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液壓傳動課程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引言
液壓傳動與機械傳動、電氣傳動相比具有許多特殊優點,其應用已涉及二十多個專業領域的不同場合。各理工科大、專院校都把《液壓傳動》作為相關專業的技術基礎必修課或專業課程,并既有理論知識學習,又有實際技能訓練。在教學中安排《液壓傳動》課程設計,其目的是使學生在鞏固、消化和吸收課堂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加深對液壓傳動知識掌握和運用的深度、廣度,借助課程設計任務指導書、國家有關標準、和技術手冊等相關參考資料,提高掌握和使用制圖及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等手段來正確表達自己的設計思想和意圖的能力。
傳統的《液壓傳動》課程設計
各校《液壓傳動》課程設計開展十幾年來,設計題目一直是組合機床液壓系統設計,具體如“臥式雙面多軸組合鉆床液壓系統設計”、“半自動液壓專用銑床液壓系統設計”等,這些題目屬于已經在工廠成熟應用的、典型的液壓系統。對學生掌握負載計算、液壓缸參數計算、結構設計及校核、液壓基本回路的選擇、元件選擇、液壓系統性能估算等方面能起到較好的鍛煉。如HL-12型手扶拖拉機傳動箱體兩個面的鉆孔加工,首先需根據設備要求分析液壓系統要完成的任務,需要幾個執行元件,這幾個執行元件各自有什么動作要求,相互之間有什么樣的關聯等等。同時還需了解有關機械制造工藝方面的知識,雙面鉆多個不同直徑的孔,在已知孔個數、直徑、材料及硬度的情況下,如何計算負載。其次還需了解液壓動力滑臺與液壓缸的連接形式,以確定液壓缸的結構形式,以及根據滑臺運動速度要求確定液壓系統的基本回路,根據機床的布局決定液壓系統采用分散結構還是集中布置等等內容,確實能達到課程設計的訓練目標。
新形勢下的《液壓傳動》課程設計
新形勢下,一方面液壓技術向高壓化、微型化、集成化、自動化、機、電、液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使得液壓技術在機床、冶金、礦業、建筑、塑料等行業取得更廣泛的應用,另一方面高校擴招,學生人數增多,就業壓力增大,企業要求新人能直接上手設計、制造。這樣的形勢下,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能夠更新換代,了解多種類型、典型的液壓系統設計,顯然傳統的《液壓傳動》課程設計已不能滿足需要。
那么,如何改進《液壓傳動》課程設計,使其適應新形勢的需求?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已連續在三界學生中嘗試以下改革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需要明確對于課程設計應滿足教學要求,不能完全等同于工廠的產品設計。因此設計的題目應來源于生產實踐,但不宜與其完全等同,涉及的知識面不能太廣,資料應比較齊全,使學生易于著手。課題的工作量應使多數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完成并有時間查閱資料和獨立思考問題。 轉貼于 基于這些考慮,液壓傳動課程設計應選題于生產實踐中已證明是切實有效的、性能較好的液壓傳動典型系統,以使學生今后舉一反三,模仿、推廣應用和進一步創新發展。
其次,結合本學院教師這幾年的科研,設置了多種類型的題目,如與航天六院合作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安全脫模裝置中的液壓系統設計、與北京燕山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合作的石蠟包裝碼垛生產線中的液壓系統設計(獲科技進步二等獎)、內蒙古科技廳支柱項目軌道除沙車液壓除沙系統和液壓行走系統設計、雙剪式液壓升降臺液壓系統設計等等。這些類型的課程設計題目,使學生不僅掌握了液壓傳動的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對液壓傳動更廣泛的應用及本專業的其他學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雙剪式液壓升降臺液壓系統設計,學生需了解雙剪式液壓升降臺的結構及運行工況,負載計算需結合理論力學的相關知識,是一難點。根據升降臺的最大負載、運行速度及起升高度確定液壓缸的參數。為降低升降臺下降后的最小高度,減小安放空間,液壓缸如何放置很有講究。此外,需要根據升降臺的使用特點決定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來選擇液壓系統基本回路,如升降臺承載貨物、設備或工作人員,安全性很重要,所以系統的設計應以安全性為第一,如用平衡回路實現升降臺在舉升位置可靠停留等。
在設計中,從液壓傳動方案的分析和液壓原理圖的擬定,到主要液壓元件的設計計算和選擇(如液壓缸、泵站的設計,液壓馬達、泵閥的選擇),到液壓輔助裝置(油箱、濾油器、蓄能器、管路等)的計算、設計或選擇,再到液壓傳動系統的驗算和校核;液壓系統圖的繪制;液壓部件裝配圖、零件工作圖的繪制,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實現了完整的課程設計訓練的目的。
這樣的設計題目,雖解決了新形勢下對《液壓傳動》課程設計的要求,但短短兩周的課程設計時間,要完成一個所需知識涵蓋了本課程的全部內容,并涉及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幾乎所有課程的課題,顯然有一定難度。我們的解決辦法是在本課程講授伊始,即液壓傳動的現狀和發展模塊講授后,就布置設計課題,以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查閱資料,溫習相關課程的有關內容,自學未學過的相關知識,并帶著目標學習《液壓傳動》課程。[1]
總結
新形勢下,教師應當使學生在課程設計中發揮主角的作用,學生在設計中遇到問題應首先自己考慮,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意見,必要時與指導教師討論研究。不應向指導老師索求答案或抄襲其他同學的設計計算數據。在設計中,往往要經過多次的核算修改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故提倡“三邊“的設計方法,邊計算、邊繪圖、邊修改。這樣,利用新穎、成熟的設計題目,堅持傳統的課程設計要求,《液壓傳動》課程設計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些方法同樣可以應用在機械專業其它課程的課程設計中,以適應時代對高校課程改革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朱元右·改革液壓課程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理工高教研究[J] ·2003,22(6):128-129
【關鍵詞】液壓傳動 教學方法 教學研究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fluid drive
Li Jian
【Abstract】The fluid drive has a character that its project practice quality is very strong. Fac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e theory teaching time is shortened and the new product and new technology keep coming forth, to discuss how to combine the course character and the self cultivation goal of the school to study out a set of effec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has become one very significative thing. According to years’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fluid drive, the writer has made an expatiation from the method of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course design, hoping to offer a few commonplace remarks by way of introduction so that others may come up with valuable opinions.
【Keywords】Fluid drive Methods of teaching Teaching research
自從帕斯卡提出靜壓傳遞原理以來,液壓技術已經發展了三百多年。二戰期間,由于武器工業的發展,大大促進了液壓技術的發展。到了現在,隨著制造業和材料科學的發展,以及其它行業對大功率應用場合的迫切需要,更是極大地刺激和帶動了液壓行業的長足發展,再加上計算機控制技術,更是如虎添翼。可以說,液壓行業的前景十分看好。隨著市場對從事液壓和氣動技術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培養具有液壓與氣動技術理論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機械類人才尤為迫切。下面就液壓傳動的教學談一談筆者的一些看法。
1.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課程初期就要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通過數字統計和實例來反復強調《液壓傳動》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比如說,在機械工業中,目前機床傳動系統有85%采用液壓傳動與控制,在工程機械中普遍采用了液壓傳動,如汽車起重機、平地機、壓路機、挖掘機、輪胎裝載機、履帶推土機、自行式鏟運機等;如車、磨、銑、刨、拉、及組合車床等;在農業機械中,目前已用于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在汽車工業中,液壓制動、消防云梯等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輕紡工業中,諸如注塑機、橡膠硫化機、造紙機、印刷機、紡織機械等;在冶金工業中,如電爐控制系統、軋鋼機的控制系統、手爐裝料、轉爐控制、高爐控制等;在船舶工業中,如全液壓挖泥船、打撈船、采油平臺、翼船、氣墊船及船舶輔機等;在國防工業中,陸、海、空三軍的很多武器裝備都采用了液壓傳動與控制,如坦克、飛機、火炮、導彈和火箭等。總之,一切工程領域,凡是有機械設備的場合,均可采用液壓技術,使用領域和設備越來越寬、越來越多。(以上的這些均通過大屏課件演示給同學們看一些相關圖片和視頻。)還有,要以切身經歷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介紹一些在外企從事液壓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的待遇和工資標準,說明從事液壓工作的工人薪資大幅度超過了一般機械技術人員,這對學生也是個激勵。
2.用多媒體課件手段輔助理解。液壓元件和液壓基本回路這兩部分內容知識的銜接性很強,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了強調重點、突破難點,這兩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這兩部分的多媒體教學課中儲存了大量的液壓元件的圖形符號、影片、動畫,運用仿真軟件可以設計繪制各種液壓基本回路,并對回路進行仿真測試和元件描述。在教學中,在講授液壓元件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利用幻燈片和動畫結合的辦法。如講解液壓控制閥內容時,先通過幻燈片講解這些閥的結構、工作原理,然后再通過動畫將閥體的動作過程演示出來,突破了教學過程的難點,為學生的學習進程掃清了障礙。現代設備的液壓系統,不論其如何復雜,總是由一些基本回路組成,掌握基本回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和應用情況,對于液壓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十分重要。在講授液壓基本回路這部分內容時,可利用仿真軟件提供的液壓圖形符號繪制各種基本回路,通過啟動仿真測試軟件檢查油路連接是否正確,是否達到預期的設計功能,還可以通過調整系統參數,進行元件描述。在講解每種基本回路后,布置一些回路設計習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并進行仿真測試。通過多媒體教學和運用仿真測試軟件,增強了學生對液壓元件和回路部分課堂教學的感性認識,突破了難點,加強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在實踐中讓學生掌握液壓傳動的特點。在實際中,大家都知道液壓千斤頂,教學中利用這一具體實例,通過分析讓學生明白,千斤頂的液壓機構與齒輪傳動一樣,也能降低速度、放大力。在此基礎上引入液壓傳動系統,使學生們對液壓傳動有個理性認識,然后再讓學生理解它的工作原理,這樣學生自然就會想到:靠液體的壓力來傳遞動力,靠液體的流動來傳遞運動,然后通過投影演示以及結構示意圖的模型來形象地展現這一系統。這樣從理論上使學生理解這一系統的本質是實現能量的轉換,即機械能――液體壓力能――機械能,再從實踐中使學生深刻認識這一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掌握液壓傳動的特點。
4.開展專題講座教學。對于比例控制技術,液壓伺服系統等新技術,可以利用課外時間以開設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做占用時間少,信息量大,對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了補充作用,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開展課外專題講座的方式介紹自己所從事的科研項目中所涉及的與液壓和氣動技術有關的內容,對有興趣和有能力的同學,可以把項目分解,讓學生能涉足有關的技術研究,以鍛煉學生對新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科研能力。[2]
5.幫助學生分析四個基本功能的組成。通過學習,學生掌握了機械傳動是由原動部分、傳動部分和工作部分組成。[3]經對比發現,液壓傳動系統是由動力部分、執行部分、控制部分和輔助部分四個基本功能部分組成。向學生介紹組成四部分主要液壓元件的結構、功能、特點,再分別說明這四個組成部分的功能及應用。在教學過程中,用下面的系統圖來介紹這一問題,讓學生一目了然,能夠較容易地把四個部分理解掌握。
6.結束語。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了方向性的轉變,對專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在《液壓》這門學科當中,需要
培養更優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需要他們主動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并親手解決問題,側重實踐要與理論結合的動手能力。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本著全方面育人的宗旨與學生保持積極的互動,在以強調實踐的教學過程中和學生互相協調,善用形式,不拘于形式。
參考文獻
1 李芝.液壓傳動[M].機械工業出版社.1992
2 黃忠東.工程應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結構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2)
【關鍵詞】 教學方法;液壓傳動及設備;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20-0-02
現在的制造業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自動化、機械化程度很高,社會各行各業所需要的技術人才越來越多,而現行社會反而就業壓力大,企業招不到所需人才,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社會現象,也是社會矛盾,從而也說明我們的職業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存在很多方面的問題,就業的供需矛盾,對學生的培育矛盾,學生的自身矛盾都凸顯出來了。作為一名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我覺得要拋開一切客觀原因,努力鉆研,克服困難,積極為自己的教學創造機會,打造教學平臺。這就是我的教學工作想法。所以我借助我所教的一門《液壓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方法的探討。液壓技術課程是機械專業中的一門較為重要的職業技術課,這一門課對于實踐性的要求是很大的,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以及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液壓技術已經逐漸的發展成包括控制、檢測、傳動等技術在內的一門較為完整的自動化技術。該課程已經成為紡織、農業、汽車、工程與礦山以及國防產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門技術。很可能成為獨立專業來開設,所以又能讓很多的學生來獨立選擇學習和就業,我覺得也是一個方向。但是這一門課程內容比較繁雜,而且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所需的知識面廣,這就使得這門課程教學較為難,學生不容易接受,這就是我所要探討的教學理念和認真思考的教學方法。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談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學情分析:根據我校的招生模式,寬進嚴出的招生機制,學生大部分來自初中生,學生的文化知識薄弱,應用知識功底很差,空間想象能力不強;而我們的教材使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液壓技術》教材;作為四年制高技的機電類和數控類班級學生來講在專業知識的入門上要對學生現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了解具體的學生情況,必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適當降低入門的授課難度。但是,在一開始就要嚴格要求,特別是基本概念掌握和延伸,要精講精練,通過課上精講、課后鞏固練習、檢驗測試等方式確保學生熟練掌握。
二、規范教學計劃,突出專業類型:根據學生的學情狀況,學生的專業層次嚴格制定教學計劃。首先在確定降低課程難度的前提下,雖然兩個專業同屬于機械機電制造類,有共性,但他們的職業發展方向不同,所以我們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嚴謹的討論分析,數控類和機電類的學生在學習本課程時各自應該掌握哪些內容,著重點在哪方面,而且要結合學生以后的崗位工作和就業方向來考慮,所以我們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細化,然后量化。切不要把不同的專業班級做出了同一個教學計劃,這樣是違背了我們的教學規律。例如:數控類的學生針對本課程的內容學習應該從液壓元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入手,能夠拆卸組裝液壓元件,能夠維護或維修液壓傳動裝備,能夠檢測和排除液壓傳動簡單故障等問題。而機電類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專業導向是以電子電學為主,機械為輔,他們學習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方向應該從液壓系統的控制裝備入手學習,如電液伺服應用,電液比例控制裝置的應用,PLC程控自動化裝置的應用;能解決電控部分的數據處理,能應用液壓系統軟件處理,傳感技術等問題。這樣解決了不同專業學習同一門課程的教學計劃的制定。
三、專業師資力量培養、教學設備的建設:作為《液壓技術》這么課程課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性較強的專業技術課,課堂上講述了大量液壓元件及相關系統的結構、工作原理和特點。要求提供的設備多,能給同學們拆裝、連接的液壓設備,設備的添置由簡單液壓設備到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設備漸進,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
對專業課程教師來說,我們的老師專業比較單一,對于液壓技術這個專業領域發展很迅速,程控化、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我們的現有專業知識還遠遠不夠。作為教師也是要不斷地充電,我們必要時一定要下企業去學習新的液壓裝備,同時我們也能用好自己現有的資源,電類、機械類的專業教師可以互相學習和探討,試想在這門課程改革初級階段,把液壓課做成實踐課,由兩個老師來完成教學任務。應該教學效果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樣有利于學生學,也有利于專業老師授課之間的互補。
四、教學方法改革:這是本文探討的核心話題。我們要改觀學生學習沒興趣,老師教的沒激情。怎么做------
1、打破常規的傳統教學一言堂式,徹底顛覆以書本教學還之書本的教學魔咒。再也不能趴在書本上學點概念、公式、原理啦。我們要立足學以致用,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就是現在所提倡的產教結合,同時建立液壓試驗臺,通過聯系企業做簡單生產和教學液壓實驗來完成教學任務。
2、教學目標的確定、分解以及支撐
確定教學目標,實際也就是指通過對液壓傳動課程的教學,使得所有學生明白應當具有什么樣的技能,或者說應當學會哪些知識,應當學會怎么解決問題的方略;教學目標的支撐其實就是指需要確定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什么;而教學目標的分解也就是為了教學方便以及容易實現教學目標,可以將教學的內容分成為幾個模塊,每一個模塊的相應教學都應當實現一定的階段性目標。具體的實現步驟:將培養能力作為目標主線,以加強知識學習當成目標的主干,也就是首先實現知識目標必須學習的基本內容,其次,確定“輔干”,也就是除了需要支撐知識目標之外,達到能力目標尚需具有相應的常識和技能。因此,根據上面所闡述的原則并依據教學所決定的目的,《液壓傳動》課程基本上可以分為六個教學模塊,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模塊
模塊 教學方法
1、液壓設備及其功能 參觀并在師傅指導下操作(突出職校學習模式)
2、液壓出愛的系統圖 多媒體課堂教學(提升感性認識)
3、液壓系統的組成 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4、液壓傳動系統的設計計算 課堂教學(典型實例分析)
5、設備使用與維護 企業和實驗平臺教學(產教結合)
6、課程設計 綜合訓練(突出課程教學效果)
3、課程改革方案實施
《液壓傳動》課程方案實施必須按模塊依次實踐:
第一個教學模塊應當安排在生產的現場進行。主要教學內容:選取生產企業中比較常用的液壓機械設備作為貫穿課程始終的案例,如圖1所示。以便讓學生對液壓設備的組成有有所了解,現場感受一下傳動系統的巨大功能,因而能夠使學生對其產生一種好奇感,激發學生們學習《液壓傳動》課程的興趣;與此同時,通過讓學生們去現場調試液壓設備,讓其感到這些設備的使用其實并不很難,因而提高其學習的信心。經過這一個教學模塊的學習,使學生們找到了學習的目標,而且帶著目的性的學習進入到第二個模塊。第二個教學模塊需要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主要教學內容:選定該課程涉及到一些液壓系統原理圖;如圖2所示。目的在于通過多媒體技術形象地向學生展現液壓系統的基本原理;靈活地對液壓系統進行組合和拆分,也就是把一個完整的液壓系統進行分解,將其分解為幾個液壓基本回路,以便能夠更形象的分析其工作特性與回路的功能,形象地描述某些液壓元件的工作原理與內部結構特點;此外,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大容量優點對各種液壓元件的表征符號以及國家標準的相關規定進行詳細的闡述。在這個教學模塊學習過后,使學生真正學會怎么樣利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對液壓傳動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
第三個教學模塊的學習應當在實驗室完成,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實物和原理圖的對比,了解不同液壓元件的屬性;通過實際的拆分過程,去熟悉一些比較重要液壓元件(特別是那些出現故障的頻率非常高的元件)的內部結構、基本原理以及拆裝方法。通過第三個教學模塊的學習,使學生真正掌握液壓傳動系統可以實現那些巨大的功能的原因。與此同時,也使學生真正知道為什么液壓系統有時會出現故障,以及哪些液壓元件出現故障的概率比較大。第四個教學模塊的學習在普通教室進行即可,主要目的在于能夠對學生進行訓練與設計;以便可以對其進行分類指導。通過這一個教學模塊的學習,使學生真正知道選擇標準液壓元件的具體方法。第五個教學模塊的學習應當在實驗室和工廠進行,同時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相應的檢測,檢測的方法主要是人為的設置的一些比較常見的故障,如可以有目的性的減少液壓系統中的液壓設備,或者認為的設置一些液壓設備故障,當然也可以是工廠中機器出現的一些隨機故障。第六教學模塊的學習可以安排一周到兩周的時間,通過這一教學模塊的學習,使學生真正具有接受綜合性訓練的機會,真正提高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能力
4、結束語
這次的探討教學改革,只是結合了本人的教學想法,事實求是的針對了本學校的辦學模式和學生層次情況,談了我的一些觀點,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敬請同仁們批評指正,但我還是覺得要想真正培養出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能造就出適合生產建設、技能、服務與管理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我們只有也只能通過適當的課程教學改革。這才是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液壓與氣動傳動》陳奎生主編,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
[2]《液壓與氣動傳動》章宏甲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年5月
關鍵詞:能力本位;課程設計;課程改革;實踐
0 引言
在技工院校中,專業教學都是為以后踏入社會做準備的。因此,《汽車機械基礎》課程作為汽車專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門技術類基礎課程,所以,學好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它為以后的汽車專業課程奠定了基礎。傳統的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課程重新進行規劃設計。
1 職業能力導向下的《汽車機械基礎》課程設計
在技工院校中,專業教學都是為以后踏入社會做準備的,因此,在進行《汽車機械基礎》專業課程的設計時,需要讓學生能夠對汽車的構建及材料有非常深入的認識。在對汽車材料的講解中,教師主要需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的辨別各個材料在汽車運行中的作用,能夠正確的使用其材料。本文將《汽車機械基礎》課程體系劃分為四個項目來進行課程設計并簡單闡述。
項目一:汽車在其傳動機構上的課程設計,教師需要將汽車中的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凸輪機構、輪系傳動等的工作原理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設計。
項目二:汽車工程材料。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所要做的就是將汽車中金屬種類材料在汽車力學性能上以及工藝性能上的特點進行重點內容,同時還要將金屬材料的分類及在汽車中起到的作用做出相應的講解。
項目三:汽車液壓技術。在對這一內容進行課程設計時,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汽車液壓傳動技術在汽車中的應用及液壓傳動基礎知識作為重點內容進行深入講解。
項目四:汽車運行材料。教師對這一課程的設計需要將汽車的運行材料在使用性能上,各種規格的劃分、評定及選用上都需要作為教學的重點來進行設計。
這四個項目的劃分會隨著市場的需求而進行改進及完善,《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是學好汽車專業其他課程的前提,因此,《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設計就尤為重要了。
2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能力本位的改革探索與實踐
(一)調整教學標準,優化整合課程
在汽車機械基礎課程中,需要對市場需求及行業動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注,隨時了解其最新的動態,這樣教師才能及時的調整教學計劃,將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通過精簡理論知識的教學方式來增加實踐教學的時間。精簡的《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是將上文中提到的四種項目來進行教學的。通過對汽車行業的了解,結合其實際需求來將教學內容中可以略講的內容進行刪減,提煉出重點內容來進行理論教學,這樣才能讓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進行實踐學習。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由于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因此,學生在學習時常常會有信息太多太雜,難以接受的感覺,基于這一問題,教師的教學方式會直接對教學的質量及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教師要將自身上課的方式進行改變,以此來使課程的能力本位能夠順利的變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1)探索并采用與技工院校生源特點相適應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手段
由于技工院校學生的學習基礎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來說普遍較低,因此,對于其的教學方式應該側重于及感性認知的教學模式。技工院校教育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來設計教學的方式,利用各種有效資源來進行多樣化的教學,并將傳統教學與現代化技術想結合起來,使教學不再枯燥無味。
(2)改革傳統的閉卷考試形式,采用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項目考核方式
我國傳統的考試體系都是以閉卷為主,很少會采用其他形式的考核。但是由于閉卷考試非常的局限性,很難真實的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核,因此,這就需要對傳統的考核體系進行改革,通過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考核來對學生進行各個能力的綜合情況來進行考核,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做個總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3)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
在傳統的教學中,知識的獲取都是在教室中進行的,但是隨著教育的改革,實踐性教學也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對汽車各部件的真實情況的認知度,讓學生能夠直觀的去了解,而不是僅靠教師口頭描述。在技工院校教育中,動手能力才是最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汽車機械基礎能力本位課程通過實踐教學能夠讓學生能夠掌握汽車各方面的實用技能,為社會培養出高技能,實用性的人才,為以后學生踏入社會出一份力。
3 結語
汽車機械基礎能力本位課程是汽車專業技能的基礎教學,因此,技工院校學校要對其格外的注重,只有將這門技術知識掌握牢固,那么對汽車專業中的其他課程也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為了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強的技術能力,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技工院校學校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努力來進行實踐探索,不斷完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改革;崗位能力需求
0引言
汽車機械基礎是筆者所在學校汽車維修類專業第一學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基礎課程,涵蓋了機械制圖、材料學、工程力學、常用零部件介紹、機械傳動、液壓傳動方面的知識,涉及到高職汽車類專業人才必不可少的知識結構,對學生掌握機械專業基礎,培養分析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本課程之前,還未學習過任何機械基礎知識,不了解機械行業的工程特點和從業要求,機械通用知識基礎比較薄弱,這給該門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我們加強了該課程的教學研究。
1背景
根據汽車專業類學生的從業范圍、崗位能力要求,結合該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系,對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包含基本機械制圖、材料性能、鋼鐵材料及熱處理、有色金屬以及非金屬材料、力學基礎知識、構件強度計算、常用汽車零部件、齒輪傳動、皮帶及鏈傳動、液壓傳動等內容,存在大量的公式、圖表以及國家標準需要學生掌握,具有知識結構全面、內容覆蓋面廣、信息量大、工程實踐性強等特點。而現階段大部分專業教師的企業工程應用經驗不足,只能依照教材的知識結構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貼近工程實際進行案例教學還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以上教學現狀已經不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理念,即要結合當今中國的機械技術發展現狀,以新時代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為基礎,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重點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理解能力,強化工程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有必要對目前的汽車機械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課程標準”。
2課程改革內容及措施
2.1優化課程標準
課程講授的內容不應該完全受到教材目錄的限制,而要以滿足崗位需求為目標,按照人才培養計劃,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內容,要側重對接社會經濟的發展特點、緊貼最新科學技術發展趨勢,邀請相關行業企業的專家對課程框架進行研討和確認,最終編撰出來的課程內容能夠適應技術發展趨勢,具有發展性和先進性。目前各個職業院校在該課程的授課內容基本包含機械制圖、工程力學、材料學、機械傳動與計算等。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汽車零部件圖紙的設計、機械零件的設計與強度校核,更加偏重于機械基礎的理論學習,違背了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應用人才的理念。筆者學校經過對東風悅達起亞、北京現代、長安福特等汽車售后經銷商企業的崗位進行調研,通過與企業技術帶頭人進行多方交流和研討,認為要側重對圖樣識讀、機械裝置的拆裝方法、常用工藝知識的應用、企業標準和規范意識等方面的能力培養,而機械零件圖設計、復雜傳動系的設計及校核、深入的力學計算等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較少,在課程教學上可以予以刪除。所以,在對汽車售后維修企業及相關行業專家進行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修訂,將與崗位相關的多個機械基礎技術模塊作為一個系統,明確各個模塊在整個系統中的作用,對課程內容上與汽車發動機、底盤構造交叉重復的知識點進行精簡,制定新的課程標準,將教學內容優化調整為汽車零部件識圖、常用材料及熱處理、構件力學分析、標準件與通用件、常用機構傳動、液壓傳動六個模塊,滿足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降低企業重復培訓的人力成本。
2.2編撰輔助教材
筆者學校已經使用的《汽車機械基礎》教材近十本,但這些教材大致還存在理論性強、知識重復、實踐案例少、沒有弘揚工匠精神等問題,部分章節看不到與汽車有關的知識,沒有突出汽車專業的特色。進行市場調研,我校與上汽大眾、北京奔馳、長安福特、北京現代、起亞等多個品牌開展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各品牌旗下的經銷商企業對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大,每年為我校汽車專業畢業生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深入企業一線崗位,了解企業對畢業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了解崗位對課程的要求,收集學生反饋的學習效果,邀請行業專家、技術骨干對崗位的知識體系進行研討,確定任務目標和課程體系。在此基礎上設計《汽車機械基礎》的項目模塊,對每個項目進行實踐任務的分解,突出任務的主題和重難點,優化整合各種驗證性、創新性、綜合性實驗,把理論知識有機穿插在各個實踐任務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綜合,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試編校本教材,以教學項目為框架,在機械基礎知識、原理、基本方法和技能等方面進行多樣化展示,明確教材的知識結構主線,強化汽車機械故障的診斷與排除,并將工匠精神貫穿于教材的主要知識環節。試用校本教材,通過學生反饋、專家審閱和行業企業評議的方式,進行教材編寫質量的論證,并不斷修改完善,最終質量評價良好的教材可以公開出版發行。
2.3改革教學方式
汽車機械基礎的傳統教學方式偏重于以理論為主,教師一般通過多媒體PPT的方式進行授課,由于PPT的可復制性強,眾多教師的授課PPT在內容上趨同,大量的公式推導、照片和動畫等知識點的堆積,導致PPT信息化大、重點知識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照本宣科和走馬觀花的情況嚴重,學生對PPT中的知識容易麻木,教學效果大打折扣。(1)擺脫單一多媒體授課的局面。以傳統黑板板書的知識要點為主線,采用啟發式和引導式教學講授方式,在提出問題的教學設計上下功夫,引入學生進行思考,形成一環扣一環的講授思路。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拓展知識主線,從如何提升學生技能和創新思維的角度,根據課程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增加機械基礎知識實訓和工程實踐環節,通過安排與汽車先進檢測技術、制造工藝等相關的實驗內容,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實踐認知和分析總結”的教學層次,培養學生自主實踐和思考工程問題的能力。適時邀請汽車制造和售后市場的行業專家走進校園,通過技能展示與現場互動,讓學生體驗工匠精神的底蘊和內涵,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和專業視野,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2)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建立學生對機械的感性認識為目標,采用網絡資源平臺上的教學課件、素材、機構動畫和工程視頻等開展教學,將信息化資源有機融合到“案例導向-問題驅動-分析拓展-歸納總結-應用創新”的一體式教學體系中,讓學生通過網絡深入到自修、討論、互動答疑等開放式的教學環節中,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專業教研室也可利用各種技術手段,按照機械基礎的模塊化特性,系統搭建各種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課外獲取和補充汽車機械工程實踐中需要的相關知識,讓教與學在資源共享中進行傳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創新考核評價方式
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的考核方式,以汽車崗位的需求作為質量標準,堅持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注重在機械基礎學習過程中進行考核,在調研汽車機械維修類企業一線崗位工作需要的基礎上,結合行業發展對人才的新要求,與時俱進制定理論知識、技術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方面的考核標準,通過過程中的工程實踐項目考核與期末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職業精神、工程素養和技術能力上得到培養和提高。以材料及熱處理章節為例,在學習材料的機械性能、工藝性能和熱處理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根據汽車維修過程中遇到的發動機活塞磨損、螺紋孔損壞和懸架連桿變形等故障檢修案例,設計相應的工程實踐項目進行考核,制定技能和素養過程考核標準,并納入相應的職業資格能力的認定中,讓考核體系更加貼近實際工作崗位和技能等級認定體系。
3改革成效分析
經過我校教務處和專業教學委員會的同意,《汽車機械基礎》的課程改革自2016年開始實施,校本教材在汽車檢測與維修、新能源汽車技術2個專業使用,截至目前已經有兩屆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并參加就業。從畢業生、企業和專任教師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課程改革具有較好的成效:
3.1學習效果
教學模式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滿意度,改變了該門課程理論知識繁多、學習過程乏味、實踐操作性不強的印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升,部分學生還能在崗位實踐中,繼續就深層次的工程問題與專業老師進行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也得到了汽車維修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認可,他們認為授課內容與企業的工作崗位更加貼合,相比之下,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強、職業發展速度更快,降低了企業的培訓成本。
3.2后續建設方向
(1)《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后續改革,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強化對機械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工程應用實踐能力的職業性,在課程教學內容和手段上持續創新,最大限度的利用課程資源和教學環境,采用多種學習手段和途徑,創造思考問題、動手實踐和討論提高的學習氛圍。(2)豐富課程內容,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和崗位實際工作任務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開展資源庫建設,在工程認知、模型實驗、案例訓練和能力競賽等方面建設開展多方位的實踐教學平臺,緊跟學科的前沿技術,在新工藝、新方法和新設備上不斷拓展資源途徑。(3)加強校企合作,圍繞職業崗位技能鑒定、從業人員的職業成長歷程、典型的工作任務,構建多級別的課程學習體系,緊跟行業企業的發展動向,以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載體,建立課程設計、教學反饋和持續改進的聯動機制,讓課程改革不斷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現代機械工程師,使學生接受機械工程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受到機械工程師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除具備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般知識與能力外,作為現代機械工程師,還應具備以下能力:(1)能夠正確判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領域的工程實際問題;(2)具備針對工程實際問題的系統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具備機械制造行業的工程設計、工程開發能力;(4)能適應機械制造行業涉及學科的交叉性和復雜性,具備協調與合作能力;(5)具備終生學習的能力。
二、機械工程系列核心課程教學培養現狀
機械工程系列核心課程包含機械制圖、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理論力學、材料力學、電工電子技術、互換性與測量技術基礎、機械制造工藝學、機電傳動控制、液壓傳動與氣壓傳動、數控技術等理論課程,以及課程設計、專業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每門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非常強,與相關課程關聯關系強,在機械類學生的知識結構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機電傳動控制》為例,該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和綜合性強,涉及動力學基礎、電機與拖動、傳感器、機床電氣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傳動控制系統、可編程序控制器等知識面,關乎《理論力學》、《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等前期課程,和《金屬切削機床》、《機床夾具設計》、《液壓傳動與氣壓傳動》等同期課程,甚至《數控技術》、專業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后期課程的關聯教學,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尤為重要。現有教學體系中,機械工程系列核心課程均存在內容量大,知識面廣,教學以理論為主,實驗為輔的現狀。理論教學方面,由于原理圖多,文字敘述較抽象,學生又無實物接觸,難以全面了解、掌握機械工程技術在生產實際應用中的內涵和精髓,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降低了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的后勁。在工科教學中尤為重要的實驗或實踐教學環節,多采用驗證型實踐教學,且往往由于受控對象體積大、重量重、價格高、維護難等因素,難以大量裝備于實驗室,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無法感受工程實踐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實驗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談不上對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對于教學另一重要環節,即考試,現有的考試方式僅注重于考查具體知識點的了解或掌握,比較理論化,并不注重與工程實際的聯系,往往出現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考、考后即忘的現象,無助于對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機械工程領域知識的復雜性和交叉性,使得實際工程問題通常是隱性的,學生畢業進入企業后,無法再像課堂學習一樣根據已知條件和固有步驟得到答案,企業必須投入相關資源進行二次培養,企業的經濟效益和高校的人才競爭能力都大受影響。因此,工科院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針對機械工程系列核心課程實施以培養工程設計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改革,培養學生對工程實際問題的分析判斷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終生學習能力是實現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是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需要。
三、以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為目標的機械工程系列
核心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我校以培養工程設計能力為目標的機械工程系列核心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是以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為總體目標,貫徹以工程項目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施(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全過程為載體的CDIO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打破以理論知識全面性為原則的專業課程群設置方式和課程教學內容安排方式,以完成工程項目CDIO過程作為課程群設置或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含實踐教學)安排、教學方法以及師資和教材建設的核心,系統推進教學改革。一個典型的領域工程項目(一級項目),其CDIO過程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幾乎可以涵蓋一個專業方向甚至一個專業的所有課程(含實驗),這就給專業課程群設置及其教學內容整合提供了一個內在的“綱”,極大地增強了專業課程群的整體性。與此同時,工程項目的實施流程及各部分工作內容也為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安排提供了有效依據。以工程項目運行過程來驅動課程教學實施,構建真實的工作場景,以完成“完整技術工作”的訓練并以此來實現工程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加速學生從在校生到工程技術人員的角色轉變。解決現有教學體系中重理論輕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工程實踐和工程設計的引入、教與學均是紙上談兵等教學問題;解決現有實驗環節以傳統的驗證型實驗為主的實驗教學模式下,學生動手能力差、綜合分析問題能力欠缺,以及現有實驗設置與工廠實際脫離、與先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相脫離的現狀,使實驗教學環節與培養工程設計人才目標相促進;解決現有考試方式“考”老師所“教”、考試內容簡單化、命題標準化等教學問題,真正避免現有教學制度下,老師教學生“考”而不是教學生“學”和“用”的現狀。針對教學體系改革,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工程設計為主線的課程教學體系,優化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如教學過程中,以“車用氣瓶螺紋接口自動加工專機”的完整設計工作為主線,給出學生某企業待加工氣瓶產品的不同形狀與尺寸規格、加工精度要求、加工效率與設備成本要求等參數,要求學生直接進行該產品加工設備的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既圍繞“氣瓶螺紋接口自動加工專機”的實際工程課題研究,又緊密圍繞《機電傳動控制》課程各章節內容,注重工程實際在恰當知識點的引入。如進行第二章“機電傳動系統的動力學基礎”內容的教學時,將轉矩折算與電機選擇、專用鉆孔動力頭設計、車床變頻器主軸改造等工程實際案例逐層相結合,扎實培養學生的工程設計思路和能力。教學過程中適當引入“三通球閥加工專機設計”、“鋁塑藥品包裝機改造”“、80噴漆線伺服系統”等相關工程設計實例貫穿課堂的教學和設計指導。部分章節如“繼電器接觸器控制系統”、“PLC控制技術”等采用了現場教學模式,使學生易學,老師易教。在《機電傳動控制》課程教學改革過程,共有三條主線:其一,課程自身教學系統主線;其二,工程設計項目與實驗教學主線;其三,對相關課程知識進行驗證學習的主線。三條主線圍繞工程設計項目主線同步展開,最終為學生的《機電傳動控制》課程服務。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在授課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企業委托項目《氣瓶螺紋接口自動加工專機》的研究與設計。因涉及學習內容多,工作量大,單靠課堂學時遠遠不能完成。但是由于構建了一個學生進入企業后真正的現代化生產主戰場,極大地激發了整個團體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依靠課后大量的資料查閱與學習,課堂上再結合教師對《機電傳動控制》相應章節的講解與對該工程項目的設計思路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即完成了該項目的工廠調研、工藝分析、方案設計、刀具設計等工作,完成了企業要求的設計任務。并成功申請了發明專利“氣瓶螺紋接口自動加工生產線”1項和實用新型專利“直動式電控疊加溢流閥”、“專用锪車復合刀具”等9項,目前均已獲得授權。由于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課后主動學習時間大增,在這個環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師的實際教學過程相對以往教學模式輕松。教師更多是扮演“導師”角色,而不是以往的“填鴨式”教學;學生通過實際的工程設計歷練逐步建立和深化了工程意識與能力,達到的是雙贏效果的工程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步實施的實驗環節改革,強調針對工程實際進行設計、選型、搭建、調試的系統性實驗,培養動手操作和創造能力,注重該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關聯設計,注重該環節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對于考試環節,不以最后一考來定輸贏,而以階段性工程設計與期末整體性設計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結合,注重工程設計的實際應用方面的考評。
四、總結
一、在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新意識教育
課堂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場所,為此,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組織和安排,將創新意識教育滲透到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
《現代工程圖學》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主要技術基礎課,在堅持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側重培養學生計算機繪圖能力、徒手繪制草圖技能和創造性設計構思能力。根據現代工程圖學課程的特點,編寫了現代工程制圖教材,制作了與課程內容相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借助于CAI課件教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空間構思能力和創新意識。
在機械原理、機械設計等技術基礎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機構設計創新能力和結構設計創新能力。例如在講完各種機構的原理后要求學生自行設計一個具備某種功能的機構,學生思想十分活躍,提出的方案不下十種。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哪種是可行的,哪種是最好的,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為后面的創新設計打下了堅實基礎。同時,運用課堂辯論、學生講課和專題討論等方法,激發大學生的求知欲。例如給出一個不能動的桁架,讓學生判斷并把它改造成一個有確定運動的機構。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給出多種有創造性的可行方案,使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必須從點滴做起。
二、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加強創新意識教育
在專業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和創新設計方法。
為培養學生的方案設計能力,我們開設了機械創新設計課程,重點講解創新思維、創新技法,從實現的功能角度講解機械方案創新、機構創新等知識,完善創新設計的理念。為了開闊學生視野,課內列舉大量的實例,目的是讓學生多看多想,為創新設計打下理論基礎。
為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設計方法開設了機械設計工程學課程。該課程從整機的觀點和系統的角度出發,圍繞機械產品設計的三個主要步驟:功能原理設計、實用化設計及商品化設計,講述通用的機械系統和設計方法。
當今科技迅猛發展,要求學生的知識結構向多元化發展,因此需要理順其知識結構,并在這種理順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不怕學生不知道,就怕學生不敢想,教育學生人人都可以搞創新,創新無處不在。基于上述思想,應多給學生留一些啟發創新思維的問題,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大膽設想,敢于創新。
三、拓展教學實驗、教學實習基地的功能
針對剛入學的大學生對機械的認識幾乎是一片空白,對機械感到既陌生又好奇的特點,我們建立了機械認知實驗室,并從工廠等地方收集了大量的實物,小到一個螺絲釘,大到一部機器,形成了三個板塊:一個是通用零件、傳動件的陳列;二是常用機構的陳列;三是機器系統的陳列。當新生看到各種各樣的螺紋、齒輪、軸承……對機械有了初步認識,激發了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
針對大學高年級的學生在機、電方面已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感性認識,為進一步提高他們綜合運用知識開展創新設計的能力,我們建立了機電一體化開放型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不同層次及類型的工程實驗、工程設計平臺。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簡單的機電一體化應用與實踐入手,綜合應用硬件、軟件知識,直至完成CNC系統、FMS的設計及安裝調試運行工作。
學生在開放的實驗室里通過自由選題,在實驗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完成了眾多課題,將理論與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克服了眼高手低、脫離實際的通病,思維空間得到了拓展,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在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環節加強對學生的創新才能的培養
我們在機械原理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的基礎上,增設了三周的機、電、液綜合課程設計,強化機械創新能力的綜合訓練。配合教學編寫了《機電液綜合課程設計指導書》,針對學生在機械結構設計、電氣控制設計及液壓傳動設計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不僅從一般的方法上給予指導,而且在設計的各個環節上著重啟發學生盡可能深入思考問題。在任務書中只給出機床功率、轉速范圍等基本設計參數,而對結構、傳動及控制方式不作硬性規定,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揮。
畢業設計教學過程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一個關鍵性教學環節,在這一環節學生能得到全面訓練。恰當的選題是搞好畢業設計的前提,這就要求指導教師提出類型多樣的課題,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選題的需要,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
五、組織實施創新設計競賽
學生的知識掌握和創造能力發展,最終都將通過實踐活動進行檢驗。因此,實踐活動,特別是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技能及實現創造目標的手段和橋梁,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