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物必修二總結

生物必修二總結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3 11:15: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必修二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物必修二總結

篇(1)

(一)具體考點及其分布

(二)試題特點

1.試題結構及相關字數的變化

2016年的全國卷Ⅰ生物試題結構繼續沿襲往年的形式,但試題的總字數、答題空格數及答案總字數都發生了變化。試題的總字數有所增加;答題空格數雖然減少但分析原因或理由等表述性空格數增加,導致答案的總字數明顯增多;圖表2個,變化不大,維持在近幾年1―3個的平均水平。這種變化體現了新高考對考生的快速提取、加工有用信息并利用信息進行判斷推理和組織語言進行書寫表達等能力的考查。

2.三個必修模塊所占比例的變化

從上表可以看出2016年必修模塊的賦分比例發生明顯變化,必修3權重的減幅和必修2權重的增幅均非常大。新一輪課改后必修3將成為選修模塊,必修1和必修2仍為必修模塊。2016年生物試題賦分比例的顯著變化是否為了體現新教材模塊的編排體系呢?

3.突顯生物學的實驗科學特點

第3題和第39題第(2)小題考查了實驗操作步驟;第30題考查了實驗結論;第32題第(2)小題考查了實驗設計方案和實驗結果預測;第29題、第31題第(1)小題、第32題第(1)小題和第39題第(3)小題考查了對實驗結果與結論的分析和評價。高比例、全方位地對實驗進行考查,突顯了生物學的實驗科學特點。

4.考查雙基和主干知識,增強學科內的綜合性

2016年高考生物試題仍然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主要內容依然集中在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代謝、遺傳、調節、微生物培養和基因工程等幾個主干知識,發生變化的是非選擇題沒有再考生態部分的內容,選考題中沒有再考查必修模塊的內容。學科內的綜合更加巧妙,如第6題把單基因遺傳病的發病率與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結合起來考查;第29題對dATP、ATP和DNA的分子組成及其合成與分解過程進行了比較考查;第30題探究光合作用強度影響因素時考查了生物變異的類型;第31題考查了免疫細胞發揮免疫作用過程涉及的胞吞和胞吐。

5.注重考查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第1、2題均涉及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選擇題第5題將自然與人和諧統一的思想與人類對自然資源和合理開發利用和生態工程相結合考查;第6、31題考查人類遺傳病、免疫與腫瘤關系,對在考生中建立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提升健康意識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第29題考查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法、第39題考查微生物培養、第40題考查生物科學前沿技術基因工程,對考生認識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性質,正確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有重要意義。

二、對新高三生物復習備考的建議

(一)研究綱領性文件和真題,把握備考方向

《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研究好這3個文件可減少復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備考的質量。重視研究全國高考命題中心組命制的高考生物試題。

(二)制訂科學合理的復習備考計劃

(三)幾個基本復習策略

1.用好教材,落實雙基

考生要做到:①整體理解教材,抓住新課程3個模塊重點介紹的3類科學方法,即模塊1的觀察與實驗(領悟觀察、實驗、比較、分析和綜合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過程中的應用),模塊2的假說―演繹法(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模塊3的系統分析建立模型(領悟系統分析、建立數學模型等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②深入鉆研教材,現行教材圖文并茂、生動活潑、欄目多,應特別關注教材中的《本節聚焦》和《本章小結》;③靈活運用和適當拓展教材,注重知識的整合、科學方法的滲透,對于高頻考點要進行適當拓展;④回歸教材、讀透教材,歸納整理,儲備答案。

2.建構理性思維模型

①利用系統分析法使學科知識結構化,如《分子與細胞》突出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這條主線:系統的結構――系統的功能――系統的發展、變化。②利用邏輯思維法尋找規律,突破難題,如遺傳推理題、調節過程題、實驗設計與分析題等。

3.建構小專題復習

小專題復習要突出“?!弊?。“?!弊钟袃蓪雍x:一是重點專題重點突破,“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二是專攻薄弱,做100道題,不如找漏洞,集中精力解決困惑的問題和疑難雜癥。不要每個專題平均使力、面面俱到。

(四)考生高考生物失分的主要原因及對策

1.對核心概念、原理及過程記憶不清,理解不透,從而不能準確答題。

對策:提高課堂聽講效率;利用讀書時間加強對核心概念、原理及過程的理解記憶;做好易錯小專題的反思總結。

2.審題能力不足,不能從題干和選項中獲取關鍵、有效的信息,答非所問。

對策:審題時要盡量做到慢、穩、準,避免發生重復審題。審題時要特別關注四點:①生物材料(常規的或特殊的);②考查內容;③考查條件;④試題要求。卷面上所有小括號內備注的內容同樣屬于關鍵信息。

3.邏輯思維和分析推理能力較差,不能準確建立因果之間的邏輯關系。

對策:經常練習使用變量分析法解答問題,自變量(實驗變量)因變量(反應變量);無關變量(控制變量)額外變量(干擾變量)。準確建立因果之間的邏輯關系。

4.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在表述上條理不清,層次不明,要點不全。

對策:平常練習中要分情況、分對象說明;呈現答案時思維不要跳躍,要做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5.答題格式不規范,用詞不夠專業,筆誤、別字現象明顯。

對策:總結常見題型的答題格式;研究考題或真題的標準答案及評分標準(在答卷上把多寫的刪掉、把漏寫的補上);對核心概念和專業術語要讀、記、寫相結合。

篇(2)

一、建構完整的知識網絡

生物學知識看似凌亂,但都與生命相關,學生學習時要抓住生命的特征這一條主線,對每一節、每一章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再聯系實際,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生物學知識相結合,就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必修一第二章《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這一章的知識看起來各自獨立,非常凌亂,其實如果聯系起來,它們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學生可以在這一章知識學習之后,嘗試建立這一章的知識網絡。首先,從大的角度看,元素和化合物之間存在聯系,元素是構成化合物的基本成分;再看化合物,各種化合物可以歸為兩大類,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而有機化合物又分為糖、蛋白質、脂質和核酸四種。在這四種有機化合物的講解中,都遵循組成元素、分類、基本單位和作用幾個方面來講的。學生在學完這部分知識后,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或總結出一個表格,或總結出一個網絡圖,把本來凌亂的知識系統化,有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二、完善理論體系

篇(3)

關鍵詞:高考;試題;總結;教學應用

2013貴州高考理綜考試落下帷幕。就生物試題來看,今年的生物試題沒有在難度上難為考生,適合考生的發揮。與去年相比,試題整體上難度略有降低,沒有題型上的創新,側重基礎知識的考查,但考查的內容綜合性比較強,對考生的實驗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一、選擇題,側重基礎考查

今年是貴州新課程改革后的第一年高考,生物高考題型穩定,包括選擇題和填空題兩大題型。與11年和12年的高考題相比,選擇題側重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生物學基本實驗素養等基礎知識點的考查,盡管考查的內容范圍廣,但考查方式傾向知識的直接考查,考查學生利用所學基礎知識,作出合理的解釋、推理,得到正確的判斷和結論。今年的考查方式考生比較熟悉,會感覺比較簡單。

二、填空題,實驗分析能力要求高

選擇題還是一貫的6道出現,每小題6分。題目的難易程度都比較偏低,主要是識記水平的考察,題干中很少將信息融入圖標、坐標曲線等圖表中,主要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況;在填空考查內容的設計上,今年更多傾向于知識本身的考察,考查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轉化為解題能力,第一題是以實驗設計的題型出現,學生需要熟悉對比試驗的設置及從表格中提取有用信息并分析的能力。第32題應該是整套題中最難的一個,內容是考察遺傳定律,但其中涉及到假說――演繹法的應用,這對學生來說,難度會很大。整體看,今年幾道大題,考查知識面廣,綜合性強,要求考生在實驗分析的基礎上熟練知識的應用。

具體考查內容,如下表:

三、近4年高考試題分析

綜合我們寒假期間研修的結果,可以大致的出,貴州歷年高考題的難度并不大,大多以書本知識為主,知識之間的聯系并不大,考點都很清晰,很好掌握考題核心,從近4年(2010、2011、2012、2013新課標全國卷)的考題看,與必修一有關的題有17題,必修二有7題,必修三有17題,其中必修一的內容以細胞的結構功能特點,以及細胞代謝(酶、呼吸作用)為主要考察對象,其中在2011年細胞的滲透吸水和失水出現了兩次。必修二的7個題中,有4個是考察遺傳定律的,而且難度較大,應該是生物學科體現區分度的題型。必修三考查了17題,關于生命活動調節的就有12題,其余都是與生態系統有關。縱觀4年高考,發現其考察的知識點比較多,也很零散,但也能找到一些規律,比如遺傳定律、呼吸作用、生態系統、免疫調節幾乎年年出現。常出現的知識點有:酶、光合作用、物質跨膜運輸等。選修3的考察比較簡單,就是幾個工程輪流出現,而且題目的難度不大,主要是識記水平的考察。

四、在教學中的應用

這段時間以及寒假期間的研修活動,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握高考考題的出題立意,側重點,常見題型,知識點的體現。以便與在教學中將我們總結的規律用以指導學生,讓他們知道主要學什么內容,怎么去學習才能達到最好效率。通過這次研修,我們一致認為高考生物是理工科考生最好得分的科目,考題的難度不大,沒有什么邏輯性推理,主要是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應用的考察都很少。可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重視課本

不建議把精力大量的放在各種復習資料上,書本是根本,只有把書上的基本知識、概念記清楚,記牢固才能在大量的文字信息中快速找到問題核心和正確答案,在一輪復習是就要理清每個章節的重點要點,而且需要督促學生花時間背誦記憶,對書本上的插圖也要引起重視,一些選擇題的選項就涉及到圖形結構。如2013年的第一個選擇題就提及RNA的結構中是否有氫鍵,在學生的記憶中RNA都是單鏈結構,就應該沒有氫鍵,但在必修二的“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一節中,就有一個tRNA的結構示意圖,其上就有tRNA的三葉草結構中有堿基對,即存在氫鍵。但那個圖并沒引起重視,這對第一個選擇題做出正確判斷埋設了一個障礙。

2、有的放矢

對于經常出現的知識點,如生態系統,對其考察的難度不大,主要是種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結構,在這種題上失分很可惜,所以一定要指導學生重視這部分,只需較少的時間投入就能得到10分左右。遺傳定律年年考,而且難度大,主要是因為自由組合定律的可變因素太多,知識的應用最靈活,學生在考試中已經對此類題目形成了恐懼心理,教師可以多用一些時間來對學生進行這一章節的專項訓練,一定要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和運用遺傳定律解決問題,并對遺傳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假說――演繹法”要靈活應用。如2011年的32題

某種自花受粉植物的花色分為白色、紅色和紫色?,F有4個純合品種:1個紫色(紫)、1個紅色(紅)、2個白色(白甲和白乙)。用這4個品種做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上述實驗結果,請回答:

(1)上述花色遺傳所遵循的遺傳定律是自由組合定律。

(2)寫出實驗1(紫×紅)的遺傳圖解(若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

這個題的第一個空很好解決,但第二小題就會讓很多學生頭疼,其實這個題就是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二的靈活應用,如果學生熟練地掌握了自由組合定律中形狀比9:3:3:1的原理,明白再多形狀的自由組合都是建立在一對等位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基礎之上的,就能輕松的解決此題。此外細胞呼吸也連年出現,考察難度略低于遺傳題,有時會和光合作用綜合考察,學生需要記住兩個生理作用的基本過程,二者的聯系和區別。(上轉第72頁)

(下接第95頁)

3、加強學生對圖形表格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

在填空題和選擇題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坐標圖或表格,這種題型對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及語言組織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學生會出現看不懂圖,或看懂了敘述不清的現象,失分較多,在一輪復習后,可以搜集相關題型進行專項訓練,讓學生以后遇見同種題型不再害怕,能沉著應對。

篇(4)

新課標下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比原大綱版的教材有了很大的變革,筆者將結合教學經驗來談如何正確使用教材,幫助教師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

一、科學靈活的處理教材

教材是教師實施課程標準所使用的主要課程資源,但不是唯一資源(如每章后面的“網站登錄”提供了網絡上的教學資源,生活中的資源等)。按照新課程理念,教師既是教科書的使用者,也是教科書的建設者。教材中的內容(包括知識性內容、活動、習題、討論題、課外閱讀材料等)并不是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全部學習的。教師可以在完成課標內容標準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取舍或增添。例如,必修1模塊教材45頁中的“知識鏈接”欄目就可以在教學中忽略。必修2教材中第4章第3節內容為選學,不是主干知識且刪去也不影響學生對遺傳學的學習,故可以刪去。另外,一些探究活動和實驗也可以結合其重要性和學校實際條件來決定是否讓學生親自來做。比如“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等可以讓學生來做,“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等可以通過實驗視頻演示給學生。

二、將科學方法貫穿于教材

(一)“系統論”方法在教材知識呈現方式上的應用

系統作為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的要素(部分)的有機結合,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整體,它的本質特征就是有機的整體性。在現代科學的整體化和高度綜合化發展的趨勢下,系統論反映了現代科學發展的趨勢,反映了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特點,反映了現代社會生活的復雜性[1]68。

必修模塊的教材就是遵循了系統的觀點進行了內容上的編排。比如必修1教材主要就是圍繞細胞這一基本生命系統展開學習的,除了第1章外,把必修1教材可分為微觀的系統的組成和結構(組成細胞的分子、系統的邊界——細胞膜、系統內的分工合作——細胞器、系統的控制中心——細胞核)、系統的功能(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系統的發展和變化(細胞的增值、分化、衰老、凋亡、癌變),這三個子系統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細胞這一生命系統的。每一章節的內容也是按照系統論的觀點編排的。比如第3章《細胞的基本結構》從系統的視角出發分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節內容,細胞膜一節中由于本模塊的第4章將會詳細介紹生物膜的流動鑲嵌結構模型以及物質出入細胞的幾種方式,因而對細胞膜的結構只字未提,對于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也是點到為止,避免與第4章重復,從而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細胞器的學習也不再一一列舉其結構、功能,而是作為一個系統的組分,既講到不同細胞器的分工,也講到它們之間的合作。細胞核主要以模式圖的形式介紹了細胞核的結構,文字部分闡述了DNA、染色體、染色質之間的關系,既承接了第2章的核酸部分,又為第6章的學習奠定基礎。

因此,本章的教學中,教師要按照系統的觀點確定教學的次序和重難點,在第1章學生對“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認同的基礎上進一步用系統的觀點來讓學生認識細胞的各種結構既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系,認識細胞的生命活動是怎樣通過各組成部分的協調配合來完成的,并充分聯系學生初中階段已有的知識來激發學習興趣。

總之,教師要按照系統的觀點認識教材,找出不同模塊、不同章節之間的邏輯聯系,找出高中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內容之間的邏輯聯系,并結合學生的學情來安排教學進度、確定講授內容的繁簡、把握知識的深度和難度。當然,必修1模塊的教材也是非常側重觀察和實證的科學方法的,這從必修1教材中九個實驗、四個探究可以看出。

(二)“假說——演繹法”方法在教材中的體現

科學假說是人們以一定的經驗材料和已知的科學事實為依據,以已有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為指導,對未知的自然事物或現象產生的原因和運動規律及其未知事物的存在或尚待發現的預期事物的形象等所做出的推測性解釋。假說必須經過科學實踐的檢驗才能發展成為科學理論,而假說的可檢驗性同假說的演繹展開的可能性是緊密聯系的。觀察、實驗所檢驗的常常不是假說本身而是假說的推論。所以,“假說——演繹法”是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后,通過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證明假說是錯誤的[1]71。

必修2模塊教材就主要體現了“假說——演繹法”的應用。如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薩頓提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后來摩爾根用果蠅雜交實驗證實了薩頓的假說;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以及半保留復制方式的提出與證實;以及中心法則的提出與證實等等。這些都是“假說——演繹法”的案例。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引導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即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在眾多事實面前試著提出自己的假說,并進行邏輯的演繹,領悟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加強科學方法的訓練。

(三)模型建構方法與教材知識的呈現

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對象所作出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的描述,這種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體的實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則通過抽象的形式來表達。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等。

1.物理模型

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就是物理模型。如必修1中“嘗試制作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可以幫助學生很好構建細胞的微觀結構。必修2中“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規律?!爸谱鱀NA雙螺旋結構模型”這些模型建構對于有條件的學校應盡量由學生完成。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真正的“做”科學的過程,既能學到知識內容,又能掌握更深入地運用和探究生物學知識所必需的思維方法,使探究能力得以提高,同時形成正確的對待科學問題的觀點和態度。

2.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以文字表述來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質特性的模型[2]33,概念圖是其主要形式。如圖解式解釋模型很好地闡述了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要點;雜交過程圖解事實上是一個概念模型,它按遺傳學的規律用文字和箭頭等把雜交的過程簡單化,來體現雜交試驗的過程并解釋雜交實驗的結果,并可通過演繹和推理來預測某些雜交試驗的結果等。

3.數學模型

按照必修3教材描述,數學模型是用來描述一個系統或它的性質的數學形式。具體來講,數學模型就是用字母、數字及其他數學符號建立起來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圖表、圖像等描述客觀事物的特征及其內在聯系的數學結構表達式[2]34。必修3很好地運用了數學模型來解決生物學問題。如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和“S”型曲線,可以建立坐標曲線圖式的數學模型來反映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癑”型曲線也可以建立數學方程式的數學模型Nt=N0λt;標志重捕法也可以建立數學方程式的數學模型■=■(N為種群數量的估計值;N1為第一次捕獲并標記的種群個數;N2為第二次捕獲的個數;N0為第二次捕獲的個數中被標記的個數);種間關系如競爭、捕食、互利共生等可以建立坐標曲線圖式的數學模型;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變化中也可以建立坐標曲線圖式的數學模型等。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運用模型建構的方法對生物知識進行抽象、概括、總結。在模型建構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拋磚引玉,訓練學生自主構建模型的能力,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三、倡導探究性學習,營造探究性學習氛圍

探究性學習強調科學概念、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的綜合和對探究過程的理解。是運用批判性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提出自己感覺興趣的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主動探索的科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把“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基本理念之一,并要求學生在新課程的學習中應以探究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之一。給定課題的實驗性探究是常見的探究性學習。比如必修3模塊教材中“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就需要通過實驗來探究。在課時緊張等條件下,這些探究性實驗沒必要全部都通過實驗去探究,而是選擇幾個典型的可行的探究性實驗重點去做,讓學生掌握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即可。探究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概念,掌握實驗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不能為了探究而探究。所以,要有值得探究的問題或研究任務。另外,礙于學時上的限制,進行探究性學習并不一定要做探究活動,而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營造探究性的思維方式。

教材在每一節都以“問題探討”開始,正文中穿插提示性的問題線索,并將探究活動與課文整體化安排,使每一節課都能成為一個探究性學習的案例。另外,很多章節都是以科學家探索的歷程為素材,讓學生間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如必修2模塊教材就是以科學家發現基因、認識基因這一歷程安排模塊整體框架。有的是將科學探索的線索作為資料呈現出來,讓學生間接體驗科學探究過程,領悟科學研究方法[1]78。如必修3模塊教材中《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一節中“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再如必修3模塊中《通過激素的調節》一節中的“促胰液素的發現”過程等作為探究的資料讓學生間接體驗科學探究。

四、重視生物科學史的學習

在《生物課程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明確提出“注重生物科學史的學習”,強調了“科學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學習生物科學史能使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理,理解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精神。這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很有意義的”[3]。從中可以看出新課程重視對生物科學史的學習。

必修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是以生物科學史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展現了獨特的教育價值。例如,必修1模塊“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中,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的實驗材料非常普通,但他卻利用簡單的設計得出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氣”這一重要的結論,激發了學生設計生物實驗、進行生物科學研究的興趣;而他的實驗卻沒有發現光在其中所起的關鍵作用,教師可引導學生補充實驗來證明光的作用,學生在思考和討論的基礎上完成實驗設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卡爾文的研究中,14C成了主要工具,發揮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讓學生明白實驗要借助科學有效的工具才容易成功,也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通過介紹科學家們用了200多年的時間,才對光合作用的生理過程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發現的艱難,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再如,必修3模塊“植物生長素的發現”中達爾文到詹森、拜爾、溫特等科學家,從發現問題到提出假設,實驗設計驗證,涉及許多生物學知識,其中巧妙的實驗設計思路和方法更是值得學習借鑒。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系列探究活動來演繹當年科學家的經典實驗,如對于達爾文的實驗可以提出探究的問題:“如果想知道植物表現向光性的外界因素,你會怎么做?實驗材料如何選取?在實驗過程中應遵循什么實驗原則?”,“感受單側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還是下面部分?怎樣通過實驗證明你的猜想?”,“是胚芽鞘的哪一部分結構感受單側光后發生了彎曲生長?生長部位是尖端還是尖端下面部分?怎樣設計實驗?”等讓學生思考、討論、回答來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另外還有“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關于酶本質的探索”、“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促胰液素的發現”等內容可以成為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很好素材。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不能靠教師簡單的“講”一帶而過,要給學生“看”、“思”、“總結”、“探究”的機會。

總之,人教版新課標必修教材在內容的選擇上重視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把握基礎性,體現先進性;重視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激發求知欲,驅動知識的構建;加強了教材的引導性和開放性,促進了探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生物教師培訓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蔡萍.談模型建構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教學,2012,37(2).

篇(5)

1 歷史故事導入

通過講述歷史人物的典型故事,引入課題。

案例1:必修1第5章第2節細胞中的能量通貨―ATP一節,可以引入“車胤囊螢”的故事:相傳,我國晉朝時有個青年叫車胤,他酷愛學習,但由于家貧買不起蠟燭,不能讀書,于是就捉了很多螢火蟲,裝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螢火蟲發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點燃的蠟燭呢!他就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學習,后來成為一位有大學問的人。

讓學生聯想日常生活中發光的物體例如電燈,熒光棒,講述它們的發光原理:電燈是電能轉化為光能,熒光棒是過氧化物和酯類化合物發生反應,將反應后 的能量傳遞給熒光染料,再由染料發出熒光 。

總結出螢火蟲發光需要能量。

讓學生思考生物體內主要能源物質、主要儲能物質、為主動運輸提供能量的物質分別是什么?學生答:糖類、脂肪、ATP,這樣就可以導入ATP了。

案例2: 在講述“免疫調節” (必修3第2章第4節)特異性免疫這一內容時講述這一歷史故事: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也是到目前為止,在世界范圍被人類消滅的第一個傳染病。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無藥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臉上會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即便防范措施嚴密的皇宮也深受其害,玄燁(后來的康熙帝)兩歲那年患上天花,勉強撿回一條命,卻落下滿臉麻子,到玄燁六歲時,其父即順治帝又感染天花,臥床不起,開始認真考慮接班人的問題。順治帝想冊立次子,而其母親孝莊皇后傾向于冊立玄燁,雙方相持不下,最后征求西洋傳教士湯若望的意見。湯若望幫順治帝下定決心:讓玄燁接班,理由是玄燁已出過天花,不會再得第二回了,可以穩坐江山。

提問: 為什么得過一次天花,對這種可怕的傳染病就有了終身免疫力? 帶著這樣的問題展開教學。

2 以社會這點導入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生物科學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醫療保健、環境保護、經濟活動等方面密切相關?!稑藴省纷⒅厥箤W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并能運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參與公眾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同時注意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職業和學習方向,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步入社會做準備。因此以社會熱點導入可以達到這一理念。

案例1:講述蛋白質(必修1第二章第三節)這一節時,以三鹿奶粉事件引入:2008年有些商家為了賺取更多的錢,在嬰幼兒奶粉中添加了三聚氰胺,食用過此奶粉的嬰兒會出現腎結石等癥狀。

提問:為什么不法商家要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呢?

教師展示三聚氰胺的結構式,強調三聚氰胺中N含量多,加入三聚氰胺后,質檢的過程中蛋白質的含量會升高,由此可以看出蛋白質里含有N元素,也可以看出蛋白質的重要性,為什么蛋白質如此重要呢?我們從它的結構來看。

案例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必修3第三章第二節)

2011年國內多個媒體報道了一些地區瓜農因不當使用化學藥劑,導致西瓜爆裂的消息,這種化學藥品名為膨大劑,屬于人工合成的一種作用類似于植物激素的一種物質,它具有加速細胞分裂,促進細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質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進果實增大的作用。過量使用后,西瓜還沒成熟,種子還沒有飽滿,就爆裂了。由此可以看出植物激素使用過多后適得其反。那植物激素色作用有什么特點呢?

是不是只要是看到籽是白色的就不能吃嗎?(還可以用于多倍體育種即無籽西瓜的培育的導入),從而引發學生思考并正確看待社會熱點,不會對一些現象盲從。

3 從大家喜聞樂見的廣告導入

學生對于廣告比較感興趣,并且會在無意中記住一些廣告語,從大家熟悉的廣告片段入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1:酶的作用和本質(必修1第5章第1節)

播放視頻―“大寶”SOD蜜:SOD蜜是一種叫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英文縮寫,源于生物體的活性物質,能夠清除生物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引起機體衰老的物質―自由基,從而引起抗衰老的特殊功效。其實,生物體在代謝過程中除了會產生“自由基”這種有害物質外,還會產生其他許多有害物質比如過氧化氫。那么人體過氧化氫是如何被清除掉的呢?從而引入酶的這一物質。

案例2:生態系統的結構(必修3第5章第1節)

播放紐崔萊廣告:在紐崔萊的有機農場里,我們的優秀員工各盡其職:羊群,清除雜草,瓢蟲,防御害蟲,蚯蚓,整理土壤,天然的水和太陽,幫助植物健康成長………這樣的一個有機農場就是一個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羊群,瓢蟲,植物蚯蚓,陽光和空氣和水都是其必不可少的一個成分,那么他們在生態系統中具體代表了什么成分呢?從而引入生態系統的成分這一內容,并在學習完這一節后,讓學生總結視頻中提到的這些生物在生態系統中分別屬于哪一個成分,地位怎樣?

此外,還可以通過名言,音樂類比等手段導入新課。

總之,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無疑增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至于選擇何種導入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的時間,導入過程中要貼合教學內容,通過各種各樣的導入后,讓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帶著問題學習,最終解決問題,這樣就達到了教學目的。導入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對待社會熱點,學會分析思考。

參考文獻

篇(6)

一、充分利用概念圖導入,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概念圖是美國學者諾瓦克根據心理學家奧蘇伯文的學習理論,在20世紀60年明的一種教學工具。它通常由節點、連線和連接詞三部分組成。節點由圓圈或方框組成;連線是直線或帶箭頭直線;連接詞位于直線上,是對下一個節點起重要啟發和提示作用的關鍵詞。在復習課上,教師充分利用概念圖導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學完核酸的組成、結構、種類與功能后,我設計了如下圖1的幻燈片,要求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考,并口述空白處的概念。最后我通過圖2,用大屏幕展示總結給學生。這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讓學生自主構建概念圖,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在復習課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構建概念圖,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學完必修2第四章第三節,“從基因到蛋白質”后,我設計了如圖3的卡片,并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把圖3卡片發給每個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卡片空白處填上最合適的概念,使概念圖完整。不同小組對知識掌握不同,因此完成的速度不同。我在教室里巡回組織教學,督促學生翻閱教材,讓學生填寫修改,這個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基礎知識、構建知識網絡、升華理論知識的過程。這種方式的教學使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提高,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復習課的質量。

三、構建章節知識體系,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在復習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章節知識體系,以提高其對知識的識記和理解。此時,教師若合理利用概念圖,就能提高復習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學完必修2第四章《遺傳的分子基礎》前三節內容后,我設計了前三節知識的概念圖(如圖4)。對每一知識點,我讓學生在充分復習的基礎上去探究,討論染色體、DNA、基因等基本概念圖的聯系,以及DNA的復制、結構、中心法則。我再進一步地總結歸納,從而深化了學生對生物學“雙基”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效果很好。

綜上所述,我認為在生物復習課中,教師無論是以概念圖導入,還是讓學生自主構建及利用章節間的概念圖,均能使教材中知識點通過概念圖連成知識鏈,知識鏈連成知識網,進而使教材中的知識連成既相互關聯而又相互區別的一個整體,從而提高復習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高中生物教學,2008.5.

篇(7)

關鍵詞 教科書 判斷性思維品質 生物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近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形成、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創新人才具有特殊意義。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也將“逐步培養學生的判斷性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理念之一,并認同其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觀察當前的高中生物課堂,“不批”、“亂批”現象較多,而真正提出帶有批判性思維問題的卻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缺乏理論基礎和對教科書的研究。教師立足教科書(以人教版必修模塊為例),尋找提升學生判斷性思維品質的教學資源,并從以下若干途徑進行初步探索。

1 從帶有總結性語句中提升

教科書中每一節內容都有若干帶有總結性或歸納性的語句,往往帶有?一般的”、“主要”、“都”等的界定詞語,這些語句是從一些具體案例基礎上總結或歸納的,即從“特殊”到“一般”,具有一定的“廣譜性”。教師若要利用好這些資源,不能只是指導學生死記硬背,更多地是要引導學生批判性理解這些語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從“一般”到“特殊”,如必修1教材中:“真核細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糖類是主要能源物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細胞膜的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等這樣的語句很多,這些語句中本身就含有批判性思維成分,即“主要”的背后隱含“次要”而這些“次要”恰是提出問題和突破思維定勢的前提,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有效方法之一。

2 從教科書的插圖中提升

教科書中的插圖類型和數量很多,其教學價值主要是為了突出生物學核心知識,降低教學難度。教學研究發現,利用插圖資源,教師可對其進行深度挖掘或拓展,通過合理預設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問題的生成,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如在學習必修1“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時,筆者提出一個問題:是不是動、植物的每個細胞都具有圖示中的結構?此時,學生可能生成諸多問題:如白蘿卜塊根細胞有葉綠體嗎?人體成熟的紅細胞有細胞核嗎?……這些問題的提出,拓展了學生對該模式圖與不同功能細胞間的認識。再比如,學習必修2“哺乳動物的形成過程圖解”時,筆者讓幾位學生板畫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模式圖,其中有位學生在畫減數第一分裂后期時,誤將一對同源染色體繪制在同一極,很顯然在不考慮意外的情況下該圖是錯誤的。教師隨即拋出一個問題:經減數分裂形成的,染色體數目一定是體細胞的一半嗎?有沒有例外?問題一拋出,學生議論紛紛,并最終將焦點集中在該學生繪制的圖示上。隨后讓全班學生在此圖的基礎上繼續完成形成過程的繪制,深度感知減數第一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是否分離與形成的生殖細胞是否正常有著密切關系,體驗“錯誤”圖示帶來的例外“驚喜”。這種利用圖形錯位、促成生成的案例,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比比皆是;只要教師能適度挖掘,適時引導,一定能促成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發展。

3 從課后拓展題中提升

教科書中每節課后都有一些拓展題,設置這些拓展題的主要目的是拓展本節知識,留有一定空間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補白”。這種“補白”不單單補上答案,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即,回答這些試題不單需要本節知識的支撐,更需要對特殊情境的問題進行批判性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解釋(或解答)。如必修3第五章第3節課后的“拓展題”:同碳元素一樣,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也是不斷循環的。為什么還要往農田中不斷地施加氮肥呢?很顯然,學生僅掌握碳循環知識要點是不夠的,還需要“補白”,即氮循環的特點,并能比較得出:碳循環中植物主要是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氮循環中植物主要從土壤中吸收硝酸鹽合成有機物的結論。此外,還要從農產品一旦從農田生態系統中輸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歸還土壤的角度分析。再比如,必修2第五章第3節的拓展題:白化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已知一位年輕女性的弟弟患了此病,那么她未出生的孩子是否也可能患白化病?此題需學生對這對夫婦相關基因型的多種可能性進行分析,如妻子的基因型有兩種可能AA或Aa,其丈夫的基因型又有三種可能AA、Aa和aa,故其出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就有多種。教材中的此類拓展題,最具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應用價值。

4 從實驗探究中提升

在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必修)中,有36個“活動建議”,其中至少有20個與學生動手操作有關的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基于背景問題的探究活動,有的是基于實驗方法的應用,有的是基于知識原理的概念建構,有的是基于基礎實驗能力的培養等。但不管哪一類實驗,皆具探究和培養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價值,故“學會提問、學會探究,是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前提”。比如:在學生分組完成“探究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實驗后,為了檢測學生實驗效果和質疑能力,選用一道諸多資料中常呈現的一道試題:某同學在視野中看到生活著的洋蔥表皮細胞正處于圖1A狀態,請推測該細胞是失水還是吸水?

大多數學生這樣分析,若該圖示為質壁分離復原的過程,則該細胞在吸水;若圖示為質壁分離過程,則該細胞失水。但有幾位學生認為該圖示只能表示該細胞正在吸水,原因是只有正在吸水的細胞,其原生質層的張力逐漸增大,細胞形態才如圖1A所示;若為細胞失水,原生質層的張力逐漸減小,原生質層皺縮,細胞形態應該為如圖1B。而這種符合實際的判斷,正是基于他們在實驗過程中細致的觀察和批判性思維的具體應用。所以,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去“做實驗”,而不是“背實驗”,學生就會在實際操作中去發現問題,學會質疑、學會提問、學會探究,其批判性思維能力自然就會獲得提升。

5 從科學史實中提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黑人xxxx高潮猛交| 男人把女人桶到爽爆的视频网站|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的网站|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app| 18禁裸男晨勃露j毛免费观看| 18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免费 | 牲欲强的熟妇农村老妇女| 少妇又紧又深又湿又爽视频|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国内高清久久久久久| 手机看黄av免费网址| 人妻无码中文专区久久五月婷|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对白国语对白| 精品国产av色欲果冻传媒| 亚洲香蕉免费有线视频| 人妻互换一二三区激情视频| 免费看国产精品3a黄的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午夜成人亚洲理伦片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日本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 婷婷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猫咪av| 免费男人下部进女人下部视频| 99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免费看|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高清| 18禁又大又黄| 女人自熨全过程直播| 色偷偷亚洲第一综合网| 久久久噜噜噜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