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2 09:50: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人山人海的杭州飛機場,小錢左手捧著一束五顏六色的鮮花,右手舉著“接人啟示牌”,焦急地等待著從臺灣來的飛機。他是多么想見挽救過自己的恩人呀幾經周折,他才知道這位恩人要乘飛機來杭州。他清楚地記得1999年9月22日那天,是他冒著生命危險在余震中為自己捐獻骨髓,那份恩情,他怎么能忘了呢?
飛機慢慢地墜落了,小錢激動得心都要跳出來了。不久,只見一位身材魁梧的青年朝“接人啟示牌”走來。“是他,一定是他/’小錢急忙迎上去,激動地說:“我是小錢,你是臺灣來的吧?”青年笑著點點頭。小錢把花遞到恩人的手里,并僅僅地握住了他的手,含著淚說:“謝謝你,是你在我生命垂危的侍候,不顧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為我捐獻骨髓,讓我有了重生的機會,有了回報社會的機會!我的身體里流淌著您的骨髓,您就是我的親哥哥,是我的楷模,您的大恩大德,我永生難忘!”青年聽了也感動地說:“好兄弟,想不到我們還有見面的一天,其實,我只不過做了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畢竟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就是一家人!”說完倆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喜悅的淚花再次奪眶而出……
時間過得飛快,恩人就得回臺灣了,在分手的那一刻,他們再次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久久地不能分開。小草為他們折服,花兒為他們掉淚,周圍的一切仿佛都被他們感動了!不過,這次他們有了一個約定:他們要一同為兩岸的親人奉獻自己的力量。是呀,寶島臺灣與大陸雖然被臺灣海峽所隔,但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是無法割斷的,這種血脈親情就是“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這座用愛心架起的生命橋一定會永遠屹立在兩岸同胞的心中。這種血脈親情是生命的火種,必將愈演愈烈,經久不息,世代相傳。
今天,我讀了語文書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文,讓我非常感動。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主要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兩岸的生命橋。在這個故事中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的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身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的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挽救海峽彼岸的一個僅有18歲的生命。兩同胞相距雖遠,但心卻緊緊相連。
和這位臺灣青年比起來我是那么渺小。
《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臺灣同胞冒著生命危險,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床上,躺著生命垂危的小錢,他在靜靜地期待著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臺灣花蓮的慈濟醫院,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著,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險中抽取這位臺灣青年的骨髓。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做著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這一切,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18歲的生命。兩岸同胞相距雖遠,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課前,我思索著:怎樣才能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呢?我的目光落在那兩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句子。同樣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但躺在病床上的人不一樣,原因也不一樣。
想到這,我的眼前一亮,我決定以此作為這堂課的切入點。
教學過程從兩個“靜靜地”開始。第一環節理解小錢為什么“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的原因,了解白血病相關知識,品味好詞句,有感情地朗讀。教學平靜而有序。
接著我出示句子: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要求學生細讀課文,用句式寫一寫:雖然,但是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不多久,小手林立。
“雖然大地還在余震中搖晃,但是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雖然他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但是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雖然一次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脫落,但是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雖然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
學生閱讀的仔細讓我欣喜。但這只是開頭,我不能讓學生的感悟僅僅停留于此。于是,我又趁熱打鐵,推波助瀾。
我把學生的這些句子一一出示,然后追問:
“此時此刻,大地還在余震中搖晃,他應該……,但是他……”
“此時此刻,他不知道家人的安危,他應該……,但是他……”
“由于余震,針頭一次又一次地從他的肌膚里脫落,他應該……,但是他……”
“此時此刻,大地還在余震中搖晃,他應該……,但是他……”
學生在我的引領下,一遍又一遍地讀著“他還是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一聲比一聲激昂,一聲比一聲動情。
正所謂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此時此刻,學生的感悟已達到。只需呼之便欲出了。
“在那場里氏7.3級的大地震中,他的親人是否平安無事,他還不知道;但是,他知道,他只知道的是……”
學生齊聲答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學生的反應是令人滿意的,甚至可以說已經超出了我的預設。但是,在學生內心深處,一定還有些值得挖掘出來的生成資源。我的收獲可以更豐富。
“此時此刻,你有什么話想對那位青年說嗎?把這些話寫在書本的空白處。”
于是,我又獲得了一份驚喜:
“你為了別人,可以不顧自己和家人的安危。你真是個勇敢的人!”
“我要向你學習。讓我們伸出雙手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
“我羨慕你堅強的毅力,羨慕你忍受痛苦的勇敢。你是我們的榜樣。”
“雖然你不知道你的父母子女在地震中怎么樣了,但你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能做到這一切,真讓我感動。”
……
臺灣青年的高尚品質已經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切地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我又穿插了介紹了當時臺灣和大陸的關系:由于歷史和政治的原因,臺灣和大陸當時還沒有直接通航,臺灣當局不允許飛機直接飛到大陸,只能到香港中轉。盡管臺灣和大陸之間隔著一灣海峽,還有很多人為的阻隔,但還是不能阻隔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兩岸同胞用愛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這座生命橋上,不僅有臺灣同胞給大陸親人的骨髓,也有大陸人民給臺灣同胞的骨髓。
這節課就在學生閱讀我提供的課外資料《跨越海峽的生命救助行動圓滿成功》中圓滿結束了。
跨越海峽的生命救助行動圓滿成功
公元2001年6月13日,這是一個海峽兩岸骨肉同胞魂牽夢繞的日子,也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心心相印的日子。
千萬雙眼睛共同聚焦一個大陸同胞年輕的生命,千萬顆心為中國“幸子”的命運而跳動。
早晨六時四十分,黎明的曙光綻開五彩絢麗的朝霞,在寶島臺灣花蓮,一位青年靜靜地躺在無菌室內,等候著他的骨髓從他的軀體里抽出來,流進海峽彼岸姑蘇城內此刻同樣躺在無菌室內的一位年輕姑娘的血管。
八時,經過全身麻醉的骨髓捐贈者,在經歷了一小時二十分鐘的手術之后,他的骨髓,飽含著同胞之情,從他的身軀內躍出。
九時三十分,臺灣青年的骨髓,裝進了盛滿液氮的骨髓箱,由三名慈濟會的志愿者護送,從臺灣花蓮起飛,十時二十分到達臺北桃園機場。
十三時二十五分,骨髓運輸小組從臺北桃園機場起飛赴香港。在飛機上,志愿者們小心地呵護著骨髓箱,每隔一小時要上下左右晃動,以防止骨髓的凝結,影響細胞的活性。他們深知,手里捧著的,不僅僅是活性細胞,而且是陳霞姑娘的生命。
十五時零四分,骨髓提前六分鐘運到香港特區。這意味著離陳霞姑娘的生命的希望更近了。
十九時五十五分,運輸骨髓的飛機平穩地在上海虹橋機場停機坪降落。由于香港的天氣原因,飛機延遲了二十分鐘起飛。雖然抵達上海的時間比預期晚了十五分鐘,但總的來說還是相當順利的。
二十時剛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將骨髓接到,迅速裝上救護車。由警車開道,接骨髓的救護車從虹橋機場直奔蘇州。
二十一時二十五分,接骨髓的救護車開進了蘇州,開進了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人們翹首期盼的來自海峽彼岸的生命火種,仿佛長距離的接力賽,終于如期傳到了姑蘇城,傳到了陳霞的無菌室,不,應該說,是傳到了海峽兩岸同胞的心坎里!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1)08(A)-0086-01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深化語文閱讀教學的一個強有力的“抓手”。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把握發問、思考的方向,進行有效的質疑,以疑促使學生深入讀書,以疑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呢?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疑在文章的“特別處”
“特別”顧名思義就是“與眾不同、不普通”。在語文教材中,我們經常會碰到有特別之處的文章。有的是題目特別,如《小壁虎借尾巴》,特別在“借”字,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質疑:尾巴能借嗎?為什么借尾巴?有的是場景特別,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中,李博士在余震中做手術,特別在“余震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在余震中做手術?在這么危險的情況下做手術,李博士不怕嗎?此時,他在想什么?有的是標點符號特別,如《鳥的天堂》一課,課文最后有一句:“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教師可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前一個鳥的天堂要加雙引號,后一個鳥的天堂不用加雙引號?又如《窮人》一文,寫桑娜盼望丈夫回來可又害怕丈夫回來,文章用了七個省略號,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這七個省略號來質疑。文章的特別之處是深入理解課文的線索,從此處設疑,避免了提問的盲目性和無序性,且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疑在文章的“矛盾點”
這里所指的“矛盾點”并不是文章里真的有相矛盾的地方,而是看似矛盾其實是精彩之筆的描寫。如《半截蠟燭》一文中,蠟燭越燒越短,快要熄滅,金屬管即將暴露的危急時刻,兒子杰克卻若無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了燭臺……此處是“危急時刻”與“若無其事”的矛盾。又如《臨死前的嚴監生》一文中,是嚴監生的家境:十多萬兩銀子,仆人無數,良田萬畝,與因為點了兩莖燈草而不得斷氣的矛盾。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這些“矛盾點”,質疑這些“矛盾點”,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細細品味,作者的情感、人物的特點就會躍然紙上。
創設情境激疑
“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好奇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把學習活動變成學生的精神需要。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中揭示的深刻道理、人物內心的矛盾、故事的起伏、事物的變化等都是精彩的情境創設點。如,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我播放了兩段錄像:一段是山清水秀的小村莊,另一段是破破爛爛的小村莊。看完錄像后,我問學生:“看到十年前和十年后截然不同的小村莊,你心里會怎么想?你想問點什么?小村莊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樣?是誰造成了小村莊現在的模樣?小村莊后來怎樣了?……”圍繞小村莊變化的一系列問題我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課文,一步步探尋答案。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依托練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經會背很多古詩了,試一試,這句你會嗎?
(課件出示:枯藤老樹昏鴉,小 流水人家。)
生: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師:真能干!再來試試這一句。
(課件出示:一 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生: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師:最后一句可難了,看行不行!
(課件出示:春雨斷 人不渡,小舟撐出綠陰來。)
生:(齊)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舟撐出綠陰來。
師:太厲害了!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的新課文就和橋有關,一起讀課題——
生:(齊)讀: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師: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因為真實,因為就在我們身邊,所以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們會格外感動。想不想讀讀課文?
生:想!
【點評: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從熟悉的詩句到不熟悉的詩句的填空練習,既收到了積累的效果,又達到了導課的目的。】
二、初讀課文,依托練習,學習詞語
師:請大家打開課文,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同學們讀得真投入,相信這些生字你一定認識了。請看第一組。
(課件出示詞語:骨髓 凋零 暫時 步履匆匆 間隔 搖晃。)
師:這些詞語可不好讀,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吧!記住,如果同桌讀錯了,一定要幫忙糾正。
(學生同桌互讀,糾正讀音。)
師:開小火車讀一讀。如果讀對了,就請跟著讀一遍;如果讀錯了,請舉手糾正。
(一個小組開火車讀詞語,其他學生跟讀。)
師:看來同學們剛才合作得很成功,詞語都讀對了。為了加深印象,請打開作業本 45頁,完成第一題。
(學生獨立完成。)
師:同桌交換檢查一下答案吧,看看哪個小老師最認真。
(學生互相檢查對錯。)
【點評:本課難讀的字音,作業本第一題基本都呈現了。這里讓學生先讀一讀,認一認,再動筆做一做,印象便深刻了。】
師:詞語會讀了,這些生字會寫嗎?
(課件出示第二組詞語:海峽 桂樹 移植 臺灣 彼此 襲擊 余震 滿懷 空曠 暫時 同胞 血脈。)
師:加點的字都是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請同學們先讀讀詞語,然后用“萬能神筆”在桌子上寫寫生字。如果有困難可以舉手問老師。
(學生邊讀邊在桌子上書空)
師:同學們真用心,一起測測自己的記憶力吧!請同學們完成作業本的第二題。
師:完成的同學可以看看大屏幕或語文書,檢查一下有沒有寫錯的字,如果有請及時訂正。
【點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與其讓學生說生字怎么記,不如讓他們動筆寫一寫。】
三、再讀課文,依托練習,了解內容
師:詞語都能讀了,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相信現在的讀一定比剛才讀得好了。誰愿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聽?
(很多學生舉手,教師隨意點了4個學生站起來讀。)
師:讀得很不錯。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課文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說,教師板書:杭州 小錢 白血病。)
生:我有補充,還有李博士也幫了很大的忙。
師:很好。臺灣青年和李博士都是我們的同胞,他們在臺灣,我們就叫他們臺灣同胞。
(教師板書:臺灣同胞 余震中 捐獻骨髓)
師:誰能夠根據黑板上的詞語用一句話簡單地說一說?
師:對了,很多的記敘文,我們都可以通過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連起來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大家選擇上面的一種說法,寫在課題下面。
(學生在課題下面的空白處寫主要內容。)
【點評:利用“串詞連句”的方法引導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應該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先讓學生說,然后再寫下來,既練了口頭表達,又練了書面表達。】
四、精讀課文,依托練習,走進小錢
師:同學們,這個感人的故事是在哪幾個人物身上發生的?
生:小錢、臺灣青年和李博士。
師:那接下來,讓我們先到杭州,去看看小錢吧!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2自然段,想想從這兩個自然段當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可以圈圈畫畫,也可以簡單地在旁邊寫寫。
(學生作圈畫批注。)
師:愿意把你的所得和大家分享嗎?
生:我知道小錢患了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危在旦夕。
師:你把目光集中在了這句話上。
(課件出示句子: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患了嚴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這朵生命之花綻放。)
師:能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你對小錢的同情嗎?
(學生讀得有些悲傷。)
師:老師看見很多同學也畫出了這句話,能說說你們的體會和理解嗎?
生:這句話里的“凋零、含苞、綻放”三個詞語引起了我的注意。這三個詞語都是描寫花的,這兒卻用來寫人,我覺得很適合。
師:請你讀讀這句話,試著讀出這三個詞的意思。
(學生在讀時強調了以上三個詞,贏得了掌聲。)
師:你太會讀書了!抓住重點詞理解句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比如這一句——
(課件出示句子:小錢是幸運的,幾經輾轉,終于在臺灣找到了這樣的人。)
師:讀一讀,哪個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老師,“輾轉”是什么意思?
師:遇到問題及時提問,好習慣。誰能幫助他?
生:就是小錢找了很多地方,很艱難地找到了適合的骨髓。
師:想象一下,醫生可能曾經在哪些人當中為這個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尋找過適合移植的骨髓?
(學生說,教師總結:這樣的尋找過程,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就是——輾轉。)
師:是呀,讀書時我們可以抓住一些關鍵詞來理解課文。你看,課文中還有這些詞也很重要——
(課件出示:甜絲絲 燦爛 含苞 空曠 蒼白 突如其來。)
師:你能正確地找到他們的朋友嗎?請你完成作業本的第三題。
(學生獨立完成。)
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答案吧!
師:小錢這朵即將凋零的含苞的花朵,最后還能燦爛地綻放嗎?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點評:詞語教學是三、四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先找到重點句,再找到關鍵詞,然后聯系上下文體會詞句的意思,這是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作業本上的題目又把這個方法延伸到了短語里,課堂上即時完成這題作業,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這種學習方法。】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依托練習,質疑導入
師:請同學們打開本子,我們來聽寫幾個詞語。
(聽寫的詞語為:桂樹 移植 臺灣 彼此 滿懷 同胞 血脈。)
師:和同桌交流一下,既要看看對錯,還要比比誰的字寫得漂亮。
(學生互相檢查評價。)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2課——《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讓我們再次走進這個真實的故事。上節課我們到杭州去看了小錢。小錢是幸運的,因為他找到了有合適骨髓的人。這個人在哪里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去臺灣,一起去看看那個青年和李博士吧!
【點評:作業本的第二題沒有把本課所有的生字含在里面,通過聽寫,把其他要求掌握的生字也寫了一次,這有助于讓學生全面掌握本課的生字。】
二、精讀語段,依托練習,悟情悟法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3~5自然段,畫出寫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尤其是那些令我們心中一動的文字,把它畫起來,反復讀一讀,看看你能體會到什么,然后做些批注。等會兒我們交流一下。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作圈畫、批注。)
師:真好!剛才大家讀書時專注的神情,讓老師很感動。誰愿意第一個來交流?
生:我想交流的句子是“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從這句話里我知道了當時的情況很“糟糕”來。
師:你從哪個詞語中讀出“糟糕”來?
生:突如其來。
師:是呀,李博士剛拿起針筒——
生:余震來了!
師:李博士又拿起針頭,剛刺向皮膚——
生:余震來了!
師:李博士再一次拿起針頭,刺向皮膚,剛要開始抽骨髓——
生:余震來了!
師:所以,李博士——
生:不得不停止工作。
師:“不得不”是什么意思?
生:只好(只能、只得)。
師:那你能給這個句子換個說法嗎?打開作業本第46頁,完成第五題的第二小題。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教師作巡視批改,然后組織交流;最后讓學生把句子寫在作業本第四題第一小題的橫線上。)
【點評:這里緊緊圍繞重點詞“不得不”,依據作業本上的題目進行了一次合理的改寫和造句練習,大大加深了學生對“不得不”這個雙重否定詞的理解。同時,通過說話和寫話的練習,提升了詞語使用的準確性。】
師:情況如此糟糕,臺灣青年被嚇到了嗎?李博士放棄了嗎?
生:沒有。我是從“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看出來的。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知道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了。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課件出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師:句中的哪個詞感動了你?
生:“一次又一次”。我從小就怕打針,可是臺灣青年卻能忍著痛一次又一次地堅持下來,值得我學習。
師:希望你以后也能做個勇敢的孩子,不害怕打針,好嗎?是的,“一次又一次”這個詞語用得好,我們也來學學:經過一次又一次地干什么,誰怎么樣了。請聯系實際說一說,再寫下來。打開作業本,完成題目。
(學生完成作業本第四題的第二小題。)
師:作業做好了嗎?我們來交流一下。誰先來?
(學生交流,教師點評。)
【點評:詞語要在不斷運用中才能真正明白它的意思。通過照樣子寫句子,然后交流自己寫的句子,這樣達到對“一次又一次”這個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師:余震持續不斷,當時情況仍比較危險。可是為什么李博士和臺灣青年的表現仍是“沉著地”、“靜靜地”呢?
生:因為他們心中想著小錢,心中有他人。
師:好一個“心中有他人”!
生:也許他們想著遠在杭州的小錢生命危在旦夕,為了救人,所以能“沉著地”、“靜靜地”。
師:看來你們已經讀懂臺灣青年和李博士了。來,把你們的感受寫在作業本上吧。
(學生完成作業本第五題的第四小題。)
【點評:課標指出:“要尊重學生獨特的理解。”每個學生在對課文和句子的理解上都有自己的感受,讓他們用筆直接抒寫,不僅凸顯個性化理解,也是對學生的很好的尊重。】
師:抽完了骨髓,李博士又帶著這生命的火種開始了奔波。他從花蓮到臺北,從臺北赴香港,再從香港轉機到杭州,連續工作了近20個小時。但縱然有重重困難,也無法阻隔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此刻,老師從你們的臉上看到了“感動”兩個字。那么,就讓我們把全部感動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間吧!
(學生齊讀第六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依托練習,升華情感
師: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處處暖人心。小錢的內心深處,一定非常感激那位捐贈骨髓給他的臺灣青年,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呢?拿起你手中的筆,試著走進小錢的內心,寫一寫你心中的感動。
(學生完成作業本第六題。)
師:來,一起分享我們心中的感動吧!
生:雖然你遠在臺灣,我卻覺得我們近在咫尺;雖然我們不是親人,我卻覺得勝似親人;雖然我們隔著一個海峽,但我覺得你就在我身邊。
師:你真是一個才女,用詩一樣的語言表達出了自己的情感,真好!
【點評:通過朗讀體會,學生此時的情感已經醞釀得很充分了,在此處安排寫話練習便是讓學生的感情得以自然流露;同時也是對課文學習的一個總結。學生在心靈的對話中受到一次更為深刻的情感洗禮。】
師:這是一次跨越海峽的拯救行動,這是一次和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這豈止是一個故事,簡直就是一曲生命的贊歌,一首愛的詩篇!
(課件出示詩的形式,并播放音樂)
手術成功了,
小錢得救了。
是——愛心,
是——親情,
是——血脈,
讓生命之花綻放了!
愿生命的火種,
愿無私的愛心,
一代一代傳下去,
傳下去……
(學生一齊誦讀。)
師:小錢的生命之花重新綻放了,讓我們帶著激動的心情再讀一遍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師:是那份濃濃的親情架起了這座生命之橋,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再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師:下課!
1.以“趣”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積極的認知心理因素,是他們獲取知識的原動力,離開興趣談學習是徒勞而無功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通過趣味性的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新課導入,在最短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蝙蝠和雷達》一課的教學伊始,筆者進行了如下的導課:“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做一個‘貼鼻子’的游戲,請四位同學自告奮勇地到講臺上好不好?”學生聽說做游戲,都爭相舉手。我將四位學生分成兩組,都蒙上眼睛,每一組的兩位學生相距三米,然后相互靠近,進行貼鼻子。結果,兩組的四位同學怎么嘗試都失敗,有時候貼到了臉,有時候貼到了眉毛,連走路都失去平衡,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適時轉入新課:“大家知道為什么他們貼不正確嗎?”“因為他們眼前一片漆黑!”學生答道。“對,正是他們視線受阻,所以會貼錯,但是有一種動物――蝙蝠,它們在漆黑的夜里仍然能夠像飛機一樣安全、快速地飛行,大家知道為什么嗎?我們學完今天的新課《蝙蝠和雷達》就知道答案了。”教師的趣味性導入像磁石一樣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來,學生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達到了最佳的心理狀態。
2.以“疑”導入,引發學生探究熱情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在學習過程中,疑問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其產生主動學習和探究的心理傾向,有利于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性導語的設計,引導學生的想象和發散性思維,因勢利導,以疑促思,以疑導學。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新課導入環節,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導語:“在同學們的心中,小鹿應該是溫順、可愛、善良的小動物,很令人喜歡,而大灰狼卻是兇惡、殘暴、狡猾的動物,讓人討厭。但是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中,小鹿成了破壞森林的罪魁禍首,而大灰狼卻成了森林的守護者,到底是為什么?讓我們一起翻開書本。”教師的導語讓學生內心產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認為這應該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懷著極大的探究熱情進行新課的學習。學習專注度和熱情很高,這就達到了有效導課的目的,順利地實施語文的有效教學。
3.以“情”導入,強化主旨把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我們不僅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習得,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熏陶與培養。所以,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可以通過情感的有效渲染來進行情境的創設。筆者在聽一位老師教學人教版四年級《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老師首先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了韓紅的《天亮了》,歌曲情感充沛,極具感染力,學生和聽課老師立刻沉浸到歌曲的意境之中。此時,教師滿含深情地講述這首歌的創作背景:一家三口在游覽時,纜車突然往懸崖深處墜落,千鈞一發之際,孩子的父母用自己的雙手高高地托起自己的孩子,這就是父母的愛……講臺下一片寂靜,大家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調整情緒后,教師轉入新課:“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走進這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教師深情導入之后,學生的情感一點點地被激發出來,進而加深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4.以“憶”導入,聯結新舊知識點
“新舊結合” 引導學生回顧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引出新的學習內容,從而有效構建起知識結構的橫向聯系,達到“溫故知新”的教育目的。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這樣設計導語:“同學們,上學期我們學習過臺灣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竊讀記》這篇課文,該文講述了一個愛書女孩的感人故事,然而,林海音還有一部更加著名的作品,那便是《城南舊事》,它記錄了作者童年的點滴往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部作品的序言――《冬陽?童年?駱駝隊》。”這樣就很好地讓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橫向聯系。“新舊結合”式導語,要求教師有較為豐富的知識積累以及遷移能力,只有宏觀把握才能應用自如,這就對教師的自身素質要求很高,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教材,才能取得掌控全局的效果。
所在單位:益陽市赫山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
從教時間:20年
最喜歡的作家:余秋雨
最喜歡的書籍:《教學勇氣》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旅游
聽說傅偉雄從香港交流回來,我去看她。
2010年,她被教育部派往香港。去年八月,當我期待與她相聚時,卻在《益陽日報》上讀到一則關于她的消息:“傅偉雄憑借扎實的業務功底、勤奮敬業的工作作風以及健康積極的人格修養,贏得香港同行的高度評價。經香港教育局推薦、教育部同意,傅偉雄繼續擔任2011年赴港指導教師。”兩年過去,眼前的她還是那么質樸,充滿熱情和活力,又多了幾分自信與理性。品著一壺香茗,我們聊起她在香港的經歷。她娓娓道來:網絡活動、互訪周活動中,擔任主持人、評課者;全港性周年分享會上,是座談會講者、案例分享者……看著時而神采飛揚時而沉靜的她,我想,她正微傾前行,朝著彩霞絢爛之處。
我們是同學。畢業后,她分回安化老家,在一所僅有兩名教師的偏遠農村學校工作。18歲生日時,我們送她一只大熊貓。她抱著它,從村小來到片完小,又從片完小來到鄉鎮中心學校,不曾抱怨,不曾停歇,好幾次獲得縣、市教師基本功競賽和教學比賽獎項,還站上了省第二屆作文教學比武一等獎的獎臺。
八年后,她來到益陽市區,在一所民辦學校工作。我有了親聆她課堂的機會。她嘗試情意教學研究,每次展示課都是一首激情的小詩。猶記得2006年她參加全國“創新杯”教學藝術大賽,一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令聽課者無比興奮,獲得“十佳”一等獎。
她甚喜閱讀。除必讀《湖南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期刊外,《給教師的建議》《辦一所多元智能學校》等書籍她也讀了好幾遍。我笑她癡,她不置可否,照樣讀,且閱讀面越來越廣,筆記做了好幾本,在刊物上發表的文章也日漸增多。
再往前走,她又打開了不同的窗。借助教導主任、教學校長的平臺,她通過專題講座、讀書沙龍和課堂研討等活動,著力打造優秀教師團隊。偶爾,當她一臉倦容地出現在大家面前時,我建議:“已是中年,稍作休息吧!”她淡然一笑,腳步依舊向前。不久,她便調到教培中心,專事小語教育科研和教師培訓。2010年,被教育部派往香港……
此番小聚后一個多月,她在送課到校的活動中暢談如何構建“人性化課堂”,立體豐滿,打動人心。靜坐會場一隅,我注視著她不時輔以手勢侃侃而談的樣子,腦海中清晰浮現的,是時光影像里她朝著彩霞絢爛之處微傾前行的姿態。
(益陽市朝陽國際實驗學校 李純)
師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