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7 02:41: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新技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物探技術
在石油地質勘探的發展過程中,物探技術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物探技術是指人為地對地質進行人工地震波,利用彈性波反饋地質信息進行勘探作業。由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效率,這種技術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油氣地質勘探。隨著社會經濟、科學的創新與發展,除了反射地震技術、數字地震技術、三維地震技術外,更加先進的高分辨率油藏地震技術四維監測技術也開始得到應用。同時,與高新技術相匹配的設備也得到了不斷的提高改進。物探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成本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2.測井技術
計算機技術與電子信息技術的進步為測井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創造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在生產過程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完成包括測井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技術的成像測井技術,是現如今測井技術中較為前沿的一種。相對于傳統的數據測井技術,成像測井技術不僅可以提高數據傳輸的質量和速度,還能在測井過程中,將現有的數據轉變為圖像,從而提高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還有其他前沿技術像快速平臺測井技術、隨鉆測井技術、核磁共振技術以及套管徑測井技術等也都取得了相應的發展。有了這些技術,在勘探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中,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區、地質、地理情況去選擇恰當的勘探技術。
3.虛擬現實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發展的突飛猛進,三維地震模擬方法和技術取得快速的發展。所謂虛擬現實技術就是基于計算機輔助可視化環境與大屏幕可視化環境等多種系統,將石油地質勘探過程中所得地質數據用三維動態模擬模型的方式顯示出來的技術。將數字化的勘探平臺轉變為可視化的勘探平臺,將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幅度提高石油勘探的工作質量。在石油勘探常規工作中,虛擬現實技術可在大屏幕上直觀地顯示勘探過程中的情況,不僅能夠提升問題決策的準確性,還能夠提高各學科工作組的配合效果,使得勘探工作更快速,更準確。
4.空中遙測技術
空中遙感技術是指通過地震源和石油地質探測儀器以及相關軟件進行遙測勘探來快速準確地找到油藏的新技術。空中遙感技術多為以無人機攜帶遙測勘探設備,保持低空飛行時快速測量地面下的地質。通過傳輸網絡為數探信號,提供多重傳輸路程,以降低失真度,將遙測結果傳輸回數據中心。無人機對起飛降落的場地要求不高,可以適應人們難以到達的環境,可以代替勘探人員勘探多種復雜地形,真正做到無障礙化勘探。另外,空中遙感技術通過集成電子部件,可以適應任意角度的測量條件。通過遙感,可以記錄地面三條正交軸線的運動情況,提高石油地質勘測數據的分析能力。使用空中遙測技術,勘探人員就可以不受地形的限制,達到事半功倍的勘探效果。
5.光纖傳感技術
光纖傳感器本身具有高靈敏性、抗電磁干擾性、可塑性等性質。其中,對于石油監測井光纖傳感技術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和能源消耗低。光纖傳感器無論是在高溫還是高壓的嚴酷環境下都能保持高度的靈敏性,這就保證了勘探效果的準確。目前光纖傳感器大量應用于油藏監測井下的P/T傳感。除此之外,光纖的可塑性導致其可以適應任意環境,任意體積,這就使其使用前景更加廣闊。
6.層序地層學技術
層序地層學主張對現有材料進行重新檢測,對沉降相關的問題進行回顧,從時間空間的四維的角度去看待巖層分布。運用精細層序地層的劃分對比技術,建立油田乃至油藏級儲層的成因對比骨架。研究在構造運動、海面升降、沉積物供應和氣候等因素控制下,造成相對海平面的升降變化及其與地層層序、層序內部不同級次單位的劃分、分布規律;研究其相互之間的成因聯系、界面特征和相帶分布。以建立更精確的全球性地層年代對比、定量解釋地層沉積史和更科學地進行油藏以及其他沉積礦產的鉆前預測,從而提高石油地質勘探的效率。
二、石油地質勘探技術發展中的注意事項
1.增強能源開發的合理性
我國目前能源開發正在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在收獲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能源的開發勢必會帶來環境的污染,由于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每年的礦難也是頻頻發生。能源開發是利國利民的事業,石油勘探企業要以社會利益為主,增強開發的合理性,降低生產成本是統一的,不是互相違背的。所以如何在能源開發過程中加強安全管理和環境治理是我國能源開發過程中的一個長久的話題。
2.不斷進行技術創新
計算機仿真技術給勘探技術帶來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們更要大量引入高新技術來提高勘探質量和綜合勘探水平。新技術的應用能夠提高勘探效率,節省人力、財力,這對于我國的油氣資源更好地面對市場競爭大有裨益,對于節約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成本有著重要的意義。
3.重視合作研究
論文摘要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環境已經成為人們評價一個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城市廢水處理――這一影城市下游環境的重要工程,其實施效果對于我國環境有著重要的影響。文中就城市廢水處理新技術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實施,增加了我國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熟悉和治理力度。城市污水處理,作為一個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其實施效果已經成為了評價城市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城市污水處理的效果不僅僅關系到城市所在地周邊的環境保護,更關系到下游城市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經濟發展。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建設,加快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的應用,促進城市和諧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實施,是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相關部門的首要任務。
1.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目前狀況分析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面臨著重要的考驗,現有污水處理系統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量。而工業廢水、日常生活排放污水在城市內部的流向對流經城市的河流以及淺層地下水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污染。這也使得我國多數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加大了城市生活用水處理的費用,加劇了我國城市廢水污染程度。近年來為了加快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實施、促進我國水資源優化、保護環境,我國很多城市已經開始了對城市內污水流向的治理,減少污水在城市內流向對淺層地下水的污染。同時大力應用新的廢水處理技術,加快污水處理建設,為我國可持續發展路線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2.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分析
2.1曝氣生物濾池技術分析
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經過改良的新一代上向流曝氣生物濾池。它既可以用于污水的二級處理,也可以用于處理出水需要回用等其它要求的污水深度處理,并且能夠達到很高的排放水質標準。由于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將濾池和生化反應器結合起來,因此不再需要沉淀池;占地面積小,是常規工藝的1/4~1/5,節省大量征地和地基處理費用;池容小,土建工程量比其它工藝少20%~40%;全部模塊化結構,改擴建輕易,工期短;上部出水為清水,濾頭不易堵塞,檢修和更換輕易。無需放空濾池中濾料;可對廠區進行全封閉,無臭味污染,視覺和景觀效果好;不需要單獨的反沖冼水和反沖洗水泵,降低了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穿孔管曝氣,節省設備投資和維護費,效率高。而膜式曝氣頭通常在運行兩年后開始喪失其效率;自動化程度高,操作人員少;低溫運行穩定,受溫度影響很小;由于其具有連續的物理過濾能力,一旦生物反應發生新問題,濾池仍可去除絕大部分的懸浮物;而且僅需要幾天即可恢復生物處理能力,而活性污泥法需要幾個星期才能恢復;由于其具有的眾多有點,我國已經在2002年在廣東南海新建了一座設計流量為50000m3/d的新型曝氣生物濾池污水處理廠,從近6年的處理運行情況來看,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是投資較少的一種新技術應用典型。
2.2天然有機化學污水處理技術的分析
天然有機化學在污水處理方面的優勢已經被人們認可,也使得其在污水處理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化學混凝和生物法共同功能污水處理法已經成為了天然有機化學污水處理發展的新方向。該工藝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顆粒物、磷和氮,使出水水質達到一定的水平。有些國家把化學混凝法加生物處理作為主要的處理方法對城市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如挪威、瑞典、丹麥,其70%的污水都用混凝法+生物處理。其它一些國家如美國和香港用一種叫做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法,該法比化學混凝法需要的混凝劑量更少,但足以去除大部分磷同時大大加快沉降速度。
世界上最常用的混凝劑為鋁鹽和鐵鹽,也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聚合物作混凝劑或助凝劑。水和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是通過已知的機械原理即破壞膠體的穩定性而混凝,或者是化學藥劑和固體水解產物共同沉降來完成。混凝法的效率是受混凝劑的物理及化學特性、進水及工藝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污水處理無疑是要花錢的。新問題是要找到一種不僅投資少而且長期運行費用低的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根據歐洲污水處理經驗,要去除95%的BOD和90%以上的磷并且脫除85%氮,則化學強化一級處理+生物處理是最經濟有效的。化學處理法非凡是在工業污水比例大、污水水質日/年變化大時更顯其最經濟有效。在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城市,企業排放的污染物會影響甚至破壞傳統的生物處理過程,而化學處理法在這方面具有許多的先進性,能處理很多不同的污水,能承受很大的沖擊負荷。對實際污水處理工程而言,首先用化學法進行污水處理探究,不僅能承受沖擊負荷,將污水處理到一定的程度,還可以了解污水的組成和變化情況,為較易受污水沖擊負荷、毒性物質影響的生物處理提供保護。種種優勢預示了天然有機化學污水處理的良好發展前景。
2.3污水生物處理方法分析
生物污水處理是用生物學的方法處理污水的總稱,是現代污水處理應用中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功能把污水中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按對氧氣需求情況可分為厭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系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有機酸,甲烷菌再把有機酸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氫等,如厭氧塘、化糞池、污泥的厭氣消化和厭氧生物反應器等。好氧生物處理系采用機械曝氣或自然曝氣(如藻類光合功能產氧等)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動能源,促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使污水得到凈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污水澆灌、氧化塘的功能。污水生物處理效果好,費用低,技術較簡單,應用比較簡單。當簡單的沉淀和化學處理不能保證達到足夠的凈化程度時,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進一步處理。生物處理中要非凡注重把握凈化污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滿足其要求條件;污水中BOD和COD比值要大于0.3。溫度影響較大,冬季一般效果較差。
3.加快分流制排水管網的推進,促進污水處理的實施
我國原有城市排水管網多位合流制排水管網,其是通過在城市中鋪設一套排水管網用來排泄污水和徑流雨水。這樣的排水管網導致后期在進行污水處理時加大了處理量,增加了污水處理費用。而目前較為先進的分流制排水管網,是在城市中設兩套獨立的排水管網,分別排泄污水和徑流雨水。這就使得在后期進行污水處理過程中,可以不對徑流雨水進行處理,只針對污水進行處理,大大降低了污水處理費用。鋪設分流制排水管網的費用和合流制排水管網污水處理費用相比,分流制雖然一次性投入較大,但是綜合比較可以發現,其在管網運行多年后,總體費用只占合流制管網污水處理的42.7%。因此,加快我國老城區合流制管網改革,在建設新城區時積極采用分流制排水管網設計是污水處理發展的必然方向。
結論
城市污水處理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城市污水處理提供了更過的選擇空間。同時也使得我國污水處理技術正在向著國際化的標準邁進。通過新技術的應用及人們對日常生活中無磷清潔用品的廣泛使用,減少有害污水的產生,為我國環境保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笑雯.城市廢水處理技術[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7.
[2梁國慶.城市污水處理生物技術分析[J.農業技術,2007,8.
[3楊欣.居民生活污水的處理[J.化工信息,2007,8.
1.1保障建筑施工質量的前提就是一切按照施工標準進行
為了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工作人員必須要將每一步的施工質量都嚴格控制好。尤其是在測量階段,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是建筑施工的依據和保障,勘測設計階段,我們所進行的測量工作,主要是對各種地圖的比例尺進行測量,同時對工程實際的地質以及水文特點進行勘測和計算。
1.2如果是一些重大工程或者地質條件差的施工地域,我們就要對其地層進行嚴格觀察和測量。
通常情況下,工程設計階段的土質,是按照1:1萬—1:10萬的國家地圖進行的。那么在那些大的施工項目測量中,我們就要使用1:1000—1:5000比例尺的局部地形圖,進行測量。并且,在進行工程測量的時候,我們還要對其地形中的各種河流以及湖泊進行測繪。這樣是為了保障數據更加可靠和準確。建筑工程的設計經過論證、審查和批準之后,即進入施工階段。這時,首先要根據工地的地形、地質情況,工程性質及施工組織計劃等,建立施工測量控制網,然后,再按照施工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將圖紙上所設計的抽象幾何實體在現場標定出來,施工放樣的工作量很大,是施工建設階段最主要的測量工作。
2新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2.1計算機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計算機技術是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在我國工程測量中,計算機的應用,使得人力以及財力都得到了極大程度的優化,不但解放了人力,還減低了投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測量結果更加精確,可靠。它解決了以往手動算計不能完成的工作,能夠自主對布設方案進行分析,進而選擇最為合理的一個采用。而且大大提高了計算精度,縮短了計算時間,成為測量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由于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各類袖珍式的計算器也不斷出現。高級程序型計算器,對于建筑工程測量中的各種小型三角網、鎖、導線網、水準網及插點的平差計算均可編成程序,只要輸入起始數據、觀測數據以及其他的必要信息,計算機就能按照程序的要求進行運算,并且快速地輸出平差值、中誤差、邊長、方向角、坐標及高程等。
2.2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應用使測量過程自動化
2.2.1由斜距自動計算水平距、高程差和坐標差
建筑施工測量中,場地平整測量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在進行這個環節的時候,首先需要進行是整體,平地工作。通常情況下,工作人員要根據地面的實際情況,將點面平整為一個平面或者斜平面,進而使其符合施工要求,能夠滿足各種建筑物的建設,以及各種感到線路的敷設,進行土方開挖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平衡原則,進行施工。而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應用,使得平底測量更加準確,它主要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發展的一種新型的電子器件,可以校正豎軸傾斜對于豎直角的影響,并且依照所用儀器和附屬設備,如DM502或DM563型測距儀及R48記錄器控制測量步驟。當按鍵輸入豎直角可自動顯示經過地球曲率和大氣折光差改正后的水平距離和高差,輸入方位角即可顯示坐標差,并可傳送到記錄裝置中去。
2.2.2全天候數據終端設備可以自動記錄、貯存、檢索和顯示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高度自動化
必須有數據收集和貯存單元,以便記錄外業工作的測量數據和管理數據。管理數據系指日期、工程號、大氣狀態、時間、儀器編號、作業人員代號等一些便于對資料分類管理的信息。在電子速測儀中,早先是用磁帶記錄數據,但近年來已發展到用固體存貯器做數據記錄器,具有輕便小巧、牢固穩定及省電等優點。如瑞典AGA廠生產的Geodat、瑞士Kern廠生產的R48及WILD廠生產的GRE2和GRE3等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最新產品。
2.2.3地面自動測圖系統
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由于有三維坐標自動化測量的特點,為各種空間結構和地面測圖提供了一種高效的自動測繪地形圖的系統。自動測圖系統的核心部件是一臺高性能臺式圖象屏電子計算機。外業數據經過電子經緯儀、測距儀、數據終端機的輸入,或由記錄器自動輸入,或者手控經過鍵盤輸入,可以進行全面的編輯,用測量軟件處理數據,產生x、y、z坐標數據。自動測圖系統是交互的,在屏幕上注記和編繪原圖,再經過數控繪圖桌自動繪出高質量的地形圖、平面圖或其他圖件。
2.3高精度測量的現狀
根據現階段我國國情的需要,提高建筑工程檢測的效率與質量,是之分必要的。高精度的測量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它也逐漸應用到了核試驗以及天文領域。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工程建設對于測量數據的精度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必須要將高精度測量引入到工程測量中來。以便保證高精度定線、高精度定位及量測的需要。進而提高工程整體質量,滿足時展以及人們的需求。
3結束語
對于企業R&D投資活動影響因素的研究多年來一直都是國外學者關注的焦點問題。Ciftci等認為隨著企業的規模的增加,企業R&D投入的效率是高于企業規模增長的比例而增長的,其原因是企業的知識增加、企業的研發經驗的增加都是有一定的規模效應的。除此之外,企業的研發活動是需要巨額的資金資源支持的,研發活動與企業的收益正相關。Grabowski等對美國新藥品的收入與R&D投入的關系,發現新藥品的收入越高,其分配到R&D活動的投入資金就越多,即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產品的銷售收入呈正相關關系。Gary提出在企業R&D活動中,管理層的工作態度以及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對企業R&D活動起到很大的影響。Ester還發現了管理層中管理者的才能會對企業R&D活動的決策造成一定的影響。Erkal等則指出合資企業同業聯盟發現企業的溢出效應會加大企業R&D方面的投資,這種效應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企業的盈利能力。國內學者許志超等基于行業的不同特性,全面分析企業所有權結構、董事會規模、管理層激勵、資產負債率對R&D投資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在不同行業中,公司治理與企業R&D投資的關系存在顯著差異,要解決企業研發投資不足的問題需要區分不同行業來改善其公司治理狀況。任海云通過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對企業股權結構對R&D投資的影響進行研究,提出股權的適度集中與R&D支出呈正相關關系,自然人法人同R&D支出呈正向關系,國有控股企業對R&D支出具有負面影響,研發支出與自然人大股東的關系不明確。國內外學者對影響企業R&D投資因素的研究,早期一般運用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影響企業R&D投資的宏觀因素。隨著企業對于R&D活動方面的逐漸重視,企業對于R&D方面的信息披露逐加強,為研究企業R&D投資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契機,進而從微觀角度研究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的研究逐漸的增多。總的來說國內外對影響企業R&D投資的因素的研究都是經過了從定性到定量,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國內外學者對于影響企業R&D投資的因素的研究大多側重在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的公司治理方面上,對于影響企業R&D投資的財務因素的研究雖然可能會考慮到,但是考慮的缺乏全面性。由于我國企業的研發水平衡量等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研發支出項目披露的非強制性,為全面的研究影響企業R&D投資的財務因素增加了難度。雖然隨著我國上市公司R&D方面信息披露的逐漸規范,我國對于影響企業R&D投資因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很少有研究中考慮到了對于不同的行業的差異,不同行業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的差異。
2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財務影響因素分析
2.1企業盈利能力與R&D投資
企業的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業在經營中獲得更大的利潤的能力。對于企業的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來說企業的利潤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同時企業的利潤是企業管理者能力、效能和工作業績的集中體現,企業擁有較為可觀的利潤也能夠為企業員工享受更好的福利提供有效的保障。可見企業對其盈利能力變化的時刻關注是十分必要的。企業能力理論認為,企業自身具備一定的實力的同時企業擁有或者可控制的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配置,企業的研發活動就可以順利的開展。但是,由于企業的研發投資活動的成功率難以保證導致研發投資活動的投資風險往往高于其他形式的投資活動,大部分投資者往往出于規避風險的角度,對于高新技術創新項目上的投資采取謹慎的態度,這是企業就必須動用企業內部資金儲備。企業的研發投資活動收益見效較慢,是一個回報時間較長的持續的過程,這就需要企業擁有較為雄厚的資金保障。高新技術企業對于其自身的新產品的研發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和資金要求。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的順利進行要求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否則一旦企業的資金出現緊缺就會造成資源的供應出現問題,進而直接影響企業創新發展和R&D投資的進行。當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強時,企業能夠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潤,逐漸積累的超額利潤為企業自身創造更多的自有資金,這些企業的可支配資金可以使企業能夠更為靈活自主的將資金投入到R&D活動的投資上來。因此,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相應的企業在R&D投資方面的投入會越多。
2.2現金流量與R&D投資
充足的資金是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企業的研發活動將很難開展。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具有回收期較長、成本較高、投資風險較高的特點,企業很難能夠通過外部融資的方式達到企業研發投資活動的目標,企業研發活動持續不斷的進行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企業的內部資金來支持的。企業充沛的資金為其順利進行研發活動提供了保障,如果企業的資金短缺,將會導致企業的研發后勁不足進而為企業的研發活動帶來巨大的阻力。當企業的現金流量足夠充足時,企業能夠為其研發活動投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企業更加有動機和可能對其研發活動投入的更多,保證企業的研發活動更加順利有效的進行。所以說,企業的內部現金流量是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
2.3股權結構與R&D投資
股權結構是指股票的投資主體所持股票數量、種類和所占比例。股權結構可以從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度兩個方面來考察。對于股權集中度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學者們持有不同的觀點。在高新技術企業中,R&D投資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性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股權結構相對集中的企業大股東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企業的經營過程和管理過程中去,對企業的經營者能夠實施充分的監督,保障大股東利益的同時也保證了風險項目的順利執行。高新技術企業的R&D投資符合股東的利益,股東可以通過研發項目的成功獲得可觀的回報,股權集中度相對較高的企業中的大股東,在考慮到成本與效益的同時,更加有動機對企業在研發新項目中的R&D投資方面的實施監督。但是,如果企業的股權過于集中甚至掌握在一個股東手里,股東在做決策時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利益,由于其不能充分考慮風險投資為企業帶來的長遠利益而不能做出理性的決策。高新技術企業的大股東可能會因為R&D投資的高成本、高風險而刻意回避企業進行R&D活動,選擇引進外來的成熟技術和產品來實現企業的穩定經營。如果企業的股權相對分散,各方股東的利益都需要權衡,更有利于股東對公司的發展做出理性的決策,這其中也包括對企業R&D投資的決策。股權制衡度是抑制大股東投機行為的有效途徑。股權制衡度就是使多個大股東共同享有控制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某一個大股東單獨干預企業投資決策,大股東對私人利益的追求的欲望也會相應收斂。當大股東之間進行利潤分割的爭奪時,對小股東的利益的損害會相應減少。股權制衡度的提高,一方面大股東對企業的管理者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各方大股東之間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進而抑制了大股東的利益侵占行為,對增加企業價值的R&D投資產生促進作用。除此之外,股權制衡度的提高,由于各方股東的持股比例相差不大,可能會比較容易導致股東們對企業控制權的爭奪進而對企業R&D投資產生阻礙作用。
2.4資本結構與R&D投資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的順利開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僅僅靠企業的內部資金很難達到投入資金的要求,這時企業可以通過債務融資來解決投入資金的問題。高新技術企業的R&D投入是保持企業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必然會導致其企業融資的受限,可見企業的資本結構對企業R&D投資存在一定的影響。一般理論認為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低,就對企業R&D投資越有利,反之高負債會使企業減弱對R&D投資的積極性。隨著企業負債水平的提高,財務杠桿的效果明顯的同時還會為企業帶來償還利息的壓力。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存在著很大的未知性的同時其研發失敗的可能性也很大。高新技術企業如果通過借款進行R&D投資,企業就要承擔一定的高額借款利率,導致投資的成本過高,進而使得企業對新項目的研發失去積極性。除此之外,債權人由于風險過大,一般不愿意為企業R&D投資活動提供融資。企業自身也會因為債務融資造成企業R&D成本過高而選擇內部融資籌集研發資金。當債權人不愿提供R&D投資所需的長期資金時,企業股東就會另辟蹊徑,選擇短期負債融資。
2.5企業發展能力與R&D投資
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正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高新技術企業屬于我國戰略新興企業,利用R&D投資來開發新領域研發新產品是不可或缺的。企業的發展能力是考察企業未來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對企業發展能力的分析,較為有效的減少了企業為了短期獲利而進行的盲目決策,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完成企業的理財目標。當企業處于平穩發展時,企業的營業利潤增長率高于通貨膨脹率,企業具有合理的資金結構,企業當年的利潤出去支付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流動資金需求以外仍有盈余的資金用于企業的發展投資。這時的企業處于最佳狀態,企業每期都有盈余的資金進行投資,這就為企業進行R&D投資創造了機會。企業發展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企業規模和企業盈利能力對企業R&D投資存在一定的影響,那么企業的發展能力是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之一。
3提高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的對策建議
3.1促進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
由于企業的研發投資活動收益見效較慢,是一個回報時間較長的持續的過程。大部分投資者對于高新技術創新項目上的投資采取謹慎的態度,這時企業的內部儲蓄資金則占據了大部分R&D投資。那么,如何促進企業的超額利潤向R&D投資的轉化?一是降低企業盈利向R&D投資轉化的風險。由于企業的R&D投資活動的成功率難以保證,導致研發投資活動的投資風險往往高于其他形式的投資活動,投資者出于規避風險的角度,不敢輕易的對研發項目進行投資。針對R&D投資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通過產學研合作研發可以盡可能的降低研發的風險。產學研研發活動是指企業、高等院校、研發機構之間實現研發資源的優化組合。產學研研發活動在降低研發風險的同時,還能夠在提高研發效率上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二是增強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的意識。增強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的意識實質上就是增強企業管理者將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的意識。采用一定的鼓勵政策將企業管理者自身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促使企業管理者不單單重視企業的眼前利益,更加重視企業的長遠發展利益,使得管理者逐漸意識到企業的持續發展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勇于創新。
3.2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
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可以實現企業R&D投資的現金流量的增加。激勵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價值隨之升高進而企業的利潤也隨之升高,企業的內部留存增加。為防止企業R&D溢出過大,企業需要構建完善的R&D溢出內部化系統來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建立完善的高管激勵措施,有助于減少管理者不理性的決策,大大降低了損害股東利益的可能性的同時增加了企業的內部留存。企業慎重的使用企業支付現金股利的政策,為了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以保證企業R&D投資活動的順利進行,企業管理者在制定現金股利分配政策時需要對高新技術企業與非高新技術企業投資的差別重視起來。
3.3建立合理的股權制衡長效機制
我國股權分置改革后,大股東不關心公司治理情況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由于改革并沒有進行完全,股票限售的情況仍舊存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企業應該從自身的角度來尋求發展的方式。高新技術企業建立股權制衡的長效機制是保持企業R&D投資活動持續活力進行的有效途徑。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股權制衡的長效機制,企業中持股比例最高的第一大股東受到其他大股東的制約,第一大股東會主動的關注公司的管理經營,第一大股東會為了企業能夠持續的健康發展而增加對研發項目上投資額。但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高新技術企業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制定合理的股權制衡的長效機制是對企業健康發展的最佳方式。由于我國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政策的時間較短,企業管理者的持股相對較少,管理者在管理企業時往往只是注重企業的短期的利益,為了企業能夠短期獲利而放棄風險較大、投入較大的R&D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應積極采用股權激勵政策,使得企業管理者自身利益和企業利益緊密的聯系起來,促使管理者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的充分關心,在面對企業R&D投資的決策上能夠作出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的正確決策。
3.4合理進行負債融資
高新技術企業的外部債權人在對其進行投資時往往不傾向于將資金投入在R&D投資方面的原因,一是企業研發活動的高風險性,雖然研發活動的成功會為企業和債權人帶來可觀的收入,但是研發活動失敗的風險性也是非常大的;二是高新技術企業的R&D投資項目一般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外部債權人對于專業知識不是很了解,不能充分的了解研發項目的信息,不敢進行貿然的投資;三是銀行只能享受固定的收益,無法享受R&D投資獲得的巨大利益但是必須要承擔企業R&D投資的巨大風險,正是由于這樣銀行往往對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不感興趣;四是外部債權人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進行投資時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很高,使得企業必須要承擔高額的費用。這些原因都會導致企業負債融資的減少,但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企業對研發活動的投資占據了企業投資的大部分,隨著企業R&D投資的外部融資的減少,企業的負債融資也隨之減少。高新技術企業不能為了單純的節約成本、降低風險而減少企業的外部負債融資。企業減少外部負債融資會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低,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高新技術企業應該合理的把外部融資與內部融資結合起來,以達到比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提高企業的R&D投資效率以及企業經營效率。
3.5正確評估企業發展能力
高新技術在國外一般稱之為高技術(HighTechnology),而在我國則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高新技術是具有國際可比性的高技術的概念,廣義的高新技術,則包括“高技術”和“新技術”。
高技術本身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國內外目前關于高技術、高技術產品和高技術產業的界定沒有統一的定義,處于眾說紛紜的狀態。關于高技術,有以下一些代表性觀點:
美國學者的定義。美國學者D.Crane指出:應用研究如果同科學有聯系,那么它有時被稱為高技術;如果沒有聯系,它就被稱為低技術。美國的J.Utterback認為:高技術在不同時期有不同所指,冷藏技術、電器、汽車和航空技術,都曾是不同時期的高技術,高技術不局限于電子學、計算機、生物工程、材料、激光、海洋工程等六個領域。美國《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辭典增補9000詞》定義高技術是:使用或包含尖端方法或儀器用途的技術。
日本學者的定義:建立在當代尖端技術和下一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技術即為高技術。日本學者津曲辰一郎認為高技術是經濟過程中的主導技術,他將高技術定義為下述技術的總稱:①為提高現有商品功能的必要的中心技術;②具有能賦予產品以新功能的主導技術;③構成下一代產品基礎的技術。
國內學者的觀點。高技術是指能帶來高效益、具有高增殖作用,并且能向經濟和社會廣泛滲透的技術,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涌現的新技術群的核心。王伯魯提出枚舉定義法,即當代高技術領域是指:微電子與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與機器人、生物技術(包括制藥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包括核技術)、航空和航天技術(空間技術)、海洋開發技術。
從以上各種定義可以看出,高技術應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不同時代的高技術內涵是不同的。現代高技術應反映如下3個方面的要求:
從技術的結構看,高技術是尖端技術,其主要原理建立于人類最新科學成就的基礎上,是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的技術,這一點有別于傳統技術,傳統技術是經驗的積累;從時間上看,高技術是新技術,是以最新成就為基礎的技術;從與科學的關系來看,高技術是基于科學的發現而產生的技術,即高技術是Science-based技術。
因此,高技術是一種建立在科學基礎上的最新尖端技術。必須強調,新技術不一定是高技術,新技術僅僅代表了技術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相對新穎的技術形態,而不是技術內涵的革命。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所謂高技術,是指運用當代最新科學知識和尖端技術而形成的技術群,它們構成新一代產品的基礎技術和主導技術,對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有重大影響,具高增殖作用和廣泛的滲透功能。
2高新技術產品的界定
美國科學基金會的定義:高技術產品是指每1000名職工中有25名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并把3.5%以上的凈銷售額用于研究開發而生產的新產品。
美國商務部依據某類產品銷售額中R&D支出的比重和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占全部職工的比重為標準確定的高技術產品為:①導彈以及航空器;②無線電及電視接收設備;③通訊設備;④電子元器件;⑤飛機及零部件;⑥辦公設備及計算、會計儀器;⑦軍械用品;⑧醫藥制品;⑨工業用無機化工制品;⑩專用設備及科學儀器;(11)發動機及渦輪機;(12)塑料材料及其合成制品,合成纖維及其他人造纖維(不包括玻璃制品)。美國海關合作理事會在以往對高技術產品定義和分類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定性分析,對高技術產品進一步篩選,把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產品定義為高技術產品:①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于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②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于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據此所確定的技術10大領域為:①生物技術;②生命科學技術;③光電技術;④計算機及通信技術;⑤電子技術;⑥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⑦材料設備技術;⑧航天技術;⑨武器技術;⑩核技術。
廣東省“高技術企業統計方法研究”課題組認為:符合下述條件的①、②、③、④中的任一項及⑤、⑥兩項者,即為高技術產品:①(在國際或國內)首次應用新科學原理生產的產品;②(在國內或省內)首先應用我國獨創的新工藝或國際上最新工藝,并使產品質量或功能或勞動生產率、成本有顯著改進的產品;③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生物品種,并使質量或勞動生產率或成本或功能有顯著改進的產品;④符合國家或有關部門公布的高技術產品目錄;⑤符合國際標準或技術先進國家標準,若無國際標準,則應根據具體情況符合國家、專業、地方或企業標準;⑥達到本年代技術先進水平。
我們認為,所謂高技術產品,是以高技術為主導技術而生產的具有新的用途和性能,或質量、勞動生產率、成本有顯著改進的產品。
3高新技術產業的界定
美國方面的研究。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定義:研究試制費和科技人員與職工總數的比例,比整個制造業高出1倍以上的產業,即為高技術產業。美國國立科學財團的定義為:研究和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占的比重為3.5%以上,職工中每千人中有25人以上的科學家和高級工程師的產業,即為高技術產業。美國商務部的定義為:研究開發費用在總附加值中所占的比重為10%以上,而科學家和工程師在總職工中所占的比重為10%以上的產業,即為高技術產業。美國學者納爾遜(R.Nelson)在《高技術政策的五國比較》一書中指出:所謂高技術產業是指那些以大量投入研究與發展資金,以及迅速的技術進步為主要標志的產業。美國學者戴曼斯敘(D.Dimancescu)在《高技術》雜志上指出:對高技術企業的定義,主要依據兩大特點:一是專業技術人員的比重高;二是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發展的投資比例高。這兩大特點又反映了一個共同的東西,即知識密集,這是高技術產業的一個必要成份,也是技術持續創新的必需。美國學者杜迪(F.D.Doody)和芒塞(H.B.Muntser)認為,高技術部類可以被定義為是一類體現出高增長率、高額的研究與開發費用、高附加價值、強烈的出口導向和勞務密集(這里專指高技能的勞務)的生產技術公司。
在英國,高技術產業被認為是一組包含新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許多位于科學和技術進步前沿的其它技術的產業群體。
法國經濟學家認為,只有當一種產品使用生產線生產,具有高素質勞動力隊伍,擁有一定的市場且已形成新分支產業時,才能稱其為高技術產業。
在加拿大,高新技術產業被定義為是一種技術水平相對高的生產部門,這種相對高的技術水平通過勞動力的技術素質或用于研究與開發的經費來反映。
在澳大利亞,科學與技術部將高技術產業定義為投入大量研究與開發經費,與科學技術人員聯系緊密,產生新產品并且有科學或技術背景企業的產業。
在日本,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的定義為:能節約資源和能源,技術密度高,技術革新速度快,且由于增長能力強,能在將來擁有一定水平的市場規模,能對相關產業產生較大波及效果的產業。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把R&D密集度(R&D經費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作為界定高技術產業的標準,將相對于其他制造業而言具有較高R&D密集度的產業定義為高技術產業。
《歐盟科學技術指標報告》把有很高的經濟增長率和國際競爭能力,有較大的就業潛力,同時R&D投入高于所有部門平均水平的航空航天制造業、化工產品制造業、醫藥品制造業、汽車及零部件制造業、科學儀器制造業等產業作為技術密集型或先導產業。
在中國,目前采取的主要是概括法,也叫例舉法,即按技術類型定義高技術產業。《中國科技產業》公布的目錄包括:①微電子科學和電子信息技術(產業);②空間科學和航空航天技術;③光電子科學和光機電一體化技術;④生命科學和生物工程技術;⑤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⑥能源科學和新能源、高效節能技術;⑦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⑧地球科學和海洋工程技術;⑨基本物質科學和輻射技術;⑩醫藥科學和生物科學工程;(11)其它的新工藝、新技術。
從以上各種定義可以看出,高技術產業具有以下4項特點:
它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生產所用的設備、材料涉及到現代技術領域的許多尖端成果;它是資本高度密集型產業,其科研費用和設備投資大,產品的附加值高;它是知識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科技開發人員和富有創新精神的經營管理人員;它的產品具有國際性和前景良好的市場需求。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高技術產業是指由高技術成果轉化形成的具有知識密集、R&D投入高、附加價值高、增長速度快、技術進步快等特征的先導型產業。
【參考文獻】
1蔡莉,王新.高技術產業的劃分及發展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7(12)
在大多數高新技術企業中企業資金的約束瓶頸是在企業R&D投資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對于企業的資金的約束因素則大多數是表現在企業資本結構、股權結構、企業的盈利能力等財務方面的因素,那么在高新技術企業的各財務因素中,哪些因素對企業R&D投資產生顯著的影響以及各具有顯著影響的財務因素對企業R&D投資產生怎樣的影響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正確的識別顯著影響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的重要財務因素,在財務方面有效的提高高新技術企業R&D活動的投資效率,實現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效率的增強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的成長,促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對于企業R&D投資活動影響因素的研究多年來一直都是國外學者關注的焦點問題。Ciftci等認為隨著企業的規模的增加,企業R&D投入的效率是高于企業規模增長的比例而增長的,其原因是企業的知識增加、企業的研發經驗的增加都是有一定的規模效應的。除此之外,企業的研發活動是需要巨額的資金資源支持的,研發活動與企業的收益正相關。Grabowski等對美國新藥品的收入與R&D投入的關系,發現新藥品的收入越高,其分配到R&D活動的投入資金就越多,即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產品的銷售收入呈正相關關系。Gary提出在企業R&D活動中,管理層的工作態度以及管理層的經營能力對企業R&D活動起到很大的影響。Ester還發現了管理層中管理者的才能會對企業R&D活動的決策造成一定的影響。Erkal等則指出合資企業同業聯盟發現企業的溢出效應會加大企業R&D方面的投資,這種效應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企業的盈利能力。國內學者許志超等基于行業的不同特性,全面分析企業所有權結構、董事會規模、管理層激勵、資產負債率對R&D投資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在不同行業中,公司治理與企業R&D投資的關系存在顯著差異,要解決企業研發投資不足的問題需要區分不同行業來改善其公司治理狀況。任海云通過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對企業股權結構對R&D投資的影響進行研究,提出股權的適度集中與R&D支出呈正相關關系,自然人法人同R&D支出呈正向關系,國有控股企業對R&D支出具有負面影響,研發支出與自然人大股東的關系不明確。國內外學者對影響企業R&D投資因素的研究,早期一般運用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影響企業R&D投資的宏觀因素。隨著企業對于R&D活動方面的逐漸重視,企業對于R&D方面的信息披露逐加強,為研究企業R&D投資的定量分析提供了契機,進而從微觀角度研究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的研究逐漸的增多。總的來說國內外對影響企業R&D投資的因素的研究都是經過了從定性到定量,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國內外學者對于影響企業R&D投資的因素的研究大多側重在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的公司治理方面上,對于影響企業R&D投資的財務因素的研究雖然可能會考慮到,但是考慮的缺乏全面性。由于我國企業的研發水平衡量等問題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及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研發支出項目披露的非強制性,為全面的研究影響企業R&D投資的財務因素增加了難度。雖然隨著我國上市公司R&D方面信息披露的逐漸規范,我國對于影響企業R&D投資因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很少有研究中考慮到了對于不同的行業的差異,不同行業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的差異。
3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財務影響因素分析
3.1企業盈利能力與R&D投資
企業的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業在經營中獲得更大的利潤的能力。對于企業的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來說企業的利潤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同時企業的利潤是企業管理者能力、效能和工作業績的集中體現,企業擁有較為可觀的利潤也能夠為企業員工享受更好的福利提供有效的保障。可見企業對其盈利能力變化的時刻關注是十分必要的。企業能力理論認為,企業自身具備一定的實力的同時企業擁有或者可控制的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的配置,企業的研發活動就可以順利的開展。但是,由于企業的研發投資活動的成功率難以保證導致研發投資活動的投資風險往往高于其他形式的投資活動,大部分投資者往往出于規避風險的角度,對于高新技術創新項目上的投資采取謹慎的態度,這是企業就必須動用企業內部資金儲備。企業的研發投資活動收益見效較慢,是一個回報時間較長的持續的過程,這就需要企業擁有較為雄厚的資金保障。高新技術企業對于其自身的新產品的研發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和資金要求。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的順利進行要求企業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否則一旦企業的資金出現緊缺就會造成資源的供應出現問題,進而直接影響企業創新發展和R&D投資的進行。當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強時,企業能夠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潤,逐漸積累的超額利潤為企業自身創造更多的自有資金,這些企業的可支配資金可以使企業能夠更為靈活自主的將資金投入到R&D活動的投資上來。因此,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相應的企業在R&D投資方面的投入會越多。
3.2現金流量與R&D投資
充足的資金是企業開展研發活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企業的研發活動將很難開展。由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活動具有回收期較長、成本較高、投資風險較高的特點,企業很難能夠通過外部融資的方式達到企業研發投資活動的目標,企業研發活動持續不斷的進行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企業的內部資金來支持的。企業充沛的資金為其順利進行研發活動提供了保障,如果企業的資金短缺,將會導致企業的研發后勁不足進而為企業的研發活動帶來巨大的阻力。當企業的現金流量足夠充足時,企業能夠為其研發活動投入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企業更加有動機和可能對其研發活動投入的更多,保證企業的研發活動更加順利有效的進行。所以說,企業的內部現金流量是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
3.3股權結構與R&D投資
股權結構是指股票的投資主體所持股票數量、種類和所占比例。股權結構可以從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度兩個方面來考察。對于股權集中度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學者們持有不同的觀點。在高新技術企業中,R&D投資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性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股權結構相對集中的企業大股東會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企業的經營過程和管理過程中去,對企業的經營者能夠實施充分的監督,保障大股東利益的同時也保證了風險項目的順利執行。高新技術企業的R&D投資符合股東的利益,股東可以通過研發項目的成功獲得可觀的回報,股權集中度相對較高的企業中的大股東,在考慮到成本與效益的同時,更加有動機對企業在研發新項目中的R&D投資方面的實施監督。但是,如果企業的股權過于集中甚至掌握在一個股東手里,股東在做決策時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利益,由于其不能充分考慮風險投資為企業帶來的長遠利益而不能做出理性的決策。高新技術企業的大股東可能會因為R&D投資的高成本、高風險而刻意回避企業進行R&D活動,選擇引進外來的成熟技術和產品來實現企業的穩定經營。如果企業的股權相對分散,各方股東的利益都需要權衡,更有利于股東對公司的發展做出理性的決策,這其中也包括對企業R&D投資的決策。股權制衡度是抑制大股東投機行為的有效途徑。股權制衡度就是使多個大股東共同享有控制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某一個大股東單獨干預企業投資決策,大股東對私人利益的追求的欲望也會相應收斂。當大股東之間進行利潤分割的爭奪時,對小股東的利益的損害會相應減少。股權制衡度的提高,一方面大股東對企業的管理者可以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各方大股東之間起到了相互制衡的作用進而抑制了大股東的利益侵占行為,對增加企業價值的R&D投資產生促進作用。除此之外,股權制衡度的提高,由于各方股東的持股比例相差不大,可能會比較容易導致股東們對企業控制權的爭奪進而對企業R&D投資產生阻礙作用。
3.4資本結構與R&D投資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的順利開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僅僅靠企業的內部資金很難達到投入資金的要求,這時企業可以通過債務融資來解決投入資金的問題。高新技術企業的R&D投入是保持企業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合理必然會導致其企業融資的受限,可見企業的資本結構對企業R&D投資存在一定的影響。一般理論認為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低,就對企業R&D投資越有利,反之高負債會使企業減弱對R&D投資的積極性。隨著企業負債水平的提高,財務杠桿的效果明顯的同時還會為企業帶來償還利息的壓力。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存在著很大的未知性的同時其研發失敗的可能性也很大。高新技術企業如果通過借款進行R&D投資,企業就要承擔一定的高額借款利率,導致投資的成本過高,進而使得企業對新項目的研發失去積極性。除此之外,債權人由于風險過大,一般不愿意為企業R&D投資活動提供融資。企業自身也會因為債務融資造成企業R&D成本過高而選擇內部融資籌集研發資金。當債權人不愿提供R&D投資所需的長期資金時,企業股東就會另辟蹊徑,選擇短期負債融資。
3.5企業發展能力與R&D投資
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正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高新技術企業屬于我國戰略新興企業,利用R&D投資來開發新領域研發新產品是不可或缺的。企業的發展能力是考察企業未來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對企業發展能力的分析,較為有效的減少了企業為了短期獲利而進行的盲目決策,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完成企業的理財目標。當企業處于平穩發展時,企業的營業利潤增長率高于通貨膨脹率,企業具有合理的資金結構,企業當年的利潤出去支付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流動資金需求以外仍有盈余的資金用于企業的發展投資。這時的企業處于最佳狀態,企業每期都有盈余的資金進行投資,這就為企業進行R&D投資創造了機會。企業發展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而企業規模和企業盈利能力對企業R&D投資存在一定的影響,那么企業的發展能力是企業R&D投資的影響因素之一。
4提高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的對策建議
4.1促進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
由于企業的研發投資活動收益見效較慢,是一個回報時間較長的持續的過程。大部分投資者對于高新技術創新項目上的投資采取謹慎的態度,這時企業的內部儲蓄資金則占據了大部分R&D投資。那么,如何促進企業的超額利潤向R&D投資的轉化?一是降低企業盈利向R&D投資轉化的風險。由于企業的R&D投資活動的成功率難以保證,導致研發投資活動的投資風險往往高于其他形式的投資活動,投資者出于規避風險的角度,不敢輕易的對研發項目進行投資。針對R&D投資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通過產學研合作研發可以盡可能的降低研發的風險。產學研研發活動是指企業、高等院校、研發機構之間實現研發資源的優化組合。產學研研發活動在降低研發風險的同時,還能夠在提高研發效率上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二是增強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的意識。增強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的意識實質上就是增強企業管理者將企業盈利向R&D投資的轉化的意識。采用一定的鼓勵政策將企業管理者自身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促使企業管理者不單單重視企業的眼前利益,更加重視企業的長遠發展利益,使得管理者逐漸意識到企業的持續發展不能墨守成規,必須勇于創新。
4.2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
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可以實現企業R&D投資的現金流量的增加。激勵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價值隨之升高進而企業的利潤也隨之升高,企業的內部留存增加。為防止企業R&D溢出過大,企業需要構建完善的R&D溢出內部化系統來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建立完善的高管激勵措施,有助于減少管理者不理性的決策,大大降低了損害股東利益的可能性的同時增加了企業的內部留存。企業慎重的使用企業支付現金股利的政策,為了增加企業的內部留存以保證企業R&D投資活動的順利進行,企業管理者在制定現金股利分配政策時需要對高新技術企業與非高新技術企業投資的差別重視起來。
4.3建立合理的股權制衡長效機制
我國股權分置改革后,大股東不關心公司治理情況的現象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由于改革并沒有進行完全,股票限售的情況仍舊存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企業應該從自身的角度來尋求發展的方式。高新技術企業建立股權制衡的長效機制是保持企業R&D投資活動持續活力進行的有效途徑。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股權制衡的長效機制,企業中持股比例最高的第一大股東受到其他大股東的制約,第一大股東會主動的關注公司的管理經營,第一大股東會為了企業能夠持續的健康發展而增加對研發項目上投資額。但是企業的最終目標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高新技術企業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制定合理的股權制衡的長效機制是對企業健康發展的最佳方式。由于我國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政策的時間較短,企業管理者的持股相對較少,管理者在管理企業時往往只是注重企業的短期的利益,為了企業能夠短期獲利而放棄風險較大、投入較大的R&D投資。高新技術企業應積極采用股權激勵政策,使得企業管理者自身利益和企業利益緊密的聯系起來,促使管理者對企業的長遠發展的充分關心,在面對企業R&D投資的決策上能夠作出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的正確決策。
4.4合理進行負債融資
高新技術企業的外部債權人在對其進行投資時往往不傾向于將資金投入在R&D投資方面的原因,一是企業研發活動的高風險性,雖然研發活動的成功會為企業和債權人帶來可觀的收入,但是研發活動失敗的風險性也是非常大的;二是高新技術企業的R&D投資項目一般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外部債權人對于專業知識不是很了解,不能充分的了解研發項目的信息,不敢進行貿然的投資;三是銀行只能享受固定的收益,無法享受R&D投資獲得的巨大利益但是必須要承擔企業R&D投資的巨大風險,正是由于這樣銀行往往對高新技術企業R&D投資不感興趣;四是外部債權人對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活動進行投資時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很高,使得企業必須要承擔高額的費用。這些原因都會導致企業負債融資的減少,但是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企業對研發活動的投資占據了企業投資的大部分,隨著企業R&D投資的外部融資的減少,企業的負債融資也隨之減少。高新技術企業不能為了單純的節約成本、降低風險而減少企業的外部負債融資。企業減少外部負債融資會導致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低,影響企業的經營效率。高新技術企業應該合理的把外部融資與內部融資結合起來,以達到比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提高企業的R&D投資效率以及企業經營效率。
4.5正確評估企業發展能力
1.1事實標準及聯盟標準等新的標準形式涌現
技術創新速度快、技術專利多是高新技術領域出現事實標準與聯盟標準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法定標準制定組織難以在短時間內制定出不包含知識產權內容的標準,即使制定出了可能包含知識產權內容的標準,但當市場上已經存在事實標準時,標準組織制定的標準也很難取代這一事實標準。在高新技術領域,越來越多的企業私有技術或產品通過競爭獲得市場主導地位而成為事實標準,同時,市場上開始出現標準聯盟制定的聯盟標準。企業也逐漸認識到,僅憑單個企業的一已之力,很難左右市場,于是具有共同利益的企業相互妥協,結成了企業聯盟,并共同制定聯盟標準。實際上,標準聯盟正是為了共同的利益,為了獲得最佳秩序,共同制定規范某項活動或產品標準而組建的共同體。這種企業聯盟標準由于其制定速度快,能及時反映市場需求、知識產權政策靈活、標準推廣高效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市場體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AVS聯盟、閃聯等作為標準聯盟,以其既競爭又合作的競合關系,成為市場上制定標準的重要力量。
1.2標準出現國際化趨勢
誰掌握了標準制定權并上升為國際標準,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發達國家最早意識到標準的市場驅動作用,因而始終把國際標準戰略作為其核心,把領導、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的運作作為實施其技術標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美國承擔了幾個主要的技術領域的ISO、IEC秘書處的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制定出體現美國要求的國際標準。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專家認為如果美國公司不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就有可能發現國際標準的編寫是為了符合它們競爭對手的產品的規范為制定的。
1.3引入到公共標準中的專利數量增長迅速
各國及國際標準化組織對于專利融入標準中持謹慎的態度。一般情況下,能夠進入到公共標準的專利數量不多。主要原因有:一是大多專利技術主要是支持產品自身的設計、程序、測試等,而公共標準一般則位于較高的層次上;二是公共標準表現的是標準的公共屬性,而專利技術是“私有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私有權利,一旦專利進入標準,即私有的專利搭上標準的公車時,標準的公共屬性就必須讓步。但是在高新技術領域,由于該領域的獨特的特點,新技術新發明新專利層出不窮,很多技術路徑中往往涉及到專利,因此,在這一領域,引入到公共標準中的專利數量得以迅速增長。以IEEE(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標準為例:在IEEE的幾百個信息技術標準中,有25個系列標準都分別引入了全球246項專利技術。在這25個系列標準中,有關局域網的IEEE802系列標準(注:IEEE802系列標準是IEEE802LAN/MAN標準委員會制定的局域網、城域網技術標準。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有以太網、無線局域網等)中引入的專利最多,占據了四分之三強,為187項之多。其余24個系列標準引入了59項技術專利。在引入了187項專利的IEEE802系列標準中,關于無線局域網的IEEE802.11引入了專利達45項,約占25%左右,而關于以太網的IEEE802.3則引入了58項技術專利,占據了三分之一。
2標準、創新與專利之關系
2.1標準與創新
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實現自主創新。技術創新是企業保持持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而技術標準則是企業自主創新的制高點。通過采取適合企業的戰略,企業可以將自主的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技術標準,甚至是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通過技術標準占據市場,并不斷發展與壯大。標準與技術創新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技術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涉及到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一整套的環節,而標準化則是在這一系列的環節中的“劑”、“紐帶”或“橋梁”。首先,標準是技術創新的平臺,是技術成果與生產力相結合的橋梁,同時標準對技術創新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如具有核心技術的技術標準對企業的發展能起到巨大的引導作用。其次,技術創新有助于提升標準水平。技術標準必須跟隨技術創新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不斷地修訂,以適應技術發展及企業發展的需要。第三,技術標準是技術創新成果實現產業化并占領市場的“鑰匙”。技術創新的成果一旦進入標準并成為標準的核心內容,技術創新的目的和成效也就通過技術標準在市場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2.2創新與專利
知識產權是人們基于自已的智力活動創造的成果和經營管理活動中的經驗、知識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資產,是創新的產物,它在一定區域內是獨一無二的且被法律所認可的先進技術,具有專有性、地域性及時間性等等特點。其中,與標準密切相關的是專利權。專利權主要包括禁止權、許可權和轉讓權。專利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及可實施性等特點。自主創新與專利互為因果。一方面自主創新的成果最終通過知識產權的形式得到承認及保護,另一方面知識產權可以促進自主創新的深入。在高新技術領域,一項核心專利很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技術創新,并形成創新的集群現象和簇射現象,并帶動一批新產品的誕生,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2.3專利與標準
一直以來,標準都是作為一種社會公共資源來使用的,設立技術標準的目的,也主要是為了保障產品的通用性及互換性,并不涉及獨占性。隨著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技術標準更新速度加快,想避開現有的專利技術而去尋求一條新的技術路徑往往并不現實,因此,技術標準與專利的結合就會成為必然。核心技術幾乎都以專利的形式存在,而專利技術又是技術標準方案的重要內容。技術標準往往集中在技術含量高的高新技術領域,且往往跨越了國界成為了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專利已逐漸借助技術標準這一載體,成為國際競爭的游戲規則,進一步發展成為在國際貿易中的非關稅貿易壁壘,誰掌握了專利并成為技術標準,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發達國家和跨國公司都力求將自有專利通過各種途徑變為標準,標準化已成為專利技術追求的最高體現形式。截止2005年底,ISO涉及專利的標準有52個,占標準總數的0.34%;IEC涉及專利的標準共有54項,共計占標準總數的1.11%;ITU涉及專利的標準共計193項,共計占ITU—T標準總數的6.66%。從以上對標準與創新、創新與專利、專利與標準的分析可以看出,創新、專利與標準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自主創新形成專利,專利通過標準占領市場,標準帶來的市場效益將促進創新更加深入,從而進入新一輪層次更高的創新、專利與標準循環。
3標準、創新與專利相結合提升核心競爭力之探討
3.1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標準、自主創新及知
識產權戰略技術創新及標準最終都將通過市場來檢驗自己,所以市場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企業標準化戰略應是以顧客價值最大化為戰略使命、以企業技術成為該產業的主流標準為戰略目標,通過不斷自主創新贏得競爭力,通過知識產權獲得利益保護,通過控制產業標準從而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及競爭地位。在“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戰略思路的引導下,中興通訊積極參加國際、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制定,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取得越來越多的主動權。公司把專利戰略貫穿到整個企業動作過程中,從研發到市場、從產品到項目,都與專利工作有機結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專利管理體系。截止2003年12月底,中興通訊累計完成國內專利申請已經突破1600項,近90%為高質量、高價值的發明專利。其中僅CDMA產品就擁有專利40余項,逐漸成為國內CDMA通訊市場第一大設備廠商,占有了超過了20%的市場份額及部分國外市場,躋身全球CDMA設備廠商第一陣營中。
3.2鼓勵技術創新,不斷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誰擁有自主創新能力,誰的技術能首先形成專利受到保護,誰的專利能盡快借助標準這一載體盡快推向市場,誰將更具有競爭力。研發與標準相結合,將研發的新技術或專利技術上升為標準,有利于企業占領市場,促進企業的發展。標準的建立可以促進研發能力的提升,同時研發力量的提升,又將反過來推進標準的制定和推廣。深圳華為公司在技術創新和專利方面走在國內企業前列。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公司2008年專利申請數達到1737件之多,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國際專利申請公司累計申請國內外專利35773件。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世界電信巨頭業績紛紛下滑的情況下,華為公司2008年合同銷售額高達233億美元,同比增長46%。
3.3建立適應技術創新的技術標準體系
標準化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技術基礎,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和重要紐帶。企業的技術創新成果,一旦轉化為標準并付諸實施,就能很快轉化為生產力。因此,在建立企業技術標準體系時,要堅持標準化與技術創新的緊密結合,要把自主知識產權固化在標準中,通過保護自主知識產權,通過標準的引領作用,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海信集團多年來始終堅持“標準治企”。從上世紀90年代初即開始構建企業標準化體系,明確了企業標準化管理層次及管理要求,將標準化工作作為公司技術創新的基礎,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采用國際標準及國外先進標準來制定嚴于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或企業內控標準,根據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的要求,整合各類技術文件,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技術創新工作。
3.4積極參與標準化活動并制定各級各類標準
企業在加快研發速度的同時,要努力取得制定產業界技術標準的主動權,以確保其在產業的技術優勢。對于有一定技術能力的企業通過采用或制定國際標準,將本企業的技術及專利通過國際標準體現出來,有利于發展壯大企業的實力。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及國際標準制定是消除國際貿易壁壘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國際貿易及技術交流的需要,更是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環節。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如果企業只滿足做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的跟隨者,那么市場的主動權將永遠掌握在別人手里。所以要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力爭將自己的技術成果轉化為本領域的國際標準,爭得市場的控制權。
3.5適時將企業的創新成果融入標準
在傳統意義上,標準是公共的技術,專利是獨占的技術,兩者互不相干,但現實是在高新技術領域很多情況下技術標準與專利無法分離。高新技術產業相對于傳統產業其經濟效益更多地取決于技術的創新和專利,而專利的獨占性加上技術標準頒布后的開放性,將會構成先進應用技術的制高點,為企業帶來效益。因此,在技術領先領域,企業應將專利技術有效地融合在標準中,利用標準的易推廣、開放的特性立足并占領產業市場。以AVS第二部分即GB/T20090.2-2006《信息技術先進視頻編碼第2部分:視頻》標準為例,該標準涉及的專利包括了60項國內企事業單位持有的發明專利及國外企業持有的7項中國專利,共計67項專利。
3.6重視聯盟的推動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