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5 13:13: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質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人主要從事計量工作,在此期間,參與了多個標的投標工作,而基本上是中標后又直接調到新項目上工作。深感投標現場考察的重要性,可以說,如因現場考察不周而導致個別工程細目報價不合理,那是先天不足,在日后的施工中很難補救也很被動t相反,如果能在現場考察時多下功夫,在投標報價時就可提出較好的報價,為日后的施工帶來良好的效益。
2、現場考察前的準備:
在接到投標邀請書并購買投標文件后,招標單位會組織現場考察和標前會議,參加現場考察前,要準備好照相機和筆記本,并要做好一些準備工作:
2.1 熟悉圖紙
現場考察前,耍盡快查閱招標文件(含圖紙),了解標段工程概況,路線走向,了解施工自然條件。根據圖紙和清單,掌握工程特點和重點。同時有必要購買一份當地的交通地圖,并大體掌握標段所在位置。
2.2 考察重點
根據所掌握的工程特點,要突出考察時的重點,土石方主要看填高和挖深,土石分界,特殊路基及處理方法,有無變更可能,借土場及交通,等;橋梁工程主要看結構型式,墩柱高度,場地條件,水電條件,道路條件,樁基土石劃分等。主材、地材、油料等材料單價。
一般來說,中標后橋梁工程涉及變更的項目很少,而路基土石方則較多,如土石比,增運距,特殊路基處理,借、棄方等。所以考察的重點是路基工程看變更的可能性,橋梁工程主要看材料和運輸條件,為合理報價打基礎。
2.3 考察內容
考察內容主要分:施工自然條件,社會環境,材料價格。在考察前要羅列出來。
2.3.1 施工自然條件
主要包括標段地形、地貌、地質(水文地質、地層巖性)、氣象(主要看雨季分布和降雨量)、交通等。
2.3.2 社會環境
包括路線所經城鎮、鄉村,治安情況,人文情況,社情,征地拆遷情況等。
3、現場考察:
招標單位組織現場考察時,一般統一時間統一安排車輛。且時間很短。因此投標單位最好自備越野車,在招標單位組織的現場考察結束后還可以自行考察。現場考察分統一考察、-自行考察、考察報告。
3.1 統一考察
參加招標單位組織的現場考察時,在出發前最好問清考察路線,并對照招標文件和地圖,進一步熟悉大置。在考察路途中,要記錄下所經過的路線,特別是在拐彎和路過鄉鎮時。現場考察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
3.1.1 看
來參加招標單位組織的現場考察的,都是同行也是競爭對手,所以,在考察中不該問的最好不問。因此,自己看就顯得很重要。
要根據之前掌握的信息和重點,有針對性的看現場地形地貌情況、施工環境、水電資源、地材、交通條件等。特別是要看涉及今后工程變更的特殊路基情況等。
3.1.2 聽
前面說過,一起看現場的都是競爭對手,所以自己盡量少說為佳,而是側重聽別人的問題和介紹者的回答。聽也是一門藝術,邊聽邊比較,這樣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從中了解和掌握對自己考察有用的資料。
3.1.3 問
遇到確實聽不到也看不到的問題或疑惑,可以通過問的辦法解決,前面提過,涉及單位利益的問題最好不要問。
3.1.4 記
不管是自己看,還是聽或者問,都要把所能記的如實記錄下來,待回去后整理和完善。為寫考察報告打基礎、做準備。一個有經驗的考察者,必須把所見所聞、行車路線、考察重點等――記錄下來。
3.1.5 拍
在現場考察時,因時間關系往往比較倉促,所以要把所見的情況進行錄像或拍照,這樣能更好更準確的掌握現場情況,供參考。
3.2 自行考察
在參加完招標單位組織的現場考察后,要抽1-3天時間,自行考察,收集完整資料,供施工組織設計和投標報價參考。
3.2.1 現場再調查
根據招標單位組織的現場考察情況,如需進一步了解現場情況時,可根據所記錄的路線,重看一次現場,或根據圖紙和現場定樁情況,再增加幾個考察點,以便更深入了解整個標段情況。
3.2.2 交通運輸條件
要詳細考察道路運輸條件,進場道路數量,道路等級,路面寬度,修建年份,有無維修保養,里程,收費情況等,為投標報價提供可靠運費信息。
3.2.3 材料價格
鋼筋,水泥、油料一般到市縣市場了解,戔者直接電話咨詢當地水泥廠(如果有)。地才價格在當地咨詢。石方量較大的,要特別了解炸藥價格和供應、運輸方式。
3.2.4 料源及材料運輸方式
主要考察地材料源,包括材料規格、產也、產量、儲存量、質量、價格,運輸方式和道路條件等。
要有意識的留下一些廠家聯系電話,以備后用,要把所需的大部分材料進行考察或咨詢到位,這是投標報價的關鍵。
3.3 考察報告
現場考察結束后,要形成書面的現場考察報告,包括上述提到的考察內容,意見或建議。同時,還需附上綜合道路條件、材料出場價、材料上漲幅度等材料到場單價,即材料預算報價。
現場考察報告要詳細、真實,是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和預算的基礎,是領導決策的依據。
4、投標報價與案倒:
投標報價時要重視現場考察報告和所附的材料單價,最好能讓現場考察者參與投標報價,報價時要會“鉆空子”,即清單量少且實際發生的量大或有變更可能的工程細目,在不影響總價的前提下,報價一定要偏高。
本人參與了四川某高速公路的整個投標過程,中標后又參與施工管理,工作中能深深體會到現場考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現場考察前,根據招標文件及圖紙,掌握的基本信息是:挖方176萬方,填方171萬方,大橋8座,中橋4座,互通區1處,涵洞43道。挖淤84523方,除個別段落較深外基本上是下挖40-60cm;圖紙中挖方分土、軟石、次堅石三種,填方分填土、石,而清單中的挖方只分土、石,填方分填土、填軟石(土石混填)、填次堅石(23268方)。多雨水天氣。交通方便。
現場考察時,因交通不便利,只看了兩個點,一處是互通區,位于稻田上,一看就知道淤泥較厚,挖淤量很大,和圖紙及清單出入較大。另一處是一座大橋,旱橋,從旁邊的巖層能判斷次堅石不少。
在寫現場考察報告時,就強調了以上幾點,并在參與投標報價時,把這兩個工程細目往高里報,一般情況挖淤泥的成本也就8-10元,最終報價17元,而填次堅石報價是46元,與填軟石相差35元。而在實際施工中,除增加的20Zi-米塑料排水板外,挖淤量增加了25萬方,僅特殊路基處理就增加了1500萬元,次堅石增加了30萬方,凈利潤(與填軟石比)10513萬元。
三十載的調查歷程
湖南省的地質遺跡調查工作開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為啟動地質遺跡保護區建設,湖南省地礦局于1984年前后組織湖南省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監測站(湖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前身)等有關單位開展全省地質遺跡資料收集整理和摸底調查;1986年前后再次安排湖南省地質研究所開展全省旅游地質資源調查。這兩次調查,均以收集資料為主,初步獲得了全省地質遺跡方面的一些資料。
“七五”期間,湖南擬建武陵源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并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設想。湖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于1987-1988年完成了由地礦部和環保總局聯合立項的“湖南省武陵源砂巖峰林地質自然保護區區劃及科學考察報告”,這是湖南省第一次對一個區域(武陵源區)進行較為系統全面的地質遺跡調查和研究,這項調查成果也獲得了當時地礦部評選的優秀成果二等獎。
1989年,湖南省遙感中心(即湖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參與湖南省政府組織的“湖南省經濟科技社會發展規劃(1989-2000年)”和“湖南省國土規劃”工作,承擔了“湖南省旅游業發展規劃(1989-2000年)”和“湖南省國土規劃---旅游行業規劃”兩個子課題。這兩個子課題均涉及湖南旅游地質資源的調查評價,但以收集資料為主 。
1999年,湖南省遙感中心在湖南省計委主持的“湖南省國土資源遙感綜合調查”項目中,完成了“湖南省旅游資源遙感綜合調查”專題。該專題涉及湖南旅游地質資源的調查評價,以遙感解譯為主。
2002年,湖南省地質研究所完成了湖南省科技廳立項的“湖南省地質遺跡調查及旅游地質資源開發研究”。該課題對湖南省部分地質遺跡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內容側重地質遺跡的地質背景和遺跡特征。
2003年,湖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通過資料收集的方法編輯了《湖南省地質遺跡名錄》。該名錄收集地質遺跡655處,內容包含地質遺跡名稱、位置、遺跡特征、功能類別等4個方面。這是湖南省首部地質遺跡名錄,盡管內容不夠完善,但為湖南地質遺跡的保護、開發管理以及科普、科研等,提供了有一定價值的基礎資料。
自2000年申報與建設地質公園以來,湖南省已申報批準的世界地質公園有張家界1家,已申報批準或獲得國家地質公園資格的有張家界、新寧山、郴州飛天山、鳳凰、古丈紅石林、攸縣酒埠江、龍山烏龍山、漣源湄江、平江石牛寨、瀏陽大圍山等10家,已申報批準或獲得省級地質公園資格的則有13家。這些地質公園在編制申報材料時,都對公園內的地質遺跡進行了調查評價,調查精度均較高。這些申報材料為最新的地質遺跡調查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
前人研究的缺憾
受限于發展時期和技術水平的不足,前人的地質遺跡調查工作雖然開展時間不短,但確實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成為2011年開始的新一輪湖南省地質遺跡調查工作所要重點解決的。
首先是地質遺跡的調查范圍不夠廣泛。湖南省雖然以前也進行過多次地質遺跡調查,但精度較高的調查多局限于某一局部地區,如1987-1988年開展的武陵源地質遺跡調查以及后來各地質公園內的調查。部分項目雖涉及全省地質遺跡調查評價的內容,如2003年編輯的全省地質遺跡名錄,但這些項目獲取的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內容,基本上通過收集資料的方法,全省范圍的地質遺跡實地調查則從未開展。
其次,在于地質遺跡調查所涉及的內容不全面。湖南已取得的地質遺跡調查評價資料,反映的內容均不全面,大部分資料對所調查的地質遺跡大多是概念性的描述,多是簡要描述地質遺跡的形態特征、美學價值等。即使2003年編輯的全省地質遺跡名錄,其內容也只涉及地質遺跡名稱、行政位置、遺跡特征、功能類別等4個方面,而地質遺跡的分布范圍、數量、規模、成因、科學意義、保護現狀等重要內容均不太清楚。特別是以往調查的重要地質遺跡,大都沒有組織專家鑒評,或進行科學的評價,因而大都沒有確定評價等級或等級劃分不合理。
另外,關于遺跡評價的內容也不夠準確。湖南已取得的地質遺跡調查評價資料,反映的內容有相當一部分不太準確,特別是有些資料提供的地質遺跡特征參數,如瀑布落差、峰柱高度、崖壁長度和高度等,存在明顯的錯誤。究其原因,一是絕大部分地質遺跡的特征參數,沒經實地測量,僅是一個估計數字;二是某些地方在申報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稱號時,有意識地對地質遺跡的某些特征參數進行了夸張。
馬彩慶
1956年10月出生,安徽安慶人,現就職中國農業銀行懷寧縣支行,工會副主席。從事新聞、藝術攝影30余年,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農業銀行攝影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懷寧縣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讀圖?品圖
霞光、霧靄和流嵐,如同薄紗在山間繚繞纏綿。輕輕撥弄開來,是兀然屹立的高峰,遺世孤絕。它,聳立于天地相接處,傲視遠處的群山,不可一世。它不畏黑云的遮擋,迎著遠處的光亮,堅韌卓立。生命中總需要這樣一種孤勇的力量,可以突破層云疊嶂,凌然處世。
創作過程
安徽之源――天柱山,因其主峰天柱峰“一柱擎天”而得名以其綺麗的自然風光名震古今中外。天柱山一年四季景色秀麗,特別是天柱山的石、松、日出、晚霞、云海,非常漂亮,為了想表現天柱山的美麗,不知有多少攝影人,身背干糧帳篷,遇到天氣變化就上山。有時,為了拍到一縷云彩,人們會在樹林里癡等幾個小時;有時,為了拍到日出的一剎那,他們會饑寒交迫地守在山頂……他們會半夜起來拍星星,暴雪天氣貓在山頂拍雪景……攝影人馬彩慶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天柱山攝影大賽開賽之際,身為安徽人的他,懷著家鄉人的自豪感和向世人分享美景的喜悅,又一次走進了美麗的天柱山風景區。
很多人看了這幅攝影作品都說,“太美了,我還以為是油畫!”“這片子像美術作品。”“簡直是幅畫。”而其實拍攝過程并不是那么順利。那天傍晚日落后,晚霞異常輝煌壯觀,紅得熱烈,紅得鮮艷,染紅了整片天空,輝映著天柱山的險峰怪石。尤其是遠山金巒疊翠,群峰盡染,為山色增添一層迷人的魅力。然而這樣完美的“天時”,卻缺少“地利”的伴隨,當時的晚霞與天柱峰相距很遠,在攝影鏡頭中,無法融為一體。為了不錯失拍攝良機,表現出晚霞輝映的天柱峰,作者馬彩慶用18mm~135mm的鏡頭,放在廣角18mm的焦距上分別拍下天柱峰和晚霞兩個畫面,再通過后期合成制作,完成本幅作品。可以說,這幅攝影作品更多的是贏在創意和想法,即“人和”上。
畫面解析
奇峰出奇云。
作者利用飄逸的云霧做前景,遮擋四周原本容易分散讀者注意力的內容,起到了裝飾效果。并且,這些云霧還構成了框架式的構圖,增加了畫面的縱向對比,強化讀者對框架里的天柱峰和背景晚霞的關注,使照片產生深度感。
霞光無限好。
在后期處理時,作者還采取了冷暖對比的色調,使晚霞保持顏色飽滿,而將山峰色調調冷,得到背景和拍攝主體間色彩的強烈的視覺反差。霞光的映襯下,山的質感突顯出來了。讓你不能忽略它的存在,不得不與天柱峰對視。泛白的花崗巖斑斑駁駁,通體褶皺,蒼邁雄勁,像一位飽經滄桑的時間老人,經過大自然億萬年的風化侵蝕或鬼斧神工,造成面前的山巒連綿,巍峨峻峭,怪石叢生,秀麗雄偉。
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
北京時間2011年9月18日凌晨,中國政府提交的安徽天柱山地質公園申報資料及聯合國專家組實地考察報告,得到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執行局和與會專家評委認可,安徽天柱山地質公園正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榮膺“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世界地質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屬下的三大品牌之一,與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一起在國際社會享有較高聲譽。此前,全球已有世界地質公園78家,其中我國24家,天柱山成為我國的第25個世界地質公園。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安慶市潛山縣境內,西北襟連大別山,東南瀕臨長江,面積413.14平方千米。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以全球范圍內規模最大、剝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壓礦物和巖石組合最為豐富的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經典地段享譽世界。此外,還以產出豐富的古新世哺乳類動物化石矚目海內外,被公認為“亞洲哺乳類動物發源地之一”。
關鍵詞:大山包;濕地;水環境;評價
一、引言
由于自然和人類非理性活動的影響,世界范圍內的水體污染日益嚴重,水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生存問題擺在世人面前。其中由于人口壓力大,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一些地區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過度開發,超過濕地調節水循環和降解污染物的閾限,導致濕地缺水和水污染,水環境問題產生的關鍵是地表生態水文格局的紊亂。濕地是工農業和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水源地,過度和不合理的用水己使濕地供水能力受到極大影響。
二、大山包濕地水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目前,研究水環境的評價指標主要有水質理化指標和生物學指標兩大類,生物學指標又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等的種類和數量,生物多樣性指數,污染指數和均勻度指數等。由于每種評價指數只能反映環境變化的幾種信息,而且不同評價指標的評價對象不同。因此,采用任何一種指標,評價都不全面。要想較全面、準確地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及發展趨勢,必須同時用幾種不同的生物評價指數進行綜合評價(郝樂友等,2005)。水質單因子指標通過物理、化學方法檢測水中化學成分的含量,能直接反映水質的理化特征,是最常用的水質監測指標(金相燦等,1990,1995;舒儉民等,1998)。
水質單因子評價法即用每個評價因子與評價標準比較,采用水質參數標準指數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2005),確定各評價因子的水質類別,其中的最高類別即為斷面綜合水質類別,通過評價確定各水域的主要污染因子。
大山包自然保護區的水體中過去存在水生植被類型,包括沉水植物群落和挺水植物群落,但由于修建水庫以后水位抬高,喪失了供水生植被充分發育的相應環境。另外,缺少相關的動植物數量的調查數據。因此,本文采用模糊評價的方法對云南大山包濕地的水質進行評價。
三、大山包濕地水環境方法
各元素水質標準標準限值(GB3838-2002)。結合各斷面的實際情況,按照監測數據和主要污染物的代表性,本文采用個參數作為評價因子,評價對象的因素集是:
U={pH、CODM n、NH3-N、BOD5、N、P}
水體的污染程度也是個模糊的概念,所以評價污染程度的分級標準也具有模糊特征,根據地表水的評價等級可得價集:
V={Ⅰ、Ⅱ、III、Ⅳ、Ⅴ、劣Ⅴ}
采用大山包濕地2009年所選11個斷面監測的原始數據,用其平均值進行各種計算。各斷面水質的濃度見表1。
用實測的濃度值分別求出不同級別水的隸屬度Y。下面以跳敦河水庫主壩出水口的pH為例,其實測濃度為7.48mg/L,根據公式(1)可求得pH對各級水質級別的隸屬度。求出6個級別的隸屬度分別為:Y1=0.68,Y2=0.32,Y3=0,Y4=0,Y5=0,Y6=0。同理可求得跳敦河水庫主壩出水口其他5項指標6個級別的隸屬度從而建立模糊關系矩陣。
在確定各單項參數權重值得時候,仍以跳敦河水庫主壩出水口為例,根據公式(2)可得:WpH=0.182,WTP=0.078,WTN=0.065,WNH3-N=0.012,WCODmn=0.073,
WBOD5=0.077,同理可求得其它10個斷面的各單項參數權重為進行模糊運算,將各單項權重再進行歸一化運算:根據公式(3)可以求出各個斷面各單項的歸一化值。
將各水質檢測斷面的的權重歸一化結果與單因素模糊矩陣相乘,可得出各斷面的綜合評價向量,結果表2。
從各斷面的水質級別可以看出,大山包濕地跳敦河和勒力寨水質為國家I類水質,水質較好;但大海子水質大多在III類,局部地區達到了劣V類水質。從權重系數的計算結果來看,權重系數較大的污染因子為CODM n、BOD5、N、P。
于是我們可得知,大山包濕地的主要污染物是CODM n、BOD5、N、P。
同理,對跳敦河水庫2001年的水質監測報告進行一個水質綜合的評定。監測結果見表3:
(分析單位:云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2001年3月。資料來源:云南大山包黑頸鶴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集,2001年)
根據公式(2)和公式(3),計算出各單項的權重和歸一化結果。
將跳敦河水庫水質檢測斷面的的權重歸一化結果與單因素模糊矩陣相乘,可得出跳敦河水庫斷面的綜合評價向量,結果4。
四、結論
從水質綜合評價結果來看,跳敦河水庫水質屬于國家I類水質。但是從一些水質檢測項目來看,應該引起注意,從鎘、鉛的隸屬度看,屬于二、三級水質,說明跳敦河水庫還是存在一些污染。從2001年到2009年跳敦河水庫的水質都屬于國家I類水質。但從一些污染指標來看,有富營養化的趨勢。
從兩個時段來看,跳敦河水庫的TP在增加,說明水庫水體有富營養化的趨勢。另外,單從2009年的檢測結果來看,說明TP的增加主要是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離水庫越遠TP值越大。
另外,保護區內的村寨,如鄉政府所在地大羊窩、雁鵝塘,由于直接排放各種污水,沒有廁所及垃圾坑等衛生設施、設備,局部地區對濕地水源已造成污染。(作者單位:昭通學院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郝樂友,武中強,朱丹.扎龍濕地水環境評價與保護措施[J].黑龍江水專學報,2005,32(1):82-83.
[2]胡健生,吳金亮,黨承林等.云南昭通大山包自然保護區越冬黑頸鶴的動物性食物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6):459-461.
[3]金相燦,屠清英.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0:286-302.
[4]金相燦.中國湖泊環境[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5.427-433.
[5]舒儉民,宋福,傅德黔,等.長江源區浮游生物調查初報[J].中國環境監測,1998,14(5):7-9
[6]云南省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1:20萬昭通幅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報告[R],1979
[7]云南省地質礦產局.云南省區域地質志[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關鍵詞:暗挖車站;CRD;ANSYS;數值模擬
中圖分類號:U231+.3 文獻標志碼: 文章編號:
1、前言
伴隨著我國城市地鐵的發展,地下車站也越來越多,相應的暗挖車站也逐漸增多。暗挖車站的特點是地質情況復雜、斷面大。眾所周知,影響隧道開挖技術和安全穩定性的主要因素就是斷面大小[1],所以施工前期必須論證相應的開挖方法是否合理,而采用的手段是有限元軟件模擬分析。
重慶市地鐵車站多采用淺埋暗挖法施工,其施工工法對地層變形和受力規律影響較大,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本文依托重慶市軌道六號線二期工程五路口車站,擬對隧道施工過程中的若干關鍵技術進行研究,通過大量的數值仿真計算,提出重慶市軌道交通六號線工程五路口車站隧道設計參數,為其它復雜環境和地質條件下的地鐵暗挖車站提供技術支撐。
2、模型建立
五路口車站斷面面積184.72m2,開挖方法采用雙側壁三臺階法。本文選擇圍巖最差及埋深最淺的斷面(四級圍巖、埋深18米)分析,借助ANSYS有限元軟件分析,計算中需要考慮土體塑性變形的影響,所以圍巖采用Drucke-Prager準則模型。
Drucke-Prager準則是以Mohr-Coulomb六棱錐的內切圓錐面的形勢導出的,Drucke-Prager準則中巖石的粘結力和摩擦角是由其抗壓強度關和抗拉強度決定。
并可以根據下式計算得出:
;。
式中為抗壓強度,為抗拉強度。
圍巖具體參數見表1。
作者簡介:蘇家園(1986),男,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巖土與隧道工程方向。
靳學峰(1987 ),男,重慶交通大學研究生,巖土與隧道工程方向。
表1 開挖數值模擬參數
有限元模擬計算以初始地應力場(包括重力和上部荷載)、隧道開挖等過程進行,根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在模擬開挖過程中,隧道開挖和初期支護在相應邊界節點應力釋放60%,施作二襯和仰拱完成后在相應邊界節點應力釋放40%。數值模擬分23步進行,具體見表2:
表2 CRD法開挖步驟
為減小邊界效應保證計算的準確性,模型尺寸為:隧道中線左右分別取60m,豎直向上取至地表,地表至下邊界76m;隧道埋深較淺,計算時按自重應力場考慮。
整個計算模型有限元網格共有11605個平面單元,節點總數為5474個,有限元網格劃分如下圖所示。
圖1 隧道開挖有限元模型
計算區域側向邊界處水平位移被約束以模擬場地的半無限遠邊界,底面沿豎直方向位移被約束,按照平面應變問題計算。
3、計算結果分析
車站CRD法暗挖過程,地表沉降和初支應力最能反映當前支護情況。經計算,整個施工過程中,各項參數變化情況見下圖:
圖2 各施工步驟地表最大沉降量(mm)
圖3 各施工步驟初支應力變化情況(MPa)
圖4 各施工步驟錨桿軸力變化情況(N)
圖5 各施工步驟臨時支撐變化情況(MPa)
通過有限元計算結果分析得出:大斷面隧道CRD法施工過程,最關鍵的步驟就是中部上臺階開挖,位移及各項應力均變化較大,但總的位移和各支護內力都很小。
分析原因,此步驟直接貫通左右導洞,導致開挖面積立即變大,對圍巖擾動變大,從而影響到地表沉降和初支內力。
4、結束語
大斷面暗挖隧道多采用CRD法施工,階上部開挖時地表沉降和支護內力變化較明顯,所以此工序為CRD法施工的關鍵步驟,施工過程應在此加強光面爆破質量控制,減小對圍巖的擾動和破壞;加強工字鋼、立柱、橫撐等的連接質量控制與管理;加強監控量測工作,根據監測數據及時修改支護和支撐參數,及時反饋信息,指導施工。
參考文獻:
[1] 程志鵬,特大斷面超淺埋暗挖地鐵車站隧道施工技術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09.
[2] 琚國全,大跨度地鐵車站施工力學及地表沉降控制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9.
[3] 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 俄羅斯地鐵考察報告[R]. 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2003.
[4] 李太惠,譯. 用盾構連續開挖隧道后建筑淺埋地鐵車站[J]. 地鐵與輕軌,1994, (4): 45-46.
[5] 李太惠,譯. 在運營線上修建淺埋地鐵車站法[J]. 地鐵與輕軌,1994, (4): 47-48.
[6]. W. Liu, F. Luo, J. Mei. A new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 metro station in beijing[J]. 2000, 15(4): 409-413.
[7] 鄧青平.重慶臨江門車站隧道施工技術綜述[J].隧道建設,2004,4(2):36-39.
[8] 余建恩.重慶輕軌較新線臨江門車站隧道襯砌施工技術[J].現代隧道技術,2003,40(1):12-15.
[9] 朱澤兵,劉新榮,張永興. 大跨超淺埋輕軌車站隧道開挖方法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 24(2):291-295.
一、地理實驗輔助學習學科知識
地理學科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學科。其中的自然科學部分,如大氣運動、水循環、地質作用等內容都具有時空尺度大,地理演化過程漫長,地理運動規律抽象等特點,超出了學生感知的范圍,學習難度很大。地理實驗能模擬展現地理過程,使這些不易想象、無法觀察的宏觀世界的自然現象和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動態化,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的理論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從而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
案例一:演示水循環現象變化過程(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地球上的水”)
[步驟一] 如下圖在一個平底盆中加適量的水,直至水蓋滿盆底。把一個裝滿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步驟二] 用透明的塑料紙蓋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塊小石頭放在塑料紙上,壓住塑料紙;小石頭要放在裝沙小瓶正上方。
[步驟三] 將盆放在陽光下直曬,過足夠長的時間后觀察。
[觀測結果] 首先是塑料紙上有水珠凝結,然后水珠沿著小石塊下壓的方向聚集,水珠往裝沙的小瓶下滴,最后小瓶的沙由干變濕。
二、地理實驗輔助轉變學習方式
有一個古老的教育諺語說:“告訴我,我忘記了;演示給我看,我記住了;讓我參與,我理解了”。實驗教學強調演示與參與,尤其是學生親自進行操作的實驗。從設計實驗、操作實驗到分析實驗結果的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了主體,不僅學習地理的興趣被激發,自主學習的意識被喚醒,還在實驗過程中培養了其想象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案例二:探討熱力環流的形成原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運動”)
結合教材“活動”材料和實驗步驟,課堂采用小組合作方式,提出相關問題進行啟發式教學,利用相關教具做玻璃缸內冷熱不均產生煙霧漂動的實驗,使學生直觀認識熱力環流的成因。
在一個長、寬、高分別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底面兩側分別放置一個電爐(有導線連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塊。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紙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豎立的紙片B(如下圖所示)。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根據紙片A、B的偏動情況,可以模擬驗證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實驗要驗證的是____地理原理。
(2)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紙片A向__偏,紙片B向__偏。(填左或右)
(3)試根據紙片A、B的偏動情況,解析這一現象。
通過實驗使學生在輕松、有趣、生動的實驗中獲得了直接經驗,體驗到合作、探究學習的喜悅。
三、地理實驗輔助培養科學精神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終生有用的地理。而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地理知識,大多十分抽象,只有到野外親自觀察,與實踐聯系起來,才能使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和理論得到印證,真正使課本上的地理知識變成終生有用的地理知識。課外地理實驗與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調查等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這樣既可以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幫助學生形成主動運用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和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某些“發現”真理、驗證規律的訓練。
案例三:當地地理位置的確定
設計課外活動實驗:如何利用“日影觀測法”使用竹竿、卷尺、手表等工具粗略計算學校所在地經緯度?指導學生課外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確定實驗設計方案,參與實驗操作,計算實驗結果。
活動過程:①在春分日前一天,在平坦的地面垂直豎立標桿,并測量日標桿在地上部分的長度;②以標桿所插點(圖1中O點)為圓心,于上午9時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略短于當時桿影長的半圓;③當上午標桿的影端落在圓周上時,標記為A點,下午標桿的影端又落在圓周上時,再標記為B點,將A、B兩點連成直線,取其中點C,將中點與圓心連成直線OC;④第二天,當日標桿的影子與直線OC重合的時刻,記下此時刻的北京時間為12時44分,并測量此時標竿影長等于竿長。
根據上述活動中測得的數據,完成下列各題。
(1)請寫出完成這一測定任務的主要工具:___ ;(2)根據測量,春分日這一天學校的正午太陽高度是___;(3)研究小組測定學校所在地的經緯度是___;(4)請在圖上標出該地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四、地理實驗輔助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轉變
關鍵詞: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培訓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4038(2012)04-0078-05
“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以下簡稱為海外培訓)是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共同組織開展的對我國大學校長進行的海外培訓,目的是進一步加強我國高校領導干部素質與能力建設,借鑒國外高水平大學的經驗,增進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該項目于2003年正式啟動,由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分別來承辦。該培訓每三年為一個階段,到2011年底第三階段的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已結束,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和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累計培訓200多所高校的領導干部近900人。
對該項目。不乏一些質疑的聲音,如大學校長海外培訓是“公費旅游”等。該項目已經實施了九年,該項目取得了哪些成效,參加培訓的校長把學習到的哪些知識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對西方教育理論及經驗在中國的環境中運用有哪些反思?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改革有哪些新思考?回顧該項目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需要改進的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基于作者對15位參加過海外培訓的大學校長多年后對該項目培訓效果的訪談,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海外培訓的課程計劃以及校長們撰寫的考察報告,對“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的效果進行了分析。
一、項目概況以及培訓內容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是“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承辦單位之一。到2011年,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韓國和日本組織和實施了22期海外培訓。510名大學校級領導參加了培訓,其中大部分是大學的副校長和副書記,也有少數大學的校長和書記,大部分來自國家“985”和“211”大學。
培訓一般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為期兩到三天。這一階段向參加研修的校長們介紹項目背景、學習要求。相互熟悉。最后一階段是海外培訓結束后,校長們返回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進行考察報告的撰寫以及總結。第二階段的海外培訓一般為兩周到二十天,分別由美國、英國、法國,韓國、日本和德國的一流大學如密西根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阿爾伯塔大學、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法國國際教育中心研修團、日本立命館大學、韓國教育開發院等來承擔。到2011年底,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組織的海外培訓;美國為考察團出訪最多的國家,共組織了13期,2期在加拿大,3期在法國和德國,2期在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和英國各1期。
海外培訓主要圍繞著我國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熱點問題。以及高水平大學的管理中的體制問題、學科建設、高校的籌資、教師管理、大學教學的質量保障與提高、大學的科研開發與成果轉化、高校領導的角色等。研修活動的主要內容是把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學如密西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悉尼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管理案例來分析。這些學校的校長、副校長以及中層管理人員都結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報告。研修班還結合學習的主題考察其他5-7所大學,參觀政府機構、學術團體和企業。點面結合的培訓方式,確保了研修活動的深度和廣度。
二、培訓效果分析
總體來說,“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的舉辦是成功的,取得了滿意的培訓效果。
1.了解了國外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開闊了視野
校長是大學的核心人物,他們的領導和管理水平制約著教師學術的發揮以及學校的發展。大學的管理日益復雜化。社會環境對大學校長的管理和應變能力提出了迫切需要。大學校長必須及時對出現的各種情況做出相關決策,為學校的發展抓住轉瞬即逝的時機,這就要求大學校長必須對所承擔的工作有深刻的了解。很多校長任職前主要從事學術工作和中層管理工作,擔任校長后,要承擔更多的職責。例如,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要尋求對學校發展有利的社會資源,要處理好黨政關系以及與各級政府的關系等。但是,大學校長并沒有太多時間來實現工作角色的過渡,培訓可以給校長大學管理方面的指導,增加其對工作角色的認識。
對我國大學校長進行海外培訓也是高等教育國際化以及我國建設一流大學所提出的要求。我國社會以及高等教育正在發生著巨大變化,大學在大規模擴招后,工作重心轉向內涵發展。1998年,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提出“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為此,我國政府實施了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工程。重點支持國內部分高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其次,大學正在日益國際化:國際學生的招收,跨越國界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在更加廣闊地展開,建立了各種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大學聯盟組織。如果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人員交流等方面與國外大學缺乏聯系,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是無法想象的。大學校長需要了解國外大學的管理,增加國際合作的認識與經驗,尋求建立合作的機制以及解決問題的途徑。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領導對世界一流大學的管理及理念并沒有深入了解,有的沒有親身的體驗,有的甚至對國外大學沒有太多的接觸,需要開闊國際視野。2003年參加過培訓的一位“985”大學的副校長在參加海外培訓八年后談到,該項目“很有必要,中國的大學校長缺乏國際化視野。學術上是不分國內外的,國內的學校應該向國際學校看齊。”一位副校長提到:“現在很多大學都提出要國際化辦學,但是我對國外大學如何運作都不了解。通過培訓至少知道了國外大學是如何操作的”。西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徐曉黎在參加2010年高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總結報告中寫到:“我是第一次到美國。在自己近30年的高校教學和管理工作經歷中,對美國發達的高等教育和眾多的世界一流大學從理論書刊、文件報告、影視資料中了解到很多,可以說是如雷貫耳卻無緣親見,因此,格外珍惜這次難得的赴美培訓學習機會”。當今世界信息高度發達,在圖書館里可以查找到大量的有關國外高等教育管理資料,我國大學校長聽到讀到有關西方大學的管理理念及做法并不少,但是正如一位黨委副書記談到:“不管是走進來,還是走出去,聽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學校長介紹情況,都能給我們帶來一些相對新鮮感。自己身臨其境地到國外去培訓,感覺不一樣。在國外。講話的語境也不一樣,只有在那個地方才能形象地感受到當地大學是如何管理的。”
有人認為我國高校校長們不缺少海外考察的經歷。一些校長畢業于歐美高校,或訪學于
這些學校,有的校長還有出國考察機會,該項目是在組織他們重復考察。實際上,校長平時有一些出國機會和經歷,但是大多是從事學科研究、攻讀學位、短期訪問等,并沒有專門就國外一流大學的制度進行考察和深入研究。
高水平大學建設是“高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研修最為關注的一個主題。研修班考察的主要內容有高水平大學在國家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政府主導、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做法與經驗,師資隊伍建設,管理體制等。2009年到2011年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組織的項目中,以部屬高校、省部共建高校和地方高校校級領導組成的“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題培訓班就有14個。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大背景下,也組織了主題非常有針對性的研修班。如有以師范大學正職校長為主組成的“師范教育”專題研討班。以“985”高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及本校負責教師發展工作的中層干部組成為主組成的“高校教師發展”專題研討班。通過考察。我國大學校長對國外高水平大學有了深入了解,并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在考察報告中寫到,“在密西根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學習。雖然我曾多次出國,并走訪過許多世界一流大學,但像這樣零距離地接觸世界一流大學的校長、副校長、院長、系主任及其不同職能部門、不同領域的管理者和學者,還是第一次。研討班圍繞建設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這個主題,聽了20余場報告,內容涉及辦學理念、發展戰略、管理體制、籌資體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事關學校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們還考察了該大學的主要教學科研設施,列席了校董事會會議,走訪了密西根州立大學和福特汽車公司,并與密西根州政府和企業界人士進行了交流。通過此次學習交流,我們加深了對世界一流大學的認識及對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思考。”
在考察后,大學校長們對于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的經驗有了深刻的思考,并對建設我國高水平大學提出了建議。例如,2008年澳大利亞考察團在考察報告中寫到,“大學尤其是高水平大學要樹立國際視野,要參與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國際合作、交流和競爭。我國高水平大學需要向世界大學看齊,在人才培養的環節中參照世界一流大學的標準,在課程設計、文化建設、對外交流與合作以及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要考慮國際化,要與國外大學有實質性的科學研究,參加到國際前沿的研究中去。”
2.借鑒高水平大學管理經驗。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展
通過海外培訓項目,開拓了大學校長的視野和管理思路,給我國高等院校管理帶來了新的辦學理念。海外培訓的時間并不長,留給校長們思考卻是長久的。如美國高等教育為何能夠保持“常勝不衰”?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路?我國高水平大學建設應該向國際一流大學學習借鑒什么?
在訪談中,大學校長表示在課程中學習到一些理論和做法或多或少地運用到了學校的管理中。很多發達國家一流大學的管理措施和做法受到了我國大學校長的關注,如校長們認為西方大學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方式,校友關系和長遠發展,科技成果轉讓以及學校與政府和企業和社區的關系等都是值得我國大學借鑒的。比如,對外經貿大學的智能化大學探索、天津大學的學校管理流程再造、中國地質大學的預算編制管理改革等都是借鑒了海外考察學校的一些做法。該項目的主辦者之一密西根大學的康斯坦斯庫克與朱爾平先后在北京、上海對2006年組織的密西根大學班的部分大學校長進行了回訪和評估后,也認為參加培訓的校長把很多理念運用到了大學的管理中,“來自密西根大學的演講者們廣泛運用了生動的教學方法來建立優秀的教學模式,并展示如何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作為結果,很多大學領導表示他們已經親身加入改善學校教學的行動之中。”
參加培訓的校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有選擇地在本校進行了探索和實踐。蘭州大學校長周緒紅談到了“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對他管理學校的科學研究以及服務社會的理念帶來很多啟示,在國外培訓期間,一個不大的卡耐基梅隆大學依靠特色發展的發展之路引起了周緒紅的關注。由此,他深入思索蘭州大學如何在我國西部地區發展學校特色。他把一些思想和做法運用到了蘭州大學管理中,并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考察團成員提到的需要借鑒的主要內容之一要重視校友在籌資以及辦學中的角色。南京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鄭亞參加了2004年高校領導赴美培訓團,在考察中他注意到美國大學都非常重視校友工作,有專門的機構。回校以后,鄭亞提議召開了學校校友工作專題研討會,提出了校友工作的新思路,調整充實了校友工作機構,制訂了校友工作規章制度;組建“校友驛站”學生社團。這些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國外的校友回校講學、尋求合作、提供母校資金、技術、設備支持。
在教師聘任及管理體制方面,我國大學也普遍借鑒國際一流大學的管理辦法。參加培訓的校長意識到教師在高水平大學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管理,注意到國外大學在教師評職稱注重同行評價。一流的大學依靠一流的教師。北美的大學教師除了終身教授外,教師都實行聘用制。博士畢業生需要經過激烈競爭才能被聘為大學教師,經過努力工作,取得成績才能取得終身教職成為副教授。之后,工作表現突出,才有可能成為教授。我國高校都在努力建立公平、嚴格、有效的選拔和考核機制。在教師的選聘、晉升、評價、獎懲等等方面都借鑒了國外的一些經驗。如嚴把教師的人職關口,由教授組成教授委員會來負責新的教師遴選,并有嚴格的選拔程序。有的大學面向全社會、面向世界公開招聘學院院長以及學術帶頭人。但是目前我國高校仍舊存在教師“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頸,影響了高校師資隊伍整體質量的提高。雖然我國高校還不能解雇不合格的教師,但是也逐漸學習和借鑒西方的經驗和做法,開展人事改革,如講師在規定次數內評不上副教授就要求轉崗,對教師的崗位聘任以及管理起了導向作用。我國大學也普遍關注高校“去行政化”,發揮教授委員會的作用,如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大學、蘭州大學等高校,近年來做了很多改革和創新,強化教授的地位。
大學校長們對海外大學辦學的借鑒內容涉及了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所大學能否辦成國際一流大學由很多因素綜合決定,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以及文化經濟條件下,我國高等教育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國外的經驗。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以及教育管理體制決定了中國特有的辦學“土壤”,一些來自西方的先進辦學經驗,在我國是水土不服的。既要看到我國與國外的差距。也要實事求是結合我國國情來加以借鑒。
3.促進了國內外高校的溝通和交流
海外培訓期間,擴大了中國大學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校長們利用參加海外培訓的機會向外方介紹我國高等教育的情況,展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成果,促進了中外雙方的交流,提高了我國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校長們也利用考察機會,積極建立與海外高校合作。
如2008年赴澳大利亞、新西蘭培訓團組,在順利完成培訓任務的同時,參加研修的大學校長們積極與外方大學開展交流,在以往交流合作的基礎上,悉尼大學、梅西大學、奧克蘭大學分別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石河子大學、東南大學及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等學校進一步確定了實質流合作關系。外方的組織單位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培訓受到了外方的高度重視,他們認為舉辦“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是一個與中國大學交流的極好機會。密西根大學認為通過組織該培訓活動可以學習中國大學在地方和中國經濟增長中起到的作用。中國的大學以及文化給美國的學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機會。
除了與國外同行交流外,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也給國內一流大學的高校領導提供了一次相互交流的機會。培訓組織了很多我國大學校長間的研討和互動,對所看到所聽到的及時進行反思,提升了認識,彼此間受益匪淺。培訓給新上任的校長提供了學習海外經驗的機會,同時也提供了向國內同行學習的機會。2003年11月。樊麗明在就任山東大學校長之前參加了第一期全國高校領導海外培訓班的培訓。當時,她正在思考走上學校領導崗位之后,如何進行學校層面管理。培訓后,她說:“我參加了這次高等教育管理的海外培訓,真的是一場‘及時雨’。”
三、對海外培訓的建議
“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舉辦是成功的。在組織過程中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并得到了各個部門的大力指導和支持。
在學習內容的設計中,除考察國外大學做得好的方面之外,應該加強對國內外的社會、經濟和政治體制等方面以及高等教育管理與發展的比較。大學校長們在考察了國外大學的運作以及管理之后,需要在中國的環境中加以改造和運用。從學習組織方面來看,目前主要強調我國對國外一流大學的借鑒,研修班應該進一步挖掘中國高等教育的優勢。增強我國大學的自信。學習要結合中國特色建設高水平大學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以及討論,提出一些發展我國高水平大學建設和管理的思路,最終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
為了深化海外培訓項目的后續效果,可以考慮在培訓若干年之后,舉辦相關的研討會。校長們可就借鑒國外一流大學治學經驗的具體的做法,在本校進行試點或改革的案例、經驗以及得失進行交流,也可以就西方高等教育的做法和理念進行探討。這些思考不僅僅是考察后的感想,更多的是實踐探索。只有我國大學校長才能深刻總結出西方大學管理的經驗和理念在中國的實踐,這是社會上其他人無法代替的。學者可以研究理論及總結經驗,但是并沒有大學管理實際可操作的機會。這些實踐及反思可以推動我國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邁進的步伐。
此外,海外培訓期間,應該充分利用機會,安排我方給外方高校管理人員和師生進行演講。進行互動交流,向國外高校介紹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狀況以及我們所關注的問題,增強雙方的深入了解。再者,有個別參加澳大利亞項目培訓的校長提出在日程中安排參觀的學校太多,沒有能夠和外方一些學校進行深入交流。有個別校長提出:“在組織對外的學習以及外方的講課方面,應該針對性再強一點,再深一點。”
(該文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課題“‘高校領導赴海外培訓’項目追蹤調查”成果之一。感謝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科研與合作交流處提供的有關項目的材料。)
注釋:
①羅旭,大學校長,該向國際名校學什么?[N].光明日報,2012-01-04(15).
②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J.,1998-05-09.
③徐曉黎,參加高校領導海外培訓項目第37期美國班總結報告[EB/OL].http://202.202.111.157/blouid-297-action-viewspace-itemid一2404,2011-05-23.
④鄔大光,世界一流大學解讀——以美國密西根大學為例[D].世界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⑤⑨澳新大學教學、科研組織管理的經驗與啟示[A].大學建設的國際視野[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⑥Constance E.Cook&Erping Zhu.2006Michigan-China Universicy Leadership Forum:Evaluation One Year Later Executive Summary[EB/OL].http://202.205.177.9/edoas/websitel8/72/inf030372.htm,2007-05-20.
⑦何屹,辦有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N].科技日報,2012-01-18(2).
⑧樂樂,美國的教育是成功的——南京理工大學鄭亞專訪.國際人才交流,2006,(4).
⑩URC and Chinese Leaders Complete-Hilevel Talks,Exchanges[EB/OLJ.ns.umich.edu/htdocs/releases/story.phpid.5572,200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