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8 02:21: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外實習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實習指導教材缺乏,教學內容更新速度慢由于實訓項目的多樣性,實習指導教材缺乏,沒有統一的實習指導書。例如在生產實習中,沒有統一的指導書,本科生只是在實習前進行了短期的業務培訓,但由于時間短,認識不深刻,學生在實習期間遇見實際問題還是無法解決。同時,涉及到實際應用性較強的一些課程,由于教學內容沒有更新(如地圖學、遙感基礎與應用、土地信息系統等),造成該專業學生學習的技能和實際應用不一致。例如,目前新疆各地州、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已普遍開展實施了電子政務,土地利用規劃、基本農田保護、數據庫建設等都使用的是蒼穹軟件,而我校未開設土地行政電子政務、蒼穹等課程,學生在校期間只學習了CAD、Mapgis等軟件,這就造成了課程體系與實際要求不符,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2.校外實習經費短缺對于大規模的學生校外實習,要考慮到學生的吃住行及安全問題,投入的成本較大。但由于學校擴招,大部分資金投入到了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因此在實習經費方面的投入就略顯不足。沒有足夠的經費,就無法負擔學生實習所必需的開支,導致有些實習無法開展或實習內容縮減。同時,實習經費短缺也導致實習無法持續開展,因而不能維持學院與實習單位之間的長期合作關系,制約了實習基地的發展。
3.實習時間調整不靈活,校外課程實習時間短學校安排實習的時間和實習單位要求的時間段不相符。根據我校教學安排,教學實踐一般安排在每學年的寒暑假,但有些實習單位所需時間段正好是學生上課期間,以致無法滿足實習單位的需求。在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普遍反映校外實習時間短,例如土地利用規劃和村鎮規劃課程實習,在校外調查、測繪的時間僅為1~2天,時間短,任務重,學生還未形成感性認識,未明確課程內容與實際的關系,就已經完成了外業工作,學習效果不理想。
4.實習基地的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學校與實習單位共同制訂的實習基地建設規劃、實習工作年度計劃以及相應的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雙方并沒有明確制定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實習質量和實習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其次,實習質量監控體系還有欠缺。沒有制定規范的實習工作認定標準、考核實習質量標準。例如,在校外進行生產實習時,由于沒有實習規范標準,使學生的校外實習任務合格率不高,有些實習工作還出現了重新返工的現象。
二、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的對策建議
1.實踐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的室內驗證性實踐教學已無法滿足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因此,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環節,與時俱進,緊跟社會人才的需求,不斷更新實踐教學的內容。(1)完善土地資源管理實踐教學內容。第一,土地資源管理的專業課程中,有許多都需要應用相關軟件完成學習任務,如“土地資源學”“土地調查與評價”“計算機制圖”“土地利用與規劃”等課程。因此,結合現階段各土地管理部門通用的制圖及數據庫建設軟件,應增設“蒼穹”軟件操作的課程。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軟件的基本操作原理與方法,使學生畢業后就能在工作單位迅速勝任工作。第二,增加礦產資源管理方面的實習內容。目前新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業務包括土地資源管理和礦產資源管理,而我校培養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具有比較扎實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術方法,但對礦產資源、地質學方面知識比較欠缺。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需要,應該為該專業學生開設“礦產資源概論”等相關課程,并進行礦產資源、地質學的認知教學實習,以便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就業能力。第三,邀請實習單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的制定及修訂工作。由于高校教學普遍偏重于理論知識的培養,與社會實際相脫節,使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邀請實習單位的專業人員根據工作需求,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實習安排提出合理化建議,使學校培養出真正為社會所需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3](2)統一實習指導教材。根據校外實習的要求,結合行業、企業的標準等因素,有針對性地編寫更新各類實習教材、講義或指導書。不僅如此,也可以讓每一期見習實習的學生寫實習報告,在班級中相互交流學習。這樣不僅能夠使教學計劃得以順利實施,同時也為學生見習實踐指明了方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能夠大大提高實踐效率和質量。
2.加大資金投入,確保校外實習正常開展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時會產生一定的費用,必須要有資金的支持。因此,學校應從教學經費中撥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學生的校外實習以及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發展,以保證實習基地的正常運轉。[4]對于資金的籌措,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第一,共同負擔實習經費。近年來,高校的擴招使學生人數急劇擴大,以學校的財力無法承擔所有實習的經費。因此,學校可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培養優勢,與實習單位開展員工培訓、技術服務、項目咨詢等合作項目,為實習單位創造效益。實習單位根據自身的生產任務安排學生進行實習,從而促進雙方的“共贏”。第二,創辦經濟實體,拓寬實習經費渠道。學校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創辦經濟實體,學校以股份合作形式進行投資,由專業教師根據專業特長為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該經濟實體所承擔的項目應盡量讓學生參與其中,使其成為“自主管理型”實習基地。目前,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擁有許多熟悉估價、測繪和房地產經營的專業教師,學校可以鼓勵他們創辦不動產評估公司、測繪公司、房地產經營公司、項目咨詢公司等。這樣既可以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為學校創造了品牌效應,同時還保證了學生的實習,一舉兩得。
3.靈活安排實踐教學時間當前社會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學校不能因強調本校教學計劃安排,而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對于學校實習時間和實習單位規定時間不相符以及實習時間短且不連貫的矛盾,我校與實習單位及企業應做好協調,及時溝通,合理安排實習時間。
2006年,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2016年,教育部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15]6號)文件中進一步明確:要積極推行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頂崗實習累計時間原則上以半年為主,可根據實際需要,集中或分階段安排實習時間。根據這些文件精神,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基本上采用“2.5+0.5”的教學模式,即二年半在校學習,半年頂崗實習,學生在頂崗實習階段完成相應的畢業設計(論文),較好地體現了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職業性和崗位性,但是由于機電行業本身的特殊性,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實施過程中遇到了如下一些問題:(1)雖然在頂崗實習階段,學校強調學生實習要與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但是由于就業的需要,有的學生在實習單位中所從事的工種、崗位與機電專業不相適應。(2)有的學生即使是在機電行業實習,但是其工作崗位簡單,技術含量不高。(3)企業與學校不同,學校執行嚴格的作息制度,但企業往往根據工作實際需要,工作時間有特殊要求,如經常加班等,這就使得學生難以有充足的時間完成畢業設計(論文)。(4)市場經濟背景下,學生與企業實行雙向選擇,學生如果對實習單位或工種不滿意,經常會發生單位變動的情況。由此可以看出:上述這些問題將使一些學生沒有時間完成或難以選擇合適、真實的課題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其直接的后果將使一些學生為了應付,從網上下載、拼湊,出現抄襲和弄虛作假現象,直接影響到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質量。為此,探索適合高職機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畢業設計(論文)創新模式,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是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2改革與實踐基本做法
(1)畢業設計(論文)形式的選擇。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將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在第四學期暑假及第五學期的雙休日時間安排學生進入有關企業進行崗前實踐,在第五學期學生根據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崗位確定畢業設計(論文)課題,利用在校時間完成畢業設計(論文);第二種形式是在第六學期進行頂崗實習,讓學生在頂崗實習中根據工作崗位自主確定論文選題。學生可以采取這兩種形式中的任一種,其中第二種也是目前我們高職院校中大多數所采用的形式。我校對畢業設計(論文)改革與實踐主要針對第一種形式,即要求所有學生必須先按照第一種形式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是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切實做到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一人一題,真題真做,完全體現了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廳[2004]14號)文件精神;二是利用第五學期在校時間完成畢業設計(論文),指導老師采用雙導師制,由于學校與企業距離相對較近,學校和企業指導老師可以真正地共同參與指導。表1為我校學生2013年~2016年機電類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教學安排表,學生在按照這種形式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進入頂崗實習環節后,可以根據所從事崗位及自身的實際情況向校內指導老師提出更換課題,指導老師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是否允許學生更換選題,一旦確認,學生必須按照畢業設計(論文)的進度計劃、要求完成相應的內容。(2)校外指導老師的確定。在采用雙導師制時,其中一難點就是校外指導老師的確定。我們主要依托我校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該鑒定所可以開展車工、鉗工、數控車工(銑工)、維修電工、汽車修理工、電子設備裝接工、電子調試工等48個工種的中級、高級、技師、高級技師的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工作,每年為社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000余人,高級工以上近4000人,其中利用寒暑假、雙休日等時間培養機電類高級工以上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占全市培訓總人數的40%以上,我校2013年~2016年開展機電類企業培訓人數情況如表2所示,這些工程技術人員來自企業一線、分布在一些不同的機電行業、具有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為此我們將機電專業畢業生按照其個人意愿及這些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對安排,企業指導老師全過程負責第四學期暑假、第五學期周六、周日的崗前實踐、畢業設計(論文)選題與指導工作。(3)教學過程管理。對于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指導,我們采取了雙線管理的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一線為“學校—校內指導老師—學生”,另外一線為“企業—校外指導老師—學生”。具體實施前,學校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通過利用雙方在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育人、合作發展上的優勢,有效地促進校企雙贏發展,實現產教深度融合。近幾年,我校機電專業先后與中船重工第七一六研究所、連云港鷹游紡機有限責任公司、江蘇天明機械有限公司、連云港水表有限公司、連云港黃海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連云港機床廠有限公司、連云港金麥特現代制造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單位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有效的保證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在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時,選題的確定、設計(論文)的指導由校內指導老師與校外指導老師共同完成,由于學校與企業同處于一個市區,兩個指導老師的溝通,論文的指導均可方便的進行。
3取得成效
經過四年的實踐證明,我校實施畢業設計(論文)教學改革在人才培養和校企合作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1)推動了專業教學改革與建設。通過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和形式的改革,構建了專業課程新體系,深化了專業內涵建設,推動專業建設水平和質量的整體提升。(2)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要求和企業需求接軌,學生能直接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學有所用,良性互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質。(3)加強了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通過跟崗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實施,共同參與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同時還可以利用學校優勢解決企業生產中的技術、工藝問題,合作層次進一步提升,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實現了校企合作的“互惠、互利、互動”。
作者:史明亮 單位: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2015,07,27.
[2]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2011,08,31.
1、 實習期間遵守單位的規章制度,信守實習協議,給用人單位留下好印象;
2、 實習期間遵紀守法,維護學院的形象,決不做違法違紀的事情,并且注意個人的安全,如出現安全事故,后果自負;
3、 嚴格按照我院安排的時間回校參加考試及其它有關畢業工作,并做到每周主動以書面或電話方式向系輔導員匯報學習、生活和工作情況,學校有要求返校時,保證公司能夠讓本人按時返校;
4、課程安排:在校外工作期間,利用時間自學這學期的課程《xxxxx》和《形式與政策》,不懂之處及時向老師請教,并按時回校參加該門課程的考試,保證能夠修滿學分,完成學習任務,如果不能修滿學分,責任自己負責;
5、畢業論文方面:在校外工作期間,經常與畢業論文指導老師( 老師)保持聯系,按照老師的要求及時對畢業論文進行修改,保證在規定時間有質量地完成畢業論文,如不能完成,責任自負。
學生簽名: 電話:
1.專業認知實習會計專業知識對于初學者而言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我院在大一第二學期的暑假之前安排了為期一周的專業認知實習,學生在專業教師的帶領下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參觀學習,了解企業的機構設置、走訪會計部門,認識真實的會計資料,與財務人員交流,到生產車間了解產品的生產流程,使學生通過感性的觀察與認知消除其對會計工作的陌生感,進而激發其對會計專業學習的興趣。2.專業社會實踐專業社會實踐要求學生利用大三的暑假時間,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研、當面訪談、網上調查等方式進行一些專題調查,并根據調查的內容和結果撰寫出相應的調研報告,進而培養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寫作能力、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以及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創新技能實踐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我院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技能實踐,并將創新技能學分的獲取作為學生畢業的條件之一。學生可以通過參加課外科技創新、各類技能競賽、社會實踐以及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等活動來獲取創新學分,以此來提高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4.畢業頂崗實習畢業頂崗實習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重要方式。通過最后一個學期的畢業頂崗實習,使學生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接觸具體的會計崗位并完成相應的會計工作,將其在學校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運用到現實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更深刻的認識會計的工作環境和工作過程,從而實現學習與就業的有效對接。
二、實施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內實驗室建設近年來,學院在已有的會計手工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財務管理實驗室的基礎上,又先后建設了ERP沙盤實驗室、審計實驗室和會計開放實驗室,先后配備了用友、金蝶、網中網等財務教學軟件。在會計開放實驗室的建設過程中,受現有實驗資料的限制,學院成立專門團隊收集不同行業的全真會計資料(包括工業企業、商品流通企業、外貿企業、房地產企業、小企業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業可供學生自主選擇的全真會計實驗資料,有效保障了輪崗開放實驗的順利進行。
(二)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此同時,學院加大了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先后與20多家企業、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等單位簽署了合作協議,為學生校外實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學院還成立了專業建設校外專家委員會,聘請知名企業財務總監、事業單位會計主管、金融機構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有關專家前來參與,共同探討社會各界對會計應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變化,探索有利于會計專業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優化師資隊伍一方面,學院通過積極選送教師參加財政部門的有關培訓、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鼓勵教師聯合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橫向的項目開發與課題研究、鼓勵教師考取相關的執業資證書等方式來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學院積極聘請來自校外的財務總監、會計主管、財務經理、注冊會計師等實踐經驗豐富且業務素質高的專業財會人員擔任實踐教學的兼職教師,除擔任具體校外實踐課程的教學工作外,還積極邀請兼職教師參與實踐教學案例開發、實踐教學資料收集、實踐教材編寫等工作,為我院的實踐教學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補充。
(四)強調“多證書”培養“多證書培養”是指學院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考取各種能力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具體如計算機、英語、普通話等能力等級證書以及會計從業資格證、會計職稱證、理財規劃師證等職業資格證書。近年來,我院畢業生會計從業資格證的獲取率接近100%,會計職稱證書、理財規劃師證等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率接近20%。
(五)積極開展并參與各類技能競賽多年來,學院高度重視各類技能競賽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積極作用,學院每年組織的“會計技能大賽”“、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和“創業設計大賽”等比賽,為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鍛煉與提高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也激發了學生對專業技能的學習熱情。此外,學院還鼓勵學生參與國家級和省級的各項技能競賽,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1-2014年,我院學生多次榮獲“用友杯”全國大學生企業沙盤模擬大賽遼寧賽區團體第一名和全國總決賽二、三等獎。
(六)改革畢業論文形式我院自2012年開始對會計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進行試點改革,將原有的畢業論文環節調整為學位課程綜合考試和實習單位專題調查報告及答辯兩個部分,2013年在會計開放實驗室建設完成的基礎上,將學位課程綜合考試調整為綜合輪崗開放實驗。學院對畢業論文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改變近年來學生不深入企業調研、單純通過“東拼西湊”的方式編造論文應付了事的普遍現象,要求學生在畢業實習過程中,深入了解實習單位的實際狀況,運用所學專業知識發現企業在生產經營、公司治理、投資策略、財務狀況、內部控制等某個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通過撰寫實習單位專題調查報告的形式,針對實習中所發現的某一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進而提出改進建議。最終,通過答辯的形式,教師可以更真實地掌握學生實習的實際狀況,辨別其專題調查報告中所寫內容的真偽,以便減少杜撰與抄襲等現象。我院對畢業論文形式所進行的改革探索,更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使學生在實際調研中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使其綜合能力得以提高。
【關鍵詞】教學模式;實習;創新;途徑
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3+1”教學模式就是按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四年的時間劃分,3年在校學習,1年在校外實習與畢業論文的撰寫.這種教學模式無疑調整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比例,增強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時間。下面對“3+1”教學模式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3+1”教學模式的緣由
就專業個性而言,旅游管理專業本身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主要為旅行社、旅游景區以及旅游行政單位和外事接待單位培養專業操作技能熟練、適應面較廣的專業管理人才。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具有與理論教學一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踐環節的設計不僅是為了服務技能和業務操作能力的培養,更是為了學生今后能真正勝任旅游行業的管理工作,同時也是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加強。
然而長期以來,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中的實踐教學頻遭狹隘理解乃至認識誤區,不少教學管理者和從教者在觀念上將實踐教學僅僅視為依附于理論教學的輔助手段,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普遍呈現出瑣碎化和零散化傾向,嚴重阻滯了本專業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和學生專業能力的深化提高。之所以造成這種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的不良局面,根本原因在于,眾多地方性高校所設旅游管理專業都是作為管理學門類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還有部分是在歷史學,地理學基礎上派生和發展的。無論那類地方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均存在不切實際地搬用普通高校以理論教學為主、而輔以實踐教學的發展模式,有的實踐教學環節猶如蜻蜓點水,嚴重背離了旅游學科發展的特點,不利于專業的發展。現行各高校專業課課程門類與學時數也在壓縮,所以我校作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本科首先采用了“3+1”教學模式。
二、確保“3+1”教學模式的途徑
(一)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課群建設
課程群(Curricula Group)來源于國外針對現行教育中學科門類過細,過多問題而提出,,它符合是世界范圍內學科、科學和教育的發展之要求,也滿足我國高校專業課課程門類與學時數壓縮的改革之需。 何謂課程群,國內高教界至今沒有權威的確切定義。高校普遍傾向認為: “課程群”是由內容上密切相關、相承和滲透,具有互補性的幾門系列課程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并配備相應的教學大綱,按大課程框架進行課程建設,進而獲得整體優化,是具有學科優勢的連環式的課程群體。
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加強課群建設,確保理論教學的系統性,并與旅游行業實踐相結合。根據這一原則設置課程,進行課程群組建。由于我校旅游管理是大工商管理專業下分離的。充分利用經濟與管理學院的教學基礎平臺,突出管理特色,促使基礎課程中管理類和經濟類與旅游科學相結合。為此構建了六大旅游管理專業課群,即:旅游管理課群、旅游經濟課群、旅游文化專業基礎課群、酒店管理與服務課群、旅行社與導游實務課群、旅游資源與規劃課群。例如:旅游管理課群中“管理學、飯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區管理”作為課程群建設,從內容上看,相互之間的內容縱向有傳承運用關系,通過集體備課,教師在授課時避免內容上的重復,發揮整體效益,達到最佳效果。再如,酒店管理與服務課群,把酒店管理與服務結合起來,注重理論與實踐的銜接。前臺管理與服務,餐飲管理與服務,客房管理與服務,都是理論與實驗室實訓課結合,讓實驗指導教師也參加大綱編繪,輔助完成課程教學。此外在旅行社與導游實務課群、旅游資源與規劃課程群中大為提高實踐課程比例,增設設計性與綜合性實驗。實踐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通過“課程群”的建設,打破課程間壁壘,優化課程體系,達到了整合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即保證了學生理論學習的完整性,避免了重復內容的學習,又達到縮短學時數的要求,使學生順利完成3年在校理論與實踐課程的學習。
(二)因材施教,加強實習環節的不斷創新
1.原有旅游專業實習操作模式的利弊
我校原來的專業實習操作模式是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進行,采用集中實習的方式。時間在12周,都集中在一兩家酒店實習。實習后回學校再進行大四的理論學習和畢業論文撰寫,第八學期還有4周-6周畢業實習。有利的是:專業實習集中統一,大四學生基本在校,雖然畢業實習在外,但也短暫,所以學生日常管理方便容易。弊端是:對于實習的酒店而言,由于實習時間在三個月,酒店一般采用的是頂崗實習,前期的入職培訓在一個月左右,頂崗2個月,工作技能剛熟悉時,就面臨實習結束,這樣就加大了人力資源培訓成本,不利于校企合作。對于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而言,一般要求學生最好能結合專業實習工作,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寫出學以致用的論文。而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時間放在第六期,還有部分理論知識學習要在第七學期完成,就降低了學生發現問題,運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對于學生而言,不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有學生愿意到旅行社、景區實習,但在這種“一刀切”的模式下就不可能。
本著“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原則,教育要因材施教,必須對原有實習模式進行改造,對專業實習時間和方式進行大膽的改革與創新。
2.“3+1”教學模式中,“1”的突破
基于旅游管理專業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3+1”教學模式中,“1”即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在校外實習與畢業論文的撰寫。對于旅游管理專業而言,就是采用專業實習與畢業時間相結合,校外做論文與校內做論文相結合。
具體而言,專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全期,第八學期前4周畢業實習,后12周畢業論文寫作。如果學生集體實習,可以將專業實習與畢業實習連續進行,也有利與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同時提高了學生畢業就業率。有的學生在企業簽約后,可以申請在校外請指導教師,并與校內論文指導老師聯系,在校外完成畢業論文撰寫。
3.專業實習的實施和有效管理
專業實踐環節中,遵循學生自主選擇專業實習方向,必須是旅游管理相關部門與經濟實體,酒店、旅行社、景區景點、旅游行政部門等。實習方式采用集中實習和自主分散實習相結合,自主實習學生管理由家長和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進行管理;集中實習由用人單位和學院專任教師協調共管。為了保證學生安全,避免出現實習缺位的情況,學院建立了一套實習管理信息系統,學生與指導教師聯系有一套長效機制。通過幾年實施后,監督管理到位,學生、家長、單位都比較滿意。
4.拓寬專業實習平臺,搭建旅行社集中實習橋梁
教育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學校在最后專業實習學期,要保證學生都要順利完成實習工作,除了提供吸收人力資源較多的酒店供學生選擇外,要盡量拓寬實習平臺,增設旅行社行業,提供學生導游、計調、外聯等實習崗位,使部分愛好旅行社和導游工作的學生,自己又沒有能力聯系到旅行社的學生能自主選擇,由學校聯系多家旅行社,旅行社對實習學生進行一定的選拔后,進入旅行社行業實習。以前學校只提供1-2家酒店實習,主要是酒店對人力資源需求量大,做基層工作員工素質要求不高。旅行社行業對人才的要求高,大多是中小型旅行社,能容納學生實習的數量較少。因為旅行社行業屬于知識、人才密集型企業,作為旅游業的龍頭企業,旅行社擔負著開發旅游產品、引導旅游消費潮流的責任。如果沒有極好的綜合素質,這個作用就無從體現。因此,旅行社的從業人員的文化含金量比旅游業其他部門的從業人員要高。從某種意義上講,旅行社經營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員工的素質。每一家旅行社需要的員工數量雖然較少,但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旅行社也意識到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要進行人力資本長效投入,注重從企業內部挖掘人才,把實習學生作為人才儲備,畢業后大部分學生都會成為該企業的核心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較高。與此同時,學校也積極鼓勵和幫助學生在2、3年級時做好一些職業準入資格考試。如導游和海外領隊資格考試,搭建好旅行社集中實習的橋梁,省內一批旅行社也成為學校實訓實習的基地.此外隨著旅游業向縱深發展,近幾年各景點景區(特別是主題公園)對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劇,專業實習平臺還能進一步拓展。
參考文獻:
[1] 張金霞.應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探討[J].中國校外外教育.理論,2008,(4).
關于云南大學的請假條范本1尊敬的輔導員:
您好!我是*****09級xx(專業名稱)專業的xx(姓名)。因xxxx(請假理由)不能上
x月x日的xx(課程名稱)。特此請假。請批準。 此致
09級xx專業班
請假人:xx
年x月x日 教師請假條范文
尊敬的_______________: 您好!我是余坊中心校的教師_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請______。
請假(時間)從_______到_______,去往地點__________________,請假期間有效聯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
關于云南大學的請假條范本2尊敬的老師:
我是軟件學院 專業的學生 ,我已經與 (此處填寫單位名稱)簽訂實習協議,現在需要離校去單位實習,特此請假。請假時間:20xx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在校外實習期間,我保證做到以下幾點:
1、 在校外實習期間一定要遵守就業單位的規定,認真工作,注意個人人身財產安全,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學院負責。
2、 在校外實習期間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校紀校規,不進行傳銷、賭博等各種違法犯罪活動。
3、 保持電話通暢,隨時與班主任輔導員和家人聯系,不聯系的從應聯系之日起計為曠課,并嚴格按照學籍管理辦法給予警告直至退學處理。電話號碼更換及時告訴輔導員和家長。
4、 按時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學習任務。
5、 按時返校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考試以及畢業論文答辯。
6、 在畢業實習結束后,本人將與實習單位簽署實習鑒定表,并于規定時間內交至學院。
7、 按時返校,并于返校當天到班主任輔導員處銷假。
單位地址:
電 話:
家長姓名電話: 請假人簽字: 本人電話: 年 月 日
輔導員簽字:
關于云南大學的請假條范本3尊敬的老師:
您好!我是商旅學院20xx級 專業的 (學號: )。因 ,需要請假,故不能出勤 月 日《 》的課程學習。特向您請假,懇望批準!
此致
敬禮!
請假人:
關于云南大學的請假條范本4尊敬的外國語學院老師:
您好!我是 級 專業學生 , 因 (請假事由), 需在 到 時段內向學院請假, 請假外出地: ,本人聯系電話: 。 本人申明:
1.在本人請假外出期間,所有發生在本人身上的任何人身、財產安全責任均由本人及本人家庭負責,與學院、學校無關;
2.在請假期間保證主動跟導師聯系溝通,按時完成畢業論文;
3、每周主動向輔導員、班主任報告在外情況。
家長意見及簽字:
家長聯系方式: 請學院老師予以審核準假為謝!特此申請!
申請人:
年 月 日
導師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班主任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輔導員意見: 簽字: 年 月 日
關鍵詞 醫學院校;工科;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2-0189-03
Problems and Reform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in Medical Colleges//ZHANG Lili
Abstract Engineering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er education. There is a big problem in 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The refor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should be procee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urriculum, experimental teaching, training base,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so on.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1 前言
現如今,許多醫學院校打破了傳統的臨床醫學專業一支獨秀的局面,陸續開始設立許多新興學科和專業,這其中就包括食品質量與安全、生物醫學工程等工科專業。工科專業是一個十分注重“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專業,據濰坊醫學院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往屆畢業生反饋信息顯示,近30%的學生考入高等學府進行深造,10%的學生進入公務員或事業編制單位,40%左右的學生進入食品企業從事研發或檢測相關工作,另外20%左右的學生從事非食品方向的工作。
工科專業學生進行深造的過程主要是進入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進入公務員或事業編制單位的學生主要從事質量控制及食品安全監測方面的工作,進入企業從事研發或檢測工作的學生主要是通過研究開發新的產品或對產品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監控。由此看來,工科專業畢業生從事各個方向的學習及工作都需要有扎實的實驗操作能力,熟練掌握大型儀器的使用及維護。
醫學院校中工科專業作為非主流專業,通常比其“主專業”規模小很多,因而其獲得的各種機會就相應地少很多[1]。目前,據用人單位及往屆畢業生反映,醫學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普遍較差,經常被用人單位忽視或不重視,這說明醫學院校中工科專業的實踐教學尚未引起學校及全體師生的重視,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醫學院校中工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地位有待進一步加強。
2 醫學院校工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課程設置不夠完善 目前醫學院校工科專業的實驗課程設置,通常是理論課之后緊跟實驗課,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完理論課后及時通過實驗課鞏固所學內容,增強教學效果。然而,這種安排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學生在大三上學期就已經把幾乎所有的實驗課完成,而等到大四考研復試或找工作真正需要用到實踐動手能力時,之前所學到的實驗操作技能早已拋之腦后,造成一問三不知,給學校或工作單位留下實踐能力薄弱的不良印象。
另外,目前工科專業的實驗設置大多是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而對于新上的大型設備只有簡單的講解和演示,學生只能有感官上的認識,真正用到時仍無頭緒。
實驗教學存在弊端 實驗課對于工科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工科專業的大部分理論課程都附帶有實驗課程,從而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目前醫學院校工科專業的實驗教學存在許多弊端,實驗教學通常是對已有的理論、現象或成果進行簡單的重復,開設的實驗大多是一些演示性、重復性、驗證性的實驗,學生很少參與到實驗的設計和準備過程中,通常是教師指定實驗題目,提供實驗教材,規定實驗步驟和方法,準備實驗試劑和材料,學生僅通過簡單的操作獲得預期的結果。這種“學生被動參與”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的動手能力無法得到提高。
另外,實驗室的利用率太低,學生在日常學習之余很少走進實驗室,大量的儀器設備常年處于閑置狀態。目前的實驗教學并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法達到實驗教學的預期效果。
校外實踐教學效果不佳 校外實習是工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進入專業對口的企業或公司進行見習或實習,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近年來,由于經濟發展及高校擴招的影響,學生的校外實習成為難題。許多企業公司不愿接待學生見習,擔心參觀的學生太多會影響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另外,由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短時間內達不到生產需求,許多接收學生實習的企業也不愿耗費人力物力對其進行培養,因此導致學生在企業中的見習實習逐漸流于形式,只是走馬觀花,學生的專業技能得不到實質性的訓練[2]。
另外,許多學校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實習單位,旨在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按自己的意愿選擇合適的單位,然而這也為部分尚未意識到實習重要性的學生提供了投機取巧的機會。
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存在不足 畢業論文(設計)是工科專業最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動手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學校對于工科專業的畢業論文(設計)在時間安排上不甚合理,畢業論文與畢業實習安排在同一學期,學生幾乎沒有時間進入實驗室做科學研究,這迫使導師只能安排學生做調查問卷,從而達到畢業要求,這使得學生失去一個非常好的利用畢業論文(設計)強化實踐動手能力的機會。
學生缺乏“強化實踐能力”意識 目前的教學體系尚不能夠使學生及早認識到“強化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學生的關注點多在課堂學習及相關考試,很多學生認為實驗課程無用,不能很好地參與到實驗操作中,等到大四要考研或找工作時,面對復試時考官對實驗技能的要求以及面試者對于企業相關儀器使用原理、操作方法及維護的提問,才發現“強化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導致后悔莫及。
3 醫學院校工科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探討
改善專業的發展方向,適當調整學科結構 根據不同用人單位對工科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構建富有工科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3]。
實驗課程的設置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的鍛煉及對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開設一些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工科專業的實驗教學以創新教育為出發點,將創新理念貫穿于工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調動學生自主創新的積極性[4]。
另外,在學生完成理論課之后考研或找工作之前,對其實驗操作技能進行集中培訓,應高校及用人單位之所需。
強化實驗教學和畢業論文(設計)改革,培養學生獨立操作能力 實驗教學的改革應充分認識當前教育體系存在的弊端,摒除傳統的教學模式,向新的綜合性、設計性、創新性的模式轉變。課堂教學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遵循教學大綱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倡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和方法,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創造性的學習,培養學生獨立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內容、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另外,應全面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引導學生在學習之余根據自身興趣特長選取合適的科研課題并設法完成,從而使得自身操作技能得到訓練。
畢業論文(設計)減少調查問卷形式,鼓勵學生走進實驗室,選擇合適的課題,在導師的指導下,學會操作實驗室中的各種儀器,做出切實可信的實驗數據,全程參與論文題目的設定、資料的查詢、方法的選擇、試劑的配制、樣品的分析及數據的處理等系列研究工作,在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創新訓練平臺對于工科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意義十分重大,應合理利用各級(國家級、省部級及校級)創新項目以及各類綜合性的創新比賽和學科競賽(如“挑戰杯”“大學生科技發展創新計劃”“雛鷹訓練營”等),調動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另外,畢業論文的時間安排應與畢業實習分開,給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進入實驗室,完成畢業論文實驗內容。
開展校企合作教育,建立穩固的校外實訓基地 校外實習更貼近生產實際,學生可通過校外實習對今后所要從事的工作有一個全面性的初步認識,在企業中見習實習可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動手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等,使得工科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得到完善。因此,與相關的公司、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開辟見習實習基地,對于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數學校已經建立的實訓基地,在規模和數量上均存在不足,國家與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扶持校企合作教育,實施一定的優惠政策或投入一定的資金,鼓勵效益較好的大中型企業參與建設生產實習與實踐基地,使校外實習真正成為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堅強后盾[6]。
醫學院校大都具有固定的實踐教學基地,如臨床教學醫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綜合性醫院的營養科、衛生監督機構等,多與臨床醫學接近。學生可在此類機構中見習實習,直接接觸與食品安全相關的人群,將課本上學到的醫學知識應用于膳食健康指導,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強化“重實踐”的意識 將“強實踐”的觀念貫穿于工科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初入學時對其進行入學教育,滲透“強實踐”的觀念。大一階段邀請專家學者對專業概況進行講述,使學生認清今后學習需要注意的事項。大二大三階段邀請行政或企業管理階層講授其在招聘時對大學畢業生的素質要求,使學生明確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通過講座、座談、交流等各種形式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4 結束語
醫學院校工科專業畢業生從事各個方向的學習及工作都需要有扎實的實驗操作能力,熟練掌握大型儀器的使用及維護。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夠滿足社會對工科人才的素質需求。并且在實踐操作的整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思維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獨立完成實驗操作及科學研究的能力,從而提高科研水平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為畢業后的深造或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宏恩.醫學類院校工科專業的局限性及發展對策[J].中國醫學裝備,2010(11):29-30.
[2]張智鈞.工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改革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5(6):81-82.
[3]汪子一.加強工科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1(5):150-151.
[4]李樹鋒.工科學生畢業實習中的綜合能力培養[J].紡織服裝教育,2013(4):26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