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5 18:4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于“教好”。
現代社會對于好學生的定義太狹窄,只是以學生所考取的分數來概論一切。所以,大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只是單純的認為教好學生就是教出考出好成績的學生。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而分數自然也不能代表一切。眾所周知的著名科學家錢偉長其實是以中文和歷史雙科滿分進入清華大學歷史系的,而他的物理僅僅考了5分,數學和化學一共才考20分。而他就是憑借著對祖國的熱愛和自己一股不服輸的精神,成為一位盡人皆知的為中國崛起貢獻力量的偉大科學家。也許你會說,這是因為學生自身擁有著良好資質,可是老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也證明了每一個學生都有著極大的潛能,要看怎么樣去開發。老師不僅是給學生傳授知識,將濃縮的精華在有限的時間里傳遞給學生,更是要作為一種精神榜樣,啟發學生,教會他們怎么樣做人,怎么樣生活,并用怎樣的態度對待工作和家庭。學校教育學生是為了給社會提供有能力的人才,而如今高等人才“高分低能”的例子并不少見。
關于“學生”。
關于學生,我其實想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座蘊含無限寶藏的寶礦。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傳說蘇格蘭北部的古城堡和驀地經常鬧鬼。有一個人因為公務繁忙半夜時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須經過墓地。墓地里有偶爾傳來令人毛骨悚然的號叫,蝙蝠幽靈一樣無聲地飛來飛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著走著,他一不小心掉進一個新挖的墓坑里。這個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馬大的他幾經努力還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說吧。這時,又有一個人經過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這個人使出吃奶的力氣也爬不出去。先掉下來的人實在看不過去,開口說:"別費力氣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聽到說話聲以為是遇到了鬼,嚇得魂不附體,手腳并用,沒想到三兩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慘叫著逃得無影無蹤。這不正是說明了,我們每個人都蘊含著無限的潛力嗎?況且中小學生正處在發育期和成長期,他們的行為習慣、道德品質、思維意識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潛力可挖掘的,關鍵是我們能否去發現、去挖潛、去設計、去雕琢。我們要牢牢記住,千萬不可犯"盲人摸象"這一令世人恥笑的錯誤。老師就是學生潛能的開發者。也有人會說,學生的成長首先受家庭因素影響。可是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大的,況且,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遠遠多于在家的時間。一位好老師總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在學生的未來生活中產生不小的影響。一位好老師,是會相信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在教育工作中有多份選擇和智慧,把握學生的思維方式,懂得給予學生鍛煉的機會和空間,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善于鼓勵引導學生,并用真心去贊揚學生的。我知道老師也是凡人,不會十全十美,但如果老師不可能如此盡善盡美的話,又何必對學生十分苛責。我們老師在不斷的學習和完善自己,向著學生的真正需求方面努力,那我們也要給學生足夠的成長空間。世上路這么多,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我們的學生有平凡的權利,而我們就是要教育他們如何不平庸,在平凡的位置中做不平凡的事。
關于“老師”。
日前,《中國教育報》又做了一則新聞的深度聚焦,聚焦的內容就是近日在許多教師的朋友圈,熱傳著一條“最坑教師的教育名言排行榜”,其中一句“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首當其沖排在了第一,引起了很多教師的共鳴。引起共鳴的原因,我的理解是許多老師不認同這句話,甚至很反感,認為它是嚴重錯誤的,它是一塊壓在教師心上的巨大石頭,讓教師長期喘不過氣來。
那么,“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長期以來,爭論最基本的無非是兩種觀點:一種,一部分學者、專家認為這句話確實片面,是對大部分老師自尊心的傷害,應該批判;另一種,也有學者、專家認為,這句話只是強調教育者對學生的一種責任與信念,以此來勉勵、激勵教師,并沒有什么不對,只是有部分人曲解了它的真實含義。
確實,任何一句“名言”的產生都有它獨特的背景與含義。這句名言出自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作為教育理念,這句話強調教師必須有強烈的責任心與愛心,不斷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水平,將“每個學生教好”,如果“教不好”那是自己的專業水平還不夠,需要繼續探索與提高。從這個意義上理解,這句話并沒什么不妥,沒有必要認為是對大部分教師自尊心的傷害,教師更沒有必要把它列為最坑教師的教育名言之一。
這里,我們不妨換個視角,換句話來思考。比如,讓你判斷“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是否正確。我的觀點是:這句話肯定正確,又肯定不正確;或者說永遠正確,又永遠不正確。
這樣說似乎很矛盾,但其實并不矛盾,或者說這僅是體現矛盾的對立統一而已。哲學的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任何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都是運動的、發展性,運動、發展是絕對的,而事物的靜止、停滯則是相對的。判斷一句話對不對,其實很多時候并不簡單,并不可以直接說對還是不對,關鍵要看從哪個角度思考,從哪個出發點評判。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各種疾病,一定有它相生相克的東西,一旦我的醫學研究將來研究出了與它相生相克的東西,醫生又掌握了相關的技術,那這種病也就到了可以被醫生“手到病除”的時候了。其實,許多過去被認為是“不治之癥”的疾病,后來不也都在被慢慢攻克嗎?!――人類的醫學始終在不斷地研究與探索中前進。從這樣全局、整體、發展的角度去理解,“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還會有錯嗎?它當然沒錯,永遠沒錯!
但反過來,為什么世界上幾乎每時每刻都會有人因病治不好而離開人世,源源不斷?這里除了一些病人的病按照當今世界的醫學水平確實還無法醫治外,當然,也因為各地的醫療條件不一樣,醫生的專業水平不一樣等。不過這很正常,我們永遠不可能要求所有地方的醫療條件都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是世界上最高超的。同樣的一個病人,或許換一個地方,換一家醫院,換一個醫生,他的病情可能就會得到控制,就有救了。但正常情況下,我們并不能只去怪醫院,怪醫生,只要醫院、醫生都已竭盡了全力。因為無論何時何地,治不好的病人永遠存在。所以,從現實、局部、個體的角度去理解,“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這句話,又肯定不正確,永遠不正確。事實上,我們醫學的發展的確永遠跟不上疾病的發展,人類的醫學始終只是在被動地應付,研究、探索,人類在重大疾病面前始終慢半拍,始終在追趕的路上!
因此,作為醫生,完全沒有必要糾結于“沒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會治的醫生”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只要始終懷著一顆悲憫之心,堅守良知與職業道德,竭盡全力去救死扶傷,就已經無愧于“白衣天使”的神圣使命。
同樣道理,作為教師,雖然與醫生屬于不同的職業,工作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但服務對象都是人,且從根本上說都是解決人的“問題”,因此,一定程度上都要對人進行“對癥下藥”的“診治”,以此來提高人的不同素質。必須承認,作為醫生,除了客觀上所擁有的醫療設備、醫療條件不一樣外,醫生本身的技術水平與責任心也是不一樣的,甚至差別很大。同樣作為教師,隨著我國教育均衡化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與深化,現在教育的硬件設施、學校條件的差別已不是很大,但教師的專業水平與專業精神還是有較大甚至很大的差距,而且這種差距是客觀存在,永遠不可能消除,因為所有教師的專業水平,包括專業精神永遠不可能在同一個層次上,它始終是有差距的,就像醫生一樣。
所以,教師唯有將“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自己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教育理念與信念,才有可能徹底地靜下心來,抱著“不放棄,不拋棄”的專業精神與專業追求去想方設法“教好每個學生”,才能實現教育的不斷跨越與提升,同時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與境界。否則,動不動就感覺這個學生教不好,那個學生教不好,那教不好的學生何其多也?!對于教師,這個學生、那個學生可能都只不過是自己教育生涯中一個匆匆的“過客”,但這個學生、那個學生,對于他或者他的家庭卻是全部的希望所在。作為教師,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竭盡全力“教好每個學生”。
當然,“教好每個學生”確實很難,因為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它不光是教師的責任,它涉及社會、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如此,教師的職業才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教師才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命運的建筑師”。事實上,無論何時何地,沒有哪個老師敢拍著胸脯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已經是最高境界的了,我教不好的學生,別的老師也一定教不好。永遠不可能這樣。即便所有的老師都感覺無法教好,也并不代表他就一定沒有被“教好”的潛能,就像病人一樣。況且,對于“教好學生”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標準。按現有的體制無論是高考還是中考,都是選拔性考試,肯定有人“上去”,有人“下來”。如果“下來”的都是屬于沒有被“教好”的,那從整體而言,這樣的學生肯定大量存在,永遠存在。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每個教師都有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教不好”的學生,即便是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也一樣。但你不必為此過多地煩惱、苦惱,更沒有必要垂頭喪氣,怨天尤人,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一切教育都不是萬能的。作為教師,只要我們對教育、對學生做到了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即便有個別學生,甚至多個學生,沒有被“教好”,那我們也一定問心無愧。這時,對于別人那些不負責任、信口雌黃的指責,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去回應,一笑了之即可。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擔任校長10多年來,我一直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與感受,就是許多教師在總結學生表現不佳、成績不好的時候,往往會有意無意地將主要原因歸結于各種各樣客觀的理由,而很少去找自身的原因,說到底就是不肯承認自己的專業水平不夠。這是教師長期以來的一種通病,也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首當其沖被列為“最坑教師的教育名言”的根本原因。
總之,筆者的觀點: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到底對不對作無謂的爭論。我們應該堅持用哲學的唯物辯證法看問題,既要相信這句話永遠是對的,相信所有的學生都有可能在你的努力下被“教好”,從而樹立起崇高而遠大的教育理想,為教育理想而奮斗終生。換句話說就是任何時候對教育、對學生,我們都要“仰望星空”,滿懷激情,滿懷信心。同時,我們還要放平心態,相信這句話永遠會有不對的時候,教育“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教育必須面對現實,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生,雖然花了很多努力,但還是效果不佳,感覺“教不好”。但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堅持不懈,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看到理想的希望,收獲理想的果實。
【關鍵詞】學生 老師 班主任 邊界
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學生能否學得好,要看學生的天賦和本身的努力。然而學校領導為了抓考試成績,以便成為名校,就提出了一句十分流行的口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此口號一經提出,便風靡神州大地。于是各校校長就用這句話來要求教師,教師就加大工作力度,加班加點,盤、補、盯輪番上,生怕成為“不會教的老師”。但教師即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上,也不見成效。這種教育萬能觀念是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讀了王曉春的《班主任工作邊界談》,才明白我們通常見到的終日忙忙碌碌、急急撓撓、焦頭爛額的班主任,原來是把培養學生的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沒有分清工作邊界而造成的。
一、人們的思想認識不夠,對好學生的評價標準是唯一的,那就是學習成績
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個“好”字的理解,什么是“好”?“好”的標準是什么?品德好是好,學習好是好,身體好是好,具有審美的意識和能力是好,愛勞動也是好。究竟是按照哪一點來衡量教師所做的工作是好,還是不好呢?我想,不同的學生和家長對老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學生追求的目標也應該是不同的。學生及其家長要求教師把學生教好,最強調的是學習,其次是品德。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的是品德教育,即做人的教育,其次才是傳授知識。然而大部分人在把握這個“好”的尺度時,只是單純地認為把學生的成績提高了,就算是把學生教好了。這種認識上的錯誤,往往導致對老師的評價不能做到全面、客觀和公正,就使許多老師因沒能提高學生成績,就成了一個“教不好”學生的老師。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就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要想老師在一日之內點石成金,那是很不現實的。由于受中高考指揮棒的左右,教師和家長從孩子上小學起就開始片面重視孩子的分數,卻忽視對孩子進行良好習慣的關注與培養——這是中國教育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
二、家庭教育的作用大于學校,不要把學生成績不好歸咎教師
1.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片面問責教師
教育常識和社會生活常識都在告訴我們,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很多,并且成績如何,首先應該是學生本人的事情。如此,給教師下達學生學習成績指標是沒有道理,也沒有科學依據的。上級部門和學校領導只應該檢查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否正確,教育行為是否規范,教育工作是否敬業,而不應下達什么及格率、優秀率的指標。不要片面地認為只要教師努力,只要教師水平高,學生升學率就高,或者反過來說,學生升學率高,就一定證明教師有水平,這種看法是偏頗的。倘若如此,重點學校為什么還有“生源大戰”?為什么要搶好學生?說明誰心里其實都明白,事情不完全決定于教師。
2.問題學生應分三級處理
問題學生可以分成三級:輕度、中度和重度。輕度的問題生,可以由教師來教育;中度的問題生,學校政教處和心理教師就應該介入;至于重度的問題生,則不應該責成學校負責,更不應責成班主任解決。比如品德型的重度問題生應該送工讀學校,心理型重度問題生應該去看心理醫生,習慣型重度問題生應該進特許學校,個性非常特殊、很難適應普通學校的學生也應送特殊學校,輟學生教育應該有社會工作者和警察介入,等等。
3.家長的工作,社區和公安機關應該介入
問題學生的后面,往往有問題家長和問題家庭。我主張把問題家長也分成輕度、中度和重度,重度的家長應該由社區社會工作者和公安機關做工作,一般教師是很難應付他們的。
經過這樣的剝離,明確了社會各部門的責任,班主任的工作范圍和邊界就比較清楚了,他們才可能把精力集中在工作重點上,集中在班級多數學生身上,才可以少做那些焦頭爛額的事情,這才符合教育科學精神。
三、教師工作是有邊界的
老師們總是說家長應該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多數家長也認可這種說法。這反映了我們教育的一個特點:以學校為本位,以學校為中心,家長要幫助老師完成學校的任務和指標。其實對一個孩子來說,家庭教育較之學校教育,尤為重要。家庭教育不但是基礎性的,而且是全程性的,孩子的命運基本上是由家庭教育定調的。學校是干什么的?學校只是在孩子成長的某一階段給家長幫忙的,學校只是“有限責任公司”。要說“配合”,其實是教師配合家長教育孩子。現在倒過來說,好像老師反成了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家長倒退居二位了,這是不正常的。教師不要搶家長的風頭,不要把無限責任扛到自己的肩膀上,破壞自己的心理健康。我們只是受國家委派,幫助家長教育好他們的孩子,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和人才。我們不能代替家長,我們不是孩子一生的承包者。
小班化,是一種班級人數較少(最佳為25人左右)、有利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和個性充分發展的教育組織形式,是世界l達國家和地區普遍采用的基礎教育發展模式。所以說,小班不等于就是小班化,準確地說,小班只是一種班級形態,而“小班化”則是一種教育理念,它倡導“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成就每一個”,其實這種理念并非今天突然冒出來的。
2007年我去過一趟洋思中學,一進校門就被眼前醒目的口號給震懾住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真心佩服洋思人的勇氣。想起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經談起中國教育夢時,指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人人成才,這就是中國教育夢。我們對教育無不充滿著美好的夢想,寄希望于教育使我們這個泱泱大國能夠騰飛復興。
質疑之聲也總是如影隨形,“教育的責任不全在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走進教室,面對黑壓壓的一片,如何能夠關照每一個學生?這確實是擺在每一個有夢想的老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兼顧周全絕非易事。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不也是班級學生人數眾多嗎?我曾經也試著在這些名校身上尋找一些“成就每一個的”啟示,結果卻是讓我覺得有點慘不忍睹。
近幾年,在中國教育界,小班化教育的呼聲很高,人們對它的期望值也很高。它似乎是一種理性的回歸,它更現實、更接地氣,更順應今天我們對教育夢的追求。一位教師還是一桶水,只不過這桶水指的不再是知識,而是,我們能夠給學生帶來的關注,這里的“關注”恰似“灌注”,這桶水不可能“灌注”整個花園,小班卻能較好的實現“灌注”每一株小苗,讓它好好成長。
重新再來看,“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關注每一個,發展每一個,成就每一個”,這些目標在小班化教學里都是可以實現的,只是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不是遙不可及,是有途徑可以實現的。
: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首先感謝庫區小學校領導及老師們對我的幫助與支持,更要感謝學生們在實習期間帶給我的快樂與啟發!短短半年的實習生活轉瞬即逝,在肯定自己的同時,當然我暴露出的不足也很多,有一句話說的好:教然后知不足。真的感覺到了!實習這段時間感覺自己才剛剛師范,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每節課前我都能夠聽從科任老師的指導,認真學習教學大綱,根據大綱要求,鉆研教材,備好每一節課,編寫好教案,并在交予科任老師審閱后進行試講。在各位老師提出的意見的基礎上,再次對教案進行了修改后才上臺講課,課后認真批改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最后一周我接受了中心校教學主任的聽課與考核,考核的結果還算滿意,當然有聽課和沒有聽課的效果還是不一樣的。這次被聽課的經歷更讓我成長了很多!至少我不再像以前很懼有人聽你的課。實習期間前幾節講課過程中,我的腦袋里根本沒有“時間”這個概念,更談不上“時間分配教學”了。但幾個月實習下來,我在這方面也有了明顯提高。沒有了第一堂課的怯弱與及緊張,有的是在講臺上的自然大方,對于臺下投來的眾多學生甚至老師的目光也能夠全盤接收。現在我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教學能力。但我知道我仍然是一個成長中的教師,成長的過程是需要范錯誤的,所以面對實習期間遇到的困難我總是坦然并淡然面對。我對于實習的理解是:實習就是一個不斷修正自己的過程,實習學校就是給自己犯錯誤并改正錯誤的平臺。所以說無論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這都是我實習的收獲,收獲就是財富,相信將來這筆財富能用上!
在教學研究方面,通過這幾個月的實習,我還留心地觀察了本班學生學習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的情況,并通過問卷調查和與學生交流的方式收集到了一些數據和信息。我打算從學生的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學習自主性方面來探討當今小學教育中的一大難題---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教學。很多人往往從教師或教材的角度去分析影響學生英語(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學習的因素,但是卻忽略了另一個學習中的主體---學生。
我認為學校的主人永遠是學生,所以我的教學與管理都是本著“以學生為本”。說到管理班級,這是我收獲最大的地方。我懂得了如何與學生相處,如何管理學生。在班主任的悉心指導下,我懂得了要當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級就必須獎懲分明,建立班主任的威信。為了更好的約束每個人,我們制定了班級公約,明確規定了每個人該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并給以相應的加分扣分及獎勵和懲罰。這樣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遵守紀律。對于個別調皮的學生的教育也不能一昧的訓斥,要盡量接近他的思想給以恰當的開導。反正教師對于學生的肯定,鼓勵,表揚一定要遠遠多于批評。在這半年時間也驗證了這一點。其實真是“只有教不好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教學方法至關重要。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更加相信一句教育名言的偉大。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播,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管理學生我本著更多的接觸學生,沒事就走進學生,多去班級,多讓學生給自己找麻煩,多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這讓我鍛煉的機會就更大,經驗也會積累的更多!
一、從歷史的觀點來看專家此言的積極一面
歷史上對老師權威的認同、對知識的尊重帶有時代的色彩。在陳鶴琴先生生活的時代,知識得到整個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人們對老師的敬仰程度極高,師出此言有道理。在此前我們一直把“知識改變命運”奉為真理,作為有追求的年輕人努力的方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把學生沒有學好的責任全推給老師有一定道理。
時代對人才的選拔也剛好契合了陳先生這句話。什么是人才?怎樣才能成為人才?陳先生生活的時代對人才的評判標準就是分數決定一切,“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歷史沿襲下來的就是通過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改革開放之后,“榜上有名”就成為國人追求的目標,人們以為國奉獻為榮,跳出農門為幸,獲取知識就在學校課堂里,對老師的敬仰,對知識分子的崇拜讓師道尊嚴大行其道。
二、當代社會對教育教師提出新的要求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當今已經到了影像時代、后育文化時代,照搬陳先生這句話去評判老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素養,未免太單一。依此標準許多教師會有挫敗感,每一位教師在教育職業生涯中總有一些缺憾,總有一些“教不好的學生”。
當今時代知識依然受到尊重,可是獲取知識的渠道增多,互聯網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去理解,就會發現,這句話其實并不是對教師的苛求,而是對理想教育的一種渴求。
現在的老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一個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綜合產物。第一任老師是父母,在學生拿起畫筆之前,父母和社會已經毫不猶豫地涂抹了多姿多彩的顏色,學生學習受家庭的影響大,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對學生的誘惑太大了,學會學不會是老師的責任,學校老師竭盡全力排除干擾,使出渾身解數力挽狂瀾。在老師兢兢業業之后,這幅畫上所有的不完美都是老師的過失,誰叫你是初步成型的最后一個步驟呢?家庭和社會仿佛局外人,一下子來了精神:“你們學校怎么搞的?”“要你們老師干啥?”老師成為了被指責和攻擊的對象,師道尊嚴也在“事實”面前轟然倒塌,而家庭和社會也絕少自省、反省的意思,“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相信時代在發展依然是真理,可“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只是個別現象。
三、順應時代,老師需看清形勢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教好每一位學生呢?新課改與新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是要求教師成為決策者而不是執行者,要求教師營造出班級氣氛,創造出某種學習環境,設計相應教學活動并表達自己的教育理念,等等。老師角色轉換了,由原來的課堂主體“滿堂灌”轉換成老師主導多向互動,教育理念正從原來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向現在的“無處不課堂,無人不老師”轉變,學生不再是教好的,而是學好的。為什么還會出現學不好、學不會的學生?
出現“差生”很正常,為什么“差”?首先,是因為我們的評判標準和游戲規則是按照大多數人的意愿制定的,總有一些人不符合規則,這樣就出現了個別現象,我們不能把這些現象的責任算到老師賬上。
其次在家庭。首先,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一般來說,從學生的行為表現就可以發現父母的教子方法。我們常聽到“有啥大人,有啥孩子”。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自己越來越像父母: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都有著深深的印跡。但是,我們沒有誰會像自己的老師。可以說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是父母的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的成人成才和成功,父母起決定性的作用。
新的時代對老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老師要敬業、愛生,專業知識扎實;老師還要樂業,把工作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去做,這樣也更有利于老師職業生涯的發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境界。積極學習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學會和家長溝通,和學生溝通很重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職業要求,想贏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也需要自己做出值得尊重和認可的事情。
四、發現學生的優勢智能,因勢利導促其成才
在世俗眼光里,學業優秀,那一定是好學生。如果我們放寬評判標準,不是僅僅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學生,而是鼓勵學生的特長發展,就可以發現學生身上的許多亮點,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的方法有很多,面對個性化極強的學生,模具化制造、批量生產已經不適應形勢發展。
一、堅定、先進的教育理念
洋思中學最自信和自豪的口號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響亮地提出“讓每一位家長都滿意”的辦學宗旨,他們堅信學生有差別,教育有差異,學校無差生。“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里的“好”是什么標準呢?不是用一把尺子,搞一刀切,而是要求達到同一標準,不是叫后進生也能考上清華北大,而是指每個學生盡管基礎有差異,但是經過教育,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明顯進步,優生更好,后進生進步很快,進步了就是好,家長就滿意。所以這個“好”既包括學習成績不斷提高,又包括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自身素質等。
二、務實、高效的課堂教學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先學”不是讓學生先預習,不是指讓學生泛泛地、單純地看書,而是指教師在課堂上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相關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后,學生帶著思考題在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
針對教學模式問題,我認為教學可以有模式,但不要模式化。教學模式應該是自己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結晶,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支撐下,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形成一種獨特的教學習慣或教學范式。
三、全面、嚴格的學校管理
學校的辦學水平決定于它的管理水平。洋思中學有一整套全面、嚴格的管理制度,除教學管理制度外,還有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組織紀律等方面的一整套規章制度。這些制度非常詳細,細致到吃飯怎么坐、怎么分菜、怎么縫衣服、怎么疊被子、怎么節約用水等。每天早讀、課間、午間、下午課后,都輪流有幾十名學生和教師一起值日,參與學校的日常管理。管理別人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改革創新,洋思中學已由當初的“包”教學質量發展到今天的“無所不包”,責任制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