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8 03:41: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放射醫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代腫瘤放射治療的發展是建立在臨床放射腫瘤學、放射物理學及放射生物學基礎上的。最近十多年,隨著計算機和影像診斷技術的進步和放射治療設備的更新,放射治療已經從二維照射技術邁入以三維、四維和功能影像為基礎的精確治療時代。
即使不是醫療行業的同道,即使不是教育行業的同仁,無論年長還是年幼,提到他,總會有很多人頷首。
他就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李曄雄,他的科研成果曾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這些獎勵和頭銜,代表了他曾經付出的無數的精力和心血,也代表著他需要時時肩負的責任。
而在這些之后,我們可以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為中國的放射腫瘤學和教育事業所做出的諸多貢獻,不論是篳路藍縷的時代,還是危機重重的時刻,任何時候,他都沒有忘記自己少年時代立下的志向,他所魂牽夢縈的,始終是作為一名醫生和學者的職責和追求。
文化與情感的趨同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放療科)建立于1958年,是腫瘤醫院的標志性臨床科室之一,多年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在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下,在臨床醫療、科研、人才培養、對外交流等方面為我國放射治療事業的普及、成長和不斷發展奠定了基礎,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廣受國內外同道、社會各界及廣大患者的贊譽。
在老前輩吳桓興院長和谷銑之教授的領導和倡導下,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今日的放射治療科學科齊全、學術分工明確,人才梯隊完善,實力雄厚,技術設備先進、學術地位崇高。
自建科起,放射治療科就形成了一種含蓄不張揚的文化理念,歷經幾代人的努力,李曄雄提出的科訓“和諧、嚴謹、創新、進取”已經成了科室的“魂”,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大家腳踏實地,做事情一步一個腳印,這與李曄雄的性格相得益彰。
科技人才是知識和技術的載體,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掌握了知識和技術,因此人才才是一個單位的根本。放射治療科屬于國家放射腫瘤學重點學科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培養了大批全國各地的高端醫學人才,擁有一批全國知名的資深專家?,F任學科帶頭人在全國享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威望,是放射治療專業全國主任委員單位,各專業組的負責人在全國均具有較高知名度??剖易⒅刂星嗄赆t師培養,中青年醫師成長較快,并最早在放射治療??浦虚_展住院醫師培訓工作,培養了一大批后備人才。
科室成立以來先后承擔了81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近5年和綜述300余篇,SCI論文50余篇,影響因子最高為18.97?,F有正式員工15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15人、副高級職稱8人,在職博士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10人。在科室人員共同努力下,編輯出版《腫瘤放射治療學》第1到4版,是全國放射治療屆最重要的參考書。
“我們將會爭取每年發表SCI論文5~10篇,論文40~50篇。加強放射生物室的建設力度,引進學術帶頭人,為轉化研究提供物質條件。加強與國際一流的腫瘤治療中心和研究機構,教育機構如M.D. Anderson 癌癥中心、MSKCC、美國NIH、RTOG/ EORTC、ESTRO、IAEA、UICC等單位的合作,成為RTOG/EORTC成員。陸續開展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繼續教育以及高素質人才聯合培養等項目?!崩顣闲壅f。
建立精確放射治療體系
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國,好多人對此不解。李曄雄很坦然地說:“在國外,條件雖然好,但是總感覺不是自己家里的事?!本瓦@樣,李曄雄回家了,這個家是中國。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這塊沃土,李曄雄把幾乎所有的時間、精力都傾注在了腫瘤醫院和中國的放射治療醫學事業上。
近十余年來,李曄雄教授積極倡導科室引進先進的治療設備,與國際放射治療的發展接軌,推動了放射治療從二維技術邁入以三維/四維和功能影像為基礎的精確治療時代。率先在國內開展各項放射治療先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某些技術的應用居于國內領先地位:1995年開展立體定向放射治療,1996年開展三維適形放射治療,2001開展調強放射治療,2006年開展簡化調強放射治療,2007引入圖像引導放射治療,2008年開展術中放射治療,2010年推行圖像引導旋轉調強放射治療。
目前科室約80%患者接受調強和三維適形放射治療等先進技術治療。同時還聯合開發和建立基于MOSAIQ網絡終端的系統管理,提高了放射治療科的工作效率。目前擁有8臺加速器、2臺CT模擬定位機、1臺常規模擬定位機以及16套放射治療計劃系統。即將擁有1臺核磁共振模擬定位機,并新增加2臺直線加速器。每年收治新病人超過5000例。規模居全國首位,達亞洲領先地位。工作基礎扎實,高級人才實力雄厚,人員結構合理,形成了先進技術研究,臨床驗證和全國推廣應用的工作模式。
惡性腫瘤的治療需要手術、放射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多種手段聯合的綜合治療模式。李曄雄教授領銜團隊,積極推動肺癌、食管癌、直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等常見腫瘤的綜合治療,合理的選擇和優化放射治療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既保留了患者的器官功能,也極大提高了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
通過創建精確的三維適形和調強放射治療體系系列研究和工作,他制定了系列國家放射治療規范;組織舉辦了全國學術會議,促進放射治療關鍵技術和放射治療新方法全國推廣;聯合國際頂級腫瘤放射治療機構,構建高端放射治療關鍵技術推廣平臺。
確立淋巴瘤放射治療原則
作為放射治療科淋巴瘤學組的負責人,他努力探索結外淋巴瘤的臨床病理特點,并實施規范化治療。系統地研究了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臨床病理和生物學特征。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是中國最常見的T細胞淋巴瘤,歐美極少見。既往對其病理和臨床特征認識不足。李曄雄項目組對之進行了系列研究,應用MRI及CT圖像深入分析鼻腔NK/T細胞淋巴瘤侵犯特征,首次提出鼻腔、韋氏環和上呼吸道外原發三個亞型,為同一病理類型不同原發部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帶來理論依據;獨創性提出了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的亞分期原則,將Ann Arbor分期中IE期進一步劃分為局限IE期和廣泛IE期,研究結果發表在J Clin Oncol、Blood和Cancer等雜志上。
既往國際上早期NK/T細胞淋巴瘤采用單純化療或以化療為主的治療模式,臨床預后較差,5年生存率低于50%。李曄雄教授項目組在國際上最早應用以放射治療為主的治療模式,5年總生存率達到70%,生存率提高了20~30%,首次確立了放射治療作為早期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的根治性治療手段,改變了國際上對該病的治療原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于J Clin Oncol、Blood和Cancer等核心腫瘤學雜志上, JCO論著入選第一屆“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際學術論文”。
部分研究中心對于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放射治療原則是以基于原發腫瘤(GTV)的“小低劑量照射”,局部控制率僅為50%~70%。李曄雄教授項目組通過深入分析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侵犯特征,明確了腫瘤容易受侵的高危區域,確定了擴大受累野和足量照射”放射治療原則,腫瘤局部控制率達90%,從而把生存率提高至70%。
通過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的系列研究,改變了該疾病的分期和治療原則,腫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明顯提高。系列文章結論被納入NCCN指南制定:2013年NCCN指南首次推薦放射治療、綜合治療和同步放化療作為標準治療手段。李曄雄教授參加國內外數部專著如Radiation Oncology-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和Management of Rare Adult Tumours中有關淋巴瘤章節的編寫,并應邀成為國際淋巴瘤放射治療學會常務委員和國際結外淋巴瘤研究組成員,參與惡性淋巴瘤治療策略的制定。
李曄雄項目組在國際上首次制定了調強放射治療技術條件下,頭頸部淋巴瘤、縱隔原發B細胞及霍奇金淋巴瘤正常危及器官的限制劑量,運用調強技術提高了臨床靶區的涵蓋度,消除了3級以上毒副反應的發生,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文章發表在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等雜志。馬克吐溫曾說過: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李曄雄正是憑著這樣一種“專注”和“執著”,在科研創新的世界中收獲累累碩果。
培養放射治療后續力量
李曄雄不僅是一名醫生,而且也擔負著教學的任務。在完成項目工作的同時,他非常重視對研究生和年輕醫師的培養。多年來,他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教育背景制定了詳細的個人培養計劃,并鼓勵和幫助年輕醫師到國際著名的醫學中心進修學習,目前科室80%以上的中高年資醫師已經完成國外進修項目,并發表多篇英文論文。
他每年都會組織多項國內和國際大型的學術會議和繼續教育項目,鼓勵年輕醫師擔任會議組織工作和翻譯工作,資助國內多家單位的低年資醫師完成國際的繼續教育。同時,每年招收國內醫院進修醫師50名以上,連續進行一年規范化的繼續教育臨床實踐指導和課程講座,已成為國內最著名的繼續教育項目,報名人數每年達150名以上。
推動國內放射治療發展
作為中華醫學會放射治療學會主任委員,李曄雄始終認為國內放射治療事業的整體進步才是放射治療事業發展的關鍵。為了普及推廣放射治療先進技術,李曄雄還參與編寫了國內放射治療界最權威的參考書籍《腫瘤放射治療學》,完成了多種常見腫瘤的放射治療規范和指南。通過舉辦全國放射治療年會、放射治療新技術培訓班、學術研討、現場演示等方式,向全國推廣放射治療關鍵技術和治療新策略。推廣到全國50家以省級醫院為主的應用單位,培訓放射治療醫師、放射治療技術人員3000余名,受益患者50余萬名。
夢想和方向,是生命的支點。為醫者,他妙手仁心;為師者,他諄諄慈心;做學問,他謙虛謹慎。這十年的時間,李曄雄付出了超乎尋常的努力,換來的是在學術領域的普遍認可,患者對于放射治療的安全感。卸下昨天的榮耀,李曄雄腳踏實地,把目光投向腫瘤放射治療更遠的未來。
專家簡介:
李曄雄,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科研成果曾榮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論文摘要 現代臨床醫學的迅速發展,使諸多疑難雜癥得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病患生存率大大提高。臨床診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各種臨床檢查手段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放射線診斷更是重中之重。本文就臨床診斷以及放射線診斷在臨床醫學中的關系作出論述,以便為臨床治療提供更準確的診斷、更翔實的依據。
臨床診斷是治療疾病的先決條件,治愈疾病的前提,惟有作出正確的診斷正確的治療才能進行。現代醫學各種臨床診斷手段均取得長足進步。過去未能發現的許多病例,在先進診查手段的互相配合下得到早期發現,其中放射線檢查在現代醫學診斷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幾年放射線診斷取得了迅速發展,為臨床診斷作出了一定貢獻。筆者試就放射線診斷以及臨床診斷及兩者的關系進行論述。
診斷是用醫學科學的方法對疾病的表現所作出的辯證邏輯的結論。也就是將問診、體格檢查、實驗室以及特殊檢查結果,結合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再經過綜合、分析、推理對所獲得的有關健康狀態和疾病本質的判斷。診斷的目的是為了防治疾病,使病人恢復和增進健康。診斷能否正確取決于檢查是否周詳、準確,思維過程是否符合疾病本身的發展進程。
在臨床工作中,必須重視診斷,尤其是早期診斷。只有盡早地診斷疾病,才能得以及時的治療;遲延和錯誤的診斷必然會使疾病由潛伏狀態發展到出現臨床癥狀,由輕癥轉為重疾,由單一的病變發展成多種復雜的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診斷基本方法包括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放射線、心電圖、超聲、內鏡等其他檢查。其中實驗室檢查和放射線檢查的應用最為廣泛。放射線檢查由于教學和臨床工作的需要以及其自身的發展,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因其迅速的發展豐富了臨床檢查的手段,從而對一些早期的隱匿性疾病提高了診斷水平。
放射線檢查相當于臨床上的直接望診。普通望診只能看到人體各部的外形和表面變化,而放射線檢查則可看到內臟器官以及骨骼等的解剖結構與部分功能狀態。放射線檢查與病理檢查有相似之處,二者均可觀察人體結構和器官的變化,以了解其病理性質。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如病理學除可觀察大體病理改變外,還能用顯微鏡研究細胞和組織結構,但病理學只能在離體器官和組織上進行觀察,卻不能研究活體器官;而放射線檢查卻能研究活體器官的形態和功能,從而通過觀察到的影像來推測其病理性質。放射線檢查與化驗檢查也不相同,后者是對所送標本進行客觀檢查,所得結果供臨床診斷參考;而放射線檢查則一般須提出具體的診斷意見。在做放射線診斷結論時,必須在系統、周密調查和對各種材料綜合分析后,才能提出正確的結論。臨床醫生若忽略應做的體檢及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單純依賴放射線檢查來診斷,易得出片面的結論;同樣放射科醫生單憑放射線所見,而不結合病史、體檢和有關的化驗結果即做出結論,也是不全面的。正確的診斷必須尊重客觀,必須經過唯物辯證的思維才能得出。
隨著臨床醫學研究方法學、醫學統計學、臨床流行病學、計算機互聯網等學科和技術的迅速發展,循證醫學(EBM)正在迅速興起。循證醫學是指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將個人的臨床專業知識與現有的最佳的研究證據、病人的選擇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為每位病人做出最佳的醫療決策。同時患者的積極參與是循證醫學的重要內涵,他們對診療決策的期望、要求、合作是醫務工作者必須時時關注的課題。在醫學影像學新方法、新技術層出不窮的今天,我們必須重視,進而發展循證醫學影像學,根據EBM的理念進行醫學影像學的診斷性、介入治療性試驗和文獻評估。
循證醫學(EBM)是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與臨床實踐(臨床經驗、臨床決策)以及患者價值觀(關注,期望,需求)的結合;是運用最新、最有力的科研信息,指導臨床醫生采用最適宜的診斷方法、最精確的預后估計和最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病人。EBM強調醫師應深思熟慮地將目前所得到的最佳證據,用于對每一個患者進行健康服務時的決策。使提供的醫療服務建立在目前所能獲得的證據基礎上。EBM旨在將經驗醫學上升到遵循證據的醫學科學,被譽為21世紀的臨床醫學。目前,EBM的應用領域已從最初的臨床醫學,擴展到醫學教育、醫療衛生決策、醫療保險、預防醫學、社會醫學、心理學、藥學、衛生經濟學和醫療服務購買等諸多領域。EBM的概念已被醫學界的主流思潮、病人和各級政府廣泛接受。
在倫琴于1895年發現X線后的100多年中,大部分影像是以各種模擬的方式記錄在X線片上的。自20世紀70~80年代CT和MRI先后問世后,提示了平片數字成像的可能。在今天,除傳統的X線片仍是成像中最常用的方法外,21世紀后計算機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及正在興起的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等幾個重大因素將會對成像產生深遠的影響。CT提供了更高的軟組織對比分辨率和無重疊的軸面斷層,顯著地擴大了人們對X線和解剖關系的認識。MRI對放射學最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在于它闡明了心臟的形態和優點,由于它的無射線及能多方位顯示病變的優點,對于了解胸部體、肺循環中的血管、胸壁、膈肌區的情況及肺尖和臂叢的關系也有很大作用,對于縱隔病變的定位和定性作用也是肯定的。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不論檢查儀器如何先進,也均有其適應范圍和局限性,臨床工作者切不可盲目依賴儀器檢查,而忽視病史與體格檢查這兩項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臨床工作中必須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觀察病情,分析表現,透過臨床現象探索疾病的本質。全面考慮問題,警惕主觀臆斷,以免“一葉障目,不見森林”,防止漏診、誤診的發生。
參考文獻
法國。在一間借來的、四壁透風的陋室里,居里夫婦在用最簡陋的儀器進行著無數次的試驗。為了提取被他們發現的一種輻射強度為鈾的200萬倍的白色粉末――放射性元素鐳,居里夫婦拿出所有積蓄,購買了8噸鈾瀝青礦石殘渣,經過近4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在1902年3月28日從這些殘渣中提取出0.12克純鐳,并測定了鐳的原子量為225。
8噸對0.12克,這是多么懸殊的數量之比!但為了科學的嚴謹和準確性,他們在不懈地努力著,甚至置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顧?!盎覊m、室內的空氣和我們的衣服,都成為具有放射性的……在我們工作的實驗室里,魔鬼的入侵已經發展到極為嚴重的程度。”居里夫人在向人們描述她實驗室內的鐳放射效應時這樣講。
在剛開始從事放射性研究時,由于不了解射線對人體的破壞作用,居里夫婦沒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又長期工作在條件很差的環境里,致使有害物質嚴重危害了他們的身體,使他們受到射線的灼燒和輻射,病情在逐漸加重。但即使這樣,他們也不曾中斷對放射源的研究。在1899-1904年間,居里夫婦就發表了32篇論述放射現象及其生理效應的論文。他們還與醫生一起研究將鐳用于治療癌癥,開創了放射性療法。
當鐳的發現及其在醫學方面的作用被肯定之后,許多人提出付高價購買專利。對此,居里夫人拒絕說:“我發現了鐳,但不是創造了它,因此它不屬于我個人,它是全人類的財產?!睘榱耸硅D盡快地服務于人民,他們拒絕申請專利權,并立即公開了提取鐳的方法,即使那時他們自己的生活還很艱難。
1903年11月,由于在放射研究方面的杰出貢獻,居里夫婦與貝克勒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06年,居里先生因車禍不幸逝世后,居里夫人仍然以堅強的意志生活著,工作著,繼續研究鐳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并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相隔8年的時間里,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里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她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后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
1935年,居里夫婦的長女伊倫娜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性物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們不僅繼承了居里夫婦的科學事業,也繼承了他們的崇高品德。1940年,他們把建造原子反應堆的專利權捐贈給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科室成立之初就是高起點起步,設備配置先進,配有ET-SPACE全身熱療系統;6-MVX線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全自動多葉準直器、多參數監護儀、**等先進設備,從而具備綜合治療腫瘤的較高的手段??剖业陌l展,技術水平的提高,除了先進設備外,還要有高水平的技術人員隊伍,科室目前有副主任醫師1名,主任醫師3名,主管護師5名,所有醫師分別先后在山東省腫瘤醫院、三0一醫院、西京醫院進修學習,并與上述醫院專家建立良好的學術關系,為業務的進一步提高和科室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核心競爭力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剖乙每焖俪掷m的發展,必須要有不斷學習進步的團隊,只有人才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利用先進設備為廣大病患解除痛苦。因此學習型團隊的建立非常重要。內三科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在完成繁重的日常診療工作外,利用業務時間進一步學習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的進展情況。
科室內定期舉行業務學習和病例討論,科內每位主要技術人員均先準備不同的講課題目,詳細準備好講課內容,然后在科內講課,使科內醫務人員共同提高,對疑難危重病人,鼓勵大家查資料,然后科內討論,這樣使科內人員的技術基礎比較牢固,解決疑難危重病人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同時加強對年輕醫務人員的業務培養,高年資、業務強的醫師一對一幫教年輕醫師,使他們的整體業務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科室內每一位醫生包括年輕醫生一對一帶教實習醫生和進修醫生,一方面促進他(她)們進一步加強業務學習,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家的教學能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鼓勵大家不斷總結經驗,撰寫醫學論文,兩年來發表學術論文9篇,從而推動大家的科研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科室的整體水平不斷提高,綜合治療水平處于市級先進行列,收治病人不斷增多,年收治各類腫瘤患者1000余人次,使病人足不出縣就得到高水平的診治和服務,特別是腫瘤全身熱療在我市是率先也是唯一開展的腫瘤治療方法,截至目前共治療62例腫瘤病人,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和社會效益,為廣大腫瘤患者提高了另一種治療希望,得到了醫院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贊揚。
三、加強學術交流,促進學科迅猛發展
科室主要技術人員先后在省、國家級著名醫院進修,因此與上級醫院的專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學術聯系,不定期邀請山東省腫瘤醫院、齊魯醫院腫瘤中心及**三0一醫院的專家來該科教學、查房,使他們能夠緊跟腫瘤專業的最新學術動態和發展,進一步了解上級醫院的治療水平,使我們的診治水平也有了進一步提高。
6月8日—9日,由中華放射學會熱療專業委員會主辦,**大學臨床腫瘤學院等承辦的第十屆全國腫瘤熱療學術會議在**腫瘤醫院召開,我院內三科作為全國縣級醫院的唯一代表受邀出席,會上,科室劉新華護士長的學術論文《晚期腫瘤熱療患者全身熱療中臨床護理的重要性—附53例報告》一文,作為本次會議的重點材料進行交流、研討,受到與會人員和專家的高度稱贊。
【關鍵詞】131Ⅰ;甲亢;輻射;防護
【中圖分類號】R6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025―02
1 131I 甲狀腺疾病治療
1.1 甲狀腺簡介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內分泌腺,位于頸前下方的軟組織內。棕紅色,質柔軟,甲狀腺的形狀呈“H”形,由左右兩個側葉和連接兩個側葉的較為狹窄的甲狀腺峽組成。甲狀腺重量平均為26.71g(男)、25.34g(女)。甲狀腺側葉位于喉下部與氣管上部的側面,上達甲狀軟骨中部,下至第6氣管軟骨環,后方平對第5――7頸椎高度。甲狀腺側葉呈椎體形,長約5cm,寬約2.4cm。
甲狀腺激素促進機體的基礎代謝,使絕大多數組織耗氧量加大,并增加產熱;維持機體正常發育,尤其對長骨、腦神經系統和生殖器官的發育生長十分重要。新生兒缺乏甲狀腺素,可出現呆小癥疾??;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可發生甲亢疾?。粩z食中碘的缺乏,會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
1.2 甲狀腺疾病的常見類型
經全民食鹽加碘后發病率很高的地方性甲狀腺腫已基本消除,但甲狀腺疾病仍然是內分泌領域常見的疾病。甲亢、甲減、甲瘤等甲狀腺疾病仍然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的重要疾病。
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狀腺炎癥、非毒性甲狀腺腫、甲狀腺腫瘤五種類型。
1.3 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方法及比較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是內分泌疾病中的常見多發病,國外統計其患病率女性為1.0%――2.7%,男性為0.1%――0.2%。國內來說,甲亢在女性人群中患病率約為2%,年發病率高達0.2%――0.3%,其中Graves病(格雷氏?。┘s占所有甲亢患者的85%。由于Graves病是占甲亢比例最高的甲亢類型,很具有代表性和研究的可行性,因此本論文以Graves病患者為對象進行了劑量、風險和防護方面的研究 。
目前公認的甲亢治療主要依賴三大手段:內科治療、手術治療和放射性131I治療。隨著醫學的進展,對三種治療方法各自特點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在選擇上述治療甲亢方法的傾向方面有了新的變化。
2 131I 給藥劑量的確定
60 年來各國學者發表了大量論文,探討確定最佳 131I 治療劑量的方法,其目的是兼顧高療效低復發并減少早期甲減的發生。放射性 131I 治療甲亢的關鍵是131I 的使用劑量。劑量主要是根據估計的甲狀腺重量、131I 有效半衰期和最高攝碘率推算而得。
2.1 131I 治療固定劑量法
所謂固定劑量法即對所有患者給予一個相對固定的劑量(常用 185――555MBq),不需要做復雜的吸收劑量計算,也無需設定每克甲狀腺組織的投 131I 量,其主要優點是臨床應用上簡單方便,缺點是造成較高的甲亢持續率和甲減率。
固定劑量法的療效主要取決于所給予的劑量,靈活性相對較差,雖然不是最準確,但卻是符合臨床實踐的廣泛使用的方法。
2.2 131I 個體化劑量計算法
個體化劑量計算法主要有按甲狀腺吸收劑量給藥和按甲狀腺攝取劑量給藥兩種計算方法。
2.2.1 按甲狀腺吸收劑量給藥
計劃甲狀腺的目標吸收劑量一般為60――150Gy,平均為70Gy,用T(cGy)來
表示。
2.2.2 按甲狀腺攝取劑量給藥
計劃每克甲狀腺實際攝取131I活度,用TL(MBq或μCi)來表示,根據甲狀腺的大小和病情來考慮,一般在80――120μCi(2.96――4.44MBq)之間。
個體化劑量計算法治愈率高,且節省了放射性藥物,放射性活度相對較低,有利于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2.3 131I 治療小劑量治療法
小劑量治療法是一次或者多次重復服用小劑量 131I,每次服用的 131I 的放射性活度為 0.5――2.5mCi,隔一定時間投給一次,直到臨床緩解為止,其特點是不用進行復雜的劑量運算,減少總劑量和甲低發生率,但接受多次在治療,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控制甲亢。
3 131I 治療輻射風險與防護
放射防護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確定性效應的發生,限制隨機效應的發生率,使之達到被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確保放射性工作人員,公眾及其后代的健康和安全。我們研究了 131I 衰變時釋放的 B 射線和 C 射線的類型,探討患者治療時對醫護人員造成輻射風險與防護。
3.1 131I 的物理化學性質
碘的原子序數是 53,屬元素周期表中 VII 族鹵族元素,共有 27 種同位素,即115I――141I,127I 是其中唯一的穩定性同位素。碘是人體內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微量元素,也是甲狀腺的主要成分。
3.2 131I 的外照射
放射性 131I衰變發出的γ射線能量較高。當甲狀腺患者服用 131I 治療藥物后,C 射線能夠穿出患者體外的體外,患者就會成為一個移動的輻射源,對親密接觸的家屬、醫護人員造成外照射,因此對于輻射防護措施的研究具有現實的意義。
根據 ICRP 規定,在患者服用>30mCi 或其輻射劑量率在 1m 處>50μSv/h 的情況下,應在特殊病房隔離 2――3d,以使其他患者得到充分的距離防護和屏蔽防護。文獻表明,單純用于治療甲狀腺亢進給藥,一個病人服用量在 185MBq(5mCi)左右給藥防護屏有 10mm 鉛當量、鉛玻璃有 30mm 厚即可基本滿足防護要求。
3.3 131I 的內照射
臨床上已廣泛應用 131I 治療和診斷甲狀腺疾病,患者口服放射性 131I 后,約有20%――30%的 131I 滯留于甲狀腺內,其余部分經過患者的呼吸、汗、唾液、糞、尿代謝從體內排出。其代謝物中放射性 131I 會蒸發到空氣中,呼出氣體中含有放射性131I 也會造成病房、住宅和周圍環境污染,構成對家屬的內照射輻射。
由于放射性 131I 會經過汗液和呼吸排除體外,文獻研究表明,用 131I 治療甲亢患者床單、被褥、枕巾中 B 污染結果表明,最高 B 污染處可達 4.1@104Bq,污染較嚴重,應當引起重視。由于水洗能夠有效的去除 B 污染,所以對于患者使用的床單和被褥應當及時清洗,降低放射性 131I 所造成的 B 污染。
參考文獻:
[1] 施秉銀.重視甲狀腺疾病的規范化診斷與治療.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2(2):99-100.
摘要肌筋膜疼痛綜合癥雖在上世紀50年代物理醫學已經使用于臨床診斷,而理解上看來還是不足的。目前很多醫生對腰痛的認識仍然存在許多的誤區,主要觀點仍停留在機械壓迫的理論上。本文作者結合臨床實際指出引發腰痛的常見肌筋膜綜合征,著重強調了梨狀肌和臀肌肌筋膜綜合征在腰痛發病過程中的地位。
關鍵詞肌筋膜疼痛綜合征腰痛
肌筋膜疼痛綜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疼痛性病癥,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無菌性炎癥而產生粘連,并有激發點(trig-ger point)形成。雖然MPS患者非常多,但臨床探討者很少,MPS在推拿科的就診者中亦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絕大多數推拿科醫生對MPS知之甚少,這嚴重地阻礙了MPS的診斷和治療。以下是關于MPS與腰痛關系的闡述,希望對臨床醫生更好地了解MPS,治療MPS有所幫助。 關于腰痛,高年資的老醫生也許還記得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腰痛”和“坐骨神經痛”常作為獨立診斷術語,時至今日,以“腰痛”作為獨立疾病看的已經很少了,但“坐骨神經痛”仍然是部分醫生經常作出的診斷。目前,對腰痛的正確理解上差距仍相當大。為了鼓勵下腰痛的研究,瑞典的Volvo公司在1993年專門設立了每個9000美元的三個有關腰痛的臨床觀察,生物工程和其他基礎科學研究的論文獎。看起來腰痛這一問題即便是在工業發達國家也是一至今未解決的難題。 腰扭傷或搬抬重物超出正常負荷或彎腰固定一個姿勢為時過久,其實即起始事件的微小外傷或過度使用,引起骶棘肌群的如腰髂肋肌,背最長肌或棘肌的某一個或全部發病形成腰痛,檢查可有壓痛和硬度改變。腰髂肋肌的“變硬”,病人自身可覺察肌發生“腫脹”,多裂肌多只有壓痛,摸不出硬度改變,可壓出不定位但相差不遠的扳機點;背棘肌可摸出條索樣變硬,背最長肌摸出像繃緊的寬厚帶。臨床上骶棘肌群不一定一同罹病,為利于治療,應弄清某一肌的癥象。觀察見即使骶棘肌一肌的肌筋膜疼痛綜合癥,多同時見梨狀肌和臀肌的受侵,至于梨狀肌和臀肌或骶棘肌誰發病在前,由于梨狀肌和臀肌只有“變硬”和壓痛多無自發痛,不易肯定。筆者推析可能是梨狀肌和臀肌在前,在腹下動脈的分支髂腰動脈血供影響下以及臀肌和骶棘肌及多裂肌起端附著交錯于骶椎后面和髂嵴易使骶棘肌和多裂肌發病,發現僅只坐久或某姿勢睡眠也可引起發病.此外治療時解決梨狀肌和臀肌的“變硬”和壓痛(有時摸不出來“變硬”只有壓痛)解決腰痛快得多。
腰痛在臨床上另一重要問題是由于受傳統上“骨及神經起源”的影響過深,將腰椎和椎間盤退行性改變作為腰痛的原因,多不加分析的似乎成為定論。于是不管腰痛性質如何,x線檢查幾乎成為必需的常規;特別是cT設施普及后。有時臨床不進行查體而是等待放射科報告作結論,以至治療形成如下不應該的情形:如放射科報告有退變,腰痛就推之系“骨質增生壓迫”,治療目標指向“骨質增生”,甚而給病人造成“骨質增生”是治不好的精神負擔。當cT報告有椎間盤突出不論有無必要即決定手術治療。尤其是cT可看出而x線平片不能顯示的椎間盤膨出,不分析腰痛性質,不查體,也可能不了解膨出和突出的不同涵義,也許誤解膨出即突出,或許將腰痛責之于“骨質增生”樣,膨出成為腰痛原因的另一擋箭牌。椎間盤膨出是可引起腰痛,而似乎僅見于腰骶聯合,呈久坐或站久時出現,變更姿勢好轉,推測坐站久時膨出的椎間盤抵于有竇椎神經分布的后縱韌帶所致。腰椎結構上除后縱韌帶外,椎體、椎間盤和黃韌帶是沒有神經分布的,因此椎體和椎間盤的退變是不會疼痛的。但有的學者曾提到人的骨關節退變有些帶有基因性質,如手指發生赫伯登結節者.其椎關節因是軟骨關節即也好發退變。由于椎關節包松動,椎體之間穩定性差,可形成椎移的偽性脊椎滑脫,也稱退行性脊椎滑脫。多見于第2及第3腰椎,后移一般不超過5mm。這樣病人因椎間韌帶在來回移動下附于椎體邊緣下處常發生骨化,和發生椎體邊緣的唇樣形狀的骨贅完全不同,乃為牽張性骨刺,常誤認為“骨質增生”。50歲以上的這樣病人極易在突然直腰時發生腰痛.腰活動嚴重受限,不敢翻身,站起,彎腰。推拿科稱之為椎小關節紊亂。如治療不及時或不當,處于微屈姿勢過久極易發生骶棘肌群的肌筋膜疼痛綜合征,且大多同時見梨狀肌和臀肌的肌筋膜疼痛綜合征,同時治療有利于解除腰痛;如不治療有可能繼之使闊筋膜張肌、髂脛束、腓骨長肌、腓腸肌和小腿筋膜及胭筋膜發病。偽性脊椎滑脫的椎管狹窄出現馬尾性間歇性跛行的并不多見,也許是腰4及腰5較少累及的原因,但筆者遇到過腰2的偽性脊椎滑脫因素猛牽拽治療不當發生脊髓圓錐損傷的中樞癱和后柱的楔及薄束傷害的感覺性共濟失調的病例。腰肌的肌筋膜疼痛綜合征不難治療,主要是查清受侵的肌肉給予治療,一般在幾天內即可解決腰痛。不過常見在用肘重壓的按摩治療使腰痛加重的病例,乃由于不了解疾病下治療不當的結果。
目前的糖尿病主要分兩種――1型和2型。二者都有高血糖特征,但病因和治療方法都不同。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類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健康組織,使身體停止制造胰島素。當病人自己的抗體攻擊胰腺的胰島素生產細胞時,這種病就開始了。自抗體只出現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而在2型中沒有,新方法就是通過這一點來區別它們。
研究人員開發的微芯片利用納米技術來檢測1型糖尿病,能把1型和2型快速區別開來。原有老方法用放射性材料來檢測自身抗體,需要幾天時間,每次花幾百美元。相比之下,微芯片不用放射性材料,幾分鐘就能出結果,每個芯片預計成本約20美元,可測試15次以上。而且微芯片用血量更少,不用抽血,只需指尖采血即可。
他們用該芯片對一些志愿者進行了測試,診斷出了哪些人患有糖尿病,而哪些人沒有。此外,這種方法對1型糖尿病高風險者,如病人的親屬也有利,因為醫生能在他們顯出癥狀之前,跟蹤監測他們的自抗體水平。
“自抗體就是個‘水晶球’。”論文高級作者、斯坦福大學露西爾?帕卡德兒童醫院兒科內分泌學副教授布萊思?費爾德曼說,“即使你現在還沒有糖尿病,如果你血液里有和糖尿病有關的自抗體,患病的風險就高,有了多種自抗體后,風險就超過90%了。”
十年前患1型糖尿病的似乎只有兒童,患2型糖尿病的似乎只有肥胖中年人。由于差異明顯,人們常省掉實驗室檢測,因為老方法昂貴而困難。但現在,約1/4的糖尿病兒童是2型,越來越多的成人糖尿病是1型,其原因尚不清楚。人們需要更好的檢測技術,因為現在病情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