、規范、科學的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思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1.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的內涵和特點
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工作模式,適應于從大一開始的職業啟蒙期教育,這是從大學生對職業世界的一無所知到落實工作的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的工作方式,找到影響大學生個人素質和就業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根據高職院校大學生在校三年的時間特點,可分為的探索職業、提高職業素質、準備就業三個個階段。
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工作模式根據大學生職業化過程的遞進成長階段,劃分為“職前”和“崗前”兩個階段,高職院校在時間上分為“大一”、“大二”和“大三”三個時間段,“職前”的主要任務為:認知、專業、行業、職能、能力等;“崗前”的主要任務為:職業、崗位、企業、素養、求職等,具體對應關系見下圖:
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階段內容:第一,自我認知、專業和行業的探索;第二,個人能力的塑造;第三,職業崗位的探索和確定;第四,職業素養和求職。
2.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與大學生德育教育的聯系
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可以通過幫助大學生規劃職業生涯,設計美好人生,達到大學生思想境界和職業素質提升的最終目的。這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理論的延伸,也是增強大學生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又一有益探討,對當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德育教育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2.1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新視角
大學生正處于職業學習和職業選擇階段,這個階段學習效果如何,職業定位是否準確,直接關系到他們能否成才和能否成功。為此,開展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用規劃職業生涯來鼓勵、促進大學生發憤學習、努力成才、成就人生是高等學校的神圣使命,也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所在。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以滿足社會需求為前提,以滿足大學生成長發展為出發點,較好地實現了社會和個人、理想與現實的有機結合,從而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目的更加清晰具體。
2.2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充實了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
職業發展教育不僅僅是為大學生設計未來職業方向,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的過程,就是大學生德育教育縱深化的過程。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把不同的教育內容統一到職業發展教育過程中,使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各方面的內容融為一體,令教育內容照加充實和豐富。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內容使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指導作用和引領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教育的內容也更加符合教育目標和要求。
2.3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促使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更科學
大學生德育教育傳統方式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主體意識,現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特別強調發揮“雙主體”作用,即大學生也是教育主體,他們在教育過程中地位相互轉化。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體現出教育的個性化和方式的多樣化,把共性教育與個性教育有效地融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必將對增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2.4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推動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途徑更廣泛
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將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各類途徑,如校園文化、學科優勢資源、網絡信息、心理健康等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并形成不同的組合,將各項功能發揮得更完善。在進行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的同時,還要將大學生學業教育滲入其中。這種多途徑的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與當代社會需要、學生所學專業、提高綜合能力、增強身心健康相結合,這正是當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延伸,也是大學生德育教育實踐的一個有益補充。
3.基于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形勢下輔導員德育工作思路
傳統的職業發展教育工作體系和理念中,學生工作或者具體的創業就業事宜,只是依托高校學生就業處(或就業指導中心)來負責整個學校的就業與職業發展教育工作,沒有調動各個學院各個部門即全校老師的積極性來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因此很難真正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全面、高效的教育和服務。
3.1輔導員德育工作是實現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的驅動者
如何在我院提出的“招、培、就”一體化的培養模式下,改變我院主要以就業處為主體的就業工作局面;如何把學生的德育教育和職業發展教育進行有機結合,真正從職業發展的角度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全面、高效的教育和服務。輔導員應當在實現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過程中充當先行者和驅動者;面對不斷變化的現實環境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3.2輔導員在德育工作中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
在大學里,學生思想已經基本成熟。在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過程中如何把學生德育工作做好,讓學生滿意,讓學生真正知道自己在大學里應該去學什么,去做什么,讓他們在學知識、做人、做事方面真正得到全面發展,真正為他們的就業和走向社會做好鋪墊,作為輔導員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我個人認為輔導員首先應是一位“引導和服務”人員,然后才是一位學生工作管理人員。只有這樣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才能心中裝著學生,才能真正地為學生做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3.3輔導員在德育工作中的思路和方法
3.3.1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輔導員在德育工作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對于學生的培養和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然,這種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輔導員有較強的心里素質和耐心。可以通過經常性地舉行一些有明確主體的班會和討論會,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慢慢地形成有自己班級特點的班風和學風,如“溝通”、“情緒與壓力”等。
3.3.2輔導員思想工作要人性化
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要考慮到學生已有一定的世界觀和判別事務的能力,要體現人性化的管理。對于具備良好、積極心態的學生要提倡他們多去關心別人,多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不要斤斤計較個人得失,把愛心、關心、孝心獻給別人,讓學生感受到這樣做是一種樂趣,使之逐步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于思想比較封閉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目標、建立學習的信心,消除其心理障礙與自卑感,抓住各種機會,激發他們的興趣,堅持正面激勵為主,表揚與批評合結合,做好他們的教育轉化工作;對于心理上存在比較嚴重問題的學生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從不同的側面指導,平時多給其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分析暫時失利的原因,堅定其意志,給予其成績的肯定,讓他們思想上逐漸消失出現偏激的想法。
3.3.3班級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細致化
為了把班級形成一個團結、積極向上的集體,在班級事務中尤其在評先、評優、獎學金、助學金等方面做到公開、透明,避免產生一些分歧和異議,可形成一些班級管理辦法或條例,這些辦法和條例讓班級所有學生參加討論制定,一旦確定后,嚴格按照執行。如“輔導員班級工作監督條例”、“學生日常活動考核和獎懲辦法”、“班級干部職責和監督條例”、“優秀團員、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評選辦法,“獎學金、助學金”評選辦法等。
3.3.4指導學生做好就業前的心理準備
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告訴學生在擇業前一些需要了解的問題。使學生能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要客觀、正確地認識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情況,他們的優點和長處,缺點和短處,他們的性格、興趣、特長。讓學生去充分了解自己就業的社會環境和工作單位,正確認識面臨的就業形勢,了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大學畢業生。要明確學生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社會又允許他們做什么。為學生能在就業時贏在起跑線上,做些準備工作,從而幫助他們為將來的就業保持良好的心態。
4.建立基于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形勢下輔導員德育工作的長效機制
4.1學院黨委統一領導部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輔導員德育工作扎實開展
在校院黨委的領導下,明確輔導員德育工作的職責,分片包干,責任到人,使學生工作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落實到實處。
4.2黨政共同組織實施
黨委和行政齊抓共管,共同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加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而努力。
4.3加強學院大愛文化建設,營造和諧育人氛圍
加強學院大愛精神文化建設,大力弘揚以大愛精神為導向,以“博學、睿思、厚德、篤行”校訓、“求實、創新、敬業、勤奮”校風等為支撐的學術核心價值理念,積極倡導充滿愛心與責任的職業精神、“敢為人先”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積極開展有特色的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形勢下的輔導員德育工作。
全程化職業發展教育形勢下的輔導員德育工作是幫助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做事的本領,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就業,從而真正實現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全程化、專業化和全員化。
參考文獻:
[1]張宏,王忠橋.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和延伸[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5.
【關鍵詞】求變 家庭 學校 社會 三位一體從事多年的德育工作,深深地感覺到德育工作要想真正地做到學生的心中去,必須緊跟時代步伐,運用創新思維,抓住學生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理,創新工作思想,從而引導學校德育工作向前邁進。
本著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體系的工作思路,著手對德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實現途徑、評價方法運行管理和評價結果運用等幾方面進行重新組建。下面從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兩個方面談一下我的工作思路。
評價內容分為三項即二級指標四項:1.愛國情結,評價要素4條;2.社會責任意識,評價要素4條;3.社會公德,評價要素4條;4.社會實踐能力培養,評價要素2條。
在學校努力成為一名好學生,二級指標4項14條: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3條;2.具有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3條;3.行為習慣養成4條;4.健康的心理狀態4條。
在家努力成一個父母和長輩心中的好子女,二級指標三項10條:1.孝敬長輩5條;2.自我服務3條;3.自我保護意識2條。
如此安排的原因在于從社會教育的角度之中,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不可低估,只有深入社會,做些社會調查,對社會的實際情況有初步地掌握。愛國教育內容具體直接,具體地我們聘請了校外輔導員定期對教師和學生開展法制教育活動,才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法制意識,建立法制觀念,有了社會責任感,才能夠建立社會公德意識。
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學校的德育工作在整個德育教育網絡中居核心地位。學生成年和步入社會前的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渡過,因此必須抓好這塊陣地。具體地就是強化學科的德育滲透功能,發揮教師特別是政、史、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展好常規德育活動,如每周升旗,每周一次和每月一次的主題班會,發揮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學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責任就是要教會孩子首先如何做人,再次才是學會生存,學會求知,學會自我服務,學會與人相處,知道關心他人,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學會克服困難,面對挫折。如今孩子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這就要求我們進一步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使家長掌握一些先進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從2000年至今我們共舉辦了七期家長培訓班,培訓家長500多人,收效明顯。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模式是時代賦予學校的新要求,同時也是當今青少年教育迫切需要,這就要求評價的方式和方法也要迎頭趕上。
我們的思路是,以自我評價為主,做到民主評價與自我評價并舉。由于被評價對象自身的復雜性、單一性的評價方式難以形成恰如其分的評價結論,由于同學、家長、老師與被評價對象之間的密切關系,因此評價結果對被評價對象的影響很大。
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做到評價的客觀性和激勵性并存。每個學生的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問題,而問題的指出方法就大有學問,不能嚴厲批評,直截了當地指出,只有充分認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擴大,效果會出乎我們的預料。
以評價指標為導向,做到量化評價和評價的有效性共存。首先是制定出可操作的評價體系,讓學生伸手可及努力就能做到,沒有遙遠感,它既是學生的努力方向更是我們要達到的目的。
對學生的自評、同學的互評,以及老師的評價要做到評價客觀公正,做到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客觀性和收集渠道的廣泛性,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有意義。
評價結果要及時反饋,學生和教師要客觀面對考核別優秀的學生,提出表彰和獎勵,而對一些有嚴重問題的學生要利用個別談心、班會與家長溝通等方式妥善處理,使其健康成長。
要樹立大德育觀。德育工作不是幾個德育工作人員的事,是大家的事,要充分調動每個人的力量,深入到德育工作中來,我們的做法是實行學生思想安全教育包保制度,主要領導與中層領導簽訂思想安全教育責任書;中層領導包年級組與年級組教師簽訂責任書;而教師要與學生簽訂協議保證責任落實到位不流于形式。每周周五,下午是教師與包保學生交流的時間,匯報思想,探討問題,解決疑問。每次談心、交流都有記錄,包組領導定期檢查,主要領導定期過問,這樣學生的思想和安全隱患等問題會及時發現,及時解決,避免重大思想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感恩教育活動是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德育工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已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總以為父母為他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應該做的;總以為老師正在做的事是教師的職責所在。社會提供教育環境是理所應當的,這是當下青少年思想的主要部分。根據上級的要求,結合我校實行適時地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首先學生記住父母長輩的生日,在父親節、母親節的時候給他們寫一封信,在家中幫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搞義演募捐,資助困難同學;感謝花草樹木給我們帶來新鮮氣息;老師授課口渴時遞上一杯水等。通過系列活動和競賽的開展學生樹立感恩意識,擁有感恩心,懂得為他人著想,知道孝敬長輩,曉得回報社會。通過走訪和召開家長會了解孩子變化很大,懂事多了。
開展八榮八恥教育為契機,引導學生樹立新的榮辱觀。八榮八恥是主席提出的對全民的思想道德行為的基本要求,這是國人做人的道德底線和基本行為規范。學校要求各年級、各班以討論、演講、文藝演出或班會等多種形式對八榮八恥進行剖析,用簡單直接的方式,淺而易懂的語言,使學生知曉應該以什么為榮即什么能做,以什么為恥即什么不能做。并把此項活動納入到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之中,有效、扎實、穩步地開展下去,收效明顯,校園風氣大為改觀,很少聽見有說臟話的,打架斗毆事件很少發生。
寓思想品德于各項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教育,從而體會成功帶來的歡樂。每學期學校定期開展各項活動,比如春夏季的拔河比賽、紅旗接力寒、踢鍵子比賽,學期末和學年末的電影觀后感征文比賽、大型文藝匯演、合唱比賽和主題班會評選等。
在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堅持新的教學理念和新課改實施的環境下,越來越讓我們懂得德育工作在一個學校的重要性,德育乃教育之首,那在我們特殊教育學校,怎么樣把教育之首——德育,抓到實處呢?憑口號?憑裝裝樣子??……不,這些都不能適應現在的聾啞孩子和智力損傷的孩子那獲取外界知識和信息的渴求欲望了。所以我們要把德育工作做仔細,做準確,必須以德育工作實效性和不厭其煩為工作準則,讓我們漣水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師生健康向上發展,努力把這一群特殊的孩子培養成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好學生,為學生將來成為殘而有為、受社會歡迎的社會人打下良好而又堅實的基礎。
本著我校的實際情況,特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指導思想
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積極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加強我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班集體建設為重點的德育工作思路。面對新的形勢,針對特殊教育學校各類少年、兒童的個性特點和身心發展的需求開展教育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健全人格。
二、工作思路
1、確立一種意識:以學生為主體。
2、抓住三條主線:班級管理,養成教育,安全教育。
三、工作內容
1、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各項工作。
在學校的整個工作過程中,需要學校各部門、各位教職員工積極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組將以積極、熱情、認真的態度接受各項工作,并盡德育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務。
2、繼續做好學校的常規管理
繼續不斷完善學校的寢室、教室、包干區的評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真正體現評比制定表揚先進,鞭策后者的目的,通過各項工作的評比來促使形成全校班級之間進行互相的競爭,形成良好的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同時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
3、根據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組將始終把學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組將配合學校認真做好全校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學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時刻強調學生安全意識,做到安全工作時時講,時時做的原則。積極檢查安全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德育組將會把安全工作視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7、認真組織并開展好每一次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認識、成長和鍛煉。
(1)、在校園內大力開展“行軍禮”活動。切實提高師生之間乃至于與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禮貌的習慣。
(2)、開展“一枝筆”隨身帶的活動。發揮學生寫的功能,當在校園內遇到陌生人的時候,學生可以拿出筆來禮貌的詢問來者:請問您找誰?……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也可以感動來者,使來客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3)、養成“輕敲門”的好習慣。學生因為聽力損傷,敲門時往往不能顧及到常人是有聽力的這一客觀事實,敲門聲音會很大,不但影響其他辦公室的工作,還給門帶來一定的損壞,再說“輕敲門”也是一種禮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亂于方寸之中,學生如此,教工更應如此。大家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們學校的人文環境。
(4)、讓“尊師長”的好風尚在我們校園內蔚然成風。
(5)、繼續開展“愛同學”的活動。讓大同學幫助小同學的好習慣屆屆相傳。
(6)、開展“祭掃烈士”的愛國教育活動。
(7)、開展“助殘日”的慶祝活動。
(8)、開展“六、一”兒童節的慶祝活動。
花點時間讀書,那是智慧的基礎;花點時間思考,那是力量的源泉;花點時間觀察,那是認識世界之路;花點時間對殘疾孩子微笑,那是靈魂的音樂。
生活中,幸福既是物質生活的概念,又是精神生活的概念;既是享受的概念,又是創造的概念。而我卻以自己能在特殊教育這片芳草地里,永遠的耕耘而樂此不疲為幸福,這才是我追求幸福的完整的概念。
關鍵詞 網絡時代 德育 學生
1網絡對高職學生和教育的影響
(1)網絡的存在為高職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學習平臺。豐富了高校德育工作資源,提高了高校德育工作效率,通過網絡學生可以查閱許多課堂上無法接觸到的知識,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同時,網絡也無時無刻在幫助提高高職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和課下隨時與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傳統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而輔導員、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掌握學生實時動態,從而更快速的解決學生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2)目前的網絡環境發展趨勢可以說是不容樂觀的,大量違反傳統道德規范的負面行為呈現暴增趨勢,這些行為嚴重干擾和影響了高職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因此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出現的很多“網絡犯罪”行為,其主導都是大學生。同時還有很多黃賭毒等違法行為通過網絡的傳播,會讓本身素養并不太高的高職學生容易誤入歧途,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信息污染不僅危害了高職學生的心靈,更加容易誘使學生從事犯罪行為。同時,長時間的上網還會造成身體的損害,影響視力和身體的成長,甚至危害生命。
(3)網絡的介入為高職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傳統的每天如保姆般24小時人盯人的工作方式不僅工作成效低、老師累,而且會讓學生十分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一昧的說教管理和面對面以命令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已經不能夠很好應對現在的高職學生了,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不羈的思想觀念,網絡是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最直接有力的工具,面對面不太好說的話,可以通過網路的方式實現交流。為高職德育工作帶來新的切入點。
2面對網絡時代的沖擊,高職德育工作者在應對學生事務時應采取的必要措施
要想解決網絡帶給高職德育工作帶來的沖擊和挑戰,我們首先必須了解網絡時代的特點,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用以應對新形勢下的網絡挑戰。
(1)及時轉變德育工作的觀念,開拓新的德育工作思路,尋找更適合的德育工作方法。要不斷與時俱進,摒棄舊的德育工作觀念,從封閉型的德育觀念向開放型的德育觀念轉變,網絡的發展和應用讓我們的信息量變得空前的強大,為了能夠適應當代高職學生的特點和時代的發展需求,我們必須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不能與社會脫節,不斷探索,加強與學生、學生家長和社會的溝通,擴大高職德育工作的覆蓋面,形成一個多元化的德育工作體系,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德育工作中來,而不是被動強制的接受德育教育,盡量利用網絡教學創設一個平等、和諧、互動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參與教育過程和真實的生活。引導他們學會主動選擇自我教育,從而自覺地把社會外在道德要求轉化為內在的自我道德需要,促進他們健康地發展。
(2)完善高職校園網絡監管體制,規范網絡使用行為,成立專門的高職網絡監控中心,對不良網絡信息進行屏蔽或監管,對各類高職學生貼吧、公眾號實行專人監控,通過技術手段把不利于高職學生在校生活和學習的信息拒之校外,并及時制止非法信息的和制造。德育工作者要在平時工作中不斷引導學生對網絡的正確認識和使用,提醒學生自覺抵制垃圾信息對他們的危害。做遵紀守法的文明學生。
(3)建立高職德育工作網站,從學生入校起,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傳統的道德倫理觀念的認知對高職學生來講還是很重要的,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道德理念,提高對網絡道德文化的教育,增強高職學生的內涵建設,讓他們能夠正確的認識網絡和運用網絡,是當前首要的任務。同時還要通過網絡加大高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們對社會國家和家庭的責任感。利用各高校網絡資源,形成德育資源共享,同時可以增添一些趣味性和實用性的平臺,加大師生之間的互動和聯系,更好的為學生管理事務服務。
(4)通過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很多學生每天沉迷于網絡,與其強制性的命令他們遠離網絡,不如利用網絡開展豐富的學生喜愛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其中,既不會引起學生反感,同時也可讓學生的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發展。
(5)通過網絡的宣傳和使用,加大和提高高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利用傳統的德育工作方式,可能等到學生出了事情之后才會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時間跨度過長,而網絡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入校開始在網絡上進行心理異常普查,對每一位學生的心理進行提前干預,通過學生的答題反饋,可以提前排除危險,馬上對問題學生進行重點觀察和正確的引導。同時還可通過網上咨詢等手段,讓學生從自閉、自卑等情緒中跳出來,交更多的朋友,關心更多的社會事務,培養更健康的心理狀態。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高校德育 立體化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在全球范圍內的迅猛發展,我國日益進入信息化時代。據工信部統計,2008年2月,我國網民數量已達2.21億,首次超過美國,躍居全球首位。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突破3億。對在校大學生而言,計算機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網絡的影響。這種深刻的社會變遷,必然給高校德育的理念、方法與模式帶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德育立體化工程就是應對新時期新形勢的新嘗試。
“立體化的德育是一種真情實感的德育,德育的立體化就是追求立體化德育的過程。”“生動、形象、具體、全方位是立體化德育的基本特征。”如何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這一強大的傳播交流平臺,創新工作思路,革新工作方式,推進德育立體化,實現信息環境下德育工作的新突破、新發展,是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深入研究的新課題。
互聯網的普及給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改革發展機遇
網絡技術的發展拓寬高校德育工作的空間。以往的德育工作主要通過兩課、主題班會、集體活動和針對個別學生談心等傳統途徑實現,德育理念和德育信息通過中間環節傳遞給終端接收者――大學生。而借助網絡這一新途徑,可以越過中間環節,以最少的信息損耗將信息直接傳遞給所有的大學生,改善了信息接收和反饋的效果,減輕了一線德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網絡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廣泛性、實效性和及時性。大學生在貼吧、博客、QQ等網絡信息交流平臺上充分表達自己對于新聞時事、校園熱點的真實觀點,為德育工作者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提供了有效途徑,使德育工作的開展更有針對性,更能取得實效。德育工作者在與大學生通過網絡平臺交流的過程中,可以針對特定群體開展廣泛和深入的引導,及時處理萌芽狀態中的矛盾和問題。
互聯網能為立體化德育工作提供更豐富的素材。立體化德育工作的開展,依賴于大量真實生動的素材和案例。德育工作者可以從網上獲取真實、豐富、形象的德育素材和案例,經過再加工,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引導,使教育更生動、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教育。
互聯網的普及給高校德育工作帶來了重大挑戰
網絡文化的多元性給德育理念的主導性帶來了新的挑戰。網絡是以信息的傳遞、、接收為基礎的,而網絡信息的對與錯是由網絡信息者決定的,所以可以這樣認為:沒有不良的網絡,只有不良的網絡信息。由于網絡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網絡法制建設的速度,因此大學生在網上獲取所需知識的同時,也會接觸到不良信息,受到各種各樣價值觀和社會思潮的影響。這些價值觀可能與高校德育的教導目標產生沖突。因此,德育理念的主導性在多元的網絡文化時代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網絡成員溝通的交互性給現有德育方法和德育模式的機械性、靜態性、單向性帶來了新的沖擊。以往的德育方法主要是平面德育方法,是單向性的信息傳遞,通常以“灌輸”和“滲透”為主。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和網絡的發展,局限于面對面單向傳授與灌輸的教育方法遠遠達不到及時性、廣泛性的要求。因此,德育方法也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影視、實踐等立體化的技術和手段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德育,使德育課堂向生活延伸。從學生角度看,網絡技術的發展,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寬廣的學習空間,獲取知識更快、范圍更廣,逐漸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教育者與學生直接交流的基礎上,學生與網友之間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相互交流和自我教育。同時,網絡時代的德育主體與客體正在逐步淡化。網絡不僅拉近了主體與客體之間的距離,也對教育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育主體不得不思考,如何更新工作方法、擴展知識面,以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進而占領德育主體陣地,強化主體地位。
網絡技術發展給德育內容提出了新的挑戰。網絡給大學生帶來新的生活空間。這個新的生活空間同樣屬于社會的一部分。現實社會的法律與道德標準在這個空間中同樣適用。由于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網絡法制與網絡道德建設未能與網絡技術應用同步,加之少數大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有限,網絡道德與法制觀念淡漠,很容易產生網絡不文明行為,甚至網絡暴力。這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強網絡法制教育,加強對大學生文明上網的教育和引導,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網絡公民。
高校運用網絡推進德育立體化的策略
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運用互聯網手段,從基礎設施、管理方法、管理隊伍等諸多方面創新工作思路,推進德育工作的現代化水平,營造立體化、全方位的德育環境,是時代賦予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加強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搭建良好的計算機網絡平臺。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校園網絡應用的基石與后盾,是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括硬件設備配置、校園網建設和信息安全建設三方面內容。高校應結合自身條件,大力改善硬件設施,努力加強校園網的建設與應用,提高校園網覆蓋率、主干網絡穩定性,不斷提高網絡信息安全建設水平。
提高計算機網絡在立體化德育工作中使用的有效性。如果說校園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好比人體的骨骼,那么校園網絡的內容則是人體的血肉,是校園網絡的生命力之所在。
高校可根據自身條件,建設突出時代特色、展示當代大學生昂揚向上精神風貌,集思想性、指導性、服務性、娛樂性為一體的德育專題網站,占領網絡陣地,使德育工作由靜態變為動態、由平面變為立體,提高校園網絡的吸引力。德育工作者可以綜合應用文字和音像手段豐富校園網站內容。網站內容可以是德育工作者經過篩選、整合、加工的,來自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的各類信息,也可以是來自學生身邊的鮮活案例。而來自學生身邊的德育案例,正是校園網絡提高對本校學生吸引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德育立體化思想的具體體現。
通過網絡提供師生間的交互平臺。比如通過師生交流平臺,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對學校的建議,將學生的合理訴求及時解決,并對不良情緒及時疏導,將矛盾解決在萌芽中;通過開辦網上心理課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心理咨詢與疏導,建立師生間互動、學生間互動的心理交流平臺;通過開辦網上黨校,普及黨的歷史、制度與章程,開展黨員培訓與學習交流;通過開辦網上法制講堂,宣傳法律知識與規范,引導學生學法、懂法、守法。
通過網絡在危機事件中傳遞正面信息。危機傳播中信息流動非常迅速,一旦在某一點上出現阻滯現象,往往就會流言蔓延,帶來嚴重后果。在大學校園中,大學生對危機事件的看法可能出現偏差,產生紊亂、恐慌的思想情緒,此時就需要利用各種主流校園媒體迅速跟進、填補信息空缺,宣傳應急處理辦法,幫助緩解或化解不良情緒,維護良好的校園生活學習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