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7: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消費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從保護方看
首先,法律適用難。我國目前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可適用的法律法規總體上來說達到了量上的要求,涵蓋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保法》)、《產品質量法》、《種子法》、《種子管理條例》、《農作物種子質量糾紛田間現場鑒定辦法》等多部法律規范性文件。然而這些法律法規中的許多規定具有原則性、宣示性、普適性,缺乏具體性和操作性,而農村消費糾紛本身又具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使得執法機關在適用這些法律法規解決農村消費糾紛時難以有法可依。例如,《消保法》第62條規定:“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于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法執行。”在農業生產中,假種、劣種以及劣質化肥、劣質農機坑農,損害農民權益的事件并不罕見。當這些糾紛發生時,在處理具體的案件中執法者究竟如何參照適用《消保法》,法律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而且這種參照適用性規定讓本來法律知識匱乏的農民更是不知所以然。其次,社會保護組織、行政執法隊伍下鄉難。由于體制、編制、經費等條件的限制,我國的社會保護組織和部分行政執法組織的機構設立并未惠及到農村。這表現在:一是我國一些消費者協會設立在縣級以上的地區,村鎮駐地并未設立;二是行政調解涉及到工商、質監、農業、衛生等多個部門,也未在農村建立相關的辦事機構,或者雖有相關機構,但并未被農民知曉,也未被農民利用來解決消費糾紛,因而作用有限;三是我國的仲裁委員會一般設立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其他設區的市,農村對于仲裁這種糾紛解決方式非常陌生。這些機構本身的設置遠離農村,因此出于對經費、人員調配等諸多方面的考慮往往使維權組織、執法隊伍下鄉執法和維權成為空頭支票。
2.從受損方看
首先,消費產品和消費時限的特殊性,證據采集難。就農村消費者而言,由于經濟水平相對低下,大部分的消費依然停留在生活資料的購買上。這些產品大多是即耗品,購買地點一般是在農村供銷社、小賣部。這些地方根本不會也沒有條件開出電腦小票、發票等購物憑證,所以有時候出現問題,明知是假冒偽劣產品導致的,由于實物已被消費而不再存在,根本無法證明問題的產生就是所購產品所致;即使是有簡易的購物憑證,消費者因對其重要性沒有認識,或者缺乏證據意識,通常不會保存,也使得證據蕩然無存。而且在糾紛的救濟中,有時還涉及到提供專業的產品質量鑒定證明等文件,這些對于農村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個難題。另外,農村消費中消費時限的特殊性也使得證據的收集成為難點所在。例如,在農資消費中,農業生產中需要的種子、化肥、農藥等受農作物生長期的限定,它們發揮作用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加上農民自我維權意識、證據意識的淡薄,原始購物憑證也就很難保存,致使維權時無證可憑。2013年10月25日通過的新修《消保法》規定了舉證責任倒置,但由于適用范圍和適用時限的狹窄,實際上很難保障農民的利益。其次,由于受損農戶的群體性,協商和解及行政調解、人民調解難。在農村消費糾紛中,農資消費糾紛占有較大比例。因為一般的農村消費中,普通的生活用品出現問題往往會因為金額小,農民維權意識的淡薄和維權成本的高昂使他們產生一種“不值得”、“不劃算”的思想觀念,大多會選擇忍氣吞聲的方式處理。所以,涉及金額相對較大的農資消費領域成為了農村消費糾紛的集中點。這類糾紛涉及面廣,給農民造成的損害也較大,社會影響大,因此,如果處理不及時、不妥當,很容易造成群體性糾紛,引發集體上訪事件。與生活用品消費糾紛一樣,在種子等農資消費糾紛中,農民由于法律知識缺乏和良種識別能力較差,證據意識和權利保護意識不強,購買種子等農資時不索要發票,當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也往往難以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是其一。其二,由于農資消費糾紛涉及的受損農戶多具群體性,人數眾多,各有各的利益訴求和主觀判斷標準,眾口難調,因此在處理時常常又很難達成統一的意見和解決方案,使糾紛的處理常常久拖不決,即使有時經營者愿意用賠償而息事寧人也不得而終,這在行政調解、人民調解中依然是個相當的難題。
3.從侵害方看
糾紛原因涉及生產、儲存、運輸、銷售等眾多主體,到底在哪一個環節引起了產品質量問題,其責任認定較為困難。消費糾紛產生時,受損方因不知產品到底哪里出現問題,首先會找到銷售者。現實中,產品缺陷或者瑕疵可能跟銷售者無關,這又牽涉到產品的生產者、儲存者、運輸者。生產者可能會違反市場規則,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儲存者、運輸者在儲存、運輸產品的過程中,也可能使產品變質或損傷。有時消費者由于自身操作使用的不當也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害。這樣,產品銷售者究竟是不是責任的最終承擔者,一時難以明確。由于責任主體不明,再加上證據缺失,使得糾紛久拖不決。有關部門在處理時首先會對糾紛的原因進行科學分析和合理判斷,然后再對責任進行公平合理的認定。然而農村消費者由于其文化素質和法律素質有一定的欠缺,對責任劃分和依靠證據證明糾紛事實往往不易理解和接受,這給執法者處理案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即使有時生產者或銷售者為早日結案了事,請求有關機關確定賠償數額都難以達成所愿。
二、農村消費糾紛解決難的原因
1.權益保護制度及救濟機制不健全
(1)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在我國,消費者維權的主要依據《消保法》自身還不健全,仍然存在著諸多的缺陷。其典型表現就是法律條文中存在一些“參照適用”的非確定性規范,過于原則化和抽象化,沒有相對具體的可操作性規定,如上述所列《消保法》第62條對農資消費的參照適用。另外很多地方立法機關在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時,往往閉門立法,缺乏對農村市場和農村消費者的基本立法調研,沒有傾聽他們的呼聲和利益需求,農民也談不上參與法規的制定,自然制定出的法規也很難有力地表達他們的訴求。[1](2)現存救濟渠道不暢通。根據新《消保法》第39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協商和解、調解、投訴、仲裁和訴訟五種途徑解決,但在實踐中往往是協商不歡而散、調解難見分曉、投訴久拖無果、仲裁專業不強、精疲力竭,最后弄得消費者只能在白費人力物力財力之后,無奈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霉。10•(3)維權成本過高,打擊消費者的維權積極性。農村消費糾紛中涉及的權益受損數額相對較小,因此,當糾紛發生時,高額的訴訟成本讓欲通過公權力尋求救濟的農村消費者望而卻步。而且根據現行民事訴訟法的舉證規則,除新修《消保法》對特定消費品的舉證責任倒置外,大部分消費糾紛仍由主張侵權一方的農村消費者來承擔,而多數農村消費者又缺乏消費憑證保存意識,取證比較困難,這又增加了維權成本。[2]尤其是訴訟中,程序復雜,訴訟成本頗高,盡管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小額訴訟制度,但對于農村消費糾紛所涉及的小數額來看,公力救濟依然顯得不值所當。并且現實中農村消費者維權失敗的例子屢見不鮮,即使是維權成功,由于所涉案金額過小,按現行法律所規定的賠償標準(最高的《產品質量法》中為三倍賠償,其他的一般為雙倍賠償),計算下來,消費者不但沒有得到切實的賠償利益,反而是勞力傷財、得不償失的訴訟。這些方面的原因都嚴重挫傷了農村消費者維權的積極性。
2.消費者維權意識淡薄
(1)農村消費者法律知識缺乏,維權意識淡薄。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村消費者,本身文化素質不高,對一些商品的知識掌握有限,對產品質量的優劣、好壞和真假的辨別能力較弱,相關的法律知識更是匱乏。很多農民不知道諸如《消保法》、《產品質量法》、《種子法》等與他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據統計,50%多的農民不知道消費者的“九項權利”。[3]消費糾紛發生時,很少有人會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這種維權意識的淡薄,往往使得消費者能忍則忍,最多也就是尋求協商和解等私力救濟,未果的情況下,只能自認倒霉。(2)農村普法宣傳及法制教育的缺失。村民普遍存在法律知識盲區,維權意識淡薄,不只與其自身文化素質不高有關,更與農村普法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相聯。“送法下鄉”、“法制教育進村”等法制宣傳活動普遍流于形式,沒有實效性。這種對農民消費知識和維權知識的宣傳缺失使得農民的消費維權失去了賴以扎根的土壤。
3.經營者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違法經營
(1)經營者的趨利心理,惡化了農村的消費市場環境。農民對產品真偽辨別能力的不足,以及農村消費市場的混亂使假冒偽劣產品大量的充斥著農村消費市場。經營者為了高額利益全然不顧農民的合法權益,更有不法經營者拋開行業規范,不顧法律約束,在農村猖獗地制假售假,欺詐經營,于是所謂的家電下鄉儼然成為了“假”電下鄉,消費者變成了消“廢”者。農村成為了假冒偽劣產品生存的溫床,也成為了不法經營者牟取暴利的目的地。(2)政府對市場秩序的監管不力。保障農村市場產品質量,保護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該是行政機關的法定責任。然而,農村市場上產品質量問題、價格問題等大量存在[1]。經營者之所以肆無忌憚的在農村銷售假冒偽劣產品不僅在于不法經營者的不自律,工商、質監、農業、衛生等部門的監管不力也給經營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使得農村的消費市場相當混亂。
三、緩解農村消費糾紛解決難的對策
立法保護不全、行政執法不嚴、司法救濟不力等等國家防線的缺失,加上農村消費環境的惡化以及消費者自身維權知識與能力的缺乏,使得農村的消費糾紛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維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秩序與穩定,影響了國家經濟健康發展。鑒于此,有必要從國家、社會、消費者方面進行規制,從而有效解決農村消費糾紛,切實維護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1.國家(政府)層面的規制
(1)健全立法,完善對農村消費者的特別保護。法律作為維護農村消費者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最有力和有效的一種。因此,國家立法機關和司法機關應盡快修訂和完善與農村消費者切身利益相關的各項法律法規。對于其中過于原則化和宣言化的規定應配套相關的司法解釋予以具體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基于農村消費糾紛群體化的特殊性,可以選擇適用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而且在新修《消保法》中增加的消費者協會的公益訴訟制度。此外,新修的《消保法》第25條增加了消費者的無需說明理由的反悔權,即本條規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本條規定僅僅適用于網購等特殊的購物方式。而對于農村消費者來說,基于信息技術和經濟水平的落后,使用此類購物方式的可能性極小。顯然,如果使用這一條來保護農村消費者將使其無用武之地而形同虛設。但這一條文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法,即可以通過增加一些直接在商店購買商品的反悔權來拓寬其適用范圍。同時,各地方立法機關還可以根據本地區農村消費者和消費市場的特殊性,在充分聽取民眾意見和訴求的基礎上,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制定適合本地區實際需要的、能切實維護農村消費者權益的地方性法規,使本地農村消費糾紛的解決有法可依。(2)嚴格行政執法,切實發揮公權力護農作用。嚴格執法,凈化農村市場尤其是農資市場,是行政機關維護農村消費者權益的根本舉措。首先,政府要加強市場監管體系建設,形成健康的農村市場經營秩序。其次,執法部門要認真踐行新《消保法》關于經營者經營欺詐的三倍賠償的制度實施,以懲罰來警戒市場經營主體,從而建立起行業組織監管、經營者自律、社會監督、法律規范的有秩序、講信用的農村消費市場體系。再次,加強基層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業務水平。最后,加強工商、質監、農業、衛生等部門的協調和聯絡,在明確各部門職責的基礎上互相配合,形成保護農村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合力。(3)暢通救濟渠道,保障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專業知識的缺乏,以及公力救濟基層機構的缺失和程序的復雜,致使消費者一般不會采用公權力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有必要對五種消費糾紛糾紛解決渠道進行有效的銜接和整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各種維權渠道的暢通,從而真正地維護農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首先,健全農村基層維權組織機構,在鄉鎮設立消費者協會分會,并在每個行政村設立消費者協會聯絡站和投訴站,[1]形成多維的全村維權機構。其次,建立一套農村消費者權益保護仲裁機制,并可在縣設立消費糾紛仲裁辦事機構,使仲裁這種糾紛解決方式不再是農民維權途徑中的新生兒。再次,對于訴訟這一強有力的最后防線,在程序適用上,考慮到現行法中小額訴訟規定的粗糙化,可以出臺一套專門適用于小額消費糾紛的訴訟程序,使糾紛的解決更為簡便、快捷。另外,為讓經濟困難的農民打得起官司,法院可以對其實施免交或少交訴訟費用等救濟措施。在訴訟中還牽扯到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農村消費者舉證難的現狀。對此,可以推行一種傾向于消費者的舉證責任制度,例如可規定消費者只需提供瑕疵或缺陷產品的購物憑證即可,而不需要提供專門機構的鑒定證明等文件,[4]可以加重生產者或銷售者的證明負擔,即擴大舉證責任倒置的適用范圍,這樣也就給農村消費者訴訟維權提供了方便。
2.消費者自身層面的規制
(1)自覺學法用法,提高維權意識和維權能力。農村消費者要加強自身消費知識和基本法律知識的學習,提高辨別產品真假的能力,知悉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樹立消費行為證據保存意識。例如,可以經常收看一些法制宣傳教育欄目,閱讀法制教育讀本等,不斷提高自身的消費素質和維權意識,做自覺規避偽劣商品并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社會主義新農民。(2)加強對農村消費者的普法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法律知識和消費知識的水平,不僅需要消費者自身的學習,也離不開社會組織和政府的宣傳教育。充分發揮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3•15”和法制宣傳日“12•4”的作用,免費向農民普及法律常識,宣傳與農民利益相關的法律法規,送法下鄉,送法到村,送法入戶。定期開展法制講座和法律咨詢活動,同時可以附帶向農民普及消費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辨別假冒偽劣產品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自覺避免問題引起消費糾紛的出現。
3.經營者層面的規制
(一)以公平自愿原則作為認定消費行為效力的基本依據《新消法》將公平自愿交易作為認定買賣契約行為有效性的又一個重要原則。公平是自愿的前提,而自愿是真實意思表示的基礎,違背當事人意愿而作出的不真實意思表示,屬于法定可撤銷情形。因此消費行為最終在法律上效力如何,還要看公平、自愿原則是否得到遵守。消費關系中的公平既是對消費者自由、公平締約權利的保護,也是對銷售者、生產者以及市場公平交易秩序的維護,法律盡力促使私人契約自由和維護公序良俗之間得到平衡。一方面,法律要維護普通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另一方面,要照顧到一些特殊消費者的情況,避免因為介入太深、管制過嚴而影響市場運行的效率。這時候,法律需要就雙方利益的妥協與平衡作出一些例外規定。如《新消法》第23條對包裝污染、商品部分破損、保質期即將過期等有小微瑕疵的商品,基于特定原因而認定此種消費行為的效力。同樣,對網購等新興消費業態的規制,《新消法》也充分體現了公平自愿的原則。又如消費者因商家承諾而享有的一定期限內無理由退換貨的權利,本屬于例外情形。但網購等非現場消費業態不同于傳統的現場交易,在這種非現場消費過程中,消費者的知情權有可能未得到充分實現,法律基于此種考慮而對消費者作出特別保護,將7日內無理由退換貨作為一項普遍規定加以保護。在這種情形下,知情權和公平原則發生一定的沖突,為實現二者的平衡,法律需要進一步作出例外規定。對消費者定做的商品、鮮活易腐的商品、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計算機軟件等數字化商品、交付的報紙期刊等,由于退貨后無法繼續銷售,或者當商品是否已經被復制、被消費等難以判定時,如果簡單地認定這些契約行為是可撤銷的,就可能對銷售者的權益造成侵害。為體現公平自愿原則,維護交易秩序的穩定,法律保護了銷售者的權益,即規定不適用7日無理由退貨。此外,對格式條款的規制也體現了公平自愿原則。
(二)以權利救濟原則作為維護消費秩序的重要保障按照現代私人契約自由、平等、守信、救濟的精神,締約雙方在知情的基礎上,堅守公平、自愿原則而締約,公權力不得隨意干涉。但如果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無法在受到侵害后獲得救濟,那么這項權利就是不完整的權利,基于此項權利而締造的契約,其有效性在理論上缺乏必要基礎,因此法律需要在締約一方主體權益受到損害時介入,以對失衡的權利義務作出彌補糾正。《新消法》從結構安排上和具體的內容規定上,均體現了這樣的法律精神。從《新消法》的規定看,這種介入在兩種情形下發生。一是消費一方權利受到侵害,而對直接主體的法律規制。如《新消法》遵循“有權利必有救濟”原則,在“總則”和“消費者權利”中明確規定了消費者享有的權利,并通過設定“經營者的義務”,從反面保障消費者權利的實現。如果前述權利和義務無法實現時,法律通過明確政府對保護消費者權利的職責,厘清消費者與經營者、生產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確保有責任一方承擔義務。二是消費一方權利受到侵害,因客觀原因受害方無法直接實現自身權利時,基于實質公平原則對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規制。如《新消法》第43條關于消費者在特定情況下對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請求賠償的權利以及對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的權利。然而從現實情況看,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時有發生,但履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職能機構并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這給消費者維權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綜上所述,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需要三項原則相互協調,并行推進,共同發揮作用,任何一項制度的不完備或者執行不力,都會影響到法律目標的實現。
二、《新消法》對消費行為的保護仍有不足之處
與過去相比,2014年修訂的《新消法》在法律對社會的適應性、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等方面都進行了完善,這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具有重要意義。但從法律執行的實際情況看,《新消法》仍存在不少制度“缺陷”。總體上表現為三個方面:1.公益訴訟的相關規定不細,消費者單個主體維權成本較高。公益訴訟的相關主體責任并未細化,消費者權益最終能否得到保障的不確定性很大。目前,社會影響巨大、涉及群眾面廣、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侵權案件,一般會有相關的司法機關介入,案件會得到較好的、及時的解決。但是,許多數額較小、涉及面少、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案件處理相對不是十分理想。2.社會消費環境仍需完善,價格不公開、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仍然普遍存在。在許多監管不到的交易市場,商家并不能主動自覺地公開商品的價格,宰客、欺客、蒙騙消費者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旅游景點和壟斷性商品的消費上,這些現象普遍存在。3.社會誠信環境尚未營造起來,銷售者對違約、失信的責任意識相對較差。一些銷售商在侵權案件發生后,不是及時去處理并改正,而是消極應對,有的甚至有錯不改,繼續之前的違約、違法行為。
三、進一步完善《新消法》立法的建議
下午好!我是金融學專業***,非常感謝各位老師不辭辛苦參加我的論文答辯。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分析》,我的指導老師是***老師。下面我就論文的相關情況向各位老師作一下匯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寫作意義。
近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在國家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支持下,農民收入連續幾年獲得穩定增長,農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但與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當前,農村是擴大內需的突破口,經濟增長的潛力在農村,而農村資金短缺,農民貸款難問題嚴重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阻礙了農村市場的發展。這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是相違背的。
本課題通過分析農村消費信貸的現狀,發現其中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策略,可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提供政策建議和理論依據,使我國農村需求潛力得到進一步的開發,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村金融市場實現繁榮。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和寫作思路。
研究方法:
1.文獻綜述法。在前人的基礎上,全面分析農村消費信貸在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相應策略。
2.定性分析法。以當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狀況為切入點,定性的研究阻礙農村消費信貸發展的多方面原因。
思路:
從調研農村消費市場和消費信貸情況入手,深入分析新時期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狀況,針對制約我國農村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因素和農村消費需求和消費信貸需求的特點,并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研究,進而提出開拓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策略。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分析農村消費市場的需求狀況,指出目前農村消費市場缺少足夠的信貸支持,從側面說明拓展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部分通過分析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現狀,提出目前農村消費信貸市場還存在著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金融服務機構信貸資金投放不足、農村信貸產品創新落后于經濟的變化發展以及農村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政策和法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第三部分針對我國農村消費信貸市場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快改革步伐,建立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結合,資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務完善,運行安全的農村金融體系;同時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開拓創新,推出多樣化的信貸產品;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改善農村金融的外部環境等若干對策。
與其他文章相比,本文創新的之處是對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問題和金融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本論文經過一二三稿并最終定稿,在這期間,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她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
以上就是我畢業論文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
上午好!
我是**專升本**班的***,我的論文題目是《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研究》。這篇論文是在我的指導老師***老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段時間里,*老師對我的論文進行了詳細的修改和指正,并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在這里,我對她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下面我將這篇論文的寫作研究意義、結構及主要內容、存在的不足向各位老師作簡要的陳述,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為什么選這個題目及這篇文章的研究意義。
我當時之所以選擇《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研究》這個題目是因為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很多企業都因為不能適應這種變化而走向衰退。如何使企業既能保持目前的發展,又能在未來依然取得良好的發展勢頭等持續發展問題,引起各界越來越多的重視。因此,我們無論從社會財富創造、國民經濟發展、國家財政收入、充裕就業機會、提升市場競爭力等哪一個方面去進行考察,都需要對其不斷地進行研究,以不斷提升企業持續、穩定發展的能力,從而促進我國經濟更快的發展。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文章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我的論文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概述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的涵義,之后又從企業的生命周期角度闡述了企業一旦失去持續盈利的能力,根本就無法維持生命,突出了持續盈利能力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持續發展已成為企業生存最基本的保障。我們應在企業消亡和終結前,盡可能地延長企業的壽命,使其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內實現其最大的價值。這既是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概念的補充和完善,也為下文進行深入論述打下了基礎。
第二部分,著重分析了哪些因素影響了企業保持持續盈利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惡心競爭;二、戰略規劃缺失;三、缺乏現代企業制度和科學管理體系;四、企業家浮躁的心態。
第三部分,主要從外因和內因兩個方面分析了我國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的現狀,并對企業中存在的問題做了原因分析,指出外因只是對企業的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并不是制約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而真正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還是在于企業內部,并且具有普遍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針對前文所提到的影響企業保持持續盈利能力的因素和現存企業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1.不斷創新,回避惡性競爭;2.加強企業的戰略規劃,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3.建立完善的核心制度和科學管理體系;4.企業家要具有企業家精神和良好的心態;5.塑造優秀企業文化;6.高瞻遠矚,樹立遠大發展意識。同時,也將論文的結構作了最后的收尾和完善,使論文整體結構完整,論述合理。
最后,我想談談這篇文章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本科畢業論文;問題;原因;應對策略
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和撰寫是高等教育中本科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是檢驗本科生四年大學系統學習效果的試金石。畢業論文順利通過意味著大學生順利完成大學學業,反映了大學生初步掌握了科學研究和創新的知識,標志著大學生基本具備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所大學本科教學成敗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研究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找出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問題的分析,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1-2]。本文立足于筆者自身從事的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實踐來看待這個問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一、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
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選題缺乏問題意識、論證缺乏邏輯性、整體缺乏學術規范性。
(一)選題缺乏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的缺乏會造成論文主題膚淺、沒有深度和新意。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學生在認知活動中意識到的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懷疑和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驅使學生積極思維,并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思維的一種問題性心理品質。”[3]很多學生就是因為缺乏這種問題意識,才導致論文主題陳舊,缺乏新意,或者選題空乏、抓不住核心。例如:有的學生討論“大學生的消費現象”這個論題,僅僅停留在分析大學生學習上的花費、日用品上的消費、娛樂上的消費等方面,而不能結合現實社會中網絡消費這一新現象進行探討,缺乏反映社會現實的意識,進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二)論證缺乏邏輯性
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有些同學的論文缺乏對論證邏輯的仔細斟酌和全盤考慮。段和段之間缺乏過渡性,節和節之間缺乏連貫性,章和章之間缺乏系統性,以至于整篇文章結構錯亂、邏輯混亂。有些論文材料不能說明主題,有些論文章節游離于核心觀點,有些論文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敘事層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論證。所有這些現象都是論文寫作不科學、缺乏邏輯性的表現。
(三)整體缺乏學術規范性
“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4]為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技創新能力,“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但在現實教學中,尤其是在畢業論文指導過程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科學意識,論文寫作缺乏學術規范。如引文不注明出處,表格格式不對,圖形不符合要求,參考文獻不規范。字體大小、段落間距等格式不符合要求,整篇論文看上去不統一、不整潔、不規范等。
二、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
本科畢業論文作為檢驗學生大學四年所學到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能技巧的重要工具,對于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創新思維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科畢業論文的好壞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本科學歷教育的成敗。根據筆者工作實踐來看,目前大學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并不令人滿意,這主要有內外兩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內部原因主要是學生在理論學習、方法掌握、認知態度等方面存在問題,外部原因主要是環境和監管機制等方面存在紕漏。
(一)欠缺對基本理論的深入學習
只有對本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和領悟,才能培養一種學科的敏感性,才能充分運用本專業的范式去思考問題、閱讀材料和提煉觀點。因為缺少對基本理論的深入學習,很多學生面對浩若煙海的文獻資料感到無從下手,不會運用已經學到的學科知識去分析、提煉文獻、提出獨到的觀點。在很多學生的開題報告、文獻綜述等材料中,經常出現對課題研究的現狀不清,目的不明,對文獻歸納不當,不能闡述文獻的優劣,不能對研究內容進行詳細闡述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因為學生對該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沒有吃透和理解。
(二)缺少對專業方法的熟練掌握
很多學生對專業方法不了解,更沒有熟練掌握,造成所寫論文的質量不高。首先表現為對畢業論文這種學術性的專業論文寫作方法不了解,他們不知道論文的寫作要遵循一定的邏輯順序和比較固定的格式要求。如果沒有掌握專業的論文寫作方法,就會出現結構不完整、邏輯混亂、條理不清等問題,甚至會出現語句不通順、錯別字連天、行文口語化等現象。其次表現為對學科所要求的專業研究方法不熟悉,造成所收集的資料缺乏代表性、真實性和準確性,或是研究方法與研究主題聯系不緊密,如對于社會學本科生來說,實地調查的經驗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正確和恰當的調查方法對收集資料、提煉觀點、論證主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事實上,有部分本科生沒有掌握好社會學的調查方法,做訪談不深入,停留在表面,得不到有意義的材料;做問卷流于形式,胡亂得到一批數據或是任意編制一些數據。這種缺少對學科專業方法熟練掌握的現象造成所寫的畢業論文站不住腳,或是沒有什么現實性意義和學術意義。
近日,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07級數名學生向本報熱線反映,該學院與校內一打印店簽訂合作協議,老師“建議”畢業生都到該打印店打印畢業論文,但價格卻比其他店貴0.1元/頁。學生們質疑,學院是在為該打印店“拉生意”;院方則表示,沒因此獲得任何金錢上的利益。
學生:指定店價格貴得多
“我上學期接到輔導員通知,要求畢業論文到校內一家名為‘搏擊’的打印店打印。”西南大學育才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下稱文新學院)2007級學生劉星(化名)回憶說,今年三月下旬,他將論文拿到搏擊打印店打印。該店老板告訴他,因打印論文的學生太多,如要調整格式,要等三四天。為節省時間,劉星決定根據同學論文模本來調整格式。但當劉星將打印好的論文交給教務室后卻被告知:論文格式有問題,需到搏擊打印店調整好后再上交。
文新學院2007級學生王剛(化名)告訴記者,到搏擊打印店調整格式后再打印,要收1元錢/頁,而普通打印店只需0.2元/頁。“這比在其他打印店要貴得多。”王剛說,為順利通過論文審核,文新學院大多數學生只好去指定打印店打印。
老板:要統一修改格式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搏擊打印店,鄒姓男老板正忙著給學生論文修改格式。記者佯裝成學生要求打印畢業論文,老板說:如需調整論文格式,打印費每張1元。
“我們和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統一在我這里修改格式再打印。”鄒老板稱,文新學院給了他一份論文格式,由他來給學生們統一修改。由于和文新學院簽訂了合作協議,文新學院的學生只需要0.3元/頁,其他學生調整論文格式再打印是1元/頁。鄒老板稱,他一天要修改四五十篇論文格式,這個月消耗了約5萬張紙。
據了解,文新學院2007級有約560名學生,絕大多數都應院方“建議”到搏擊打印店打印論文。記者走訪了校內多家打印店,論文打印價格均為0.2元/張。雖然這比搏擊打印店的“優惠價”還要便宜0.1元,但其他店的老板都表示無法提供論文格式修改服務。
院方:方便師生院方沒獲利
昨日,在文新學院院長辦公室,記者見到了該學院與搏擊打印店簽訂的合作協議。據協議:文新學院委托搏擊打印店統一打印2011屆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文新學院將督促學生將論文拿給打印店打印。打印費用前五份為0.3元/頁,第六份以后為0.2元/頁。
文新學院院長李茂康表示,由于學院畢業生較多,老師不僅要花大量時間指導論文,還要修改論文。為減輕老師的工作負擔,同時也避免學生反復修改、打印論文,該院黨政聯系會于去年底研究決定,與搏擊打印店簽訂合作協議,幫助學生統一論文格式。院方并沒有因此獲得任何金錢上的利益。
對學生們反映指定打印店價格高的情況,文新學院院長助理段茂升解釋說,打印店老板要修改格式。對收費1元/頁的情況,則可能是復印店收了“加急費”。同時,段茂升說,學院并沒強行要求學生到指定打印店打印論文,只是讓輔導員建議學生這樣做。
律師:學生有權自主選擇打印
關鍵詞:聽覺識別;品牌傳播;品牌識別
中圖分類號:G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5-0149-02
一、研究背景
品牌作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資產,在“全球扁平化”的商業競爭中日益凸顯重要作用。工業時代的傳統營銷理論正轉向后工業時代的體驗營銷。新媒體的出現,愈發加速了品牌的多元化發展。隨著體驗經濟的到來,視覺傳達已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而聽覺識別卻為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建立了更為有效的渠道,并高度影響消費者對產品及品牌的態度形成,更重要的是,它賦予了品牌更深刻的內涵,對品牌傳播及品牌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意義
本文試通過吸納國內外在聽覺識別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及成果,闡述其在企業識別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并結合心理學、聽覺學、消費者行為學等學科深入剖析聽覺識別之品牌形象及品牌文化的重要性,梳理品牌聲音將要面臨的問題與機遇,進而嘗試性地對品牌聽覺識別的構建提以可行性建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
閱讀大量文獻,包括消費者行為學、聽覺學、傳播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著作,聽覺識別相關的前沿動態介紹及最新理論研究文章等等。
(二)內容分析法
選取經典品牌的聲音案例,通過對它們的內容進行分析,歸納出聽覺識別對品牌傳播的影響機理。
(三)比較分析法
根據國內外實踐經驗,對視覺識別與聽覺識別進行比較分析,從而進一步論證聽覺識別系統建立的可能性與前瞻性。
四、研究綜述概況
本文針對品牌聽覺識別研究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以反映該理論的研究狀況。其基本理論前提是,采用心理學和品牌學方法論,將聽覺識別作為一種基于品牌形象的存在介質進行研究,從而探討品牌聽覺識別的新視野。本文主要以Pro Quest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ARL)和EBSCO host兩個國際英文數據庫為數據來源,使用了關鍵詞“Sound Identity”進行文獻搜尋。在Pro Quest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ARL)數據庫中搜到27篇,從中選取近年相關領域學術論文4篇;在EBSCO host數據庫中搜到196篇,從中選取近年相關領域學術論文58篇。這62篇文章均以聽覺識別為主題,本人將其作為分析研究對象。按照主題域狀況,對這些論文進行理論分析,概括出近年來品牌聽覺識別的研究動向和熱點。
五、主題域分析
從論文所涉及的主題來看,本人將這些論文分為:聽覺識別構建與企業文化的初步研究、廣告音樂對于消費者的影響探究以及專業學科分類研究三個方面。
(一)聽覺識別構建與企業文化研究
如果說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企業競爭是數量上的競爭,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企業競爭是質量上的競爭,那么第三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企業競爭則是文化上的競爭,而企業文化的建立離不開企業形象的建立,聽覺識別亟待構建。(此領域論文有19篇)
聽覺識別在與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的企業CI系統構建中,相對處于弱勢地位。但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國內外學者以及業界都已對其顯示了足夠的重視。Fordon Ann E的Sound Identities《聽覺識別》與Gluck Robert J的Sounds of a community: Cultural Identity and Interactive Art《社區聲音:識別與互動藝術》均有詳細描述。
(二)廣告音樂對于消費者的影響探究
此領域在聽覺形象的研究中占有43%的比重,可見國內外學者基本對廣告音樂對于品牌建設的強勢作用取得肯定。(此領域論文有26篇)
1.廣告音樂的品牌價值對于消費者的影響。聲學專家John Brown在其著作Music Acoustics中,將聲音定義為“可以聽到的某種東西”。它通過響度、音色、音高三要素的巧妙組合,承載了極其豐富的信息。[1]在樹立形象的過程中,廣告音樂的品牌價值對于消費者而言具有特殊影響。Robot Ary在Brand Value for music《廣告音樂的品牌價值》中闡述,廣告音樂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相結合的特性決定了其代表商品品牌價值的特殊必要性。無論它采用的是簡單的“表音符號”[2], 還是特殊的“歌曲”方式,它是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文化載體而存在的,并非根據音樂藝術的本質規律反映其自身的客觀意義。
2.廣告音樂的音色設置對于消費者的影響。Capps Brooke在More than just jingles:One shop uses sound to give brands voices《不僅僅是鈴聲:一個商店選用聲音來賦予品牌生命》中闡述:鈴聲帶給消費者清脆、親近之情感,人們在一天疲倦的工作之后可以盡享它所攜有的美好感受。例如全球耳熟能詳的《Jingle Bells》,單純的音色就賦以人愉悅之美。丹麥一著名公司的總裁Mr. Rupp提到:“We all have ears, but most brands don't have voices。”當Intel的四個單音在電視廣告上頻頻亮相時,消費者從此再也無法對其忘懷。
3.廣告音樂的傳播與受眾心理分析。Joyce Kurpiers在Reality by design: Advertising Image, Music and Sound Design in the production of culture《設計的靈感:廣告形象、音樂與聲音設計在文化中的角色》中講到,受眾在接觸廣告信息時會產生信息加工的心理動機(Psychological Motivation)[3]。這一點通常由受眾介入的程度來衡量,介入越深則心理動機越強烈。例如,一個古典音樂愛好者(Classical Bird)在接觸音響廣告時,由于對音響器材有興趣,自然會積極地以自己的經驗衡量廣告中的各種信息, 但對于一些受眾對其作用尚不十分清晰的產品,則需要通過廣告中,音樂等形式因素拉近受眾與產品的距離,以廣告的外在形式因素來加深受眾的感性訴求,即受眾因為對音樂、畫面等形式因素的熟悉與喜愛,而對廣告產品產生興趣動機。在這里,音樂等形式因素有效充當了受眾認知與學習的橋梁, 進而增強受眾對產品的購買動機。
(三)專業學科分類研究
聽覺識別涉及的學科十分廣泛。在各種類型研究中,符號學、心理學與消費者行為學這三方面的學科占據所有學科的79%之多。
1.符號學層面。從符號學角度探討的論文有7篇,其中又以近六年的文章居多。Philip H. Pollock在A measure of the Multiple self states Model of Identity disturbance in Cognitive Analytic Therapy《聽覺識別模型在認知分析治療中的自我表述性》中描述――(1)不同的能指可以表達同樣的所指。比如可口可樂(Coca Cola)公司的形象標識,可用英文表達,漢字表達或者可口的經典瓶身都指向同一個所指――飲料產品可口可樂。這些作用于我們感覺器官不同的刺激感受的物質媒介都有一個唯一的和固定的所指。[4](2)同一個能指系統在不同的語境下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所指含義。比如早期的可口可樂是作為一種藥品來推向市場的,用來治療頭痛(Relieve Pain)。在那個年代,當聽到“可口可樂”這個品牌時,人們會聯系起它的藥用功效,也就是該符號的所指意義。而當下這種飲料賦予的含義是年輕活力(Young Forever)。這種對同一個符號能指――飲料可口可樂經廣告作用后在不同年代形成了不同的所指含義。
2.心理學層面。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的論文有5篇,其中以近5年的文章居多。一項信息傳達的總效果二言詞7%+聲音38%+面部表情55%。其中38%的聲音即指音色、音高、力度、節奏等聲音特性,55%的面部表情我們可以理解為形體語言。Alain C, McDonald KL, Kovacevic N, McIntosh AR, Cerebral Cortex的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auditory “what” and “where” working memory《對于聽覺識別中介質及渠道的記憶時空分析》與Argo JJ的 The sound of brands《聲音品牌化》中均有相關表達,聲音形象可以引發“通感”(Synaesthesia)的效果,這種聲音形象可以不依賴視覺形象而獨立發揮作用。
3.消費者行為學層面。從消費者行為學角度分析的論文有3篇,其中以近5年的文章居多。Elizabeth Burlingame, Harvey M. Sussman, Ronald B. Gillam, Jessica F. Hay在An Investigation of Speech Perception in Children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on a Continuum of Formant Transition Duration《對一個連續的共振峰過渡期的長短調查與特定言語兒童的語言感知》中提到:許多孩子選擇麥當勞食物慶生,用“Auntie Mc Donald”扮演女主人,欣賞I’mlovin’ it的歌曲,它已成為消費的偏好模式。另外,英國的一項實地研究探索了音樂節拍(Music Beat)對實際和感知的就餐時間、支出餐費的影響。結果顯示:當播放慢速音樂時,英國消費者就餐的時間要比播放快速音樂長得多,并且慢的節拍增加了消費者在餐館里的飲食消費。
根據上述統計分析,本人試得出以下結論:
1.聽覺識別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一直處于弱勢的地位,現在情況有所好轉。聽覺識別的研究出現在近10年內,尤其是近5年來,作為企業文化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越來越受到各界學者的重視。
2.主題域方面,廣告音樂對品牌塑造的研究是熱點。
3.在對國外文獻的研究過程中,本人發現國外學者大多會從訪談與實驗的可操作層面來剖析聲音的內涵,用第一手資料來把握其動向。
4.在對品牌聽覺識別的現狀及愿景研究中,多以IT行業及餐飲行業的知名品牌案例研究居多。
5.當今,美澳學者對聽覺識別的研究獨占鰲頭。然而,縱觀國內外,聽覺識別尚未形成鮮明體系,其前景不可估量。
從實際意義上來講,聽覺識別的建立有利于重建企業文化,增強產品競爭力,并且有利于企業的多元化、國際化經營,對于企業來說則可以更加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最后借用哲學家叔本華的話:聲音是對整個世界的‘摹仿’,是世界的‘副本’――這一事實的真實性極其深刻、無可置疑,而且著實令人驚訝:每個人都能在瞬息之間領會到它。
參考文獻:
[1] 約翰•布朗.音樂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 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
論文題目:
學生姓名: 學 號:
專 業:
指導教師:
年 月 日
開題報告填寫要求
1.開題報告作為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此報告應在指導教師指導下,由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前期內完成,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審查后生效.
2.開題報告內容必須用黑墨水筆工整書寫,按成教處統一設計的電子文檔標準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紙上后剪貼,完成后應及時交給指導教師簽署意見.
3.學生查閱資料的參考文獻應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辭典,手冊),開題報告的字數要在1000字以上.
4.有關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寫,應當按照國標gb/t 7408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書寫.如XX年9月26日或XX-09-26.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中國互聯網經過10年的持續發展。目前在普及應用上正步入嶄新的多元化應用階段。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寬帶用戶、網絡國際出口帶寬、上網方式和途徑、網絡應用服務更趨多樣化。人們對互聯網的使用廣度、信用度、依賴度正在逐步提高。隨著網絡提供的功能和服務的進一步完善,網絡應用化、生活化服務正逐步成熟。互聯網的影響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的各個角落。中國互聯網整體呈現較快的增長態勢。但中國地區之間互聯網發展水平、普及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呈現東快、西慢,城快、村慢的特點,因此,加大對于互聯網應用和發展的研究力度,借鑒國外互聯網應用的成功范例引入和普及互聯網應用的先進經驗是當務之急。
2.本課題的重點和難點
第一,從全國人口來看,互聯網普及率還很低,僅有7.9%,與世界平均水平約14%還有較大差距。因此要普及互聯網,讓更多人來使用互聯網是任重道遠的事情。
第二,網上信息資源還不夠豐富,質量比較好的、能反映我國優秀文化的、對廣大網民有真正用處的信息還不夠多。根據國信辦的調查,截至XX年底,我國共有6.5億中文網頁,比XX年底差不多翻了一番,但是僅占全世界網頁數量(300多億)的2%,比例很低。因此我們需要網上有更多豐富的內容,特別是健康的、有質量的、有針對性的內容。第三,目前,互聯網產業雖然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方面進行了不少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從整體上看網絡應用水平和實效(即網民的用戶體驗)還比較初級。在技術驅動下產生的包括網絡游戲、電子商務、無線寬帶、voip、p2p等新的應用還沒有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新技術發展遭遇機遇和挑戰。當前國外互聯網新技術層出不窮,一直處于互聯網發展的領先地位,而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需要更加努力,迎頭趕上。
第五,網絡安全和網絡文明面臨嚴峻挑戰。網絡文明要靠政府法制、行業自律、網民的自覺來維護,而最關鍵的應該是網民素質的提高。就像交通管理一樣,有交通法規的限制,也有警察的監管,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司機素質的提高,否則交通事故還是無法避免的。同時,提供內容、服務的企業也應當承擔其責任,實施行業自律。
3.論文提綱
我國互聯網在若干領域的應用
1.互聯網在政府中的應用
2.互聯網在企業中的應用
3.互聯網在消費群體中的應用
我國互聯網應用前景
1.互聯網將加速融入我們的生活
2.互聯網經濟逐漸產生效益
3.寬帶網絡建設打通互聯網應用瓶頸
4.互聯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畢 業 論 文 開 題 報 告
指導教師意見:
(對本課題的深度,廣度及工作量的意見)
指導教師: (親筆簽名)
年 月 日
系部審查意見:
系部負責人: (親筆簽名)
年 月 日
你只要開題報告吧 我再上傳點例文你對照下,
還有網站自己去看
論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社會責任
摘 要 企業的社會責任有三個元素組成,即企業的市場行為、監督行為、自愿行為。通過對iso9000質量體系、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sa8000社會責任標準的分析介紹,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道德標準、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關鍵詞 企業 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誠信、可持續成長等問題,越來越成為企業在實踐中難以回避的話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企業具有雙重性:一是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它有經濟屬性;二是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組織形態,它又具有社會屬性。當今社會,人本主義思潮對世界的影響日益深遠,范圍日益擴大。要求企業重視經營行為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也就成為理所當然。因此,企業的目標定位應由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的管理觀念轉變,把追求利潤與對社會負責統一起來。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業的可持續成長已成為現代企業面臨的比經濟效率更為重要的課題,一個比管理效率更難實現的目標。同時,也有大量的企業實踐證明,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的贏利有一種積極的影響和巨大的好處。其中包括:提高企業聲望,減少企業運作成本;提高銷售率和客戶回頭率;更容易招募到優秀員工和激勵員工的積極性;減少常規性錯誤和事故;提高員工生活質量,增加企業贏利。所以,從根本上講,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贏利并不是對立的,現代企業所推崇的回報大于索取的哲學原則,用雙贏思想超越二元對立思維,也逐漸在改變企業的目標與標準。
擴展:范文
電子商務專業論文開題報告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隨之改變。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為企業營銷帶來了新的契機,也向傳統的企業營銷方式提出了新挑戰。本文以大學生消費心理與行為理論為基礎,通過對電子商務中的大學生消費的特征和心理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探討現代企業面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大學生網絡消費心理的特征,應該制定怎樣的營銷策略以應對他們的這種心理特征,以突破傳統的經營思維模式的局限。
電子商務是基于國際互聯網環境中的 B/S 架構開發出來的一種應用方式。在電子商務這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中,買賣雙方可以互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務活動,可以全程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在線電子支付等商貿環節。電子商務將國際互聯網開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引入到商貿領域,對商業運作模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被各行業廣泛運用。相對于傳統商業模式,電子商務優勢明顯,因此眾多現代企業都基于 B2C 模式開發電子商務平臺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而企業在制定產品最終價格時,除了考慮成本、利潤等客觀因素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略,即定價策略中的心理因素。
在電子商務這種彼此互不見面的特殊消費環境中,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充滿不確定性,其表現更為復雜和微妙,商家對于消費者心理狀態的把握更加困難,而這種心理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在電子商務環境中的經營效果和發展空間。因此,研究電子商務中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對企業良好地應用電子商務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特征
改革開放使得產品種類和形式日趨多樣化,消費者可挑選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因此市場也由最初產品匱乏的賣方市場向消費者掌握主動的買方市場轉化。在消費者主導市場的時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與賣方市場相比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在電子商務模式中這些特點和趨勢表現得更為突出,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 追求便捷。現代社會將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對于快節奏生活的現代人來說,需要一種方便、快捷的購物模式,而傳統的購物模式通常需要在規定的營業時間內到達購物場所、挑選購買產品,整個過程繁瑣、復雜、耗時長,再加上往返路途上的時間,通常會消耗掉消費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網上購物恰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其方便、快捷、高效、24 小時不間斷服務等特征符合現代人的消費心理。
追求物美價廉。在買方市場中,消費者對于產品的選擇余地變大,因而價格就成為消費者較為敏感的因素之一。互聯網上的網店相對于傳統商店而言,可以讓消費者通過網頁輕松地瀏覽商品、比較不同賣家的商品,更為重要的是,電子商務模式提供了企業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平臺,這樣省去了中間商環節的網上直銷模式可以節省成本,最終降低產品價格,因而,電子商務模式可以滿足消費者選擇價廉物美產品的心理需要。
追求個性化。買方市場中消費品無論在數量上還是種類上都極為豐富,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輕消費者往往想象力豐富、喜歡展示自我個性,通常希望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獨一無二,這種心理對個性化消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只看商品的實用價值,而更重要的是看商品是否與眾不同,是否能充分體現個體的特性,這也已成為消費者消費的一項重要指標。
追求獨立思考。在消費品種類及數量急速增長的現代社會,隨著消費者選擇范圍的擴大,消費者獨立思考的意識也在加強。面對傳統模式下商家的各種宣傳消費者會產生強烈的不信任感,消費者通常會主動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獲取產品信息并進行分析比較。消費者會從自身分析比較的過程中獲取心理上的平衡,從而降低購買產品特別是貴重產品的風險感,增強購物過程中的心理滿意度。
追求表現自我。電子商務購物環境中往往消費者會占據主導地位,通常消費者會花費較多的時間到虛擬網店中瀏覽、對比并選擇產品。在買賣雙方彼此看不到對方的購物環境中,消費者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想法行事,這種思想會使得消費者在電子商務購物模式中表現自我的心理體現的愈加明顯。
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心理因素分析
雖然電子商務的網購模式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諸多優勢,但是目前仍有大量消費者基于對互聯網環境的不信任,進而對網上消費產生懷疑,對電子商務模式敬而遠之,這會嚴重制約電子商務的發展。消費者的這些心理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傳統購物方式已深入人心。消費者在傳統購物模式中已經習慣 眼看、手摸、耳聽 的方式,這種方式與網上購物環境中通過圖片、文字、視頻、影音等方法了解產品是截然不同的。網購平臺不能滿足消費者手摸、眼看的特定心理,而習慣了傳統購物模式特性的消費者往往會因此對電子商務產生懷疑和顧慮。
價格達不到消費者預期。在網絡購物過程中,消費者通常期望能夠得到質量相同但價格比傳統商場中低很多的產品,據統計顯示,目前的網上商品僅比商場中便宜 4%- 10%,再加上網購環節中的物流、配送費用,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實際享受到的價格優惠是十分有限的。價格上達不到消費者預期會使部分消費者寧可多花時間和精力采用傳統購物模式,也不愿選擇電子商務模式。
配送體系效率較低。電子商務模式中有形產品的運輸無法通過互聯網直接實現,必須借助物流配送體系才能完成,因此,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我國商品的配送存在周期長、費用高、效率低等問題。數據顯示我國倉庫周轉率僅為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而差錯率卻近乎于發達國家的三倍。低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會嚴重影響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的感知,進而導致部分消費者不愿接觸電子商務。
小結
電子商務為消費者帶來了方便、高效、快捷的購物方式,消費者在網絡購物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消費心理給企業傳統的經營理念帶來了新的挑戰,商家必須適應消費者新的心理特征和變化,了解消費者的心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建立適合企業自身需要的電子商務運作機制,只有如此,企業才能在電子商務運作模式下獲益。
參考文獻:
[1]樊春陽,葛新旗。基于消費心理學的企業營銷策略淺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27)
[2]江霞,諶洪茂。電子商務環境下客戶消費行為分析與營銷策略優化[J].中國商貿,20X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