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6 05:44: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先進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交通墓礎設施文化傳播促進作用
先進文化在世界范圍傳播,是推動歷史進步的重要因素。一個城市要走向現代化就必須融人世界格局之中,以開放的精神吸取全人類的文明。改革開放以來,淮安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有力地促進了淮安本土傳統文化與外部先進文化的交融和淮安優秀文化傳統的發揚光大,促進了淮安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文化交流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淮安全方位對外開放與交流,促進了淮安傳統地域文化與外部先進文化的交匯融合,促進了淮安人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
經過多年的持續投入,淮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高速公路網的形成和新長鐵路淮安段全線貫通、投入營運,把淮安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和淮海經濟區這兩大經濟體聯成一個密切的相互依托的大市場,使淮安與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緊密地融為一體。
便捷暢通的立體交通,大大改善了淮安的投資環境和人文生活環境,吸引了一批批浙江、廣東商人,特別是商品經濟意識強的浙江溫州、臺州等地的商人商販,絡繹不絕地進人淮安這一未被開墾的市場。溫州商人吃苦耐勞、敢為人先、勇于探索、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和成功致富的生動經驗,對淮安人滿足現狀、小富即安、不求進取的傳統保守思想觀念形成了巨大的沖擊,激發了淮安人的創業沖動和創業意識;便捷暢通的交通,極大改善了淮安招商引資環境、人文發展環境,吸引了國內大公司大企業和諸如韓泰集團、麥當勞、肯德基等國際著名跨國公司的注意力,它們或在淮安直接投資,或在淮安推廣他們的產品,給淮安帶來了先進管理理念、先進生產技術、先進文化觀念和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全新意識。另一方面,便捷暢通的交通,也拓寬了淮安農村剩余勞動力輸出通道和淮安人外出經商的空間,大批在外打工、經商的淮安人,在異地他鄉一面學著生產技術、管理技術,一面感受著外地文化的沖擊,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地先進文化觀念的影響,并通過回鄉探親或返鄉創業等途徑,潛移默化地感染、影響著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同鄉好友,有意識無意識地傳播著外部先進文化理念,促進了淮安傳統地域文化的吐故納新。由此形成的淮安傳統文化與發達地區先進文化理念的相互撞擊、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局面,也促進了淮安人思想觀念的更新、進步,促進了淮安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交通建設促進了文化傳播和經濟發展
便捷發達的公路鐵路交通網,為弘揚淮安傳統優秀文化,增強淮安的文化影響力,提高淮安在全國乃至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促進淮安招商引資和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與文化存在著密切的共生互動關系,經濟需要文化,文化滲透經濟,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發展中文化含量的大小??匆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文化發展水平。城市文化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城市是以文化論高低的。
淮安,地靈人杰,人文薈萃,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蘊藏著豐厚的文化積淀,人文景觀極其豐富,這是打造“文化淮安”的優勢所在,也是淮安城市的一張王牌名片。近年來,淮安在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持續投資所取得的建設成就,為弘揚淮安運河文化、淮揚菜美食文化、名人文化,增強淮安的文化滲透力,提高淮安在全國乃至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打開了廣闊通道,促進了淮安與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
大運河文化是淮安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文化品牌。大運河之水哺育了許許多多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等,使運河地區成為人才薈萃之地,文風昌盛之區。運河中最古老的河段邢溝始鑿于春秋時代后期,淮安境內自隋至明、清先后由人工開鑿規模較大的運河有汁河、沙河、中運河等近十條。清江大閘建于明永樂十三年,是古運河上現存最古老的石閘,史稱遭運咽喉,由此奠定了淮安“南船北馬,九省通藺”的歷史地位。淮安是三千六百里運河中無可爭議的“運河之都”,是運河的文化中心。
今天,發達便捷的交通,特別是高速公路網的形成、新長鐵路全線貫通和運河疏浚工程的展開,使“運河之都”—淮安,重新煥發了作為運河文化中心的影響力,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淮安,提升了淮安城市的歷史品位和魅力。同時發達的交通也使淮安與蘇南、上海,與全國、全球的商業交流、經濟交流、文化交流更加頻繁活躍,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更加便捷。尤其是高速公路網的形成,使淮安與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淮海經濟區,與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緊密地融為一體。現在,乘車從淮安到南京、上海、北京分別只需要2個小時、3.5個小時和8個小時,南下北上,西進東出,非常便捷,這為淮安運河文化的傳播,為淮安更有效地融入長三角都市經濟圈,融入全球經濟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
論文摘要: 《禮記·樂記》作為
樂黛云在其著作《跨文化之橋》中寫到:“追求和諧是東方各民族共同的傳統精神”?!昂汀笔侵腥A民族永恒鮮活的文化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對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深刻體驗和理性思考。《樂記》是我國一部重要的儒家典籍,它的內在靈魂就是“和”。《樂記》以天地為思維的兩極,運用整體思維和模糊思維,以意象化的語言闡釋了“和”的思想,不僅在當時,乃至今天都具有深刻的人文價值和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 《樂記》的“和諧”思想探討
要想真正弄清楚《樂記》“和諧”思想的含義,就不能不涉及
“樂”與 “禮”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禮”將人們區分開來,分清尊卑;“樂”則讓不同等級之間的人和睦相處。而“和”則是體現出禮樂教化所要達到的一種人際關系上的美好境界:“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
(三)人與天的和諧
人與天的和諧,即人與 自然 的和諧,也就是古人說的天人合一,今人說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蔡仲德先生在其著作《
其次,在方法論視閾下,《樂記》的和諧思想有助于我們抵制腐朽文化,發揚先進文化。隨著科技的 發展 ,文化也 日新月異。在文化突飛猛進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高雅與低俗并存,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同在,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正宗主流文化學習的人越來越少,而鋪天蓋地的低俗消極文化正消蝕著廣大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心智和斗志。面對這些問題,我們不得不思考文化與倫理的關系問題,文化對道德的影響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到《樂記》那里尋找答案不失為一良策。《樂記》作為一部儒家經典,不僅是 音樂 史上的巨著,更是一部倫 理學 和社會學著作,對于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人類的道德修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通過上面對《樂記》和諧思想的探討,我們可以看出,《樂記》的和諧思想具有很強的倫理價值,對于人們道德修養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耙骑L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音樂具有改良社會風氣,改變社會陳規陋習的作用。禮,即道德規范對人們道德修養的作用一目了然,而樂對社會風氣,道德修養的作用則是潛移默化的。
《樂記》主張音樂對個人的道德修養有重要作用,“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慈、良之心油然生矣”。樂教不僅對個人有重要影響,還有促成群體關系和睦的重要一面,“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昕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樂教再配以禮教,則“移風易俗,天下皆寧”“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的良好社會風氣指日可待。 所以 ,學習《樂記》、研究《樂記》、從《樂記》中汲取智慧,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理解和諧、把握和諧,更有助于我們發展和諧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 文獻 :
[1]《國語·鄭語》
論文摘要:在思想開放、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大學校園文化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要求我們用和諧文化和先進文化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方向,應當實施突出主體、包容多樣的建設方針,應當采取硬文化和軟文化建設齊頭并舉和協調發展的基本措施,應當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形式讓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學文化精神得到大力踐行和弘揚。
大學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甚至引導著社會文化的進步。高校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著力探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當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在物質方面投入較多,在精神方面投入不夠。在高校掀起的一輪輪舊校區改建、新校區建設熱潮中,許多院校一味強調美化校園環境,重視物質條件的改善,一些上級主管部門的評估檢查也只看重這些外在因素。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存在的價值意義、職能作用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二)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多局限在學生管理和娛樂層面,思想意識教育功能沒有得到彰顯。校園文化雖然有管理和娛樂的功能,但更重要的卻是它的思想教育功能、控制功能和導向功能。校園文化的核心和實質是超功利主義的,它以文化為載體,著眼于精神建設,直接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它要賦予大學生一種文化意識,使其長期置身于濃郁的精神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不自覺地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和文化品格。(三)多元化社會思潮的影響,使大學生的政治觀和價值觀易偏離社會主義方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各種非主流文化蜂擁而來,紛紛以“時尚”的面目在青年大學生中大行其道,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社會思潮與價值取向的多元化趨勢,道德主義與功利主義、群體主義與個體主義、等級觀念與平等意識的沖突,也在大學生群體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四)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更多地側重于職業價值觀教育,忽視核心價值觀教育。隨著職業忠誠、責任感、專業進取與創新、團隊協作與職業規范等職業道德、職業態度以及職業價值觀成為企業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許多高校紛紛把職業價值觀教育放在首位,而忽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職業價值觀雖然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內容,但職業價值觀并不等同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職業價值觀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作為指導,來落實工作領域提出的具體要求。
二、高校領導者價值觀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一般來說,高校領導者的價值觀對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影響:〈1〉高校組織的主導價值觀是高校領導者個人價值觀的群體化,高校領導者的價值觀影響校園文化的主導價值觀,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組織主導價值觀。形成學校校園文化的主導價值觀的過程,必然要求學校領導者對校園內各種價值觀進行篩選、揚棄,引進和倡導優良的價值觀。而高校領導者這種行為過程必然受到其自身價值觀的支配。因此,高校領導者價值觀對校園文化的主導價值觀必然產生重要影響。〈2〉高校領導者的價值觀對校園文化的不斷提升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進步對高校的發展提出了現實的要求。而高校的發展同樣也要求學校組織共有價值觀先行得到提升。也就是說,學校必須通過不斷提升校園文化,更新校園文化的主導價值觀,從而才能推動學校各項建設的發展。由于高校領導者在高校組織管理層中的特殊地位,決定了高校領導者是高校組織文化提升的推動者。推動學校建設不斷發展是高校領導者的主要職責,而形成學校發展的建設力量必須依賴學校組織共同價值觀的驅動,因此,高校領導者必須倡導和推動校園文化的不斷提升。高校領導者在推動校園文化提升的過程就是其價值觀實踐的過程,因此,高校領導者價值觀對校園文化的提升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高校領導者的價值觀通過其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的組織指揮工作中發揮作用。校園文化的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復雜工程。由于這種文化工程的無形、易變、復雜、系統等特性,決定了開展這一工程所具有的相當大的難度和巨大的工作量,必須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團隊進行實施。校園文化建設工程是學校建設的基礎,影響甚至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作為學校發展的主要負責人,高校領導者必須把校園文化建設當作自己的一項關鍵的建設工程來抓。因此,高校領導者必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指揮者。高校領導者組織指揮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其不斷調整自己的價值觀,不斷影響他人的價值觀的過程,其價值觀通過其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的組織指揮工作中發揮作用。
三、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推進價值觀教育
學校是學生走向社會的的預備期,是走向社會前的集訓,學校生活是校園學習過程的深化和拓展,是對社會實踐的展望和準備。學校校園又是一個小社會,校園文化和創造的文化環境同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在校園里化成實實在在的切身體驗,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今后認知社會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全面推進價值觀教育中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對形成高校教學能力和取得優異教學績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是要讓大學的和諧文化和先進文化精神在具體實踐中得到踐行和弘揚。大學的和諧文化、先進文化與其創建活動本身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高文; 李燕;新形勢下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 黃山學院學報 2010年06期
[2]李春梅;魏忠明;劉會亭;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J].湖北社會科學 2010年09期
[關鍵詞]高校;文化輻射;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5)02 ― 0124 ― 02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和國家當前提出的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構建和諧社會是組成社會的每個細胞都必須努力的文化發展方向。高校作為組成社會的細胞,作為高等教育的組織機構,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高校社會職能的轉變,高校不僅肩負了向學生傳播知識的職能,同時也逐漸具備了向周圍區域傳播文化的功能,高校從旁觀者轉化為一個社會的積極參與者,通過參與帶動區域文化的發展,進而實現文化的輻射職能。
輻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對等的”。高校文化輻射、帶動、影響地方區域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受到地方區域文化發展水平和習俗的影響和制約,高校文化與地方區域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共同發展。高校如想充分發揮文化輻射的作用,需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與地方區域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搭建服務平臺,探索行為模式的轉變,建立地方區域、高校及地方企業共贏的互動格局。高??梢岳米陨韮瀯萃菩卸鄬哟?、全方位、多元化的文化輻射推動地方區域的發展。
一、發揮先進文化的帶動功能
高校文化是社會主流文化的有力補充,是高校在長期的辦學發展過程中逐漸積淀形成的總體的價值觀、辦學思想、辦學理念、行為規范等構成的文化體系。這種文化得到高校教師和學生的遵守和維護,并內化成為高校成員的內在價值觀的一部分。我國高校文化普遍存在著厚德載物、博學勵志、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總體上傳承了民族文化精髓,具有積極進取的態勢,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高校教師能夠鑒別文化、發展文化,能夠敏銳的把握政策法規的發展方向,能夠創新知識。將這種具有正確方向性、科學性、創新性和感染性的先進的文化價值理念,不斷向社會輻射,發揮高校文化蘊含的力量,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以齊齊哈爾醫學院為例,校訓的變化過程就經歷了“求知立志、救死扶傷”至“大學至善,大醫精誠”?!白詮姴幌⒏视诜瞰I”是齊醫人的精神;“崇尚學術,追求卓越”是齊醫人的辦學理念。這是齊醫文化的精髓,體現了齊醫人對學術的執著追求和樂于奉獻、百折不撓的精神品質。這種品質也體現了齊齊哈爾地區人民的堅韌和不屈,推動了齊齊哈爾開拓、創新、堅強不屈、充滿生機的城市精神的豐富和深入發展。
二、實現高校培養模式的轉變,實現“人才輻射”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首要任務,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高校不可推卸的使命。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校堅持先進文化導向,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倡導多元化的文化融合。用健康、高尚的特色文化引領教育學生樹立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具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的大學生走向工作崗位,不僅用所掌握的醫療衛生知識服務社會,同時也在無形中將文化的氛圍展現在工作崗位中,通過人才實現了高校的輻射帶動作用。
1946年,根據東北革命根據地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黑龍江軍區衛生部建立了黑龍江軍區軍醫學校,歷經了“黑龍江省衛生學?!?、“黑龍江省立衛生干部學?!薄ⅰ昂邶埥♂t士學?!?、“齊齊哈爾醫學??茖W校”、“齊齊哈爾醫學院”發展歷程。在戰爭時期,經歷了戰火的考驗為東北輸送了大量的醫務人員;和平時期;歷經了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培養了大批面向基層的醫療衛生人才;目前,向著醫科大學的目標邁進。經不完全統計,在齊齊哈爾地區的醫療單位的醫護人員中,齊齊哈爾醫學院的畢業生占60%。目前有教職工4623人,其中副高職以上專業技術人員達931人;專任教師639人,其中副高職以上282人,占專任教師44.1%;碩士以上學歷402人,占62.9%。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時代,齊齊哈爾醫學院為齊齊哈爾地區以及東北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開拓創新,實現高校的“科研輻射”
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高校擁有大量的專業教師、科技人才,擁有合理的學科建設和完善的科研平臺,擁有開放的學術精神,每年高校都產生大量科技創新成果,促進科技發展。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探索如何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科技優勢,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雙方認為最有價值的服務。通過科技創新,推動地方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
齊齊哈爾醫學院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市級重點學科3個,擁有包含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內的各類科研機構22個。僅2008年至2011年,齊齊哈爾醫學院共獲得各級各類項目46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省部級項目28項,省教育廳資助項目92項,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市科技局、社科聯資助項目328項,共獲得資助經費714.14萬元。完成各類科技項目355項,成果登記355項,年成果登記數連續三年位列全省高校前三名。獲得各級各類科技成果獎勵173項,其中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高??茖W技術獎、省衛生廳、市科技局科技進步獎等廳局級獎勵167項。獲得專利13項。被SCI、EI收錄的學術論文88篇。2006年至2010年,共發表學術論文2167篇?。已有多項專利與地方經濟合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形成了產業經營,其產品和藥品已投入市場。強大的科研能力已經對齊齊哈爾地區的經濟社會及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起到了強大的推動作用。
四、“實踐輻射”加強高校與地方區域密切聯系
高校通過鼓勵教師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參與地方區域的文化發展。高校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加強同周邊區域的交流溝通。高校將校園文化、科學知識注入城市,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同時,通過實踐也吸取了地方文化的有益之處,實現了校地文化的交流互動。
齊齊哈爾醫學院通過開展“醫療衛生下鄉”、“送醫送藥”、“法律知識援助”、“開展人文培訓”、“心理援助”、“大學生與社區對接”、“青年志愿者活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捐資助學”等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將醫學院的風采展示在齊齊哈爾市民面前。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拓展了見識、積累了人生經驗,在實踐的過程中師生習得了齊市地區居民的熱情、奔放的感情特點,進一步體會到了齊市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與目標,這些又指導了教學工作的改革與發展。
五、建設開放式校園,實現環境育人的功能
高校開放式的校園,面向地區居民開放,讓市民步入大學、了解大學,感受大學氛圍。高校開設的各類培訓班、學術科研交流、校園文化活動都可以對面向市民;高校教師參與地方講師團,開展先進文化、知識、理念的宣講工作;部分向社會開放校園及基礎設施,例如圖書館、校史館、實驗室等,實現資源共享;充分利用媒體和現代通信技術,形成品牌文化,加強校園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融合。通過多種形式的開放,加大開放的力度,成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六、走進并深入了解地方文化
高校文化有其自身的特點,體現為封閉性和開放性共存;先進性與保守性同在;多元性和一元性兼具。城市文化具有聚集性與開放性互動;多元性與凝聚性兼容;大眾娛樂性和消費性特色鮮明的特點。高校為充分發揮文化輻射的作用需要走進地方文化。
可以嘗試發揮高校的人文優勢,對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的長期、科學規范化的研究與保護。還可以積極參與對地方農村文化,對其進行整合、統籌規劃,例如齊齊哈爾醫學院分期分批的培養鄉村醫生、衛生院的全科醫生等,對齊齊哈爾市鄉鎮的醫療注入活力。高校還可以通過參與農村文化管理體制和內容來實現文化輻射,幫扶、協助農村文化發展機制的改革,從而加快農村文化發展的步伐,發展農村文化的格局。
發揮文化輻射還需要高校深入的研究地方文化。高校的人文力量使高??梢詫崿F為地方區域決策發揮有效的資政功能,有效的為地方社會的重大問題的決策提供決策手段,發揮豐富的人才資源的作用??蓢L試建立一個對內聯系地方社會需求,對外聯系高層次研究機構的平臺,組織多方面力量進行地方性難題的攻關,為地方文化決策提供優質的服務,對地方文化進行深入研究。
為充分發揮高校的文化輻射,實現高校與地方區域文化互動,還需高校轉變理念,加強思想建設。加強服務思想建設,轉變辦學理念,培養具有服務意識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畢業生。改變對知識的理解,重視隱形知識,將校內知識與校外知識有機結合,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樹立終身教育的思想,將其內化為個體的自覺,豐富知識構成。擯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對高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教育自身的規律有科學的認識,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達成高校與地方區域的合作、交流,更加利于高校文化輻射能力的培養與實現。
綜上所述,高校需加強對地方文化的研究,探索地方文化的利弊,加強文化融合。逐步探索高校與政府、企業、社區合作的模式,發揮各自的管理、人才、資金的優勢,提高合作中的文化融合水平。健全有效的互動機制,例如產學研一體化機制、互動保障機制、人才聯合培養模式等。同時需要政府的良性作用,統一規劃、搭建平臺。在多方努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高校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高校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互通有無、共同發展,實現地方文化與高校文化的和諧發展。
〔參 考 文 獻〕
〔1〕房喻.大學文化的內涵發展及建設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09,(07).
〔2〕吳斌.大學文化的內涵與當代大學文化的滑坡〔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1).
[收稿日期]2015 ― 01 ― 02
論文摘要:當前,人力資源管理依然存在著全球化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經營管理與考核相互脫節、管理與開發不夠平衡發展、短期與長期績效不夠協調等突出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對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的實際,認真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構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切實加大員工技能培訓力度,著力完善獎罰嚴明薪酬體系,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文化體系等對策與措施。
近年來,我國積極提倡尊重知識和人才,并采取有利措施加強人才培養與開發,而且也把人力資源開發作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當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依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困難與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的全面快速發展,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對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的實際,認真進行了深入分析與探討,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對策措施。
1.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1.1全球化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全球化發展帶來嚴峻挑戰,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劇,產生了一些極具實力的區域間合作經濟組織(比如歐盟、北美貿易區、亞太經合組織等)。這樣一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區域界限逐漸變得模糊起來,世界上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甚至可以成為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由此可見,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劇,必然使得了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既要面對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風俗習慣,同時又要逐步實現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人力資源管理的相互融合,也就必然給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1.2經營管理與考核相互脫節
經營管理與考核相互脫節,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一般情況下,績效考核主要戰略、管理和開發等方面的基本內容。但是,從我國的實際來看,經營管理與績效考核不能實現相互結合,出現了相互脫節的現象極為普遍。深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沒有把經營管理、發展目標以及生產計劃等真正與績效考核有機結合起來,沒有落實到具體部門及個人的頭上,也缺乏關鍵的績效考核指標,因此沒法把發展戰略、經營目標等落到實處。
1.3管理與開發不夠平衡發展
管理與開發不夠平衡發展,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根本問題。目前,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我國人力資源的整體素質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從開發利用上來看,我國的人力資源雖然數量眾多,但是整體素質水平不高,仍有大量的潛在開發空間和價值。而且一些單位盲目強調向管理要效益,卻忽視對人力資源的培訓開發,必然導致了工作效益不高。
1.4短期與長期績效不夠協調
短期與長期績效不夠協調,是當前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關鍵問題。一些單位為了短期的結果,往往忽視了對人力資源長期績效的協調發展,這也是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常見的問題之一。諸如在考核銷售員工時,往往只注重考核銷售數量,卻忽視了很多潛在的銷售機會、咨詢服務等方面的指標,這樣的結果必然導致銷售員工只注重短期行為,卻不去考慮長遠的利益。
2.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探討
2.1構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構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對策之一。過去那種傳統落后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只把人力資源當作為單位發展的工具,只注重用而不考慮培訓開發。此外,在使用人力資源方面,也往往只限于單位內部,論資排輩等不良現象極為嚴重。因此,我們必須積極構建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與模式,與時俱進,更新觀念,拓寬視野,牢固樹立人才就是第一資源的現代管理理念。
2.2切實加大員工技能培訓力度
切實加大員工技能培訓力度,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對策。在當今社會,很多單位部門越來越重視員工的培訓與開發。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單位重視了員工的培訓與開發工作,往往決定了其市場競爭能力的強弱??梢姡哟髥T工技能培訓與開發力度,對于實現單位的全面快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我們要把員工技能培訓與開發貫穿于單位經常工作的整個過程,認真對員工進行各種技能培訓,滿足不同崗位的需求。同時,積極鼓勵員工開展各種繼續教育與學習深造,使其很好地掌握各種知識和技能,適應時展的需要。
2.3著力完善獎罰嚴明薪酬體系
著力完善獎罰嚴明薪酬體系,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對策措施。薪酬制度作為企業對員工進行物質、精神激勵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單位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發揮員工的積極主動性??梢姡劻P嚴明的薪酬體系,對于做好人力資源管理極為重要與關鍵。因此,薪酬體系必須要有一定的激勵性,其建立必須以崗位、評價等為前提和基礎。另外,我們必須把薪酬體系與員工績效考評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貢獻最大化。
2.4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文化體系
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文化體系,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根本對策。文化體系作為單位在長期的實踐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的最高標準、價值體系、理想信念以及行為規范,對于單位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我們要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文化體系,努力實現與我國文化體系的有機結合,力爭早日達到先進發達國家的水平和標準。
3.結束語
總之,人力資源管理作為一種積累、創造、開發和利用物質資源,對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著力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積極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不斷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這幾年來,隨著企業文化構建熱潮的加快,在山西省電力公司的正確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國網晉城供電公司按照 “三思三晉”工作方式,全面推進“兩個轉變”, 以“奉獻、責任、誠信、創新”核心價值觀為標準,將企業文化建設貫穿日常工作的始終,努力建設“一強三優”的電網公司。構建企業文化已經成為了國網晉城供電公司的精神實質。
一、做好三方面工作,為企業文化提供良好的土壤
第一,健全組織,強化領導。
國網晉城供電公司把企業文化建設提上重要日程,為保障領導,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將企業生產和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到一起,形成了領導重視、責任明晰、人人參與的局面,并印發了一系列關于企業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開展主題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案等。能夠為企業文化建設明確了方向,提出了具體要求。
第二,廣泛宣傳,積極發動。
進行宣傳能夠促進企業文化的良好發展,通過借助簡報、宣傳欄、公司網站等媒介,大力宣傳企業文化,濃厚氛圍;印發《企業文化手冊》,并集中學習,把企業使命、發展愿景以及公司的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進行大力宣揚,讓每個員工都知曉并深入領會公司的理念;組織開展學習解黎明等先進人物的活動,用高尚的事跡感染員工。
第三,制定標準,嚴格考核。
國網晉城供電公司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經營業績的一項內容納入到年度考核的范圍,制定考核標準,明確職責,定期對企業文化取得的效果進行評定和獎懲,賦予企業文化具有“一票否決”的權力。如果一個單位的企業文化建設沒有采取有力措施,指標不達標,就沒有機會評選為綜合先進單位。
二、創新活動載體,提升員工文化修養
第一,依托文化載體,展現文化魅力。
以青年素質、黨風廉政、精神文明、中電書畫院太行創作基地等“四大基地”為中心,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注重企業文化建設;為陶冶員工的情操,建立了書畫、攝像等十一個文體協會;積極實施“雙培雙帶”,開辦“和諧創新”論壇,給員工創造展示魅力、實現價值的機會;公司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愛護員工,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實現了企業與員工的相互促進,和諧發展。
第二,樹立典型引領,形成帶動作用。
在過去的工作中,有許多同志有突出表現,國網晉城供電公司注重樹立典型的帶頭作用,將在生產經營、科技創新及其他工作中有較突出表現的同志作為先進典型進行重點培樹,先后有陳文剛、郭志軍、田瑞萍等一大批專業能手、骨干成為國家級、市級“勞動模范”、“技術能手”、“服務明星”等,推出了陳文剛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多個科技創新工作室,起到了良好的典型帶動作用。
第三,舉辦大型活動,積極宣傳企業文化。
在公司建立20周年之際,正趕上售電量超百億,抓住這一節點,籌辦了首屆企業文化成果晚會;按照省公司“傳遞最美力量”主題活動要求,在改善員工文體設施的基礎上,連續五年舉辦了運動會;當建黨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日時,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增強員工的凝聚力。
三、創建三種主題文化,提升企業整體素質
第一,倡導忠誠文化,組建內部團結。
企業文化的建設中應當重視忠誠教育,公司通過編印了《青春的足跡》、《忠誠企業的圣火》等,讓忠誠文化在無形中對員工產生積極影響;以“我是國家電網人”等為主題開展演講比賽,增強員工身為電網人的自豪感;組織技能比賽,讓員工們努力鉆研業務,認真學習專業知識。
第二,提升創新文化,加強成果建設。
國網晉城供電公司舉辦以“克盡職守、忠誠企業”為主題的創新活動,轉變員工的思維模式,突破自我,召開會,對創新成果進行全面介紹,舉辦成果展,巡回展出優秀成果,其中6項創新成果獲國家專利,15項成果獲得省公司獎勵,由員工創作的論文48篇論文刊發在省級以上雜志。
第三,推進廉潔文化,優化領導集體。
國網晉城供電公司以“三四三”(“三個陣地”創新載體,“四進”活動凝心聚力、“三上”景觀烘托氣氛)活動為切入點,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宣傳廉政文化,采取觀看警示片、征集廉政春聯、聘請行風監督員、進行問卷調查等形式,讓廣大干部職工誠信做人,廉潔行事。
論文摘要:物質生產者與精神生產者在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內在特征的生產力形態。文化生產力在當代不僅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文化生產力的時代意義要求我們要面向未來,建設知識社會。
先進文化、文化產業及其文化生產力的提出,體現人們隨著時代的發展,對社會全面發展規律的把握,對文化生產力理論的突破及其歷史性自覺。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學術界就文化生產力的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廣泛探討,拓寬和創新了生產力原理。
一、多角度把握文化生產力的特點
物質生產者與精神生產者在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內在特征的生產力形態。首先,文化生產力被譽為第三代生產力,其重要特征是“文化的經濟化、科技化”和“經濟、科技的文化化”,以及由此產生的當代文化、科技、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文化是一種生產,而且是一種大規模的生產。它具有社會生產的基本特征;具有流通、交換、消費等基本環節,具有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運作的全部過程。隨著傳播媒介的高速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文化生產日益成為當代經濟生活和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一部分,文化進入市場、文化進入產業,文化中滲透著經濟的、科技的、商品的要素,文化本身已具有經濟力、科技力,已現實地成為社會生產力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成為世界經濟中的支柱產業之一,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焦點。
其次,學者們認為,現代文化生產力與其他生產行為相比,呈現出許多新特征:1.較高的知識、技術和智能的綜合性?,F代文化生產,本質上是知識的轉移和智力開發,是較高水平的智力運動;具有高度的創造性和探索性。文化生產是一種高度的創造性和探索性的生產,它的生產不僅是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而是為了滿足人們和社會的精神需要和發展的需要,是最大限度發揮創造性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的文明傳承和積累的過程。2.文化和知識的再生產性。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生產,就是運用現代生產手段產生巨大效益的過程,它所從事的是知識和文化的擴大再生產,這種再生產的規模和速度已經超越了一般勞動力生產的過程3、過程和結果的雙重存在性。一般來說,進入流通領域可供交換的商品生產者的行為和過程并不作為商品而進行交換,而文化則不同,它無論是作為生產方式還是作為交換方式,文化生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并存,都將作為它的獨特性而展開生產行為的特殊品質。
另外,有論者指出,文化轉化為生產力有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文化的意識形態性一直居于主導地位,工業革命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文化的物的特性和產業性才充分顯現出來。文化生產力是當代社會以社會化生產和市場經濟為依托以文化產業的興起為標志而出現的新形態,而在此之前特別是在古代自然經濟條件下,文化生產只是少數人的專利,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產力。文化作為生產力,有其特定的時間要求,它只適用于現當代和未來,當代性也是文化生產力的重要特征。
人們普遍認為,物質生產力主要面對人同自然的物質關系,具有物質形態的主導特征;文化生產力是人類社會意識、社會心理等精神方面的發展成果,具有突出的意識形態特征。
二、文化生產力在現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生產力在現代文明發展中的巨大價值,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文化生產力在當代不僅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更是有效提升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內生因素。同時,綜合國力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地表現為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能否在這種競爭中取得優勢,取決于是否有先進文化的引領。只有通過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維護我國的戰略利益。它不僅是構成我國綜合國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更是有效提升我們黨執政能力的重要內生因素。另有學者認為,21世紀將是文化生產力占主導地位的世紀。第一,文化生產力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文化生產力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已經不是一個局部,或者一個方面,而是對整個經濟、傳統經濟的影響。第二,知識經濟的到來,是文化生產力高度發展的顯著標志。第三,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催化劑。文化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對現代文明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對人類社會歷史進程的影響是劃時代的。它將對舊有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教育模式、經營管理及領導決策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也有學者指出,文化生產力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深層驅動力。文化生產力不僅可以成為精神動力,而且可以成為生產力、創造力和競爭力。任何國家或地區,誰擁有強大的文化生產力,誰才真正擁有了持久發展的動力。從文化生產力的地位和作用中,我們可以看到,21世紀繁榮強盛的國家和地區必將是文化的興盛和發達。
從另一方面看,文化生產力肯定了人的文化主體地位、揭示了文化生產力物的特性和意識形態性的關系,勾勒出文化生產力運行方式和發展規律,回答了實現文化生產力的前提條件和基本手段,凸顯了人的文化權利與文化生產力必不可分的關系,明確了國家管理文化的職能定位,指明了國家文化轉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標。
三、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建設性設想
文化生產力的時代意義要求我們要面向未來,知識成為決定性生產因素是現時代的特征,我們應充分地發揮文化生產力的作用,建設知識社會。人們就新世紀發展我國文化生產力的出路、對策和措施提出了富有建設性設想,茲歸納如下。
1.“三個突破”論。其大意是,面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高科技人才的激烈爭奪,我們應該奮起直追,不斷縮短差距,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從我國實際出發,應該在三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強化全民的“文化生產力”意識,在觀念上有突破。首先必須強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知識就是力量”的觀念,逐步糾正重物質資源開發,輕智力資源開發的傾向。我們要在重視物質生產力發展的同時,十分重視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把工作重心真正移到“科教興國”的軌道上來,在全社會形成重視“文化生產力”發展的濃烈氛圍。二是建立起國家的技術創新體系和知識創新體系,在機制上有所突破。不斷發展文化生產力,要靠政策來鼓勵,要有好的制度作保證。三是加大教育、科技的投入,在人力資源開發上有所突破。發展文化生產力的兩個基本條件是人力資源高素質化和經濟活動的信息化,所以發展與改革教育培訓事業已成為國家企業第一位的任務。加快文化生產力的發展步伐,就必須重視對知識的投入,使知識在財富增長中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要盡快實現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
2.“四個先進”論。此論的要點是,發展我國文化生產力,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著力于實現文化理念的先進性。文化理念創新必須以把是否體現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衡量文化創新性質、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二是著力于實現文化體制的先進性。逐步建立有利于調動文化工作者積極性,推動文化創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充分考慮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對不同性質的文化單位實行分類指導,為實現文化的精神價值和社會效益提供保障;同時又要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運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文化資源,拓寬投入渠道,提高市場競爭力。三是著力于實現文化產品的先進性。把文化產品的教育引導與娛樂享受功能完美結合起來,把思想性與藝術性、知識性與趣味性、教育性與娛樂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奉獻給人民群眾。四是著力于實現文化生產、服務方式的先進性。要努力實現文化生產、服務方式的組織體系和技術手段兩個創新。促進事業單位企業化,企業單位公司化,做大做強文化產業集團,實現文化生產的集團化、規模化。充分利用人文資源豐富、民間資金充裕等優勢,培育發展一大批既有專業分工、又有協作關系的中小型文化企業群。積極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品和文化企業,推進文化產品制造業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技術密集型轉變,從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增加文化產品的科技附加值,提高文化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