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4 17:34: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產學研合作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模具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塑料成型模具設計”傳統的課程教學內容一般是首先講授塑料成型技術基礎和塑料制品的結構工藝性,接下來大多數學時在課堂講授各種類型的注塑模具結構組成、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這一過程較乏味,效果不太好。雖然在實踐教學環節加入模具拆裝實驗,使得教學效果有一定改善。但學校和教師往往更注重理論教學,將指導實驗與實習看做教學之外的“輔工作”。培養出來的學生缺少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難于適應模具企業的需要。“塑料成型模具設計”這類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進行較大改革,重新探索更加合理、完善的教學模式,使教學與工程實踐結合,建立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群,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務。
(二)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傳統的塑料成型模具設計教學內容過于偏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和實驗教學,并且教材內容的更新程度也滯后于工業技術和市場需求的發展,這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十分不利。隨著計算機有關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計算機技術應用領域的日益擴大,涌現出了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新興學科,模具CAD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學生對模具CAD軟件運用不夠熟練,大多數學生的軟件運用水平只停留在簡單的操作上,滿足不了企業的生產要求。企業接收應屆畢業生后都需對學生進行為期2-3年有關模具制造、模具設計及模具CAD軟件等技能的培訓,學生經過培訓才能勝任注射模具的設計工作。造成當前許多模具企業不愿招收模具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學生畢業后面臨找不到學有所用的技術崗位。
我國培養的工科類大學生雖具有較扎實的基礎知識,但是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較弱,創新精神不足,學生個性不強;畢業生進入社會缺乏競爭力,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因此,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時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產學研合作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為重點,利用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模式。
(一)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優勢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創新意識需要在對創新氛圍及過程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中得到升華;而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各種的實際訓練,只有通過具有實際價值的創新實踐,提煉出具有真實意義的策略、手段和方法,才能在理論指導下靈活運用、創造知識和技術并取得有價值的成果。產學研合作教育的情境恰恰具備了這些無形的條件。
(二)產學研合作教學平臺的建立
集美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把產學研合作教育視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學院目前已與50多個企業單位鑒訂產學研合作教育協議。為發揮學院在人才資源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企業在生產實踐方面的優勢,共同促進模具行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集美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與信華科技(廈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模具CAD設計室,借此平臺加強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和聯系,從本質上實現校企合作辦學。該平臺的工作要點:安排專業教師對部分學習成績優秀學生進行必要的注射模具結構設計和模具CAD軟件的培訓。利用課余時間,企業安排有經驗的模具工程師到模具CAD設計室,按照企業的設計要求對學生進行注射模具設計及設計規范的培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培訓之后,基本具備簡單注射模具設計能力,并能利用所學知識為企業進行簡單模具零件的設計工作,力所能及為企業分擔一些模具設計任務,解決企業在生產高峰期設計人力不足問題。學生在完成設計任務的過程中積累一些模具設計經驗及實踐工作鍛煉,通過產學研合作平臺實現校企雙贏的目的。
三、教學改革措施與實踐應用
(一)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定制教學大綱
按照集美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重新編寫了新的《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課程教學大綱,重新規劃授課內容和學時分配,力求知識點全面、重難點突出。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除保證原有的注射成型工藝、注射模具試摸及注射模具拆裝及測繪等實驗課外,增加兩堂在企業生產車間的現場教學課,將注射模具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機結合,將實際生產中可能遇到的技術問題引入課堂教學中討論,盡量將抽象注射模具結構物質化和具體化,極大提高學生對《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課程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主動性被大大地激發。這種教學模式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措施與實踐
首先在教學中,處理好課堂知識的傳授與現場及實驗課知識傳授的關系,在學生掌握一定注射模具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現場教學或通過實驗課程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及時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并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挑選部分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參加模具CAD設計室的培訓和設計工作。對學生先進行集中培訓,鞏固和提高塑料成型模具設計的相關知識,尤其模具CAD軟件的運用能力。利用假期時間安排該部分學生到信華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進行為期兩周的工作實習,在模具制造流程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現場講解和指導,及時解答同學的疑問,讓學生了解模具零件從設計到制造所經歷的各個生產工序,對注射模具的生產工藝及流程有一個初步認識。在學生具備一定注射模具模具設計和模具CAD軟應用能力的基礎上,企業安排有經驗工程師到模具CAD設計室對學生專門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圍繞模具設計理念、設計標準及規范、模具零件加工過程中需注意事項及各種加工工藝能達到的加工精度等內容。工程師結合公司所設計典型模具案列進行由淺至深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模具整個設計流程及及設計要求,并在工程師指導下開展模具零件工程圖的設計以及簡單模具零件三維建模。根據企業生產需要,協助企業完成部分模具零件工程圖設計及簡單模具零件的三維建模。學生所完成的設計質量基本能符合企業的要求,解決企業在生產高峰期技術人員儲備不足的問題,為企業尋找降低人力資源成本的管理模式提供幫助。模具CAD工作室的同學畢業設計題目全部來自企業實際生產案例。畢業設計期間安排他們到企業進行畢業設計實習,深入生產第一線,積累模具制造經驗,將畢業設計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帶到生產尋找解決方法。實踐表明,產學研結合教育為學生提供創造性的環境和機會,把理論知識同研究、產業實踐緊密結合,幫助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四、產學研合作教學改革創新點
產學研合作教學改革之后,在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課程教學環節中,增加企業生產現場的授課環節,同時改變傳統單純驗證性實驗模式,增加分析性、研究性的實踐環節,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學習由單純課堂接受知識轉變為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及時與實踐相聯系和驗證,實現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并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從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并逐漸積累模具設計經驗。培養出來的學生更符合時代的潮流,更加滿足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
五、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見成效
(一)提高學習目的性和學習主動性
產學研合作教育能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挖掘個人學習潛力。學生畢業設計題目來自企業,企業工程師參與畢業設計指導,工程師對學生畢業設計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學生畢業設計完成質量普遍較好,都能獲得良好以上的畢業設計成績。
(二)提高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產學研合作教育能夠促使學生將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社會實踐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增加專業技能素質,縮短畢業后適應社會、適應工作的時間,提高就業自信心和擇業競爭力,參與模具CAD設計室學生的就業率都為100%,企業對學生在模具CAD設計室學習經歷很感興趣,學生都能選擇到理想的就業單位。通過摸底調查,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大都表現出了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可栽培性,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比一般的應屆畢業生都強,得到所在單位的認可和好評。
六、結束語
關鍵詞:產學研;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畢業設計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創新成為推動社會科技進步與經濟不斷發展的決定性力量[1]。城市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的規模逐漸擴大及其形式功能的日新月異則要求土木工程技術也不斷地發展與創新,同時也要求高校土木工程專業[2]培養大量應用型創新高等工程技術人才。畢業設計論文作為土木工程本科專業中最后的一個理論性與實踐性綜合的教學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工程技術問題,最終使學生符合應用型創新工程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畢業設計[3,4]論文必須具有綜合知識、能力與創新相結合的特點。企業、高校與科研院所[5]之間通過生產、教學和科研緊密結合,在課程教學與實踐過程中有機結合企業生產實踐與科研創新,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同時,使學生在實際畢業設計論文過程中,提升科學研究能力與團隊合作精神,增強設計與參與生產實踐的事業心和責任感[6],在更好地運用綜合專業知識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的同時,達到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1創新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模式
產學研有機結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就是在畢業設計與研究論文中,實現畢業設計[7]、教學與土木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模式,提升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土木工程產學研項目中,結合科研創新與生產實踐來優化課程教學,培養土木工程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有助于全面培養有能力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在具體的土木工程畢業設計創新模式之中,可以優化開展實施產學研合作,有效建立健全當前土木工程教育中產學研結合教育課程評價[8]及調控機制,改變傳統的土木工程教育模式。同時,也有助于實現企業、高校以及研究機構間的優勢資源互補,優化培養應用型土木工程專業創新人才。
2基于產學研土木工程畢業設計的意義
利用產學研機制與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創新性土木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從工程實際與學術問題的聯合創新出發,豐富與擴展課題的研究目標,將產學研科研或工程項目轉化為創新型的實驗項目、依據工程實際與實驗模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擴展創新能力。同時,創新性土木本科畢業設計過程中,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優化學生力學模型計算能力,培養技術學術交流,擴展學生思維,具有重要創新意義。基于產學研的課程實踐與畢業設計工作,能夠優化提高土木工程產學研合作水平和效率,實現共贏,共同發展。創新模式,搭建土木工程產學研平臺,優化服務,能夠優化推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合作,提高合作層次,有效實踐產學研合作,提升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質量,發揮積極影響。而且,在土木工程專業中,其畢業設計與實際工程密切相關,使其與產學研相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也可以提升畢業設計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3基于產學研土木工程畢業設計創新的實現措施
3.1完善產學研結合體系
密切協調土木工程教學與后期畢業設計間的聯系,基于產學研創新模式,設置課程教學與生產實踐,最終為畢業設計的選題、實習與設施打下基礎,增強課程試驗與畢業設計等與外部生產與科研創創新等因素之間的關系,提升畢業設計質量??疾鞂W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解決工程中與企業科技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工程畢業設計題目,使其能夠聚精會神地投入到畢業設計中,提升學生參加土木工程畢業設計的熱情。
3.2提升土木工程專業產學研基地實力
高校院系加強與地方科研生產合作,建立完善土木工程專業的產學研基地,鼓勵教師參與生產實踐,提升其實踐指導實力,為畢業設計與論文提升工程實際的支撐,激發土木工程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潛在能力。通過土木工程專業產學研聯合的課程教學實踐與畢業設計,更深層次地讓學生通過融入到土木工程設計實踐中。
3.3提升選題水平
創新性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工作,必須要確保選題符合土木工程專業的實際特點,切合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保障土木工程畢業設計的選題深度可為學生所接受,一方面避免選題簡單重復的陳舊題目,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避免在畢業設計中選題過深、題目過大而脫離生產實際的情況,確保學生切實完成畢業設計工作。
3.4提高畢業設計指導質量
院系在畢業設計指導中,應細化到具體教學指導單位,根據各專業學生畢業設計的專業特點,制定適合創新模式的畢業設計論文指導細則。指導教師在學生畢業設計中,能夠積極引導學生去創新思維,建立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多元文化意識,培養土木學生的工作、人際交流能力。
3.5協調畢業設計考核環節
建立基于產學研的畢業設計分階段考核方法,首先對指導教師要求其書面陳述畢業設計課題來源、選題依據、設計論文內容、難以程度及工作量等情況,由院系討論與考核設計選題。在此基礎上,增加創新學分與創新能力的評價標準,使學生更加有積極性地投入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激勵教師培育基于產學研等的創新課程與畢業設計的實踐,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诋a學研的畢業設計論文實施過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調節增加實踐環節的考核,以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提升。
4產學研創新畢業設計論文案例探索
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依據江蘇省特色專業和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逐步推行創新教學與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努力提高科技水平,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為地方社會經濟服務,承擔了大量的企業科技開發項目。土木工程學院在基于產學研的教學與畢業設計改革上,利用校企協同育人平臺,引入企業深度參與教學實踐,開發了“企業文化、建筑工業化技術、施工安全管理、現代施工關鍵技術、建筑信息化技術、綠色建筑技術、建筑設備工程”等校企網絡課程。進一步,加強教學方法改革,利用校企網絡共享絡課程,鼓勵開展學生主動學習、研究性學習與合作性學習;對“土木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材料與工程結構測試技術訓練”等課程實施以能力考核為主的考核方式改革,為切實完成實踐課程培養目標與創新性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學院教師團隊目前承擔的產學研項目,緊密結合土木工程教學與企業生產實踐科技問題,為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進行卓有成效的探索。筆者所在的課題組,目前承擔“深大基坑開挖施工對工程樁的影響及其檢測關鍵技術研究”產學研項目,旨在結合教學與工程實踐科技創新的同時,進行土木工程創新畢業設計與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等探索工作。在教學中,針對鹽城多河地區特點,分析深大基坑開挖的設計、施工與環境影響特點,將工程難點問題引入課堂與試驗及實習實踐。對深大基坑開挖回彈引起的樁基承載形狀變化等問題,在“樁基工程”課程的設計與施工檢測等課程中,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課程試驗與產學研課題研究試驗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參與科研試驗研究,為創新性畢業設計提供知識能力的積累。在此基礎上,進行基于產學研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根據學生情況并結合項目特點,畢業設計選題有“先鋒島三期多面臨河深大基坑的設計與施工”“鹽城多河地區的基坑支護形式與插入深度研究”“深大基坑開挖條件下的工程樁承載力計算”“深大基坑開挖坑底回彈與樁基承載計算與檢測”“臨河高層建筑深大地下室基礎設計與施工方案”等,創新了土木工程畢業設計論文的形式,并推動了工程生產實踐與企業的技術創新等工作。
5結語
在土木工程教學、試驗實踐及畢業設計的各階段,基于產學研聯合研究項目改革教學方法與畢業設計選題及實施,促進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創新與實踐,使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直接接觸到工程實例與企業技術創新實踐,可有效保證學生完成土木工程專業的教育培養計劃,培養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為完成土木工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發揮重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查文煒,葛友華,劉平成,等.基于產學研機制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J].教育園地,2009(33):28-29.
[2]楊果林,曾伏愛.土木工程專業創新性本科畢業設計探討[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09-111.
[3]潘福婷.土木工程專業產學研結合畢業設計模式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2(17):21-22.
[4]周林聰,邱建慧.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分析與改進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5]戴益民.校企產學研聯合培養提升實習及畢業設計質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4):57-58.
[6]陳樹華,郭軼宏,梁文彥,等.基于跟蹤管理的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66-68.
[7]童樂為,張偉平,劉勻,等.土木工程畢業設計教學質量提升與創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03-107.
論文關鍵詞:長沙,產學研,模式
一、研究背景
為貫徹科技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1997年國家科技部開始在全國部分城市和高新區組織開展了技術創新工程區域試點工作。長沙市在1998年初被批準列為技術創新工程區域試點城市之一。長沙“九五”計劃中明確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和機制的目標任務。“十五”期間,長沙又提出“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實施優勢帶動戰略,把長沙建成繁榮的經濟強市、開放的窗口城市、文明的現代都市、秀美的山水城市”。2009年11月,長沙憑借“科技和人才實力在全國省會城市位居前列”、“全市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1160億元”、“技術合同成產額突破32億元”等多項硬實力指標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國家科技進步示范縣(市)。
這一切得益于長沙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為了促進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采取了正確的產學研發展模式。有效的產學研發展模式不僅促進了長沙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而且促使企業成為了科技創新的主體,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
二、研究意義
(一) 借鑒成功經驗,指導產學研合作,推動經濟、生產力發展
研究長沙產學研發展的模式,可以借鑒其成功經驗,指導本地的產學研合作。在借鑒的同時再吸取其中最有效的方式來構建具有本地特色適合本地科技創新的產學研發展模式,從而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二) 指出不足,加以完善,促進長沙經濟、生產力發展
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任何產學研合作模式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其缺陷。只能說某種產學研合作模式在某個時期最有效地促進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指出長沙產學研合作模式的不足之處,本身就是對產學研合作模式的修正和創新,有利于經濟發展,也有利于促進長沙經濟、生產力發展。
(三) 在研究中通過整合優點的模式推廣有效可行的新的產學研模式
在對長沙產學研合作模式的研究中,要對各種模式的優點加以概括和總結,在總結的同時再根據本地的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發展情況,對適合于本地發展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的優點加以整合,形成一種適合本地發展具有普遍意義的產學研合作模式。
三、長沙產學研現存模式及其特點研究
湖南制定并頒布了《關于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意見》,意見中提出: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市場導向,堅持大科技、大產業、大開放、大協作,充分發揮市場優化配置創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強產業資本、知識資本和金融資本有機結合,引導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推動多層次、全方位、可持續的產學研結合。因而,長沙以企業為主體,以政府為引導,吸引民間資本,吸引高精尖人才參與,創造了產學研資相結合的合作模式,得到社會及海外投資機構的熱捧,為長沙的科技創新發展吸引了大批的資本,極大地促進和提升了長沙的生產力發展。
長沙的產學研模式主要有:產學研資,科技園區模式、企業附屬研究院模式、校辦企業、技術轉讓論文范文。
(一)產學研資模式
產學研資模式是長沙在科技創新過程中運用的最主要的產學研模式,也是最成功,對長沙科技、經濟、社會促進作用最大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它是通過新的觀念,把新的體制、機制、管理、技術、資本等要素緊密結合在一起,大學、企業、資本互為依托,互相促進,大學、企業進行研發、生產,而資本為科研項目的研發和科技成果的轉化注入動力和提供保障,為企業的生產提供資本支持,當新的科技成果進行市場轉化后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又會反過來促進資本的壯大,資本壯大后,又回來投入科研和生產,如此良性循環,使長沙的科技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長沙的科技創新短期內躍入中部省份城市的第一。
它的具體特點有:
1、政府引導并建立科技投融資機構
長沙為了使科技創新順利進行,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由政府注資3000萬并成立了長沙長沙市科技風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長沙科技創業投融資協會、長沙高新技術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這些公司的成立
2、以多種方式巧妙實行科技成果與資本的對接
通過成立民間投融資機構,以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吸引國內外投資機構對科研及科技成果的轉化進行大規模的投入,從而達到把科研成果與資本對接的目的。
通過與銀行合作,達到把科研成果與金融資本對接的目的。通過技術交易平臺和科交會等,把科研成果與資本對接,迅速實現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3、市場化的運作吸引各方資本
民間投融資機構對科技投入的參與,大量運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吸引海內外投資機構及金融機構,采取互惠互利共促發展的方式,達到既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實現,又滿足了投入資本的壯大和發展。
(二)科技園區模式
長沙通過對科技園區的規劃興辦,達到了吸引人才,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建立大量孵化器的作用。以園區的四大特色產業掀起和帶動整個長沙經濟和產業的騰飛。它的具體特點有:
1、由政府規劃和引導
政府對園區進行規劃,建設好基本設施,引導高新企業和高校產業進入,吸引高精尖人才進入創業。通過一系列政策法規對園區的運作進行保護和監督。政府實行一系列的優惠措施,通過對稅費和行政收費的減免,對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認定和淘汰及對高新技術企業一系列優惠措施的采取,達到對園區產業的發展進行引導和監督的作用。
2、園區形成研究基地、產業基地、孵化基地的有效對接
園區的高新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獨立的研發機構甚至博士后工作站,或者有院士帶隊的專家團隊進行研發,因而自主創新能力強。
在園區發展的同時,以四大產業為支柱,形成系列化的產業基地。通過對孵化器的建設,培育了大批高新技術企業的建立和發展。
3、以科研成果或自有資金為基礎,吸引社會投資
園區中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企業,大多以自有的科研成果為基礎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以自身最初的投入資金為起點,通過吸引社會對科技的風險投資及與金融資本的對接,達到發展壯大的目的。
(二)企業附屬研究院模式
長沙高新區岳麓山高科技園中的園區企業與23 所駐長高校、70 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發機構近400 個,共建國家級工程中心6 個、國家及省級技術中心8 個,有效地推動了企業的科技創新。
還有的企業根據自己招來的人才及自身固有的技術力量,成立了獨立的科研機構甚至博士后工科站。
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有:
1、企業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在整個科研過程中,企業始終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蒲性核M行的科研工作,都是圍繞著企業的生產和市場營銷來進行的,以獲取最終的經濟效益和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推進生產和企業發展為目的。
2、科研院所是附屬于企業的
在整個科研過程中,這些科研院所是依靠于企業的資金的投入而建立并發展的,它的科研目標的制定和項目的確立,是以企業的需要為目標的。企業是這些科研院所的所有人,企業支配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蒲性核瞧髽I的一個附屬機構。
3、科技成果轉化迅速
在這種產學研模式下,由于科研項目是企業以生產任務形式下發給附屬的科研院所,而科研院所又根據企業的生產需要和市場信息進行研發,因而研究出來的科技成果對市場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拓展性,同時,在研發出來后,科技成果迅速投向企業進行生產力轉化和市場實現,極大促進生產。從科研項目的研發、科技成果的出現到科技成果的市場實現,實現了流水作業式的一條龍式的生產,因而,這種模式下的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是最快的。
(三)校辦企業
長沙高新區大學科技園采取“一校一園”、“多校一園”等方式:在麓谷,湖南大學設立湖南大學麓谷產學研基地;中南大學設立研究院,建設產學研基地。從而有效實現長沙高新區大學科技園實體化。這種模式具有如下特點:
1、高校是所設立企業的產權所有者
在這種模式下,高校是所設立企業的產權所有者,對企業的資產和管理、財務的決定、人事的任免、生產的方向,都有決定權。而企業只是高校的一個下屬機構。
2、企業是高??蒲谐晒霓D化基地
企業是附屬于高校的,一般在高校有某個能實現產業化的科技成果產生后,這種企業才予以建立。企業的生產和管理由高校決定。當高校有與企業生產方向相應的科研成果產生,便迅速下發給企業進行生產論文范文。高??蒲袡C構也可根據自己企業的發展需要,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根據對企業生產的調研進行立項。
3、高校與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資源共享
在發展過程中,高校與企業的資源是共享的。在人才資源、資本支持上,高校與企業是相通相促進的。高校為企業提供人力和財力支持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企業進行生產和科研成果的市場實現,又以豐厚的利潤回報高校,促進高校的建設和發展。
(四)技術轉讓
長沙這種產學研模式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甚至科研個人,將科研成果通過以專利許可和技術轉讓的方式轉給企業,再以企業為主體對科研成果進行市場化和產業化的轉化。這種方式能較為迅速地將科研成果進行轉化,避免了高校或個人因自身的條件的限制而無法轉讓科研成果,從而對科研資源及科研投入造成巨大的浪費,不利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具體的特點有:
1、科研成果的擁有者與轉化者不相同
科技創新成果是高校和科研機構或個人所有,但是,依高校、科研機構和個人的條件無法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繼續擱置成果不用,將會使科技創新成果隨時間的推移面臨被淘汰的危險,也會使在進行科研過程中所投入的資金和智力處于被浪費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長沙成立科技成果交易平臺,通過科技成果交易會和技術成果交易公司使很多科技成果轉向以企業為主體進行生產力和市場轉化,既使科技成果的研發人獲得經濟利益,也使企業節約了研發資本,迅使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并推向市場,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
2、有償轉讓科技成果
高校、科研機構、個人向企業轉讓科技成果時,是通過有償方式進行的。企業可以一次性全部購買;也可分批次根據市場前景狀況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的過程,多次付轉讓費;也可以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給以提成。
3、市場的需要對科技成果的順利轉讓起重要作用
科技成果要想轉讓,必須在轉化后的產品符合市場需要,因而,有市場生產前景的科技成果在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后,就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刺激企業的發展。而缺乏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即使轉讓給企業,也會使企業蒙受巨大的損失。
四、長沙產學研聯盟發展的啟示和建議
長沙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利用產學研極大地促進了科技和經濟的發展,并取得了極大地成就。它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一)政府要加強引導和政策監護
作為政府,在產學研的過程中一定要起協調和引導的作用,排除障礙,制定政策法規,引導正確的發展。
1、政府要有完善的產業布局規劃
政府要做好相應的產業布局規劃,針對優勢產業要重點引導建立產學研聯盟。以有效的產學研模式的運作帶動科技成果迅速向生產力轉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從而促進優勢產業的發展和壯大,再以優勢產業的龍頭效應帶個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
2、政府要對產學研聯盟的形成和發展加以引導
企業缺人才,而高校人才聚集,為了企業的發展和高精尖人才的有效利用,政府就要恰當適時引導高校和企業建立產學研關系,及時處理好所建立的產學研模式在運作過程中出現的不和諧的因素。讓高校在向企業輸出技術的同時,雙方能互利互惠,互相促進發展。企業可以項目聯合高校建立產學研關系,也可以生產領域聯合高校建立學科領域類的產學研關系。而高校呢,也可進一步影響企業將企業作為自己的實習基地、科技成果轉化的產業基地。
3、要制定適宜的政策法規對產學研聯盟加以監護
在產學研成立和運作后,政府不能任由其自由發展,而應以法律和政策的形式對其加以監護。在這個過程中,既要保護好高校的利益,也要照顧好企業的發展,更要考慮到人才的心理。政府要重獎對社會科技和經濟、產業有重大貢獻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個人。同時,也要對無所作為的產學研聯盟加以懲戒,撤消其所享有的優惠待遇。
(二)以企業為科技創新主體
在產學研的發展過程中,應以企業為整個科技創新的主體,從企業發展和經濟需要的角度來建立和健全產學研模式。
1、以企業為中心來進行科技創新
在產學研聯盟建立的過程中,應以企業為中心來進行科技創新。企業處于生產的第一線,對于生產需要、市場信息,企業把握得較準,因此,企業的生產帶有市場化,他們所提出的科研要求通常也最符合市場的需求。所以以企業為中心進行科技創新,從而建立產學研聯盟的模式,不僅有利于科研,也有利于經濟和市場的發展。
2、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中國的高層次人才大多聚集在高校,而企業相對于來說,專業技術人才、策略管理人才缺乏。因而,必須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為企業服務,在促進企業發展同時,要激發人才的潛能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促進人才的創新,反過來,又會極大地促進高校的發展。
3、建立企業獨立的研發機構
要使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迅速得到專業性地解決,在生產需要時提出的項目得到適時的攻克,并使科研成果迅速得到轉化論文范文。最好能在企業內部建立附屬于企業的研發機構,處于企業生產線上的研發機構,既能隨時對生產情況進行調研和解決生產中所遇到的難題,也會及時根據產業和市場需要確立科研項目,同時也會研發出更適合生產力轉化和經濟發展需求并具有市場前景的科研成果。
(三)產學研資是產學研聯盟發展的有效模式
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產學研是把科研與生產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研、產,為科研成果和生產搭建了平臺。但是,在科研成果出來后,必須有相當的資本保證其轉化和健康運行,這樣,才能使科研、生產、轉化位于一條快速的流水生產線上。
1、將科技成果與產業資本對接
這種產學研模式的最有特色的就是直接將科技成果與產業資本實行對接,以雄厚的產業資本來保證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的快速轉化,以具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來吸引社會各行業各層次資本的投入。同時,產業資本的大量存在,也促使大量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科研成果的產生。
2、雄厚資本的保障有利于產學研的進一步深化
雄厚的產業資本的存在,為科技成果的生產力轉化和市場實現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在產學研資一體化運作快速發展時,會促進產業的發展和激發產業升級和轉型,甚至新的產業的產生。
3、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
產學研資一體化運作,會極大地促進產業發展,當這種模式運行到一定程度并使該產業得到升級甚至轉型時,就會促使該產業成為優勢產業。而優勢產業的迅猛發展,勢必會帶來整個區域的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了整個經濟的發展。
(四)完善科技投入和中介機構
建立多元化的較為完善的科技投入機制會為產學研的運作帶來雄厚的資本支持,而好的服務中介機構的建立又會隨時為產學研搭建一系列平臺,能有利地溝通好產、學、研之間的關系。
1、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資機制
科技投入必須建立好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政府做引導性和啟動式的投資;民間的科技投融資機構要通過市場化的運作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來進行投入,確保科研的順利進行和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創造好的科技創新環境,通過一定方式吸引海內外科技投資機構來對本區科技創新進行投入。
2、為科技成果的轉化搭建好中介平臺
產學研聯盟的成功建立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需要政策的扶持、人才的加盟、項目的吸引、經濟的激勵,以資本為基礎,以科技成果的轉化、產業發展為最終實現。因而,良好的科技服務中介機構的建立,對于串接好產學研建立的各個環節的信息服務至關重要,對于各個環節的順利和有效對接也至關重要。
3、為科技研發打造好科技投入風險平臺
產學研聯盟成立后,進行科技研發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可能面臨失敗,出不了成果,或者所出的科研成果在進行生產力轉化和市場實現時,并沒有帶來預期的經濟效益。那這就意味著先前為了研發而投入的大量資本、人力處于一種虧損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僅以寬容失敗是不夠的。還必須以風險投資對科研進行有利地保障。因而創立好科技投入風險平臺也很重要。
五、結論
在科技創新的過程中,要想采用合適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推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必須以企業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政府加以引導,以產學研資模式甚至更恰當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推動科技創新,巧妙建立科技成果與資本的對接,鼓勵社會風險資本的參與,以人才為基礎,以資本為推動,以政策為保障,全面推進產學研合作的發展,從而促進科技和經濟的騰飛。
參考文獻:
[1]長沙市技術創新工程成績斐然[N],科技日報,2003年07月17日;
[2]陶小愛,長沙強化科技創新實施技術跨越[N],湖南日報, 2000年12月20日第A01版;
[3]湖南省統計局,科技創新助推長沙經濟發展[J/OL],湖南省統計局,hntj.gov.cn/sxfx/csfx/200908060002.htm,2009年8月10日;
[4]徐東,我國產學研合作的三個層次分析及五點思考[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1995年第2期;
[5]劉慶華,產學研合作機制及發展模式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
[6]王娟茹,潘杰義,產學研合作模式探討[J],科學管理研究,2002年2月
[7]柳卸林,2004-2005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分析報告[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12月;
[8]毛竹,長沙: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07 年/8 月/27 日/第B05 版;
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從斯坦福大學開始創立并創造了全世界有名的硅谷科技園,一體化的發展至今已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美國是世界上實行產學研合作教育最早的國家,在旅游教育方面也不例外。美國許多高等院校與旅游企業緊密合作共同研究旅游教育,在美國著名旅游管理學院任教的教師部分是資深人士,而且在著名酒店有豐富的工作資歷。筆者在CNKI數據庫(1989-2014)以篇名“產學研”和“旅游”作限制性檢索,共檢索到期刊論文77篇,就檢索到的論文來看,我國對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國內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如,王木丹(2004)在《以產學研結合搭建旅游人才培養的平臺》一文中介紹了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產學研實踐;蔣長春(2011)以莆田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為個案研究探討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張春琳(2011)以湖北經濟學院旅游與酒店管理學院為例,探討旅游業校地合作產學研聯盟模式的構建。二是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研究。楊平(2010)提出了由“學校、企業、政府”構建的訂單、校企合作、政府引導及工學結合四大模式。王穎(2014)提出了構建“專業+實體+平臺”的產學研合作模式,并圍繞該模式,提出建設兩個中心、打造三個平臺、增強四種能力、創建五大基地的對策。三是國內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湯利華(2006)以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為例,對構建旅游院?!爱a學研一體化”辦學模式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析。張國英(2007)對構建產學研結合的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一些措施。王健(2012)對產學研三位一體運行機制進行了深度思考。
二、產學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內容
產學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是應用型專業的研究熱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日益為教育界所認知,國家教育部在對高等教育本科教學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標準中,把“產學研”結合列為重要的評估指標。應用型專業要想突出其應用型的特點,那么其專業辦學必須緊密貼合社會需求,其人才培養目標與產業發展的需要相適應。作為應用型專業,旅游管理專業面向和服務于旅游產業,培養應用型人才,更需要加強產學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因此,筆者認為旅游管理專業產學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研究內容:
1、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含義研究
含義的研究是課題研究的基礎,若不能對基本的含義進行很好的界定,研究范疇就不易把握,就會影響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對“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構建,首先需要明晰與之相關的概念,如產學研合作教育、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等的含義及其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既把握住產學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整體價值,又能抓住重點、突出核心功能。
2、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協同研究
產學研三位一體涉及企業、學校、學生三個主體,內容涉及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培養、校企合作等。因此,三位一體只有協同才能建立良性的高校產學研合作機制。協同需要從三個角度來入手:從辦學體制上尋求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從實踐技能出發加強旅游教學與旅游企業的結合,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旅游業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3、產學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研究
產學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系統觀為指導,以校企合作教育為中心,以面向全行業的科研、培訓、咨詢服務等方面合作為基礎、紐帶和保證的辦學模式。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正常運行,需要構建通暢的人才培養模式運行機制作為保障。因此,這就需要對產學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機制研究。
4、產學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應用型地方院校,產學研,動物醫學
產學研合作是當今大學建設和發展的應有之義和必由之路。政府的政策傾斜力度不斷加大,企業也越來越感興趣。我校地處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最為迅猛和活躍的長三角地區,以服務社會為宗旨,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學校自身發展與地方發展的良性互動是應用型地方高校的內在要求。
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人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正在不斷涌現。論文大全。培養應用性人才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正在由以前的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化教育轉變。本文將以動物醫學專業為例,嘗試研究應用型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的新模式。
動物醫學是一門實踐應用性比較強的學科,要求動物醫學專業的本科生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動物疾病的防治知識,而且要了解本學科前沿學術動態。為此,動物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必然要建立產學研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產學研結合不僅是地方高校創建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徑,也是創新實踐教學的有效途徑[1,2]。多年來,老套的知識灌輸型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需要,生產、教學、科研三位一體的學生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的繼續深入,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緩解當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就業壓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國內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一定不足
實踐教學是大學生在校學習的重要部分,一般指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有計劃地組織學生以獲取感性知識、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培養實踐能力為基本目的的各種教學形式的統稱,通常包括生產勞動、實驗、實習、課程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參觀、調查和其它社會實踐等。這一環節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解決學生“怎么做”的問題。但是,長期以來,我國高等農業專業教育普遍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另外,受舊有思想的束縛,對書面成績的高低也相當看重,這就忽略了動手實踐能力的提高,造就了一大批只會“紙上談兵”的所謂高分“人才”,可見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已經嚴重制約了當前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F如今動物疫病發病情況日趨復雜多樣化、發病范圍廣,嚴重威脅著不斷發展的畜牧業貿易,也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活,我國急需大批的真正具有實踐能力的動物醫學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v觀我國動物醫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幾十年來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雖然經過了不斷的調整和改革,但總的框架并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實踐教學模式簡單,實驗方法和手段過于陳舊,不能反應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和進步的真實現狀,導致同學們在專業實踐中的求知欲望和動手操作的積極性不高;②實驗內容安排不合理,內容重復,課程之間往往缺乏關聯性,以獨立進行實驗為主,簡單孤立,沒有形成系統的專業層面上的體系,缺乏形態和機能、局部與整體、正常和異常有機統一的多學科、綜合性實驗;③學生缺少真正動腦動手的機會,實驗內容與生產脫離,絕大部分實驗課屬重復驗證課程教學內容的項目,即驗證性的實驗,缺乏創新性的設計實驗;④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未能融入產、學、研相結合的真正內涵,流于形式,管理不規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動物醫學專業實施產學研合作的必要性
探求解決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途徑一直是動物醫學教育工作者致力解決的問題之一,而建立教學、科研、生產三位一體實習教學模式是解決動物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
2.1產學研結合是知識經濟時代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知識經濟的到來,為發展中國家實現歷史性跨越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而要抓住這種機遇,需要加強高校和企業的合作,全面推進產學研深入合作。產學研合作為高等農業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謀求大發展提供了新的著力點,符合時展的規律,是高等農業專業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也是高等教育面向社會、服務社會、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因而它正在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種基本趨勢,所以產學研合作在當前越來越被人們關注。[3]
2.2產學研結合是學校培養全面素質人才,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技能的重要途徑。與企業聯合開展實習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實習內容與生產實際或科研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實際科研生產環境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實習具有趣味性、創造性的特點。
2.3產學研結合是地方高校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創建特色的有效途徑。論文大全。通過產學研結合將創建特色與地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相融合,容易形成特色;而產學研結合創建特色也能夠滿足地方社會發展對高校的要求,從而使高校獲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3.動物醫學專業實施產學研合作模式探討
3.1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應該是集生產、教學和科研于一體的多功能的畜牧科技園區,園區應該包括現代化的畜牧養殖示范區,畜產品配套加工區,動物保健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同時也是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和動物示范醫院,能為教學、科研提供各種服務,實現畜牧業和動物保健的資源高效利用,為建成比較完備的多功能的畜牧業科技園區、現代化的動物保健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做出示范,實現畜牧業和動物保健與疫病防控等可持續發展。學校應與相關的企業集團或公司等共同制定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總體目標與規劃,同時可適當給予資金支持企業集團或公司共同建設基地。
3.2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標準的主要內容
3.2.1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為改變以往部分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名存實亡,經濟狀況不佳甚至倒閉、缺乏科研等現狀,我們本著“在建設中謀發展、在調整中促提高”的原則,近年來,學院相繼對省內企業和科研單位實地考察,與企業單位聯合、結合科研項目為動物醫學專業的教學建立實習基地,是實現產學研結合的平臺,也是學生與企業合作、參與科研,提高動手能力和創新技能的教學平臺。校外實習基地的選擇應當為產、學、研結合緊密且在省內外知名度較高的企業或科研單位,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接觸生產實際的需要,同時實習基地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與學校有密切的科研合作計劃。
3.2.2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校內實習基地可設立金陵科技學院動物醫院、寵物醫院或畜禽疫病防控與監測中心等。設置獸醫門診、臨床化驗室和臨床綜合研究室,在動物醫院開設現場實驗課,而且每年還可接受動物醫學專業實習學生50余人,能基本滿足動物醫學專業臨床教學、科研和對外科技服務的需要。論文大全。
3.2.3完善和規范管理制度
實踐教學基地實行事業單位、企業或半企業化管理,為獨立核算單位實行自負盈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改革和發展應有利于為教學和科研服務,要保證動物醫學本科專業的教學、科研、實習實驗等任務的完成。基地要有強實的領導班子,較強的師資隊伍,管理人員要有具體標準和數量限制,對師資隊伍的人數、學歷結構、職稱結構,要有明確的要求,相關企業集團或公司可以選派部分技術骨干人員參與指導;要有良好的運行機制,各種實驗實習要統籌考慮,合理安排,要制定詳細的實踐教學大綱和技能規范,要建立實踐教學評估、考核等指標體系,制定考核標準和辦法。讓學校和相關企業集團或公司的管理者也參與到學生的管理中去,提高管理的效益。
實踐證明,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不僅可以為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場所,而且也是學校與社會保持緊密聯系的重要渠道。本著“互惠互利、雙向受益”的原則,近幾年來,學院與實習基地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協作,做到“兩受益、兩促進”,即學校和基地雙向受益;促進教學、科研和生產緊密結合,促進基地的鞏固與發展。
4.結束語
深化產學研合作是一項共贏的事業,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共同推進。地方高校產學研合作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也是地方高校改革與發展過程中亟待加強的問題。學院要統籌謀劃、合理布局,建立相應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機制,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而有效的“產、學、研”學習實踐基地,為動物醫學專業全體學生提供實習場地,為師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學在學練中理解理論知識,掌握技能,以提升實踐教學的水平,促進學校和專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大莊,閻海霞.面向21世紀林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林業教育,2005,23(1):10-12.
[2] 梁海虹.我校產學研結合辦學模式的創新特征[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7,25(3):74-76.
[3] 江龍華.論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教學模式改革[J].現代大學教育,2007,(5):102-112.
【關鍵詞】 地方高校;化學化工類專業;產學研協同育人;育人模式
【基金項目】 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文號:桂教科學[2015]11號),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課題編號2015JGB2014)
2006 年 2 月,《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年)》中明確要求,“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三方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2006年12月,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國家開發行聯合成立了推進產學研結合工作協調指導小組,致力于推動產學研結合的發展. 目前產學研協同育人能夠極大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已經得到教育界廣泛的共識.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與其他專業相比較,專業口徑寬、覆蓋面廣,培養的學生要具備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桂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始于1986年,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將產學研協同育人理念融入辦學思想和人才培養中,逐步形成了產學研緊密結合、協同育人的辦學模式,在2008年獲得國家級特色專業稱號,2012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6年獲得廣西區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專業,辦學質量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一、地方院高校化學化工類專業產學研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一)協同育人是培養適應市場經濟的化學化工人才的需要
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化學化工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是由高校培養期與企業實習期兩個階段共同完成的. 通?;I本科生在校4年完成基礎課與專業課及部分實踐教學內容并考核合格獲得畢業證書,到分配工作的企業專業實習一年.
(二)協同育人是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的需要
目前剛畢業的青年博士是國內高校工科師資隊伍的主要來源,從學校到學校,決定了他們的知識背景是學術型的,擅長理論講授,實踐能力相對不足,這導致了目前高校工科師資隊伍非工化趨勢日益嚴重,直接導致了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缺乏工科教育的特點. 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工程教育師資隊伍是確保工科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保障,而協同育人是提高高校教師工程教育能力的重要渠道.
二、地方院高?;瘜W化工類專業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
自2010年以來,在廣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項目、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國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教育計劃、廣西高校協同創新中心支持下,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為抓手,針對地方院校面向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人才的特點,專業開展了“產學研”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探索了一條“三個結合”(專業辦學結合行業需求、校內培養結合校外培養、教學內容理論結合實際)、“三個共建”(共建實驗室、共建實習基地、共建教研隊伍)、“三個共同”(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共同申報與完成科研或教改項目)的“三三三” 產學研協同育人新模式,構建了產學研三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雙贏”協同育人機制,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一)產學研協同,共建化學化工教學團隊
本?;瘜W化工教學團隊早在2008年就成為廣西區教學團隊. 長期以來,團隊注重與地方企業、科研院所合作,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 通過鼓勵團隊教師到地方企業掛職、與企業或科研院所合作申報課題和合作科研等形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同時還在企業或研究所聘請工程師、科研人員近20人作為兼職教師充實到團隊中,使化學化工教學團隊在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極大的提升. (二)產學研協同,共建化學化工實習實訓教學平臺
本校化學化工類專業重視“協同育人”平臺在學生實習實訓教學中的作用. 在“中國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廣西欽州泰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廣東猛獅電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普瑞訊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等企業建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1個,這些基地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同時本專業也高度重視校內實習實訓平臺的建設,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同打造具有“校中廠”特色的校內實習實訓平臺,縮小校內實習實訓與實際生產的距離,提高學生實習實訓教學質量.
三、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實踐成效
近年來本專業產學研協同育人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科技活動、學科競賽、發表學術論文、申請專利等方面成果豐富. 本專業的學生近年來承擔了挑戰杯、各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共計80余項,其中2015年承擔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6項、廣西創新創業項目22項、校級創新創業項目11項,專業有近三分之二的學生參加了各級創新創業項目;自2010年以來,專業學生在全國化工設計競賽中獲獎30余項(如2013年組織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2010級17支隊伍參加了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取得參賽歷史的最好成績,共獲得全國總決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在全國“挑戰杯”、廣西區“挑戰杯”、廣西區高?;瘜W實驗技能競賽、廣西區高校大學生化學化工類優秀論文及設計競賽、廣西區“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32項;2012年以來,本科生與導師合作發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的學術論文近30篇;有的本科生還與導師共同申請國家發明專利,共獲得7項國家發明專利.
【參考文獻】
關鍵詞:產學研;模式;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0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2000902
1 產學研結合模式
產學研結合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制度環境下,產、學、研各主體為實現各自的組織目標,對科學技術、資金、設備、人才等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及產出的合理分配。產學研合作作為科技、教育與經濟一體化的特定表現形式,在其不斷發展和實踐中形成了多種合作模式。
1.1 成果轉化模式
在計劃經濟時期,由于體制等原因,大學和科研單位開發的研究成果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在這種情況下,產學研結合的重要任務和主要方式之一就是促進大學和科研單位的成果向企業進行轉化,即所謂成果轉化模式,這種模式的作用是將大學、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有償轉讓給企業,并幫助企業將技術投入生產,形成生產能力。然而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種產學研結合形式成功率較低,一般不到20%,主要原因有:(1)企業難以承擔巨額的科技成果轉讓經費;(2)企業內部技術力量薄弱,承接能力差。因此這種結合模式常常陷入“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效益”的惡性循環,影響了科技成果的及時轉化,另外,由于這種模式僅僅采取單純的技術轉讓,很難實現產學研的有效結合,也解決不了企業的根本問題。
1.2 項目委托模式
當某項技術或成果存在市場機遇,而企業自身研發能力較弱時,企業以項目(課題)的方式將所需的技術委托給大學和科研單位進行研究開發,即項目委托模式。通過這種方式企業依靠外部力量獲取所需的技術或產品,及時滿足市場的需求并獲取銷售利潤;同時,大學、科研院所也可獲得相應的收益。不足之處是該模式并不利于企業自身研發能力的提高,企業并不能完全掌握項目核心技術,操作過程中存在較大的技術風險;同時,大學、科研院所與企業三者之間的關系隨著項目的完成而結束,是一次性合作,因此在開發的過程中委托方與被委托方管理人員之間可能會存在不信任、不配合的問題。
1.3 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產品技術含量越來越高,技術更新越來越快,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使得企業對員工的知識、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解決企業人才不足,企業尋求高校、科研機構為其在職科研人員進行有效的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基此,產生了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有利于合作雙方相互交流學術界和產業界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有利于企業建立針對性強的人才培養機制,有利于大學或科研院所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找到新的研發方向。但這種培養模式形式過于單一、合作動力不足,因此該模式應用較少,發展也較為緩慢。
1.4 合作研發模式
該模式具體表現為企業的科研人員與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研究項目,工作地即可設在大學或科研單位,也可設在企業。該合作研發模式的項目技術含量較高,任何一方都難以獨立完成,合作對象主要為大中型企業和科研院所,合作中雙方或多方共同進入整個或某個階段的開發過程。該模式優勢在于較好地體現了優勢互補效應,結合度較高,抗風險能力較強,風險機會較小。合作研發模式成功的關鍵在于合作伙伴的正確選擇、風險責任的明確劃定、利益分配的合理安排。
1.5 平臺運作模式
這種模式是產學研各方共建、共享研究平臺。具體表現為通過共建實驗室、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研發平臺等途徑促使各方優勢資源的有機結合,共同研究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提高各方的核心技術和競爭實力,是一種長期型的戰略平臺。其特征有:各方之間的權、責、利關系較為明確,能夠體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各方在技術、人力等條件上相互依賴和互為補充;各方有共同的發展戰略和利益目標;該模式一般具有較長期的合作關系。其優勢有:該模式能夠很好的實現產學研三者之間的協同研發;信息傳遞速度快,溝通及時有效,學習能力強,組織沖突少;同時,這種合作模式的抗風險能力很強,共贏度高,持續時間長,是一種較為理想的結合模式。
1.6 戰略聯盟模式
這種模式是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本著“互為依托、精誠合作、務求實效”的原則,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合作創新、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從而形成長期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各方重點圍繞成果轉化、科技攻關、高新技術產業化、決策咨詢、人才培養、技術和信息交流、資源共享等主題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產、學、研”合作,并在契約的規范下合作進行研究和開發。其優勢在于產學研聯盟的結合度高,交易成本較低,技術創新能力強;能有效促進合作中各要素與資源的綜合利用;具備較為持久的發展潛力,聯盟成員之間互動性強。
2 產學研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1 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
目前,在我國的產學研合作中,還普遍存在利益分配不合理或難以達到合理分配的問題。利益分配是產學研合作的關鍵問題,它直接影響著合作的長期性和穩定性。利益分配問題通常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產、學、研合作各方之間,由于各方對技術價值的看法不同,各方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處理,從而影響了合作的進程,有些甚至因此中止了合作。二是在產學研合作各方的內部,由于研究方內部利益分配的問題,造成內部人員的流動或研發人員積極性不高,常使研發工作不能按協議完成。實踐證明,產學研各方以技術、資金等投入要素為股本,在以后企業營運中按股分紅是較為合理的分配機制,它是按產品的一定比例收付,且是在成功商品化后由利益驅動將雙方捆在一起,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有利于產學研合作關系的良性發展。但在執行過程中,計算、檢查、監督較為復雜。
2.2 研究成果與企業需求不匹配
目前大多數科技成果處于基礎研究和實驗室階段,距離市場較遠,即使一些成果通過了鑒定或小試,也無法實施產業化,與企業期盼的科技成果能夠快速進入市場、產生經濟效益不匹配。技術成果成熟度不夠也是導致目前高??萍汲晒D化率低(10%左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50%-80%)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成果技術成熟度,使之具有產業化基礎,并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是產學研合作的前提和基礎。
2.3 融資渠道不暢,合作資金不充足
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缺乏,是產學研聯合過程中主要問題之一。從國家層面看,目前尚無用于支持產學研合作的專項撥款,缺乏穩定的產學研合作資金來源,與此同時,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資金不足,缺乏中試基地,企業缺乏科技與開發資金,項目資金主要來源于企業自有資金。對策:設立政府對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的投入;加大己有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火炬計劃”等項目基金的支持力度,使之真正應用到科技創新中。
2.4 產學研合作的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
產學研合作是各自隸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的獨立單位之間的合作,它們牽扯面廣,涉及到教育、企業、科研以及政府管理部門之間各種利益關系。因此,需要完善的政策和法規來規范和協調各方關系,保證合作的成功。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專利法》、《技術合同法》、《技術市場管理法》、《國務院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新技術,實現產業化的決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各地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規章,但還很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在實際過程中很難實施,尚需進一步完善。
2.5 政府對產學研合作的管理體制機制不順
產學研合作領導管理體系條塊分割。一方面產學研合作各方都有自己的政府主管部門,政府各個職能部門都希望推進產學研合作,但又都希望保護自己所屬基層單位的利益。另一方面,經貿系統、科技系統、教育系統各自運行機制不盡相同,政府對產學研合作的機制,如管理機構、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和政策等都不盡完善,部門之間還沒有形成有效的合作形式來共同推進產學研合作的發展。
2.6 產、學、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信息傳遞和信息交流對產學研合作的成功至關重要。由于技術能力、經營能力的信息分布不對稱、信息交流不完全,產學研各方彼此的私有信息無法掌握等原因,都會給各方的理解和溝通帶來障礙。信息不對稱問題,首先體現在技術價值的評估上。由于技術交易的自身特點,即信息分布的不對稱、信息披露的不完全,易造成雙方對技術價值看法不一,給合作帶來困難。有許多產學研合作最后的失敗,大多是由信息分布不對稱造成的。因此,政府加強信息共享平臺搭建工作,多搞洽談會等多種形式的牽線搭橋,是促進產學研合作的重要保障。
2.7 中介服務職能有待健全
產學研合作不僅需要體制、機制、政策上的銜接,還需要中介的粘合,然而,我國產學研中介服務職能還有待健全。目前,為產學研提供中介服務的主要有技術轉移中心、產學研合作網等,但是,還遠遠滿足不了產學研合作對中介服務的需求。對成果的價值評估、風險分析、市場調研、推進產業化,并提供各種后續服務,這些深入的、專業的、周到的服務是目前中介機構所難以提供的。因此,完善和提高中介服務職能也是形成與開展產學研合作值得關注的。
2.8 合作各方自身管理體制存在缺陷
產學研合作各方自身管理體制不完善也是阻礙產學研合作順利開展乃至達成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當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評價制度存在嚴重的“重學術論文輕經濟效益、重縱向課題輕橫向課題”的現象,這導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許多教師、研究人員都把精力過多地投入到爭取國家項目和發表科研論文上面,而對參與企業技術開發或將科研成果產業化的興趣則不大,從而影響了產學研合作的開展及順利推行。無論是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還是政府,均無一定的管理機構、管理程序或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使這一環節成為真空地帶。因此,產學研合作各方要有全局觀念,健全自身管理體制,才能使產學研合作順利開展并達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