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4 17:12: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專業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
為加強專業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充分認識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在新生進校的專業介紹中,對預防醫學專業培養方案作了專題講解;進入第8學期,多種形式介紹了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性;第10學期畢業論文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畢業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真正從畢業論文工作中得到鍛煉和培養。完成畢業論文后的調查結果顯示,97.92%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開展畢業論文教學,認為畢業論文環節可鞏固知識、培養能力。調查發現,學生認為畢業論文能鞏固專業知識、提高信息獲取能力、強化基礎知識、提高寫作能力、加強計算機應用能力、鍛煉表達能力和培養協作精神的分別達到9167%、85.4觀、70.83%、70.83%、81.25%、66.67%、70.83%;對于專業培養計劃中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知曉情況,學生于第1234學年知道的分別為27.10%、12.50%、37.50%和16.70%,還有6.20%的學生到第5學年才知道畢業論文環節。
二、學生開展畢業論文的知識能力
畢業論文工作也是一次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信息獲取能力、統計軟件與計算機應用能力、寫作能力的大檢驗。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均選修了文獻檢索課程,但開展畢業論文工作前,33.33%的學生從未進行文獻檢索,62.5%學生僅偶爾開展文獻檢索,僅4.17%的學生經常運用學校提供的網絡資源進行文獻檢索工作。畢業論文工作中,文獻檢索知識和能力主要來源于指導老師和學生的輔導與幫助,分別占85.42%和58.33%,檢索方式主要為圖書館網絡數據庫,占91.67%;認為文獻檢索可幫助選題、開題報告和論文撰寫的分別為35.4觀、43.75%和79.17%。
在論文過程中,僅14.58%的學生認為能熟練翻譯與文題相關的外文資料,79.17%學生認為外文翻譯困難特別是較難準確表達專業含義,即使是己通過了六級測試的學生也尚不能自如完成翻譯工作。
通過專題講座和指導老師幫助,學生基本掌握了開題報告書寫格式和要求,其中的立題依據、研宄內容、預期成果、技術路線等內容書寫正確率分別為87.50%87.50%和54.17%。
在畢業論文資料收集整理前,85.42%的學生基本掌握了統計圖表的使用,但在論文工作中,初次使用統計圖表時,仍出現較多的應用錯誤,其中表題圖題、表目設置、表線、有效數字和單位、圖形圖標錯誤率分別達21.83%、31.25%、33.33%、22.92%、20.83%有關統計指標的正確選用調查結果顯示,有20.83%的學生在資料分析中不能正確選用統計分析指標。
畢業論文過程中,87.50%的學生采用了統計軟件,12.5%的學生因為原始資料的限制,僅用了描述性統計分析,采用的統計軟件類型主要是SPSS和Excel,雖在論文工作前,77.0極的學生己經學習運用過某種統計軟件,但實際應用過程中,只有14.58%的學生能熟練運用統計軟件,而85.42%的學生不太熟練甚至生疏。
通過學習和練習論文寫作,掌握和基本掌握論文書寫格式的學生分別占43.75%、56.25%,論文撰寫知識主要來源于指導老師(占93.75%)論文撰寫的難點主要為討論、英文文摘和結論,分別占66.67%、41.67%和27.08%。
三、學生對畢業論文工作的評價與建議
調查學生對畢業論文管理過程、自己和指導教師在畢業論文中精力投入、影響畢業論文工作質量的評價及對畢業論文工作環節的具體建議,結果顯示,認為畢業論文管理好、一般和差的學生分別為37.5%、5&33%、4.17%;72.92%的學生認為自己在論文撰寫過程中能全身心投入,通過查閱資料、整理資料、及時與指導老師溝通,保證畢業論文進度和質量,27.0%的學生則認為自己精力投入一般;關于“指導老師在畢業論文工作中投入的精力程度”評價,60.42%學生認為帶教老師非常投入,35.42%的學生認為老師一般投入,另有4.16%的學生人認為帶教老師完全未投入。
通過挖掘資源、過程管理以及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畢業論文質量得到基本保證,并逐年提高,2004屆、2005屆、2006屆畢業論文優良率分別為85%、87%、94%,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存在,畢業論文質量影響因素絲毫不能忽視,專業學生認為影響畢業論文的因素包括學生時間保障和重視程度、指導老師的能力和投入、工作條件、考研求職壓力影響和過程管理等,回答率分別占81.25%、77.08%、75.00%、70.83%、50.00%。
親歷畢業論文工作后,學生感慨良多,提出了很多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建議,調查結果顯示,58.40%學生建議應于第9學期開始布置這項工作;關于文獻檢索課程開設時間,54.17%的學生認為3-4學年學習較合適,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因為網速慢、圖書館數據庫不全和學生文獻檢索方法的欠缺,影響了文獻檢索的質量,建議今后信息獲取條件能得以改善。另外,在“你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改善還有何建議?”的開放式問卷中,不少學生提出增加工作時間、加強論文前期課程理論結合實際教學、學生自主選擇題目和指導老師、增加工作經費、嚴格過程管理等方面的建議。
四、結語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親自參與畢業論文工作,掌握了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并真正體會到畢業論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選題,可以啟發學生科研聯想和發現實際工作急待解決問題,通過資料檢索和閱讀,可以提高學生信息獲取能力和專業知識面,通過資料整理分析,可以鞏固統計軟件和計算機知識和能力,通過論文的修改和寫作,可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通過論文答辯過程,可以鍛煉學生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總之,畢業論文為學生搭建了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平臺正如教育部辦公廳在2004年下發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的“畢業論文在培養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宄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實踐環節”。
關鍵詞:精英;應用型;護理;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搖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0-0173-03
隨著21世紀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療衛生的迅速發展,老齡化社會對護理的剛性需求,人們對護理品質的期望,社會急需高品德、高智能水平、創新精神強的應用型護理本科人才,而這些正是精英化人才的重要特征。中國本科護理教育自1983年得到恢復,至今已有30年,護理本科畢業生數量已得到了大量補充,而護理研究生數量有限,他們大多成為護理教學的師資,因此在護理實踐中缺乏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可見當下在第一批護理本科院校中開展精英化教育的探索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我們面臨的重要挑戰。
一、護理本科畢業生中缺乏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原因分析
當前,護理本科生中缺乏精英化應用型人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目前護理本科教育的培養體系陳舊僵化:我國招收第一批本科護理專業的學校大多擁有國內一流的臨床醫學專業,并且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專業的基礎醫學教育在師資和教學模式上幾乎是完全重疊的,這種在臨床醫學框架下開展的護理本科專業培養模式,尤其是早期沒有體現護理特色的基礎醫學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作為一級學科的護理學學科發展,培養體系落伍于“全人護理”的現代護理理念,因而導致了護理本科畢業生知識能力優勢不顯著,達不到精英化人才的要求。第二,護理畢業生大量流失:高考后進入第一批本科院校的護理生大多為專業調劑生,因此專業思想極度不穩定,加之社會對護理專業的偏見[1],家人對專業的認識不足等等,使得她們的專業認同度低,因此畢業后很多學生通過報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或者通過在其他行業就業等方式,達到改變未來職業門類的目的,最終導致了護理畢業生的大量流失。因此,如何通過教育改革將這些優秀的高中畢業生培養成優秀的護理專業人才,在工作中發揮其領軍性人才的作用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二、“以人為本”設定人才培養目標
發達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即以“以人文本”為靈魂開展教育改革[2]。“以人為本”必先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同學生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高要求,即以學生的素質、需求為基礎,針對市場中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匱乏的現象,結合學校教學資源設定培養目標。只有這樣才能提升他們對未來職業價值的認可,使他們未來能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中成為護理骨干。
三、以有用教育和專業情意培養結合的教育理念,構建“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所謂的有用教育就是不僅教授學生現在有用的知識和技能,而且傳授學生未來可能有用的知識和技能,也是精英化人才培養的有效措施之一。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育健全的人格。正如愛因斯坦指出的:“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在教育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給予他們人性的關愛,關注護生的身心發展,認識護理職業價值,感悟“恪盡職守、關愛、奉獻”――護理專業情意。構建以有用教育和專業情意培養融合的“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見圖1):體現護理教育整體觀的課程體系,社會活動和課堂教育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形成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融知識、能力、情意于一體的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平臺建設,師資的一體化建設。
(一)體現護理教育整體觀的課程體系,加大教學改革幅度
打破傳統的基礎-專業-實習“三段式”教學模式,通過課程知識整合,教學方法改革,加強醫學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護理專業課及實踐環節的聯系。早期教育注重促進學生專業主體意識的萌動和主體能力的發展,后期教育注重促進學生的專業主體意識的強化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專業知識能力循序發展中,同時經歷專業認知、專業認同、熱愛專業的思想歷程。
1.優化整合基礎醫學課程知識,凸顯護理特色。通過基礎醫學和相關護理專業課程的整合,增強基礎知識的有用性[3]。將解剖學和護理學基礎進行部分整合,開設護理應用解剖學;在生理學教學中融入護理理論,將生理活動與整體護理概念相結合,并和護理學基礎、健康教育部分課程內容整合,增加與護理工作密切相關的公共衛生知識、康復指導、保健等活動與內容[4]。通過開展主題活動,在提高知識技能的同時,提高專業認知、對職業價值的認可。
2.建立綜合實驗實踐課程群,培養專業實踐能力和專業情意。從1―4年中,在每門課程開設的綜合實驗或綜合實踐課基礎上,開設高度綜合的形態學和機能學實驗[5],以及臨床護理綜合技能訓練、專業創新思維訓練、護理人文社會素養等綜合實踐課程。機能學實驗緊緊圍繞護理專業能力與專業情意教育特點設計實驗,形成生命體征的評估與生命活動、肝、腎損傷及治療、急救與護理等專題。綜合實踐環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項目為依托,在學校、醫院、社區中開展社會服務、護理實踐、護理研究。提高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且最大程度激發了學習、研究、創造、主動實踐的潛能,同時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從知識、能力、情意全方位對學生進行一體化的精英化培養。
3.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改革教學方法及評價方法。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目標,以激發學生主體積極性為手段,課程中運用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PBL學習、合作學習、小組討論、項目學習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構建系統傳授與探索研究結合、課內與課外結合、社會活動與課堂教育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學習體系,使學生充分利用各種積極因素,優化學習過程[6],促使學生內在知識的建構,以成就感促進專業認同感及專業熱愛的培養。另外,通過節點教育和課堂人文環境的塑造,切身感受人性的關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專業價值和態度。科學地評價教育結果,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肯定并鼓勵他們的付出與學習結果,采用多形式的考核方式:科普小論文、知識競賽、學生講課等。在學年綜合測評分中充分體現學生課外的學習成果,如、專利申請、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等,形成結果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體系。
(二)融知識、能力、情意于一體的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保障平臺建設(見圖2)。
1.課外個性化培養平臺。學生根據自身的設計,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特色方向。通過開設國際護理的全英文課程,邀請美國注冊護士授課,為有志于國際護理的學生提供發展平臺;開展職業道德、前沿護理理論和技術、老年護理、長期照護、麻醉護理等專科護理課程的系列講座;通過國際交流項目,為學生提供海外學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港澳臺校際間活動,上述措施為學生成為精英化應用型人才提供了培養平臺,并且拓展了學生對護理的認識,提升了專業認同感,更對未來職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2.健康校園活動和校內開放實驗室制度。針對群體人口健康,倡導健康促進校園,開展校園的健康教育活動;以項目為載體參加市級各項與健康有關的公益活動;利用所學知識理論,借助教學標本,通過每年“5.12”國際護士節進行健康宣教、優生優育宣傳活動。課余開放實驗室,提供學生實踐創新的場所。學以致用,學生在實踐中不僅培養了知識應用能力和專業情意,而且專業價值得以體現,提升了護生的成就感。
3.搭建學生實踐、科技創新的平臺。服務社會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與周邊社區合作,搭建以老年護理、社區護理、慢性病護理為特色的社區服務、社區實踐平臺;借助教學、實習醫院的病源、病種資源,搭建臨床護理實踐、研究的平臺。以課程的課外訓練任務、畢業論文為導向,鼓勵學生在社會服務、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中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并在臨床實踐的教學管理中,采用實踐任務管理模式,課間見習和集中見習相互補充的實施策略,給學生提供自由發展、創新的空間和時間,提高精英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效果。
(三)一體化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培養人才的保障,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直接影響了人才培養的結果,只有在基礎醫學師資和護理專業師資在護理教育整體觀、教育理念上達成共識,樹立精英化應用型護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理念,并將該理念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中,才能使精英化應用型培養體系實現預設的培養目標。
1.師資隊伍的融合。打破基礎醫學教師和護理專業教師間的學科界限,同進共退,組建相互滲透的教學團隊,護理專業教師早期就參與如生理學等課程的教學活動,基礎醫學教師在后期也參與實踐課程、畢業論文等教學活動。這種共同參與基礎醫學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活動,使教師間取長補短,得到了共同提高,極大地促進了教學工作的相互銜接、延續性及課程整合。
2.科技創新導師制、畢業論文導師制、課程課外訓練導師制。①畢業論文導師制:國內大部分護理專業沒有畢業論文的要求,10年前我們將護理專業畢業論文納入了教學計劃,學生在第四年進入臨床實習時就配備論文指導老師,實習中期確立論文內容,實習結束后進行論文交流和評比,優秀論文推薦發表。②課外課程訓練導師制:學生通過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課程的課外訓練任務配備專門的輔導教師。③科技創新導師制:根據1~4年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設計了不同級別的創新活動(見圖2),而且創新活動的難度呈階梯式提高,創新活動的原則是提升專業主體意識和綜合能力,形成了學生間的循環接力運行流程: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專業實踐中形成自主科研項目。在教師指導下,以具有護理特色的項目為載體,組建以高年級為主的大學生創新團隊,開展創新活動。創新團隊成員帶領低年級的學生開展與項目相關的活動,引導低年級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設計和興趣。周而復始。
四、結語
高質量人才培養應符合三個基本要求:即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科技文化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才自身發展的基本要求。教育者構建的培養體系最終是為學生服務的,只有獲得了社會、學生共同認可的培養體系才有存在的價值,只要讓護生在我們構建的體系中享受學習、享受實踐、享受創造的感覺,讓社會得到真正需要的護理“人”,才能實現高等護理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玉梅.護理人才流失的分析與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7,(08).
[2]席成孝.從發達國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看我國地方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安康學院學報,2013,(01).
[3]楊艷艷,楊桂染,閆瑞霞,趙文濤.PBL教學法在護理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中的運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1).
[4]邱麗穎.通過解釋生命現象,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
[5]李英.開發醫學綜合實驗對護理本科生專業素質的培養[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
[6]周雷,楊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實施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