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6 09:09: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關心下一代先進事跡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作為關工委的領導,彭鵬同志高度重視對學生和青年教師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形勢與政策和革命傳統教育.
對待工作,他樂在其中,不辭勞苦,甚至有時帶病堅持工作.在關工委工作以來,彭鵬同志給大學生和青年教師作專題報告近百場,聽眾多達三萬八千余人次.每次報告前,他都認真查找資料,撰寫講稿,報告內容注意貼近時展、貼近現實生活、貼近青年學生的心,真正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彭鵬的報告在學生聽眾中反應熱烈.報告會后,學生們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間里這樣評價道:“聽了這場報告,深深地被震撼”、“打動了我的內心”、“一堂精彩的人生課”.
在工作中,彭鵬同志注意團結同志,密切聯系群眾,處處以身作則,在廣大師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大家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老領導.由于工作出眾,彭鵬同志的先進事跡得到了各級組織高度評價和社會廣泛關注,近年來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獎勵:安徽省關工委先后兩次授予他全省關工委工作先進個人、全省關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貢獻獎”;教育部關工委授予他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工作先進個人;中國關工委、中央文明辦先后兩次授予他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刊物《東方火炬》、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刊物《關心下一代》,分別以《踏破青山人未老》、《把全部心血溶入關心下一代事業》為題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
著眼學習宣講,落實“三個堅持”
一是堅持多形式學習。采取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局務會、干部職工學習會、培訓會、老同志座談會、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學習會等多種形式,集中學習《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活動宣傳提綱》,深刻領會正能量活動的精神實質。二是堅持多層次宣講。按照分級負責、全面覆蓋的要求,市、縣離退休干部工作局分別組建宣講組到各地各單位進行宣講,并向未宣講到的離退休干部印送《宣傳提綱》,確保不漏一人。三是堅持長期性推進。將開展增添正能量活動精神的學習貫徹納入離退休干部工作局的中心組學習計劃和培訓計劃,納入各級老年大學的教學計劃,納入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和以離退休干部為主的社會組織的重點學習內容,將開展正能量活動過程中的好做法、好經驗不斷充實到教學、培訓、學習中。
立足遵義實際,建好“三個平臺”
一是建好“名城講堂”,傳播遵義好聲音。組織長期研究遵義歷史文化的老同志,定期開辦講座,講好遵義故事、傳播遵義好聲音,引導更多老同志展示陽光心態、爭做模范老人。二是建好“快樂看臺”,展示遵義好形象。通過形象展示、實景展示等形式,組織老同志參觀、考察、體驗,多角度了解遵義的人文風情,體驗美好生活。三是開好“幸福話吧”,暢談遵義大變化。以在老年大學、老干部活動中心等設立談心室、聊天室,組織老同志以座談訪談、撰寫征文感言等形式,為老同志開設交流溝通平臺的“幸福話吧”,引導老同志感恩幸福生活。
依托組織資源,培育“三個載體”
一是依托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增添正能量的“主陣地”。加強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建設,規范組織設置,創新組織活動,打造離退休干部學習活動的“精神樂園”。找準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切入點,充分發揮離退休干部黨支部的凝聚力,帶動廣大老同志積極投身正能量活動。二是依托各級關工委組織,打造關心下一代的“助推器”。加強關工委組織建設,引導老同志積極投身關心、幫助、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三是依托各類老年社團組織,打造增添正能量的“放大器”。加強對老年社團的組織引導和服務管理工作,引導老年社團中的老同志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充分釋放正能量。
堅持榜樣示范,抓好“三項活動”
一是開展尋找“最美老干部”活動。老干部工作部門聯合市縣兩級新聞媒體,以評選活動為抓手,尋找遵義最美老干部,樹立老干部的先進典型,讓老同志學有榜樣、比有標桿。二是開展先進事跡報告活動。在先進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優秀關工委組織、先進老干部等組織和個人中,優選一批組建巡回報告團,每年開展一次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激勵更多老同志參與正能量活動。三是開展先進經驗交流活動。建立工作和學習交流機制,每年舉行一次全市增添正能量活動工作交流會,提煉總結、學習交流、推廣運用好做法、好經驗,推動各地各單位取長補短、相互借鑒。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3)10—0020—01
思想道德教育與安全教育是學校、家庭教育乃至社會教育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內容; 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共同的責任; 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農村中小學生的道德及安全教育是目前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筆者就此作簡要探討。
一、學生不良行為成因分析
農村中小學生的不道德行為和不安全因素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男生打架斗毆、抽煙酗酒、踐踏莊稼、小偷小摸等,因玩火、戲水、滑雪溜冰造成傷殘者更是屢見不鮮。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對思想道德、安全教育重視不夠。有些學校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教師只管校內,不管校外;家長只顧打工掙錢,不顧子女教育,甚至毫無道德和安全意識。
2.學校的教育管理不夠。部分學校對學生不能堅持經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條文只是掛在墻上。學生對此不屑一顧,道德觀念、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更為淡薄。
3.教育管理有漏洞。有些學生在回家的路上做了不道德的事,有安全隱患,家長不知曉,知情學生不敢報告,導致學校對這類事件不能及時發現和處理。
4.學困生的思想轉化不到位。學困生在學校普遍覺得自卑,加之學校各方面的壓力,使他們心理受到壓抑,產生逆反心理,成為不良行為和不安全因素的直接策劃者或參與者,最后發展到輟學。
5.錄像、網絡等媒體里的不健康內容對農村學生的身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響。
二、道德安全教育對策
1.提高認識,加強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思想道德是“成人”的基礎,也是“成才”的基礎。安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礎,安全關系到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學校要在重視養成教育的同時,更要加強安全教育。
2.充分利用道德和安全教育資源。加強團隊組織,以團隊會、班會、思想品德課為主要陣地,對學生開展以思想道德與安全為主題的教育活動。經常組織學生在校內外宣傳學習思想道德方面和安全方面的知識,組織預防安全事故的演練活動。讓全社會共同關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使之形成一個濃厚的關心下一代的社會氛圍。另外,老師應認真上好思想品德和安全知識課,不能流于形式。
3.建立路長負責制。放學后以自然村為一路,再按住宅區域分成小組,選出路長和小組長,負責該路的學生行為和安全。如有越軌行為者路長隨時向學校報告。
4.成立校內外綜合教育管理領導小組。由鄉政府、學區出面組織村干部、村委會成員、本自然村退休教師、學生家長代表、負責該路的在校教師、路長組成校內外管理組,管理該自然村的學生的行為和安全。特別是要重視節假日的管理。如有見義勇為等好人好事或有不良行為的學生,村委會可在喇叭上表揚或批評,開學后在學校進行通報。
5.留守學生的管理。對父母長期在外,留守在親戚家的學生,學校要主動關心,使之不能脫離管理圈。如我們學校在春節前,組織部分留守學生及其親屬通過視頻與未回家過春節的父母交流活動,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好評。這既是一次師生家長之間別開生面的交流活動,又是學校對留守學生及家長的一次人文關懷。
6.學困生的管理。對此類學生老師要本著“不成才,便成人”的觀念對待他們,在學習上不要過分苛求,要配備思想道德好,學習好的學生結對幫助。學困生往往愛勞動、愛體育、愛文娛活動,學校要盡量滿足這方面的要求,提供機會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快樂有意義。
7.建立“文明卡”登記制度。學生“文明卡”人手一冊,把學生的好人好事、見義勇為的事跡,排除安全隱患的行為、做法都記在“文明卡”上。
8.創建新聞報道組。學校要組織團隊小記者,對先進事跡典型人物要在黑板報、校報、校園廣播等地方及時表揚。
9.對在綜合管理中有突出成績的個人和集體,學校每學期要表彰獎勵一次。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社會支持
中圖分類號:G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11-0088-03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著變化。家庭教育不再只是私人的事情,更是整個社會共同關心的事情。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幫助家庭教育、尤其是農村的家庭教育是時展的需要,更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需要。
一、社會支持的概念界定
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人類的生存是在人與人之間相互支持的關系中發展的。相互支持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社會支持才作為專業術語被提出來。對社會支持這一概念的界定在學界至今為止還沒有統一的認識,不同的學科都從自己的角度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本文所采用的概念是社會學上正式的定義,認為社會支持是指一定社會網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無償幫助的行為的總和。
社會支持所涉及的范圍既包括物質上的援助,也包括精神上、心理上的援助。支持的來源可以是家庭的支持、朋友的支持、政府的支持、社會團體的支持等。進入21世紀,社會支持這個概念被廣泛地運動到實際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對弱勢群體的幫助不僅僅是某方面的單向關心和幫助,而應該是一種社會行為,是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的過程。
家庭教育的社會支持,顧名思義指的是社會為了給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以保護和幫助兒童為目的的,為家長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知識(包括教養方式、教育觀念等)的活動。因此,“一切為了孩子”是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二、社會支持農村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家庭是社會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并開始研究。家庭教育也逐漸從過去的“私人”的事情、“內部”的事情而轉變為被社會關注。的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把握著教育的方向,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取決于家長的意志,家長有選擇權和決定權,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特點。家長的教育能力、文化素養、教養方式都會影響到家庭教育的實際效果,要想充分地發揮家庭教育在培養人方面的作用,社會有責任對家長給予科學的幫助和有效的指導。
此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近年來專門研究家庭教育的領域也越來越科學、細致地對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進行梳理和論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足夠的能力可以為家庭教育提供科學的指導。
在當今社會,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個人的事情,而是社會共同的事情。教育孩子已經不只是家長或者學校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情。為進一步加強和改善農村家庭教育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團結起來,形成教育合力。
(二)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家長的需要
1.農村家長家庭教育觀念淡薄,需要社會支持。在對農村家庭教育觀念一項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絕大多數農村家長家庭教育觀念淡薄。當問及“您認為家庭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什么?”時,64%的家長認為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場所,家長的作用就是給孩子提供上學的機會,讓孩子接孩子好的學校教育,在家庭的教育并不重要。當問及“你認為家長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時,58%的家長認為,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提供吃、穿、用、資金等幫助,等長到了就不需要家長了,家長也管不了孩子那么多了。
調查中還發現,對于孩子的成長,62.3%的家長是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是否優秀。而對于孩子的情感、社會性的發展的發展關注較少,他們認為情感、社會性以后長大就學會了,沒有必要專門學習。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投資的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家長愿意為孩子買學校規定買的書籍,如教科書、教學參考書等。極少數家長會選擇其他的書籍,他們認為買那些“亂七八糟”的書只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可見,在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是一種普遍現象,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幫助。
2.農村家長教育方式簡單,需要社會支持。在調查中,當問及“當孩子犯錯時,你會怎么做?”,62.3%的家長選擇嚴厲批評,只有5%的家長選擇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明白。除此之外,當問及“還有什么別的辦法時?”,家長普遍茫然。可見,在農村家長的理念中,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簡單,而且常常以嚴厲的方式解決問題,常常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不去了解孩子心理的真實愿意。
當問及“您現在的教育方式是從哪里學來的?”絕大多數家長談到是從自己的父母那里學來的,只有大約5%的家長談到了從電視、網絡、朋友那里學來的。可見,家庭教育的方式在農村家長的觀念中依然是自己家里的事情,當遇到實際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向社會求助的意識。
當問及“您是通過什么方式影響孩子的?”,56.4%的家長選擇了言傳身教,認為必須要讓孩子“聽話”,家長才有威信;23.4%的家長選擇了以身作則,15%的家長選擇了賞識教育。當我們和這些家長進行進一步訪談時,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家長選擇了“言傳身教”的比例很高,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并非如此。一位家長說:“家長可以犯錯,孩子不行,因為孩子還沒有長大,要從小樹立好習慣,所以,對孩子要嚴格。”
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影響孩子的。家長的表情動作、言談舉止、學識、態度等都會給孩子留下終身的影響。可是農村家庭教育的教養方式卻實在令人擔憂,亟需社會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3.農村家庭教育中親子關系不和諧,需要社會支持。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與子女的溝通是非常少的。當問及“您與孩子聊天時會聊些什么內容?”時,68.5%的家長認為聊天最多的內容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只有13%的家長會主動問及孩子的情感、心理方面的想法。進行深度訪談時,我們走訪了幾個家庭,發現家長們普遍比較困惑的問題是不知道該怎么和孩子聊天。除了學習成績之外,不知道聊什么好。因此,家長并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
由此可見,教育孩子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仔細觀察孩子平時的一舉一動,來了解孩子是否需要幫助。家長要根據自己子女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溝通方式,才能讓孩子們從心理感受到被尊重,從而愿意和你成為朋友。
在農村家庭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留守兒童”,他們通常是被爺爺奶奶或者親戚來監護的。孩子的父母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常常用金錢補償的方式彌補作為父母的愧疚。這部分家庭家長和子女的溝通問題更為嚴重。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心的話題,農村留守兒童要想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必需要得到社會的幫助才能真正實現。
(三)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借鑒別國的經驗
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有效途徑,在世界各國都有探索和嘗試。例如英國在中小學設立了家政科,專門為家長排憂解難。美國在職業學校內設置了家政師范,前蘇聯建立了專門的家長大學,為廣大家長傳授育兒知識。這些機構的設置就是為了開拓家長的視野,學習更科學的方法。國外關于社會支持家庭教育的嘗試有許多值得借鑒的經驗,這些方法在促進家庭教育健康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諧。因此,在我國也應當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幫助農村家庭教育,這不僅是家庭也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三、社會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徑與策略
(一)加強政府支持,改善農村家庭教育狀況
加快立法進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加強有關家庭教育的立法。法律是國家干預和管理的手段,加強家庭教育立法就是為了從法律上確保家庭教育的健康發展。特別是針對農村的“留守兒童”,更需要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章制度來加以保障。例如根據我國就近入學的原則,兒童上學只能在戶籍所在地,否則就需要交昂貴的費用。我們呼吁政府要更多地關注農村兒童的教育問題,取消擇校費等非戶口所在地學校的贊助費,讓孩子公平地選擇學校。
其次,要成立專門的家庭教育培訓機構。由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的領導組建領導小組,吸納廣播電視臺、科技局等有關人員成立監督小組,負責監督、協調和保障培訓機構的工作。
建立培訓機構首先必須建立一支專門專業的教師隊伍。政府部門可以調動全市、縣、村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成立專門的科研組,針對當地的實際問題,運用專業的知識進行解答。教師隊伍應當定期進修,或者政府部門要定期請專家學者到當地講學,以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識。教師在上崗前要培訓,實現“持證”上崗。這樣才能確保留守家庭教育支持體系的有效性,才能對各地家庭教育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二)調動學校力量,提升農村家長的素養
學校是兒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是監護人學習育兒知識的主要途徑。為了幫助農村家庭教育健康成長,學校應該發揮自己獨特的價值。學校應當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培養教師積極的情緒接納留守兒童,給孩子們創造寬松溫暖的環境,使學校可以成為孩子喜愛的地方,老師成為孩子心靈的伙伴。此外,學校還應當建立定期家訪制度,經常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在家的狀況。只要家校合作起來,就一定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發揮社會團體和民間力量,建立農村家庭教育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社會的一部分,我們還可以發揮各種社會團體,如關心下一代委員會、會慈善機構、各種宗教團體、社區服務、社團;還有一些民間力量,如各種類型的基金等都是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的力量。這部分力量可以彌補政府和學校在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支持方面的空白,特別是一些社會服務與保障機構,能有效地調動公民參與,促進社會資源的整合。
另外,電視媒體、網絡媒體等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我們可以利用電腦、電視、網絡、手機等對家庭教育提供宣傳:包括家庭教育知識如育兒觀念、教育方法、疑難解答等;可以提供專門的咨詢服務機構的服務內容、服務時間、地點、收費等;可以宣傳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媒體可以通過表彰優秀案例、先進事跡等與家長進行經驗交流。總而言之,媒體的參與將更加有助于推動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更加有助于營造學習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鄭益樂.社會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徑與策略[J].學理論,2011(9):53-54.
〔2〕殷世東,朱明山.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06(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