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園藝論文

園藝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2-27 11:2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園藝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園藝論文

篇(1)

人們的日常生活環境必須包括人工和自然兩個構成部分,把人工和自然合理的結合起來,就組成了人們的居住生活環境,這便稱為物質元素。自然環境,其實就是人們生活居住的地方原來就有的那些大樹、河流、湖泊等自然環境以及地形。除了物質和自然元素之外,還有精神和人工元素,人工環境既是在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的基礎之上,通過人工,盡可能的創造出不僅能讓人賞心悅目又能令人舒適的環境景觀。精神元素也即是人們心理上的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帶有歷史性、社會性以及地域性,這能在人們的心理上產生共鳴。隨著人們生活的逐步提高,對其生活的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其不僅具有觀賞性,還要能凈化空氣,減少噪音,甚至還要具有調節氣溫的作用,在進行園林景觀的設計規劃時,要盡可能的利用所有能用的自然環境來創造更讓人們舒適且有利于生態的人工景觀,要讓人們感受到形態各異、安全安靜的同時,還要能在園林的世界里找到一種歸屬感,進而營造出一種溫馨、祥和的居住環境,讓人和環境達到一種和諧的統一,這在某種程度上強調了一種環境的景觀的共賞性。在居住區景觀環境中,一般有軟質景觀和硬質景觀之分,主要由花草樹木等自然植物所構成的植物景觀稱為軟質景觀,反之,主要由道路景觀、景觀建筑等組成的被稱為硬質景觀,進行園林建設可以盡可能的優化居住環境的質量,建立相對比較健全的生態環境,進而促進人類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2現代園林的技術特點

進行園林景觀設計以及建設,是為了讓人們更好的生活,因此必須依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為基本前提,讓山水地形、樹木花草、動物、土壤及大自然中的陽光、空氣、氣候因素等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不僅要合理布局還要精心設計,這樣才能創造出盡可能接近大自然的適合人類居住的綠色生態景觀環境。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建設中,除了充分利用自然存在的物質外,還有混凝土、仿毛石砌塊等品種也較多,或有剛研制開發出的材料等以前很少在園林中被使用,以及在我國古代就已經被廣泛使用的金屬材料等,這些材料的使用使得園林環境別具一番魅力。園林景觀設計應與建筑設計進行有機結合,這樣才有可能達到“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創造山水化的人類居住區,在現代園林設計建設中,提倡主要用植物來進行造景,要盡可能的減少使用硬質景觀,例如山石等,其在現代園林設計建設中屬于可有可無的物質,但它在現代園林中也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如果把山石作為主要景觀,那它一般就被賦予了特別的感情,使其具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如果把山石作為植物的點綴,一般把它們有規則的放在植物的根部,這樣不僅可以襯托樹的優美,還可以增添野趣,顯得自然隨意;如果把山石和水有機結合起來,其變化形式更多,可營造出水依石、石靠水的輕盈、幽靜環境,讓人沉醉其中,不忍離開。所以,置石也是符合現代園林更好發展的趨勢,可以通過置石建設具有生態效益的人類生活環境,因此,它在現代園林設計建設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構景作用。

3現代園林的存在價值

篇(2)

園林景觀的類型多樣,景觀效果也各有特色。但園林植物、園林建筑、園橋、山石水體等這些是園林景觀不變的組成要素。這些要素的藝術組合就構成了風格迥異的園林景觀,使得園林景觀充滿著生機和活力,給人們帶來了一場場視覺的盛宴。

1.1山石水體

在園林施工中,為了貼近自然,假山多作為園林的主景或是地形骨架,起到阻擋視線,減少人工雕琢的成分,增加自然情趣的效果,它是園林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園林建設中利用山石的凸凹形狀,配合水體的相得益彰,從而營造出一種優美的山水田園風光。而水體對于任何一種園林景觀來說都是增加景觀靈秀之氣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園林的血液,是園林的靈魂,無園不水。水體一方面是一種景觀同時還起到為園林制造氣氛效果的作用,像靜態水景以寂靜深遠而取勝,給人帶來寧靜祥和之感,而動態水景則具有靈動精巧的意境,讓人眼前一亮心情也隨之雀躍歡欣。

1.2園林植物

植物對園林景觀有著很好的襯托作用,同時還可以傳遞一種精神思想,如梅意清高,荷寓圣潔,蘭如君子等等,園主的精神思想可以通過園林植物很好的表達出來。一些古樹名木還可以烘托出園林的氣氛,植物構景的方式也很靈活,與其他景物搭配都能形成很好的景色,同時植物還可以增加園林的色彩,使園林景觀的色彩更加的豐富,另外,園林植物還可以改變園林的地形,使園林景觀呈現出層次感,而且山水建筑的造景也離不開園林植物的裝點。

1.3園林建筑

園林建筑是園林建設中作為休憩和觀賞的建筑物,常見的園林建筑多為亭、臺、樓、閣、廊、榭等。這些建筑物在起到造景作用的同時還可以作為游覽者休憩的場所。園林建筑要結合園林景觀的整體風格來造景,如古典園林一般要采用古典建筑物,結合周圍的山水林木,營造出一種古樸優雅的意境。而現代園林則宜多采用時代感強烈的建筑風格,著重簡單大氣以及對空間的分配利用,透露出現代化的明朗和簡潔的時代氣息。

2園林施工管理中造園藝術的應用

2.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施工單位應嚴格按照有關規范以及園林的設計圖紙進行施工,嚴格監督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以盡可能的避免施工中安全問題的出現。同時,在園林施工前要對造園藝術進行合理的規劃,確保整體設計藝術效果的鮮明性及舒適度,另外,還要盡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合理利用工程中的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2.2突出園林藝術的設計效果

在園林施工的管理中,要充分利用造園藝術手法的多樣性,避免園林景觀的呆板和單調。植物造景要結合土壤、地形,周邊景物等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方式,不同種類的植物在生長發育中對日照,濕度、溫度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適地適樹,即在合適的土壤地形上搭以與之相適應的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的方式也要依據園林的整體風格而定,如自然式配置就以模仿自然環境為主,具有活潑愉快的情調,而規則式配置則強調對稱和規整性,往往是成隊成列的種植,從而具有很強的人為感,還有混合式、自然式等造景方式也各有其不一樣的特點。因此不能盲目的采取某一種方式進行植物造景,而應結合具體的情況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植物和造景方式。園林建筑的設計也要依據園林的地貌條件,使用功能,景觀要求等而定。娛樂場所的建造在封閉性的同時還要保證暢通性,這樣既能滿足方便游人的出入需求,還可以留出單獨的私人空間以供人遐思。各個景區的設計也要突出其個性,雷同地方不宜過多,反之則失去了園林景觀的觀賞價值,更吸引不了游人的視線。在園林設計的顏色搭配上也要注意明暗搭配以營造良好的視覺效果。總之,園林藝術的整體效果要有自身的特色并能很好的體現出園林的獨特魅力,產生一種情景交融的最佳園林意境。

2.3造園藝術要突出主景地位

園林的主景是整個園林景觀的魅力所在,園林景觀在帶來視覺效果的同時還向游人傳遞著一種精神價值。每個城市都有其文化特色,其園林建設也因當地政府的城市規劃政策不同而帶有地方獨具的魅力。因此,主景的建設務必要有其特色之處,而造園藝術在空間的設置上也務必要注意突出主景的地位,做到主次明確,以凸顯出園林景觀的整體風格,這樣才能提高游人的觀賞興趣,傳遞園林的藝術價值。同時在主景的設計上還要注意和配景的合理搭配,有時一些小景物的裝點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選擇搭配主景的配景時要注意突出主景的景觀效果,從而營造出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園林景觀。

2.4造園藝術在園林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義

造園藝術在園林施工管理中的應用不僅可以讓人們的居住環境更加舒適,貼近自然,給人們視覺上帶來享受的同時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緩解身心的疲勞。另外,它還向游覽者傳遞了園林景觀所在城市的一種文化和價值理念。園林的建設與造園藝術的有機結合,使得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實現了科技和藝術的并存,極大的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3結語

篇(3)

為交流國內外蔬菜嫁接研究的前沿進展,展示蔬菜嫁接相關的新技術,此次研討會特向海內外專家學者、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和教學人員、企業和政府的研究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碩士生等征集研究論文,歡迎各位踴躍提交。熱忱歡迎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參加本次會議,會議將特邀與蔬菜嫁接相關的國際知名專家做主題報告。歡迎與蔬菜砧木育種和嫁接苗生產相關的企業在會議期間展示新成果。

一、論文主題

本次大會圍繞通過嫁接實現蔬菜的環境友好型生產的主題,將在嫁接種苗生產、砧木育種及生物技術、嫁接和生物脅迫、嫁接和非生物脅迫、砧穗和土壤/生物互作關系、砧木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等專題進行深入研討。

二、論文要求

1. 未曾公開發表;

2. 用MS Word 97及以上的版本輸入;

3. 用英文撰寫,摘要200~300單詞左右;

4. 標明您的摘要屬于哪一個專題(S1-S6)。

請登錄會議網站下載摘要格式http:///message.aspx?parentid=0&typeid=295&act=all

三、論文評審過程及結果

將由研討會科學委員會評審決定入選的口頭報告和墻報,相關論文經審稿遴選后在Acta Horticulaturae上發表(ISTP收錄)。

四、重要時間節點

2013年09月30日—論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13年10月30日—論文摘要接受通知

2014年03月17日—論文全文提交

五、論文提交

1. 請通過電子郵件提交論文摘要,并在郵件主題欄注明“第一屆國際園藝學會蔬菜嫁接研討會投稿”字樣。

2. 請在郵件中注明作者姓名、單位和聯系方式(電話、Email、通信地址及郵編)。

3. 論文摘要請發至大會郵箱:

4. 聯系人:黃遠博士 汪清飄

5. 咨詢電話:027-87280068

更多會議詳情請登錄會議網址http://.

篇(4)

關鍵詞:園藝;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7-0194-02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在于培養出一大批創新型專門人才,研究生教育作為國家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層次,對此擔負著神圣而不可推卸的責任。研究生創新能力是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和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體現[1-4]。在現代農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專業型園藝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不強,無疑會削弱社會的核心競爭力,難以適應時代的脈搏。因此,重視培養園藝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不僅符合現代農業對園藝師的理論要求,而且也有助于提高生產一線的專業型園藝碩士研究生實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河南科技大學在全日制園藝學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做法進行探索,以其為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一、更新教育理念,優化培養體系

理念支配行為,有新的理念才能創造新的模式。專業學位研究生和科學研究研究生相比,前者更重視實踐,后者重視理論。在培養理念上一定要分類培養、分類指導,不能一刀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重點是具有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科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實現由“知識創新”向“知識轉化”的轉變,以面向產業需求,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注重實踐技能的掌握和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使其能獨立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方面的工作[5]。在課程設置上,以實際應用為導向、職業需求為目標、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確立通識課程、核心課程與選修課程結合,文化基礎、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并重,加大技術研發性課程比重,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發展要求和創新性研究需求,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教學過程包括課程教學和專業實踐兩個環節,其中課程教學內容強調在理論指導下結合實踐經驗和現實案例分析,突出理論的應用方法[5];教學方式多采用提問式、討論式、參與式、啟發式、引導式、案例式,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在學到書本知識的同時,更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聘請企業的技術專家或管理者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開闊視野;改變研究生的考核評價模式,創建創新能力培養評價和考核體系,增強創新能力的考核,采用綜述、實訓相結合的方式,把創新能力的考核措施和方法納入研究生考核評價體系中。專業實踐階段,一般將研究生派往相關企事業單位針對某一技術或項目展開實際工作,要求每生完成1~2篇調查報告,實踐考核結果直接關系到研究生能否參加答辯、順利畢業。

二、注重知行統一

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導師都有自己獨立的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給理論創新和創新實踐搭建了直聯平臺,將科研創新放在第一線上,使寶貴的科研創新思路能落到實處,促進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行動能力,提高了學生科研創新的積極性。提倡學以致用,鼓勵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探究事物、分析問題,在實踐中學會自己思考,帶著問題去學習,導師不直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其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閱讀中外期刊文獻,養成閱讀文獻的好習慣。注重知行統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增強主動適應社會的能力,為盡快適應社會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三、因材施教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人才成長規律,注重培養學生的自覺精神與獨立能力,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在學要求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實施教育,尊重學生個性,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機會,將每個學生的特點、特長開發到最大化,讓學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礎上不斷提升,達到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7],從而培育出個性鮮明、思維獨立或見解獨到的專業型園藝人才。營造濃厚的、平等寬松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個性發展,相互切磋,加上導師適時的點評和針對性指導,天才一定會培養出來的。

四、建設創新基地

創新基地是科技自主創新的基礎平臺和重要依托。學校與洛陽的園藝公司、企業和科研院所加強合作,通過教育教學資源的整合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者的有機結合,掛牌并共建了一批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有針對性地培養研究生在現代園藝產業發展中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企業和研究機構每年為研究生提供半年甚至更長的實習機會和完成畢業論文的崗位,讓研究生充分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與重大項目研發,不僅提高研究生的創新素質、工程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優化企業研發技術人員隊伍,通過雙向互動更新觀念加速創新。企業從中得到廉價的智力資源,研究生得到了在學校無法得到的創新實踐鍛煉,實現了“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研究生”三方共贏的目的。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理順了社會服務、科學研究、研究生培養的關系,拓寬了園藝產業領域開展以企業技術創新需求為導向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緊密結合的科研渠道。

五、強化建設導師隊伍

導師隊伍的質量決定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特別是創新能的培養。創建了“以導師為主體、相關部門負責,教書與育人、教育學生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機制。嚴格校內導師的遴選和考核激勵制度,造就并壯大了一支修養好、業務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導師隊伍,促進導師對研究生的有效指導。從研究生入學開始,導師就擔負起創新培養的責任,從課程選擇、課題確定、文獻查閱、開題報告的書寫、試驗方案的確立和實施、數據獲取和處理、論文的書寫和答辯等等,每一個環節對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會產生明顯而深刻的影響。所以,首先要求導師必須具有高水平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創新能力,即具有碩士學位或副教授職稱且第一學歷是大學本科。其次,導師應時刻掌握本學科專業的最新研究動態和前沿,能預見學科的發展方向。第三,在實踐活動中,導師具有創造性的工作經驗,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向學生言傳身教,針對園藝生產中的棘手問題、現實問題,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研究,在科研中著力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第四,重視團隊合作,重視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和誠信可靠的優良品質,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滿足高新技術企業對人才的需求[4]。在校內導師遴選基礎上,還在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等單位,選聘一定數量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研究人員為校外兼職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調研等指導工作,建立合理的“雙師型”師資結構,共同完成對學生的培養。

六、強化研究生的自身修養

學習動機是將學習需要與愿望轉變為學習行為的心理動因,是直接發動和維持學習行為的一種內部力量。一個僅僅為了能夠順利畢業和找到工作而學習的研究生,就會局限于課程考試合格(75分以上)、、答辯過關等現實問題,無心去深入鉆研和探索科學問題,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創新能力無從談起,因此,端正學習動機是學業成功的關鍵所在。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及責任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基石。研究生本人應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樹立科學的懷疑和批評精神,對新問題、新事物養成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只有這樣,才能轉化為提出新觀點、運用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創造新事物的動力,進而升華為創新性思維。

七、加強學位論文與科研能力提升

加強學位論文的選題研究,論文選題應注意導師的研究方向、工程技術應用背景、當地農業生產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發展趨勢,注重解決實際的、現實問題;對學位論文的質量和水平提出嚴格要求,但論文形式、類型不拘一格,既可是調研報告、產品研發、應用研究,也可是項目管理、工程設計等;對論文評審采取“學術專家+技術專家”雙審查制度,只要有一個專家認為達不到碩士論文要求,就不能參加答辯。

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設立是為了滿足經濟和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其創新能力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更新教育理念,優化培養體系,注重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建設創新基地,強化導師隊伍建設,加強研究生自身修養,加強學位論文與科研能力等培養策略提高了園藝專業碩士的創新能力,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李廷希,張芬,張劍蘭,等.材料工程專業碩士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J].科教導刊,2013,(11).

[2]王振喜,劉巨保,高彥華,等.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教育的“三跨”培養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31(3).

[3]陳興文,趙丕錫,劉燕.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協同創新培養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9).

篇(5)

關鍵詞: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課程;改革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027-03

近幾十年以來,植物離體組織培養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已滲透到生物學科的各個領域,成為生物學科中的重要研究技術和手段之一。利用離體組織培養進行快速繁殖是當代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最廣泛、最有成效的一個領域,在園藝植物方面這一技術進展尤為迅速。1960年,Morel用蘭花莖尖離體培養脫病毒植株后,國際上相繼建立了蘭花工業,在蘭花試管快繁高效益的刺激下,觀賞花卉、果樹和蔬菜等園藝植物以及稀有瀕危植物的試管快繁和脫病毒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取得很大進展,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我校林學與園藝學院的全部園藝相關專業從1998年起均開設了“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課程。通過該門課程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奠定了較強的園藝植物離體組織培養方面的理論基礎,而且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產中的問題,提高了其理論聯系實踐、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新技術、新知識與日俱增。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學內容應反映當今的科技發展水平。然而,在有限的學時內,為了保證學生熟練地掌握組織培養技術,該課程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上。因此,在保證學生掌握組織培養的理論基礎的同時,要加強其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在講課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際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的綜合知識解決實驗過程中的具體問題。

一、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完善

教學計劃中“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課程的理論教學部分為24個學時,實驗教學部分為6個學時。因此,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首先是科學地完善起理論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好這24個學時,盡可能地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有關植物離體組織培養的書籍和教材比較多,有的偏重于基礎性研究的內容,涉及具體操作技術較少;有的只涉及各類植物離體組織培養的技術操作,缺乏一些系統性、基礎性的知識內容,總的看來還沒有一本完全適合園藝專業的教材。作為一門課程來講,其教學內容應有一般性的基礎理論,有一般的操作技術,更應有不斷更新的研究成果、進展和經驗。而教學內容的選擇,孰輕孰重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決定,要在知識構成和技能培養兩個方面尋找平衡點。

作為一門課程,應有其完整的體系。根據經驗,學生認為的“有用、沒用”有很大的盲目性,大多根據自己的認識、好惡作判斷。所以有時學生認為沒有用的部分往往對完善學生的知識構成、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邏輯性和條理性,使教學內容既有一定的理論教學深度,又突出實踐性方向。基于這些特點和要求,“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課程構建了以下幾個模塊的教學內容。

模塊一為生物技術概論部分,包括生物技術的概念和組成,生物技術的應用及其安全性,植物生物技術等。通過這部分的學習,學生了解了生物技術的構成及其應用,并在此基礎上理解了“21世紀是生物技術的世紀”的內涵。

模塊二為離體培養基礎理論部分,分為9個方面,幾乎涵蓋了植物離體組織培養的所有理論知識點,從植物細胞全能性理論,各種組織、器官、細胞、原生質體等外植體的培養,直到植物種質資源的試管保存。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可讓學生了解細胞全能性的理論基礎和細胞全能性在離體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了解脫分化和再分化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理,以及脫分化、再分化在植物再生中的作用;了解脫分化和再分化在解決植物育種和生產方面的理論基礎和離體培養條件對生理生化、代謝機理、遺傳等方面研究的理論意義和方法;理解植物激素和其他培養條件對促進離體培養的作用和原理;理解離體培養中遺傳和變異的原因和機制。

模塊三為實踐創新及優化實驗教學內容,注重實驗技能訓練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實行實驗模塊化管理,將實驗內容與學生科學研究結合起來。該模塊分為4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為基礎性實驗,實驗內容基于教材基礎知識,同時注重實驗的寬、廣、精、深,突出對基本理論的驗證、對常見技術流程的熟悉,包括組織培養實驗室的參觀及常見儀器設備的使用、器皿及用具的洗滌與環境消毒、培養基母液的配制與保存、固體培養基的配制與滅菌、植物材料初代培養、繼代增殖擴繁、生根培養、試管苗的馴化與移栽等實驗內容。第二層次為創新性實驗,由任課教師給出創新性實驗題目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做。通過接觸、了解現代組培技術在園藝植物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創新性,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第三層次為科研性實驗:鼓勵學生直接參與到學院老師的科研項目中去,并結合本科畢業論文開展相關研究工作,進一步深化和延伸“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實驗教學內容,在提升學生科研水平的同時,將研究結果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的內容,一舉多得。

模塊三為產業化生產,注重并強化產業化實踐教學和案例教學,以具體的案例為教學材料,增加了相當一部分傳統教材上沒有涉及的內容,例如組培苗生產工廠的設計及工廠化生產、組培苗挑苗分級及切割工藝、組培苗質量鑒定與運輸、組培苗成本核算與效益分析等。在教學中通過大量的種苗產業案例(例如觀賞花卉脫毒與快繁、果樹蔬菜脫毒與快繁、藥用植物的離體培養等),融入多年來外出考察和參加學術會議積累的實踐資料開展教學,重點闡述了大量元素及其他成分在工業化生產中的巨大影響,不僅改變了同學們以為植物組織培養只是簡單地調整激素配比的觀點,而且可使同學們能較為全面地了解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二、實驗教學內容的構建及改革

1.實驗內容的構建。受學時縮減的限制,實驗安排的重點在于訓練學生的基礎操作技能。其內容主要包括:(1)組織培養實驗室的功能介紹和參觀。這部分內容,早期在課堂上完成,效果并不理想。因為組織培養實驗室為專用實驗室,實驗室的設計、構造及使用都有特殊的要求,所涉及的功能實驗室儀器設備較多,且直接影響快速繁殖的效果,所以“空對空”的講解顯得很蒼白。而且,這部分內容與做實驗時涉及的內容又不可避免地需要重復、強調,從而造成教學內容的重復。因此,在做實驗時再對實驗室和設備進行逐一的講解、演示,將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2)培養基的配制和無菌操作的練習。配制培養基是進行快速繁殖的技術基礎,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掌握培養基的配制方法及其滅菌技術。由于在滅菌過程中有較長的空余時間,所以可充分利用這段時間讓學生進行無菌接種的練習,為下一個實驗打下基礎,提高接種成功率。學生可每人一支試管、一種材料,反復進行練習(不必在接種室進行),直至熟練為止。(3)外植體的接種及觀察。學生通過實驗掌握外植體的處理、消毒以及接種技術。

2.實驗內容的改革。由“實驗”到“試驗”的初步轉變從上述可以看出,實驗內容主要突出的是學生基本功的訓練,但缺乏系統性以及相應技能的培養;而且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處于較被動的地位,為了做實驗而做實驗,以致于學生上實驗課不認真、抄襲實驗報告的現象較嚴重。提高實驗課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實現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這取決于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的吸引力。經過研究分析,要增強教學的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鍵在于實現由“實驗”到“試驗”的轉變。在保持實驗內容相對穩定突出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由“實驗”到“試驗”的初步轉變關鍵在于培養基配方的設計和實驗結果的處理上。在進行“實驗”時,全班學生使用同一個配方,實驗的結果也僅僅是計算一下污染率和愈傷組織誘導率,交個機械的實驗報告了事;而對于快速繁殖的核心理論基礎――控制器官分化的激素模式(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比值的變化對器官形成的調控)缺乏系統的實踐驗證,這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缺陷。在進行“試驗”時,則是事先指定一種材料,說明其培養目的,要求學生按實驗小組查閱資料,對實驗方案(培養基配方組合)進行初步設計;教師在對各方案進行評價的基礎上,確定該次實驗全班學生采納的最終方案,由每個小組完成其中一個處理,數據共享。這突破了以往為了做實驗而做實驗、實驗結果僅僅是根據公式計算出的“數字”的局面。得出“數字”后,實驗還遠未結束,學生還需要圍繞主題進行分析,把“數字”轉化成相應的“數據”,完成論文(非實驗報告)的撰寫。需要強調的是,為了保證試驗的效果,還必須注意培養材料的選取。根據這幾年的實施情況,總結出關鍵的一點是選材要容易培養,容易成功,能在較短的時間(大半學期)內有結果。更能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改革教學手段,達到最優化教學技術

1.影像資料編制與播放。傳統的教學手段與影像資料相互結合、補充,靈活多樣地開展教學,使“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教學更直觀,信息量更大,學生學習激情更高,課堂教學效果更好。教師自編自錄組織培養操作技術視頻,充分展示了組織培養基本技術的幾個關鍵階段:母液及培養基的配置、外植體消毒及接種操作、植物材料無菌培養、不定芽分離切割及生根培養、組培苗室內煉苗及移栽技術等。課堂上教師邊播放影視資料邊做講解,特別講解操作技術的關鍵環節及注意點。充分利用影像資料的直觀性,將抽象枯燥的課程內容具象化,傳遞更多的課程信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同學們在最短時間內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互結合。利用多種軟件綜合制作了“園藝植物離體培養學”多媒體課件。該課件圖文并茂,層次清晰,方便快捷。多媒體課件中豐富的圖片、經典的表格、精美的錄像和簡潔的文字不僅能很好地展示組織培養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原理,而且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大量的外部信息,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課程講授中,教師可以把教學時間主要集中于重點問題的闡述、難點問題的剖析,不再以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明顯改善了課程教學效果。另外,傳統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一種延伸,也是多媒體課件教學的一種必要補充。如在講解組培苗繼代培養時增殖系數的變化與計算,工廠化組培苗生產時生長季節、車間庫存、員工配備、種苗增殖系數等關鍵環節的調整等知識點,板書便是最好的媒介。

3.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針對目前課堂教學學時少、講解內容有限的客觀事實,教師在每次課結束后均會提出一些與組培相關的問題供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深入學習,同時授課教師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植物組織培養精品課程教學網站、國內外經典教材在線閱讀網站、組培苗工廠化育苗公司網站、組培苗木相關的科研單位與實習基地網站以及專業學術論文與專業論壇等供學生學習、討論與交流以學生為本、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索問題、主動獲取知識及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學習方式,將現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應用于課程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提升了學習能力,同時使自身知識結構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四、存在的問題

在實驗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課程時間的安排上。由于課時的減少,我校的課程教學分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進行。可是,實驗接種后,還需要近1個月的時間才能取得數據,所以實驗若安排在下半學期進行,可能數據還沒有取得學生就臨近放假或面臨各科考試了,這將影響數據的收集(也有可能培養材料還沒反應,無數據可收集)。因此,建議將實驗安排在前半學期進行,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收集、分析、處理數據,完成論文的撰寫;也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論文的評閱,完成實驗教學的收尾工作。對實驗教學的改革僅僅是一個初步的探索,今后隨著實驗條件的改善,一方面要進一步爭取在實驗材料選取上實現多樣化,做到每一實驗小組有一種材料,每一實驗小組有一個完整的實驗方案;另一方面要逐步實施完全開放的實驗,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霍學慧,王建華,郭風法,等.改革實驗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3):278-280.

[2]劉清波,黃紅梅,陳智勇,等.植物組織培養實驗課程取材途徑[J].實驗室科學,2013,16(1):190-192.

[3]錢善勤,覃逸明,藍群.“植物組織培養”課程教學體系建設與改革實踐[J].柳州師專學報,2013,28(2):109-111.

[4]彭菲,魯耀邦,雷思琦.植物細胞工程實驗教學與科研的有機結合[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1):117-119.

[5]湯青林,張洪,周志欽,等.園藝學本科專業現狀及改革發展對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5):231-235.

[6]朱雪云.植物組織培養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5):34-36.

[7]朱國兵.“植物組織培養”課程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9,(14):117-118.

[8]鐘字,張健,馮茂松.“園林植物組織培養與快繁技術”課程構建及教學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06,(2):44-46.

[9]楊雪,劉春雷,王丁,等.植物組織培養及實驗(實訓)教學的幾點心得[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2(1):65-67.

篇(6)

論文關鍵詞:會展項目品牌化的形式要素及其應用

 

品牌會展能夠帶來更多的信息交流和交易的機會;具有更高的市場參與度和客戶忠誠度;能夠帶來更好的增值服務和需求滿足;更少的交易成本。如何對展會項目實施品牌化操作呢?從技術層面看,除內容要素之外,會展品牌形式要素的整合運用,是展會品牌化操作的重要手段。

具體地,會展項目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手段,把它的品牌內涵傳達給參展商、專業觀眾、觀眾及其它社會公眾,使其被感知、接受、認可,并建立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品牌會展的品牌傳達有兩大類基本途徑:語言傳達和視覺傳達。

會展項目的語言傳達主要由品牌展會的名稱,主題和理念號三個方面組成。

(1)展覽會的命名

展覽會命名的基本方法是:時間(年份/屆數)+舉辦地(國家、城市)+行業+展覽會性質(展銷會/貿易展覽會/博覽會)。例如: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第2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等。運用這一規則的命名能讓參展商和觀眾一目了然。

又如,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組織者當時在給CeBIT這個新展區起名字的時候,一個建議是取名為“CeBOT”,意為“辦公室和工作單位技術中心”的德語首字母縮寫(Centum fur Buro und Organisationstechnik)。最終,參展商顧問委員會傾向于取名“CeBIT”,即“辦公室和信息技術中心”的德語首字母縮寫(Centrum fur Buro und Informationalstechnik)。這個名稱中的第二個音節“BIT”正好是指電腦處理的最小信息單位,組織者在起初取名時并沒有刻意追求本科畢業論文格式,而這后來卻成了一種非常幸運的巧合,尤其在電子數據處理技術飛速發展的20世紀70年代和發展更為迅猛的80年代,大量個人電腦的生產廠商參加漢諾威展覽會,使得展覽會的規模與日俱增。

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品牌展覽會將覆蓋更大的市場,為更多的客戶服務,因而這種命名規則正在發生著改變。這種改變主要是因為面對更大的市場,展覽會需要一個市場覆蓋面更廣的名字。面對全球市場和客戶,展覽會需要一個全球通用的名字核心期刊。展覽會組織者所舉辦的展覽會需要更貼近市場和客戶,市場和客戶在哪里,展覽會就應該在哪里。傳統的展覽會名稱顯然與這種趨勢不相適應,這些在不同國家和地區舉辦的展覽會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以CeBIT全球展覽會為例,我們可以在世界的幾大重要和新興市場上,同時看到CeBIT的名字,如土耳其伊斯坦布爾(CeBITBilisim Eurasia plus CeBIT Broadcast Cable and Satelite),中國上海(CeBIT Asia),澳大利亞悉尼(CeBITAustralia)和美國紐約(CeBIT America)等。

為更有效地影響展商和觀眾的認知,展覽會需要一個既準確又好記的名字。由于深度的市場細分不斷促進新的專業展覽會產生,展覽會的數量在不斷地激增。面對全球市場,參展商和觀眾需要選擇更多的展覽會,而在一個重要的舉辦地,市場中往往充斥著許多相似的名字,這給參展商和觀眾的識別和記憶帶來很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展覽會組織者不得不花費巨額宣傳費用,甚至采取法律手段,以保證展覽會名字不會與競爭者的展覽會引起混淆。

(2)展覽會的主題

主題是展覽會組織者所倡導的辦展理念凝練和體現。為展覽會設計一個成功的主題,往往可以贏得參展商和觀眾的認同,這對招展和招商很有益處。同時,主題也是特定展覽會與同類展覽會實施差異化策略的重要標志。例如: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主題為: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第2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主題為:讓書籍走進生活,讓閱讀成為習慣等。

展覽會的主題設計和再設計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本科畢業論文格式,它直接關系到展覽品牌的形象。一個好的主題往往可以使展覽會的品牌形象以語言形式被傳播和認知。因此,在提出展覽主題前要廣泛征求行業領導者、重要參展商和專業觀眾的意見與建議。

1995年,第1屆WPC EXPO的

關鍵詞又進入了WPC EXPO的主題。到2000年第6屆的時候,組織者配合日本政府提出的E-JAPAN戰略,將“e-Everything·超越PC+互聯網”和“e”作為新的展覽會主題。2002年的第8屆展覽會,寬帶在全社會的普及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寬帶新時代·創建泛在社會”就成了當時主題。2004年,組織者又將主題提升為“驚喜連連·快樂無限--你就是主角! ‘數字無邊界宣言’”,指出用戶而非技術已成為時代的主角。這個案例證明:展覽會的主題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階段性的特點,其設計、提出、衍生和被新的主題代替與市場、行業的客戶等因素有著密切的聯系。

(3)展覽會的理念口號

展覽會的理念口號是構成展覽會品牌形式要素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語言形式提高展會的親和力和溝通力,使得展會項目的特性獲得富有感染力的展現。例如: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理念口號為:天人長安,創意自然。第2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的理念口號是:書博天下,智慧龍江。

Get the spirit of tomorrow(把握明天的精神)的理念口號讓CeBIT當之無愧成為全球最重要的信息技術展覽會。國際消費品及禮品展的理念口號被重新提煉為意大利再制造(REMADE IN ITALY),較以前的意大利制造(MADEIN ITALY),更凸顯展會的創新性為展覽會品牌形象增色不少。

視覺傳達

品牌會展的視覺傳達,就是供助于CIS的理論和方法,為會展項目進行視覺形象策劃、設計和表現。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手段包括號:

(1)展會標志的設計

標志是一種運用特殊文字或圖像組成的大眾傳播符號,通過精心設計、提煉的圖文傳達特定的涵義或信息。

展會的標志是整個會展系統設計的核心核心期刊。是整個會展視覺包裝的堅實的基礎。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標志設計,以光電波動為基本形象,具有很強視覺表現力,同時又包容著很多的變化。設計師把這個標志的特定樣式要素,成功地擴展、推延到整個世博會的系統設計,使漢諾威世博會成為近年來評價最好的會展系統設計作品之一。

展會標志的設計應著力突出其識別性和審美性的特點。

所謂的識別性是指作為符號,必須簡潔、清晰。標志可以通過各種文字或圖形的巧妙組合,在簡單的造型中容納多樣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圖形,從而傳達所要傳達的各種含義。

第2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標志以簡潔、明快的線條藝術地展示了圖書造型,準確地體現了全國書博會的主題內涵及專業特征。

審美性是指標志造型一定要具有美感,要獲得大眾的喜愛、認可和視覺愉悅。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標志采百花原態,化簡合成新形,將三角、四邊、五角、六棱的多類花型本科畢業論文格式,組合成一個富有東方神韻的“百花吉印”:三生萬物,花開吉祥;四合為土,天圓地方;五葉生木,林森蔭育;六流成水,澤被子民。該設計意像萬千,容大形厚,獨居視覺意蘊。

(2)展會吉祥物的設計

展會吉祥物是強化形象、提高溝通性與視覺親合力的設計造型。其設計要求與前面講過的標志設計要求大體一致,所不同的是要突出娛樂性和親和力。一般情況下,會展吉祥物多以擬人、夸張手法造型,也可以制做成可愛的紀念品,成為會展活動中難忘的感官印象。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吉祥物KICCORO(森林小子),造型上別致可愛,體現他們喜歡到處亂跑,精力旺盛,好奇心強烈,特別希望在愛知世博會上結交許多新朋友設計意圖。

品牌會展的視覺化包裝除以上手段之外,還可以根據項目的特性和品牌化的規劃,運用標準字、標準色彩這些視覺系統的基礎設計要素,并將其恰當用于相關應用要素的設計之中。

篇(7)

生物技術是分子遺傳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等基礎學科發展的產物。作為一種高新技術,生物技術在整個科學領域中占據了越來越顯著的地位。作為世界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人類徹底認識和改造自然界,克服人類自身所面臨的人口膨脹、糧食短缺、環境污染、疾病危害、能源資源匱乏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有效手段和工具[1]。

目前在黃瓜育種中,廣大科研工作者利用生物技術結合常規育種方法,創新了一大批含有優異基因的黃瓜育種材料,培育出多個豐產、優質、多抗品種。生物技術在黃瓜遺傳育種上的應用非常廣泛,下面介紹在這方面已取得的一些重要進展。

2分子標記技術在黃瓜遺傳育種中的應用

2.1黃瓜基因的分子標記

開展基因分子標記研究是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分離和克隆基因的基礎。“十五”期間,我國科研工作者建立了適合黃瓜的RAPD、AFLP和SSR標記的優化反應體系,并對黃瓜的多個基因進行了分子標記。

錢忠英等[2]優化的黃瓜RAPD反應體系為:PCR程序94 ℃預變性3 min,94 ℃變性30 s,37 ℃復性30 s,72 ℃延伸2 min,循環40周,最后72 ℃延伸7 min為佳;模板DNA的適宜濃度為2.5~5 ng/μL,引物濃度為0.6 mol/μL,dNTPs濃度為0.25 mmol/L,Mg2+濃度為1.875 mmol/L。張桂華等[3]建立了適合黃瓜的AFLP反應體系:在50μL酶切連接體系中,取300 ng基因組DNA進行雙酶切和接頭連接,然后取4μL酶切連接產物進行預擴增,預擴增產物稀釋30倍后,采用“2+3”選擇性擴增引物組合用于選擇性擴增可以得到很好的擴增效果。葛風偉[4]等摸索了適宜黃瓜的SSR反應體系,認為在25Μl PCR反應體系中,Mg2+的最適濃度為0.2 mmol/L;dNTP最適濃度為0.2 mmol/L;反應體系中Taq聚合酶宜加入1U,引物應加入30 ng;DNA最適濃度為5 ng/μL。另外,劉殿林[5]、張正奇[6]、孫敏[7]等也對黃瓜基因組DNA提取方法和RAPD反應體系進行了探索。

基因分子標記方面,陳勁楓等[8]利用RAPD技術獲得了黃瓜全雌性特異的片段B111000。婁群峰等[9]篩選得到了與黃瓜全雌性F基因連鎖距離為6.7 cM的AFLP標記TG/CAC234,并將該標記轉化為SCAR標記SA166。張桂華等[10]找到2個與白粉病抗病相關基因連鎖距離為5.56 cM的AFLP標記,目標片段的大小分別為238 bp和236 bp。張素勤等[11]研究并獲得了與控制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感病QTLs均緊密連鎖的顯性AFLP標記:E25M632-103。該標記從分子水平說明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某個感病QTLs是連鎖的。丁國華[12]篩選得到與抗霜霉病基因dm連鎖不十分密切的CsRGA3標記。在dm和CsRGA3之間還檢測到黃瓜白粉病抗病基因pm的存在,顯示了dm和pm存在連鎖關系。國艷梅[13]篩選到的AFLP標記E4M6和E5M5,分別與黃瓜營養部分苦味基因Bi連鎖,距離15.0 cM;和不苦基因bi連鎖,距離18.8 cM。顧興芳等[14]找到了與黃瓜果實苦味基因Bt緊密連鎖的兩個顯性AFLP標記E23M662-101和E25M652-213,與Bt的遺傳距離分別為5 cM和4 cM,且位于Bt兩側。Thomas等[15]以WⅡ983G×Strait8的55個F2+代個體和Iudm1×Strait8的90個F2+代為研究群體,從960對RAPD引物產生的135個多態性標記中篩選出5個與黃瓜霜霉病基因(dm)緊密連鎖的標記:G14-800、X15-1100、AS5-800、BC519-1100和BC526-1000。

2.2黃瓜遺傳圖譜的構建與基因定位

1994年,Kennard等[16]以G421×H-19獲得的F2+群體為材料,構建了一張總長為766 cM的遺傳圖譜,該圖譜由10個連鎖群組成,包含了58個位點標記,2個位點之間的平均距離為(21±8)cM。同時利用種間雜交GY14×PⅡ83967獲得F2+群體構建了含有70個位點,10個連鎖組群,總長480 cM的連鎖圖譜。1997年,Serquen等[17]以G421×H219雜交的100個F2+株系為試材利用RAPD技術構建了一個含有80個位點的連鎖圖譜,包含了77個RAPD標記,3個形態標記,分為9個連鎖組群,整合長度628 cM,平均標記間隔7.8 cM。

2000年,Danin-Poleg等[18]以GY14×PⅡ83967為材料,用SSR標記技術構建了黃瓜的遺傳圖譜,將14個SSR標記定位到8個連鎖組群中,整合圖譜總長為783.2 cM,并發現其中有9個標記與甜瓜相同。Bradeen等[19]利用Joinmap軟件,以G421×H219的雜交后代群體為研究對象,整合出含有10個連鎖群,255個標記,總長為538.6 cM的遺傳圖譜,平均標記間隔為2.3 cM。又以GY14×PⅡ83967為材料,構建了一張包括了15個連鎖組群,197個標記,整合圖譜長度為450.1 cM的黃瓜遺傳圖譜。Park等[20]利用對番木瓜環斑病毒(PRSV-W)和南瓜花葉病毒(ZYMV)敏感的“Straight8”和對PRSV-W、ZYMV有抗性的TMG1(TaichungMouGua)的F6代重組自交系(RLs)為材料,構建了包含353個位點,12個連鎖組群的連鎖圖譜。Fazio等[21]采用G421×H219獲得的171個RLs和216個F2+單株構建了包含14個SSR標記、24個SCAR標記、27個AFLP標記、62個RAPD標記、1個SNP標記和3個重要形態學標記(雌性,有限生長和小葉),分為7個連鎖組群,總長為706 cM的遺傳圖譜。Young等[22]以黃瓜抗病毒和感病毒的親本組成的重組自交系進行AFLP、RAPD、RFLP標記,并構建了353個位點的黃瓜圖譜。

“十五”期間,我國科研工作者構建了2張黃瓜遺傳圖譜,其一是張海英等[23]利用黃瓜重組自交系為作圖群體,構建的包含9個連鎖組群,共有234個分子標記的連鎖圖譜,其中包括141個AFLP標記、4個SSR標記和89個RAPD標記,覆蓋基因組長度727.5 cM,平均圖距3.1 cM。應用該圖譜對控制黃瓜耐弱光的數量性狀基因(QTL)進行了研究,將影響葉面積增長量的5個QTL分別定位在LG1、LG7和LG9連鎖群[24]。其二為李效尊等[25]利用F2+代群體,構建的包含77個SRAP標記和79個RAPD標記的遺傳圖譜,分屬4個大的連鎖群和5個小的連鎖群,總長度1110.0 cM,平均間距為13.7 cM。并將側枝基因(lb)定位在一個大的連鎖群上,其兩側標記是OP-Q5-1和OP-M-2-2,與lb的間距分別是9.3 cM和15.9 cM;將全雌性基因(f)定位在一個小的連鎖群上,其兩側標記是OP-Q5-2和BC151,與f的間距分別是13.8 cM和13.6 cM。

2.3分子標記在黃瓜親緣關系和遺傳多樣性上的研究

分子標記技術以其準確性高、速度快、周期短而較多地應用于黃瓜種質親緣關系分析和種質資源多樣性檢測方面。利用RAPD標記進行研究的報道有:張海英等[26]分析了華北型與歐洲溫室型品種的雜交后代的遺傳漂移情況,進行了初步的遺傳分析以及F2+個體的基因型分析。劉殿林等[27]分析了39份黃瓜材料的遺傳差異,不同材料間的遺傳距離(D)在0.0642~0.592之間,并根據遺傳距離,按UWPGA法進行了聚類分析。夏立新等[28]計算出黃瓜親本間分子遺傳距離,研究了田間園藝性狀與分子遺傳距離間各種相關曲線的相關系數。陳勁楓等[29]對黃瓜屬的22份材料的親緣關系進行了研究,聚類分析為2群:CS群(黃瓜、西南野黃瓜及野黃瓜)和CM群(甜瓜、菜瓜、野生小黃瓜及非洲角黃瓜)。莊飛云等[30]也將23份材料按親緣關系聚類為黃瓜、近緣野生種、種間雜交種和甜瓜亞屬種4類。李錫香等[31]分析了66份黃瓜種質基因組DNA,將供試種質分為8個組群。另外,利用RAPD標記可以從分子水平上探測黃瓜親本自交系與其雜種F1代的遺傳差異[32]。

AFLP技術也經常用在親緣關系和遺傳多樣性研究上面。王志峰等[33]利用AFLP技術對包括80份山東黃瓜地方品種和24份其他地區品種的遺傳親緣關系進行了研究,聚類分析結果顯示:山東黃瓜地方品種與日本品種和歐美品種分屬不同類群或亞類群,山東地方品種分為8組,各組內生態類型基本一致。AFLP分析計算出15份密刺類黃瓜品種的遺傳距離在0.033~0.686之間,聚類分析分為8類,新泰密刺和山東密刺遺傳差異較小,與長春密刺遺傳差異較大[34]。李錫香等[35]以8對引物對70份不同來源的野生和栽培黃瓜種質基因組DNA進行AFLP分析,將供試種質聚類為3大種群:西雙版納黃瓜組群、印度野生黃瓜組群和栽培黃瓜組群。Zhuang等[36]用RAPD和SSR分析黃瓜野生種、半野生種的親緣關系,二者的遺傳分析結果具有很高的協調性,二者遺傳距離的相關系數為0.94。

另外,李俊英等[37]發現在不同黃瓜品種的線粒體中存在類質粒分布的差異,其存在有一定隨機性,不同品種中的同一種類質粒間具有同源性。

2.4黃瓜基因的克隆與表達

黃瓜基因克隆有多篇報道。康國斌等[38]克隆得到了在黃瓜冷敏型品種低溫鍛煉異表達基因的cDN段(ccr18),大小為639 bp。在基因組中以單拷貝或低拷貝形式存在。ccr18基因與黃瓜低溫鍛煉相關,與擬南芥染色體IIIBAC庫中的F14P3基因組序列具有88 %的同源性。白吉剛等[39]擴增出黃瓜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ABPl)cDN段,大小約為800 bp,該基因在開花前1 d的子房中表達信號較弱,在授粉后2 d、4 d和6 d的幼果中表達增強。丁國華等[40]利用簡并引物從黃瓜基因組DNA中分離得到15條同時具有特征保守域結構的NBS類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翻譯產物與許多抗病蛋白有較高的同源性。

牛林海[41]克隆了黃瓜HMG(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s)基因,并認為該基因是單拷貝,具有組織特異性表達,在根中表達最強。葉青靜[42]測定了黃瓜果實組織中的與細胞分裂相關的精氨酸脫羧酶(ADC)基因cDNA序列(約1.83 kb)、與細胞膨大有關的擴張蛋白基因cDNA序列(約786 bp)以及一條酸性轉化酶的cDNA全長序列(約2.25 kb)。李志英[43]獲得了正常和“花打頂”黃瓜之間的2個差異片段所在基因的全長cDNA序列,分別定名為CUATP和CuADC。“花打頂”植株中CUATP的表達明顯減少,而CuADC表達量增加。梅茜[44]構建了黃瓜幼果的cDNA文庫,得到139個表達序列標簽(ESTs),其中有97條與已知基因高度相似,36條為低度相似序列,在GenBank中未找到匹配同源序列的ESTs為6個。婁群峰[45]從中國弱雌性黃瓜中克隆出了全長為1024 bp的ACC合酶基因,包含6個開放閱讀框,不同生態型黃瓜中ACC合酶基因序列保守性很強。不具有性型特異性,但在植株不同部位表達程度存在明顯差異。

2.5黃瓜雜種純度及品種指紋圖譜分析

黃瓜種子純度鑒定的常規方法是根據田間表現性狀進行鑒定,后來發展為利用同工酶的方法,但二者都有一定的缺陷。利用分子標記技術鑒定黃瓜種子純度,可以在苗期甚至種子階段進行,高效快速、穩定可靠。克服了傳統田間檢驗要根據植株園藝性狀進行而導致的費時、費力等缺點。但相關報道比較少。

王和勇[46]研究表明,黃瓜不同組織器官的DNA對RAPD擴增無影響,均可獲得一致的指紋圖譜,并建立了種子純度鑒定的RAPD的反應體系。孫敏[47]等通過RAPD標記鑒定和分析了黃瓜品種真實性,也建立了適宜黃瓜種子純度鑒定的RAPD指紋圖譜。金紅等[48]研究了抗除草劑基因在黃瓜雜種純度快速鑒定上的應用,摸索出田間抗性鑒定和室內種子抗性鑒定的除草劑臨界濃度,建立了一套在種子發芽階段或2片真葉期進行黃瓜雜交種純度鑒定的新技術。

2.6分子技術鑒定黃瓜病害

王惠哲等[49]以感病組織和健康組織總RNA為模板,進行cDNA合成和PCR擴增,對75份黃瓜病毒病樣本進行了檢測,結果從感病組織中擴增出與預期的425 bp大小一致的目標片段,而健康組織無此擴增產物;29份材料檢測到TMV,檢出率達38.67 %。同樣的方法,也檢測到黃瓜上的西瓜花葉病毒2號(WMV22)[50]。李淑菊等[51]利用RT-PCR對黃瓜病毒毒原種類進行檢測。陳潔云等[52]用同樣技術明確了ZYMV和CMV是浙江及其周邊地區侵染葫蘆科植物最主要的病毒種類,夏季CMV普遍發生,ZYMV主要發生在秋季。

3黃瓜組培技術與單倍體和三倍體培養

利用對黃瓜離體組織的培養,通過愈傷組織和胚狀體兩條途徑均可獲得再生植株。何曉明等[53]建立了子葉及下胚軸離體培養體系,通過愈傷組織分化出的不定芽獲得再生植株。郭德章等[54]將分離純化的黃瓜子葉原生質體,培養于mKM8p液體培養基中,原生質體可持續分裂至愈傷組織形成。當再生的愈傷組織直徑達0.5~1.5 cm時,及時轉入改良的MS附加不同生長激素的培養基上誘導分化及再生,結果產生大量體胚并再生成植株。

不少報道對黃瓜組織培養的影響因素做了探討。侯愛菊等[55]認為外植體類型、基因型及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誘導黃瓜直接器官發生有顯著影響,子葉節是最佳的外植體類型。楊愛馥等[56]研究認為愈傷組織誘導階段和胚胎發生階段分別采用9 %和6 %的蔗糖濃度,可促進體細胞胚胎發生;胚誘導培養基中添加6-BA 0.5 mg/L,以及愈傷組織誘導階段甘露醇與蔗糖配合使用,可提高體細胞胚胎發生率。梅茜等[57]研究表明,苗齡和ABA是影響子葉分化形成不定芽的顯著因素;加入適量的AgNO3可改善黃瓜愈傷組織的質地、促進芽的形成。與曹利仙等[58]試驗結果相同。郭德章等[54]認為Ca2+濃度對黃瓜原生質體的穩定和細胞分裂有重要影響。李云等[59]研究后認為赤霉素處理離體黃瓜子葉不能誘導花芽分化,萘乙酸的促進作用不明顯,激動素KT1.0誘導花芽分化的頻率最高。但周俊輝等[60]認為l/2 MS培養基中附加0.10 mg/L 6-BA能顯著提高離體黃瓜子葉的開花率,White培養基中附加2.00 mg/L的KT開花率也有明顯提高。相同濃度的L-丙氨酸和L-酪氨酸均明顯促進黃瓜子葉開花,而甘氨酸對黃瓜子葉開花則有一定的抑制。

在黃瓜單倍體和多倍體培養方面,杜勝利等[61]在國內首次建立了一整套通過未受房離體培養產生黃瓜單倍體植株的技術體系,再生頻率達25 %。雷春等[62]通過射線輻射花粉授粉并結合胚培養從3個基因型中獲得了單倍體植株。陳勁楓等[63]研究了異源三倍體黃瓜的離體繁殖的培養基配方最佳的不定芽誘導培養基為:MS + 6-BA 2.2 mg/L和MS + 3.0 mg/L KT + 0.2 mg/L NAA,然后叢生芽在MS + 0.2 mg/L 6-BA的培養基上伸長大約10 d后取整齊一致的芽在1/2 MS + 0.2 mg/L 6-BA培養基上生根。

4黃瓜遺傳轉化體系建立及基因工程改良

基因工程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改良作物品種的關鍵技術之一,在農業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應用于黃瓜上的轉基因方法有農桿菌介導法、基因槍法、花粉管通道法和電激法等,目前以農桿菌介導法為主要方法。近幾年來,廣大科研工作者研究和建立了黃瓜高效遺傳轉化體系,并通過農桿菌介導將CMV-CP、CBF3、Cor15A、Chi、Glu、CTB/CS3、RS等基因導入黃瓜基因組。

陳崢等[64]的研究表明,在共培養的菌液中添加乙酰丁香酮,明顯提高外植體的愈傷組織誘導率;延長農桿菌與外植體的共浸染時間至40 min,外植體的存活率和出芽率顯著提高。姚春娜等[65]試驗表明,超聲波處理可以明顯提高農桿菌對外植體的轉化頻率。侯愛菊等[66]建立了一套黃瓜遺傳轉化體系,適宜的選擇壓力為卡那霉素30 mg/L。金紅等[67]也對影響遺傳轉化體系的因素進行了摸索。于靜[68]、孫蘭英[69]、趙雋等[70]均認為子葉節是黃瓜遺傳轉化體系的最佳外植體,最適宜的芽誘導培養基為MS + 6-BA 0.5 mg/L;子葉節預培養1~2 d,在添加6-BA 0.5 mg/L、乙酰丁香酮100μmo1/L,pH 5.2的MS培養基上進行培養,遺傳轉化效率最高。利用TDZ從子葉節上誘導出再生芽,效果優于BA。

金紅等[67]將抗除草劑基因bar導入到黃瓜子葉中,獲得落地轉化株系。鄧小燕等[71]構建成植物表達載體Pbinp-35S-CBF3。通過農桿菌介導轉化黃瓜子葉,獲得了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黃瓜再生植株。張興國[72]等也將冷cbf3基因和corl5a抗寒基因導入黃瓜基因組,創制出耐寒黃瓜新材料。白吉剛等[73,74]將擬南芥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轉化黃瓜,獲得的轉基因植株單性結實能力增強。通過黃瓜離體子葉不定芽再生體系,陳麗梅[75]和林建麗[76]已分別將熒光素基因(luc)、ATT1基因和花生白黎蘆醇合酶(RS)基因導入黃瓜,獲得了陽性轉基因植株。柏錫[77]獲得了轉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基因的黃瓜植株。張國廣[78]將來源于菜豆的幾丁質酶(Chi)基因和克隆自煙草的β-1,3-葡聚糖酶(Glu)基因導入3個基因型的黃瓜基因組中。侯愛菊[66]、孫蘭英[69]和楊成德[79]也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將菜豆幾丁質酶基因導入黃瓜。

5存在問題及展望

黃瓜有7對染色體,染色體組總長度750~1 000 cM,高飽和的分子連鎖圖應具有7個連鎖群。目前構建的遺傳圖譜相對不飽和,整合后的連鎖圖譜雖然密度增加,但是不能覆蓋整個基因組。被定位到圖譜上的分子標記不多,與重要性狀緊密連鎖的標記就更少。因此,仍需對黃瓜分子標記進行研究,找到與性狀緊密連鎖的標記,為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和基因的定位克隆奠定基礎。黃瓜組織培養以二倍體的研究居多,單倍體和多倍體的研究較少,黃瓜單倍體組織培養的技術在國內仍未成熟,黃瓜轉基因技術也還停留在研究階段,與實際應用還有相當差距,今后尚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姜健.生物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應用[J].農業與技術,1999,19(3):8-11.

[2] 錢忠英,蔡潤,潘俊松,等.黃瓜RAPD體系的優化與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3,21(3):208-213.

[3] 張桂華,杜勝利,鞠秀芝,等.黃瓜AFLP反應體系的建立[J].華北農學報,2004,19(2):10-12.

[4] 葛風偉,張海英,陳青君,等.黃瓜SSR反應體系的建立[J].華北農學報,2004,19(2):5-9.

[5] 劉殿林,楊瑞環,哈玉潔,等.黃瓜基因組DNA提取與RAPD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2,17(4):9-12.

[6] 張正奇,鄒敏芬,熊勁芳,等.黃瓜DNA的提取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0(6):31-33.

[7] 孫敏,喬愛民,王和勇,等.黃瓜DNA提取及其RAPD-PCR反應體系的優化[J].種子,2004,23(6):9-14.

[8] 陳勁楓,婁群峰,余紀柱,等.黃瓜性別基因連鎖的分子標記篩選[J].上海農業學報,2003,19(4):11-14.

[9] 婁群峰,陳勁楓,MollyJahn,等.黃瓜全雌性基因連鎖的AFLP和SCAR分子標記[J].園藝學報,2005,32(2):256-261.

[10] 張桂華,杜勝利,王鳴,等.與黃瓜抗白粉病相關基因連鎖的AFLP標記的獲得[J].園藝學報,2004,31(2):189-192.

[11] 張素勤.黃瓜霜霉病和白粉病抗性遺傳機制及其分子標記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5.

[12] 丁國華.黃瓜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及其對霜霉病抗病基因標記的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4.

[13] 國艷梅.黃瓜苦味遺傳規律研究及AFLP分子標記(碩士畢業論文).2003.

[14] 顧興芳,張素勤,張圣平,等.黃瓜果實苦味Bt基因的AFLP分子標記[J].園藝學報,2006,33(1):140-142.

[15] Thomas H,Staub J E,Claude Thomas.Linkage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 stodowny mildew resistance in cucumber (CucumissativusL.)[J].Euphytica,2000,115:105-113.

[16] Kennard W K,Poetter K,DIjkhuIzen A,et al.Linkage samong RFLP,RAPD,isozyme,disease-resistance and morphological marker sinnarrow and wide crosses of cucumber[J].TheorAppl.Genet,1994,89:42-48.2.

[17] Serquen F C,Bacher J,Staub J E.Mapping and QTL analysis of horticultural trait sinanarrow cross in cucumber(CucumissativusL.)using random 2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markers[J].MolecularBreeding,1997,3:257-268.

[18] Danin-Poleg Y,Reisn,Baudracco-Arnas S.Simples equecerepeats in Cucumism apping and mapmerging[J].Genome,2000,43:963-974.

[19] Bradeen J E,Staub C,Wye C.Toward sanexpande dandinte grated linkagemap of cucumber(CucumissativusL.)[J].Genome,2001,44:111-119.

[20] Park Y H,Swnsoy S,Wye C,etal.Agenetic map of cucumber composed of RAPDs,RFLPs,AFLPs, and lociconditioning resistance topapayaring spot and 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es[J].Genome,2000,43(6):1003-1010.

[21] Fazd G,Staub J E,Srevensm R.Genetic mapping and QTL analysis of horticultural traits in cucumber(CucumissativusL.)[J].Theor.Appl.Genet.,2003,107(5):864-874.

[22] Young H P,Suat S,Cispin W,et al.Agenetic map of cucumber composed of RAPDs,RFLPs,AFLPs and locicondition[J].Genome,2000,43:1003-1010.

[23] 張海英,葛風偉,王永健,等.黃瓜分子遺傳圖譜的構建[J].園藝學報,2004,31(5):617-622.

[24] 張海英,陳青君,王永健,等.黃瓜耐弱光性狀的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種,2004,2(6):795-799.

[25] 李效尊,潘俊松,王剛,等.黃瓜側枝基因(lb)和全雌基因(f)的定位及RAPD遺傳圖譜的構建[J].自然科學選展,2004,14(11):1225-1229.

[26] 張海英,王永健,許勇,等.黃瓜育種中“血緣”遺傳關系分析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1,16(2):20-26.

[27] 劉殿林,楊瑞環,哈玉潔,等.不同來源黃瓜遺傳親緣關系的RAPD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3,18(3):50-54.

[28] 夏立新,陳德富,等.黃瓜親本間分子遺傳距離與雜種優勢的相關性[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1,34(2):91-94.

[29] 陳勁楓,莊飛云,逯明輝,等.采用SSR和RAPD標記研究黃瓜屬(葫蘆科)的系統發育關系[J].植物分類學報,2003,41(5):427-435.

[30] 莊飛云,陳勁楓.黃瓜栽培種、近緣野生種、種間雜種及其回交后代的RAPD分析[J].園藝學報,2003,30(1):47-50.

[31] 李錫香,蔚,杜永臣,等.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的RAPD鑒定與分類研究[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4,5(2):147-152.

[32] 齊秀麗.黃瓜自交系及其F1代的RAPD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3.

[33] 王志峰,孫日飛,孫小鐳,等.山東省黃瓜地方品種資源親緣關系的AFLP分析[J].園藝學報,2004,31(1):103-105.

[34] 王志峰,孫小鐳,孫日飛,等.山東密刺類黃瓜親緣關系研究[J].中國蔬菜,2005(2):6-8.

[35] 李錫香,蔚,杜永臣,等.黃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其親緣關系的AFLP分析[J].園藝學報,2004,31(3):309-314.

[36] Zhuang F Y,Chen J F.Assessment of genetic relationship samong Cucumisspp.by SSR and RAPD marker analysis[J].Plant Breeding,2004,123:167-172.

[37] 李俊英,聞穎達.黃瓜線粒體類質粒pC1,pC4在品種間的分布及同源性研究遺傳[J].科學通報,2001,28(4):367-371.

[38] 康國斌,許勇,雍偉東,等.低溫誘導的黃瓜ccr18基因的cDNA克隆及其表達特性分析[J].植物學報2001,43(9):955-959.

[39] 白吉剛,劉佩瑛,等.黃瓜生長素結合蛋白cDN段的克隆及其表達[J].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報,2002,28(3):200-204.

[40] 丁國華,秦智偉,劉宏宇,等.黃瓜NBS類型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與分析[J].園藝學報,2005,32(4):638-642.

[41] 牛林海.裂葉牽牛、玉米和黃瓜HMG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2.

[42] 葉青靜.黃瓜果實發育相關基因的克隆及其表達調控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3.

[43] 李志英.黃瓜“花打頂”形態、解剖、細胞學特征及相關基因的分離與鑒定(博士畢業論文).2003.

[44] 梅茜.黃瓜幼果cDNA文庫構建與部分ESTs分析(碩士畢業論文).2004.

[45] 婁群峰.黃瓜全雌性基因分子標記及ACC合酶基因的克隆與表達研究(博士畢業論文).2004.

[46] 王和勇.黃瓜雜交種子純度的RAPD鑒定(碩士畢業論文).2001.

[47] 孫敏,喬愛民,王和勇,等.黃瓜雜交種子純度的RAPD鑒定[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8(2):103-107.

[48] 金紅,杜勝利,陳崢,等.抗除草劑基因在黃瓜雜種純度快速鑒定上的應用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4,19(3):31-34.

[49] 王惠哲,李淑菊,龐金安,等.黃瓜上煙草花葉病毒的RT-PCR檢測[J].天津農業科學,2004,10(2):11-13.

[50] 王惠哲,李淑菊,霍振榮,等.利用RT-PCR檢測黃瓜上的西瓜花葉病毒[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4,11(4):20-22.

[51] 李淑菊,王惠哲,霍振榮,等.利用RT-PCR對黃瓜病毒病毒原種類進行檢測[J].華北農學報,2004,19(3):100-102.

[52] 陳潔云.兩種葫蘆科病毒的分子檢測和致病性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03,33(5):449-455.

[53] 何曉明,林毓娥.黃瓜子葉和下胚軸的離體培養[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1,37(5):423-424.

[54] 郭德章,鄢錚,賴鐘雄,等.‘翠秀’黃瓜子葉原生質體的高效培養及植株再生[J].園藝學報,2003,30(2):227-228.

[55] 侯愛菊,朱延明,楊愛馥,等.誘導黃瓜直接器官發生主要影響因素的研究[J].園藝學報,2003,30(1):101-103.

[56] 楊愛馥,朱延明,侯愛菊.幾個影響黃瓜子葉體細胞胚胎發生的因素[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3,39(3):206-208.

[57] 梅茜,張興國.黃瓜組織培養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24(3):266-267.

[58] 曹利仙,趙鸝,唐宇力,等.硝酸銀對黃瓜離體子葉培養芽再生的促進效應[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1,36(2):168-171.

[59] 李云,鄢洪強,李林,等.離體培養黃瓜子葉花芽分化研究[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19(6):86-88.

[60] 周俊輝,周家容,林畢成,等.6-BA和氨基酸對黃瓜子葉離體培養成花的影響[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2):171-173.

[61] 杜勝利,魏愛民,魏惠軍,等.利用生物技術創造黃瓜育種新材料方法研究[J].天津科技,2001,(2):627.

[62] 雷春,陳勁楓,錢春桃,等.輻射花粉授粉和胚培養誘導產生黃瓜單倍體植株[J].西北植物學報,2004,24(9):1739-1743.

[63] 陳勁楓,羅向東,余紀柱,等.異源三倍體黃瓜的離體繁殖和鑒定[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3,39(2):109-112.

[64] 陳崢,金紅,程奕,等.提高黃瓜農桿菌遺傳轉化體系再生頻率的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1,7(4):47-49.

[65] 姚春娜,王亞馥.超聲波輔助發根農桿菌對黃瓜遺傳轉化的影響[J].園藝學報,2001,28(1):80-82.

[66] 侯愛菊.黃瓜抗真菌基因遺傳轉化體系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1.

[67] 金紅,杜勝利,陳崢,等.抗除草劑轉基因黃瓜的獲得及T_1植株抗性鑒定[J].華北農學報,2003,18(1):44-46.

[68] 于靜.CTB/CS3基因表達載體構建及對黃瓜的轉化(碩士畢業論文).2003.

[69] 孫蘭英.幾丁質酶基因對黃瓜遺傳轉化的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3

[70] 趙雋,王華,潘俊松,等.黃瓜子葉節離體再生體系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科學版),2004,22(1):43-48.

[71] 鄧小燕,張興國,井鑫,等.冷誘導轉錄因子基因CBF3轉化黃瓜的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6(5):603-605.

[72] 張興國,邵長文,等.基因Cor15A和CBF3導入黃瓜基因組[J].蔬菜分子育種研討會論文集,2004.

[73] 白吉剛,宋明,劉佩瑛,等.生長素結合蛋白cDNA的克隆及其在黃瓜中的表達[J].植物學通報,2002,19(6):705-709.

[74] 白吉剛,王秀娟,尹謙遜,等.生長素結合蛋白基因轉化黃瓜的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4,37(2):263-267.

[75] 陳麗梅.黃瓜的高效再生和根癌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碩士畢業論文).2004.

[76] 林建麗.花生白黎蘆醇合酶基因表達載體構建及黃瓜遺傳轉化體系的初步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4.

[77] 柏錫.t2PA基因對黃瓜的遺傳轉化及其在不同植物中的表達效率分析和密碼子改造(碩士畢業論文).20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aaa片|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丰满大爆乳波霸奶| 真实单亲乱l仑对白视频|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18禁黄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直播 |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欧美无人区码suv|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yw|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林ゆな| 天美传媒国产精品果冻|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国产放荡对白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韩国男男作爱gaywww|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av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爆乳女仆高潮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电影在线播放| 艳妇交换俱乐部|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天堂区| 无码区a∨视频体验区30秒| 双乳奶水饱满少妇呻吟免费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а√天堂中文在线资源bt种子|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午夜免费视频|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狠狠色综合7777久夜色撩人ⅰ|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少妇一晚三次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