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3 04:00: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車床拆裝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機床拆裝 教學做一體化 實訓中心 多媒體
高等職業教育機械專業培養的是技術應用性人才,應當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專業技術課的教學也應從以理論教學為主轉變為以技能訓練為主。在對畢業生進行畢業信息反饋調查、走訪用人企業單位后發現,隨著現代化制造業的發展,企業不再單純需要機加工的學生,更多的是需要即懂得加工,又懂得機床維護管理及維修的人才。
一、建立多功能機床拆裝實訓中心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是要努力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走產學研合作的發展道路和辦學方針,堅持導向性、協調性、效益性、創新性的原則,以工作過程或生產任務為載體,最終以職業能力培養和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為主要目標。
但大多數高職院校仍是延續傳統課堂理論教學模式,單純強調理論知識,忽略實踐環節,學生在學完本門課程后,只懂得理論,不具備實際動手能力,對于機床實際生產中出現的故障不能及時排除,甚至在日常的使用中,不會基本的維護和保養,因此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所學的知識成為紙上談兵。
為順應新時期高職教育教學規律和課程改革形式,金屬切削機床課程教學應當積極探索理論結合實踐的、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只有課程教學真正具有實踐性,培養出的畢業生才能具有把知識熟練應用于工作過程的能力,這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實訓中心構建設想
筆者作為一名從事金屬切削機床課程教學的專業教師,在積累了近5年的實際教學經驗后,總結出了一系列關于實踐教學改革的經驗,提出一些實訓中心建設的想法,現闡述如下。
1.多媒體仿真拆裝實訓中心建設及使用
鑒于機床機構的復雜性,為了讓學生在真實拆裝過程中能順利進行,節省人力和物力,應建立多媒體仿真拆裝實訓中心,讓學生在電腦上利用仿真拆裝軟件進行拆裝,掌握機床的實際結構,為在真實機床上進行拆裝做準備。為此,必須購買機床調試維修仿真軟件,通過軟件建立虛擬機床、虛擬項目等仿真教學環境,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了解真實的實際場景,模擬機床拆裝過程和故障排除過程,并對機床進行虛擬維護保養,加深理論知識的印象,為以后進行機床實際拆裝、維護、維修做準備。
2.機床拆裝實訓中心建設及使用
要完善教學所需的硬件設施,實現多種教學手段并舉,開展實訓教學,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組建機床拆裝與維修實驗室。由于機床價格較高,可充分利用機加工實訓中心的淘汰機床,結合購進的新機床,為學生進行真實拆裝提供設備支持。筆者學校實訓室主要包括CA6140、CAK6132型普通車床、X6132普通銑床和M1432A型萬能外圓磨床等設備,結合部分CK6140數控車床、XKA714數控銑床、VMC850E數控加工中心,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機床拆裝中心,并配有其他用以加工生產的機床,提供真實加工過程供學生學習。
學生通過在課堂上聽取教師理論教學和前期在電腦上的仿真拆裝后,對機床的結構和相應的維護維修要點掌握得更加牢固。有了機床拆裝實訓中心,學生就可以通過模擬實訓再現實際工作情境,充分開發和利用機床拆裝實訓中心內的各種設備與器材,然后再進行對機床實物的拆裝,并對其進行日常的維護和保養。
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在機床上設置一些常見的故障,讓學生分組進行故障排除,讓各組間進行競賽,以最先排除故障的小組為勝。老師還可以采用小組間互評和小組內自評的形式,對操作過程進行評判,激發學生的團隊和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教師要做到融“教、學、做”為一體,在真實的機床上模擬常見故障,讓學生進行實際維修,使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結束語
隨著高職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訓教學環節越來越顯現出其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通過對實訓中心的建設,期望為師生提供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關鍵詞:虛擬仿真;軟件開發;腳本編寫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9-0233-02
背景:職業教育近年來投入信息化軟件制作的成本較大,各校開發的專業軟件逐年增多,但依然存在開發學校的教師針對項目研發中腳本的編寫、軟件的功能需求、考評的設定等環節存在很多疑惑。導致與研發單位聯合開發的軟件不理想或應用不順暢。本文重點針對開發機械制造類虛擬仿真平臺流程特點、模塊腳本撰寫注意事項、軟件功能開發思路三部分內容進行闡述。
一、虛擬仿真平臺流程特點
開發應用軟件特點:按照虛擬仿真平臺構建流程的先后順序,開發過程中需應用的軟件有:FLASH、PHTOTSHOP、3DMAX、Deep UV、V-ray、Unity3D等。每個軟件對應一名技術人員,當腳本沒有分類而是統一編寫時,每個技術人員將讀取全部腳本,然后提煉出自己工作范圍所需要的內容。
1.Flash:可以繪制2D圖文,圖文以矢量方式存在,軟件可以制作2D動畫。Flash被大家所熟知,在虛擬仿真平臺中主要用于制作主界面、各類2D按鈕、提示信息。腳本需給出主界面布局意見及色彩偏好,對于功能按鈕應明確指出行業習慣。
2.PHTOTSHOP:對網絡素材、照片、紋理圖片進行剪裁、疊加等處理,并修改渲染后的圖片,從新生成光影、紋理、全景貼圖。腳本需提供設備正體照片,各局部細節應看到紋理。
3.3DMAX:模型制作軟件,通過實際物體樣式,安照比例繪制其虛擬實體,并按照用戶可見性進行模型優化。腳本需說明交互機構主體部分,并提供相應機構運動視頻。
4.Deep UV:圖形UV優化軟件,一般由3DMAX制作人員使用,可將貼圖占用空間合理分配,使高清和普清區分。例如車床的搖臂上標有刻度,為讓刻度清晰,則刻度貼圖UV分配較多即可。腳本需提供教學內容,方便制作者明確用戶可見范圍而規劃UV分布。
5.V-ray:光影渲染效果。渲染貼圖效果,渲染越好真實度越高。腳本需對軟件視覺效果提出要求。
6.Unity3D:交互編程引擎。將上述前5個步驟制作的2D和3D素材導入到該引擎,進行交互程序的編寫,制作Unity3D交互程序之前,必須完成上述前5步。腳本需對軟件功能提出要求,說明交互動作及是否存在特效。
二、模塊腳本撰寫注意事項
1.軟件虛擬環境的要求。虛擬環境腳本對應的是教學中情景教學部分,其中隱含有廠級、車間級的入廠安全教育,工作崗位的6S管理,生產車間的工藝框架,企業文化等素材。
如環境中,變電箱位置安裝在車間大門旁,車間中普通車床、銑床、磨床、吊車、鋸床、倉儲柜、工作臺擺放位置的合理性,車間墻體展板畫展示的工藝內容和宣傳內容。有吊車的車間需要合理規劃黃色安全行走路線,車間通風設施安裝位置等,這些虛擬環境腳本在拍攝完參考企業照片后要先過濾一次,避免企業因保證生產效率而出現的事故隱患,這些隱患軟件制作者看不出。
2.軟件主體模型要求。主體模型包括儀器固定結構模型、運動部分模型、拆裝部分模型、交互部分模型。
因為模型及模型貼圖占計算機運行空間的較大,尤其在軟件是網絡版,軟件模塊較大時,同時有多名學生運行時很卡,所以軟件開發者都會對模型進行優化,優化的依據是模型在軟件中的地位。固定結構模型因常作為背景或次要目標出現,所以模型采用簡化方式構建,貼圖像素低,主要應用于設備底部或背面,并且該部件在軟件中不存在運動。運動部分模型因在軟件中存在位移,所以周邊模型貼圖不能省略,制作時要使用動態陰影指令對其進行物理屬性的設定。拆裝部分模型則需要細化,例如拆裝中齒輪鍵槽互相之間要有卡位,用戶觀察這部分時通常會放大,所以貼圖要高清,模型節點要多,卡位時可以通過節點觸碰進行判斷。交互部分模型依據腳本編寫可能需要做成多模型、多貼圖來對應一個機構模型,甚至復雜的交互程序需要進行節點移動變形,即數據模型。
3.評價用關鍵參數點。考核評價是虛擬仿真軟件的一個核心部分,但由于腳本提供者給予的素材太少,導致沒法滿足考評要求,甚至出現錯誤考評。虛擬仿真開發課程系統中,考評基本分為三種類型進行判斷打分。第一種情況為單一條件判斷,第二種為復合條件判斷,最后一種為行為結果判定。
單一判斷例如我們的考試卷,無論是單選、多選、填空、答案是指定的,唯一的,即滿足該條件則視為完成或正確。在實際例子中如開機后首先讓機床回零參考點,如果操作者不先回零則可以視為操作錯誤。多選也在此范圍內,即滿足兩個或多個參數條件后即視為正確,否則為錯誤。
復合條件判斷,即考評問題與答案都不是唯一的,例如車床加工某階梯軸零件,考生A操作虛擬車床先切割了端面然后開始切割外圓,考生B先切割了外圓再加工端面,這兩種工藝順序無法判定考生B就是錯誤的。另外如考生選擇刀具加工參數,不能因為選擇的刀具已經確認,就判定該刀具的加工參數值,還要依靠所加工工件材質、圖紙尺寸、裝夾方式等進行判斷。這些判斷條件在作者接觸過的腳本中很少有教師提供完全,因為包含種類較多,內容復雜。經研討后,建議將這類復合條件判定進行參數數據統計,與操作流程繪制成為一張表格,讓老師瀏覽后人為的判定成績。
行為結果判定通常應用在全國技能大賽中,即操作過程考核忽略,最終結果考評為主。如虛擬仿真數控車床加工完成的工件作品,考評時直接將考試作品提交到檢測中心,對虛擬模型尺寸進行檢測,依據檢查結果給予成績。
三種考評方式可以結合使用,也可以重點突出一項,但需要專業教師將考評方式在腳本中作以說明。
三、軟件功能開發
軟件功能即軟件的表現形式。軟件功能需求是決定虛擬仿真軟件對實訓操作仿真程度的關鍵。但很多軟件制作者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和知識,開發出的功能單一甚至不符合實際。這就需要相關專業教師的配合。
軟件功能需求主要從以下幾個主要環節進行考慮:引導模式構建,理論知識可視化,交互過程屬性化、考評功能與提示。
1.引導模式構建。教師需要思考的是在學生無人指導的情況下,如何完成課程主要內容的預習,這里軟件的操作會由制作者提供操作手冊和操作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所以教師僅需要考慮的是傳授知識部分的表現形式。
通常采用的引導模式有,鼠標移動到機械部件處時,自動彈出該部件名稱,在顯示名稱時點擊左鍵將彈出語音和文字的詳細注解,鼠標右鍵點擊該部件時,計算機自動將該部分進行拆解,并可以實現360度觀察。軟件邊角可制作小地圖用來指示人物位置,當前需要學習的教學目標會進行閃爍或有明顯標示。
2.理論知識可視化。理論知識表現形式,例如常見的透視法。在制作萬用表測量理論時,使用虛擬電波代表電路移動,實現虛擬物與圖表同時構建的方法講授理論知識。虛擬電波從正電極進入后,每經過一個元器件時,虛擬器件會進行閃爍并變換顏色,二維圖表中的儀器符號也會閃爍并變成相同顏色,出現電路分流時,電波變為深藍和淺藍不同顏色,并沿著并聯電路移動,二維圖表電路圖也同時變色移動,萬用表表外蓋透明化,學生可以直觀觀察到表的內部。故障和事故的演示方法也可以采用同樣表現手法。
3.交互過程屬性化。交互過程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屬性化后的交互操作更接近于真實現場操作。提高操作樂趣可以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硬件設備來提高操作真實度,例如三維虛擬全息成像頭盔、立體手套等。二是通過基礎操作設備仿真實際操作動作,由于匹配專用的操作手柄在實際應用中對手柄進行維修維護很不方便,很多學校在給學生實習時依然采用常見的鼠標鍵盤組合。普通的設備按鈕操作可以用鼠標點擊或鍵盤按鈕點擊就可以表現出很好的模仿度,但是手柄和搖桿、以及搬運時的交互控制屬性就要好好設計了。因為普通的鼠標僅能是鼠標中間提供正負軸的敏感度這個參數值,而不會依據手掌的握力大小提供參數值,以達到控制效果。而虛擬仿真軟件卻可以判斷出鼠標移動速度大小,也可以判斷手柄軸偏置數值的大小,合理設計操作方式,讓學生告別“點擊時代”,提高實際機床的操作熟練度。
4.考評功能與提示。提示信息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可以直接采用文字告知的提示方式,也可以隱含的通過設備運轉聲音的異常提示操作者,可以用火花等視覺效果提示操作者。有時設計出現提示信息與真實情況不統一,是教師為方便學生學習而虛擬加入的元素。所以需要做出注解說明。
考評功能要依靠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有歸納的設計,考評方式可以單獨拿出一個模塊進行考試,考評結果一般采用列表的形式在學生提交作品或完成項目任務后出現,讓學生看清楚考評內容和自己的操作結果。當然也可以在考試中出現扣分條,在設計考評環節時應多考慮以競賽形式提交作品,學生比較喜愛競賽得分。
四、總結
軟件腳本應按照內容分類。例如給模型制作者提供模型腳本、給交互制作者提供功能腳本。不分類的腳本很容易導致本末倒置。軟件模塊腳本應對專業部分進行詳細描述。例如項目研發是數控車床的故障維修,因習慣性將腳本內容寫為如何檢測,導致開發軟件重檢測輕維修。軟件功能腳本給出目標效果。例如拆裝時,要求制作動態拆裝過程,操作者必須在選擇正確工具、給出正確旋轉方向、合適拆裝力度三個必要條件時,方可觸發拆裝交互。如不做功能說明,制作者常采用“點擊”即播放拆裝動畫的方式完成交互,這樣大大降低了虛擬仿真軟件的交互性。
參考文獻:
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實際應用,使得以能力為本位、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職業技術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實。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根據電工類專業畢業生所從事職業的實際需要,合理確定學生具備的能力結構與知識結構,進一步加強實踐性的教學內容,以求滿足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對其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比如在進行安裝接觸器自鎖正轉控制線路這一實訓過程中,筆者首先告訴學生實訓的目標:能正確地安裝接觸器自鎖正轉控制線路,理解線路的自鎖作用以及欠壓和失壓保護的作用。這樣,學生心中有數,學習起來有的放矢。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操作過程,準確地完成實訓任務,并養成精益求精的良好工作習慣,筆者把這一實訓過程拍成視頻,讓他們觀摩總結。首先給他們播放3次視頻。第一次播放,給學生的任務是觀察歸納這一過程都使用到了哪些安裝工具?學生經過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在這一過程中,操作人員使用到了測電筆、螺釘旋具、尖嘴鉗、斜口鉗、剝線鉗、電工刀等電動常用工具。筆者借此機會給學生講解了各種工具的作用和使用的要領,他們很快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第二次播放,給學生的任務是看清楚這一過程中使用過那些儀表?各種儀表在安裝過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學生很快總結出來:ZC25-3型兆歐表、MG3-1型鉗形電流表、MF47型萬用表,以及在哪個環節使用哪種儀表,測量什么數據,起到什么作用。第三次播放,給學生的任務是看看這一操作過程中使用了哪些器材,以及它們的型號、規格、數量等?
通過三次各有側重點的觀察活動,學生都已心中有數,很快做好實訓前的準備工作,順利進入實際訓練過程中來,比較圓滿地完成了初步的訓練任務。
為了更好地牢固掌握知識要點,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依據本堂課的學習要點和難點設計思考題:接觸器KM的自鎖觸頭應并接在啟動按鈕SB1的何處?熱繼電器KH的熱元件應串接在哪里?電源線進線應接在螺旋式熔斷器的哪個部位?接按鈕內接線,如果用力過猛,會出現什么問題?啟動電動機時,在按下啟動按鈕SB1的同時,手為什么還必須要按在停止按鈕SB2上?學生在研究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2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易形成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一體化的學習模式
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一體化的學習模式,可以使《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教材的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電力拖動系統的4個子系統及組成,理解4個子系統之間的關系及工作原理,筆者一改過去照本宣科的傳統教學模式,利用模擬拆裝系統,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模擬系統拆裝一臺臺式鉆床,一邊拆裝一邊總結思考各個組成部分及其工作關系與原理。
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很快就總結出來:這臺臺式鉆床由4個子系統組成,一是電源,它是電動機和控制設備的能源,分為交流電源和直流電源;二是控制設備,它用來控制電動機的運轉,由各種控制電動機、電器、自動化元件及工業控制計算機組成;三是電動機,它是生產機械的原動機,它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分為交流電動機和直流電動機;四是傳動機構,它是在電動機和工作機構之間傳遞動力的裝置,如減速箱、聯軸器、傳動帶等。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很輕松地了解了電力拖動系統一般子系統的組成結構,而且明白了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工作原理,加上由于是自己在實踐環節中總結出來的知識,所以理解更加透徹,記憶十分牢固,為以后的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3 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環境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盡可能地使用圖片、實物照片或表格形式將各個知識點展示出來,力求給學生營造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環境。同時,針對相關知識點,設計很多貼近生活的導入和互動訓練,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實踐中來。
比如,開課之初,為了讓學生更便捷地認識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程的課程性質,激發他們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學好該課程的必勝信心,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大家展示幾幅圖片(略),他們很快就看出來第一幅是車床操作工正在車削工件,第二幅是磨床操作工正在磨削工件,第三幅是鉆床操作工正在鉆削工件。于是筆者發問:看了這幾幅圖片之后,你知道這些機床工作機構的運轉是由什么來帶動的嗎?學生帶著非常渴望的表情聚精會神地等待著老師的講解。
于是,筆者趁熱打鐵地告訴他們:像車床、磨床、鉆床等多種機床上工作機構的運轉幾乎都是由電動機來帶動的,這就是本學期將要重點研究和學習的電力拖動。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電力拖動技術的應用效果和其在現實生產與生活中的作用,筆者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匯總有關的知識信息,并進行信息交流。通過這一過程,學生認識到: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電風扇、洗衣機等多種家用電器,和在社會生產中大量使用的各種生產機械,都采用的是電力拖動。由此看來,目前在當代社會由于電力在生產、傳輸、分配、使用和控制等方面的優越性,使得電力拖動具有方便、經濟、效率高、調節性能好、易于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等優點,所以電力拖動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這樣,學生對這一課程有了比較感性的了解,明白了這一課程的作用,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
4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使開發多媒體教學光盤、創建電工專業模擬實訓操作系統成為現實
為了提高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課的教學質量和現代化水平,立足于課程實際和中職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學習特點,研制開發該課程的多媒體教學光盤,并把這套教學光盤應用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教學方法的應用是通過現場和模擬演示,以直觀、形象的教學片段、個案,剖析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的各種示例,起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間題的能力的作用,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求感和積極的學習興趣。學生觀看光盤演示的專題內容,包括概要說明、人工控制進程(可反復觀看某一片段相對獨立的內容)、交互改變參數(以靜止、慢進、快進等狀態演示)。再加上教師因勢利導,針對普遍存在的間題,進一步進行理論誘導,使學生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對教學要素有理性的認識。
所以說,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構建了一個更加完善的輔助平臺,為教學提供極大的方便,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課堂教學;提高效率;探討
機電一體化教學具有理論性強、知識面廣、實踐性強的特點。因此,我們在機電一體化教學中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確定教學改革思路、培養目標,深入改革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使專業人才培養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那么,如何提高職高機電一體化教學的效率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改革課程教學內容
1.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改革教學內容,制定有效性、全面性和操作性強的專業教學計劃。實踐教學的考核應突出職業技能和能力考核,生產線安裝與調試實習和生產線運行與管理實踐教學的考核要有工程技術人員參與。組織學生參加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技術水平等級資格證書考試。
2.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所設置的課程、編寫課程教學大綱,大綱的內容包括:課程定位和目標、課程內容和基本要求、課程的教學進程和學時分配、課程的實踐環節和學時安排、教材與主要參考書、課程質量標準與成績考核、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與教學手段(技術)指南等。
3.機電一體化教學計劃中,各門理論課要整體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技術)、考試制度的改革,形成協同效應,各主干課程要首先做到。⑴教學內容要緊跟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水平,部分剛應用的新技術要請應用企業專家來講;⑵教學方法要變單向灌輸為師生協同互動,既改革老師的教授方法,又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重視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⑶要改革考試制度,采用多種形式,促進學生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讓善于動腦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脫穎而出。
二、規范課堂教學管理
1.重視教風和學風建設。教風是學風的老師。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教風應體現在全體教師積極投身改革,開拓創新,敬業愛崗,教書育人,教風端正,工作效率高,效果好。要盡早把學生引導到專業和行業中去,使學生始終關注專業和行業發展變化,激發學生自覺學習的興趣。
2.加強單招教學研究工作。隨著我校單招班級人數的增加及國家大力支持對口單招工作力度,機電一體化辦也逐步將教學工作重心轉移到單招教學研究與管理之中,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虛心學習別人之長處。
3.加強實訓教學管理。緊密聯系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實際,積極開展職高教育教學研究,特別要在實訓教學上下功夫。本學期在車間以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班級共有五個,實訓教學的班級共有7個,涉及鉗工、焊工、車工、數控、機械拆裝等工種。對實訓教學計劃、教案及教師教學進度及教學形式進行全程跟蹤,保證實訓教學有效性。
三、改革優化實踐環節
1.實驗技能訓練。實驗技能訓練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的實驗,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儀器的使用,基本數據的測量、采集和基本實驗方法的運用。
2.單項技能訓練。單項技能訓練主要包括金工實習、數控實訓等,學生進行基本技能(鉗工、機加工、電工)、職業基本素質(數控車、數控銑、加工中心的編程和操作)的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參加職業資格考核取得數控工藝員或數控車、銑、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級職業資格證書。
3.綜合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主要包括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學在實訓中,采用邊教、邊學、邊做的教學方法,通過典型零件數控加工案例引導教學設計,針對實際零件數控加工任務討論工藝解決方案,并在加工現場實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觀比較和認識,以合作完成實訓教學過程。融“理論、示范、練習、反饋”于一體,將“教、學、做”合而為一。
四、實施課程教學評價
1.“教法”與“學法’合一。機電一體化專業課的教學方法是由其自身的專業特點決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如“講授法”、“談話法”、“程序法”、“實踐法”、“總結歸納法”等等。卻忽視了學生的學法指導,教師作為教學的主要引導者,既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即教師作用不在于傳授知識,而重要是教會學生如何獲取知識,提高他們學習和掌握知識的能力。比如《機械制造基礎》中碳鋼的分類繁多,不易記憶,我們指導學生用表格的形式來“比較學習”,增強記憶力。現代教育強調能力和素質培養,因此,“教”與“學”之間是否協調是否有利于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教法改革是否有創新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2.“理論”與“實踐”合一。機電專業課不僅理論性強,而且實踐性更強。因此作為機電專業教師必須是“雙師型教師”,即教書是“一把好手”,技能更是“一把能手”。比如,講解《機械制圖》中圓錐部分時,我自制了一個教具——圓錐,把在車床上的制作過程拍成DV,通過PPT的形式讓學生看到在車床上車圓錐的全過程。因此“理論”與“實踐”合一是評價機電一體化專業課教學最基本的條件。
3.“教書”與“育人”合一。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生,將來要從事機電行業的生產制造。具有安全隱患多,工作環境臟,工作任務重的特點。所以在專業課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修養,培養他們適應本專業的能力。比如,《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從畫每一個點、每一根線開始,就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修養。因此“教書”與“育人”合一是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電力拖 教學策略 一體化教學 表現性評價
中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既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又有熟練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這就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電力拖動課程是電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有計算少、理解的內容多、動手操作的項目多等特點。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為使學生更快、更容易、更輕松地學好這門課程,筆者在一體化教學模式理念指導下,講究循序漸進,能動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進行理論教學,然后進行實習教學,但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常由不同老師任教,而且課程進度往往不統一,因此存在不少問題:教學內容理論抽象,不利于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不能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習教學的滯后,則加重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亦談不上用理論來指導實訓等。
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進行了調整,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表現性評價,并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此來解決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理實一體
“實踐―理論―再實踐”,這是中職一體化教學的思路和內容,即以能力培養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理論課與實訓課交叉進行,讓實踐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教學模式。這樣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又突出操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就業后能快速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第一步:實踐。先讓學生到實習場地去參觀現實的生產機械,既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可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步:理論。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第三步:再實踐。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再回到實踐操作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電氣裝配和故障排除,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筆者以按鈕的結構、工作原理及線路連接章節為例,具體闡明一體化教學在電力拖動課程中的應用。
1.教學任務的設計與分析
該節課的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掌握按鈕的功能、符號、結構原理與安裝接線。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學生需要掌握按鈕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按鈕內部的接線;鞏固旋具和萬用表的使用。
2.具體的教學組織流程
(1)分組。將教學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5人。安全教育后帶領學生進入學校車工實訓工場。
(2)參觀工場,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車床上的按鈕及其他相關電氣部分。然后,觀摩車床操作過程。指導教師現場操作車床的運行,請學生思考按鈕在整個車床運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實地參觀與提問,使學生對按鈕在生產機械中的作用有了感性的了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3)理實一體,學習按鈕結構、原理。組織學生進入電拖實訓室,按小組就座。取LA18、LA19、LAY3系列單聯按鈕、雙聯按鈕、三聯按鈕等若干,讓學生觀察按鈕的外形。
思考:按鈕的結構、原理分別是怎樣的?教師對照實物詳細介紹啟動按鈕、停止按鈕、復合按鈕的結構、原理、符號。
分發各類按鈕給每個小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按鈕進行拆卸和安裝。第一步:拆卸時認真觀察其內部構造,結合已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第二步:按照順序將所拆零件放好,再按照相反步驟安裝。第三步:用萬用表歐姆擋判斷觸頭的通斷狀況,來檢測自己組裝的按鈕是否正確。
學生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較快地認識元器件并掌握其工作原理,教學效果顯著。
(4)實踐操作――按鈕連接。第一步,前期準備:畫圖――電動機的點動正轉控制線路圖;教具――電拖實訓線路板,部分電路已接好(缺少按鈕接線部分)。
第二步,分組討論。設疑:按鈕在此電路中的作用、應接入何種按鈕、如何設計并安裝?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總結要點。
第三步,接線操作。分小組完成按鈕接線安裝。
最后,教師在已經連接完整的電路上通電試車。學生看到電動機在按鈕的控制下成功運轉時,歡呼雀躍,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學生分組討論時,熱情高漲,思維活躍,更見反復探討驗證的樂趣。理實一體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鉆研精神及團隊合作意識。
二、教學效果師生共評
有效的教學評價應是教學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的統一,是真正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筆者在評價環節主要實施表現性評價,即通過設計一個具有真實應用性的實驗來測量學習情況。正確評價,可以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判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強弱。
在實施表現性評價前,應讓學生明了評價的內容和標準。如此,便可讓學生有明確的努力方向,使學習過程更加有效。
筆者遵循電力拖動課程本身的特點,就“按鈕的結構、工作原理、線路連接”設計了以下評估標準,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線路識別能力、器材使用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問題處理能力、方案系統解決能力等幾個方面(見下表)。
表
項目 評價內容 自
評 組
評 師
評 總
評
理論
知識 按鈕的功能
按鈕的原理
線路識別能力 點動正轉控制電路圖
按鈕的符號
器材使用能力 旋具、剝線鉗、尖嘴鉗的使用
萬用表的使用和讀數
實驗操作能力 按鈕的拆裝
電動控制電路中按鈕的接線
分工合作能力 在小組中承擔的任務:在小組中的合作精神
問題處理能力 按鈕的結構原理
設計并安裝點動控制電路
方案系統解決能力 當按下按鈕,電路沒有動作時該如何處理?
總分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直接的全面評價,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注重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評價的類型有多種,有成長檔案袋、多方觀察、角色扮演、實驗記錄等。筆者在教學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類型進行評價,使學生對自己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體驗到學習中的成長快樂。
評價可以是師評、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而學生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習狀態,因此也應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
由于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操作能力是一個逐步發展、逐步成長的過程,所以每一次的評價并不能代表學生能力的綜合情況。因此,表現性評價不像傳統的評價那樣,只在單元結束或學期結束時執行一次。它要根據課程設定的多個教學任務進行多次的評價,常常需要幾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真正完成,所以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性。
三、激勵策略貫穿課堂
獎勵正確行為,懲罰錯誤行為是課堂教學反饋的一種方法。獎勵和懲罰運用適當,都將對學習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應以激勵為主。有效的激勵策略能激發一個人外在的動力因素,甚至能把這些因素轉化為內在的動力因素,因為每個學生都有進步的內在要求和搞好學習的良好愿望。在課堂教學中適用激勵策略,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職高生本來就不自信、易自卑。這就更需要教師循循善誘。教師應適時適度地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努力體驗成功與快樂,從而更加積極地學習。在學習中,少批評、不諷刺,多鼓勵、勤幫助。教師尊重、熱愛、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自信、樂學,也使學生認同教師、親近教師。
當然,有規矩才能成方圓。中職生課堂紀律欠佳、學習毅力不足等問題更是存在,適當小懲大戒也是十分必要的。懲戒旨在使學生養成更佳的學習習慣,起到鞭策監督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學過程中適當開展競賽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效果明顯。這是因為在競賽活動中,獲得成就和聲譽的欲望會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就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筆者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經常在課堂中安排不同的競賽,如在實踐中小組間排故的競賽,比速度、比質量、比合作等。通過競賽進行學習,通常要比一個人自己學習更能提高學習成績。
教學質量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往往與教學方法息息相關。筆者在教學時,注意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使用不同教學方法,如邊講邊練、講完即練、講練結合、多練精講,提供圖、文、聲、像等現代化信息,實現圖文并茂、動靜相兼、聲情融會、視聽并用的逼真表現效果,力求低起點、低難度、小坡度地授課,把抽象的概念通俗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此提高學生的認識、理解、記憶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在電力拖動課程教學中將上述改革思想融入其中,原本沉悶的課堂因此變得鮮活,連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也變得積極主動,大大提高了電力拖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習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習毅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專業技能的提高,更為他們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成為操作技能熟練的應用型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敬梅.電力拖動制約線路與技能訓練(第五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
[2]何弘亮.中等職業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J].新課程?下旬,2015(3).
[3]唐麗娟.表現性評價在電工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等職業教育,2012(1).
[4]李壽蘭.職業學校有效課堂管理的策略[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20).
關鍵詞:“1221”人才培養模式;高職;機床電氣控制;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7-0092-02
“1221”人才培養模式是中國高職教育近十多年摸索出來的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新模式、新路子。
“1221”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1221”模式是產學合作、工學結合的延伸,其內涵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構成:
第一個“1”是指一個平臺。要創新體制,整合資源,把學院建成開放平臺,主要是指辦學思想的開放。學校不能僅僅只有教學,要主動走進市場,走產學研結合之路,要把社會的、企業的等各方面的資源統統匯集起來,實現資源共享。
第一個“2”是指兩個系統。一個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系統,另一個是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知識培養系統。這兩個系統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緊密結合的,能靈活地交叉進行應用,共同構成人才培養教學系統。
第二個“2”是指兩個證書。用來證明學生能力和水平的兩個證書是指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畢業證書反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職業資格證書反映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
第二個“1”是指終身教育。即建立一個校企合作實施畢業生和企業員工延伸培訓的機制。
《機床電氣控制》課程內容框架與教學目標
《機床電氣控制》是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其主要任務是講授機床電氣控制的基本原理,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和排除電氣線路故障的實際動手能力,是機械、電氣等知識綜合運用較強的一門必修專業課。
我們根據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的知識結構和工業現場實際情況,對《機床電氣控制》課程體系進行精心設計,將課程內容調整為四個單元項目,每個項目既相對獨立,又有一定的銜接。每個項目的教學打破了傳統單一的章節講授教學模式,劃分為不同項目,把“教學做”融為一體,實行項目教學。單元項目及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教學環節設計
通過本課程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本課程的地位和重要性,提高學習自覺性。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每一個單元項目都是一個完整的真實性工作任務,學生都會經歷“接受任務消化、準備制定方案繪制電氣圖、列元件清單安裝、調試驗收、評審準備交工文件文件交付、總結”這一過程,在分析、新知識學習和制定方案過程中,我們通常組織學生團隊內部、團隊之間進行演講、討論,運用“頭腦風暴”法啟發學生思考,在總結分析提高過程中,通常采用反思法引導學生總結、分析,并提出改進意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較為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以此增強學生對所講內容的理解程度。多種教學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得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表2為“項目二:C650普通車床電氣控制線路裝調”的教學環節設計。
考核評價體系
本課程全面改革考核方法,注重過程評價,強調素質與能力的評價。考核分為理論考核、技能評價(過程評價)和職業技能鑒定三個項目,如果其中有一個考核項目沒有考核合格,則該門課程的成績不合格,補考時可以只考不合格的項目。三個考核項目全部合格后,則課程成績按理論考核占25%、技能評價占35%、職業技能鑒定占40%進行計算。
理論考核主要根據課程質量標準,按照相關知識和技能點進行考試。本課程是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技能評價遵循全方位進行的原則,不僅評價每個項目的完成情況,還評價在每一個項目中的工藝、安全文明生產及技術文檔等的完成情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全程評價,使學生養成好的工作習慣。在學習完本課程后,學生要參加國家維修電工中級職業技能鑒定,并獲取職業資格證書。
教學效果
本課程是一門職業性和技術性都很強的課程,傳統的課堂教學法存在顯而易見的缺點,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再賣力,效果都不見得好,因為以高職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抽象思維能力,在傳統課堂上很難短時間內對機床電氣控制技術的應用有清楚的認識。通過本課程的有效教學途徑,把課堂搬到實訓場所,全面實施現場教學就解決了這些問題。結合具體對象和產品,教師邊講解、邊實驗、邊演示、邊訓練,讓學生看、聽、摸、想并舉,眼、手、口、腦并用,通過讓學生親手“打開看看”、“拆拆裝裝”低壓電器元件實物的辦法,了解低壓電器的基本結構,掌握維修中的注意事項,獲得裝配、調試、維修的專業技能。這樣,就改變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局面,使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學習完本課程后,學生的思路開闊,知識融會貫通,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均有很大提高,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在工作中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從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總之,在“1221”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下,抓住人才培養的關鍵,對專業課程進行全面的課程建設,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吻合度,能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和學院服務社會的能力,促進校企的深度融合。這充分體現了工學結合與校企合作的職教理念和本質要求,符合中國國情、企業利益和學校實際,其中所蘊含的思路和方法對高職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鳳英.“數控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教學的改革[J].機械職業教育,2009(11).
[2]課題組.裝備制造類高職人才培養“1221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四川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
[3]夏燕蘭.“機床電氣控制技術”課程建設初探[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
[4]楊林建.機床電氣控制技術(第3版)[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5]王柄實.機床電氣控制技術(第4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關鍵詞: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
國內外實踐證明,“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施過程中,兩個很關鍵的問題制約了該模式向縱深發展。第一個問題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導致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目前我國就業市場尚不規范,勞動力供過于求、政企體制問題等因素導致企業對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很多校外實訓基地實際上僅能進行參觀式的實習,導致工學結合程度不夠深入。第二個問題是指導實習的教師積極性不高。部分教師甚至認為把課備好、上好就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學院領導的事情,與他們關系不大。在教學過程中,部分老師仍然忽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不能把教學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針對以上問題,本文以江蘇省重點建設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研究對象,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和企業的雙向互動和長期合作,將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在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有機結合起來,提出“工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并在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構建雙元化教學主體,設計“工學結合、校企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某種標準構造模式和運行方式。教學主體的雙元化體制構建就是學校和企業要密切結合,在改變學校辦學思想定位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上互動;在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企業產品業務推廣上互動;在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與改善企業人才結構上互動。學校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技術專家、能工巧匠參與專業指導委員會工作,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而學校的老師到企業開展相關的理論咨詢和技術服務,參與技術開發、生產管理;企業學校協作攻關,開展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建設等。加強雙方的多層次、全方位合作,形成“工學結合、校企互動”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教育辦學方針,切實提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從分析學生未來工作崗位和崗位能力入手,與企業一道科學界定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精密機械、電子、輕工、模具等企業,培養在生產第一線,能從事模具設計、制造和維修,模具設備的調試與管理及相關產品的營銷等工作。主要就業崗位如下:模具鉗工、模具制造工、模具(機械)制造工藝員、助理模具設計師;次就業崗位如下:機械產品的售后服務、品質管理、產品檢測等。針對行業人才需求、職業資格要求和企業崗位要求共同設計出“工學結合、校企互動”的人才培養方案,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與考核,如圖1所示。通過創設校企結合的內外環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運作模式上比一般的工學結合模式有更為深刻的內涵。
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加大課程改革力度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是以通過對工作過程的系統化分析所獲得的工作項目為單位設置課程,并組織課程內容的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為落實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本專業開發了《使用手工工具的簡單模具制作》、《模具拆裝與測繪》、《使用數控銑床的模具零件編程與加工》、《精密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精密塑料模具的設計制造》和《使用數控銑床的模具件編程與加工》等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課程與生產性實訓有機結合,加大課程改革力度,項目課程教學主要圍繞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來展開。項目課程教學通過描述工作任務、教師演示,并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學生動手制作和師生總結與評價四個步驟,最終要達到能力要求。這比傳統課堂教學更直接、更具體、更有說服力。以《AutoCAD項目化課程》教學——“五角星的繪制”為例,要求學生會設置點的樣式,會設置對象捕捉的設置與使用,會運用“取消”、“重做”、“刪除”、“重畫”等命令,并能正確理解他們的含義。其工作任務是能獨立、熟練地應用AutoCAD軟件繪制零件圖和一般復雜程度的裝配圖包括撰寫項目報告。通過親手操作使學生具備從事本職業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識、繪圖能力;同時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嚴謹細致、探究務實的職業精神和技術意識。把職業資格證書的訓練內容納入項目課程及生產性實訓之中,通過技能訓練,經過學院和企業共同考核合格,由校企聯合頒發工作經歷證書,提高了其就業能力。學院通過推行項目課程改革,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提高,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率和就業率達到了95%。
三、圍繞“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編寫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材
教材編寫要根據工作崗位,結合典型工作任務,圍繞“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以“工學結合、項目引導、‘教學做思’一體化”為編寫原則,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盡量采用圖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達形式,切忌長篇大論、文字冗長繁雜。應著力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學校自編教材,開展配套的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目前該專業完成了《機械零件與結構的分析與選用》、《使用通用機床的零件加工與工藝分析》、《使用特種加工機床的零件加工》、《使用數控銑床的零件編程與加工》、《精密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精密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等具有本院特色的企業崗位培訓自編教材,實踐一條獨具特色的“工學結合”的實訓教學之路,對形成自己特色的實踐環節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創建雙證認證制度,實行考核方式與教學方法雙改革
雙證認證制度就是要求畢業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是提高學生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實現職業教育與勞動對接的重要舉措,也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的必然要求。應將職業認證納入教學計劃,學校建立職業資格鑒定站(所),為職業資格認證積極創造條件。
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學方法。考核方式應以崗位需求作為質量考核標準,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實際教學中,要強化過程考核,可以嘗試用職業資格考試取代傳統的考試;上崗達標測試取論考試;完成規定項目取代課程的考試。教學方法的改革應推行項目管理教學法、行為引導法、激勵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仿真模擬教學法等,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五、注重兼職教師機制,建設“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的關鍵,是要有一支能夠“工學結合”的教師隊伍。因為不論是專業調整整合、課程體系及內容的設計并實施,還是生產性實訓實習基地的建設,都要靠這樣的教師隊伍去操作完成。所謂“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就不僅僅要注重提高校內專業教師的“雙師型”或“雙師素質”的比例,更為重要的是要大量聘請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逐步加大兼職教師的比例,逐步形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學校教學與生產實際始終保持著最緊密的聯系,始終與前沿的技術與工藝保持著最迅速的對接和應用。我們在學院的定編、教學人員的聘任、兼職教師管理等方面都加大了政策傾斜,促使師資隊伍建設形成“雙師”結構的團隊優勢。
六、密切校企關系,為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專業實訓基地
為了加快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步伐,本院同富士康科技集團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投資1.2億元在校內建成了年產值達5000萬元的富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學生在校期間深入該企業進行為期8周的生產性實訓。經過多年建設,還形成以電子精密零件的模具設計與制造過程為主線,以工作過程項目化課程為載體,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的電子精密模具實訓基地,如圖2所示。該生產性實訓基地擁有先進的生產型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加工中心、四軸加工中心、數控線切割、數控電火花成型機、注塑成型機、三坐標測量機等設備,多次承接市下崗再就業人員培訓工作和技能競賽工作,同時為其他兄弟高職院校提供了多項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發揮了基地應有的輻射作用。目前本院各主干專業結合自身特點分別與行業內的龍頭企業建立了緊密型校外實訓基地,先后與富士康、夏普電子、三星電子、飛利浦電子、百得科技、中興科技、西子奧的斯等183家國內外知名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設立了三星電子班、西子奧的斯電梯班、聯通3G班等多個企業定向班。打造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已經基本滿足學生的生產性實訓教學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