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5:05: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干擾設計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衛生理化檢驗 本科畢業論文 組織實施
畢業設計(論文)是大學生培養、鍛煉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程度及實際應用能力的最好檢驗,是幫助學生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對創新意識與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綜合訓練和升華,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可替代的教學環節[1-2]。下面就如何組織實施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的本科畢業論總結和探討。
一、畢業論文環節容易出現的問題與對策
1.學生的就業、升學期與學位論文設計期時間沖突。
高校理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學期,畢業生考研、實習、就業與論文成文工作交織,高質量的學位論文要求學生選題、定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實習,對所研究的問題深思熟慮后,以提綱、報告的形式完成。因此,在教學管理中結合各自專業的特點,在教學總體安排上,將學生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適當前移,進行早期滲透,將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密切結合。各主要專業課程向前三學年轉移,減少第四學年的計劃課程,第七學期課程適當減少或不排課,以利于學生提前進行實習與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2.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畢業論文不僅僅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更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不少學生對畢業論文在思想上不夠重視,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認為只要完成即可,不追求質量;不少學生沒有按預定的畢業論文計劃開展工作,以致相關材料、工作進展記錄、時間上的安排都無法跟上計劃。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加強對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的管理,在做好規范化建設的同時,實現畢業論文工作由“重規范”向“重質量”的轉變。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想方設法減少因學生就業、實習、考研等對畢業論文(設計)的影響。
3.指導老師對畢業論文精力投放不足。
高校教師承擔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隨著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教師指導畢業生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即使教師工作熱情很高,時間、精力也難以充分保證。強化導師對學生論文的首要責任并控制指導學生人數,可促使指導教師認真、嚴格對待學生論文,保證論文質量。把學生的學位論文設計與指導老師的科研課題相結合,這樣既便于教師進行科研和指導教學,又可增加校內教師的科研力量,更有利于保證學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對于校外實習的畢業生,在確定畢業生論文校外指導教師的同時,配備一名校內指導老師,使得校內導師的理論指導與校外導師的實踐技能指導相結合,避免學位論文設計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這樣,教師的知識體系得以更新,實習單位的效益得到提高,學生的科研、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學位論文質量自然隨之提高。
4.經費的短缺使畢業論文的實施難度加大。
大部分學校對于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完成無專項經費,也無專門實驗室,致使理科類大部分做畢業設計(論文)實驗的本科學生、研究生和指導老師共用一個實驗室,有些論文的實驗無法正常開展。學校應充分重視此類情況,投入足夠的經費,添置必要的圖書和實驗設備,舉辦有關訓練項目;適當增加指導教師的工作量核算,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以便讓更多的本校教師指導畢業論文;鼓勵畢業論文整理公開發表,并對予以經費支持。
二、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畢業論文的組織實施
1.結合衛生理化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畢業論文選題。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21世紀,衛生理化檢驗采用的各種分離、分析技術和方法不斷完善和更新。許多高靈敏度、高分辨率的分析儀器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衛生理化檢驗中。目前,在保證檢測結果的精密度和準確性的前提下,衛生理化檢驗正朝著微量、快速、自動化的方向發展。
近年來,許多先進的儀器分析方法,如氣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毛細管電泳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和電化學方法等已經在衛生理化檢驗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我國的衛生理化標準檢測方法中,儀器分析方法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在樣品的前處理方面,采取了很多新穎的分離技術,如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加壓容器萃取、超臨界萃取和微波消化等,較常規的前處理方法省時省事,分離效率高。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分析儀器自動化是衛生理化檢驗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分析儀器可以進行檢驗程序的設計、優化和控制、實驗數據的采集和處理,使檢驗工作大大簡化,并處理大量的例行檢驗樣品。例如蛋白質自動分析等,可以在線進行樣品的消化和測定;測定食品營養成分時,可以采用近紅外自動測定儀,樣品不需要進行預處理,直接進樣,通過計算機系統,即可迅速給出食品中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分等成分的含量。裝載了自動進樣裝置的大型分析儀器,可以晝夜自動完成檢驗任務。
儀器聯用技術在解決衛生理化檢驗中復雜體系的分離、分析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儀器聯用技術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分析儀器連接使用,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自優點。近年來,氣相色譜―質譜(GC-MS)、液相色譜―質譜(LC-M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質譜(ICP-MS)等多種儀器聯用技術,已經用于水質、食品、空氣等樣品中微量甚至痕量有機污染物和多種有害元素等的同時檢測,如樣品中的多氯聯苯、二因、氯丙醇、多環芳烴、丙烯酰胺等的檢測。
近年來發展的多學科交叉技術――全微分析系統,可以實現化學反應、分離檢測的整體微型化、高通量和自動化。過去需在實驗室中花費大量樣品、試劑和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分析檢驗,在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僅用微升或納升級的樣品和試劑,以很短的時間(數十或數分鐘)即可完成大量檢測工作。目前,DNA芯片技術已經用于轉基因食品等樣品的檢測,以激光誘導熒光檢測―毛細管電泳分離為核心的微流控芯片技術將在衛生理化檢驗中逐步得到應用,大大縮短分析時間和減少試劑用量,成為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的綠色檢驗方法。
從衛生理化檢驗技術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樣品的前處理、色譜分析法等儀器分析方法的改進、儀器聯用技術、多學科交叉技術,是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畢業論文選題的重要領域。各個學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驗條件,選擇合適的研究項目,既保證課題的分量與難度適中,又保證課題符合專業培養要求,使畢業論文的實施得以順利進行。
2.衛生理化檢驗新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驟。
在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的基礎上,了解待測物的理化性質、原有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優缺點,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改進原方法。通常應該對影響分析方法精密度、靈敏度、準確度和方法檢出限的主要因素及樣品的前處理條件進行優化。選用優化的分析測試條件和樣品前處理步驟,建立新的分析方法,并對所建立方法的性能指標進行評價。
(1)檢測條件的優化。
在新的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可以采用單因素條件試驗或正交試驗,確定各種影響因素的最佳條件。
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需優化的條件不同,分光光度法需優化的條件有合適的顯色反應、顯色緩沖液種類和pH值、顯色劑用量、顯色溫度和時間等;氣相色譜法在進行測定條件優化時,首選應根據待測組分的性質,對色譜柱和檢測器的種類進行選擇,然后對柱溫、氣化室溫度、載氣種類和流速、可能用到的氫氣和空氣的流速等條件進行優化;液相色譜法在進行測定條件優化時,首選需要選擇的也是色譜柱和檢測器的種類,再對流動相的組成、酸度、流速和柱溫等條件進行優化,同時必須考察在所選擇的最佳色譜條件下,實際樣品中待測組分與樣品中干擾組分的分離情況。
(2)校準曲線的繪制。
校準曲線是用于描述待測物質的濃度或含量與測量儀器響應值之間定量關系的曲線。測定時,所配制的標準系列,待測物的濃度或含量應在方法的線性范圍之內。
校準曲線包括標準曲線和工作曲線,二者的區別在于標準溶液的處理步驟不同。在繪制工作曲線時,標準溶液的分析步驟和樣品分析步驟完全相同;在繪制標準曲線時,標準溶液的分析步驟中省略了樣品的前處理步驟。
(3)樣品前處理條件的優化。
樣品的前處理是建立新分析方法的重要一環,是決定分析成敗的關鍵之一。樣品前處理的目的是使樣品能適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樣品的前處理包括樣品的消化或提取、分離和凈化等步驟。
對于金屬元素或無機物的檢測,可以采用干灰化或濕消化處理樣品,并對其條件進行優化;對于有機物的檢測,可以根據待測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提取方法,并進行條件優化,如采用液―液萃取、超聲波萃取、振搖萃取、索氏提取器提取等。樣品的分離和凈化,可以選擇并進行條件優化的方法有溶劑提取法、揮發法和蒸餾法、液相色層分離法、固相萃取法等。
(4)干擾試驗。
根據樣品中可能存在的干擾成分進行試驗。通過干擾試驗,可以確定干擾組分的允許濃度,通常在標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干擾成分,以測定值變化±10%作為是否產生干擾的判定依據。如果存在干擾,則應該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消除。
(5)實際樣品的測定。
采用所建立的新方法檢測不同類型、不同基體的實際樣品,說明方法的適用性。
(6)方法性能指標的評價。
對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應給出線性范圍、檢測限、精密度、回收率、方法對照等方法學指標的評價。
三、結語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檢驗學校整體教育質量的重要方面和手段,也是在校大學生從學校學習階段走向社會前的一次十分重要的綜合訓練和實踐機會,要重視畢業論文的導師遴選、選題和開題工作,加強畢業論文實施過程的監督檢查,建立科學的畢業論文評價體系,保證畢業論文的高質量實施。對于衛生理化檢驗方向的畢業論文,尤其應重視畢業論文的選題工作,題目不宜過大,以免難以在規定時間內實現預定目標,影響畢業論文的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蕾.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管理體系構建[J].科技資訊,2010,28:229-230.
2:吉林省森工集團信息化發展前景與規劃.
3: 吉林省林業設計院網絡中心網絡改造與發展規劃.
4: 吉林省林業系統生態信息高速公路構建課題.
二、論文撰寫與設計研究的目的:
跟隨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誕生,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個嶄新的時代.尤其是20世紀后10年,以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為契機,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逐漸以信息為中心,信息時代更離不開網絡, 任何一個規模企業尤其開始依賴網絡,沒有網絡企業就面臨著落后.
吉林省的林業分布十分廣泛,以長白山系為主要脈絡的山地廣泛分布各種森林資源,而作為林業及林業環境的發展,林業生態信息則是一個更為龐大的系統,快捷,準確,合理,系統的采集,處理,分析,存儲這些信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十分現實的問題.在信息交流的這個世界中,信息好比貨物,我們需要將這些貨物(信息)進行合理的處理,其中以硬件為主的計算機網絡系統是這些貨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處理廠",我做這個題目,就是要為它畫出一條"公路"和若干"處理方法"的藍圖.
由于森工集團這樣的特定企業,其一,它是一個統一管理的企業,具有集團化的特點,網絡的構建具有統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個分散的企業,網絡點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還具有集中的特點,它的網絡系統的設計就應該是板塊化的.從信息的角度來講,信息的種類多,各種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角度也不盡相同,我們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慮軟件平臺的配合.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觀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經過我的努力,我將為它們創造出一條平坦,寬闊的"高速公路".
1,論文(設計)研究的對象:
擬訂以吉林省林業系統為地理模型,以林業網絡綜合服務為基本需求,以網絡拓撲結構為設計方向,以軟件整合為應用方法,開發設計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團企業的企業網絡系統.
2,論文(設計)研究預期達到目標:
通過設計,論文的撰寫,預期達到網絡設計全面化,軟件整合合理化,網絡性能最優化,資金應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標.
3,論文(設計)研究的內容:
一),主要問題:
設計解決網絡地域規范與現有網絡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設計解決集中單位的網絡統一部署.
設計解決多類型網絡的接口部署.
設計解決分散網絡用戶的接入問題.
設計解決遠程瘦用戶網絡分散點的性能價格合理化問題.
設計解決具有針對性的輸入設備的自動化信息采集問題.
合理部署網絡服務中心的網絡平衡.
優化網絡服務系統,營造合理的網絡平臺.
網絡安全問題.
10,基本應用軟件整合問題.
二),論文(設計)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與網絡模型的整合.
2,企業內部集中部門網絡設計.
3,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總體分散.
4,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遠程結點.
5,企業內部分散單元網絡設計——移動結點.
6,企業網絡窗口(企業外信息交流)設計.
7,企業網絡中心,服務平臺的設計.
8,企業網絡基本應用軟件結構設計.
9,企業網絡特定終端接點設計.
10,企業網絡整合設計.
5,論文(設計)的實驗方法及理由:
由于設計的過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過程,在設計過程中詳盡的去現場建設肯定有很大的難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們在設計的階段就應該進行仿真試驗和科學計算.第一步,通過小型網絡測試軟件平臺,第二步,構建多個小型網絡搭建全局網絡模擬環境,第三步,構建干擾源利用小型網絡集總仿真測試.
6,論文(設計)實施安排表:
1.論文(設計)階段第一周次:相關理論的學習研究,閱讀參考文獻資料,制訂課題研究的實施方案,準備試驗用網絡硬件和軟件形成試驗程序表及試驗細則.
2.論文(設計)階段第二周次:開始第一輪實驗,進行小型網絡構建試驗,模擬網絡服務中心,模擬區域板塊,模擬遠程及移動網絡.
3.論文(設計)階段第三周次:進行接口模擬試驗,測試軟件應用平臺,完善課題研究方案.
4.論文(設計)階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輪實驗,提交中期成果(實驗報告1).
5.論文(設計)階段第五周次:進行第二輪實驗,模擬環境(干擾仿真)實驗,提交實驗報告2.
6.論文(設計)階段第六周次:完成結題報告,形成論文.
三,論文(設計)實施工具及參考資料:
小型網絡環境,模擬干擾環境,軟件平臺.
吳企淵《計算機網絡》.
鄭紀蛟《計算機網絡》.
陳濟彪 丹青 等 《計算機局域網與企業網》.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網路由技術》.
[美]othmar kyas 《網絡安全技術——風險分析,策略與防火墻》.
其他相關設備,軟件的說明書.
1、論文(設計)的創新點:
努力實現網絡資源的全面應用,擺脫將單純的網絡硬件設計為企業網絡設計的模式,大膽實踐將軟件部署與硬件設計階段相整合的網絡設計方法.
題目可行性說明及預期成果:
2、可行性說明:
由于題目結合了"吉林省森工集團信息化發展前景與規劃""吉林省林業設計院網絡中心網絡改造與發展規劃""吉林省林業系統生態信息高速公路構建課題",使得題目緊密結合生產實際,于是進行《企業網絡設計——基于集散企業的綜合網絡設計》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GPRS;無線網絡系統;優化
1 GPRS網絡體系結構
圖1給出了GPRS網絡的基本網絡體系結構框圖。GPRS網絡中新增兩種重要的網元SGSN和GGSN。在GPRS階段2(GPRSPhase2)中又引入一個重要的網元-點對多點服務中心(Point-To-MultipointServiceCenter-PTM-SC),它專門用于GPRS網絡中的點對多點業務。為了增加安全性以及便于在PLMN網際之間的互聯,另外定義了一個網元稱為邊際網關(Border Gateway-BG)。PLMN網內和PLMN網際間的骨干網都是基于IP網絡的新網元。除此以外,GPRS中還有一些新的網關,如計費網關(Charging Gateway)和法定監聽網關(Legal Interception Gateway-LIG)。
2 無線網絡優化問題分析
GPRS網絡從一期建設經過試商用期,到現在的正式商用階段,網絡優化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實際的問題,下面就其中一些主要問題進行列舉。
2.1 PDP激活成功率低
(1)MS未送APN(接入點名稱)或送上的APN錯誤,HLR中沒有通配符;
(2)QoS協商失敗;
(3)用戶使用終端設備與網絡不匹配,SGSN在收到其PDP context激活請求時立刻拒絕或不加處理。
2.2 隨機接入和立即指配成功率低
(1)RACH(隨機接入信道)或AGCH(允許接入信道)配置不合理;
(2)由于無線干擾(如直放站、信號屏蔽器等的干擾)或基站硬件設備故障導致無法解碼消息;
(3)網絡存在上下行頻率干擾;
2.3 RLC(無線鏈路控制)重傳率高
主要由C/I(信/干比)低引起,可能導致C/I太差的原因有:服務小區的信號功率弱、干擾信號太強、干擾小區的功率大、帶外干擾嚴重、小區覆蓋不合理、微蜂窩小區過密、直放站干擾、室內干放干擾、CDMA干擾等。需要注意的是,重傳時各設備廠商策略的不同會導致時延差異較大,需要廠商提出具體解決方案。
3 GPRS優化設計
在保障語音業務的質量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全面提升GPRS無線性能和服務質量穩定性,改善用戶滿意感知度,以下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對GPRS無線網絡優化經驗進行介紹。
3.1 容量優化
因需要與語音業務競爭無線資源,GPRS的容量問題逐漸成為嚴峻的挑戰。IP吞吐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容量短缺的限制。我們分析了容量受限主要影響因素(預清空參數、共享系數、PCU擁塞、GSL設備利用率、下行TBF時延等等),并提出了相應的優化方法和調整建議。
我們談的PCU的處理能力問題,主要分為2個方面,一個是RPP上所能支持的GSL設備數的多少,一個是RPP對于PDCH信道數的處理能力。
另外要注意的是當處理GB口鏈路的設備數小于18(加上1個設備用于鏈路同步,共19個設備閉塞)時并不會比等于18時使用于PDCH處理的設備數增多。也就是說GB口鏈路的設備數小于18或等于18時對PCU在PDCH處理方面的資源是一樣的。
3.2 干擾優化方法描述
第一、硬件問題
基站載波硬件或室內分布系統故障會造成干擾問題,在統計上表現為IP吞吐率低、無線層速率低等現象。另外一般還會伴隨有GPRS/GPRS接入成功率、TBF建立成功率低,可以通過查看統計PREJTFI、PREJOTH和TBF建立成功率發現。
第二、網內頻率干擾
像話音頻率干擾影響一樣,GPRS的頻率干擾會造成C/I值低、無線塊誤碼率高、重傳多,最終影響傳輸速率。在統計上主要表現為無線層速率低,另外無線原因導致TBF非正常釋放比例大,也就是統計LDISRR數較多。要解決頻率干擾,可使用語音頻率干擾優化的方法。
第三、網外干擾
通常由于網外干擾比較強,影響范圍較大,可以比較容易辨認出。一般可以通過在終端使用指令“RLCRP:CELL=cell;”來查看上行干擾發現。統計上主要針對上行的無線層速率,另外當存在較大上行統計時IAULREL也會較多。對于這類問題,一般需要使用掃頻儀器現場查找干擾源,待干擾源清除后就可以解決。
第四、過覆蓋問題
小區過覆蓋會造成較大的信號干擾,要檢查小區是否過覆蓋可通過分析MRR工具的TA值得出。當發現TA值較大時,小區過覆蓋的可能性較大。另外一方面,小區重選參數設置不當也會造成小區的過覆蓋,這時需要對小區重選參數,比如:CRO、CRH等參數作檢查。
[參考文獻]
[1]高疆,等.GPRS無線網絡優化探討,[會議論文].中國通信學會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學術年會,2002年.
[2]劉亞,等.EDGE無線網絡:維護和測試挑戰,[期刊論文].《中國無線電》,2004年.
在畢業設計(論文)管理模式上,一是實行校、院(系、部)兩級管理體制,二是采取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教務處作為學校畢業設計(論文)的主管職能部門,著重于畢業設計(論文)的宏觀管理和目標管理,院(系、部)主要負責本單位畢業設計(論文)的日常管理和過程管理。一方面,嚴把畢業設計(論文)“出口”關,對達不到要求的畢業設計(論文),絕不允許通過。畢業設計(論文)評閱采取全封閉式進行,且每位評閱教師評閱完后,應提出兩個與設計(論文)內容有關,難度適中,且能反映學生真實水平的問題,在答辯時作為必答問題提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采取小組答辯、院系集中進行的優秀畢業設計(論文)選拔答辯、不合格畢業設計(論文)二次答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為檢驗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還要實行畢業設計(論文)抽檢外審制度。另一方面,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的階段性檢查和驗收,推行階段性目標管理。所謂階段性目標管理,是基于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是由畢業設計(論文)每一階段工作的質量所決定的觀點,把整個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明確目標,然后分階段進行檢查驗收。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糾正,以防學生畢業時發現重大問題而來不及糾正的情況發生。階段性目標管理是我校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的重要創新,其核心是階段性檢查驗收制度。第一階段為學生選題與開題的檢查驗收;第二階段為論文分析,圖件、論文草稿及設計草圖的檢查驗收;第三階段為論文和設計圖件的形式審查及答辯資格審查。通過這三個階段的檢查驗收,對保證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達到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思路培養,實行開題報告制度
開題報告是做好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保證,它著重解決學生畢業設計(論文)中“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三方面的問題,有助于大學生文獻檢索能力、知識綜述能力以及科研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課題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幫助理清設計或研究思路,合理安排工作進程。學校和各院系要對開題報告進行嚴格的審查。審查通過后,方可進入畢業設計(論文)正式工作階段。開題報告未通過的,不得進入下一環節。有條件的院系,可舉行開題報告會。
三、加強兩風建設,確保教師和學生精力投入
畢業設計(論文)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高低,不僅是對學生大學學習情況的考察,更是對指導教師工作態度、投入精力和教學水平的考驗。鑒于此,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的管理工作,明確指導教師職責,增強責任意識,要求指導教師有足夠時間與學生交流。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指導教師輔導實行簽名制,要求每周至少輔導3次,否則扣減本周指導工作量。對不能按學校要求認真做好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管理人員及教師,一經查處按教學事故處理。為減少就業、考研等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精力投入的干擾,要將畢業設計(論文)中指導老師確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遴選、外文翻譯、資料的收集及相關調研等部分工作提前至第7學期及寒假完成,從而排除了學生在第8學期找工作對畢業設計(論文)的影響。為保證學生在3月中下旬后能夠全力投入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對學生出勤情況抽查,凡抽查累計三次不到者,畢業設計(論文)成績降一級,五次者降兩級,七次者取消答辯資格。對畢業設計(論文)中原創性或在某研究領域有新見解的學生予以獎勵;對那些在畢業設計(論文)中東拼西湊、甚至抄襲他人成果者,根據其嚴重程度,給予批評教育、二次答辯、取消答辯資格的處理。
四、引入競爭機制,啟動二次答辯制度
為嚴把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關,在畢業設計(論文)答辯中啟動了二次答辯制度。對畢業設計(論文)達不到基本質量要求(不符合規范要求、存在嚴重錯誤),成績不及格者,必須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答辯,對于二次答辯還未通過的學生,將隨下一級進行畢業設計(論文)重修。另外,采取末位淘汰制辦法,控制一定比例學生進行二次答辯,從而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避免了學生蒙混過關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微蜂窩、規劃
1. 設計說明
1.1 微蜂窩位置介紹
在微蜂窩系統中,分為五個主要子系統:基帶數字子系統BDS、時頻子系統TFS、射頻子系統RFS、電源子系統和防雷子系統。
BSS在網絡拓撲中的位置是在移動交換中心MSC和移動臺MS之間,每個BBS是由一個BSC與多個BTS組成。BSC和MSC間對應的接口為A接口,BTS和MS間對應的接口為Um接口,BTS和BSC間對應的接口為Abis接口。
1.2 微蜂窩的組網方式
微蜂窩按用途可以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室外微蜂窩主要應用于對容量要求不高的地區或一些盲區;室內微蜂窩一般用在一些大型樓宇,既能較好解決容量問題,也能為保證室內覆蓋。
1.3 天線的模式
微蜂窩系統應用于室外覆蓋的時候一般是采用120度扇化天線分集方式或全向天線方式,因為CDMA系統通常采用全頻復用,存在同信道干擾,扇化小區使用方向性天線可以有效減小同信道干擾從而增加系統容量。
2. 設計依據
網絡規劃和設計都需要進行預測與分析,作為設計的基礎,首先要對系統容量分析和系統覆蓋分析。微蜂窩設備組件與基站設備組件基本相同,可以說微蜂窩系統是一個小型的基站子系統,在容量上比基站小,其他的大部分重要的功能與基站相一致。所以基站系統中的許多理論對于微蜂窩也同樣適用。
2.1 容量分析
CDMA系統中所有用戶都使用相同的載波,在經過編碼后,每個信號相對其他信號而言都可以看成是噪聲(干擾)。所以,每個信號都包含在其他用戶所產生的寬帶背景噪聲中。只有通過控制每個信號的功率,保持呼叫完整性以及抑制干擾電平之間的平衡,才能保證信號以最小的信干比到達目的接收機。CDMA系統的容量受制于發送功率的大小以及系統自身的干擾,因此CDMA系統被稱為自擾系統。在通信孤島中,前向鏈路的容量受微蜂窩發射功率的限制,所以前向鏈路功率理論上可以是微蜂窩設備的最大功率;反向鏈路容量主要是受到接收功率和別的移動臺的干擾的限制,當一個移動臺的功率較小,不足以克服來自別的移動臺的干擾時,系統的容量達到極限。
2.2 系統的覆蓋要求
2.2.1 業務容量
對于CDMA系統的覆蓋,容量是與干擾相互關聯的,業務信號必須達到足夠功率,才能在接收機端達到所需的信干比,所以,CDMA系統覆蓋范圍的大小取決于必須克服的干擾電平的大小。覆蓋面積的范圍同樣也依賴于接收機和干擾源之間的距離。
2.2.2 導頻覆蓋
導頻覆蓋參數是指接收導頻的最大接收Ec/Io,空載時該值需大于-10dB,導頻覆蓋可以通過調整天線方向,傾角,高度等方法進行優化。
在做優化時,可以用適用于1km以內的模型作微蜂窩仿真的依據,而且需要精度為5米的電子地圖,在實際的環境中,許多因素都會對覆蓋產生影響,這個影響會比環境對基站的影響大很多,所以在作微蜂窩覆蓋預測時,必須有詳細的街道及建筑物等數據,不能采用統計近似值,特別是做微蜂窩室內分布系統,必須要有室內結構圖和了解每個區域的功能。
3. 干擾分析
從目前和對長遠的分析看來,將有大部分的CDMA和GSM基站或微蜂窩共站,特別是對于室內環境。就有可能發生CDMA基站對GSM基站形成射頻干擾的問題。這種系統間的干擾主要包括:GSM接收機過載、CDMA帶內雜散和CDMA自身交調產物。
實踐表明,無論是接收機過載還是三階交調產物,都不是干擾的主要問題。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主要是雜散發射。所以,需要增加發射端和接收端的隔離。
4. 隔離度測量
工程中,隔離的實現是影響室內微蜂窩系統順利開通的最重要因素,但是,經驗估算往往會造成很大的誤差,導致系統不能按照規劃參數開通。只有直接測量才是最準確的方法,雖然麻煩,但卻最有效。在規劃對室內分布增益要求比較高的情況下,應當盡可能實際測量一下隔離度。
5. 網規流程
5.1 規劃資料收集與分析
網絡設計前的調查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必須進行盡可能詳細的調查分析工作,否則無法保證設計的網絡達到運營商的要求,或當地通信環境及用戶發展的需求。設計人員必須充分了解運營商需求,了解當地通信發展情況,掌握地形、地貌和經濟發展等因素。
在微蜂窩的設計規劃中,地形地物對設計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市區中微蜂窩站點的選址宜選低于該覆蓋區建筑物平均高度而且四周建筑物屏蔽較好的樓房。對于重點覆蓋區要特別了解;室內安裝微蜂窩室內分布系統需要對室內環境進行勘察,了解室內環境的建筑結構和每部分的功能。然后通過無線覆蓋規劃和分析,定出微蜂窩放置的位置,可以選有幾個符合要求的位置。
5.2 微蜂窩數據收集
1、微蜂窩經緯度、高度、基站或微蜂窩的距離、天線朝向、高度信息、PN偏置。
2、微蜂窩服務區的頻譜掃描:確定使用的頻帶。
3、在規劃前必須對該服務區內進行測試。
5.3 覆蓋仿真
結合上面所收集與分析規劃的數據,就可以進行仿真工作了。仿真主要輸出:前向業務覆蓋圖、反向業務覆蓋圖、切換狀態圖、導頻污染圖。
通過仿真,可以在規劃的初期就使整個網絡規劃具有科學性和對下一步的工作有指導作用。達到均衡話務量,提高容量,減少掉化率,提高覆蓋率的目的。在仿真中及時發現初步規劃存在的問題,通過調整天線的高度,增益,方向,放置,俯仰角;調整微蜂窩系統的功率控制參數和切換參數來進行優化,然后再進行仿真,直到達到最佳的效果。(作者單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學院)
參考文獻
[1] 高凱;張而揚 MIMO信道的GBDB模型及其信道容量分析 [期刊論文] -通信學報2005(12)
一、首先明確碩士論文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要對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如選題意義;研究主要內容;擬解決主要問題;研究(工作)步驟、方法及措施;畢業論文(設計)提綱;主要參考文獻。其中,文獻綜述闡述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動態,同時介紹文獻查閱方式和手段。研究內容包括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難點、解決方法和措施以及預期目標。擬采用的實驗手段,所需科研和實驗條件,研究工作進度計劃。參考文獻一般列出至少30篇。
二、抓好論文文獻綜述這個重中之重
一般來說,文獻綜述是導師關注點,同時也是你需要下大功夫的地方,做好文獻綜述,才能為論文寫作打下堅實基礎。文獻綜述主要由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課題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與不足等方面內容構成,全面整理與所寫論文相關的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在撰寫文獻綜述內容時,必須認真研讀文獻,不能用簡單的相關研究成果簡單堆砌的方式進行,因為綜述主要是在搜集和整體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從中找到以往研究的大體思路,要分點呈現,將文獻歸類分析,初步了解與自己論文研究相關的前人成果,掌握學者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哪些可作為自己論文研究借鑒,哪些是自己論文創新點與主攻方向。要避免簡單堆砌,一定要注意文獻綜述應帶有評論性質,帶著你的眼光來評判,歸納和評論研究成果與不足,這樣才掌握了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
三、掌握論文開題報告的撰寫技巧
文獻資料是撰寫碩士論文的基礎,文獻越詳實,那么論文寫作前的準備工作就充分,對論文框架的建構、寫作傾向有更好的把握。碩士論文的文獻選擇應以與論文相關的經典著作、核心期刊為主,注意文獻的可靠性、權威性和代表性。從文獻形成時間方面看,應以近3-5年的近期文獻為主,然后再是時間較長的。
除了文獻綜述,還有同等重要的論文提綱,在擬提綱時,應注意一般為三級章節條目,如一般格式緒論-問題-原因-對策,然后每章內再進行論點細分,擬定提綱時應注意,一是論文字數與提綱大小相匹配,不然要么每個條點要么論述不充分,要么存在論述冗長的問題,為論文寫作帶來麻煩。二是要注意提綱簡潔、準確和中心突出,能夠一目了然清楚論點,真正解決碩士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的問題。
知識擴展:開題報告的內容與撰寫要求
開題報告畢業論文題目
題目是畢業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準確、規范。要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質,反映出實驗研究的基本要求處理因素、受試對象及實驗效應等。用詞造句要科學、規范。
②簡潔。要用盡可能少的文字表達,一般不得超過20個漢字。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立論依據
畢業論文的選題目的與意義,即回答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價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談現實需要由存在的問題導出研究的實際意義,然后再談理論及學術價值,要求具體、客觀,且具有針對性,注重資料分析基礎,注重時代、地區或單位發展的需要,切忌空洞無物的口號。
開題報告畢業設計研究方案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于被動。
Abstract The theoretical course is the summary and sublim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Ar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theory course is often unsatisfactory because of the extensive way of arranging courses, the machine preparing for the lesson, the old way of teaching, and the single examination method and so 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m path of theoretical course from four aspects: scientifically arranging courses, revising teaching materials,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roving examination mechanism.
Keywords art design; theoretical course; reform; path
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肇始于十九世紀后半葉,經歷了“工藝傳習―圖案設計―工藝美術―藝術設計”這一歷史進程,[1]同時,藝術設計的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從目前來看,藝術設計專業主要包括環境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幾個方向。課程設置主要是三大類:第一是學科基礎課程,如三大構成、設計素描、設計色彩、Visual Basic等計算機輔助設計基礎課程;第二類是各個專業的專業課程,如室內空間設計、版式設計、交互設計、家具設計、服裝設計、各類產品設計等;第三類是理論課程,其中又包括史論課、概論課和設計理論課,如中外工藝美術史、世界現代設計史、世界現代家具史、現代設計史、藝術概論、設計概論、設計美學、設計文化等。[2]事實上,理論課程所占比例較大,它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創新思維和鑒賞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理論課程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基于此,筆者擬從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分析理?課程存在的弊端,提出相應的創新改革方案,以就教于方家。
1 理論課程存在的弊端
雖從數量上看,理論課程占了比較大比例,但是絕大多數藝術院校或者藝術設計專業是以實踐為重的,學生的重心也放在如何設計并制作出“實物”,參加各類設計比賽,理論對她們來說似乎是“虛”的東西。這就造成了理論課程排課方式簡單粗放、備課方式機械重復、授課方式陳舊單調、考核方式單一等四大弊端。
1.1 排課方式粗放
合班上課效果不如意。學生每個學期的學時有限,而理論課程的數量又比較多,因此理論課程基本上是合班上課,最多的達到七個班合班,人數在210人左右。這樣任課老師無法在短時間內熟悉每位同學的基本情況,上課的過程中也無法全面掌握學生聽課的狀態。為了更好地了解理論課合班上課的效果,筆者專門對學生做了簡單的調查,數據表明,認為合班上課聽課無干擾的占6.9%,認為有一定干擾的占29.8%,認為干擾比較大的占63.3%。這說明合班上課超過一定人數后,教學效果必然受到影響。
課程內容有重復。理論課程門類眾多,不可避免地有重復和交叉的內容,如世界現代設計史、世界現代家具史、現代設計史這三門課程,雖然側重點不一樣,但是世界現代設計史本身就包含了世界家具史、現代設計史的部分內容。類似的還有設計概論、設計美學、設計心理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導論部分或第一章往往都對“設計”的概念、內涵、發展等問題做出論述,內容大同小異。
1.2 備課方式機械
教材一成不變。藝術設計屬于前沿學科,無論內容還是形式變化都非常快,作為設計實踐的總結和提升,理論也不是亙古不變的。但是很多高校訂購的教材幾乎沒有變化,許多教材的編寫甚至還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些新方法、新問題、新發現都沒有及時補充到教材中來。
備課照搬教材。教材的編寫和設計實踐、考古發現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因此備課的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要及時關注學術界新動態。以工藝美術史為例,田自秉先生編寫的《中國工藝美術史》史料豐富、圖錄詳盡,堪稱經典,然而由于時代的原因,該書主要匯集和整理了我國自原始社會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以來的工藝美術史料,一些新文物、新發現沒能編寫進去,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及時補充說明。
1.3 授課方式陳舊
相較于實踐操作類課程,理論課程比較抽象晦澀,需要學生有一定理論基礎,這恰恰是藝術類學生的短板,因此理論課在授課方式上本身也是一種挑戰。目前理論課主流的授課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型授課,雖然有了多媒體設備,可通過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圖片及案例,但是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接受的狀態,也很難切實參與到課堂中來,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消磨,談不上激發創新思維或提高審美能力。
1.4 考查方式單一
卷面考試。理論課程通行的考查方式是試卷考試,開卷或閉卷。題型基本上是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論述題這幾大類,且試卷的內容幾乎年年雷同。學生即便不上課,臨考前通過囫圇吞棗式背書也基本上能過關,這種方式沒有使學生真正理解課程的內容。
課程論文。基于試卷考試的弊端,有些理論課采用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查。由于論文通常在結課后兩周左右就需要提交,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查找文獻、閱讀并分析文獻,因此常常出?F雷同、抄襲的論文。不僅如此,論文提交、批閱完了之后,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沒有時間和場地專門就論文進行分析和交流,因而對理論問題的認識依然沒有提升。
2 理論課程改革的路徑
2.1 精簡課程數量,科學安排課程
理論課程寧精勿濫,在課程的選擇上,可根據專業的需要選擇幾門與專業契合度高的理論課程。在安排專業課教師的同時,教師之間要及時溝通,對課程的內容、教學的進度做進一步統籌,避免相同的內容反復講授。如“設計心理學”、“設計概論”、“設計美學”等課程都會涉及到對“設計”這一概念的闡述,那么這三門課程的教師則需要提前溝通,最早講授的一門課對概念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其他兩門課程則一兩句話帶過,避免重復。
此外,在安排授課時間的時候,注意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的有效銜接。絕大多數高校藝術理論課安排在大一、大二,而且是理論課先行,即理論課全部結束之后安排設計專業課程。理論課程本身就比較抽象晦澀,如果把理論課與專業課割裂開來,學生學到的可能就是一些生硬的概念,無法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筆者認為,藝術設計專業的理論課程應該和專業課程穿插或平行設置,如“中外工藝美術史”可以和“漆飾產品設計”、“陶藝產品設計”或“金屬工藝產品設計”等實踐操作類課程平行,學生既可以了解這些產品的發展歷程,同時掌握其制作工藝,實現感性與理性的合一。
2.2 備課詳略得當,合理修改教材
教材的編寫要兼顧體例的完整性,所以導論或第一章常常對概念性的問題做詳細分析。但是一門理論課的課時通常只有32節,以史論課為例,在短短的32節課里,要完整地將世界設計史或者中外工藝美術史的發生、發展、背景、內涵和各個時期的經典作品逐一分析,時間顯然是很緊迫的,所以備課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調整、選擇上課的內容,一些概念性的問題可以簡單講解。比如《設計與文化》(庾萍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這門課程,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介紹“什么是設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設計文化”,這三章在備課的時候可以合并為一章,甚至一章中的一節,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中西方文化的內涵及其對設計的具體影響上。
自古教學相長,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色和接受理解程度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自己編寫相應的教材,這對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也是極大的提升。
2.3 提升授課質量,以學生為中心
衡量一門課的價值,最重要的標準是學生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其適用性和優勢,可以體現教師在某一學科領域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但此模式建立在教師絕對權威、學生具備相當的理解能力的基礎之上。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理論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因此上課的時候要格外注意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核心是學生的主動、有效參與,基于此,在上課的過程中本人采取兩種方式,第一,每節課的最后十分鐘為學生提問環節,安排兩次提問的機會,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先由全班同學集體思考討論,最后再做小結。第二,每學期安排兩個課時,由學生自己報名來講與課程主題相關的內容,時間可以安排在期中或者期末。這一目標在第一節課上課的時候便交代給學生,學生從開課第一天起就要思考自己講課的內容,他們在上課的過程中自然也會更主動地學習。
2.4 完善考查機制,追加考后反饋
單一的試卷或論文的考查方式常常會帶來片面的結果。筆者認為,在試卷和論文的基礎上,學生課上的發言、討論、PPT制作講解,課后的思考總結、與老師就某一主題的交流和心得都可以納入課程考核體系中。這樣一來,就能避免出現學生不重視課堂,考試的時候僅通過死記硬背來應付的局面,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3]
此外,考查的結果必然會反映出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薄弱點,但是一般來說,考試結束也就意味著某門課程的結束,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上的薄弱點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和修正。因此筆者建議,在考試成績出來之后,教師可以專門組織一個考后反饋的環節,對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補充,這種反饋的形式可以是書面形式,也可以是集中討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