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漫畫課程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美術欣賞課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源泉,是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發現美、表現美、進而創造美的重要環節。美術欣賞課雖然側重學習欣賞美術作品,但最終是要培養學生對生活的人文思考和情感態度。通過課堂教研、教學及展示,給我們教師的感觸很大,美術學科注重美術語言以及美術界的發展規律等基礎性內容的學習,充分利用和開發校內外美術課程資源,增加課程的多樣化,并引發課程拓展,增強了課堂的有效學習。
動漫作為一種社會文化折射出了社會的現狀,如今的動漫作品對青少年產生影響極為深刻,若不掌握學生欣賞動漫的心理,就不容易實現情感共鳴。那么,即使老師備課再認真,內容再充實,語言再豐富,都只能作無用功了。高中生正處在青春期,隨著知識經驗的累積,他們已有一定的觀察、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心理發展水平也更趨于成熟,也正值個人世界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他們喜歡動漫,但不會去欣賞和鑒別動漫。當動漫作品中良莠混雜的作品泥沙俱下時,他們能選擇出適合自己欣賞的作品嗎?做為美術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這時就應該站出來,把握住動漫欣賞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尺度,充分發揮其優勢,從而在真正意義上讓學生真正了解動漫,鑒賞動漫,更深層次的認識動漫,為高中學生的動漫欣賞進行一定的引導和幫助。這樣,高中美術欣賞課《第九章 漫畫》雖只是在課堂教學上給予了學生45分鐘思維想象,而教師教學重點更多的是在漫畫知識的延伸和拓展上,讓他們課后有討論的話題,有探索的空間,所以,這樣的一節課遠遠沒有完成,它甚至可以延續出第二、第三、第四節課來,太有挖掘的潛力了,而學生也更樂于在課后收集更多內容、形式豐富多彩的漫畫的、動漫的作品,拿來在課堂上展示、探討,學到更多美術知識。
利用現代媒體、多種教學手段對一節高中的動漫課進行了教學設計,這節漫畫欣賞課上完后的反響很好,學生們興致非常濃厚。下面是“探索學法,縮小目標、突出重點”的教學案例節選。
教學重點:欣賞漫畫,啟發提示學生歸納總結漫畫的特點。
教學過程節選:展示《肖像漫畫》
同學們請看,誰能告訴老師這畫的是誰呢?(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
學生回答:(李詠!)
李詠是中央電視臺《幸運52》的主持人,他主持節目風趣、幽默,相當受歡迎。
展示《李詠頭像照片》。
這幅漫畫與真人照片相比較有何不同呢?
同學看看這張畫,是否具有風趣幽默的特點呢?
反問:哪位同學能告訴老師,這幅畫哪里不象李詠!為什么?(通過李詠漫畫作品與真人照片的比較來了解漫畫的特點。)
小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畫種特點,簡單重復所學的漫畫特點。
以下談談幾點漫畫對提高初中歷史課程教學效果的體會:
一、運用漫畫教學,提高學生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最成功的地方并不在于教會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讓學生對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歷史教材眾所周知的編排體例和敘述方式,導致了學生對歷史課望而生畏的現象,這些都不可避免地使學生產生枯燥的感覺。漫畫具有趣味性,在教學中通過夸張的形象的運用,能化枯燥為生動、化干癟為豐滿、化呆板為有趣,放飛歡笑的翅膀,激活好奇的心態,吸引學生渴望的目光,展開聯想的翅膀,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創造趣味性的教學環境。
二、運用漫畫教學,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歷史漫畫以幽默夸張等手法再現歷史現象或事件,使抽象的歷史概念更加形象直觀,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營造趣味性教學的環境,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從而讓學生掌握其知識要點。
三、運用漫畫教學,提高學生對歷史材料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刺激學生對歷史材料的觀察興趣,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第一步。實踐表明:刺激強度大,變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更能引起中學生深入觀察的興趣,從而達到趣聞性教學。很顯然,就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言,歷史漫畫有其獨特的優勢。
歷史學習中的觀察不是漫無目的地看趣味畫,而是要以提高學習效果為目的。因此在運用歷史漫畫教學、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目的,掌握方法或要點,盡可能提出問題,使學生形成“觀察――思考――總結”的良好習慣。在趣味的漫畫課堂教學中,提高了對歷史材料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運用漫畫教學,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那么,在歷史教學中運用漫畫作品對學生起著什么作用的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探索出的一些經驗和總結,以祈引起同仁的注意,借以拋磚引玉,求教于專家。
一、歷史漫畫對新課程的推動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死記硬背和片面追求分數使歷史課堂變得枯燥,學生在老師和課本面前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被動接受知識。這樣的教學關系使學生對歷史課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和抵觸,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內化。
新的課程改革之后,要讓學生主動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成為教師和學生一致的呼聲。怎樣把課堂還給學生呢?首先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歷史漫畫可以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歷史事件的意思并進而對歷史科目產生興趣。
二、歷史漫畫提高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作用
1.歷史漫畫提高學生的興趣
這幅圖是反映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運動的,圖中的家豬明顯與現實不相符,它巨大的身體違背了自然規律,但是卻真實地反映了時期人們的心態,它以讓人印象深刻的外在形象反映了的內在實質。
通過這幅圖,學生普遍反映對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而且看這幅圖讓他們很容易地認識到時期中國人民急于求成的心理。這樣的漫畫學生看來非常有意思,所以會非常喜歡。另一方面,這樣的漫畫又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模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2.歷史漫畫會使學生對漫畫進行再分析,從而使知識記憶更加牢固
以上兩幅圖畫反映的是二戰時期雅爾塔會議的決策者,第一幅圖是以漫畫的形式反映了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的形象,第二幅圖以雪茄、香煙和煙斗反映了他們三人的個人生活習慣,三國的領導和合作最終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勝利“V”,讓人印象特別深刻。這樣在講述了二戰的課文之后學生就很輕松地記住了雅爾塔會議的參加國家、參加人物和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
3.歷史漫畫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教育
上圖中反映了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蒸汽火車。這一發明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為交通領域帶來巨大變革,也極大提高了生產力,進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
【關鍵詞】美術;中學;自畫像;教學
授課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課 型:造型?表現
課 時:一課時
授課對象:八年級
一、設計思路
本課時內容是圍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三章第一課《人與社會、卡通天地》的延伸,利用學生喜歡展現自我的心理而進行的一堂動手能力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畫一張自畫像,這符合國家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應選擇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類容”的這一要求。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漫畫作品之可愛,認識人臉的結構特征。
2.技能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對卡通漫畫有一定的嘗試和掌握,并學會用一定的夸張和變形手法表現運用到自己的畫上。
3.情感目標:嘗試將卡通形象運用于生活實際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價值觀。
重、難點分析:
三、重點
學習卡通畫的主要表現手段,包括五官、頭像和人物表情的畫法。(結構的合理夸張)
四、難點
五官、頭像和人物表情的技法和能否生動的表現。(特征的準確把握)
五、教學準備
1.老師: PPT 課件、紙質范畫若干張。
2.學生:素描紙兩張,彩色鉛筆、鉛筆、鋼筆、圓珠筆均可。
六、教學過程
1.通過觀察和對比兩張明星自畫像,引導學生總結漫畫的特點――夸張和變形。(2分鐘。目的是通過對比觀察讓學生自己發現漫畫的表現手法和特點,加深理解。)
2.欣賞漫畫家的自畫像,觀察一張自畫像的重點表現在眼睛、臉型和發型。
教師小結:其實自畫像很簡單,只要抓住特征我們也可以為自己設計一個自畫像。(2分鐘。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自畫像的重點刻畫對象,降低難度,讓學生輕松的應對自畫像。)
3.小活動 4分鐘時間把喜、怒、哀、樂用簡易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請4位學生到黑板上,分別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四種表情畫出來。(PPT展示這四種表情的繪畫作品)并隨意請4個學生加以簡單的點評,讓課堂出現一個小。(目的是先讓學生嘗試畫夸張的表情,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學生信心。)
4.由學生畫的這四種表情引出五官和臉型以及發型的畫法,教師講解并在黑板上示范出來,讓學生用第一張素描紙跟著老師畫。(5分鐘。目的是讓學生對漫畫的畫法有一定的了解,至少不是隨便亂畫,有一定的訣竅。)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自身或者同坐同學自身有哪些特點需要畫進自畫像,讓自畫像更加真切。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法,并結合兩種表情畫出一張班上兩個學生的頭像,讓學生猜是班上哪兩個學生的自畫像。同時并用第二張素描紙為自己或者為同坐畫一張完整的自畫像。同時循環播放“中國明星臉”幻燈片,以便于學生繪畫技巧。(15分鐘。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討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讓課堂出現二個,并讓學生對表情的刻畫進一步的了解。)
6.課堂評價:教師抽選4位學生的作業,利用展臺投影在屏幕上,邀請并引導學生們對4張作品進行點評。(10分鐘。從構圖合理化,線條流暢化,要能表現出自己起碼一個特征,有一定的夸張的表情體現等方面進行點評。)
七、板書設計
卡通天地――自畫像
一、特點:夸張和變形
二、表情: 喜、怒、哀、樂
三、重點刻畫: 眼睛、臉型、發型
四、教師示范
八、教學反思
本課是根據教材第三章第1課《卡通天地》的內容自編而成,并非書上的內容,《卡通天地》中讓學生從基礎開始學習和掌握漫畫的基本技法,從人像開始到全身像再到連環畫的表現,根據這一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喜好我自己編了《自畫像》一課,讓學生能在掌握基礎的漫畫人頭像技法的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的自畫像,或者同坐的自畫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并能從畫漫畫中體會到會快樂,比教材上面畫普通的人像效果要好。
整堂課上學生興趣比較高,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致,課堂氣氛還算活躍。教學思路還算清晰,循序漸進,讓學生從觀察到動手嘗試,整體流程順暢,學生的作業效果也不錯。有一定的示范和范畫作品展示,對學生的繪畫技法的掌握起到了很大的效果。特別是范畫展示讓學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的自畫像的大體樣子以及色彩的表現和合體的構圖等。
但是正堂課中還是有很多不足,學生的主動性還不夠,課堂提問太少,大多都是老師自己說或者學生集體完成,主動探究較少。練習的時間也還不夠多,美術課堂中學生的畫畫時間應該掌握在20分鐘左右,這樣才比較能讓他們展示課堂中所學到的成果。要學生真正能畫出和自己相像的自畫像還是有一定難度,學生大多能表現出夸張的表情,但是要和自己的形象特征很好的結合起來還稍有欠缺,還需要不停的修改和琢磨。
九、點評(一等獎)
1.教案書寫及格式較為規范,幾大板塊較為清楚。
2.教學重難點的定位準確。
3.教學過程較為清晰,遵循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4.教學環節相互聯系,過渡自然。
5.本課設計注重了師生的互動,學生上臺進行表情演示的環節設計成為本課的一大亮點。
6.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相互找出對方的形象特征,既培養了觀察能力,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情誼與了解。
7.教法得當有效。如:對表情的觀察、講解與示范。
參考文獻
[1]楊增群.談如何優化初中美術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2]陳袁聰.新課標下初中美術教學方法的實踐[J].才智,2012(5).
教育學知識
教育調查方法?訪談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通過與兒童進行口頭交談,了解和收集他們有關心理特征和行為的數據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多元歷史觀;教學融入
【中圖分類號】G633.51
隨著高中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在重視歷史知識的連貫性、知識體系的融入性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命題中也更高突出歷史知識的整合運用,從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文明史觀、全球歷史觀、現代化史觀等深入研究,都將能收到更好的運用效果。
一、簡述多元歷史觀的相關概念
1、整體概念分析
多元歷史觀作為一種全新的方法,主要從不同的歷史角度來詮釋歷史事件、歷史背景下的人物等不同綜合,并通過唯物歷史、辯證歷史的科學分析方法,將歷史教學中的特定環境與整個教學相融合,尤其是將不同角度的歷史事件形成整體的融入、貫穿,構建知識體系的全盤運用,讓學生在歷史角度下審視知識的全面效果,進而促進整個教學的整體發展。譬如,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特定的歷史時期與情節,從當時的歷史環境等進行深入闡述,將更好的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2、不同分類的分析
高中歷史新課標體現了“一元多樣”的史學觀念,即在堅持歷史唯物史觀的前提下,借鑒和吸納了近年來興起的一系列新的史學觀念和理論。通觀高中的《歷史課程標準》和歷史學的新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些重要的史觀:一是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綜合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關系對生產力,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巨大的反作用。當上層建筑及其生產關系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筑也或慢或快的發生變革。在階級社會里,人類社會這一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矛盾。二是文明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縱向看,包括:采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橫向看,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是全球史觀(整體史觀)認為:人類歷史是一個整體,是從分散發展到整體發展演進的歷史。
二、分析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元歷史觀的教學融入
1、運用漫畫進行情景教學
漫畫是一種具有諷刺性、幽默性的圖畫,在歷史教學插圖中,漫畫最具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那蘊藏在筆墨深處的寓意往往給人無盡的歷史韻味,令人過目難忘,那畫中的內容是對某一個時代、某一歷史事件或現象的反映,正是這特定的內容及魅力,使它具有特殊的教育價值,從實踐來看,漫畫有多種用處,創設歷史情景是其中之一,它可激發學生興趣,往往一石激起千層浪。例如:講時,可向學生展示《小個子擊倒了大個子》一幅漫畫。畫中是一個小個子日本人擊倒了大個子中國人,較形象地說明了大清王朝這個寵然大物竟會敗在日本這個彈丸小國手里,這鐵的事實震驚了中國人,也震驚了世界。從這幅漫畫的寓意中可讓學生充分體驗清王朝腐敗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史實,明白日本雖然是個小國,但日本在明治維新后卻迅速強大起來,成為一個強國。
2、建構多元史觀下的歷史線索
建構“歷史線索”是以全球史觀為指導、以時間先后順序為依托、以中外對比為內涵的線索。首先從古至今選定若干重要的時間段,用全球史觀概括出其階段特點(同個時間段中國和西方的特點,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再將教材的具體相關章節放入對應的時間段當中,用結構圖的方式表現出來,一來便于學生掌握基本的時間、事件,同時還能培養其對比中、外歷史事件的能力和全球史觀,使其知識體系進一步系統化、科學化。以“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5世紀”的時間段為例加以說明:思維導圖知識結構圖既體現了全球史觀,又將《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若干課的內容放入一個知識平面當中,讓學生記住基本時間的同時,還培養了其分析、比較歷史現象的能力,使其知識體系科學化、系統化。
3、統整多種歷史觀教學模式
歷史是內容極其豐富且相互聯系的多面體,從不同的角度,可以觀察到歷史發展的多個側面及其線索。如關于中國近代史,長期以來,很多學者將中國近代史的基本線索概括為“兩個過程”,即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結合,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過程,主張以這一基本線索作為指導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準則。從政治史的角度看,中國近代史確以救國與革命為主要線索,“革命史觀”是言之成理的學術觀點。這種對歷史事件進行多角度、立體式的研究與總結,加深了對歷史知識的深層次理解和多角度探求。
三、結語
通過采用多元歷史觀教學的運用,尤其是結合當期歷史知識系統化、連貫化的發展模式中,要突出對整個教學的細化,讓學生學會自己運用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分析、解答,提升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 [1]楊菊艷.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歷史課程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6)
? [2]段進生.從命題變化看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以2010年高考山東卷歷史27題為例[J].山東教育.2010(29)
? [3]吳寶棋.以新的史學觀指導高中歷史教學[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03)
? [4]朱志琴.在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的實施中如何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取舍[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11)
? [5]馬智強.新課程視野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幾點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0(34)
【摘 要】隨著我國初中政治新課程的全面深化與實施,對政治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實效性,初中政治教師要積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探究精神,通過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從而優化教學結構,實現教學目標。本文主要通過結合新課改的時代背景,從而具體闡述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改良策略。【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政治
教學模式
改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啟動,新的初中政治課程標準提出了全面的理念,結合學生的成長特點,注重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構建了一套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全新課程模塊。同時,注重初中政治課程的實效性以及開放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索。從整體上來講,新的政治課程標準主要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種新形勢下,初中政治教師如何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完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初中教學發展過程中的難題。筆者通過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從而總結出以下幾種教學模式。一、情境教學模式情境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感彩的生動場景,從而引起學生情緒上的共鳴以及體驗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內涵,提高學生的心理機能。情境教學模式的核心主要是引導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生動的語言描繪、角色扮演、詩歌朗誦、音樂賞析等來作教學依托,寓情于景,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感受性,讓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奧妙。隨著我國新課程的不斷深化改革,初中政治教學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把教材融入生活。因此,在情境教學模式中,要注意情境的取材必須來源于生活,從而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通過學生對生活信息進行收集、加工、處理,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的政治知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最為常見的情境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激情表演法,二是媒體展示法,三是語言描繪法。例如在學習與責任有關的知識點時,通過結合多媒體的聲、色、圖像等特點來展示抗擊“非典”時白衣天使們的形象,從奉獻精神中折射責任的內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二、互動教學模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即教師積極營造多元化互動的教學環境,通過進行平等交流,從而提出關于學習的不同思考、經驗以及知識,進而促進教學互長,達成實現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合作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集中體現,教師通過與學生積極互動,從而與學生達到共識、共享以及共進,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教師的全面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構建新型的互動教學模式是保證初中政治教學質量的關鍵,同時也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互動式教學模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形式上,主要表現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小組與小組之間的互動、小組與個人的互動以及小組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二是在內容上,主要表現為情感之間的互動、思維之間的互動、認知之間的互動。這種教學模式的關鍵是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注重趣味性教學,通過運用寓言、典故以及幽默等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學習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時,教師可以從中國的紙幣著手,通過紙幣展開互動交流,在介紹每套人民幣的發展歷史以及意義時,穿插人民幣背后的故事,從而使學生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如在介紹第一套人民幣第3版時,100元背面是頤和園萬壽山,因而可以通過穿插頤和園這個集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成就的皇家園林,來創設問題情景,啟迪學生的思維。三、探究教學模式探究教學模式,即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積極發現問題,主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活動探究模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種探究式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立足于問題,把培養思維能力作為最根本目標。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把問題融入到每個環節中,以問題促進學生們的思考,從而提出疑問,以疑促學;二是學生成為了學習信息收集、加工以及處理的主體,實現了從被動發展向主動發展的過渡。在教學過程中,探究教學模式主要有五個教學環節,一是設置情境,二是確定主題,三是自主發現,四是合作探究,五是總結升華。在這五個基本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到探究實踐活動中,積極體驗探究過程,從而提高自身的創造性以及社會適應性。例如在學習與品位生活有關的知識時,可以通過設置生動形象的漫畫使學生融入學習情景。如漫畫《我核算》。甲:我上個月花了100元買這件衣服,趕上了時髦。乙:現在我買這件衣服只花了50元。在這幅漫畫情景中,通過分析漫畫中的東西,從而引導學生對商品的探討,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對生活有了全新的體驗以及感悟。結束語綜上所述,初中政治教師要不斷轉變思想觀念,堅持新課程理念的指導,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模式、互動教學模式以及探究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發展。【參考文獻】[1]顧翠霞.淺議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J].祖國(教育建設),2013(01) . [2]朱莉.玩轉得方 其興未盡―談初中政治愉悅教學模式之我見[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09) . [3]王興宇.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周刊:C,2012(10) . [4]黃茂吉.初中思想品德活動教學大課堂的構建初探[J].基礎教育研究,2011(15) .
對這一框的教學,很多優秀教案和教師都采用了漫畫“點子從哪兒來”。本文也以這幅漫畫為情境,但在使用上將全面展示和全程再現它作為情境的妙用。
情境,是由人的認知、感情、意志、行為和個性等主觀心理因素及生產生活場景、語言材料等客觀環境因素構成的,與活動主體內心體驗和感受呈高相關性。大多教師在教學中,常把情境用在進入新知學習前,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的作用。就本框的教學來說,就是通過對漫畫畫面進行形象性描述,讓學生在具體形象中感悟漫畫特有的幽默詼諧和諷刺意味,從而開啟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為順利切入新課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我把情境這一作用概括為“激趣:承接課內與課外,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不僅如此,它還有以下作用。
1.激情:嫁接理論與生活,激發學生求知欲。激趣,實際上只是就事論事,利用情境如漫畫自身的元素來打動學生。情境,還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緊密相聯。一個好的情境,能激活學生的內心體驗,獲得情感和價值上的認同。就這幅漫畫而言,畫中人的行為常常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學生也不例外。因此,在成功導入后,可進一步追問:“你們有過這種經歷嗎?”這樣會一石激起千層浪,笑聲會戛然而止,勾起學生對自身類似情形的回憶,反思自身,使學生對新知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和情感介入;理論也不因失去生活底色而蒼白無力。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2.激知:銜接新知與舊知,完善學生知識網絡。情境還承載著深刻的理性認識。利用情境還能激活學生原有的認知,實現新知與舊知(包括經驗性知識)的真正聯結。在本框教學中,通過漫畫標題:“點子從哪兒來”中的通俗概念“點子”為發端,對標題的深入發問,點子實質是什么?畫中人為什么需要點子?點子究竟從哪兒來?必然會形成兩種不同的結論:一種認為來源于書本,這是做學生的最熟悉的經歷;一種斷定是實踐。及時抓住分歧,引導學生去討論或辯論,最能達成并認可共識:既可是書本,也可為實踐,但歸根到底是實踐,從而完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的教學。
3.激思:鏈接表象與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意識。情境是由多種元素組成,不同類型的情境其組成不盡相同,語言類涉及語言的意義、聲調、形象、感彩等;圖片視頻和實物類涵蓋各種角色、形態、聲音、色彩、情節及其承載的思想等。讓學生透過情境中各種具體物件要素,深入思考,提出富有價值的問題。可激活學生思維,開啟學生聰明才智,開發學生潛能,不僅有利于教學的深入開展,更有助于學生學會剖析情境,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也使教學具有探究性。
在本框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注重細節,關注漫畫中的人物形象、動作表情、衣著打扮等特征,結合生活經驗進行發問,學生思維必然洞開,發現許多全新的問題。如:畫中人衣冠楚楚,皮鞋锃亮,坐在舒適的沙發上找到了點子嗎?畫中人為什么滿頭大汗,眼冒金光?《點子大全》真的全嗎?畫中人應怎樣做才能找到點子?……通過討論和解答,“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就迎刃而解。畫中人之所以找不到點子,是因為他不明白:實踐不僅給他提出了需要解決的新課題,還需要他學會利用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在實踐基礎上總結新經驗、回答新課題,才能獲得新認識,即他所需要的點子。
4.激智:連接理論與想象,促進學生情感升華和認知發展。
情境具有直觀形象性,是意象和意境的結合。通過情境能促進學生智慧的生長: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其頭腦中的意象更深遠、更富有情感色彩,有助于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和認知的發展。因為“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語)。
在本框教學中,不僅漫畫自身耐人尋味,激絲,推動認知,而且稍加引導,更有助于理論的深入和情感的積淀。通過前面探究,了解了畫中人找到點子的途徑。這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畫中人應是如何打扮。這樣,不僅大大豐富了課堂內涵,更讓學生獲得一次洗禮:學生在想象中肯定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有工地或車間里的工人、從事農耕的農民,還有實驗室里的科技工作者等等,對勞動群眾的形象有了清晰的認識,從而萌生了親近感;同時從中也會感受到實踐力量的偉大,真正認識到勞動是最光榮的,這樣,在“情、理、行”上會有徹底轉變,并自覺投身社會實踐活動,用自己的智慧服務群眾,用自己的行動實現人生價值。也就是說,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有了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