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5: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型玻璃課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多媒體;玻璃工藝學;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科技成果逐漸成為高校教學的主要手段,推進了傳統教學模式改革。多媒體具有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形象性等特點,它結合文字、圖片、色彩、動畫、聲音等內容為一體,可以同時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獲取更為豐富、完整的信息,多媒體技術還有助于提高和改善學生的理解力,增加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玻璃工藝學課程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基礎課程,內容涉及玻璃基礎理論和玻璃工藝基礎,其中部分內容涉及玻璃工藝原理、工藝流程等。多媒體技術豐富的教學環境、新穎的教學方式可以將玻璃工藝學的授課過程變得更加形象、生動,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較,多媒體可以將玻璃生產設備的使用、玻璃的生產過程、玻璃的成型、加工過程以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針對多媒體教學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注重培養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為了更好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目前,高校教師使用比較多的是Powerpoint軟件,實際上,多媒體軟件有很多種,例如文字處理軟件、圖形圖像處理軟件、動畫制作軟件、聲音處理軟件、視頻處理軟件等,除了計算機專業教師,大部分高校教師停留在文字、圖像處理,對于動畫、聲音、視頻的制作和處理能力欠缺。為了提高高校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素養,建議各高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相關的講座,培養和提高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水平。高校教師也應該開展多種自學方式,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課件制作和使用技能。高質量多媒體課件必須符合教學對象,符合教學大綱。教學組織者須靈活掌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等教學要素。多媒體課件不是教材的翻版,高校教師除了傳授書本中的專業知識,還要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相關專業的前沿動態。多媒體課件必須易讀、易懂,在制作過程中,必須保證界面視覺清晰,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編排得當。高校教師須結合相關專業知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玻璃是一種無機非金屬材料,玻璃分為很多種類型,例如:平板玻璃、玻璃珠、玻璃棒、玻璃瓶、玻璃纖維等。不同類型的玻璃采用的生產工藝和設備也不同。平板玻璃通常采用浮法成型,而玻璃杯通常采用壓制成型。玻璃的成型過程最好采用模擬動畫播放,或者將成型過程錄制成視頻進行播放,視頻、動畫和講解同時進行,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動畫和視頻的制作需要教師熟練掌握相關軟件的使用,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是高校應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的一個重要前提,培養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必不可少。
二、保證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性
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性是指多媒體課件實現其課程目標的程度。有效的多媒體課件不僅需要科學、正確的內容,還須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認知規律。在多媒體運用中,知識呈現的方式會影響到學習效果。多媒體使用的時機、策略要結合課程內容、高校教師的教學經驗、學生的認知規律等多個因素。多媒體展現的教學內容必須科學、正確,播放過程須具有一定的藝術、審美性。保證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性,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玻璃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除了傳統的日用玻璃,目前還出現了在光、電、磁、熱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能的新型玻璃。玻璃加工也不僅是傳統的燒制、研磨,新型玻璃還采用離子交換、分子濺射、微細加工等新方法。任何一本教材中知識的更新速度都沒有現代技術發展的速度快,在玻璃工藝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適當引入一些新玻璃的生產工藝,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玻璃的相關前沿動態,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三、發揮多媒體環境在課堂互動中的作用
課堂教學的關鍵問題是如何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由于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環節,所以提高師生的互動質量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多媒體教學能實時、快速、高效地收集、加工和傳播教育信息,使教學內容由靜態的講授變為動態的傳播,充分優化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多媒體環境還能將復雜的事物簡化、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豐富感知效果,分解知識信息的復雜度,拉近客觀事物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但是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多媒體設備的操作、事物的演示和知識的呈現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發揮多媒體環境在課堂互動中的促進作用是高校課堂教學不能忽視的問題。為了避免不適當的動畫、聲音效果等無關信息轉移學生的注意力,在玻璃工藝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氣氛。比如在玻璃的電學性能講授中,先以玻璃是否能導電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再利用玻璃導電性實驗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針對玻璃的導電性進行課堂互動,最后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詳述玻璃的絕緣性、半導體性、導體性。玻璃成型的部分,語言文字的描述難以給學生立體和感性的認識。此處增加圖片和視頻的比例,針對不同成型方法,例如壓制成型、吹制成型、浮法成型等方法,采用視頻、圖片、動畫等多種演示方法,突破空間的限制,把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了優化教學效果,要根據玻璃工藝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合理設計教學課件,根據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選擇聯系實際、反映玻璃工藝發展特征的素材。適當讓學生參與素材的搜集、動畫的制作,讓學生有較高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加強互動交流,才能有效發揮多媒體環境在課堂互動中的作用。
四、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并用
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各具優勢:傳統教學簡單方便,教學比較靈活,投資少,但信息處理能力較差;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信息容量大,除了課堂教學,還有課外教學,但使用不當,會造成信息量過大,速度過快,學生沒有時間記錄,思考和分析問題時間短,所學知識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因此,在現代教育技術中,傳統教學手段并不能被放棄,在運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控制好授課速度,適當輔助傳統教學方法,將會達到更好的效果。關于是否選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問題,不僅因人而異,還因課程內容和課程性質而異。通常注重實踐和工藝的課程如:實驗教學、機械制圖、計算機技術等較宜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而一些注重公式推導、證明和演算的課程,如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等更適合傳統板書教學。玻璃工藝學分為玻璃基礎理論和玻璃工藝基礎兩部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玻璃基礎理論部分介紹了玻璃的結構、組成、性能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玻璃工藝部分介紹了玻璃原料、玻璃熔制、成型、加工等生產工藝。采用多媒體圖片可以展示出玻璃的立體結構,玻璃的力學、電學、磁學、光學等性質的講述可以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手段,玻璃實物、玻璃性質實驗演示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玻璃的生產設備、玻璃熔制、成型、加工和表面處理等工藝原理和工藝過程主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視頻和圖片的形式生動的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更直觀、深刻地了解玻璃的工藝設備、工藝流程,將枯燥的生產工藝變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施亮.高校多媒體課件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7-32.
[2]晏興琳.多媒體教學環境因素對課堂互動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1:2-3.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我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20世紀初的很多權威學者也說過:興趣是個水閘門;興趣是教育過程必須借助的“保險絲”;興趣是兒童成長的“指示器”。可見,培養興趣是多么的重要!
引發興趣的手段是多方面的,可以通過教師語言進行描繪、敘述創設情境;也可以通過教學硬件讓學生欣賞畫面創設情境;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直觀想象創設情境等。如:我講《林海》一課。我上課出示課件展示大海的畫面,請學生說出大海的特點。然后,接著展示大興安嶺林海的畫面,請同學簡單概括出林海的特點:一望無邊、滿眼綠色,林木隨著山勢起伏如波浪,使學生感受到林海與大海的共同特點。通過提問學生:“你們看過大海,想不想去看林海呢?林海的景色是怎樣的呢?”這時,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回答:“我要去!”;“我想看林海”;“我已經去過了”等等。頓時,課堂的氣氛一下活躍起來。于是通過創設這個情境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到了課堂上來,使孩子產生了觀察林海、探究林海的欲望。孩子有了興趣入了情境才有了學習的欲望,他們就能達到學習的目的。
2相互交流,營造和諧課堂氣氛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表現為教師的權威高于一切,對學生要求太嚴太死,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缺乏生命活力,致使學生依賴性強,學習效益低下,所以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每一個教師最起碼應該做到的。它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和動機,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教師要巧妙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的情境變化,注重學生的情感交流,以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相信學生,適時調整活動內容與教學策略。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了解他們的愿望、意見、追求。學生的需要就是教師的需要。只有把情感因素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教育,愿意學習。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及時把教師的教育任務和教育設想整合進去。另外,教師說話態度要和藹,聲音要動聽,給孩子親切感。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自己見解的欲望,努力創設和諧向上的課堂環境。
3挖掘潛力,留給學生學習空間
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自由支配、自由發揮的空間,還給學生學習的主動權。要給學生學習的空間,必須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問題,有目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探究問題,合作交流,提出自己的觀點,達到理解、解決問題。如:我在《新型玻璃》這一課,首先給孩子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孩子初讀課文,了解新型玻璃的名稱、特點、作用。并讓學生填寫表格的名稱,寫出特點作用等,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后勤管理人員;強軍夢;遠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一、后勤管理人員進行遠程教育的必要性
(一)提高服務意識,助力強軍夢
在國家倡導厲行節儉的形勢下,軍隊后勤管理人員應該通過遠程教育加強學習,提高業務能力,把好后勤管理的每一環節,厲行節儉,為學員和教職員工做好服務工作。通過學習,要明確“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首先要樹立起全心全意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服務意識,任勞任怨,甘心做幕后工作,其次要樹立規范管理、科學管理、靈活管理的觀念,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服務好每一個人,堅決杜絕卡脖子、擺架子、裝樣子的“三子”作風,用真誠和熱情、細心與耐心換取大家的稱贊。
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任務繁重,環節多,沒有細心與耐心,工作就沒有成效,如果后勤管理人員沒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得過且過,敷衍了事,服務質量勢必難以提高。因此,后勤管理人員需要通過遠程教育,提高服務意識,提高自身修養,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廉潔自律。
例如教室的桌椅、燈、門、玻璃壞了,衛生間的水龍頭壞了,地面打掃不衛生,如果長期沒有人去修理維護,就會讓學員和教職員工感到不被關心和重視,進而影響到工作積極性。再如住房清理工作是一項難度大、容易產生矛盾的工作,如果沒有耐心,工作很難做下去。如果住房清理工作做不好,新來人員無房可住,勢必會影響到工作的積極性,給教學工作帶來不便。
因此,要通過遠程教育使管理人員掌握人際交往溝通技巧,提高社交意識,靈活而有效地做好工作。在進行住房清理工作時,要核實核準不合理住戶,在清租、清退時要有理有節、有人情味,不搞內外有別,親此疏彼,使工作公正透明。只有掌握了人際交往技巧,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才能真正為員工做好后勤支撐,才敢于在工作時堅持原則。
通過遠程教育提高服務意識,后勤工作才能做到每個人的心里去,才能助力教學工作,助力強軍夢。
(二)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隨著科學水平的不斷發展,一些新技術新產品在后勤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后勤管理人員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比如:隨著高強度的“夾層玻璃”替代窗戶、陽臺安全網的防盜功能和接上電極可變色的節能玻璃以及吸收噪音、反光保溫又節能的新型涂料等高新技術產品不斷應用于新型建筑中;隨著納米技術在建筑材料、建材設備、消防技術、環境設計、配套建設等眾多方面的應用……信息化、智能化將不斷體現在現代建筑中。同時隨著辦公自動化,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應用,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模式,從公文的起草、審核、簽發乃至傳遞過程、圖紙的設計、工程的管理和預算、檔案的檢索等都可通過計算機及網絡來實現。
后勤管理人員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在后勤保障、采購預算、工程建筑等實際工作中,提供質量保障,才能保證政治合格、作風正、業務精、素質過硬,成為站在新時展前沿的知識型、開拓型、復合型后勤管理人才!
目前,軍隊院校后勤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參差不齊,有部分人員并非專業人員,“半路出家”,沒有經過系統地業務學習和嚴格訓練,對于新技術、新產品不甚了解,而現代科技的發展給后勤管理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要求后勤管理人員必須是掌握后勤管理知識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因此,組建學習型組織,進行遠程繼續教育十分必要。遠程教育能夠集中行業內最優秀的師資和最先進技術,能提供優質教育課件,對于后勤管理人員尤其是那些“半路出家”的非專業后勤管理人員來說是一種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新途徑。
對于專業后勤管理人員來說如果不通過繼續教育進行“充電”,將很快會在先進的科技發展面前“落伍”,將很難駕馭自己的工作,很難通過勤奮工作而助力教育服務,因此要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必須不斷學習,及時“充電”,增加知識營養。
通過遠程教育,助力后勤管理,助力強軍夢,是當前后勤管理人員進行繼續教育、提升業務水平的新選擇。
(三)有效緩解工學矛盾
由于軍隊院校后勤管理人員工作繁忙,既要管“吃喝拉行睡,生老病死退”,又要助力教學服務工作,能夠用來進行面授學習的時間十分有限,而且后勤管理人員經常會遇到突發事件,比如大風大雨造成院校積水或通信中斷,半夜水龍頭斷裂,造成樓內水淹都是突發的,他們都需要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進行處理,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習中斷,或者無暇進行面授學習。因此,要解決工學矛盾,遠程繼續教育就成了一種必要選擇。遠程教育將有效緩解工學矛盾,對于繁忙的后勤管理人員來說既能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又不影響工作,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二、后勤管理人員進行遠程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后勤管理人員繼續教育的意識
后勤管理人員工作繁忙,工學矛盾突出,因此軍隊院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從管理體制機制上抓起,進行科學管理,統一規劃,從制度上保證后勤管理人員學習的權利和義務。
要通過制度建設和激勵措施,提高后勤管理人員進行繼續教育的意識,克服其忙工作而不愿意學的惰性思想,克服其不愿意接受新知識、新技能的思想障礙,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形成你追我趕、爭相向上的良好局面。
(二)做好遠程教育培訓需求調研,保證培訓的實效性
要保證培訓的實效性,首先是做好培訓需求調研。培訓需求調研是了解后勤管理人員需要補充哪些學習內容的基礎工作,是培訓課程設立的指向標。培訓需求調研需要扎扎實實去基層實際了解,深入了解。目前部分院校不重視后勤管理人員的培訓工作,更不重視其培訓需求的調研工作,導致培訓沒有方向性,后勤管理人員想學的東西沒有培訓,而他們已經掌握的內容卻在不斷重復培訓,導致其培訓積極性大大降低,甚至失去培訓動力。所以培訓需求調研要制度化,要深入。有些單位雖然做了一些培訓需求調研,但是泛泛而為,沒有觸及后勤管理人員需求的根本,導致培訓雖然進行了,但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把培訓需求調研制度化,保證需求調研的廣度和深度,這樣才能給培訓課程的設置提供有力的航向和基礎,保證培訓能夠按照后勤管理人員的實際需求去進行,從而保證培訓的效果和質量,為遠程教育課件開發,師資配置提供強有力的參照和坐標。
(三)集中優勢師資,保證課件開發的力度和質量
在做好后勤管理人員培訓需求調研的基礎上,集中行業內優秀教師和軟件開發人員,保證課件開發的質量,使所開發出的課件具有實效性,既有廣度,也能深入淺出,適合廣大后勤管理人員學習。目前我國針對后勤管理人員的專業優秀課件甚為缺乏,只有集中優勢力量進行開發,利用遠程教育,使后勤管理人員都能分享到國內頂尖人才開發出的優秀課件,才能提高培訓效果,增強培訓的影響力,繼而形成后勤管理人員遠程教育的品牌性,對于軍隊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將大有提升,對于后勤管理人員能力的提升也大有幫助。
在課件開發時,一定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開發人員的必須是頂尖的優秀教師,第二開發的課件必須要接受后勤管理人員的試聽試學,不斷改進,不斷調整,這樣才能保證課件的質量,保證遠程培訓的質量,助力后勤管理,助力強軍夢!
參考文獻
【關鍵詞】優化作業設計 語文教學
做業設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要著眼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精美的作業,不僅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而且可以豐富學生成長的履歷,激發學生成長的情感,放飛孩子的心靈。如何打開時空的大門,關注作業過程、提升作業質量、開發作業價值,讓靈動作業真正成為放飛孩子潛能的廣闊天空。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幾點嘗試。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讓學生在“樂”中求知。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在作業形式設計上,要把作業從單一的“寫”的形式中走出來,力求聽、說、讀、寫全面開花,并將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制作、游戲等形式巧妙結合,讓作業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在學習《四季之美》,當時正值春光明媚,我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尋找春天。耳朵機靈的同學可以靜下心來聽聽春的聲音,喜歡繪畫的同學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把印象最深的景色畫下來;善于寫作的同學可以寫一寫有關春天的小片段;口才較好的同學也可以說說春天里的發現……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后,學生將自己的成果與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個個興趣盎然。
教學《新型玻璃》后,我讓學生比較幾種新型玻璃的不同特點、用途,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我們還需要哪些玻璃,把我們希望出現的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寫下來,然后為這些玻璃寫廣告詞,做廣告,看誰的廣告最能吸引消費者。
此言一出,學生的積極性高漲,不到十分鐘,一則則風趣幽默,形式多樣的廣告出臺了,看著學生一個個神采飛揚,正為自己的廣告而得意時,我便不失時機地給了他們一次做推銷員的機會,請他們上臺來演一演,于是學生,學生們便自編自演,課堂氣氛非常熱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設計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在“行”中求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作業的設計也在不斷改革。實踐性作業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它應該成為學生作業的有效組成部分。
如學完《只有一個地球》,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有人認為:我們這兒人少,綠化面積大,砍上幾棵樹應該沒問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不妨寫一寫。 2、同學們可以自行合作、自選專題,對當地的某個方面例如水資源污染,垃圾處理等進行調查研究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寫出專題報告等。
學生調查后,深有感觸,“以前,我家后面小河里的水可清了,現在的水都發臭了”;“爸爸說他小的時候,村子里經常可以看到貓頭鷹、黃鸝許多鳥,現在都沒有了”;“由于使用了農藥,小鳥和青蛙吃了有毒的蟲子,也中了毒,使它們的數量減少了”……在調查實踐中,學生親身體會到環境保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投身到環保中來。
三、設計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在“活”中求知。
教學應尊重學生的愛好, 把學生置于動態開放的環境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自主開放地學習。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學習的天地就有多么的廣闊。語文是一門最具開放性、最容易與生活發生聯系的學科,現實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到處都需要運用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當樹立開放的語文教學觀念,充分利用學生課外與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廣泛接觸的機會,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例如,我曾經設計這樣的語文作業:收看電視臺的新聞節目,記錄自己最關注的新聞;觀看影片,學寫童話、科幻故事和影評;觀察大自然中的某種現象,寫觀察日記;了解某種產品的性能、用途,學寫產品說明書、廣告語;閱讀課外讀物,做讀書筆記,辦手抄報;背誦沒有學過的古詩,在班上舉辦詩歌朗誦會;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語、諺語、春聯、民間故事,在班上交流;查閱資料,對歷史或熱點問題形成自己的觀點寫出小論文……這樣的作業,既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干,又使學生感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四、設計自主性作業,讓學生在“思”中創新
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點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方法。因此,根據不同課文的要求,教師可以尋找一個最佳切入點,既讓學生自編作業題,又注重激發他們在自編中的創造性,把作業的“老面孔”演化為多種多樣富有創意的語文實踐活動,讓作業能夠成為充分展示學生才藝特長、張揚個性的園地。
如在學習完《蟋蟀的住宅》后,學生設計了一組題:畫畫、講講、編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勞。這個題目使多學科滲透于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畫中為蟋蟀的通道安裝了路燈,設計了衛生間、廚房,更絕的是用樹葉給蟋蟀做了張“席夢思”床;有的學生配合《粉刷匠》歡快的樂曲,為蟋蟀演奏了一曲贊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領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在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把孩子們的眼光引向知識的海洋,啟迪了思維,激發了想象。
總之,語文作業的設計最終要體現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形成綜合能力,提高語文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索尼VPL-EX145投影機(以下簡稱EX145)在2010年底推出,屬于商務及教育系列投影機產品系列。它采用了3LCD投影技術,色彩相對于普通DLP商務投影機來說更加鮮艷,更能表達商務PPT或課件中的優美圖像。其采用的索尼BrightEra芯片可以控制減少光泄漏,提高對比度,使其對比度能夠更加接近DLP投影機。同時,索尼還在液晶板上采用了無機配向膜,這不但改善了液晶板的耐光性能,而且加強了整個芯片的穩定性。
環保低碳,是EX145的最大賣點。對于投影機這樣的傳統耗電大戶來說,如何才算是節能低碳呢?EX145是這樣為我們詮釋的:首先,EX145設計了特別的ECO模式,進入該模式后,投影機使用時亮度降低,即可節能30%,待機時功率僅為1W;其次,無論在EX145機身還是遙控器上,都設計了“ECO MODE”按鍵,方便用戶在會議間隙或無需投影機時迅速進入ECO模式。另外,只要投影機10秒之內沒有信號輸入,EX145就會自動啟用“節能模式”。這樣人性化的設計就是為了隨時可以降低投影機的能耗。
另一方面,降低后期使用成本也是企業和教育用戶關注的焦點。為此,EX145采用了新型210W的高壓汞燈泡,通過進一步改進燈泡驅動電路,延緩亮度衰減。EX145設計有“ECO、標準、高亮”三種亮度模式,亮度從低到高分別的建議燈泡更換時間為6000小時、4500小時和3000小時。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空間。結合前面提到的智能ECO模式進入方式,可以延長燈泡使用壽命,從而降低用戶的后期使用成本。
關鍵詞:地理教學;課堂優化;實踐探索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教學實踐中,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互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要實現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充分挖掘地理學科的特色,優化地理課堂教學過程。
一、構建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
課堂上教師是主導,要使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潛能,營造和諧愉悅的師生關系極為重要。教師首先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豐富自身內涵;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平易近人、幽默風趣的講課方式和良好的親和力,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作為最大的教學目的和動力,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愛好、個性和人格,給學生自己思維的空間;要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實現互動交流式教學。這樣,學生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成教學過程的優化。
二、倡導建立新型的知識觀
知識觀既是課程改革的基本內容,又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因此,確立新型的知識觀,尋求學生主體對知識的建構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從“填鴨式教學”向“自主性學習”轉變、從“內容知識”向“方法知識”的重心轉移,建構地理學科主干知識體系,培養地理素養和綜合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在探討“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時,結合教材“活動”材料和實驗步驟,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利用相關教具做玻璃缸內冷熱不均產生煙霧流動的實驗,使學生直觀認識熱力環流的成因。探討“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現象”時,組織學生自己動手,用手電筒表示太陽,照射地球儀觀察晨昏線,討論該分界線與手電筒光線之間的關系,演示地球儀的自轉,啟發學生思考晨昏線的移動方向,進一步解釋晝夜交替的原因等。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生動的實驗中獲得直接經驗,體會學習的喜悅。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發展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聯系生活實際,學習有用的地理
地理教學內容豐富,但又有許多內容是學生陌生或不感興趣的,教學中通過教師設計的活動,構建“生活化”地理課堂,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對于生活的價值,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生活與生存能力。在學習“常見的天氣系統”時,提前一周讓學生注意收聽中央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并每天記錄好西安的天氣變化,同時注意這些天氣的變化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在課堂上一開始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同時適時引導學生這樣的天氣又是怎樣產生的。通過這樣的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進行“晝夜長短變化”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聯系本地的晝長、夜長及日出、日落時間的變化情況,這樣自然就得出了北半球的晝夜長短變化規律,而南半球相反。
四、促進整合多媒體,鑄造現代教學模式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學科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總趨勢。在地理教學中往往有大量的知識比較抽象。通過整合清晰簡明的圖像更加直接、直觀地進行教學,增強教學效果。如,講解“地球的運動”時,可以將地理中的自轉、公轉、白晝黑夜和四季形成的知識轉換成形象的知識,并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深化認識、積累知識。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課件進行展示,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運用動畫的形式,出現直射點的移動過程,讓學生觀察學習直射點在不同位置、不同半球的地點晝夜長短的變化,明白四季的形成過程。在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中,經過教學設計,運用動畫圖像,將太陽的直射點在一年中的移動規律的抽象知識轉換成形象的動畫課件,幫助學生內化吸收,實現教學各個因素的綜合統一。
五、充分發揮地圖在啟發式教學中的作用
地理教學一刻也離不開地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特有的“語言”,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地理現象、地理知識、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教學中要運用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突破教學的局限性,采用教學方法發揮出教學的作用,運用課件增加圖片的容量和文字的含量,提高圖形選擇的精準度,增加圖形的類別,讓學生通過讀圖、填圖、圖形轉換的過程,深化學生的認識,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學習“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時,采用以讀圖為線索,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思維教學過程。依次展示出“黃土高原的分布”“黃土剖面”“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黃土高原的降水特征”“黃土高原植被類型”等地圖和圖片資料,進行層層設問,引導學生分析推理并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設計,突出了從學生已有知識入手完成新知識的落實,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設問步步深入,對啟發學生思維遷移起到循序漸進的效果。
六、開展觀察、實踐、探究和研究活動
教師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轉變學生機械模仿、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和富有個性地學習,可以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引導。例如,幫助學生學會自己設計和實施野外觀察、觀測、調查等實踐活動;在日常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研究性學習等。
參考文獻:
[1]肖慶順.教師參與課程發展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傳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經常使用對作文素材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但這對小學生不太適用,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傳統的作文教學主要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素材,教師教學方式單一,不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重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動使用新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能力[1]。
(二)教學理念陳舊,缺乏創新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已經使用多媒體教學形式,提升學習效率,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教師缺少單獨的教學設計,仍以傳統觀念進行教學,只是對教學任務進行粗略的介紹,教學方式也沒有改變,只是將板書轉移到多媒體中,沒有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改革,教師創新意識差,作文教學形式仍和以往相同。
二、多媒體環境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改進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轉變作文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注重布局謀篇、邏輯修辭、遣詞造句的指導,傳統作文教學中,教師只能通過對照文本范讀、口述分析的方式讓學生來學習優秀作文。而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口語講述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得以轉變,教師可以用有強烈視覺效果的投影將例文展示出來,范讀時再配上音樂以增強感染力,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同時,多媒體引入作文教學,也轉變了教師“板書”講解寫作要點陳舊的教學方式,教師借助多媒體的聲、像、圖,設計新穎、有趣的視頻,以一種有趣的形式對寫作要點進行講解,可以提升寫作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開展實踐教學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作文訓練中,要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經歷的事情融入作文寫作,因為寫作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學生要想有良好的寫作題材,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素材。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引導其從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加強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情境,將其融入生活場景,增強學生親切感的同時擴展寫作素材。例如,在小學語文《一件難忘的事》教學中,教師可先將自己難忘的一件事,利用圖片或視頻向學生展示,然后由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對難忘的事情的圖片或視頻進行收集和整理。例如,演講比賽、運動會等,每名學生都在講臺上用多媒體播放自己經歷的難忘的一件事情,向同學和教師講述具體經過,對事件細節進行回憶,然后教師和學生展開互動,以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學生通過回憶和講述后,教師讓學生將其記錄下來,然后提出寫作要求。這種將課堂交給學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與積極性,為學生創建寫作的情境,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教會學生對難忘的事情進行記錄,不但符合學生對課堂要求,還實現了課堂互動性。
(三)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觀察
任何學科都是從生活中演變而來的,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作文教學更是如此,很多文學作品都是記錄生活中實際發生的事件,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要加強自己對生活觀察能力的培養,課堂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將生活情境搬到課堂中,進行觀察。例如,在“我最喜歡的動物”的作文訓練中,教師可先在網絡中下載一些動物的圖片或者視頻,制作課件,向學生展示,引導學生對動物進行觀察,引導過程中教師需重視引導手段,引導學生對動物由遠到近,從整體到部分進行觀察,如一只小貓,教師先展示小貓的遠景圖片,學生觀察到小貓的體型特征、皮毛顏色等大致情況后,教師再將圖片放大,或者只展示小貓的局部特征,引導學生詳細觀察,然后教師可對圖片進行提問。例如,同學們觀察到小貓的眼睛像什么?學生回顧對小貓的印象,然后對其進行描述,有的說像玻璃珠、有的說像星星,學生在討論和回答過程中就積累了寫作素材,這就使得作文寫作中學生有豐富、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