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00:30: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名牌產品申報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根據《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的規定,按照20*年名牌戰略推進工作的總體安排,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充分聽取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經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審議,確定了20*年中國名牌產品評價目錄。為了做好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按照統一要求,組織企業申報
(一)按照《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的規定和“20*年中國名牌產品申報條件”(附件1)的要求,組織符合申報條件要求的企業申報。對列入各種許可證管理、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范圍的產品而未獲證的,近三年被省級以上(含省級)質量監督抽查判為不合格的以及發生過質量、安全、環保等重大事故的企業取消申報中國名牌產品資格。
(二)指導申報企業仔細閱讀《申報中國名牌產品告知書》(附件2),在理解的基礎上,由企業法人代表簽字承諾遵守告知書條款,并附在申報材料正文的第一頁。
(三)指導申報企業嚴格按照規定的要求填寫《中國名牌產品申請表》(附件3,以下簡稱申請表),并附上申請表要求的證明材料。申報數據必須真實、可查,相關數據按規定由省級統計局、海關、稅務局等權威部門提供證明材料。其他組織提供的證明、排名不作為評價依據。申請表“續表2”中“申報產品的實物質量指標”不必填寫,按照附件4規定的項目提供檢測報告(數據)。數據來源于2005年至20*年省級以上質量監督檢查或委托省級以上質量檢測機構檢測后出具的檢測報告。
(四)指導有關申報企業填寫“部分消費類申報產品2005年銷售區域分布表”(附件5)。20*年顧客滿意指數調查范圍為:編號為021、022、042、045、050、051、052、055、056、057、*4、*5、*7、073、074、092的消費類產品。這些產品的申報企業需將申報產品銷售額最高的前十個地市級以上城市名單及銷售比重依次填入分布表,并于5月9日前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統一報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同時,申報企業還需登陸中國質量監督網進行填報。
(五)指導企業制作申報材料。本次申報材料一律使用國家質檢總局制定的申請表。申請表從國家質檢總局網*直接下載,按相關格式要求填寫。除申請表要求的細目外,不接收其他格式、其他內容的申報材料,申報材料封面統一用白色A4打印紙,沿長邊裝訂,不另制作封面及封底,不采用硬皮材質。
(六)指導企業按照“企業提供年鑒電子文本要求”(附件6)提供有關材料的電子版,為編輯出版20*年卷《中國名牌產品年鑒》以及在中國名牌網上介紹企業及產品情況提供必要素材(不收費)。
二、嚴格把關,受理申報材料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受理企業申報材料后,應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重點審查申報企業是否符合《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及“20*年中國名牌產品申報條件”的有關規定要求,審查申報企業是否獲得了生產、經營許可證,強制認證等證書,審查申報企業連續三年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環境保護是否合格,審查申報數據及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審查申請材料的填報和制作是否符合要求等。
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還要組織本地區有關部門及社會團體對申報企業進行聯合審查,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堅決不予受理。
三、公開透明,公示申報企業數據
(一)為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接受社會的監督,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對初審合格的企業統一于6月5日9時至6月11日17時在省局網站或各地主要媒體的顯要位置進行公示。公示載體及公示數據應于6月2日前以文件和電子郵件的方式報總局質量司,書面文件必須加蓋省局公章,總局將在有關網站上公布各省公示載體。
(二)公示內容:按照附件7的格式公示申報企業名稱、品牌、申報產品連續三年的銷售量、銷售額、申報品牌及貼牌產品的出口量、出口額以及上繳稅額等數據,同時公示出具證明的單位。
(三)公示意見處理。各省應對公示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對反映情況屬實,不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取消申報資格。國家質檢總局對申報企業的公示數據匯總后,提交國家有關部門進行聯合審查,如發現存在問題,虛報數據的,將取消申報資格,并通報批評。
四、按照規定時間,組織申請材料上報
(一)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對公示合格的企業提出推薦意見,填寫申請表的“表4”。各省需將推薦企業的匯總名單以及所有推薦企業的申報材料一式三份,于6月26日前(以郵戳為準)郵寄至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一份)及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兩份),同時,發送匯總名單的電子郵件。過期不予受理,不接受申報材料更換。
(二)各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組織初審合格的企業于6月5日至11日期間登陸中國質量監督網()進行網上申報,國家質檢總局將根據網上申報的企業名單安排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查。企業網上填報的數據必須與書面材料一致(公示后,個別企業數據有誤差的,所在省局需向總局質量司說明情況)。各省可以登陸網站對本省申報企業的填報情況進行監督把關。沒有進行網上申報的,不參加評價。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市名牌產品是指產品實物質量在市內同類產品中處于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業前列、用戶滿意程度高、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的**市名牌產品的申報、推選、評定等活動。
第四條市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市名牌產品實施監督管理。縣(市)、區質量技術監督行政主管部門和市級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地區、本部門**市名牌產品的申報、推薦等管理工作。
**市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名推委)負責組織實施**市名牌產品的評定工作,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具體負責市名推委的日常工作。
第五條**市名牌產品的申報、推選、評定工作,以市場評價為主,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由企業自愿申請,不收費用,不實行終身制。
第六條申報**市名牌產品,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產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規定;
(二)產品設計先進,性能可靠,采用國際標準或國家標準、先進的企業標準組織生產,實物質量在市內同類產品中處于領先地位;
(三)產品適應市場需求,具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經濟效益好,有較高的知名度;
(四)產品質量長期穩定,連續兩年在國家、省、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監督檢查中均為合格,出口商品檢驗合格,未發生重大質量責任事故;
(五)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健全,實行全面質量管理,通過質量體系認證或產品認證并有效運行;
(六)企業具有先進可靠的生產和技術裝備,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
(七)企業具有完善的計量檢測體系和計量保證能力;
(八)企業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用戶滿意程度高。
第七條下列產品不能申報**市名牌產品:
(一)未經加工的產品;
(二)嚴重虧損的產品;
(三)生產過程污染嚴重的產品;
(四)列入生產許可證、強制性產品認證及計量器具制造許可證等管理范圍而未獲認證的產品。
第八條**市名牌產品評定程序:
(一)企業填寫《**市名牌產品申報書》,持有關證明材料,向當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市行業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二)各地區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或市行業主管部門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對符合條件的向市名推委辦公室推薦。
(三)市名推委辦公室對推薦材料進行審查后,將審查意見及申請材料分送市名推委相應的專業委員會。
(四)市名推委專業委員會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同時采取用戶跟蹤、消費者評價、市場調查、監督抽查、重點考察等形式征求意見,提出評價意見和初選名單,提交市名推委。
(五)市名推委根據評價意見和初選名單,召開全體會議進行綜合評定,初步認定**市名牌產品名單,并向社會公示。任何單位和個人可以自公示之日起30日內向市名推委提出異議。經裁定異議成立的,原評定無效。
(六)經公示后無異議的,由**市人民政府授予“**市名牌產品”稱號,頒發證書、獎牌,并向社會公布。
第九條**市名牌產品每年評定一次,有效期為3年。在有效期內,企業可在產品包裝、使用說明等有關材料以及產品廣告宣傳中使用**市名牌產品稱號和標志,但必須注明獲得稱號的年份和有效期。
第十條**市名牌產品有效期滿后要續期的,應在期滿前90日內按原申報程序申請確認。超過有效期未重新申請或重新申請未獲通過的,不得繼續使用**市名牌產品的稱號和標志。
第十一條**市名牌產品在有效期內可免于市內組織的質量檢驗,在質量指標考核中按優等品統計,可以申報**質量管理獎;可按產品銷售額的1%提取獎金,并允許稅前扣除。
第十二條對已獲得**市名牌產品稱號的產品,市名推委要擇優推薦申報中國名牌、**名牌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人民幣300萬元;獲得**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人民幣30萬元。獎勵資金來源,縣(市)、區企業,由市及縣(市)、區兩級財政和企業各承擔三分之一;市級以上企業,市財政與企業各承擔一半。企業承擔部分,可在稅前列支。獎金專項用于名牌產品的開發及相關費用。
第十三條**市名牌產品在有效期內,發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暫停直至撤消其稱號:
(一)多次發生消費者(用戶)投訴,確屬產品質量有問題的;
(二)產品質量水平下降的;
(三)經國家、省、市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的;
(四)企業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的;
(五)產品本身當年出現虧損的;
(六)企業管理滑坡,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
第十四條生產者和經營者不得從事下列活動:
(一)將與**市名牌產品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名稱使用;
(二)用與**市名牌產品相同或者相似的文字、圖形作為產品名稱、包裝、裝潢等使用;
(三)在產品上使用與**市名牌產品相同或相似、并足以造成誤認標志的;
(四)公開詆毀、丑化**市名牌產品及其標志的。
第十五條違反本辦法,由相關部門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予以處罰和處理。
第十六條參與**市名牌產品評定工作的人員,應當為**市名牌產品所有人保守商業和技術秘密。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條 縣農業發展基金管理應遵循下列原則:
1、預算管理,專款專用;2、突出重點,注重實效;3、擇優支持,嚴格把關;4、公開透明,依法監督。
第三條 縣農業發展基金由縣委農辦、財政局共同負責管理。縣農業發展基金在縣財政設立專戶,實行專項管理,專款專用。實行滾動使用,當年未使用完的資金結轉下年度使用。
第二章 農業發展基金使用范圍
第四條 農業發展基金使用范圍是包括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有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有利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各類農業項目。
1、能明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設施建設;
2、對農產品品牌宣傳、推介和展銷活動給予適當補助,對引導企業爭創品牌的單位給予適當獎勵;
3、扶持企業自主創新專項補助(包括:農業“五新”產品的開發普及、成果推廣,榮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省級優秀新產品獎勵);
4、新農村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包括:村容村貌整治,生活污水,禽、畜污水排放治理);
5、效益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建設、森林資源、水資源保護及環境整治;
6、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基地建設、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
7、農業市場運營拓展、新型農村服務體系建設及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8、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的信息技術、教育培訓;
9、農、林、水、禽、畜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10、其它推動農業發展專項補助獎勵;
11、農產品加工企業優化升級、爭創品牌(榮獲中國弛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省著名商標、省名牌產品,市知名商標、市知名產品)的獎勵辦法,參照《縣鼓勵爭創農產品品牌的意見》(政綜[]168號)規定的獎勵范圍和標準執行。
第三章 農業發展基金的申報和審批
第五條 為加強農業發展基金管理,縣政府設立農業發展基金管理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成員由縣政府辦、縣委農辦、財政局、監察局、審計局、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科技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審核審批,財政局負責項目資金的撥付,縣委農辦具體負責農業發展基金項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條 農業發展基金實行項目申報制度,縣委農辦根據不同的使用范圍和使用對象,按程序給予申報。專項獎勵資金按照縣委、縣政府相關文件的規定進行確定和考評。
第七條 農業發展基金使用項目申報、審批程序按以下方式執行:
1、由項目主管部門提出申報意見,農口各涉農部門、專業合作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等企事業單位按主管部門項目安排計劃,認真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并提交與資金用途相符的材料、證明等,由各相關主管部門把關審核后報縣委農辦、縣財政局;
2、由縣委農辦對申請使用專項基金單位的申報材料,按有關規定進行審核,形成專項基金使用安排計劃,提報領導小組研究。
3、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對專項基金使用安排計劃進行審批;
4、根據審批意見,由縣財政局將資金撥付到專項基金使用單位。
5、項目申報時間:一年申報一次。
第四章 農業發展基金的監督
第八條實施使用農業發展基金的單位收到撥付的專項資金后,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作相應的財務處理,做到專款專用。
第九條專項資金使用單位應當在每年年底向縣委農辦、縣財政局報告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執行情況。縣委農辦、縣財政局應當在每年年底向縣政府報告年度農業發展專項基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執行情況。
第十條 縣委農辦、財政局、監察局應當對縣農業發展專項基金使用范圍和使用對象進行監督和檢查。縣審計局應當對縣農業發展專項基金資金的使用進行審計。
第十一條對申報材料弄虛作假、騙取或挪用專項資金以及對資金使用情況正常監督檢查不予配合的,追究有關領導及直接責任人的責任,并視情節對申報單位予以處罰;
(一)涉及部門、鄉鎮、街道部分
1.政策條款
(1)工業平臺基礎設施建設貸款貼息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2)工業平臺規劃編制經費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3)“4+X”重點培育產業發展規劃編制經費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4)工業平臺新引進項目市財政與工業平臺開發主體、招商引資鄉鎮(街道)地方稅收分成認定;
(5)重大招商項目工作經費補助和對有功人員獎勵。
2.申報程序
(1)主體申報。政策條款的實施主體或涉及單位對照《關于推進工業提升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試行)》(市委發〔20*〕40號)的具體規定,提供具體的明細內容,在每年的12月底前,以書面形式申報,其中政策條款中的(1)、(2)、(3)條向市經貿局申報,第(4)條向市財政局申報,第(5)條向市招商局申報。
(2)聯合審核。市經貿局、招商局會同市財政局對申報材料進行聯合審核,形成審核意見。
(3)政策兌現。第(2)條、第(3)條經聯合審核后,由市財政局直接進行資金撥付;第(1)條、條(4)條、第(5)條報市政府審定后,由市財政局進行支持獎勵。
(二)涉及企業部分
1.申報兌現程序。
(1)通知申報。在每年的12月,由負責初審的職能部門發文,通知企業按照要求,做好當年度政策兌現申報工作。對申報面不寬的,職能部門可根據平時掌握的情況,直接告之相關企業做好政策兌現申報工作。
(2)企業自報。企業按照通知要求,及時做好兌現政策的申報材料,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及時報送相關職能部門。
(3)部門初審。職能部門對企業上報的材料進行初審、匯總,填寫*市工業提升發展若干政策意見財政補助獎勵資金申請認定表(見附件),并附相關證明材料,在次年2月底前報送市財政局(企業科)。
(4)復核兌現。市財政局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對上報的初審意見進行復核,按照政策條款進行兌現。其中,對界定明確可直接兌現的相關政策,經市財政局復核后,由市財政局發文兌現;對需經市政府審定的,市財政局將復核意見報市政府審定后進行兌現;對已制訂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按規定程序執行。整個政策兌現,原則上在次年的3月底前兌現到位。
2.職能部門職責及審核內容
(1)市府辦:負責做好整個政策兌現的組織、協調、指導、督查,重點做好報市政府審定的內容審核。
(2)市經貿局:負責做好“4+X”重點培育產業的重點企業發展規劃編制費補助、企業開展協作一次性獎勵、促進工業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財政專項資金分配、技術中心創建支持、“零土地”技改項目投資支持、工業平臺用于出租的標準廠房建設支持、企業上市募集資金投資獎勵、企業信息化建設獎勵、節能改造項目資金支持、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和創建綠色企業的獎勵、舉辦企業家專題知識講座經費補助、企業家參加理論培訓獎勵等內容的審核。
(3)市財政局:負責做好“4+X”重點培育產業的重點企業上臺階、企業兼并重組、企業產業協作等超基數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和外商投資企業、落戶工業平臺新辦企業和市內搬遷企業,以及企業總部納稅地在我市實施新項目、使用新增建設用地實施項目繳納的土地使用稅支持等方面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的審核;負責做好企業兼并重組和企業收購一般性企業資產在辦理資產過戶中涉及稅費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工業平臺內標準廠房租金收益涉及稅費的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的審核。
(4)市科技局:負責做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和研發中心創建獎勵,獲得國家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形成產業化經營獎勵,獲得專利示范企業獎勵,開發高新技術產品及新產品獎勵,技術成果轉化風險金支持、“四帶”(技術、資金、項目、團隊)創業啟動資金支持等方面的審核。
(5)市外經貿局:負責做好《關于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的的若干政策意見》(江政發〔20*〕54號)兌現及新獲得國家出口名牌產品獎勵的審核。
(6)市招商局:負責做好重大項目招商工作經費補助和對有功人員獎勵的審核。
(7)市人勞局:與市人才辦共同負責做好高級人才引進經費補助的審核;負責做好招聘全日制本科畢業生經費補助、專業技能培訓經費補助的審核。
(8)市工商局:負責做好新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獎勵的審核。
(9)市質監局:負責做好企業參與產品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省地方標準制訂并形成標準的獎勵,新獲得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浙江省區域名牌、浙江名牌產品獎勵的審核。
二、閑置工業用地處置辦法
(一)范圍界定
1.企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后,未經原批準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滿一年項目未動工建設的工業用地。
2.企業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后項目動工建設,但未經原批準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2年內開發建設的面積占應開發建設總面積不足1/3,或者已投資額占總投資額不足25%的工業用地。
(二)處置程序
1.跟蹤督查。建立新出讓工業用地項目開工建設情況跟蹤督查制度,由項目所在地鄉鎮、街道、開發區、中部工業區開發辦負責,按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要求,對項目建設進行全程跟蹤。對在規定時限內遲遲沒有開工建設或投資額沒有達到規定要求的,及時督促企業抓緊開工建設或追加投資;對檢查中發現可認定為閑置工業用地的,在每年的5月、11月底前進行一次梳理匯總,以書面形式報送市國土局。
2.核實整改。每年6月、12月,由市國土局牽頭,市經貿局、規劃局、企業所在地鄉鎮、街道、開發區、中部工業區開發辦等單位有關人員參加,對報送的工業用地開況組織現場核實,形成工業用地閑置認定初步意見,上報市政府確認。根據市政府確認意見,由市國土局向企業發出《閑置工業用地認定通知書》,要求企業在3個月內落實整改措施,實施項目或追加投資。
3.處置措施。對企業在整改期限內開始實施整改,經整改達到相關要求的,不予收取土地閑置費;企業在整改期限內沒有實質性整改動作的,由市國土局按照該項目用地土地出讓金的20%向企業收取土地閑置費,并繼續給予企業3個月的整改期限。在延續的整改期限內,企業整改仍沒有達到要求的,由市國土局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
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改申報制度
(一)申報對象
工業用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改的申報對象,原則上限于*等7個鎮。
(二)申報原則
1.符合浙政辦發〔20*〕12號和浙土資辦〔20*〕74號文件要求、原則及條件;
2.遵循工業平臺開發時序,有利用于整體、連片開發;
3.保證重點,優先滿足中部工業區、*經濟開發區的開發建設;
4.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批準實施前,一個鄉鎮原則上修改一次。
(三)申報事項
1.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改由土地所在鎮向市政府書面請示。中部工業區、*經濟開發區規劃范圍內用地涉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改,應先與土地所在鎮政府銜接。
2.申報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改,須附具市國土資源執法部門出具的規劃修改地塊不涉及違法用地證明。涉及違法用地的,必須由市國土局依法作出處理,并經省國土資源廳執法監察局確認。
3.涉及一般農田、預留規劃指標申請局部修改的,須附具市農業局出具的不占用標準農田證明。
4.各申報對象及*經濟開發區、中部工業區必須在當年10月底前,將下一年度或近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局部修改計劃報請市政府,轉由市國土局提出意見,經市政府同意后實施。
四、工業平臺開發主體與職能部門工作互通制度
(一)互通內容
1.工業平臺下年度道路、給排水、排污、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2.工業平臺下年度融資需求;
3.相關職能部門可將工業平臺基礎設施建設納入下年度工作計劃及包裝項目向上爭取資金的信息;
4.金融機構可為工業平臺開展信貸服務的信息。
第1項、第2項信息由工業平臺開發主體提供,第3項、第4項信息由相關職能部門提供。
(二)互通方式
1.各工業平臺開發主體根據開發建設要求,將下年度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于當年的9月15日前,以書面形式報送市園區辦。
2.市園區辦按照保重點、可納入的原則,對各工業平臺報送計劃分門別類進行梳理匯總,提出可納入部門下年度工作計劃的建議意見,于當年9月30日前,以書面形式分別通報相關職能部門。
3.相關職能部門接到信息后,在研究下年度工作計劃時,要予以重點考慮。對可納入部門下年度重點工作及可包裝項目向上爭取資金的項目,于當年10月20日前,以書面形式反饋給市園區辦。期間發生新情況,要及時通報信息。
4.市園區辦綜合雙方互通的信息,結合全市工業平臺下年度開發建設重點,提出要求納入部門工作計劃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意見,并召集相關部門、鄉鎮、單位進行論證,形成初步意見,于當年的11月10日前上報市政府。
5.初步意見經市政府審定后,由市府辦以書面形式交辦相關職能部門、平臺開發主體及金融機構。同時,由市發改局優先將項目列入市政府投資計劃;相關職能部門要確保將項目納入部門下年度工作計劃,并承擔相應的建設經費;金融機構要主動提供服務,對工業平臺融資需求優先安排;相關平臺開發主體要認真組織項目實施。
標準件是傳統支柱產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標準件產業已經占全縣經濟總量的20%以上,擁有標準件及其上下游關聯企業千余家,產品品種14000余種,年產值80多億元,年出口占全國同行業的10%以上。為有效推進標準件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提高標準件產業對經濟的貢獻率和拉動率,局在標準件塊狀產業深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助推標準件塊狀產業新一輪發展。
一、主要措施
1.出臺振興規劃,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為進一步強化政府對于標準件產業的宏觀引領和政策支撐,受縣政府委托,縣質監局負責調研起草了《縣緊固件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鹽政發〔〕69號,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深入分析了緊固件當前現狀與面臨的形勢,確定了加快高端產品發展、提升四大配套生產技術水平、做大做強四大公共服務平臺、轉變產業發展方式等四大產業調整振興任務,擬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規劃》確定汽車、高鐵、核電、風電、石化、航空航天六大高端緊固件產品群為未來幾年緊固件產品的重點發展方向,對各產品群的龍頭骨干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的扶持政策。與此同時,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局提出了《緊固件高端項目及產品目錄》、《緊固件先進生產裝備目錄》,由政府并對目錄內產品的設備投入按投資額6的%給予資金補助。規劃出臺后,縣質監局專門組織企業召開會議,宣傳相關政策,并以企業自愿申報的形式在每一產品集群中選擇產生1-2家龍頭企業,進行一對一幫扶。國家標準件檢測中心在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設立汽車用緊固件研發小組并派駐專業技術人員實施技術指導。
2.搭建服務平臺,強化產業發展支撐。圍繞推動緊固件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技術支撐作用,積極搭建公共服務平臺。一是檢驗檢測平臺。截止10月底,檢測中心出具各類檢驗檢測報告近0份。在提供傳統檢測服務的基礎上,中心不斷創新服務模式,組建失效分析團隊,面向企業開展失效分析服務,有效帶動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減少質量損失。二是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由國家標準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聯合浙江工業大學、嘉興學院等科研院校共同創建的“浙江省標準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獲省科技廳批準,于6月13日舉行了啟動儀式。平臺由中國緊固件專業協會、北京鋼鐵研究院結構所、中科院金屬所、鐵道科學研究院、全國緊固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多家專業機構的專家組成專家委員會,為前瞻性課題研究、技術開發方向等提供意見建議和咨詢。三是標準信息服務平臺。與省標準化研究院聯合建立“緊固件行業標準信息服務平臺”網站,為企業提供快速、便捷、全面的國內外標準信息查詢服務。目前,網站累計收集國內外標準件相關標準3200余個,標準件相關技術資料1000余份,累計點擊率達3.6萬次。四是人員培訓服務平臺。針對企業需要,先后舉辦企業標準體系、企業測量管理體系、卓越績效系列國家標準、汽車緊固件測試研討會、緊固件檢驗檢測知識培訓班等各類培訓班,培訓企業質量檢驗、質量管理、標準化、計量等各類人員300人次。
3.抓好項目建設,帶動龍頭企業先行。以科技術創新平臺為核心,以項目為抓手,綜合產品研發、技術創新、標準轉化等手段,帶動行業內龍頭企業率先實現產品轉型。緊固件行業內先后通過省級標準化重點項目1項、省質量措施項目1項、采標促技改項目3項,已立項正在研發中的省級以上科研項目項達15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10項),新申報待批質量趕超項目1項。項目實施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進行,以檢測中心為主要承擔單位,邀請大專院校、龍頭企業共同參與,將產品研發、技術創新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快速實現技術向標準的轉化,第一時間將技術成果轉化為企業的現實生產力。如省級標準化重點項目的實施,由檢測中心牽頭,與浙江大學、浙江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無酸環保拉絲技術,采用交叉排列的輥輪及特制的鋼絲輪去除表面氧化層,實現了以機械工藝代替傳統酸洗工藝,不僅杜絕了因酸洗引起的產品氫脆質量問題,同時避免了酸洗除銹造成的環境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企業除銹成本(據測算,每處理1噸鋼材可節約18.16元)。省質量措施項目由浙江七豐五金有限公司共同參與,開發的高速鐵路道釘產品質量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并迅速轉化成企業標準,產品也在最短的時間內投放市場,成功應用于武廣客運專線、鄭西客運專線、京滬高鐵等國內重點工程項目,實現了高速鐵路道釘的國產化。通過實施技改采標項目,宇星螺帽有限公司、三馬標準件有限公司、浙江七豐五金有限公司三家企業實現了產品標準趕標國際或國外先進標準。指導浙江新東方緊固件公司申報的省質量趕超項目《焊釘質量趕超核級先進水平》,目前已完成材料選型和模具表面改性技術研究,該項目的實施將實現核電焊釘國產化,同時提升標準件企業配套核電產業的能力。
4.縣質監局多舉措助推標準件塊狀產業質量提升第2頁
培育區域名牌,提升產業整體水平。打造緊固件區域名牌,是提升緊固件知名度、美譽度的一項重要措施。縣質監局在緊固件行業大力實施名牌戰略。一是抓好企業名牌產品的培育申報工作。年初,縣質監局聯合緊固件行業協會確定緊固件行業名牌培育對象名單,對列入名單的企業專門召開會會議督促企業做好相關基礎管理工作。名牌申報工作開展后,多次上門指導企業制作申報材料。緊固件行業名牌創建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二是積極培育省級區域名牌。將區域名牌培育創建工作納入縣政府《關于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著力提升縣域工業經濟實力的若干政策意見》(鹽政發〔〕62號),確定緊固件協會為區域名牌申報主體。對照《浙江省區域名牌評價管理辦法》進行自查,鎖定薄弱環節,草擬了《縣緊固件區域名牌培育創建工作方案》,有針對性的確定主要工作目標及各階段工作任務。指導、協助行業協會與縣經貿、科技等相關部門溝通、銜接各項工作。雖因“緊固件”商標未能成功注冊而使區域名牌申報工作擱淺,但圍繞區域名牌創建而開展的企業名牌創建、標準計量體系建設、聯盟標準推廣實施、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技術中心創建、專業服務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都達到了預定目標,在提升產業整體水平的同時,為明年區域名牌創建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5.推動行業自律,促進產業健康發展。以規范行業競爭秩序,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為目的,引導浙江省緊固件行業協會開展行業性自律活動。一是開展企業質量信用等級評價試點。為進一步強化企業質量信用,縣質監局聯合縣經貿局、發改局、外經貿局、工商局和人行支行五部門,共同印發了《縣工業企業質量信用等級評價管理辦法(試行)》(鹽質技監〔〕99號),并確定率先在緊固件行業年產值1000萬以上企業中試點。通過對企業標準、計量、質量的綜合評價,確定abcd四級企業質量信用等級,以此作為企業分類監管、推優評優的依據。二是推廣實施《外螺紋緊固件用標準絲》聯盟標準。標準絲是緊固件的原料,從鋼材到標準絲,中間涉及材料退火、拉拔等工藝,材料改制方式不一,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絲質量標準,因此標準絲質量穩定性較差,并且在發生質量糾紛時難以評判。聯盟標準規定了以30mm為分界采取不同加工工藝,明確了標準絲的規格尺寸及硬度要求,對于穩定緊固件產品質量、預防和減少標準絲質量糾紛起到積極作用。目前已有32家拉絲企業簽訂實施聯盟標準的自律誠信公約,并辦理了標準備案手續。三是指導行會開展“浙江緊固件行業十大品牌企業、十大風云人物”評選活動。“雙十”評選活動,進一步激勵緊固件知名品牌企業與行業領軍人物,帶領企業、行業向更高、更強、更深的領域發展。
二、取得的成效
1.產品質量明顯提高。我縣標準件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從的64.3%上升到了的92.5%,產品質量明顯提高。連續三年技改采標項目的實施,引導企業執行國際或國外先進產品標準,行業內產品采標率達90%以上。標準化重點項目、質量趕超項目的實施,高速鐵路道釘、核級焊釘、風電用緊固件等新產品的開發,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緊固件的區域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新增浙江名牌產品1個,嘉興市名牌產品3個,名牌產品數量及產值率逐年提高。
2.產業結構得到優化。通過實施《縣緊固件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大力引進和開發汽車、高速鐵路、航空航天、核電、石化及風電六大產品項目,實現產品多樣化,提高高端產品比重,產品結構日趨合理。目前縣內標準件規模企業中從當初的8家發展到近40%轉產或部分轉產高強度標準件。同時,在縣質監局技術幫扶下,部分企業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向高端應用領域進軍,如幫助企業開發的高速鐵路螺紋道釘已成功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京滬高鐵項目上業務訂單達到近八千萬元。浙江七豐五金標準件有限公司和浙江新東方緊固件有限公司獲取上海鐵路局鐵路物資市場采購準入證,并與上海鐵路局簽訂了《物資采購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目前標準件企業有汽配類33家,鐵路類10家,風電類5家,核電類1家,石化類7家,航空類1家,其它通用件60余家。高強度產品、汽配件等高附加值產品漸成產業支柱。
3.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標準件產業現有緊固件及其上下游企業1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00多家,產品1萬4千多種,去年產量達到85萬噸,銷售收入近60億元,出口量約占70%,其中長螺桿產量和出口量列全國首位,螺母出口量占浙江省出口量的67%。1-10月份,規模以上緊固件企業產值達35.2 9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2.3%。標準件塊狀產業已成為以各類高檔緊固件為主導產品的標準件生產、銷售、包裝集聚中心和出口基地。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二次、三次全會、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關于“保增長、促轉型、重民生、創和諧”的要求,認真履行好質監職能,進一步優化服務,促進經濟增長和產業轉型升級,為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二、目標任務
深入推進名牌戰略,積極爭創中國名牌,新增浙江名牌20只,新增*名牌50只;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幫助和指導行業、企業標準創新,新增標準創新型企業10家,力爭規模以上企業重點產品采標率達到85%以上;大力加強質量標準創新項目建設力度,新增質量趕超項目4個,省級塊狀產業質量提升重點項目7個;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服務節能減排,淘汰改造鍋爐70只以上;充分運用好各種政策,積極為企業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和獎勵資金;開展清費減負工作,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深化技術機構質量幫扶活動,為100家企業開展質量幫扶工作。
三、服務內容
(一)大力開展名牌戰略服務,著力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大對我市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扶持力度,重點加強企業申報中國名牌、浙江名牌、*名牌支持力度,引導企業走名牌強企之路,提高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力爭在我市區域內形成以中國名牌企業為龍頭,以浙江名牌企業為重點,以*名牌企業為基礎的三級名牌梯度發展格局。
1、調整名牌評價政策方向。名牌評價工作向優勢企業(產業)、重點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裝備制造業等企業傾斜,對符合中國名牌、浙江名牌申報條件的企業優先予以推薦,符合*名牌申報條件的企業優先予以認定。
2、制訂名牌培育規劃。根據各級名牌評價目錄和條件,全面摸清符合要求的企業情況,制訂各級名牌培育規劃,明確目標,分步實施。同時對列入各級名牌培育的企業根據各級名牌評價條件,幫助企業對照檢查,分析存在問題,指導解決,逐步完善企業申報條件。
3、積極培育和發展區域名牌。認真分析研究我市塊狀經濟的特點,幫助和指導塊狀產業行業協會(商會)按照《浙江區域名牌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的要求制定具體的培育計劃和方案,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爭創區域名牌。對基本符合條件,已申請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注冊并由相關部門受理的塊狀產業,優先作為浙江區域名牌重點培育對象。
4、加強名牌宣傳和保護。建立名牌企業定期宣傳機制,通過報紙、電臺、網絡等媒體大力宣傳名牌,叫響名牌,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提振大眾消費信心。
(二)大力開展標準化戰略服務,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1、幫助和指導企業積極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化活動。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研制項目,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通過產學研有機結合和政策激勵,促進關鍵技術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及時轉化為標準,提高科技創新成果的產業化水平。
2、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現代物流、連鎖經營、旅游等服務行業標準化工作。積極幫助企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制訂城市建設、社會服務、旅游景點、現代物流、商業行業服務標準,并積極推廣實施。
3、幫助企業提高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能力。強化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工作的意識,逐步建立健全應對工作預警體系和工作機制,提升TBT預警能力;組織企業積極參與TBT評議工作,及時提出合理建議,避免或減少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帶來的風險和損失。
(三)開展企業質量管理基礎服務,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整體水平。
1、幫助企業完善質量管理工作。加大《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國家標準宣貫力度,引導和幫助企業采用六西格瑪、5S、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國際先進管理方法,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工作,提升質量管理水平。
2、幫助企業完善標準化基礎工作。引導企業健全以技術標準為主體,管理標準、工作標準相配套的企業標準體系,50%市級以上名牌產品企業通過標準化良好行為確認。
3、幫助企業完善計量基礎工作。指導企業加快計量檢測體系建設,100%市級以上名牌產品生產企業通過計量檢測體系或計量檢測能力確認;幫助企業開展節能降耗工作,大力開展“雙百一千”工程,重點引導年耗5000噸以上標煤企業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并開展計量檢測體系確認,至2009年底力爭全部按《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的要求配備計量器具,建立能耗監測計量基礎設施,促進能源使用精細化管理。
4、開展企業培訓活動。根據企業生產的實際需求,采取課堂講解、實地操作、實習觀摩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等多種形式,全面開展質監法律法規、質量管理、標準計量和檢驗檢測技術培訓,提高企業法律意識、質量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質量法律法規宣貫1000人次,標準、計量及檢測人員培訓1000人次,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培訓1000人次。
(四)開展重點項目服務,加大質量標準創新項目建設力度。
1、加強質量趕超項目服務力度。幫助和指導企業趕超國外質量先進水平,提高企業質量競爭能力,全年力爭有4個以上項目列入省級質量趕超項目。
2、加強標準創新項目建設力度。加大塊狀產業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作的服務力度,指導企業高質量完成列入省塊狀產業質量提升項目的工作目標,確保更多的產業列入當地質量提升工作計劃,爭取更多項目列入省級重點項目。通過項目的提升,帶動整個行業質量水平的提高。
(五)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
1、先行服務行政審批事項。加大對生產許可證企業(包括食品生產許可證企業)、3C產品企業、特種設備制造企業以及代碼證辦證企業的服務力度,幫助企業進一步完善生產條件。對所有需要進行行政許可審批的企業,做到履行職能、服務先行,在進入正常審查程序之前,對相關企業進行免費的先行服務;縮短辦理許可證時限,提高申報材料審查效率,實行一次性告知補正材料,市級以上發證的,幫助做好與發證部門銜接,方便企業辦事。
2、開展證后服務。對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采取定期回訪、信息通報等方式,幫助企業及時了解國家標準、實施細則的動態信息。
3、優化服務,提高辦事效率。完善并落實服務承諾制,推行“一站式”服務、限時服務、延時服務、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等工作制度。提高辦事窗口的服務水平和能力,進一步縮短組織機構代碼證辦證時間。
(六)全面開展技術服務,著力解決企業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1、拓寬技術服務領域。充分利用質檢部門技術機構優勢,為企業在產品質量檢驗、計量檢定、特種設備安全管理、節能減排、工藝改進、技術培訓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
2、建立技術服務隊,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根據企業的不同需求,組建相應的技術服務隊深入企業開展節能降耗、產品質量提高、工藝改進以及標準制修訂等方面服務,為企業提供計量管理評定、質量管理、認證、綜合測試等服務,推廣節能降耗新技術新工藝,為企業免費提供節能減排技術咨詢。
3、加強技術機構能力建設。根據我市產業特點,建立相應的檢測項目,提升技術機構服務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的能力,為我市企業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保障。積極為企業提供便捷有效的計量和特種設備在線檢測服務,面向中小企業開放實驗室。
(七)開展清費減負服務,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1、進一步落實清費減負政策。暫停制造修理計量器具許可證、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計量標準考核以及省級發證的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等收費項目;降低檢驗檢測收費標準,對企業的計量器具檢定、校準以及部分特種設備檢驗收費給予10%—30%的優惠,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2、轉變理念,提升行政執法有效性。對企業存在違反質監法律、法規行為的,有符合法律法規可從輕、減輕或免于行政處罰的,一律依法從輕、減輕或免于處罰;對違規違法情節輕微的,實行“首次告知整改”制度。建立“聯手打假,扶優護牌”協作網,力求我市名優企業合法權益不受侵犯,為名優產品構建良發的發展環境。
3、改進和完善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方式方法。減少質量穩定產品的監督抽查頻次,對產品質量抽查連續3年以上合格企業減少1次抽檢。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建立組織。
開展服務企業年活動是質監部門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做好質監工作的有效途徑,是提升質監部門服務能力的有效手段。市局將成立服務企業年活動領導小組,指導、協調服務企業年活動的開展、實施工作,各單位、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結合全年目標責任制和當地實際,開展服務企業年活動。
(二)落實責任,確保實效。
各單位、部門要圍繞實施方案中確定的目標和服務措施,認真落實,要將各項服務目標、任務和措施分解到具體責任部門,分解到人,確保服務活動不走過場,狠抓落實,抓出成效。開展領導干部聯系企業活動,將重點骨干企業和優勢產業作為服務重點,市局確定30家企業作為重點聯系幫扶對象,局領導每人重點聯系幫扶2家企業,局機關各處室分別重點聯系幫扶2家企業,各縣(市、區)局(分局)領導干部對轄區內重點企業實行對口聯系。組織百名領導干部深入企業,保持與企業的聯系溝通,及時了解企業服務需求,制定針對性的服務措施,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一、加大宣傳力度、實行四個結合,打開注冊商標工作新局面
我國加入WTO后,注冊商標這一知識產權,已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商標注冊與產品名牌化已是當今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特別是特色農產品一旦進入市場,經營企業所有努力的全部價值都落在自身的產品商標上,沒有注冊商標,產品就無名氣,產品質量再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如烏衣、黃圩苗木種植已發展萬畝規模,由于無品牌在地頭銷售,產品價格要與一河之隔江浦湯泉苗木價格低三分之一;如沙的紫玉米種植,前幾年,因市場種植少、價格高,農民大量地擴大種植面積,由于沒注冊使用商標形成品牌效應,超市進不去,農戶大多是東奔西跑擺地攤,結果形成價格上不去、農戶賣貨難問題,種植面積也大大減少。這充分說明,商標是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是企業產品推向市場的紐帶,是企業參于競爭的有力工具。
當前,我區各類市場主體商標意識還比較薄弱,商標注冊總量與我區各類市場主體注冊數相比極不相符,特別是農產品商標,還遠遠落后與其他地區,有相當一部分農產品經營企業缺乏商標意識,只顧生產不顧商標注冊,這就需要我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開展商標法律法規的宣傳與教育工作,并做到四個結合:一是集中培訓與座談相結合;二是街頭法規咨詢與多媒體宣傳相結合;三是深入企業宣傳與重點幫扶相結合;四是法律法規的講解與印制書面宣傳材料相結合。通過商標知識宣傳和商標法規的培訓,引導農產品經營企業從開拓市場需要出發,認識商標注冊的特殊作用,從知識產權的角度認識商標的巨大價值,從企業發展的需要出發,認識商標在樹立企業形象中的綜合作用,提高企業商標意識和品牌意識,增強農產品經營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推動我區農村特色經濟在“品牌農業”的帶動下快速發展。如南譙綠園蔬菜經濟合作社,從前幾年起步種植普菜發展到種植深加工精菜,從幾個農戶試探性種植發展到大戶帶小戶的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組織,企業規模日益擴大,蔬菜產品也遠銷南京、上海等地并有較高市場信譽,但是,由于企業商標意識不強,蔬菜產品沒有使用商標,附加值較高的超市市場進不去,只是將統貨蔬菜在當地農貿市場銷售,企業蔬菜產品銷量和效益受限,去年七月,通過宣傳動員,該企業認識到注冊使用商標的意義,申請注冊了“美中之玉”、“爾兵”牌兩個蔬菜商標,企業使用商標后,不僅產品進入南京、常州等地超市,企業效益也明顯增加,不到一年的時間,為合作社社員增加近千元的收入。
近年來,通過大力開展商標注冊宣與動員工作,轄區各類企業商標意識大大提高,申請商標注冊的積極性也日益高漲,我局商標注冊工作被動局面也得到初步扭轉,**年發展商標注冊**件,其中農產品商標*件;**年發展商標注冊**個,其中農產品商標*個;今年新發展商標注冊**件,其中農產品商標*件。
二、抓好已有注冊商標的使用與管理工作,充分發揮商標品牌效應。
商標一但注冊后,要引導企業正確使用商標,制訂注冊商標使用管理制度和實施商標戰略計劃,注重產品質量,提高商標信譽,擴大防御性商標注冊,增強企業品牌保護和防御能力,幫助企業在調整實施商標戰略中,以商標為工具,塑造企業形象;以商標為商戰利器,求生存,求發展,開拓市場,占領市場。
近年來,我局結合注冊商標專用權保護行動和轄區商標監管實際情況,認真開展注冊商標的使用與管理工作。一是結合專項整治、企業年檢、市場巡查等,對轄區所有注冊商標使用進行檢查規范,查看企業注冊商標的使用情況,是否桉核定的商品正確使用,是否自行轉讓商標,是否擴大保護范圍,是否改變注冊人名義,許可他人使用是否按規定辦理備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二是指導企業制定實施商標使用與管理制度,加大企業商標品牌的保護力度和防御能力;三是及時規范商標用行為,正確處理地產名牌商標使用爭議問題,為“品牌農業”健康發展鋪平道路。施集茶葉在皖東享有較高的信譽,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年,南譙區政府在對原國有施集茶場進行改制的同時,又新發展了永太、金鷹、云峰三家茶葉加工企業,使當地茶葉加工能力增加了近兩倍,新成立的制茶企業,在產品包裝上紛紛使用或者掛靠使用“施集”品牌,由于施集茶場****年就注冊了“施集”牌商標,當時已獲得市知名商標,新成立的幾家制茶企業商標使用問題,嚴重損害和影響了“施集”這一品牌的健康發展,施集茶場因此也與周圍幾家新成立的制茶企業發生了較大矛盾,并強烈要求工商部門予以查處。我局針對既要保護“施集”牌注冊商標權益,又要扶持發展幾家新興茶葉加工企業的實際情況,多次組織幾家企業進行磋商調解,又組織幾家企業的負責人,到市局商標科、省局商標局進行咨詢和說服教育,幾家新興茶葉加工企業,觀念得到轉變,商標意識和法律意識得到提高,改正了涉嫌商標侵權行為,申請注冊了自己的商標。去年八月,我局會同施集鄉政府,及時規范、協調了施集茶場與永太茶廠商標使用問題,規范了永太茶廠注冊商標使用行為,又協調兩家因商標使用發生的不和解問題。“施集”牌注冊商標,在我局大力幫扶下,****年榮獲安徽省著名商標,施集茶葉也在這一名牌產品的帶動下,茶葉種植加工總量和產品效益日益擴大,也為當地茶農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
三、前移服務方位,實施跟蹤幫扶,推進企業品牌戰略
注冊商標是企業實施商標戰略促進地方經濟崛起的基礎性條件,引導幫助企業積極申請注冊商標,實施品牌戰略,就是引導企業站在市場經濟的制高點,以科學的方法,嚴謹的態度,創新的精神,推進企業品牌戰略。
一是前移服務方位。在腰鋪工業園、南譙綠園蔬菜種植區、黃圩苗木種植水產養殖區、沙河西瓜嫁接育苗等重點鄉鎮設立“紅盾咨詢服務站”、“紅盾進村走近三農服務站”,接受法律法規咨詢,宣傳商標法律、法規,指導、幫助企業申辦商標注冊,由坐等服務方式變為主動上門提供服務。
二是對商標注冊重點幫扶對象實施跟蹤幫扶,對有能力申辦商標注冊但商標意識不高的企業,實施上門宣傳、動員,一次不行就兩次,直至做通工作獲得成效為止。如烏衣、黃圩安江園林工程綠化有限公司、國友苗圃場等苗木種植大戶,其經營規模及信譽度較高,但商標意識不強,烏衣工商所多次宣傳動員他們注冊商標,提高苗木的市場競爭力和信譽度,一開始幾家苗木種植大戶也同意申辦,但等到烏衣所帶著商標事務人員上門為他們辦理申辦手續時,幾家苗木種植戶又變卦了,烏衣工商所的王忠所長和分局王玉東分管局長又多次上門動員做工作,終于注冊了“安江”、“國友”、“養心”牌三個商標;春洲木業、朝友木業、楊天汽車、施集茶場等企業,通過宣傳動員,在原有注冊商標的基礎上又申報注冊多個商標,為企業實施商標戰略打下良好基礎。
三是為企業申請商標注冊提供服務,幫助、指導企業填寫申請商標注冊的各種表格及商標注冊申報材料準備工作,去年以來,上門指導、幫助商標申請企業填寫商標注冊申請各種表格及申請材料***余份,幫助商標注冊申請企業設計商標圖樣**件,組織商標注冊機構上門為企業辦理商標注冊申請手續**多件,只要商標申請企業要求工商所人員培同去商標單位辦理商標注冊的,工商所均能及時無條件的派人培同辦理,為商標注冊申請企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實現轄區商標注冊及農產品商標的新突破。
四是鼓勵支持重點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企業商標一但注冊后,我局就引導企業正確使用商標;當企業產品有一定信譽和知名度時,我局就鼓勵支持特色農產品和效益好信用高的企業樹品牌創名牌,爭創國家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和市知名商標,目前,江淮楊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楊天”牌、施集茶場“施集”牌注冊商標已獲得省著名商標,快樂防水有限公司“喜旺”牌、春州木業有限公司“春洲奧德”牌、格銳礦業有限公司“格銳”牌注冊商標已獲得市知名商標;當企業注冊商標受到他人侵權時,我局積極維護企業商標專用權和合法利益,為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保駕護航。如上海新超門業有限公司滁州公司“百樂門”牌注冊商標,被浙江永康一家企業侵權,企業因顧慮省外侵權,怕地方保護難以維權,于去年十一前夕,向我局投訴,并要求我局派人前往浙江永康協助其進行投訴,分局領導非常重視,及時向市局、省局進行匯報,得到省、市局領導的大力支持,分局分管局長和商標監管人員隨市局商標科張科長,前往浙江金華、永康市工商局投訴維權,當地工商部門迅速行動,當場查扣侵權非標門**檔,商標標識*****多套,并對當事人進行了嚴處,有效地維護商標專用權人合法利益,促進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步伐,該企業“百樂門”牌注冊商標今年已申報市知名商標,企業產品信譽和經營規模也在日益提高。
四、建立有效地商標監管機制,促進“品牌農業”和農村特色經濟的快速發展。
為充分發揮商標監管職能,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轉變服務觀念,提高認識,把品牌興農、富農作為工商部門服務“三農”的重要任務,積極引導、支持轄區各類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促進“品牌農業”和農村特色經濟的快速發展,結合商標監督管理工作面臨的“兩小兩少”實際情況,認真制定實施了商標監管機制:
一是商標法律、法規宣傳機制。在開展商標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中,分局采取每年對各類企業集中培訓一次,統一編制商標法律、法規宣傳材料;工商所每年舉辦*期轄區生產加工型企業和農產品經營、種植企業商標使用管理座談會,并利用廟會、鄉鎮集市、鄉鎮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商標法律、法規宣傳。
二是商標注冊跟蹤幫扶機制。各工商所要結合商標普查、驗證等情況,于每年*月底前,對轄區內所有注冊商標、未注冊商標、無商標產品企業,進行深刻細致的調查,科學地確定商標注冊幫扶對象和創名牌商標幫扶對象;在重點鄉鎮設立“紅盾咨詢服務站”或“紅盾進村走近三農服務站”;對商標注冊、創名牌重點幫扶對象實施跟蹤幫扶,全年不少于*次以上的上門跟蹤幫扶;為企業申請商標注冊提供服務,幫助、指導企業填寫申請商標注冊的各種表格及申報材料,幫助商標注冊申請企業聯系商標注冊單位;工商所今后發展商標注冊每年遞增百分之十五以上;按照年初商標重點幫扶對象和事項,積極開展名牌商標的培育和幫扶工作。
三是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機制。根據市局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行動文件精神,結合轄區監管實際,每年開展一次保護注冊商標專用權行動;指導企業正確使用、保護注冊商標,制訂注冊商標使用管理制度和實施品牌戰略計劃;加強商標印制管理,從源頭上切斷商標侵權行為;每兩年開展一次商標驗證工作;標本兼治,綜合執法,堅決遏制假冒侵權違法行為,為企業實施品牌戰略,促進地方經濟崛起保駕護航。
四是考核與獎懲機制。實行目標管理制度,考評良好以上單位才有參加當年評先、評優的資格;實行季匯報、通報制度,每季度未,各工商所以書面形式匯報當季度商標監管任務完成情況,分局根據各工商所當季度完成任務情況進行通報;實行商標注冊幫扶獎懲制度,根據幫扶工作成效,年終進行精神和物質獎勵或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