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2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觀潮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及時反饋;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新課程早就提出,小學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素質,減輕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尤其重要,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減負提質,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互動的教與學的過程,是信息交流、溝通的過程,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經過不斷的研究,總結才能提高質量。及時反饋能讓教師發現、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根據反饋信息,適當調整教學策略,最終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充分應用好及時反饋,發揮其功能,一定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1.洞察情緒及時反饋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情緒體現是檢測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晴雨表,如果學生的情緒表現能夠跟隨教師,跟隨課文有節奏的變化,變化適時,變化到位,那就說明課堂教學效率高,如果學生的情緒表現低落,毫無表情,無可奈何,無所事事,表情呆滯,甚至瞌睡連連,就說明學習效果差。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就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體現,從中獲得有用信息,便宜于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改變教學方法,引起學生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教學《精彩的馬戲》時,學生能夠表現出精彩激昂的表情,說明學生已經被課文深深的吸引,完全投身到觀看馬戲當中,被馬戲精彩的表演深深打動。再如教學《手術臺就是陣地》時,如果發現學生能夠隨著課文的進展,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表現出緊張、恐懼,說明學生已經有身臨其境之感,而看到白求恩又是那么的鎮定,他接過、敏捷、取出、扔等一系列動作,又可以讓學生表現出對白求恩大夫的那種干革命的國際主義精神,所感動、震撼、感嘆、敬佩,表明了學生已經深刻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的學生情緒的體現,就表明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之中,教學效果一定很好。相反,如果學生整個課堂上,沒有表情,或者情緒與課文不符,不管教師怎么賣力的講授,學生仍然無動于衷,就表明課堂教學效率不高。這種狀態下,教師就應該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的策略,改變教學方法,或者減慢速度,調整學生的情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質疑解難及時反饋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以答問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問題形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認識,幫助理解,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培養情感,提高素質。同時,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及時得到反饋,清楚學生對此部分學習的效果,對知識是否理解,掌握的程度怎樣,根據學生回答及時調整教學,而不能只顧完成自己的教案,不去思考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留于形式,長此下去,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就會嚴重下降,就會一知半解,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嚴重影響學生的素質的提高。如果教師重視了學生的質疑解難環節,課前設計有效的問題,有梯度的問題,緊扣課文的問題,設計的問題往往是能夠幫助理解重點,突破難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點撥,就會使教學高效,學生學有所得。如教學《觀潮》一課時,提出問題:潮水起來時,激起的白色的浪達到數米高,像一座高高的城墻,大家見看見過這種景象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呢?錢塘江大潮從古到今被稱為“天下奇觀”,到底哪里看出它的奇處呢?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這聲音作者用什么詞來表述的?人群又沸騰起來。人們怎么沸騰的?就這樣,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不斷的將錢塘江大潮的奇,淋漓盡致的再現在我們眼前。
3.課堂練習得到反饋
課堂練習是鞏固教學的環節,應該安排在課堂教學的最后環節,目的是檢驗學生整節課的學生學習效果,也是對教師教學的質量的評價,對課堂教學的一個評價。作用是通過課堂練習,讓教師發現教學中的問題,總結成功的經驗,找出教學失敗的原因,為以后的教學服務,也為及時對課堂進行補救,幫助學生拾遺補缺,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課堂練習的設計要能夠真正檢測教學,不能偏離教學,搞一些太簡單的抄寫、組詞、造句等,而應該設計有效的練習,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的練習,課堂練習應該放于課堂上進行,而不要在課下后再練習,這樣會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也不能及時通過練習得到反饋,調整教學策略,優化課堂,課堂練習就會失去其真正意義和價值。如教學《觀潮》一課時,在課堂的鞏固部分設計如下練習:大家能否運用這節課學到的詞語填空,讓此段話表達清楚通順。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____。可是潮水來到時,卻一波一波____,一波又一波____。江水聲如____,堤岸上盡管____,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____的地方。
4.課后咨詢獲得反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課堂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057-01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并為這種價值的實現創造各種條件,使其得到自由、充分地舒展。在這個發展進程中,教師的思想境界和素質同步不斷提升和自我完善。同時我們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完善,尋求新穎的教學方法,重視課堂教育。
1.改變觀念,明確學生主體地位
隨著教育的改革,一言堂、滿堂灌現象少了,但是,有相當多的教師,他們的潛意識里沒有學生的存在空間,他們仍把自己當作主體,把學生當作客體,即使承認學生是主體,卻不知道怎樣去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如今新課程理念是以生命為邏輯起點,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這個時期,對于每個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寶貴的,但他們自己卻并不完全認識其價值。他們缺乏生活體驗,各方面都處于形成狀態。這個時期,又是學生充滿活力和潛力的生命時期,他們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這段時期教育的影響力,超出現階段而擴展到學生的終身。
因此,對學生的熱愛和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關注,是教育不容忽視的價值取向。正因為如此,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于反思與創造,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重視課堂上師生的有效互動和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增強教學設計意識,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工作,要學會充分合理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努力營造平等、和諧和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善于開拓和利用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敢于質疑問題,積極參與知識的探究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嘗試將書本世界與現實生活世界緊密聯系起來。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的功能,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這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2.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能力×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設置懸念,激發興趣,這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
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有位老師講授《五彩池》,在解題之后問道:"五彩池在哪里?誰能說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誰能說說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學生急于到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活動就使學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3.課堂二重奏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所在
3.1 "精致"──巧妙簡約,細致入微被譽為詩意語文的倡導者與實踐者──王崧舟老師曾經在《長相思》的精神三變一文中細述了此課他的創作歷程。或許有人說王崧舟的《長相思》的成功是偶然,而我說這實屬必然。誠如潘新和先生所言:教學是否有教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師是否具備了良好的教育和專業素養,是否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否有適應學生需求和教學情境的能力。我認為這種能力,就是通過巧妙設計,達到細致入微的效益。
3.2 "扎實"── 返樸歸真,學有所得一堂好課,難在文、課、人的統一,難在真實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扎實而有效地教學,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得;一堂好課,不僅僅體現在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的構筑的匠心獨運,或如品茶,含蓄優雅恬淡;或欣賞音樂,回味舒緩悠長,還必須如"清茶淡飯"──不求浮華,只求一份從容恬淡、實實在在,真正讓學生品其文、悟其道、領其神。
4.抓住重點段落,教給學習課文的方法
【關 鍵 詞】 小學語文;生本教育理念;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生本教育課堂,是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它強調將學生調動起來,讓學生自愿參與,在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下自覺學習、超越學習,在課堂中,學生自己去體驗學習的過程,感悟學習的真諦,抓住學習的本質,探索并拓展其思維。在當前課程背景下,如何體現以學生為主,與應試教育如何接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有效課堂教學質量如何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得以體現?我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從以下方面來論述:
一、探究生本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方法
我們深入課堂,研究梳理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如下:
問題一,教師考慮自己如何教的多,研究學生應該學什么,需要學什么,如何學的多。
問題二,教學面面俱到,預設的淺層次問題多,能夠激發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少,不能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規律,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及習慣得不到培養。
問題三,忽視學生認知水平、年齡特點、學習需求、認知規律等學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學目標不符合學生實際,對于教學活動學生興趣低,學習收獲少。
問題四,安排學生課前預習,泛泛的預習活動多,研究學生預習,有針對性的、精心設計的預習活動少,課內教學活動與預習緊密聯系的更少。
問題五,教師教學走教案、關心自己預設的多,關注學情,積極利用生成性資源的少。
問題六,單調枯燥、以教師為主而沒有效益的教學活動多,豐富、有興趣的、以學生為主的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發展的教學活動少。當今課堂是以教師為本的課堂,這樣的設計忽視了學生的生命存在,關注的是課本局部的資源,考慮的是教師如何好教,學生得不到發展。
二、尋找生本課堂教學實施中主要教學行為研究
將突出探索“以生為本”理念與課堂有效教學如何有機融合,把理念落實到課堂,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使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為了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每一個行為達到有效,我們把教師課堂教學最常見的顯性教學行為進行列舉,并對每一個行為采取行動研究。
(一)充分深入“先學小研究”的設計是基礎
設計先學小研究本著“生本教育”的教學原則,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這就要求教師把第二天的教學要求變成學生先學的一個問題,通過“先學小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進行嘗試性學習,從而讓每個學生有準備地進入課堂,進行有思考的討論,有效的交流。
1. 先學小研究的設計策略
(1)目標定位要準確。在布置小研究前,教師一定要花大量時間深入鉆研教材,認真地備好課,如果設計研究時脫離了目標定位的背景,課堂學生的交流就只停留在泛泛而談的淺層次上,教師也就不能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2)內容一定要適中,考慮學生才接觸小研究,顧及不同水平學生的能力和家庭情況,同時有難度也要適中,要照顧全體,保證每個人都能發現一點,體味發現的快樂。
(3)小研究的素材要靈活。該活動要求我們靈活地選取教材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課后的習題提到預習階段,充作課前小研究;根據文章的題材,推薦閱讀書籍,補充閱讀文章等。
學生在這樣的小研究的引領下,自己閱讀文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舉例拓展,對知識的探究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2. 先學小研究的布置檢查
(1)小研究的成果要盡量展示。布置完前置作業后要尊重學生的勞動,在課堂上盡可能提供機會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展示作業成果,讓他們的勞動有所做也有所用,學生完成小研究的興致才能得以保持,學生才樂于去做,才能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2)小研究的質量要及時評價。對認真完成的小組或個人要給予表揚和鼓勵,對好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在班級內交流展示,讓它起到示范作用。對不能認真完成的小組要耐心引導,積極扶持。安排前置作業完成得較好的同學幫扶這些同學,逐漸達到人人養成認真完成前置作業的習慣。
(3)小研究的結果要予以指導,在進行課堂交流之前,對學生的小研究結果作個檢查,學生的小研究完成的結論還有待于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對于錯誤的知識點和自學答案,教師要給予訂正,確保學生的交流有深度和實效。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也可采用抽查、小組長檢查或小組交換檢查的方式來了解學生完成小研究的情況。學習交流后,教師給予評分并累計到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中。
(二)細致具體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指導是關鍵
我認為,在小組合作的初級階段,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學生今后已經養成了習慣,形成了能力,教師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因而,小組活動應該是教師指導參與下的活動,不然,學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我經過親自嘗試,初步總結出教師在小組活動中要做的七件事情:1. 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學習任務和學習角色;2. 指導小組成員如何向同伴提問;3. 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傾聽同伴發言;4. 指導小組成員如何輔導同伴;5. 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協調小組成員間的分歧;6. 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歸納小組成員的觀點;7. 指導學習小組怎樣開展評價。
(三)多向互動的全班交流是提高理解文本的平臺
小組合作學習成果的匯報交流,是生本課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種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得到展示,學習收獲得到驗證,學習信心得到加強,學習興趣更是得到了提高。只要我們根據學習需要營造不同層次、多種資源的“多向互動”課堂交流氛圍,使小組匯報成為全班的學習經歷,一定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課堂交流質量,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會產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的《觀潮》時,有學生在讀完課文后馬上就不滿意了,“課文里介紹的潮水類型就是一線潮”;而有的孩子經過上網查閱后,又有自己的見解:“潮的類型有交叉潮。一線潮還有回頭潮,錢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瀾壯闊的氣勢,晚上有晚上的詩情畫意;看潮是一種樂趣,聽潮是一種遐想。難怪有人說“錢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頭看不足。”在生生互動中,我們要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精彩的“思維碰撞”。
三、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反思行為的研究
我們研究范圍限定在“有效課堂”行為,評價主要是關注課堂教學中“以生為本”的實現程度。如語文課的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有沒有推進大閱讀,數學課的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自己會不會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證明書本中的例子。小組交流中學生是否在輕松、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所有的學生是否都在參與、思考、分享、收獲、創新……這不正是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嗎?
作為一種教學理念或教學模式,生本教育可以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思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一種嘗試的可能性。就像過去的“情境教學”“讀寫結合”等很多教育實驗一樣,我們在今天的課堂上仍然能經常看到老師們在自如地運用它們,但并不排斥其他的教學方法。我們的教學要不拘泥于生本教材,不必局限于生本的模式。這樣,我們的課才是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的,才是符合師生發展需求的,才是有效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郭思樂.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縣級十杰教師XXX同志先跡事跡材料
XXX,女,現年26歲,大專文化。小學一級教師,市級骨干教師;市、縣級教學能手;縣“十杰”教師;縣教研教改先進個人;市、縣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該同志自1997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以來,滿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勤奮敬業、不懈奮斗,在教書育人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平凡而又閃光的事跡和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1999—2000年連續兩屆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 2001年4月,在全縣“小學課堂教學創新教育”實驗匯報課中獲得縣級一等獎;
2004年6月《荷花》一課,課堂實錄獲得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4年6月在省計算機輔助教學參展課中,《荷花》獲省級二等獎;
2000年所撰寫的論文《素質教育的實質——能力的訓練》被評為縣級一等獎;10月該論文獲得全國論文大賽三等獎,并匯編于國家級出版物“世紀講壇”一書中;
2000年12月所撰寫的論文《在創新語文課堂教學中關于質疑的思考》獲縣級一等獎;并匯編于縣級優秀論文集;
2001年11月所撰寫的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點滴談》獲市級第三屆語文教學論文評選二等獎;
2002年10月所撰寫的教案、說課稿《坐井觀天》被匯編在《縣級優秀說課稿、教案集》;
2004年8月所撰寫的論文《探究質疑》在省課改與教研征文大賽中獲省級三等獎;
2005年2月被評為縣級教研教改先進個人。
……
讓愛在每個學生心中流淌
德高為師,為師者應當正心、修身、厲志、篤行、精其業、美其德,其生愛之。在八年的教育教學中,該同志一直擔任班主任和中隊輔導員工作,在工作中認真鉆研兒童教育心理學,仔細分析兒童心理,探索體現自己特色的教學管理方法。她以其深深的愛心,極大的耐心,從事班務管理。她勤下班、緊跟班,采用分類引導的方法,“愛”字當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班務管理中,該同志始終把“勤”字貫穿于班級管理的全過程,做到腳勤、眼勤、手勤、嘴勤。每天早上她總是提前下班輔導學生早讀,每天放學她總是將學生平安送出校門后才離校。她不滿四歲的兒子每天總是第一個被送進幼兒園,總是班上最后一個被媽媽從幼兒園接走,以至于她的兒子每天被送進幼兒園時,總是重復同一句話:“媽媽,放學早點來接我!”聽著孩子稚嫩的聲音,她心理難受極了,但是為了學生的安全,她對孩子只能嘆息,一次又一次違心地說:“今天,媽媽一定第一個來接你”。在班務工作中,她還做到勤觀察,勤引導,將隱患消滅于萌芽狀態,同時針對小學生自制能力較差的特點,練就了婆婆嘴,菩薩心,工作中注重抓好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冰心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教師的愛不是一般的愛,她高于母愛,大于友愛,勝于情愛,這種愛是教育的推動力,學生的催化劑,為了孩子的明天,為了她執著的事業,她在班務工作中,辛勤地耕耘,播撒愛的種子,傾注對學生全部的愛,期盼幼苗茁壯成長,她就像小草一樣默默地工作著、奉獻著,無怨無悔。每接到一個新班,她都要全面迅速地,了解全班學生、特別是家庭貧困的學生、父母離異的學生、學困生等具體情況,以至于能在今后的班務管理中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2002—2003學年度,她所帶四(3)班一個叫肖彤的小男孩,她接班后就發現這個孩子和其他學生不一樣,小小年紀,整天皺著眉頭,不喜歡和同學交流、玩耍,經常坐在位置上發愣,穿的也很單薄,她及時與原任班主任聯系,了解到這個孩子由于父親下崗、母親因身體不好無職業,全家僅靠著父親下崗工資,登三輪車的微薄收入艱難度日。當她了解這一情況后,她主動找這個學生談話,當她了解他的心理動向,發現這個年紀輕輕的孩子因為不忍心父母為了他上學而如此辛勞,準備輟學出外打工時,劉老師落淚了,她覺得這是一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她向孩子講了父母之所以那樣做的原因,是為了她能學到知識,學到本領,將來有一天能過上幸福的日子,還給他講了自古寒門出才子的故事,鼓勵他要自強不息。后來,劉老師經常用自己的工資為肖彤買文具,冬天為他買圍巾、買手套,還為肖彤織了一件厚厚的毛衣,兩年間劉老師為肖彤墊交了寒假、暑假作業費、試卷費、電影費等費用。同時,在學習上,時常鼓勵他,經常給他輔導,當他發現這孩子由于平時家里條件不好,外出時間少,看的課外書不多,經常習作時沒有素材時,她便主動為肖彤訂閱了《小學導刊》、《漢江作文報》,六一節還送給了肖彤一套《十萬個為什么》,雙休日,當他領自己的孩子去兒童公園玩時,他還不忘將肖彤帶上,當他和愛人一起包餃子時,他不忘將肖彤叫來和他們一起包餃子,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給肖彤輔導習作“第一次包餃子”。后來這位學生性格慢慢變得開朗了,打消了輟學的念頭,學習進步的很快,在雛鷹爭章中獲得了三枚獎章。盡管后來肖彤升入了高年級,沒有在她的班上學習,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關心、愛護這位學生。
沒有規矩,便不成方圓。每新接一個班,劉老師都要組織全班同學根據自己本班實際,民主、平等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和“班規班約”,并注重落實在班務工作的各個環節中。首先,她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要做的,首先自己不做,因而在學生中有人氣、有威性,教育工作得心應手。其次,經常針對班上出現的一些不好的苗頭及時利用班隊會舉行如:“學生一日常規學、背、做”,“我與誠信同行”,“珍愛生命,注意安全”,“學生課堂常規大演練”,“定期作業展評”,“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等主題隊會,每隔半個月班內組織一次大規模的“回頭望”和父母、老師、同學,好朋友一起找出優點與不足,并提出可行的改進措施,定期改正,學生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健康成長起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所帶的班班風濃、學風正、學生思維活躍,成績良好,所帶班級多次在學校各類活動中獲得獎勵,她本人先后5次被評為校級“先進班主任”,在校首屆藝術節中獲得“最佳導演”稱號。
給學困生插上騰飛的翅膀
對于學困生,劉老師不歧視、不放棄,從不簡單、粗暴地對待,總是采用積極的態度,了解、分析原因,從細致的生活小事入手,做耐心細致地工作。學生馬源是品行和學習極差的學生,經常逃學、無故不交作業,欺侮小同學,訛詐小學生的錢物,拿班上同學的東西,同學們都不愿意和他玩。接班后,劉老師了解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后,并沒有采取簡單、粗暴的手段,教育訓斥該學生,而是首先進行了家訪,從家長那里又了解到,孩子在家騙家長,在校哄老師,盡管家長對孩子沒少管、少打、少罵,但孩子依然如此,家長也無可奈何。劉老師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有的放矢,分步驟對馬源進行了引導教育,首先從培養孩子說真話入手,每次犯了錯誤,只要敢講真話,認識錯誤,她就在班上對馬源大加表揚,并多次進行家訪,將馬源的點滴進步及時告知家長,要求家長也要及時表揚。要給孩子多一些激勵和關心。同時,根據她以強凌弱的特點,劉老師“以毒攻毒”,又讓其當班上的治安委員,負責全班學生的安全,發現同學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匯報老師,在匯報、檢舉別人的過程中,該同學也不停地反省自己,這樣經過長時期的教育轉化,這位同學覺得老師很愛他,就非常聽老師的話,上課能專心聽講,不懂也敢問。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外單獨輔導及學生的幫助,該生學習有了進步,一年之后,他不但改掉了往日的壞毛病,學習成績還躍入了班級中等行列,成為了一名老師、學生喜愛的好學生,家長見人就說:“孩子進了劉老師的班,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在教學改革中奮力翱翔
在課堂教學中她不斷探索、大膽實踐,總是站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前沿。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她首次將“質疑”環節引入課堂,讓學生自己找出感興趣的問題。結果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發揮,開創了我校乃至于全縣“質疑探究”的先例;在教學《荷花》時,她第一個將電腦課件引入課堂,開創了全縣乃至全市“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的先例;在教學古詩《望廬山瀑布》時,開創了我縣新課程下古詩課堂教學的先例;她在教學《觀潮》時,開創了我市、縣“閱讀教學課堂結構將‘讀’落實到位”的先例。正是由于她的不懈努力,走上工作崗位剛剛一年的她便在全縣第二屆教學能手賽教中一舉奪魁,獲得“縣級教學能手”的稱號,在此后的兩年中又連續兩年獲得“縣級教學能手”稱號。在第四屆、第五屆“市級教學能手”賽教中,連續兩年被評為“市級教學能手”,這時她只有21歲參加工作僅4年。在以后的幾年來,她先后前往大河坎、新集、青樹、唐坎等地上示范、觀摩課30余節,受到一致好評,并多次在各類各級賽教中獲獎。 此外,該同志一直把做一個“好老師”作為她的志向,她清楚地知道深入才能淺出,厚積才能薄發。2001年她在已有6個月身孕的情形下,頂著暑假三伏天的高溫,天天挺著大肚子坐車前往漢中參加首屆“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為的就是能聆聽到教學專家們的輔導及現場做課,在孩子剛滿兩個月時,又毅然參加“骨干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與使用”的培訓,當頂著酷暑回到家里看孩子,兒子因不吃奶粉而餓得聳拉著腦袋,連哭都沒有淚水時,一向堅強的她終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婆婆的臉色,丈夫的不理解并沒有影響她學習的信念,第二天,她領著保姆,抱著兒子前往漢中參加培訓,上課時,她專心聽講,反復實踐、操作。下課時,她又沖進宿舍給孩子喂奶,就是憑著這種堅定的信念,在骨干教師培訓結束時,她以所有科目考核均為“優秀”的好成績,被評定為首批市級骨干教師,贏得各位專家及全市參加培訓的老師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