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重大公共衛生工作計劃
時間:2023-02-28 15:51: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重大公共衛生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16公共衛生工作計劃(范文一)
為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積極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確保我縣廣大社區居民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根據省、市、縣文件要求,為做好我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有關工作,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制定此項工作計劃
一、工作目標
為實施居民健康工程,服務于廣大社區居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社區居民與流動人口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人群衛生服務、基本衛生安全保障服務等三大類9個項目。根據上級指示,我院主要承擔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防治4項服務工作現將工作目標制定
1、建立居民健康檔案。
主要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健康體檢、重點人群管理記錄、和其他醫療衛生服務記錄。建檔工作主要由我院通過門診、健康體檢、上門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健康講座等方式,并在居民自愿的基礎上逐步完成。
2、開展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設置健康宣傳欄,發放健康教育資料,播放音像資料,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
3、老年人健康管理。
主要包括為社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進行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的健康指導。。
4、慢性病管理。
主要包括為社區35歲以上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篩查,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壓、糖尿病管理檔案,并且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對面的隨訪。
二、主要策略及措施
1、加強領導,責任到人,狠抓落實
在我院院長的領導下統籌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務,將工作任務分工到人,責任到人,制定獎懲措施,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為了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及時完成。
2、部門協調,促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落實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和健康教育工作。對在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問題及時與分管領導溝通,強化責任意識,努力做好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和健康教育工作。
3、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根據工作目標,為了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及時完成,成立公共衛生項目工作領導小組,每周召開一次院周會,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到每項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實、有結果,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4、注重業務培訓,提高工作水平
業務水平直接關系到工作質量,為此,我院將加強對我院醫務人員的業務培訓和力度,使業務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高工作質量。
5、加強思想建設,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衛生隊伍
按照上級要求,我們將在本年度深入開展“行風廉政建設”,培養職工的廉政意識、服務意識,以思想建設保工作,使每位職工都能做到愛崗廉潔奉公,同時注重排查內部矛盾,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糾紛,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環境,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衛生隊伍。
6、抓住重點,以點帶面,促進全年工作目標的完成
本年度,我們將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重點人群衛生服務、基本衛生安全保障服務等三大類4項服務為工作重點,加強我院內部建設,在此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促進各項服務工作的開展,按照上級的工作要求,狠抓措施落實,確保全年工作目標的全面完成。
2016公共衛生工作計劃(范文二)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鎮公共衛生工作,全面實施“衛生強鎮”戰略,不斷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現根據龍游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公共衛生工作的要求,特制訂工作計劃如下:
一、全面加強對公共衛生工作的領導
1、健全××鎮公共衛生領導小組,加強村公共衛生聯絡員隊伍建設,完善工作機制。
2、定期召開會議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全鎮公共衛生重大事宜。
3、加大對公共衛生投入,確保公共衛生經費到位。
二、加強公共衛生政策、法規宣傳和健康教育
1、利用一切宣傳工具,將《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職業病防治法》、《獻血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納入宣傳計劃,廣泛宣傳,群眾知曉率達80%以上。
2、強化農民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做到村村有人員、有一個健康知識宣傳欄、健康宣傳資料進村入戶率達85%以上,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學校健康教育課開課率達100%。
3、合作醫療宣傳發動工作到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0%以上。農民對農村合作醫療滿意率達85%以上。
三、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1、加大改水改廁工作力度。繼續完善城鄉一體化供水,確保全鎮居民飲用安全衛生自來水,農村飲用安全自來水普及率85%以上。全鎮農戶衛生廁所普及率年遞增一個百分點。農村按居住人口每2500人建造一座無害化公共廁所,徹底消除簡易棚廁和露天糞缸。
2、建立各村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工作機制,按每100戶配備一名保潔員,全面落實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制,做好道路、河道及其他公共部位的日常保潔。
3、加強對衛生村、衛生先進單位動態管理,不定期組織檢查。
4、加大對各村的衛生檢查、評比和考核制度建設。
四、積極推進農村衛生服務工作
1、對農村服務站進一步加強信息化管理,完善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考核,全面開展衛生服務工作。
2、建立鄉村醫生制度,按“六位一體”要求全面開展衛生服務。
五、鞏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
1、農村居民參保率達90%以上,城鎮居民參保率達70%以上,低保、五保、特困戶參保率達100%。
2、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合作醫療服務中心質量,規范結報,優質、高效、便民服務,群眾滿意達80%以上。
3、認真實施城鄉居民健康工程,開展好城鄉居民參合人群健康體檢工作,第二輪參保農民健康體檢15歲以上參保農民體檢率達60%以上,60歲以上老人和困難人群體檢率達到80%以上。轄區已婚婦女開展婦女病檢查和“兩癌”篩查通知到位率90%以上,當年婦女病檢查和“兩癌”篩查率達30%以上,并建立相應的健康檔案。
4、政府資助的合作醫療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六、公共衛生安全保障
1、有效預防控制霍亂等重大傳染病,全年不發生霍亂疫情,一旦發生霍亂疫情在于個潛伏期內予以控制。
2、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職業病防治法》,全年無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發生。
3、做好學校、托幼機構等重點人群的公共衛生管理服務工作,開展入學、入托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落實免疫規劃任務,加強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無重大群體性傳染病和集體中毒事故發生。
4、鞏固消滅血吸蟲病戰果,按要求完成查螺滅螺查病治病任務。
七、工作措施
1、統一思想,健全組織。各工作站、各行政村要把公共衛生工作列入各自工作計劃列入議事日程,確保有專人負責工作,建立應急體系,并定期培訓,負責轄區內公共衛生工作。
一、成立組織,加強領導
按照立足現實、充實加強、細化職責、重在建設的方針,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及時調整應急工作領導組織,保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的領導和組織協調,領導小組下設醫療救援組、疾病控制組、衛生監督組,分工負責相應的應急工作,還成立了應急辦公室,負責衛生應急的日常工作。根據應急工作的需要,成立了多個專項的應急指揮機構,具體有:__縣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等突發事件(故)應急處理領導小組、__縣衛生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領導小組、__縣救災防病衛生防疫應急領導小組、__縣救災防病醫療救護應急領導小組、__縣救災防病衛生防病領導小組、__縣衛生系統特別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等,每個領導小組均有成員5-8人,組長均為各專項工作分管領導。各鄉鎮衛生院也相應成立各自的應急處理隊伍,分工負責相應的應急工作,這樣建立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和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的運轉機制。縣衛生局還把衛生應急工作納入度衛生工作計劃,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同各醫療衛生單位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并進行經常性檢查和定期考核,年終兌現獎懲。
二、制訂預案,認真培訓
我縣于20__年初編制了《__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印發,同時報市衛生局備案。為保證各類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的科學、規范,在《__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基礎上,還先后制訂了《__縣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等突發事件(故)應急處理預案》、《__縣衛生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預案》、《__縣中、高考期間食品衛生安全保障及醫療救護工作預案(試行)》、《__縣救災防病衛生防疫應急預案》、《__縣救災防病醫療救護應急預案》、《__縣醫療事故防范處理預案》、《__縣衛生系統特別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__縣衛生局處置大規模上訪和應急預案》、《__縣化學恐怖襲擊事件和生物恐怖襲擊事件醫學應急處置》等一系列專項應急預案,保證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做到常備不懈、反應及時、措施果斷、處置合理。
為提高衛生人員的應急知識水平,縣衛生局制訂了專門的應急培訓計劃,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知識和傳染病管理、預防治療等相關知識作為衛生技術人員“三基訓練”的重要內容,通過例會、月會、舉辦專門的培訓辦等形式,對縣鄉村衛生人員開展應急知識培訓,截止11月底縣級培訓人員286人次,鄉級培訓人員1856人次,培訓內容包括各種應急預案的內容、應急處理的組織機構及組成、責任分工、報告程序、接到報告后的響應和措施等。通過培訓大大增強了醫務人員對應急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網絡直報系統
認真落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與報告工作,配備了三十余臺直報專用電腦和網絡設備,建成了以縣疾控中心為龍頭、縣鄉醫療單位為依托、覆蓋全縣的傳染病監測報告網絡;設立了兩部應急值班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建立了應急接報與響應制度,所有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專業小組成員,必須保持24小時通訊暢通,外出必須和局分管領導請假,在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后,值班人員立即報告分管領導,由分管領導根據專業及突發事情性質決定響應方式;配備了疾病控制應急處理車一輛,120急救車二輛;為滿足“非典”等重大傳染病的集中救治和觀察鑒別,提高對傳染病的應急的處理能力,籌集資金建設縣傳染病院,現已投入使用;加強縣鄉醫療的發熱門診建設,縣鄉醫療單位均建成規范的發熱門診,要求各醫療衛生單位門診醫務人員對就診病人進行門診登記和可疑病人篩查,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立即進行網絡直報,確保了發現各種突發事件都能及時上報,杜絕了漏報誤報現象,提高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快速反應能力。
四、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建立了應急物資儲備制度
根據每個專業應急處理要求分別建立了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衛生學調查、疫點處理、衛生監督、采樣監測等30余個兼職應急隊伍。設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援、母嬰急救、急性腸道傳染病急救、禽流感救治等8個專家組。建立了由局機關、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等10名后勤保障人員組成的兼職應急平臺保障專業隊伍。在縣疾控中心建立了應急物資庫,貯備了“84”消毒液8件(30瓶/件)、漂白精粉4件(50公斤/件)、泡騰片4件、氟派酸6盒(25板/盒)等消毒殺蟲藥品約1萬元。
近年來,通過全縣衛生人員的共同努力,我縣已初步建成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系統,有效地保障了全縣人民的身體健康。但因應急工作無經費保障,造成我縣公共衛生基礎設施、設備嚴重滯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仍較低。一是各醫療單位業務收入的絕大部分用于支付職工工資,無力購買醫療設備和引進新技術,普遍存在醫療設備落后,技術條件差的現象;二是由于各鄉鎮衛生院受房屋條件所限,均沒有設立規范的傳染病門診,容易造成醫源性感染和傳播,存在醫療隱患;三是縣醫院醫療設備陳舊,缺乏“120”急救設備,只能應付一般情況的急救和
普通傳染病的治療需要,不具備應對較大規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條件。縣醫院的發熱門診、隔離病房條件簡陋。四是縣、鄉(鎮)兩級政府未能充分發揮管理職能,應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寓條于塊,條塊結合,逐步形成縣、鄉、村三級預防、預警、控制和處理綜合應急機制。
計劃要有科學性、嚴肅性。在計劃面前不斷的妥協,會讓人喪失信心和斗志,會形成松散的工作作風,會養成沒有責任感的不良品質。所以,重視計劃的人,一定是工作出色的人;一定是目標明確、有事有條理的人。讓計劃和管理來規范我們的工作,我們就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因為計劃讓我們知道大海的方向。小編為大家準備了村衛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供大家閱讀。
村衛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一
20xx年我村衛生室各項工作,將在鎮衛生院、村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鎮公衛工作和20xx年度各項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及加大公衛工作宣傳力度,確保我村公衛工作各項任務指標全面落實,現將工作計劃提出如下:
一、行政管理:
1、年初有工作計劃,年中有自查報告和半年總結,年終有總結和考核自查報告。
2、每月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一次,各種制度上墻,按時完成各種材料上報工作。
3、使用國家統一基本藥物、特殊人群管理、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食品安全、等工作及登記表、卡、冊、檔案規范管理。
4、積極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及醫療服務工作,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及鄉村一體化管理內容。
5、按時參加例會及業務學習培訓,并作好學習筆記。
二、特殊人群管理:
1、認真學習特殊人群的管理及宣傳工作,按時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
2、入村小組核實特殊人群基本信息、核實聯系電話,同時進行多樣式宣傳。
3、積極真實、可靠完成全年4個季度特殊人群隨訪工作,讓群眾得實惠。
三、疾病預防控制:
1、認真作好疾病預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按時上報疫情,報告率100%,嚴防傳染病的發生及爆發流行。
2、計劃免疫工作:按時通知和督促接種對象進行疫苗接種,按計劃完成各苗的接種任務。
3、積極參加上級安排的計劃外各種疫苗活動。
4、按時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任務。
5、認真作好結核病人治療的全程督導,督導率100%。
6、及時上報本村死亡人員、發熱病人。
四、婦幼保健工作:
1、及時準確上報本村的孕婦數及出生情況,認真填寫及開展高危孕婦的篩查,確保各項任務指標的全面完成。
2、認真做好婦幼衛生知識及降消項目的宣傳工作,村宣傳覆蓋面達100%,孕婦知曉率100%(外出除外)。
3、按時準確上報各種報表,資料存根等進行歸檔保存。
4、做好孕產婦的轉診工作。
五、醫療工作:
1、遵守職業道德和醫德醫風規范以及村衛生室的各項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開展醫務服務工作。
2、處方書寫規范,用藥、收費合理,配伍正確,并有病情和治療記錄。醫療垃圾及時正確處理并完善記錄備查。
3、熱情接待病人,不得推諉病人和拒絕出診,做好病人的轉診工作。
4、做好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籌資工作的宣傳動員工作,讓群眾得實惠。
5、認真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和藥物零差價銷售。
六、健康教育:
1、認真做好本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詢工作,制定好全年的健康工作安排,做到工作有計劃,做后有總結。
2、針對重點人群有針對的慢性病進行講解,讓老百姓了解一些慢性病和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情況。
3、對季節性的疾病做好預防工作,特別是一些具有傳染性的疾病,讓老百姓增強傳染病的認識和懂得一些防治知識。
4、加強學校和公共場所的健康宣傳。
我衛生室工作計劃有所不周,以及在以后的生產實踐中會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望上級領導加以指正及督導。
村衛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二
一、主要工作任務
依照健康教育工作規范要求,做好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各項工作任務。圍繞甲型流感、艾滋病、結核病、腫瘤、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和慢性病,結合各種衛生日主題開展宣傳活動。特別是積極開展“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日”、“全國預防接種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無煙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種衛生主題日宣傳活動。繼續做好針對村民的艾滋病結核病防治項目宣傳.根據《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開展群眾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眾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強健康教育網絡信息建設,促進健康教育網絡信息規范化。加強健康教育檔案規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1、舉辦健康教育講座
每季度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全年不少于4次。依據居民需求、季節多發病安排講座內容,按照季節變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的內容。每次講座前認真組織、安排、通知,在講座后接受咨詢、發放相關健康教育材料,盡可能將健康知識傳遞給更多的居民。
2、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
利用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界衛生日、全國碘缺乏病日、世界無煙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精神衛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種健康主題日和轄區重點健康問題,開展健康咨詢活動,并根據主題發放宣傳資料。
3、辦好健康教育宣傳欄定期對健康教育宣傳欄更換內容。每年度不少于6次。將季節多發病、常見病及居民感興趣的健康常識列入其中,豐富多彩的宣傳健康知識。
4、發揮取閱架的作用
衛生室設健康教育取閱架,每月定期整理,將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擺放其中,供居民免費索取。
三、健康教育效果評估
對轄區1%的人口科學規范的進行一次健康知識知曉、技能掌握、行為形成情況和健康需求等內容的健康教育效果評估。設計健康教育調查方案、調查問卷、評估總結等工作。
四、健康教育覆蓋
計劃于20xx開展的`健康教育講座、公眾健康咨詢活動、發放健康教育資料等工作的受教育人數覆蓋轄區人口的50%以上,爭取讓更多的居民學習到需要的健康知識,從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識水平和保健能力,促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
村衛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計劃三
一、工作目標
通過建設標準化和規范化村衛生室,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醫療預防保健網底,全面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工作計劃。使全縣村級衛生室服務能力明顯提升,醫療活動明顯規范,公益性質得到體現。為實施新農合門診統籌奠定基礎,從而滿足人民群眾預防保健及基本醫療服務需求。
二、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的衛生工作方針,深化農村衛生體制改革,優化農村衛生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衛生差距,滿足農民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三、建設范圍
全縣所有尚未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的行政村,原則上均應按“一村一室,”的'要求,全面建設規范化村衛生室。未設置村衛生室的行政村,其基本醫療、防、保健服務由衛生(分)院或相鄰村衛生室提供。人口超過1000人,且交通不便的行政村,可增設一個衛生室。
四、創建方式
(一)建設標準。規范化村衛生室醫療用房使用面積不低于60平方米,實行診室、藥房、治療室和觀察室四室分開。
(二)選址要求。規范化村衛生室應建在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便于群眾就醫的處所,原則上設在村部或學校附近。以當地群眾步行30分鐘能到達為宜,醫療機構之間應保持適當距離。
(三)運行管理。規范化村衛生室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由鄉鎮衛生院按照“八統一、兩獨立”的原則,對其人員、業務、藥品、財務等實行一體化管理,即:統一機構設置、統一房屋建設、統一人員準入、統一藥械購銷、統一財務管理、統一業務管理、統一制度建設、統一檔案規范、財務獨立核算、責任獨立承擔,工作計劃《村衛生室工作計劃》。規范化村衛生室經考核合格,可確定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
五、工作步驟
(一)試點階段(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
縣衛生局選擇一個鄉鎮進行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試點,并總結試點工作經驗。
(二)全面建設階段(20xx年5月至20xx年)
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進行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12月份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使全縣三級醫療預防保健網走上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為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奠定基礎。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開展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是縣委、縣政府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衛生工作方針,關心農民健康、保護農村生產力的具體體現,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推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確保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任務如期完成。
(二)明確職責。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是衛生民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時間緊,任務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縣衛生部門負責制訂全縣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總體規劃和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工作制度,指導各鄉鎮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工作。負責制訂轄區內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具體規劃,并組織落實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工作,及時解決規范化村衛生室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各村民委員會要為規范化村衛生室提供良好環境。
(一)堅持長效管理,積極做好農村衛生工作
1、扎實推進城鄉居民合作醫療工作。積極探索城鄉居民合作醫療資金的科學收繳和支出報銷辦法,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簡化程序,方便農民報銷,進一步擴大受益面,吸引更多農民參與。各定點醫療機構要認真貫徹執行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20*年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工作的有關意見》文件精神,一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方便群眾就醫,簡化就診手續。二是提高服務水平,恪守職業道德,規范執業行為。三是控制醫療費用,要嚴格掌握診療原則,嚴格執行文件規定,合理用藥,減輕農民負擔。
2、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鞏固社區衛生服務省級先進縣創建成果,以創建示范中心、示范站為抓手,進一步提升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加快城鎮社區衛生站建設,促進城鄉社區衛生服務協調發展。進一步落實社區責任醫生制度,建立考核機制,為服務對象提供全面、主動、連續的社區衛生服務。繼續推進農村衛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通過社區責任醫生業務培訓、鄉村醫生法制業務培訓、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全科醫生崗位培訓等各類培訓,進一步提高服務技能。
3、全面完成農民健康體檢任務。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員兩年一次免費體檢工作,以切實改變部分群眾有病不知情,有病沒法治的情況,力求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時治。建立健全健康檔案,重點對60歲以上老人和特困殘疾人、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配備社區責任醫生,定期走訪,跟蹤服務。
4、深化農村醫療機構管理一體化。實行“統一藥品、統一財務、統一制度、統一工作任務、統一業務考核”,做到“人員互動、工作互通、資源互補”,組成整體,形成合力。建立鄉村醫生補充機制,采取定向培養的方式,充實鄉村醫生新生力量,逐步解決鄉村醫生隊伍老化的問題。
(二)鞏固公共衛生網絡,全面提升公共衛生質量。
著力做好全面提升公共衛生工作質量這篇文章,開展公共衛生質量提升年活動,進一步健全完善縣、鎮、村三級公共衛生網絡建設,以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預警、處置能力。
1、建立一支功能比較完善的應急組織。在原有應急組織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完善,將應急組織集診斷、控制、監督于一體。加強對應急隊伍的培訓,舉辦應急培訓班,進行實地模擬演練,真正將這支隊伍鍛煉成“拉得出,打得響”的隊伍。
2、加強鄉鎮公共衛生人員的管理。縣疾控中心、縣衛生監督所、縣婦保院要探索新形勢下公共衛生隊伍管理的新模式,繼續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加大對鄉鎮公共衛生人員的剛性、量化及質量控制管理,改革現行的考核模式,善于抓典型,以點帶面;善于抓重點,以重帶面;善于抓亮點,以亮帶面。
3、加強村級公共衛生隊伍的管理。加大培訓力度,完善管理辦法,嚴格執行考核、獎懲、報酬兌現制度,使網底建設真正發揮作用。
(三)夯實工作基礎,全力實施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1、預防控制重大疾病。疾病控制中心配齊配強檢驗設備,以確保疾病控制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充實專業技術力量,重點是流行病學調查和現場處置專業隊伍建設。鞏固地方病防治成果,重點做好查滅螺、查治病工作,確保我縣行政區域內無新感染病人、病畜和陽性釘螺,繼續做好碘缺乏病、絲蟲病、瘧疾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防止出現因控制措施不力而導致傳染病暴發流行,加強對艾滋病、肝炎、肺結核病等重點傳染病的控制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傳染病管理,做好計劃免疫接種,有效控制各種嚴重危害健康的慢性病。同時建立健全公共衛生信息收集與報告制度,加強疫情監測,準確掌握疫情,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2、加大衛生監督力度。分片設置衛生監督派出機構,進一步健全衛生監督網絡,加強衛生監督的力度和效率,增加衛生監督的覆蓋率。切實加強衛生執法隊伍建設,嚴格行為規范,不斷提高監督執法人員法律知識、專業技能和執法水平。加強綜合執法,進一步樹立衛生執法新形象。加強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學校、工地、餐飲單位、南北湖風景區的監督管理,推行食品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嚴防集體性食物中毒發生。加強傳染病防治、職業衛生監管、醫療市場整頓,做好飲用水監管工作,加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查處力度,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快速反應的執法能力。抓好采供血機構的調整,進一步鞏固臨床用血全部來自自愿無償獻血工作成果,各項工作指標繼續保持全省前列。
3、強化婦幼保健工作。健全婦幼保健工作網絡,嚴格母嬰保健專項技術服務規范管理。加強婚前保健服務,鼓勵引導婚前檢查。加強婦女生殖保健和婦女病防治,全面實施產前篩查、聽力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開展產前診斷,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質。。
4、加強愛國衛生運動。結合文明村鎮、衛生村鎮創建和全面小康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探索新形勢下農村改廁工作新途徑,進一步改善農村衛生條件。認真總結除四害市場化操作工作經驗,進一步提高除四害效果。普及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知識,進一步增強農民健康意識,促進農民健康行為的形成。
(四)加強衛生規劃工作,努力衛生統籌發展。
抓緊出臺并認真實施《*縣區域衛生規劃》、《*縣醫療機構設置規劃》,按照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的原則,對現有衛生資源進行合理規劃,統籌城鄉醫療資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衛生資源效益,進一步健全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提高人民群眾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為廣大群眾提供及時、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
1、加強醫療機構建設。縣級醫院要更好地發揮硬件設備和專業人才等優勢,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創牌子,強管理,增效益,更好地滿足不同對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同時發揮好對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醫療業務技術的幫助指導和龍頭帶動作用。鎮衛生院建設重點努力實現運行機制的“五個轉變”,即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功能從單純的醫療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轉變;服務模式從被動的服務向主動服務為主轉變;服務人員知識要從掌握單科醫學知識轉向全科醫學知識;實現用人分配管理方式的轉變;轉變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機制。
2、提升醫療服務質量。繼續廣泛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在鞏固二年活動成果的基礎上,圍繞質量、安全和費用三個重點開展工作。完善質控組織,在原有9個質控分中心基礎上增加急救、口腔兩個分中心,同時充分發揮各質控分中心的指導監督作用,開展專項建設和質控考評。要堅持不懈地加強醫療安全管理,制定應急防范處置預案,明確安全管理責任,狠抓制度落實,杜絕重大醫療安全事故的發生。堅持科教興醫戰略,積極開展醫療衛生科研工作,推廣新技術,拓展新業務。
3、加快醫療隊伍建設步伐。鼓勵支持醫務人員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通過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崗位培訓、對口支援,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等方面的技術訓練。各級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要為醫務人員的學習進修創造更好條件,縣衛生進修學校要在培養全科醫生,提高基層醫務人員業務素質方面發揮更好作用。通過政策引導,鼓勵醫學院校大中專畢業生到農村工作,充實基層醫療衛生隊伍。
4、充分發揮中醫中藥作用。認真貫徹實施《中醫藥條例》,堅持中西醫并重方針,突出中醫藥發展重點。發揮縣中醫院的龍頭作用,認真總結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經驗,堅持繼承與創新,豐富和發展中醫藥診療思想、方法和技術,促進中醫藥學術進步,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發揮中醫藥的優勢。加強中醫藥基礎和臨床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工作。采取進修學習等多種形式,加強中醫藥人才培訓。制定具體措施辦法,鼓勵中醫中藥進農村,不斷完善城鄉中醫藥服務網絡。
5、推進衛生重點項目建設。確保縣疾控中心和縣衛生監督所遷建工程、縣人民醫院遷建工程二項重點項目按工作計劃進度開展,按照省“示范衛生院”建設標準,積極推進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使廣大群眾就醫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五)深化行風建設,著力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1、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加強對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職業紀律、職業規范教育,努力做到更新服務理念、轉變服務模式、改進服務流程、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大力推行人文服務。
一、高度重視對艾滋病的救助工作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其流行速度快、死亡率高,對經濟社會的破壞性大,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做好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生活救助工作,是各級民政部門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為做好這項工作,我局從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角度出發,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制定了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孤兒社會救助方案,明確了責任目標,保證艾滋病患者、感染者和艾滋病孤兒在生活、醫療等方面得到及時救助。
一、緊密聯系工作實際,促進防治艾滋病政策措施的落實。
(一)加強領導,完善防治工作機制
為了把防治艾滋病落到實處,我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每年與縣人民政府簽訂了《防治艾滋病工作責任目標書》后,都及時召開專題的防治艾滋病工作會議,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和計劃,安排布置各項工作,明確職責,把目標責任細化,由局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股室具體落實,形成一級對一級,一級抓一級的層層負責制,做到領導到位、投入到位、保障到位、措施到位,扎扎實實地開展艾滋病預防工作,為工作深入持續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8月,我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著力“二三產共推進,島內外一體化”以及當前“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戰役”的重大戰略部署,合力推進項目建設,全力推動重大片區開發,1—8月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快速,基本實現序時進度,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至本月接近完成序時進度,經濟運行的后勁較足,預計基本可以全面完成全年計劃目標。
(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4.85億元,增長53.42%,完成年計劃的62.85%,落后序時進度3.8個百分點。
(二)工業生產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月產值再創新高,繼今年4月單月產值首破50億元大關以來,8月單月產值又突破60億元關口,達65億。—8月累計完成 424.6億元,增長95.1%,增長勢頭強勁。
(三)投資建設加快推進
一批項目取得突破。寶鋼鋼材開始樁基施工,馬新大橋開工建設,盛達機械今年投洽會期間舉行動工儀式;大頓塑膠項目一期已經試投產,樂捷科技設備安裝完成開始試產,永紅電子一期竣工部分投產,天福天美仕揭牌運營,銀鷺三期的智能達、菲特羅項目建成,內官、洪前變電站基本竣工,配套線路完成即可投產;洪山旅游項目二期農轉用手續獲省國土廳批復,新圩小城鎮建設正全面啟動;東部固廢、達運精密三期、景智光電、許繼開關也在加快建設中,這些項目的開竣工(投產),已成為我區經濟增長的強大源泉和后勁。
南部新城開發前期工作加快推進。依托新城建設工作指揮部,全力推進新城建設的規劃、土地報批、征地拆遷等各項工作。目前已完成南部新城9.5平方公里核心區的控制性規劃和2.4平方公里首期開發區的修建性詳規;農轉用、土地利用規劃修編正在積極報批;首期開發區的部分市政基礎項目預計本月份可動工建設。
(四)財政收支情況良好
(五)現代服務業逐步發展
(六)招商引資情況
(七)努力推進“三農”工作
今年以來,我區繼續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村工業化、城市化建設進程,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穩定。
扎實抓好農業工作。大力實施“兩頭在、中間在外”的農業發展戰略,秋冬種、春收主要農作物生產穩定,形成良好格局。其中胡蘿卜3萬畝(含在外基地),每畝承包價格達9000-11000元,馬鈴薯等其他蔬菜價格也穩中有升,農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上半年(季報數),實現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380元,同比增加465元,增長9.5%。
新村建設進展順利。年8個新村建設重點村全部竣工驗收。年5個新村建設重點村,目前一個村已確定中標單位,將開工,其余4個村將進行招投標。老區山區重點村建設,年度5個項目組織實施完成,年4個項目一個已開工,3個完成招投標。
(八)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今年以來,我區積極推動社會事業與民生保障事業的發展,人民群眾享受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繼續加大教育事業投入。共投入3900萬元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其中工程建設資金700萬元,城市教育費附加3200萬元用于添置教學設備及校舍修繕,所安排項目已基本完成。新一輪農村義務教育項目建設,31個項目已有30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火炬()產業區配套學校建設、新店中學等三所完中的宿舍樓以及校安工程項目按計劃實施。
繼續加大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了鄉鎮衛生院改革,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新一輪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項目進展順利,今年可全部投入使用;繼續建設24個標準化村居衛生所,目前三個項目已開工。
做好各項衛生防控保障等工作。積極加強傳染病疫情的防控工,確保無發生聚集病例、重癥病例和死亡病例;全面開展婦幼衛生工作,提升婦幼保障水平;加強衛生監督檢查工作,提升餐飲業、公共場所等的衛生水平;積極開展愛國衛生工作,創建文明城區;做好紅十字會工作,救助困難群眾、支援玉樹地震災區和西南旱災等。
社會保障工作有序推進。截至年8月底,我區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45655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8566人,失業保險參保45939人,工傷保險參保45943人,企業職工生育保險參保44969人,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累計參保10559人,辦理退養按月領取退養金9186人。
今年以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良好,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固定資產投資進度偏慢。受土地報批、項目前期以及征地拆遷等因素制約,50個區級重點項目為開工或未實質性開工的項目仍然較多,落后序時進度不少。二是用工問題雖有一定程度緩解,但目前企業對一線工人需求仍較大,存在一線工人難招、工人難留的問題。三是海域退養和土地征用后富余勞動力的轉產轉業壓力較大。針對這些困難和問題,在下一階段工作中,我們要高度重視,全力以赴,認真加以解決。
二、下階段工作重點
(一)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戰役
“大干150天,全力打好五大戰役”,事關我區經濟社會能否保持快速發展,能否全面完成全年計劃目標,并為“十二五”規劃奠定良好基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將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深入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決策部署上來,全力以赴、奮力拼搏,集中打好“五大戰役”,確保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進一步細化“五大戰役實施方案”的責任分工,明確各項戰役具體項目的工作要求、工作時限、監督單位、責任領導,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強督查督辦,盯緊序時進度,確保全市“五大戰役”的總體推進。
(二)繼續促進工業經濟健康增長
要繼續保持我區工業經濟的強勁增長勢頭,爭取今年的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的20%以上,即達到600億元以上。因此我們要繼續支持火炬()產業區做強做大,完善各項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加強服務和協調,確保園區冠捷、樂捷、許繼等項目按計劃投產。通過落實就業服務補貼政策,加強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對培訓機構實行“訂單式”培訓等八種用工情況進行補貼扶持等多種形式和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用工不足問題。要繼續加強企業生產經營監測,進一步開展重點企業監測工作,以及時了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一步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預見性,積極應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三)要全力推動項目建設
全面完成年度135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目標,其中重點項目建設投資必須要完成80億元以上,要完成這個目標,重點抓好幾項工作。
一是加強重點項目調度。要加強重點項目調度例會制度,進一步完善每半月調度一次的工作機制,要緊緊圍繞50個重點項目和“五大戰役” 的任務分解項目,及時掌握各個項目的進展,抓住項目的關鍵環節,及時提請調度,并做好調度會議事項的跟蹤落實,切實提高調度會議質量和效果。
三是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遷。南部首期開發區項目的征地,要針對具體項目采取相應對策,加快新城的建設速度。濱海東大道、東路、海峽論壇海、大嶝對臺商品交易市場擴建等重大項目的征地拆遷和海域退養工作,要倒排工作計劃,實現全面交地。對東坑路、洪前路延伸段、洪厝路、西亭路(東路——美上路)等斷頭路的拆遷工作,要進一步完善含有底層經營用房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案,并加強與相關鎮街的協調,力爭突破。
(四)加強招商項目的跟蹤對接和儲備
加強項目儲備,要圍繞“海西”等決策部署,按照“四高” 要求,著力在思路對接、政策對接、產業對接和項目對接上下工夫,不斷策劃生成建設“五大基地,一座新城”的支撐項目,并推進落實項目的各項前期工作,成熟一個、推出一個。
(五)加快“十二五”規劃和年計劃的編制
加快我區“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緊緊圍繞科學發展新跨越這一條主線,深入進行調研,科學測算論證,集思廣益,高效率、高質量地編制好我區 “十二五”總體規劃綱要和各發展專項規劃的編制。科學編制投資建設計劃。啟動編制年我區投資建設計劃,重點圍繞兩大工業園區及新城建設等重大片區科學謀劃項目,加強項目論證,確保項目的可行性,切實增強項目的可操作性。圍繞我區“十二五” 總體要求、戰略目標、戰略任務、戰略布局,編制“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
(六)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統籌推進教育、衛生、文體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于經濟建設的水平。
繼續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統籌兼顧教育工作,努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進一步增強教育基礎優勢,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全力推進今年列入建設計劃的新店文化中心、新店中學教學樓、內厝中學擴建工程等教育基礎基建項目,進一步完善我區中小學布局規劃,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繼續重視和強化學校安全和校園周邊環境整治。
完善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確保新店醫院醫技綜合樓、新圩中心衛生院醫技綜合樓、24座標準化村衛生所建設在年底前盡快投入使用;開工建設醫院一期、同民醫院擴建項目。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成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任務。完善衛生監督體系,加強食品安全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繁榮發展文化體育事業。第三屆文博會成果進一步深化,引導區民俗文化資源逐步向產業化發展,推進轄區內文化產業的集中化發展。結合中秋、國慶,策劃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組織全民健身節活動精心組織辦好首屆百公里縱走挑戰賽,積極策劃、打造首屆海峽兩岸汽車超級短道爭霸賽,以及環大嶝自行車賽等精品活動。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市中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我區境內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1.4工作原則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全社會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加強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的監測,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實行分級管理。區政府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辦(鎮)和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
3.依法規范,措施果斷。區衛生部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范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加強防范和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演練和培訓工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提供科技保障。各辦(鎮)和各有關部門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公眾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
2.組織機構和部門職責
2.1組織機構
2.1.1成立由區政府分管副區長任總指揮,區應急辦主任、區衛生局局長任副總指揮,區委宣傳部、區監察局、發改委、衛生局、公安分局、財政局、教育局、交通局、安監局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中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統一領導、指揮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
2.1.2市中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衛生局,衛生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2.1.3臨時現場指揮部
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應急領導小組成立由領導小組成員、專家咨詢委員會等人員組成的臨時現場指揮部并迅速趕赴現場。
2.1.4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庫
區衛生局組建由衛生管理、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傳染病學、微生物學、衛生監督、檢驗檢測、衛生經濟等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咨詢委員會。下設傳染病及群體性原因不明疾病專業委員會、食物中毒專業委員會、職業中毒專業委員會。
2.1.5醫療救援隊
區衛生局、區醫院要組建8-10人的醫療救援隊,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調度指揮。醫療救援隊員需包括急救、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內分泌、外科、臨床檢驗、護理等專業人員,配備一定數量的急救醫療藥械,并做好定期更新。
2.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職責
2.2.1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負責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2.2.2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組織開展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醫療救護與防病工作;
2.負責建立相關人員、物資、技術等保障機制,統一調配;
3.協調與區政府有關部門及其他單位的關系,保證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高效、有序地進行衛生應急處理工作;
4.向市衛生局和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及時匯報有關情況,向市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情況;
5.協同區政府相關部門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護與防病的相關工作;
6.起草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護與防病的預案和實施方案及有關工作計劃;組織收集與分析相關信息,提出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預警與現場處理建議;
7.督促建立和完善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護與防病的預警監測報告網絡,保證信息暢通;
8.組織人員培訓、物資儲備、后勤保障、社會動員等相關工作;
9.負責與新聞單位溝通,做好新聞媒體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相關信息報道,加強應急和防病知識的宣傳。
2.2.3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負其責,做好職責范圍內和領導小組臨時交辦的工作。
1.區衛生局:負責制定預防和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技術方案;負責確定監測點及監測網絡,及時掌握事件動態;負責組建由衛生管理、流行病學、臨床醫學、檢驗檢測等專業的專家組成的專家咨詢組;組建、培訓由流行病學、臨床醫學、實驗室檢驗、衛生監督、環境消毒等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醫療救援隊伍,落實對傷員的救治措施,做好傳染病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的醫學觀察及實驗室檢測工作;對事件現場進行衛生處置,提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控制措施以及監督措施的落實;開展健康教育,保護易感人群,防止疫情擴散;協調區政府各相關部門、各辦(鎮)協同開展應急處置,確保在區政府的統一指揮下,衛生防病和醫療救護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必要時,提請區政府對疫區采取疫情緊急控制措施。
2.區委宣傳部:把握宣傳報到口徑,確保正確輿論導向;配合醫療衛生部門做好群眾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居民自我防范能力。
3.區財政局:確保全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所需資金,撥付應由政府承擔的突發事件病人的應急診療費用。
4.區公安分局:協助衛生及有關部門及時封鎖可疑區域,依法落實強制隔離措施;負責做好疫點、疫區現場的治安管理工作;對病人隔離治療、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不予配合的,協助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依法、及時、妥善處置與疫情有關的突發事件,查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5.區監察局:對公務員和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中不履行職責、失職、瀆職、違紀的行為進行調查,并依法做出處理。
6.區發改委:負責全區突發事件應急物資的調配;配合有關部門抓好市場秩序的整頓。
7.區商貿局:負責保證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應。
8.區教育局:負責組織實施全區各類學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防控制措施,防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校內發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學生、教職工的宣傳教育和自我防護工作。
9.區科技局: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治技術方案;開展關于突發事件在監測、預警、反應處理等方面的技術交流。
10.區交通局: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人員以及所需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藥品、醫療器械和有關標本等應急處理物資運輸任務,做好疫區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11.區物價局:貫徹執行中央、省、市下發的有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各項價格干預措施,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期市場價格的監督管理和市場藥品及相關商品的價格監測,嚴格控制物價上漲,并對市場價格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厲查處各種價格違法行為。
12.區環衛局:負責全區垃圾、糞便的污染治理,指導組織全區環衛系統強化環衛設施及裝備的消毒預防工作。
13.區環保局:負責全區范圍內醫療廢水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
14.區民政局:負責組織做好受災群眾的緊急轉移、安置工作,負責對特困群眾進行生活救助和醫療救助;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社會團體開展社會捐助工作,接受、分配各類捐助資金和物資,做好款物的管理和發放工作;協調做好死亡人員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15.區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組織制訂并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好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工作人員的工傷待遇政策;協助做好困難地區、困難群眾的醫療救助工作。
16.區愛衛辦:負責做好疫點、疫區范圍內環境衛生整治,疫點、疫區范圍內的滅蚊蠅、滅鼠(蚤)等工作;及時發現、報告疫情。
17.區安監局: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及時責令排除。
18.工商市中分局:依法開展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物資市場的監管,把好市場準入關,維護正常的市場流通秩序。
19.質監市中分局:負責對除藥品、醫療器械外其它應急物資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保證產品質量。
20.市中交警大隊:負責應急情況下的交通指揮,必要時對特定區域實施交通管制。
2.2.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庫的職責
1.負責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技術咨詢、指導和評估,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提出建議和工作策略;
2.收集整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對居民群眾關注問題提出建議和答復性意見;
3.負責開展相關業務技術培訓與考核;
4.組織現場控制具體措施和工作方案的研究。
2.2.5臨時現場指揮部的職責
1.臨時現場指揮部是受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或領導小組辦公室委派的臨時組織,協同衛生部門做好現場的應急處理工作;
2.負責事發現場所在區域外急救藥品、器材、后勤物資、人員的統一調配;
3.對現場處置工作進行指導和檢查評價;
4.及時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或領導小組辦公室反饋信息,根據事態發展提出調整現場工作策略的建議;
5.協助組織衛生防病的社會動員,做好群防群治工作。
2.2.6醫療救援隊負責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現場處置,支援其他地區的應急救援工作。
3.經費和物資保障
3.1經費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防和控制工作所需經費由區財政部門給予充分保障,并合理安排使用。經費包括處理突發事件所需要的儀器設備、交通通訊工具、藥品、醫療用品、防護用品、事件受害人的緊急救治費用、急救人員防護費以及醫療廢水廢物處理處置費用等。
3.2物資保障
3.2.1建立區級政府物資儲備庫。具體物資儲備數量參照市級儲備情況,由區發改委、衛生局、財政局共同研究確定。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醫院按照分工,做好相應的物資儲備工作。
3.2.2儲備物資
1.消毒藥械:過氧乙酸、含氯消毒劑、碘伏、殺蟲藥品、噴霧器和流行病調查人員、消毒專業人員現場防護設備(猴服、隔離帽、防護眼鏡、16層口罩、雨靴、一次性隔離衣、褲、帽、鞋套及口罩、一次性醫用橡膠手套、手電筒、一次性污物袋;化學性污染和放射性泄露防護用品、防化服、氧氣桶、防護面具等);
2.中毒現場調查常備用品:注射器、消毒棉簽、消毒紗布、勺子、夾子、鑷子、酒精燈、酒精、滅菌塑料袋、廣口瓶、滅菌試管、樣品冷藏設備、溫度計、毒物快速分析設備、照相機、錄音機、攝像機。
3.中毒診斷試劑(包括各類化學及生物標準品、診斷試劑盒)、特效治療藥物(抗毒素以及特效解毒藥等)
3.2.3物資供應
指定若干具備法定資質的骨干企業作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物資生產基地,優先保證各種生產要素供應和供水供電等外部條件。
4.監測、預警和報告
4.1監測網絡
4.1.1建立健全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網絡。充分利用傳染病網上報告系統、計劃生育信息網等,完善區、辦(鎮)、村(居)三級報告網絡。
4.1.2設置辦(鎮)基層監測點。依據人口分布合理布局,在轄區重要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村(居)和駐區醫療機構、藥店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點,每個監測點指定專人,具體承擔監測點的監測報告工作,并履行定期零病例報告制度。
4.1.3在現有監測系統的基礎上擴展監測范圍,擴展疾病監測種類。對未納入監測系統的相關疾病,如天花、沙門氏菌病等納入監測系統管理。對鼠疫、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霍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等實行重點管理。
4.1.4完善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網絡和食物中毒監測網絡,進一步加強生物毒素和化學毒素的監測。對有化學儲存和運輸的廠礦、企業,易造成環境污染及人體危害和社會恐慌的重要場所進行衛生學評價,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預測,做好相應的應急準備。
4.1.5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要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信息網絡基礎平臺,形成微機網絡化管理。加強疫情監測和相關資料分析交流,盡早發現和識別異常現象。
4.1.6加強常規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系統、重點傳染病報告系統、疾病監測、職業危害因素和食物中毒報告系統的管理,保證監測系統的完整性、及時性、靈敏性、特異性。
4.2預警系統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建立完善預警報告制度,并根據預警等級制定監測計劃。定期召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業務專家聯席會議,對可能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監測分析,并及時發出預警;在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易發季節到來之前,收集監測和報告資料,全面分析預測,做出預警報告,提出防范性措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要對已經發生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進行跟蹤監測,掌握其變化情況,對可能出現的趨勢和問題及時進行預警。
4.3報告
4.3.1責任報告人
凡執行職務的醫療保健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衛生監督人員和個體開業醫生均為責任報告人。
4.3.2責任報告單位
全區各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醫療衛生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單位及群眾健康有密切關系的機構或單位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對疫情報告的檢查指導。
4.3.3報告內容
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規定的內容進行報告。報告應包括事件發生的地點、發現事件的過程和人員、病例的基本情況、主要臨床癥狀與體征、可能因素等,并根據事件發展及時報告,當事件結束后進行結案報告。
4.3.4報告程序和時限
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流行,發生或者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發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等突發事件,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各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單位要對報告內容的可靠性進行審核。如不能排除,應立即在最短時間內向區衛生局報告。區衛生局接到報告后,應當在1小時內向區政府報告。
4.4突發事件分級
4.4.1A級(紅色預警)
發生鼠疫、肺炭疽和霍亂暴發;
動物間鼠疫、布氏菌病、炭疽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流行;
乙類、丙類傳染病暴發或死亡10例以上;
發生罕見或已消滅的傳染病;
發生新發傳染病的10例疑似病例;
中毒人數超過100人或出現死亡10例以上的飲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10天內發生30人以上或出現死亡5例以上的職業中毒事件和有毒有害化學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體性急性中毒事件;
發生生物、化學、核和輻射等恐怖襲擊事件。
4.4.2B級(橙色預警)
乙類、丙類傳染病暴發或死亡5-10例;
發生新發傳染病的5-10例疑似病例;
中毒人數50-100人或出現死亡5-10例以上的飲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短期內發生3人以上或出現死亡1例以上的職業中毒事件;
醫源性感染暴發并引起10例以上死亡;
藥品引起100人以上群體性反應或10例以上死亡事件;
預防接種500人以上群體性反應或10例以上死亡事件;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暴發或10例以上死亡;
嚴重威脅或危害公眾健康的水、環境、食品污染和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學性物質丟失、泄漏等事件;
4.4.3C級(藍色預警)
乙類、丙類傳染病流行并有5例以下死亡;
發生新發傳染病的5例以下疑似病例;
中毒人數30人以下或出現死亡1例以上的飲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10天內發生30人以下或出現死亡1例以上的職業中毒事件和有毒有害化學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體性急性中毒事件;
醫源性感染流行并引起1例以上死亡;
藥品引起的30人以上群體性反應或有1例以上死亡;
預防接種引起的100人以上群體性反應或有1例死亡;
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流行或1例以上死亡;
放射性、有毒有害化學性物質丟失;
學生因意外事故、自殺或他殺出現死亡1例以上的事件;
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臨時規定的其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
5.應急處理方案
5.1一般性控制措施
5.1.1現場處置工作程序
1.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快速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原因,對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進行分類,確定疫區和目標人群。
2.根據自然環境因素確定可能的污染范圍,對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潛在危害進行判定;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群防群治;盡可能減少危害。
3.對救護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和物資的需求做出評估和調用。
4.經過事件緊急處理,疫情消除后,進行后續監測,直至消除危害。
5.處理結果的總結、評估與上報。
5.1.2醫療救護工作程序
1.視傷亡情況設置傷病員分檢處。
2.對現場傷亡情況的事態發展作出快速準確評價,包括突發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及種類;傷員主要的傷情、采取的措施及投入的醫療資源;急需解決的醫療救護問題。
3.指揮、調遣現場及轄區內各醫療救護力量。
4.向臨時現場指揮部匯報有關情況,并接受指令。
5.在現場醫療救護中,依據受害者的傷病情況按輕、中、重、死亡分類,分別以“紅、黃、藍、黑”的傷病卡作出標志(傷病卡以5×3cm的不干膠材料做成),置于傷病員的左胸部或其他明顯部位,便于醫療救護人員辨認并采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6.現場醫療救護過程中,本著先救命后治傷、先治重傷后治輕傷的原則,將經治傷員的血型、傷情、急救處置、注意事項等逐一填寫傷員情況單,并置于傷員衣袋內。
5.1.3傷病員運送工作程序
傷病員經現場檢傷分類、處置后,要根據病情向就近的醫療機構分流。傷病員分流原則如下:
1.由臨時現場指揮部按照就近、有效的原則指定,接受傷病員的醫療機構。
2.傷病員現場經治的醫療文書要一式二份,及時向臨時現場指揮部報告匯總,并向接納傷病員的醫療機構提交。
3.臨時現場指揮部指定的醫療機構必須無條件收治分流傷病員。
4.運送傷病員途中需要監護的,由臨時現場指揮部派醫療人員護送。
5.傷病員運送至醫療機構后,由收治醫療機構按急診急救工作程序處置。收治傷病員的醫療機構要成立專門的搶救小組,負責傷病員救治工作。
5.1.4消毒處置
1.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消、殺、滅的器材、藥物劑型、濃度、施藥方法。
2.保護食品、電器設施和其他有關物品,防止沾染藥物。
3.實施消毒應按先室內后室外、先地面后墻壁、先重點后一般、先飲水后污水的順序進行。
5.1.5現場情況報告程序
由現場最高指揮者負責向上級報告現場情況。
5.1.6新聞宣傳與信息
按上級有關指示,未經授權不得對外公布相關信息。
5.2特殊性控制措施
根據突發事件的社會危害程度,可分別采取以下特殊控制措施:
1.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征用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2.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并可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
3.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需要,對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
4.限制大型公眾聚會活動,停止公共娛樂活動。
5.局部區域或全區范圍內停工、停課、停業。
5.3重大事件的控制措施
5.3.1流行和暴發傳染病的應急處理
1.初步調查。查看所有能找到的現患者,并逐個進行個案調查,根據流行病學史和病史、癥狀、體征和檢驗結果,找出共同特征;在暴發區周圍進行社會調查,查看水源、食物、蚊、蠅、鼠密度等情況,結合調查結果,初步判斷可能引起暴發的因素和環節。
2.觀察分析。對尚未隔離的病人進行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例嚴密觀察;分析“三間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暴發的因素。
3.采取強制性措施。針對較為明確的暴發原因,報請市衛生部門采取強制措施,切斷被污染的水源,禁售、禁食被污染的食物,強制大面積滅蚊、蠅、鼠等。對病人可能污染的物品和環境進行消毒,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發現續發病例及時隔離診治。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和特異性保護措施保護易感人群,防止續發病例,并及時向市衛生部門通報疫情及處理情況。
4.深入調查驗證假設
核實全部病例的個案調查表;
調查暴發地區的自然狀況、地理環境等;
有關的實驗室檢測;
病例對照調查及其他補充調查。
5.總結
疫情平息無續發病例發生和病原攜帶者出現,防治措施取得明顯效果后,可以報請市衛生部門解除疫情,并通報疫區處理結果。區衛生部門及時對疫情處理工作進行總結,撰寫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并對有關調查表格、數據、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及時歸檔。
5.3.2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的應急處理
1.初步調查。包括全面了解疫情,開展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確定疫區和目標人群;確定統一診斷標準、核實診斷,進行個案調查和采集有關標本。
2.病例分析。分析病例的“三間分布”特征,應用推理方法形成初步的病因假設,并對病因及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進行分類。
3.根據初步假設,提出適當的控制措施并組織實施,對救護人員、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和物資的需求作出評估和調用。同時根據自然環境因素,確定可能的污染范圍,及時做好病人救治、轉移和人群疏散工作,對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潛在危險進行判定;開展健康教育和社會動員,群防群治,盡可能減少危害。同時,組織力量深入開展病例對照調查和有關的實驗檢測。
4.綜合分析流行病學調查、實驗檢測、對策效果等資料,驗證假設。
5.總結及后續研究。病(疫)情基本平息后,區衛生部門及時撰寫疫情處理工作總結和流行病學調查報告,報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市衛生部門。
6.經過緊急處理,疫情消除后,區衛生部門要進行后續監測,直到消除危害。同時,對需要深入研究的事件要制定計劃,進行后續研究。
5.3.3重大職業中毒事件應急處理
1.發生職業中毒事故時,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情況立即采取以下緊急措施:
(1)停止導致職業中毒事故的作業,控制事故現場,防止事態擴大;
(2)疏通應急撤離通道,撤離作業人員,組織排險;
(3)保護事故現場,保留導致職業中毒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等;
(4)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及時組織救治、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5)按照規定進行事故報告;
(6)配合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按照事故調查組的要求如實提供事故發生情況及有關材料和樣品;
(7)落實事故調查組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2.醫療救援隊趕赴現場,根據情況采取以下緊急措施:
(1)責令暫停導致職業中毒事故的作業;
(2)組織控制職業中毒事故現場;
(3)封存造成職業中毒事故的材料、設備和工具;
(4)立即組織救治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勞動者。
3.調查組趕赴現場后要立即開展事故調查工作:
(1)詳細調查了解中毒發生時的作業過程;
(2)根據生產工藝過程,分析、確定可能引起中毒的化學物質并進行檢測,做到有針對性;由于空氣中有害化學物質濃度發生改變而不易采集到發生中毒時的實際濃度時,必要時為判明中毒原因,在采取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可模擬發生中毒時的作業過程,再進行毒物檢測;
(3)根據化學物質的毒性和操作過程中的空氣濃度以及中毒人員的癥狀、體征和臨床的理化檢查,判定中毒原因;
(4)按衛生部制定的《急性職業中毒流行病學調查表》和《急性職業中毒報告卡》要求,收集必需的數據進行填報;
(5)撰寫急性職業中毒事故調查報告,上報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并提出事故處理意見。
5.3.4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
1.組織醫療救援隊伍對中毒人員進行救治。
2.對可疑中毒食物、中毒者嘔吐物、糞便、血液、食品容器等樣品進行采樣并盡快送檢。
3.組織進行現場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填寫《食物中毒事故個案調查登記表》和《食物中毒事故調查報告表》。
(1)對病人和進食者的調查
在組織搶救病人的同時,應向病人詳細了解有關發病經過;重點觀察和詢問患者的癥狀、精神狀態等;登記發病時間、可疑餐次(無可疑餐次應調查發病前72小時或之前的進餐食譜情況)的進餐時間、可疑中毒食品和食用量,并將結果登記在《食物中毒事故個案調查登記表》中,調查完畢后需由被調查者簽字認可。
對疑難中毒事故的調查應對有關可疑食物分別進行調查,并注意調查、分析發病者與未發病者進食食物的差別。
要認真研究首發病例,并詳細記錄發病的癥狀、日期和具體時間。盡可能調查到所發生的全部病例以及與該起事件有關人員的發病情況,如果發病人數較多,可先隨機選擇部分人員進行調查。
選擇最了解事件情況的有關人員(包括病人),詳細了解有關食物的來源、加工方法、加工過程、存放條件、進食人員及食用量等情況。
通過調查分析,努力掌握以下信息:發病人數、可疑餐次、同餐進食人數及去向、共同進食的食品、臨床表現及共同點、用藥情況、治療效果、需要進一步采取的搶救和控制措施。
調查時應注意了解是否存在食物之外的其他可能與發病有關的因素,以排除或確定非食源性疾病。對可疑刑事中毒案件應將情況通報給公安部門。
(2)對可疑食品的加工過程進行調查
向食品加工制作場所的主管人員或企業負責人詳細了解可疑食物加工制作流程,分析、標明可能存在或產生某種危害的加工操作環節及其危害發生的危險性。
對可疑食物加工制作過程進行初步檢查,重點檢查食品原料及其來源,加工方法是否殺滅或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加工過程是否存在直接或間接的交叉污染,是否有不適當儲存,以及剩余食物是否重新加熱使用等內容。
了解廚師和其他參與食品加工制作人員的健康狀況,以排除或發現食物被食品加工人員所攜帶病原污染的可能性。
根據調查情況選擇并采集食品原料、食品加工設備和工具(容器)等樣品并進行檢驗。
4.中毒場所處理。根據不同性質的食物中毒,調查人員應指導發生中毒的單位和個人,對中毒場所采取相應防治措施。
5.收集相關證據,必要時留取照相和錄像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并按規定上報。
6.對造成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或有證據證明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可采取下列臨時控制措施:
(1)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料;
(2)封存被污染的工具及用具;
(3)責令生產經營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4)經過檢驗,屬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銷毀或者監督銷毀;未被污染的食品予以解封。
7.造成食物中毒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當采取下列相應措施:
(1)立即停止生產經營活動;
(2)協助醫療機構救治病人;
(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等;
(4)配合調查,按區衛生部門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
8.診斷。根據《食物中毒診斷標準及技術處理總則》和其他食物中毒有關診斷標準確認食物中毒。撰寫調查報告,并按規定上報。
5.3.5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應急處理
1.疫情報告。發現非典病例或疑似病例時,應立即向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后,經初步核實診斷后,立即向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2.分析診斷。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立即派員趕赴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了解疫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發病情況;進行核實診斷、查找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作出初步分析和判斷,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3.隔離治療。原則上對病人或疑似病人實現就地隔離治療,指定具備呼吸道傳染病急救和隔離條件的醫院,就地相對集中收治病人。進行采樣檢測,及時送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檢測。
4.醫學觀察。按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觸者判定標準和處理原則》,對病人或疑似病人發病后的密切接觸者要進行醫學觀察2周。一般采取居家醫學觀察,必要時集中觀察。
5.疫點消毒處理。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時對疫點(包括患者住所、工作場所等)按照《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消毒技術》的要求進行消毒處理。
6.預防控制。在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疫情發展趨勢,提出相應的控制和預防措施。
5.3.6鼠疫應急處理
1.鼠疫的初步調查與分析判斷。向發病單位了解疫情的發生經過和發展情況,對疫情作出初步判斷,分析流行趨勢,實施嚴密隔離病人和疑似病人、封鎖疫點、管理疫區等防疫措施。
2.核實診斷(確診時限要求2天內)。個案調查包括臨床表現、流行病學暴露史等,結合病人淋巴液細菌培養和血清學檢查進行核實診斷。
3.緊急疫情報告。發現重大鼠疫疫情,發病單位必須按照規定以最快方式報告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衛生局。區衛生部門核實疫情后,立即向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4.封鎖疫點,管理疫區。
5.隔離治療病人與疑似病人。
6.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包括疫源地、宿主、傳播媒介等情況的調查,流行病學史,并追查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和患鼠疫動物的接觸者。
7.嚴格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者。
5.3.7炭疽疫情應急處理
1.疫情的初步調查與分析判斷。了解疫情發生、發展情況,檢查部分病人;進行現場調查,采集病人及現場可疑物品標本進行檢驗。根據流行病學暴露史和特殊的臨床表現對疫情作出初步判斷。
2.實施疫源地處理、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及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迅速控制疫情。
3.核實診斷。進一步調查病例或疑似病例的臨床表現,流行病學接觸史和暴露史,采集病人的生物標本,根據診斷標準作出診斷。
4.隔離治療。進行病原治療和對癥治療。
5.深入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1)發病地區、時間、人群分布的調查。
(2)根據暴發、流行原因進行初步分析,對可疑炭疽死亡的家畜進行細菌學與血清學檢查。
(3)調查與患者、病畜、死畜及可能污染的畜產品和土壤等的接觸者,并進行登記。
(4)根據個案調查和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分析暴發流行原因、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及其影響因素等。
6.綜合分析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采取相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擴散。
5.3.8醫院感染的應急處理
1.調查分析。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當罹患率顯著高于該院或科室歷年醫院感染一般水平,則確定為流行或爆發感染。
2.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護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周圍人群進行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
4.制定控制措施。包括對病人進行治療,采取正確的消毒滅菌處理手段;隔離病人,并停止接受新病人;醫護人員做好自身防護,進行免疫接種或投藥等。
5.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調查;分析流行或爆發的原因,推測可能傳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
6.撰寫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5.3.9群體預防接種副反應和預防接種事故應急處理
1.在發現可能是接種異常反應或事故后,應進行初步調查。內容包括:
(1)接種疫苗的種類、生產單位、批號、出廠日期、有效期、疫苗來源、領苗日期、疫苗儲運條件和疫苗的感官性狀;
(2)接種時間和地點;
(3)接種器械的消毒和接種操作情況;
(4)接種的部位、途徑、針次和劑量;
(5)接種者專業技術情況;
(6)發病時間、人數,發病者的基本情況和疫苗接種史,即往健康史;
(7)發病的癥狀、體征和診治情況;
(8)其他情況
2.調查結束后,填寫調查表,并將調查和處理的結果形成書面材料。
3.一旦發生群體性反應時疏散病人,不宜集中處理,應進行隔離治療,避免相互感應,造成連鎖反應,盡量縮小反應面。避免醫療行為的刺激。正面疏導,消除恐慌心理,穩定情緒,防止焦慮,輔以藥物治療,注意接種反應之外的偶合癥,并及時報告。
5.3.10放射事故應急處理
1.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攜帶儀器設備趕赴事故現場,核實事故情況,估算受照劑量,判定事故類型級別,提出控制措施和救治方案,迅速進行立案調查。
2.發生人體受超劑量照射事故時,應迅速安排受照人員接受醫學檢查或醫療救治,對危險源采取應急性安全處理措施。
3.發生工作場所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事故時,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撤離有關工作人員,封鎖事故現場,切斷一切可能擴大污染范圍的環節;
(2)對可能受放射性同位素污染或放射損傷的人員,立即采取暫時隔離和應急救援措施;
(3)迅速確定放射性同位素種類、活度、污染范圍和程度;
(4)在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情況下,組織人員采取徹底清除污染等處理措施。
5.3.11急性水源性疾病應急處理
1.接到事故報告后,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組織有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調查處理,并及時上報市衛生部門。
2.對發生污染事故危及人體健康的水源,立即停止使用。對二次供水單位,責令立即停止供水。
3.采集被污染水樣,送有關監測機構進行檢驗,確定污染性質。
4.對發病人群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了解中毒事故的發生時間、涉及的范圍和中毒人群的數量、癥狀,填寫個案調查表。及時救治病人,初步確定中毒原因。
5.對污染水源進行衛生學處理。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水源,采取消毒和凈化處理措施。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單位應同時對管網采取處理措施。
6.恢復供水前,按照《飲用水衛生標準》和《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要求,對水源水、水廠水、管網末梢水進行三次檢驗,證實污染已消除后再進行供水。
6.人員培訓
6.1培訓目的
1.有關人員全面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掌握傳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做到依法防治、科學防治;
2.醫護人員全面掌握各類傳染病的基本知識、診斷標準、治療規范、疫情報告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流行病學知識與病史采集技能;隔離防護基本技能及相關法律、法規。
3.專業人員全面掌握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等的基本知識、流行病學知識、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預防控制措施、消毒、隔離、防護等知識和技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
4.社區及農村基層衛生人員全面掌握傳染病基本知識、流行病學知識、基本防護措施、疫情報告程序。
5.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臨床實驗研究人員全面掌握傳染性疾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職業中毒基本知識、實驗室檢測和研究的技術操作規范。
6.2培訓對象
區衛生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社區及農村基層衛生人員、疾病預防控制及臨床的實驗研究人員、基層監測點責任報告人和醫療救援隊成員等。
6.3培訓方式
1.按時間分為應急培訓和長期培訓。
2.按類別分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繼續醫學教育、崗位培訓、農村衛生人員在崗培訓、執業醫師資格和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考核培訓等。
3.培訓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注重發揮學術團體和高校的作用,確保培訓質量。定期組織現場模擬演練。
4.每年各級各類人員培訓時間不少于40學時,醫療救援隊人員不少于80學時。
6.4培訓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辦法》、《臨床醫護人員傳染性疾病防治培訓教材》、《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傳染性疾病防治培訓教材》、《住院醫師傳染性疾病防治培訓教材》、《社區及農村基層衛生人員傳染性疾病防治培訓教材》等。
7.結果評估與善后處理
7.1評估
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完畢后,對處理過程與結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與教訓。通過科學評價提出處理類似事件的改進意見、建議。
7.2獎勵與處罰
對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處理過程中負有失職責任的機構和人員按有關法律和規定嚴肅處理。
7.3撫恤與補助
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因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相應的補助和撫恤;對參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工作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補助標準,給予補助。
7.4征用物資、勞務的補償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結束后,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處理期間緊急調集、征用有關單位、企業、個人的物資和勞務進行合理評估,給予補償。
8.附則
8.1預案制定與修訂
本預案定期進行評審,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各辦(鎮)和有關部門可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本單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8.2預案解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