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6:28: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醫學獨立院校雙語教學英語教學改革
1雙語教學的本質含義和現狀。
雙語的英文是“Bilingual”,源于美國,意思是“TwoLanguages”,即兩種語言。在我國,雙語教學主要是指漢語與英語相結合。我國高等醫學院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醫學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能力,提高醫學生查閱英文醫學文獻,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使學生不僅掌握必要的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學會用外語進行思考和表達,最終培養出具有國際視野的醫學專業知識的人才。特別在醫科類獨立院校,存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學生必須掌握更多的技能才具有市場競爭力。
2醫學院校實施雙語教學的難點表現。
2.1學生人數多、英語水平不平衡難以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因材施教”。可是目前中國的醫學院校因為年年擴招人數眾多,以我院基礎醫學課程教學為例,如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常常一個教師的課堂上有八九十名學生,有的甚至還存在一堂課有100~200的學生,還怎么樣針對學生的英語程度和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因材施教?而歐洲和美國的師生比例要低很多,一個教授的課堂上也就是20個學生左右。并且歐洲和美國的高等學府,都很注意國際留學生的引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往往更能快速的提高的英語,同時專業知識的提高也很快。而我們的課堂上,很少有國際留學生,都是眾多中國本土的學生,沒辦法創造很好的英語的專業知識的學習意境。
2.2擔任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實施雙語教學,師資是關鍵。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越來年輕化,他們具備的醫學專業知識及教學經驗一般不夠豐富,很難準確地把握專業課程的理解與傳授;而醫學知識豐富的教師其外語水平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相對低下,在使用英語講解課程方面存在著諸多障礙,教師本身都無法實現“英語思維”,就更別提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了,因而難于勝任雙語教學任務。鑒于此,實際目前的雙語教學主要是對英文教材內容進行翻譯,使專業課成了變相的英語課,既影響了專業內容的信息量和講解深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雙語教學的課程目標。
2.3教學方法陳舊單調。
師資的匱乏導致雙語課程的開展勉為其難,多數教師已經無暇顧及雙語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革新,同時由于受傳統外語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借助語言工具單純傳授專業知識,沿襲“以譯代講”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式比較常見,缺乏師生互動,沒有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雙語教學的氛圍中來,教學效果難盡如人意。
2.4內容實用的外文原版醫學教材匱乏。
教材選擇很重要,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使用原版教材是雙語教學的應有之義。直接采用原版教材,雖然有語言優勢,但是存在價格昂貴、內容陳舊、重復引進等弊病,而且其編寫體制與我國現有規劃教材差距很大,比如某些基礎醫學教材中的正常值范圍等與國內有很大差距,有些則篇幅往往很大,專業詞匯過多,內容與我國現行教學基本要求不太一致,有時還相差較大,因此實用性較差;如果將中文版規劃教材翻譯成英文,優點是與現有教材匹配,且價格便宜,缺點是難以保證英文的質量[5]。
3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3.1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學校須對學生外語基礎、師資情況、課程教材等因素綜合考慮,逐步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并推廣雙語教學。
3.2突破瓶頸,深化改革,科學發展。
加強雙語師資培養、課程的開發、教材的建設、理論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尋求政策制度支持,堅持科學的發展觀。
雙語教學是“國策”,更是高校一項重要的教學改革,決策者應從人才培養和提升學生社會競爭力的角度出發,對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給予積極的支持和參與,不斷激勵高校進行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鼓勵高校逐步建立并完善有效的雙語教學體系,使高校在成長過程中不斷增強其內在體魄,從而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重點在師資和教材上。
3.3理順關系,注重實效,服務社會。
處理好雙語教學與母語教學、學科教學的關系,使之相互促進,達成共贏。同時,注重實施效果,為社會發展服務。
雙語教學是我國教育領域的新舉措,也是我國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高等醫學獨立院校實施雙語教學是實現高等醫學教育國際化,培養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醫學類獨立院校的雙語教學還處在起步和嘗試階段,許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還存有較大的分歧。我們應當在積極的探索實踐中,及時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并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雙語教學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找到一條適合我國醫學類獨立院校發展的雙語教學之路,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培養出高水平的、適合我國社會全面發展需要的醫學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世澤,楊曄琴,王公旺。醫學院校實施雙魚教學的困惑和對策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2006,(6):72~73.
[2]何興祥,劉偉。醫學雙語教學探析[J].醫學教育,2004,(3):23~24.
[3]吳升華,陳輝,陳慶吉,吳元俊。對七年制醫學生雙語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06,(6):177~178.
科技期刊作為學術交流、科技傳承、科學評價的主要載體,是重要的出版與學術交流資源,也是我國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急診醫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綜合性新興邊緣學科,反映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醫療技術力量。隨著社會進步和醫學科學的進展,我國大陸急診醫學學科發展迅速,組成了一支由臨床、科研、教學相結合的急診醫學專業人員隊伍。[1]與高速發展的急診醫學相比,我國大陸急診醫學類期刊發展則相對滯后,目前公開發行的有關急診醫學方面的期刊有15種,沒有一種期刊被國際權威檢索“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國外優秀的急診醫學類期刊,尤其是被SCI收錄的急診醫學類期刊進行分析,比較其專業信息傳播的特點與規律,探索其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增強我國急診醫學期刊的科學性與適用度。
一、被SCI收錄的急診醫學期刊基本信息
以湯森路透公司(Thomson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證報告(》JCR)2008、2009和2010版為數據來源。
1.地域分布
SCI共收錄急診醫學類期刊23種(2010版),美國主辦11種,英國主辦4種,德國主辦2種,加拿大、西班牙、中國香港、愛爾蘭、土耳其、克羅地亞各主辦1種。居前三位的美國、英國、德國所主辦的期刊占總數的74%;歐洲諸國共8種,占34.8%;亞洲僅2種,占8.7%。美國刊物種數顯著多于其他國家,英國、德國等急診醫學發達國家主辦的急診醫學類期刊也相對較多。
2.出版方
這些期刊中,完全由出版集團、出版社出版的有18種,占78.3%,其中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公司(Elsevier)旗下出版的有7種,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旗下的有3種;而由學會單獨出版或與出版社聯合主辦的僅有5種。
3.刊名的地域性
國外的急診醫學類期刊刊名很少有地域性的限制。在23種期刊中,只有6種有明確的地域范圍,但多為洲級或國家級的水平,如《歐洲急診醫學雜志》(Europe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北歐地區的《斯堪的納維亞創傷復蘇與急診醫學雜志》(ScandinavianJournalofTraumaResuscitation&EmergencyMedicine),《加拿大急診醫學雜志》(Canadi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美國急診醫學雜志》(American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等。由此可見被SCI收錄的期刊,刊名絕大部分突破了地域性限制,這為期刊發展,尤其是稿源及覆蓋面的全球性,打下了基礎。
4.期刊編委的組成
SCI急診醫學類期刊的編委會成員數量沒有統一的規定,有多有少,但是一般都設有主編、副主編或執行編輯,另外有的期刊還設有管理編輯、助理編輯、文本編輯等。編委會成員一般都具有國際性,比如,《澳大利亞急診醫學雜志》(EmergencyMedicineAustralasia)近一半的編委是國外的。編委會成員變更速度較快,一般2~3年就更新一次。編委會成員在辦刊過程中提供咨詢意見、參與審稿工作,也幫助期刊約稿、向期刊推薦稿件,對期刊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些期刊甚至還根據急診醫學的特點,將雜志內容分為不同的板塊,如中毒板塊、心肺復蘇板塊、院前急救板塊、災害醫學板塊、繼續醫學教育板塊等,由2~3個編委具體負責一個板塊。
5.期刊的網站
互聯網是國際期刊重要的工作平臺,是期刊的編委、編輯等工作人員相互之間以及作者、讀者之間實現快速遠距離交流的工具。[2]每本SCI急診醫學類期刊都實現了編、審辦公網絡化和自動化,配有獨立的網站,并與相關領域的學會、數據庫等網站鏈接。每種期刊都在網站上現刊和過刊的內容,絕大部分的過刊都是可以免費獲取的,有少數幾種期刊就連現刊也可以免費獲取。
二、被SCI收錄的急診醫學期刊評價指標
1.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Factor)是1972年由E•加菲爾德提出的,現已成為國際上通用的期刊評價指標。它不僅是一種測度期刊有用性和顯示度的指標,而且也是測度期刊的學術水平,乃至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是一個相對統計量。[3]一般來說,影響因子越大,說明該刊的學術影響力也越大。2010年影響因子居前10位的急診醫學類期刊見表1。在這10種期刊中,影響因子大于2的有6種,占23種急診醫學類期刊26%。除3種期刊2010年的影響因子較2009年有少許下降外,其余都比上一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排名第1位的《復蘇》雜志2010年影響因子比2009年增加了1.465。與2009年相比,排名前10位的期刊新收錄了3本新雜志,分別是《急診》《、斯堪的納維亞創傷復蘇與急診醫學雜志》、《加拿大急診醫學雜志》,影響因子分別排名第3、6、10位。
2.總被引頻次
總被引頻次指該期刊自創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該指標可以客觀地說明該期刊總體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表2為2010年被引頻次居前10位的期刊。由表1、表2可知,總被引頻次的排位基本上與影響因子的排位一致;《復蘇》雜志總被引頻次增幅最多,為3621次,這導致其影響因子排位第1。在被引頻次居前4位的期刊中,影響因子都大于2,可見總被引頻次高的期刊,其影響因子也相對較高。
3.發文量
發文量是衡量一種學術期刊吸收和傳遞情報能力的主要指標,有助于了解該學科特點和研究成果的層次水平,是掌握該學科在某一階段研究趨勢的有效方法,也是鑒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標之一。2010年急診醫學類SCI期刊發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見表3。表3顯示,發文量排前10位的期刊中,只有3種期刊的影響因子位于前10名之外(包含2010年新增的《斯堪的納維亞創傷復蘇與急診醫學雜志》、《加拿大急診醫學雜志》);從總被引頻次看,只有2種處于10名之外。這說明,發文量與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呈正相關關系,即發文量越大,其刊物的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在很大程度上也會相應地提高。
三、對我國急診醫學期刊的啟示
1.我國科技論文被SCI收錄的現狀
隨著我國科技、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科技界學術交流的頻繁,在國際科技發展領域的話語權不斷增強,國際科技論文產出量逐年增加,為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每年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顯示,我國被SCI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從2008年的11.67萬篇(占全世界年度SCI論文比例8.8%),2009年的12.75萬篇(占全世界比例9.8%),到2010年的14.84萬篇(占全世界比例10.4%),連續3年全世界排名第2位[4](見圖1)。#p#分頁標題#e#
2.我國急診醫學期刊的現狀
在中國大陸公開發行的15種急診醫學類期刊中,大部分期刊名都冠有“中華”(如《中華急診醫學雜志》)、“中國”(如《中國急救醫學》)或某個地區(如《嶺南急診醫學雜志》);幾乎所有的期刊都是以院校、研究所或學會為主辦或主管單位,主辦單位提供辦刊經費、辦公場所以及辦刊人員,集編輯、校對、發行與一身;所有期刊90%的編委、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普遍偏低,2009版和2010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顯示,急診醫學類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分別為0.497、0.539,平均總被引頻次分別為992、1181;[5][6]在15種急診醫學期刊中僅6種期刊擁有自己獨立的網站。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大陸急診醫學類期刊與國外同類期刊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三點啟示
啟示一:科技期刊要重視隊伍建設的國際化。科技期刊的國際化包括論文質量的國際化、作者的國際化、讀者的國際化、出版語言的國際化、編委構成的國際化、審稿的國際化、編排格式的國際化、編輯標準的國際化、編輯管理的國際化,以及印刷質量的國際化和入選檢索系統的國際化等。SCI急診醫學類期刊,無論是刊名,還是作者、讀者、編委的組成,都是國際化的。而我國科技期刊工作者們雖然在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始踐行科技期刊國際化的理念,[7]但是目前我國科技期刊的國際化視野還不是很理想。我國急診醫學期刊雖然在形式上均采用了國際通用的版式,重要論文均加有英文摘要,但是在其他實質方面,如作者的國際化、讀者的國際化、編委構成的國際化、審稿的國際化等還比較薄弱。因此,作為科技期刊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同時也有責任加強科技期刊與國際接軌的進度,以盡快提高中國急診醫學期刊在國際大舞臺上應有的地位。
一、識別非法期刊特點
非法期刊簡單的說,是指違反國家、地區新聞出版條例、法規的期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掃黃打非辦先后公布了數批非法假冒期刊,這些非法期刊以醫學類占較大比例。非法期刊[1]往往具有錄用率高、發表快、不能開具正規發票等特點。根據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期刊出版管理條例》中的相關原則,非法期刊大致有以下幾種。
境外期刊國內出版的非法境外期刊主要來自香港,其主辦單位有“中華XX學會”、“國際XX出版集團”、“中華國際XX會”等。它們在香港注冊,卻主要在大陸地區非法征稿、出版。這類期刊在國際上沒有任何影響力,專門以有償發表為目的。
刊號嚴重錯誤或杜撰刊號的期刊公開發行的合法期刊必須同時具備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和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二者缺一即可判斷為非法期刊。非法期刊的2種刊號往往都是杜撰出來的。
合法期刊制造的非法期刊這主要是指正規期刊在正刊之外辦的增刊、專刊、專輯等。《期刊出版管理條例》三十四條規定:一種期刊每年可出版2期增刊,但必須獲得許可和增刊準印號,其開本必須和正刊一致,并且要在封面上標明“增刊”字樣。但是,不少合法期刊每年都出數本增刊,增刊規模遠超正刊,比正刊厚得多,且往往未獲得增刊許可證。增刊發表的論文與正刊相比,往往質量不高,多不被評審機構認同。
非學術期刊辦的學術版例如科普雜志辦的學術版。這類刊物以有償發表為主,但往往沒有得到期刊主管部門的批準,而是悄悄辦的額外期刊,也不隨原刊一同發行,其目的是向的作者收取版面費。這類期刊也屬于非法期刊。
二、投稿基本對象:核心期刊
國內核心期刊在醫學界,國內的核心期刊主要是指北京大學圖書館研制的“中國中文核心期刊”與國家科技部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的相關期刊[2]。前者每4a評選1次,有效期為4a,2004年版共評出醫學類核心期刊222種。但不收錄非中文版的醫學期刊。后者每3a評選1次,有效期3a,期刊的語言不限。兩者既有一定重復性,又有互補性,結合使用,就基本囊括了國內較權威的醫學期刊。核心期刊是作者投稿最主要的對象,其目錄網上容易檢索,作者按照核心期刊目錄尋找投稿對象,可以有效避免非法期刊的發表,并保證成果的有效。
國外核心期刊醫學類的國外核心期刊主要是指進入了《科學引文索引》(SCI)、《醫學索引》(Medline)的期刊[3-4]。包括國外期刊以及部分英文版的國內期刊,其權威性往往要比國內核心期刊評價機構評出的核心期刊強得多。
三、期刊性質與投稿優先原則
1、國外期刊與國內期刊的選擇
國外期刊國外期刊主要以英文形式出現,在這類期刊上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國際交流,而且國外期刊不少都是SCI,Medline等著名檢索源期刊,國內作者向它們投稿也主要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國外期刊的優勢還體現在出版周期相對國內期刊短、影響因子高等[5-6]。快速發表無疑有助于論文中科研成果的及時與著作權的保護。國外期刊自然屬于境外期刊,大都沒有在中國大陸地區登記發行,但是由于其期刊收錄于國際著名檢索機構,國際影響力大,所以國內是認同的。讓自己的論文產生國際影響力是每個科技作者所追求的,論文在國際權威期刊的發表往往是對作者科研成果最好的肯定。
國內期刊國內期刊以中文為主,其影響范圍通常是國內。一些在國內領先的成果或不便于翻譯成外文的論文往往都選在國內期刊發表;國內期刊出版周期往往較長,尤其是雙月刊、季刊等。但不少期刊的英文摘要是被國際一些知名數據庫收錄,也有利于提高論文的國際影響力。同時一些國內出版的英文版醫學期刊,如《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世界胃腸病學雜志》等就被SCI收錄,同樣具有很好的國際影響力。
2、綜合性期刊與專業期刊的選擇
同等級別下的優先原則綜合性醫學期刊和專業性強的期刊在同是核心期刊的情況下,優先的原則為:首先比較二者的影響因子,如綜合期刊影響因子明顯高于專業期刊,則選擇綜合期刊發表;如綜合期刊影響因子較專業期刊沒有明顯的優勢,甚至不如專業期刊的,則優先選擇專業期刊發表;如二者都不是核心期刊,則專業期刊優先。
不同級別下優先原則如綜合期刊是核心期刊,而專業期刊不是核心期刊,其優先原則為:一般論文選擇綜合期刊發表,如是課題來源的論文,因涉及成果的鑒定,專業期刊的發表將使研究成果更有說服力,故可考慮專業期刊優先。
3、不同管屬范圍期刊的選擇
期刊的管屬劃分隨著核心期刊概念的提出和廣泛運用,學術期刊已經沒有區分國家級和省級的必要了。以期刊的管屬范圍來看,可以分為:(1)由國家政府主管、主辦,或是國家級學會、協會主辦的期刊;(2)由省級政府或學會、協會主管、主辦的期刊,刊名常帶有所在地的地名。
優先原則(1)進入國際數據庫者優先。如論文有英文摘要,則有必要考慮這點,以增加論文國際影響力的機會。國際數據庫通常是指《美國化學文摘數據庫》(CA)、荷蘭《醫學文摘庫》(EM)等。(2)辦刊質量的優先。被選期刊如都未進入國際數據庫的,選擇時可以從期刊創辦時間、期刊出版周期、費用、期刊裝幀印刷質量、被國內數據庫收錄情況等方面考慮,辦刊質量高者具優先權。
4、其他優先原則
發表費用少者優先不同期刊收費標準不一樣,本著節省科研經費的原則,作者宜優先選擇沒有審稿費、發表費用低廉的期刊。目前,免費的期刊很少,大都是要收取版面費的,但是仍有一些醫學學術期刊是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費用的。還有不少期刊是免收作者審稿費的。
本行業主辦的期刊優先例如作者為某學會的會員、委員的,投本學會的期刊往往在同等條件下具有優先權。中華醫學會的會員在投中華醫學會系列期刊時享有審稿費減半的優惠;《人民軍醫》雜志規定不向部隊、武警作者收取任何費用等;還有期刊協辦單位作者的稿件往往具有優先發表的權利。
中醫論文是進行中醫科研和對中醫科研的書面總結。隨著中醫科研和中醫學術的不斷發展,中醫論文的作用倍受重視。目前,撰寫中醫論文已列為中醫高等學校畢業和授予學位的考核依據,不可等閑視之。畢業論文的完成,首先在于論題的確立,下面就論文的選題談一些體會:
1.繼承與創新結合選題
繼承性是一切科技論文的共性。但是,由于現實社會的客觀需要和中醫藥學術自身的獨特性決定中醫論文的這一特性比其他科技論文表現得更為突出。同時,在現今的中醫實踐活動中,傳統的理論和方法仍然起主導作用。
對于中醫學畢業生來說,通過在校的四年學習,繼承前人的學術成就,博系各家學說,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撰寫這類深入發掘和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選題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其中也包含著一定的創新,做到繼承有創新,發掘有深度。走前人沒有走完的路,涉獵前人沒有完全涉措的領域,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這類選題常見種類包括:詮釋、補充或闡述發揮前人的學說,總結前人的經驗,對前人學說質疑,對中醫學基本概念的探討等等。
2.理論和實踐結合選題
中醫學學術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學者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在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基礎上,從不同的側面,對前人學說作了一定的補充和發展,進而形成當今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畢業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有一定的理論功底。但是,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中醫學術新成果的形成,新觀點的產生,都必須來源于實踐,依賴于實踐。對于任何一個中醫學術問題,如果缺乏在實踐中的常任主研究和反復思考,就不可能形成對該問題的具有新意的正確認識。這樣就要求中醫學畢業生在最后一年的醫療實踐中,廣泛涉獵,留心觀察,運用所學理論科學地指導實踐,同時通過臨床經驗總結反過來重新認識理論。這類論文只要學生勤于總結,勤動腦,勤動手,還是比較容易完成的,常見的這類選題包括:對一種治法的理論認識及臨床應用,用某種治法治療某種疾病等等。
3.主觀與客觀結合選題
主現條件主要指學生的智力和精力。智力包括學生的知識貯備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及自身的特長等等。但是,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制約:雖接近畢業尾聲,但所學的知識有限,很大一部分沒有經過醫療實踐,尚是純書本知識,沒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畢業論文從研究到寫作完成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并且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還要進行醫療實習,準備畢業考試和論文答辨,時間緊迫,學生分到各地醫院實習,各醫院的醫療設備、醫療技術有所不同,帶教教師能力參差不齊,對學生醫療實踐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生首次進行醫學研究,經驗缺乏。同財,中醫學畢業論文不同于其他學術論文。目的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要求,使他們進行一次全面的、規范的寫作,為畢業后寫醫學類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畢業生在選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所學專業的不同,研究能力的大小,客觀條件的不同。選擇難度、大小適中的選題。
上述三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切不可將它們分割開來。學生在確立選題后,再進行詳細資料搜集和整理,根據中醫論文的結構,便可圓滿完成畢業論文。
關鍵詞:信息化;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7-0066-02
一、信息化環境對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人類文明共同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是指人們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及相關軟件工具等對相關信息知識的獲取或傳遞。信息已成為時代的主流,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擁有發展的空間。在這樣的信息環境下人們學習知識已打破了時空和地域的界限,各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合作更加頻繁,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培養信息化人才是當今教育主要任務之一。
在當代與未來,信息技術已作為考核教師能否具有從教資格的內容,教師掌握教育信息技術水平高低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重要尺度。教師專業發展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緊密相關。就高等教育而言,高職教育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職院校在校生數已幾乎占了高校在校生數的一半。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快速推進;高職教育更需要一支信息素養極高的教師隊伍。但是, 當前高職院校大部分是由原來的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而成的,學校的級別從中等教育升成高等教育,學校的教師基本沒變。然而,高職的教育目標是:培養面向基層第一線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所需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相關的職業專業理論知識和現代信息傳媒教授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看到相關操作步驟的影像等;而且要求教師要有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給學生作好示范,現場指導學生怎么做等等。因故,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素養是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的熱點話題。
信息化環境下醫學類高職校教師專業發展更有特色。高職教育基本辦學思路是為地方區域經濟服務,那么可以得出醫學類高職校是為本地區基層醫療一線單位培養具有醫療、護理、預防、保健等衛生服務的醫學類綜合素質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由于醫學行業特殊性,例如2003年的非典,“5.12 ”汶川地震等在極短時間內召集大量的醫護人員到一線工作,已超出區域的局限性。所以說,在信息化環境下加強醫學類高職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教師專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和提高醫學類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等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關系到千萬家庭的幸福,關系到全體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乃至于其生命安全。
二、信息化環境下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救死復傷”乃然是醫學類神圣的職業道德和光榮的使命。醫學類職業是人們尊敬的職業,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醫學類高職院校應隨時代潮流快速發展來填補當今社會發展需要的醫護工作空間。為此,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得到了國家和政府以及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取得了一定進展,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有了很大進步,多數教師能夠利用基本的辦公軟件制作“課件”和編寫教案,基本能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目標有待完善。在教師專業發展構成上重學歷而輕教師教學經驗和綜合素質;在管理上重教師使用而輕教師專業發展,具體而言,學校在安排教師的工作時主要考慮如何完成工作,而沒有較多思考教師的專業發展和長遠規劃等。
第二,醫學類高職院校師資的來源渠道單一。醫學類高職院校師一般是從醫學類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本科生和碩士生,而不是師范類高等院校畢業生,在校期間他們接受的教育和培養偏重于學術或者說是偏向具體的操作和運用上,忽視了把它當作技術知識的傳授能力來培養,也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傳遞知識信息的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只靠任職前短時間的教師資格培訓。醫學類高職院校師待遇不如醫院職工待遇等問題,這使得很難實現嚴格的教師準入標準,更難吸引具備“雙師”素質的教師進,缺乏多渠道人才引進機制。
第三,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缺乏繼續教育。醫學類高職院校每一位教師都有一本繼續教育證書,要求每年每位教師都要有不同形式的繼續教育時數和學分,但趨于形勢,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多數是以前的中等職業教師演變而成,學歷普遍較低,思想守固,講究原則,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創新能力等特點,因此,更應該加強繼續教育。但是,高職院校迅速發展,特別擴招后學生數量快速增多,教師課時量大,合班、并班授課現象明顯,沒有時間和精力接受繼續教育。此外,學校用于教師學習、進修、培訓的經費較少,沒有激發教師繼續教育的積極性等。
第四,高職院校科研受限。高職院校教師想憑借在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采用新的教學信息技術效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但是,很多教師都沒參與過系統的教育教學研究項目,沒有足夠的信心。此外,高職院校從事科研能力本身較弱,也沒有完善的科研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加之外部環境的影響,有人認為高職院校只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而沒什么科研可言,從而導致高職院校教師申報科研項目審批立項難度較大,在有的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受限等現象消除了高職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
三、信息化環境下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受限原因分析
信息化環境對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同時又是挑戰。一方面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必須順著時代的發展而盡快適應發展,掌握信息相關知識和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實際操作能力,提高自我的綜合素養,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教師借助自己已往的教學經驗,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來獲取信息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科研創新能力,不斷完善自我,促進自我專業發展有序進行。可以說,信息化環境既是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組成部分,又是專業發展的主要平臺。
教師專業發展要符合教育發展規律。有的醫學類高職院校存在對自身的定位模糊,辦學思路和觀念背離了職業教育的初衷,過分強調學科性(醫學),而不注重技能培養(職業教育的特性),這不可能辦出特色。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職業教育”,這個“本質”東西不能變。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我們只能在培養學生的方法上創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更好地培育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在教師工作安排上執行信息公開透明,首先要考慮學校的長期發展和教師專業發展相結合,建立合理的崗位競爭制度,既要完成學校的工作,又要符合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辦法,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達到雙贏的目的,創辦出醫學類高職院校教育的特色。
教育經費短缺教師專業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向職業教育投入大量的資金并給予大力的政策支持,改善和更換很多教育硬件設施。但是,目前大部分醫學類高職院校未進行社會化管理,辦學資金不足,經費來源單一,只能維持學校正常的運轉,很難拿出大量的資金投入學校建設當中,例如人才引進,校內“雙師型”教師培養;圖書資料、實驗設備、實踐教學場所和信息化教學基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這些硬件、軟件都跟不上現代化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教師信息教育的需求,從而影響了教師專業發展。
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依賴于任職后的繼續教育。因為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主要來源于普通高校畢業生,很難從行業引進技術人才。所以,醫學類高職院校大多數專業課教師一般是來自于醫學類而非師范類的高校畢業生,教育理論相關知識比較缺乏,沒有經過教育實習的經歷,教育教學能力相對較低等特點。所以,對于這樣的師資隊伍來說,應該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進一步完善教育培訓制度,改變原來的培訓方式,提高教育信息技術培訓效果。此外,針對信息化教育環境,倡導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成果促進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四、信息化環境下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前景展望
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是能更好為本地(區域內)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等一線的實用型技術人才。目前,教育信息化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環節,而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程度是決定該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要充分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氣氛,更新觀念,積極推進推廣信息教育技術,讓教師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環境中圍繞專業發展方向主動學習,努力實現自己的美好藍圖。具體做法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積極引導和宣傳現代教育改革思想。在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教師的思想觀念能否能趕上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步伐,主要是認識問題,教育信息化環境再好,教師沒有現代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沒有正確認識到信息化在當今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就不會調動和激發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的熱情,也不會提高教師自身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因此,教師應該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更加重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積極探索適應現代信息技術條件和現代教育的需求,改變傳統的思維模式,為現代醫學類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
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方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高技術人才引進,“雙師型”教師培養,信息技術的開發利用等軟件建設和硬件設施都需要資金作為支撐,沒有經費就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我們多渠道籌集資金,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工作放在優先發展戰略,軟件、硬件同時并重,統籌兼顧,使投入的經費充分發揮最大的效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信息技術繼續教育和培訓,進一步探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方法。
加強管理,創新激勵機制。醫學類高職院校管理制度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和信息化時代的需要,以法律、職業教育法等為基礎制定相關規章管理制度,以便在教師的職務聘任、工資待遇、進修培訓等方面進行管理。從而促進教師盡快適應教育信息化環境。此外,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例如在職稱評聘上,要體現有信息技術較強又能突出醫學類高職教育特色的優先考慮等。當然,制度要以鼓勵為主,體現人文關懷,因為不同的學科教師要求不同,相同學科教師也有的偏重于學科理論知識,有的偏重于操作技能,有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強等。因此,創造條件充分利用本校教師資源,積極開展讓相互交流合作的教育教學活動,樹立典型,相互影響,培養教師養成進行科研良好習慣,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衛東.教師專業發展探析——若干理論的闡釋與辨析[M].濟南:濟南大學出版,2007.
[2]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研究與展望[J].中國電化教育.2003,(08):18-21.
[3]劉贛洪.信息技術支持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途徑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5.
英文名稱:Journal of China Clinic Medical Imaging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主辦單位:中國醫科大學;遼寧省衛生廳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遼寧省沈陽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1062
國內刊號:21-1381/R
郵發代號:8-25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月刊)創刊于1990年,是由國家衛生部主管,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中國醫科大學主辦的國家級學術期刊。辦刊宗旨:以普及影像診斷技術和進行知識更新為重點,堅持面向臨床,面向基層,突出重點,講究實用,體現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對臨床的創新研究、首例報道、綜合影像診斷、比較影像學的論文給與大力支持,優先采用、盡快刊登,以確保臨床的創新研究和首例報道的時效性和先進性。
重點介紹: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基本原理、適應癥的選擇、各種疾病的影像學改變及其臨床意義,報道各種影像診斷技術的研究成果和臨床經驗、交流和推廣醫學影像技術在診斷、治療、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經驗,促進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針,堅持“科學發展觀”,結合我縣實際,利用務實進修、全科醫師培訓、學術交流、遠程教育等措施開展人才系統培養,努力提高全縣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服務能力,不斷推動全縣衛生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培養對象
全縣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技術人員為主要培養對象,重點突出以下方面:
1.以醫療、預防、護理為重點;
2.以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重點,兼顧縣新區人民醫院、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縣婦幼保健所;
3.以45周歲以下人員為重點。
三、實施項目
(一)進修培訓。1.每年衛生局均安排1-2名管理人員參加省級培訓,對新上任的單位副職以上人員要求必須參加培訓;2.每個鄉鎮衛生院根據實際安排1-2名衛技人員(婦產科人員優先安排,兼顧信息、預防、保健人員)到縣新區人民醫院或省市級醫院、預防保健機構務實進修6個月;3.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婦幼保健所安排1名專業人員赴省市進修學習2-3個月;4.村衛生室須派出一名有執業資格、有進取心的村醫到鄉鎮衛生院務實進修3個月,成績優秀的村醫可選送到縣新區人民醫院務實進修6個月。
以上人員在進修培訓期間,每人每月補助500元,婦產科醫生每人每月補助800元,基本工資由原單位正常發放。
(二)鄉、村人才交流。衛生院的臨床一線人員每年定期到村衛生室服務不少于2個月;在縣新區人民醫院務實進修合格的村醫,每年定期到所轄衛生院從事臨床工作不少于4個月,人員工資和績效由所在鄉鎮衛生院發放。
(三)轉崗培訓。凡是注冊為“全科醫生”的執業醫師,從2014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進行為期一年的全脫產培訓,每個衛生院原則上每年選派一名“全科醫生”參加培訓,培訓基地為縣人民醫院、縣新區人民醫院。參加全科醫師轉崗培訓的學員工資在原單位正常領取,另外每位學員每月補助500元。
(四)全科醫師培養。新錄用的醫學類臨床和中醫本科生、大專生必須分別參加“5+3”和“3+2”全科醫師培訓模式,培訓基地分別為縣人民醫院、縣新區人民醫院和市中醫院。培訓期間,學員工資由原單位發放,其補助費用按照省、市相關規定執行。
(五)學術交流和專題學術講座。鼓勵中高級職稱醫務人員參加省內外醫學學術交流。經醫院批準赴外參加重要學術交流活動并按規定取得學分的,其往返差旅費及培訓費用由原單位報銷,同時,縣衛生局給予每例次500元的獎勵。
聘請專家來進行專題講座,省級3000元/人·次,市級1000-2000元/人·次,縣級500元/人·次;講座后需要考試的,出卷費用每例次200元。
(六)學歷教育。鼓勵在職衛生技術人員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歷層次,對獲得醫學類碩士、本科、大專學歷的人員,分別補助15000元、6000元、2000元。對以全脫產、半脫產等方式取得相關醫學類學歷的,在讀期間所在單位發放基礎性工資,其績效工資在畢業后一次性領取。
(七)科研、論文。鼓勵開展科研項目,撰寫學術論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項目可分別獲得50000元、30000元獎勵;獲省級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項目可獲得20000元、15000元、10000元獎勵;獲市級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項目可獲得10000元、8000元、5000元獎勵。
在SCI、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上發表的學術論文,醫務人員憑論文原件,每篇論文分別獎勵人民幣5000元、3000元、2000元。
(八)中、高級職稱項目。縣級醫療衛生單位中級職稱晉升為副高級職稱的人員,給予獎勵600元/人;副高級職稱晉升為正高級職稱的人員,給予獎勵800元/人。鄉鎮衛生院晉升為中級職稱的人員,給予獎勵800元/人;中級職稱晉升為副高級職稱的,給予獎勵1000元/人。
(九)執業資格。畢業后第一年考取執業助理或執業醫師資格的,獎勵1000元/人;鄉村醫生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獎勵1000元/人,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獎勵2000元/人。
以上各項補助費用、獎勵資金,除特別標明外,均從“人才培養基金”中支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人才培養的工作領導。成立由縣衛生局局長任組長,任副組長,辦公室、監察室、規財科、人事科、醫政科、中醫科、衛協會、相關醫療衛生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人才培養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項目督導認定和基金使用監管。
(二)設立縣衛生局“人才培養基金”。縣衛生局從各鄉鎮衛生院和縣新區人民醫院,按月提取醫療業務收入1.5%,作為人才培養基金,實行專項管理。如果本年度的人才培養基金超出預算或結余過多,可以適度追加或減少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