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28: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考試學習經驗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創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優”的平等教育理念,認為一般意義上的“優生”和“差生”其實是兩種不同思維類型的學生,具有相等的發展潛能。前者為左腦思維型,后者為右腦思維型。教育的關鍵在于引導前者向右腦思維轉換,后者向左腦思維轉換。最終實施左右腦和諧發展。所以從右腦思維的角度來評價,“最優”的學生也是“最差”的學生。所以從右腦思維的角度來評價,“最差”的學生也是“最優”的學生。但是,從整個大腦思維的角度來評價,學生無“優差”之分。
關鍵詞:創意法教育理論;高效課堂;行為研究一、研究的背景
自從實施新課程以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逐步被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所替代:教材的編排體系呈現多元化,內容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度提高,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敢于質疑;同時,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教學資源多元化也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的快捷。目前仍有很多教師受“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刻影響,擺脫不了知識教學的概念化、系統化,“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累”。為使學生學得“扎實”,教師拼命地“精細講評”,學生被動地“聽練”。在實施新課改后,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現狀制約了教學效益率和質量的提高。因此,作為一位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有責任去進行研究,真正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
課堂教學的質量也應從效率來度量。新的課程改革呈現在我們教師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學范例。但為何教師學來學去學不像?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何領會各種新課改理念的精神實質,逐步形成教師自身的教學理念?如何針對本校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改革?教學之余我們可以問一問:我們的教學高效嗎?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我們的學生需要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成長與發展。因此,我們對高中地理課堂高效性進行教學研究,一是課堂教改的需要。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改的主陣地。一線教師要把教學重心放在課堂上。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研性要被充分地調動起來,這樣課堂效率就提高了。二是根據本校實際要有實用性。脫離學校的實際的課堂研究是沒有生命力的。我校面臨的兩個實際問題:一是如何使課堂教學高效?在課堂上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課堂教學研究要具有可操作性。我們將從學生出發探究課堂教學的高效策略,大面積地提高教W的質量。
二、研究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
(一)理論依據
創意法教育、建構主義、教學最優化、多元智能等。這些理論的主要精神實質如下。
1.創意法教育理論。創意法教育提出了“最差即最優”的平等教育理念,認為一般意義上的“優生”和“差生”其實是兩種不同思維類型的學生,具有相等的發展潛能。前者為左腦思維型,后者為右腦思維型。教育的關鍵在于引導前者向右腦思維轉換,后者向左腦思維轉換。最終實施左右腦和諧發展。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左腦主邏輯思維,右腦主形象思維。而在一般教育環境下,往往以標準答案來考試學生,標準答案的應對在腦科學上來說,是一種邏輯思維訓練,是一種左腦思維訓練。所以,其“優差”評價都是從左腦思維的角度來評價的。而心理學認為,人的左腦一旦過度發展,右腦就會受到抑制。所以說,在一般情況下,考分高的學生,右腦思維往往被扼殺。所以從右腦思維的角度來評價,“最優”的學生也是“最差”的學生。而在標準答案的應對下的“差生”,一般來說,由于左腦受到的訓練少,右腦就相對發達。所以從右腦思維的角度來評價,“最差”的學生也是“最優”的學生。但是,從整個大腦思維的角度來評價,學生無“優差”之分。
2.建構主義理論。現代建構主義把學習看作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里表征的過程,古寧漢(D.J.Cunningham,1991)認為: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具有主動選擇、發現、思考、探究、應答、質疑的需要與可能。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學策略,就是將這一先進的教學理論實施于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去,充分發揮其指導作用。
3.教學最優化理論。巴班斯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的核心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析等。要達到最優化的關鍵: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內容;二是選擇能有效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
4.多元智能理論。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加德納提出了關于智力的新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倡導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
根據以上理論我倡導:高效課堂。高效課堂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它關注學生的進步與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高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指導自己課堂教學。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兼用綜合調查法、文獻檢索法、個案研究法(包括專題研究、集體備課、教學研討、教學反思、優質課評比、教學設計、學案)等。
1.文獻檢索法。運用各種途徑(文件、會議、報刊、網絡、考察等)關注影響高中教學的因素及其變化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及時了解最新課堂教改相關成果信息;深入研究教學原理和理論。
2.綜合調查法。運用各種調查方法和手段(問卷、座談等),有計劃地展開課堂教學效益的調查,了解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3.行動研究法。在教學研究過程中,讓課堂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相結合。
4.個案研究法。根據學科特點,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研究,不斷發現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效策略。
5.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用理論為課堂教學服務。
參考文獻:
[1]郭成志主編.《最差即最優――創意法教育文集》[M].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2.
[2]《教育心理學》.
關鍵詞:銜接;小學和初中;生物教學
近三年,我同時擔任學校的小學與初中七年級的科學教學,在這些年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對科學學科學習興趣大大降低,特別是生物教學的學習尤為明顯。學習效果和成績也不盡如人意,在小學時是班級中科學學習的佼佼者,也對初中的科學學習不能很好地適應。針對這些情況,我進行了思考與總結,發現問題的根本在小學科學生物教學與初中科學生物教學的銜接過渡沒能做好。原來,小學生物學習的基礎知識與學習方法,都對初中生物學習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為了讓學生對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有興趣,有信心,從而熱愛上初中的生命科學,就要解決小學與初中的生物教學在知識、興趣、教法和學法等上的銜接問題。根據這些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提出自己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對教材進行分析,做好中小學生物教學的銜接
小學生物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的基礎,初中生物教學是小學生物教學的延續和發展。所以要注意做好中小學生物教學的銜接,為初中生物教學做好鋪墊工作。
平時,經常聽到初中科學老師對小學科學老師抱怨,說所教給學生的知識在小學階段都有學過,但是并沒能很好地為初中生物教學有幫助。其實,我也有同樣的感受,再與自己平時教學中實際情形進行思考,發現問題出在中小學生物教學內容的銜接沒有做好。例如,種子的生物教學中,小學階段的重點是觀察種子的外形,初步探究和觀察種子的萌發。在中學階段則側重于學習種子的內部結構和探究種子萌發的條件。在個體發育的教學中,小學著重于動植物外形結構的學習上,而中學階段則會深入學習動植物生殖等知識。在人的生命活動的學習中,小學階段只是初步認識人的具體活動與身體相應部位的關系,粗略地了解了人體的幾大系統,而初中階段會深入學習認識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組成。這些都說明了中小學生物教學是循序漸進的,是遞進式安排的,也是符合中小學學生的認知規律的。
所以建議中小學教師在教學時,要對所教的內容進行全面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初中生物教學內容,小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相關的知識點,為初中的教學進行服務;針對小學生物教學內容,初中老師應該對所教的內容做好選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復。例如,在小學三年級學習鳳仙花種子的發芽中,對各種種子外形特征就進行過觀察;在五年級上冊的學習中,對種子的萌發也嘗試進行簡單的探究方案的討論與設計。這些學習中內容到初中七年級下冊種子的結構與種子的萌發時還會涉及,那么這時就將初中的知識點有意識地滲透到小學教學中去,這樣一來也能很好地為初中教學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在教學初中七年級下冊種子的結構與種子的萌發時就將重點放在探究種子內部結構與種子萌發成幼苗的內在聯系上。
在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對中小學生物教學的目標要求也是不同的,小學生物教學注重從感官觀察、感受等情感上來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而初中更注重學生生物素養的養成,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對生物知識的學習會更廣、更深。這就要求對中小學生物教學的目標與要求合理地銜接好,只有這樣,初中生的生物素養、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才能很好地得到提高。
中小學生物教材在形式上也存在著很大的不同,這會讓人對中小學生物學習產生偏見,認為小學階段的生物教學沒有學好,對初中階段的生物學習不會有影響。其實,初中生物教學與小學生物教學之間還是有很多聯系的。有很多小學生物教學知識都可以用在初中教學活動的情景創設中,為初中生物教學起到對舊知識的回憶和對新知識的過渡作用。例如,四年級下冊所學的動物的繁殖活動,就可以作為七年級下冊動物的生長時期教學的情境創設部分。小學六年級中的保護物種的多樣性,也可以用來作為初中七年級中的物種多樣性的情景部分的設計。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學生像放電影似的想起以前所學的知識,又可以讓學生對接下來的學習更有信心和興趣。另外,在有些初中生物練習中,也有涉及到小學教材中的知識,所以合理地利用好小學教材,對初中的生物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二、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做好中小學生物教學的銜接
學生在小學進入初中時,就面臨著許多客觀的變化。有學生心理上的變化、學生生理上的變化、學校環境的變化、課程內容上的變化、教師教學方式、方法上的變化、學校管理方式上的變化等。
由于這些突然的變化,往往容易導致一部分學生的不適應,結果就使得一部分學生出現心理上難以接受這些變化、知識上又難以掌握、生活上也難以適應的“三難”局面,特別是有一些在小學是學習的佼佼者,由于不適應初中的教育教學方式而導致學習成績嚴重下滑,甚至有的因此滑落為學困生,對他們的學習信心造成了很大的打擊。可以說每年都有這樣的學生。例如,陳群樂(化名)同學,現就讀于七年級,他原先在我們學校就讀小學時,科學這門學科是非常優秀的,特別是在小學科學生物學習中,他經常會對一些生物現象進行探究,提出獨到的見解,這與同齡的同學們比起來是很不容易的。在進入初中后,由于沒能很好地適應初中的這些客觀的“突變”,特別是生物教學內容與教師教學方式,結果成績是一落千丈,現在都成了老師擔憂的學困生了。類似這種情況還有很多,如前兩年升入初中的陸海東同學,現就讀九年級,也因中小學生物教學方式的差異,師生交流不如小學多,導致他表現機會減少,感情逐漸被壓抑,加上父母長期居住國外,親情也沒有及時得到溝通,進入青春期后,由此變得寡言寡語,不愛交往,學習熱情激發不出來。而最終初中的生物成績遠不如以前。因此,作為初中的生物教師,特別是七年級的生物教師,在學生剛由小學升入初中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提前對每個學生的小學生物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幫助學生順利地做好教學上的過渡與銜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1)發現學習吃力的學生,及時了解情況,給予關心。在小學升入初中的階段,學生因客觀的“突變”,生物學習吃力跟不上時,大多數的學生此時是焦慮,缺乏自信的,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穩定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2)了解清楚具體的原因,對癥下藥。初中生物教師要從多方面去幫助學生找到生物學習不理想的原因,如,是學生學習方法上出現了問題還是教師教學方法與之不適應等,最后對癥下藥,及時解決學生生物學習中的問題。(3)做好堅持工作,逐步提高對學生生物學習的要求。有很多時候,學習吃力的學生在教師幫助下稍有進步,我們在心理上就松懈了,對他們的生物學習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求,結果學生跟不上我們的要求,出來的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教師要在心理上做好準備,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逐步提高生物學習要求。(4)重視師生感情的培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教師扮演好學習的合作者。課后也多找機會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對我們所教的生物產生學習興趣。
一直以來,生物課程被誤認為是只要“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學科。其實不然,小學階段的學生對所學的生物知識,一般都是在直觀觀察活動中獲得。由于小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他們的觀察探究活動都是在老師的指引下進行,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和總結能力都不強。對于一些生物概念性的知識也是記憶思維較多,在學習上以被動接受的居多。到了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就以理解和自主探索為主了,歸納與梳理知識的能力也明顯加強。這就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充分認識中小學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及時地做好中小學生物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相適應,使學生能更快、更好地進行初中生物知識的學習。例如,在教學小學三年級下冊蠶的生命周期這一課時,我們需要安排學生對蠶的一生經過的各個階段進行觀察活動,在直觀形象的基礎上來學習蠶的生命周期。進入初中七年級下冊學習動物的生長周期時,就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認知相應地來對這部分內容進行學習。
教師也可以針對剛升入初一學生的具體實際,教師有意識的先放慢教學的進度,以后再慢慢加快;也可以用一些模擬實驗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具體形象的基礎上建立抽象的概念;也可以在小學六年級的生物教學中將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緩緩地滲透,以便做好中小學學生認知特征與中小學生物教學相適應的順利過渡。
三、對教師的情況進行分析,做好中小學生物教學的銜接
在參加每次縣里舉辦的學科培訓會上,總是聽到有很多非科學專業的老師在底下交流,關于中小學科學怎樣教和自身的一些教學上的困惑等問題。從這些交流的內容中,我也和我學校的科學教師情況進行了比較,發現真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例如,我校的中小學科學教師有五位,其中只有一位是小學科學專業的教師,另外四位中,有兩位還是音體美教師臨時來頂課的,這樣就造成中小學科學教師并不一定真正了解教材體系的特點;對學生能力了解不夠,教學過程和教法不能準確地適應學生的實際;不能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前概念和心理認知水平,導致教學的起點把握不準,課堂教學的難度過高,給學生學習造成困難;不能正常地進行實驗教學,使學生不能很好地體驗知識、感受知識。科學教師隊伍中的這種非專業情形,對中小學生物學習乃至整個科學學科的學習都是不利的,所以對做好中小學生物教學的銜接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為切實解決中小學生物學科教學銜接問題,我認為中小學生物教師應該做好以下幾點:(1)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整理出一套完整的中小學生物教材,以便自己加強學習。吃透中小學的生物教材,使自己對教材體系的特點真正地做到了解。(2)在教學中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實際是否適應;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加強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發展,從教學方法上搞好中小學生物的銜接。(3)在教學中要重視實驗課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尤其在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下,實驗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學中大量的生物知識是通過實驗手段獲得的,從而能使學生通過體驗知識,感受知識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更好。初中教材中實驗很多,有些實驗方法與小學聯系很密切,對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小學實驗基礎,做好銜接。(4)在中小學生物銜接的重要時期,教師要及時給學生提供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做好生物課的課前預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課堂聽課的效率,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今后初中生物教學打下基礎。也可以指導學生認真聽課和對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科學記憶,從而提高學生個人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指導學生獨立完成做生物作業與及時訂正作業的方法,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并認真檢查作業,教師批改后要及時對錯題進行訂正,教師也要做好“二次批改”的檢查,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為中小學生物學習的順利銜接做好準備。
總之,做好中小學生物教學銜接,讓我們的學生學得更輕松、更高效是我們每一個中小學生物老師追求的目標,希望中小學生物教師一起共同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對于中小學生物教學的銜接,還有很多的內容值得我們去思考與研究,我們還需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