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2 02:39: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內科護理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交互式教學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閱讀理解和自我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和發展。在我國當前的研究中,對于交互式教學的定義與內涵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多數學者認為,交互式教學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合理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交流互動的合作關系,使學生完成由樂學、好學到會學、學會的轉變。病例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運用真實的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病例,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講授法相比,采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以及對典型病例的分析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在知識、思維和情感方面進行綜合交流,使教與學相互呼應、相互啟發,實現“做中學”“、做中教”。
2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
2.1遵從臨床實踐規律,重組教學內容,實現教師與教材的交互內科護理學教學應該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如何將內科基礎理論和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上。由于學生很少接觸臨床,只具備相應的醫學、護理理論知識,不容易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以致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術操作脫節。為培養學生正確的臨床思維方式,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有必要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將典型病例導入新課,圍繞病例,以發現患者健康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評價為主線,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教學手段,把內科護理學知識、護理人文、護理學基礎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術等有機融合,按照護理程序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傳授科學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護理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護理工作的認識,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快進入護士角色,同時還使學生的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術得到很大提高。
2.2打破“師傳生受”、“師問生答”的傳統模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交互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實現了教與學過程中師生“雙主體”的良性互動,打破了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教學形式,學生不僅需要聽課或是簡單回答一些問題,還必須作為主體參與到病例討論中來,在眼、耳、手、口多種感覺器官的密切配合下,積極參與教學。而教師通過PBL和任務驅動教學設置問題、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啟發學生的臨床思維,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并提供指導。
2.3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實現學生與教材的交互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課前發放學案,預設問題,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教材、網絡資源(包括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獲取大量知識信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并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認知,給學生提供廣闊的想像和思維空間。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案對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取舍、挑選、重組,從而找到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這樣不僅實現了學生與教材的有效交互,使學生感受到了知識的魅力,還提高了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2.4運用多種教法學法,實現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內科護理學開設于第三學年,此時學生已經學習了文化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對臨床專業課程有著一定的興趣和好奇心,對護理操作技能較為感興趣。因此,他們較重視專業課程,在教師的引導下能主動完成學習任務,可塑性強,對未來的職業無限憧憬。故在教學中運用角色扮演法、病例分析法、情景教學法、理實一體化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分析病例,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探究來發現患者的健康問題,然后解決問題,實施整體護理,實現了學生與學生的交互。
3討論
全球醫學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職業態度、科學基礎、臨床技能和群體保健、溝通交流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等的培養,因此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1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終身教育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必須通過積極思考和實踐活動,因此必須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學生依據學案,通過預習,針對預設的問題、任務,主動查詢相關資料,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實現了與教材的交互,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學生帶著疑問參與課堂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3.2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所謂臨床思維能力,實際上指的是合理分析、處理臨床所見的各種癥狀,以便有效地實施治療的能力。針對護理專業,臨床思維能力是指臨床護士根據護理程序,在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利用所獲得的健康資料,包括病史、身體評估、實驗室及其他檢查結果等,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用一定的思維方法來綜合分析,提出正確的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措施及進行效果評價的能力。內科護理學因其實踐性很強,臨床應用廣泛,故受到師生的重視。但是由于主客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內科護理學教學仍然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也是以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為主要目的,但學生總有一天要從教室走入臨床,從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踐,因此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通過問題設置、任務驅動、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評判總結等方式,改變了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將重心轉移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來,培養了學生求疑、實證、嚴謹和理性的臨床思維。
3.3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護理人際溝通能力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說過:與人相處的學問在人類所有的學問中應該是排在前面的,溝通能夠帶來其他知識不能帶來的力量,它是成就一個人的“順風船”。護理學的服務對象是人,學生畢業后多數從事臨床護理工作,每天接觸最多的是患者,現代護理理念強調的是以患者為中心,良好的護患溝通技能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學生扮演護士、患者,體驗不同角色內心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學會了運用語言和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也使學生體會了不同的言行在患者心理上引起的不同感受,體會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心情,了解了患者的心理需求,學會了換位思考,培養了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3.4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活躍的環境下學習,并勇于表現自我,積極發表觀點,便會逐漸形成創新意識。在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中,學生通過與教材的交互、與教師的交互、與同學的交互,課前查閱資料,積極思考,課中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幫助下,通過自我探索、小組學習、相互討論,分析病例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由師生共同評價、總結,從而融會貫通新舊知識,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活躍了思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3.5開展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質是群體或社會對扮演教師這一特定角色必須具備的心理和行為品質的要求。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對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醫護知識和技能的主要傳播者———臨床護理教師,其素質狀況是培養護理人才的關鍵。以病例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的開展,不但要求教師不斷汲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熟悉護理教育的發展趨勢,還要求其有豐富的醫學知識、基礎護理學知識、臨床護理學知識,且熟悉并掌握目前臨床新進展、新技術及人文社會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向精深的方向發展。這就促使內科護理學教師加強自主學習,不斷擴充知識容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駕馭課堂教學,控制教學節奏,以淵博的知識、高深的理論、獨到的見解指導和幫助學生,并通過師生良性互動產生新知、鞏固舊知,從而掌握技能。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在我院內科實習的60名護理專業學生分為兩組,試驗組30例采用循證醫學模式教學,對照組30例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構成和平時成績等方面,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傳統的內科護理學實習教學模式,以臨床查房、經驗傳授和技能操作為主要教學模式。
1.2.2試驗組的帶教老師嚴格遵循循證醫學的原則,實行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1)學生和老師針對具體患者提出內科護理中的主要問題。(2)查閱文獻收集解決問題的研究依據。(3)嚴格評價研究依據的真實性和可行性。(4)將研究結果用于指導具體患者的護理。(5)經過臨床實踐后作出效果評價和總結。
1.2.3采用理論測試和實踐技能考核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并針對試驗組學生對循證醫學教學模式,采用問卷調查。
1.3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不同教學模式間成績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評分結果兩組學生評分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的理論成績、實踐技能操作及病案分析的評分別為(79.4±6.9)分、(88.6±6.1)分和(89.3±5.7)分,對照組學生評分分別為(75.3±7.8)分、(74.1±7.2)分和(70.4±6.5)分,對比兩組學生在實踐技能操作和病案分析評分,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問卷調查結果試驗組學生對自己在內科護理學實習期間自學能力、臨床思維能力、醫患溝通能力、查閱文獻能力和教學滿意程度等方面的肯定率分別為86.67%、76.67%、86.67%、100.00%和93.33%,均優于對照組的56.67%、46.67%、53.33%、40.00%和60.00%,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循證醫學(EBM)是美國流行病學家ArchieCochrane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臨床思維方式,并在1992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學CordonGuyatt教授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1)臨床診療方法和醫療決策應該盡量以客觀研究結果為依據,即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后善于查閱醫療文獻尋找現有臨床研究科學依據。(2)科學合理的將最好的研究證據與醫務人員的專業技能、臨床經驗相結合,這樣可以避免研究證據的約束性和醫務人員經驗的局限性。(3)促使醫務人員不斷學習,及時更新醫學知識和診療思維的與時俱進。作為培養臨床醫務人員的醫學教育近年來也在不斷的嘗試將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和理念引入醫學教育,即循證醫學教育。循證醫學教育是循證醫學在普及中向醫學教育領域發展而形成的一種醫學教育新模式,其核心是將現有的最佳醫學證據與臨床教師的臨床經驗、最新的研究證據很好的與患者的具體情況有機的結合起來。
關鍵詞 內科護理學 一體化教學
內科護理學是建立在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人文學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性應用學科[1],既是臨床各科護理學的基礎,又與它們有關密切的聯系。
一體化教學是高職護理專業教學中探索創新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教學形式和評價體系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內科護理教研室教師十分關注并結合多年臨床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實施一體化教學,以提高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技能及綜合素質。
高職教育中傳統的“專業課-技能訓練”的教學模式的框架已不適應當今教學發展要求。一體化教學使內科護理學教學活動變得生動,增強學生獲取技能的自信心及學習興趣,對學生感知活動、思維活動起到主導和調節支配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更加貼近臨床實際;符合職業技術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深化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教學及培訓考核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能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與時俱進發展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就業競爭能力強的內科護理學人才。
一體化教學解決了內科護理學課時偏少、資源有限的難題。以往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由于內科護理學教材內容繁多,學時緊,為完成理論授課任務,導致實驗課學時偏少。內科護理學一體化教學將理論貫穿到整個實操過程中,理實結合,講練結合;邊講邊練,練中有講,講中有練,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在教學中真正形成:①教師一體化(專業理論教師與實習指導教師一體);②教材一體化(理論課教材與實習課教材一體);③教室一體化(理論教室與實訓室一體),有效地節省了課時,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提高內科護理學的教學效果及學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技能及綜合素質。
內科護理學一體化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一體化教學過程中,改革傳統教學中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習慣于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傳統教學使教師思維僵化、思想懶惰,內科護理學教師由基礎理論知識扎實、任教經驗豐富的“理論型”專職教師和部分從醫院聘任的專業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能型”兼職教師構成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一體化教學中則作為指導者、組織者或是情景教學法中的仿真角色,激發教師教學靈感及學習積極性,采用多種先進、靈活地教學方法,把理論和實踐更好的結合在一起,使內科護理學教學與臨床完美結合。
一體化教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依賴于教而失去自主學習能力,通過一體化教學的運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實現課堂上學生為主體,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中獲取知識,掌握技能。
使學生提前接觸臨床病例、熟悉內科疾病,以往護生進入臨床之前對醫院及病人十分生疏,通過一體化教學仿真模擬及多媒體護理病例在課堂上分析討論,使學生了解病人的臨床表現及心理狀態等,例如冠心病病人護理里心絞痛與心肌梗死區分要點。
一體化教學自然融合了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多媒體護理案例教學法、分組討論教學法、情景仿真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方法、學生自主學習法等靈活教學方法,增強了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迎合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內科護理學一體化教學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要求,突出體現職業教育特色,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感興認識入手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加大直觀教學的力度把老師“教”與學生“學”完美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技能操作,在操作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體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主體作用,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極大地提高了內科護理學的教學效果,為醫院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院前急救績效考核方案
衛生部昨日印發通知,明確了院前急救機構和人員的績效考核相關政策。績效考核結果將作為院前急救機構主管部門對轄區內院前急救機構劃撥經費的主要依據之一,對院前急救人員的分類績效考核結果將作為績效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
通知指出,院前急救機構的績效考核內容包括機構建設、日常急救、應急救援、學科建設、急救培訓、醫療質量和社會效益7個部分。其中,日常急救占了25%的權重,重點考核急救出車次數、急救人次、緊急呼救受理時間、急救反應時間、現場急救與途中救治時間等。
[關鍵詞]內科護理;自學能力;中職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7)29-0107-01
一、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自學能力是一個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的意識,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獨立思考的基礎,是讓學生能夠具有創造性思維以及適應社會的現實要求。中職學生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就是要熟練地掌握專業性的學科知識,因此在專業課和基礎課的大量沖擊下,他們很難馬上適應,因此引導他們學會自學,學會自我反思,是加強學生輔導、培養學習習慣和增強自信的有效途徑。我們在教授學生的時候更多的是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概括和總結,教授給學生的是一些理論知識,并非專業技能,但是專業技能的學習一定要以理論知識為基礎,在醫學教學中更是如此,要對所學的知識做到精益求精,因此更加需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精神,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去查閱文獻資料,去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對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并且具有內在穩定的學習動機的時候,才能更好地主動學習,只有把學習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才能真正地去享受學習,因此在培養護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時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動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當中職學生所面對繁重的專業課程的時候,一定會產生一些心理負擔,這個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在上課時,結合教育教學,組織安排好課堂學習,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開展積極的探索,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地引導,讓學生能夠通過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對所面臨的困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時,也要融入鼓勵和贊美式教學方法,擴大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學生對課程進行預習,只有對學習的內容進行事先的預習,才能在自己的心里有一定的譜,才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在哪里,內科護理專業需要結合其他的一些基礎學科進行學習,例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因此在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時,可以讓他們自己查閱一些資料,教師在課前也要告訴學生學習目標以及需要參考的一些書籍,讓學生進行獨立自主的查閱資料。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作為自主學習的主人和自主獲得知識的接受者,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指導,對重點知識做到教師講解,加之學生自學的方式,相互結合來進行教學。比如說教材中明確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學習。但是對一些難題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積極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讓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得出結論。教師還應該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進行相關的專業指導,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被關注,從而更大地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和對內科護理這門課程的熱愛。
三、中職內科護理應該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在中職內科護理教學中,教師所講述的永遠是一些理論性的學科知識,但是我們都知道中職的最大特點就是專業性強和可操作性強,因此護理學科要真正地做到和其他學科能夠更好地相互滲透和交融,把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點進行相互融合,才能形成系統化的理論知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將知識點主動聯系起來,找到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自我總結和獨立建立學習系統的能力。例如,在講解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各個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對實踐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對心絞痛和心肌梗死等疾病進行對比,總結它們的共同之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到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多去查找相關的資料,讓學生結合日常所講的一些理論性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說明自己的理由,通過這樣的理論分析再加上實踐研究,學生在這樣的復習過程中不斷鞏固和深入學習知識,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內化于心。
總之,我們衛生系統部門對中職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才能適應逐漸發展和變化的新社會。同時還要改進教學方法,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通過教師的培養和引導,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自學的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中職學生的專業素質,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從而為我們的社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專業型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愛琴,鄧雙全.自學指導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的應用[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2).
[2]唐璟,吳靜,李小潔,等.互動式教學模式在醫學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0(9).
1.1教師學科專業性不強《康復護理學》課程為護理教研室承擔,3位任課教師均為護理專業畢業。康復為新興學科,任課教師對康復護理的認識往往是通過上網和翻閱書籍,沒有掌握系統的康復護理學理論,對康復護理以及其工作模式了解不全面,操作技術不熟練。加上教學任務重,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少,任課教師未能到臨床進行實踐,講課缺乏形象生動的例子,難免造成課堂講解不透徹或者課堂氣氛不活躍等。
1.2實驗設施不完善筆者所在學校2010年購進一批康復器械,共設置兩個康復實訓室,均為多功能實訓室,承擔多種實訓項目。每個實訓室的基礎設施為5張PT床,10把PT発,5個輪椅,10副腋杖,另外還配有3向階梯、功率自行車、平衡杠、復式墻壁拉力器等康復器械。實訓器械以運動療法類為主,而作業治療、物理因子治療、語言治療、心理治療等方面器械較少。針對護理專業學生,每學期開設8個學時的康復實訓課程,平均10個學生一組,學生實踐機會偏少,實踐能力的培養難以保證。
1.3教材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供高職高專類院校使用的《康復護理學》教材編排同本科層次的教材內容較為相似。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在于它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高專類教材的建設和開發,需要大量具有較高實踐價值的內容,但是高職高專類《康復護理學》教材實踐內容較少,沒有明確指出實驗內容、目的和具體方法,這樣實訓課的編排就沒有具體的指導思想,較為混亂。
1.4考評機制不健全康復護理學在筆者所在學校為考查課,實訓課進行平時抽考,理論考核為期末開卷考試,試題多以問答題形式。開卷考試形式單調,學生只需考前熟悉課本內容,不用下太大功夫基本都能通過。這種考核方式不注重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考試成績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成了被動的學習工具,只求通過考試,沒有學習動力。
2改進方法
2.1使學生對康復護理學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護理模式巳從過去的功能制護理模式發展成運用護理程序主動為患者解決健康問題的系統化整體護理模式,護士亦要擔負起促進患者康復的責任。康復護理的早期介人,可改善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康復護理在臨床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并不局限于康復科、神經內科和骨、科,心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等等很多科室的患、者都需要做康復護理。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醫院都沒有專業的康復護士,臨床護士擔負著督促、幫助、指導患者康復的重要職能。所以護理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康復護理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十分必要。
2.2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很多從事康復護理教育的教師未經過正規、系統的培訓,難以準確把握教學尺度,這就要求學校必須對任課教師進行培訓。學校應從知識結構、課程設置、授課能力、實際運用能力等方面對教師進行培養,選派優秀教師到國內較好的康復護理中心進修學習,積極參加康復護理的各類培訓班、學術交流活動,及時把握國內外康復護理學最新動態,拓寬專業知識面。此外,還應引進或聘請高學歷畢業生或高技術職稱、有豐富康復治療操作經驗的臨床教師充實師資隊伍,擔當兼職教師⑴。
2.3改善實驗條件高職康復護理學是一個實踐性強、操作要求高的技術性專業,教師熟練的技術、完善的實驗設施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筆者所在學校實訓器材以運動療法類為主,而其他治療方法器材較少。建議按照康復治療法的種類來開設實訓室,如運動療法技術、作業療法技術、物理因子治療技術、傳統康復治療技術實訓室,并根據學校具體情況進行重組、整合。還應積極創造條件,聯系校外實習、見習基地,通過實習或見習提髙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
2.4優化教材康復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理論課的講解比較抽象,應通過數字、圖表、圖片的列舉和展示及說明,使學生對具體內容有一個更為直觀、清醒的認識。此外,課本應增加相關實驗內容,以此來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實踐。高職高專教材應以應用能力為中心,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能力結合起來,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論文摘要:課程體系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改革與課程內容改革。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教方針,通過對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的調查,調整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大力加強學生就業能力、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的培養,提高畢業生對職業崗位及職業發展的適應能力,推進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
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最終目的是使每個學生畢業后能順利進入崗位就業。中職護理專業教育是我國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的重要任務。建國以來,我國中職護理專業教育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培養了大批護理人才,為提高衛生服務質量與水平、推動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普高熱”及高等護理專業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中職護理專業教育的發展空間受到很大的限制,出現生源質量差、招生難、管理難、就業難的局面,師資流失嚴重,生存面臨極大的挑戰,開設中職護理專業的學校紛紛要求并入高等醫學院校或升格為高職院校,這將嚴重影響中職護理專業乃至整個衛生事業的發展。
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影響中職護理專業教育的關鍵。從教育學原理來看,人才培養質量既要接受學校自身對教育內部質量特征的評價,又要接受社會用人單位對教育外顯質量特征的評價。因此,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必須遵循職業教育的外部與內部的客觀規律。筆者擬通過對安徽淮南市各級醫院護理人員崗位需求的調查分析,探討將學歷教育中的專業能力要求與醫療行業用人要求結合起來,以國家護士執業考試的要點為基點進行課程體系改革的可行性,旨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護理崗位調查研究的過程
筆者設計了中職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問卷調查表,對安徽淮南市17家醫院的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及部分科主任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回收調查表匯總進行了統計處理;對中職護理專業實習生的問卷調查由學生科主持,在各實習醫院進行,并當場回收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處理。筆者還邀請安徽淮南市17家醫院的分管護理院長、護理部主任及部分優秀護士長座談,征求對中職護理專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了認真分析。
護理崗位調查的內容與分析
為切實了解醫療衛生行業對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情況,以便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提出中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筆者分別對醫療衛生用人單位(醫院)及中職護理專業實習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對用人單位中職護理專業崗位需求的問卷調查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表870份,實際回收852份,其中有效問卷738份,有效回收率為84.83%。調查問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醫院的院領導、護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護士長。
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及身心素質調查(1)政治素質方面。認為我校畢業生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團結協作精神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認為我校畢業生法制觀念一般或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質方面。認為我校畢業生基礎文化知識與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各占94.17%、90.92%;對我校畢業生評價較差的方面依次為:計算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應變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應加強對學生人文知識、計算機應用能力、創新與應變能力的培養。(3)業務素質方面。對我校畢業生評價較好的方面依次為:基礎護理操作能力、醫學基礎理論知識、專科護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評價較差的方面為:護理文書書寫能力、心理護理能力、健康指導與宣教能力、急救護理能力、整體護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質方面。對我校畢業生的身心素質普遍反映良好。
中職護理專業教學計劃實施情況調查調查表明,認為需要增加理論教學課時的課程依次為:計算機基礎、護理心理學、預防醫學、醫學倫理學,各占42.82%、18.70%、16.12%、15.58%;認為對護理工作有指導作用的傳統專業課與醫學基礎課因理論教學課時比較合理而無需改變課時安排的課程依次為:外科護理學、內科護理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物學、婦產科護理學、五官科護理學;認為與護理職業關系不大、需要減少課時或刪除的課程依次為:物理、數學、政治、化學,各占66.53%、56.91%、48.51%、40.24%。認為需要增加實踐課時的課程依次為:計算機應用基礎、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預防醫學、護理心理學、外科護理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為這些學科的臨床應用性與針對性較強,越來越受到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重視,而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五官科護理學等傳統上比較注重實踐的學科則無需改變實踐課時。認為政治、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課程應適當減少課時或刪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為這些課程與本專業聯系較少。從調查排序可以看出,認為需要增加課時的課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為:法律基礎、社區護理學、老年護理學、人際溝通、表達能力訓練,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這些課程多是適應現代護理專業的發展,能體現時代特征的課程。
(二)對中職護理專業實習生的問卷調查
中職護理專業的實習生經過兩年的在校學習和近一年的護理臨床實習,對護理專業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體會,并且非常關注自己未來的發展與就業前途,通過對其進行問卷調查,有助于了解學校教學的薄弱環節及需要加強與改進的地方。
本項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為100%。
調查表明,選擇在畢業后到二級以下醫院就業的占58.26%,選擇到社區醫院就業的占10.09%,選擇到鄉鎮醫院就業的占5.96%,還有選擇到外省就業的,占19.72%,說明大多數畢業生能夠面對現實,實現就業目的。
在對“中專畢業后的打算”的調查中,選擇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占66.05%,選擇通過考試升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的占25.22%,說明當前在中等衛校中“就業導向”仍是主流。
在對課程設置的調查中,認為護理專業實踐教學需要加強的學生占46.79%,認為護理專業理論教學需要加強的學生占23.39%,認為醫學基礎理論教學需要加強的學生占17.43%。學生希望學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際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護理文件書寫能力的課程,另外認為增加實習、見習時間,特別是社區見習的時間非常重要,這與對用人單位護理管理人員的調查基本一致。對于教學方法,所有學生均不喜歡傳統的授課法,喜歡案例式教學法的學生占38.53%,喜歡角色扮演法的學生占31.65%,喜歡多媒體授課方式的學生占29.82%,說明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在就業途徑方面,選擇由學校推薦的學生占48.16%,選擇由家長找關系的學生占36.69%。在當初選擇護理專業時,大多數學生家長也是看中護理專業能學到一技之長,便于就業,這說明學校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職業指導,提高育人質量,提高就業率,為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護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措施
【摘要】外科牽涉的相關醫療領域比較廣泛,并且占據著一定的醫學位置,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外科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著醫學的全面發展,在醫學領域中具有發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性進行初步探討,以期更好地對醫學發展有所貢獻。
【關鍵詞】外科 醫學領域 重要性
引言
外科,從字義表面理解為外傷等一序列身體表面疾病治療的科室為外科,但是,從醫學的角度來解釋是指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臨床表現,診斷,預防和治療的科學,是以手術切除、修補為主要治病手段的專業科室。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應用,外科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各醫院外科的專科設置原則與內科類同,通常與內科相對應。外科方面的疾病主要分為:創傷,感染,腫瘤,畸形和功能障礙等五大類。
外科主要分科為:普通外科(簡稱普外)、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矯形外科、神經外科、燒傷、整形科、顯微外科等。
一、外科發展概述
外科隸屬現代醫學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醫學項目,外科主要實現實現如何利用外科手術方法去解除病人的病原,從而使病人得到治療,恢復健康。這方面的深入治療和發展研究。外科和醫學領域的其它科目一樣,也需要了解疾病的定義、病因、表現、診斷、分期、治療、預后,而且外科更重視開刀的適應癥、術前的評估與照顧、手術的技巧與方法、術后的照顧、手術的并發癥與預后等與外科手術相關的問題。
從先前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的頭顱中,醫學人員發現木乃伊頭顱留有手術的痕跡。在我國2000多年以前,外科在戰爭、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得以發展并不斷完善。19世紀末,現代醫學開始問世,起先經常由受過培訓的理發師執行手術——即所謂的“醫療理發師”(barbersurgeon),因此在今天的許多英聯邦國家外科醫師被稱呼為“先生”(Mister)而不是“醫生”(Doctor)。在20世紀初,隨著消毒、麻醉、止血、輸血等技術的產生和進步,現代外科學得以逐漸深化及完善。現代外科奠基于是19世紀40年代,先后解決了手術疼痛、傷口感染和止血、輸血等問題。
外科手術用的止血鉗的不斷改進,輸血和補液也日益受到重視,這樣就進一步擴大了外科手術的范圍,并增加了手術的的安全性。50年代初期,低溫麻醉和體外循環的研究成功,為心臟直視手術開辟了發展道路。60年代開始,由于顯微外科技術的進展,推動了創傷、整形和移植外科的前進。70年代以來,各種纖維光束內窺鏡的出現,加之影像醫學的迅速發展(從B型超聲、CT、MRI、DSA到SPECT、PET)大大提高了外科疾病的診治水平;特別是介入放射學的開展,應用顯微導管進行超選擇性血管插管,不但將診斷,同時也將治療深入到病變的內部結構。另一方面,生物工程技術方面也將對醫學領域中的外科產生重大的影響。
二、外科在不斷發展中對醫學領域的推動作用
無疑,在社會不斷發展和醫學不斷進步發展中,外科不可能一層不變,其醫學作用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現代醫學在發展中不斷實現縱深方向的發展,同時在時間和空間領域中不斷得到完善。外科的不斷完善與條,分科也變得多了起來,因此,外科要進一步分為若干專科;有的按人體的部位,如腹部外科、胸心外科;有的按人體的系統,如骨科、泌尿外科、腦神經外科、血管外科;有的是按病人年齡的特點,如小兒科、老年外科,有的是按手術的方式,如整復外科、顯微外科、移植外科;還有的是按疾病的性質,如腫瘤外科、急癥外科等。
外科在不斷發展中實現醫學領域的不斷完善,在通常病例和疑難病例的診斷和治療中得到不斷的突破和創新發展,實現了醫學領域中的重要發展角色。推動著醫學領域的不斷向前發展。
三、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疾病治療診斷方面的重要性
外科中常見的醫療診斷及處理醫療上的問題包含了創傷、各種胸腹部急癥、先天/后天性畸形、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在臨床應用上和麻醉學、特級護理學、病理學、放射學、腫瘤學等其它醫學專科工作關系極其密切。隨著藥物、早期診斷技術與其他醫療科技(比如介入放射學)的發達,許多疾病的治療都轉變為非外科治療為主,然而外科手術仍然是這些治療無效或產生并發癥不可或缺的后線支持,而外科微創手術(內窺鏡手術)的領域也在蓬勃發展。
從上面論述中可以看出,外科在疾病治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發展角色,發展空間之廣,發展程度之深是一時半會無法完成探討和完成深入研究的。外科各專科的全面繁榮發展,為人類健康創造一個個奇跡,在醫學史上不斷實現新領域的突破。故而,在醫學臨床診斷和手術運用中外科不僅具備前瞻性的發展特點,同時也具備其他外科以外無法完成的醫療難度而外科可以進一步解決的后勤醫學發展性空間。故而,外科在醫學領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外科在醫學領域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在醫學發展中尤其是現代醫學的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給人類健康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醫學研究和發展中,對外科的不斷發展和研究創新,應對現階段和未來有可能發生機已經發生的疑難病癥,外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外科的發展歷程來探討,外科在其發展中無論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乃至世界,都有外科發展的足跡。在醫學的深度和廣度方面來看,外科在醫學領域中都有涉足,由此不難看出,外科在醫學領域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參考文獻
[1]何倫;“讓活人回到醫學中來”[N];健康報;2010年
[2]柯利民;徐陽孫;試論醫德[J];中醫藥學報;1981年03期
[3]龔道淑;胥樹平;何之榮;護患糾紛對護士造成的心理壓力及疏導[J];護理管理雜志;2006年01期
[4]蔣建中;外科護理中的風險管理模式和實踐研究[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5]徐玉濤;整體護理觀念在外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6]黃春玉;黃小蘭;王紅英;;創傷外科護理記錄缺陷分析及改進措施[A];中華護理學會第2屆護理學術年會暨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暨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暨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