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農技推廣論文

農技推廣論文

時間:2022-04-13 09:29: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農技推廣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技推廣論文

農技推廣論文: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技能的提升

人員配備不足,公共服務力量單薄

技術力量薄弱,服務能力不足。安徽省現有鄉鎮農技人員11603人,平均每個鄉鎮有工作人員4.9人,有相當一部分農技推廣機構僅1-2人,村級無正規農技人員。鄉鎮農技人員總量不足,且學歷和職稱偏低問題也很突出。據統計,我省鄉鎮農技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中,中專及高中以下學歷占40%左右,近50%的人員仍然是初級職稱,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長期得不到更新和提高,對“四新”技術推廣和應用感到力不從心,在服務現代高效農業中顯得無所適從。受地方財力、人員編制、鄉鎮地域的限制,鄉鎮農技隊伍難進入、人員難增加,鄉鎮之間農技人員難調配,鄉鎮農技隊伍缺乏活力。

技術服務單一,農機農藝不配套

目前我國的基層農技推廣功能尚不齊全,服務尚不到位,不同專業站和人員多在自身專業范圍內開展農技服務工作,未能整合有限資源而形成合力,開展農技一體化服務,造成農機農藝不配套,良種未能良法,種養業銜接不好等等;未能發揮一些優良品種的產量潛力和效益。這樣,不僅降低了農技推廣體系中人力資源的作用,也大大降低了現有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效果。

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的對策

1整合資源,加大投入,推行綜合建站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力爭三年內在全國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公共服務機構”,現時間已過,健全基層農技推廣公共服務機構任務迫切。因此,筆者認為,上級政府部門應盡快進一步組織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項目,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綜合建站”的基本思路,對鄉鎮公共農技推廣服務機構推行綜合建站,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并實行以“條”管理為主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管理體制。鄉鎮農技站、畜牧獸醫站、水產站、農機站、農產品質監站等沒有建設或正在建設的地方,各地要進行資金和存量資產整合,將相關站建設資金納入綜合建站一并考慮。已建好畜牧獸醫站、農技站、農機站的地方,可通過資產置換,實行資源整合,建設綜合站;或利用現有資產進行改造裝修,按辦公區、生活區、咨詢培訓區、檢測設備室等不同功能區,將分散的場所整合建設綜合站。

綜合建站條件不成熟的地方,要統籌土地資源,集中選址,實行分步驟、分行業集中建站,最終形成方便群眾的農業公共服務集中辦公區??h鄉兩級政府要負責協調好綜合建站或分行業集中建站的用地指標問題。每個鄉鎮站基本建設投資規模應不低于60萬元的標準。同時,盡快研究配備必要的試驗基地、培訓場所、信息化辦公設備、檢驗檢測設備和交通條件。國家力爭通過3年左右時間完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基礎設施條件,其中糧食等農產品主產省應優先保證。

2充實優化鄉村農技推廣隊伍,保證必要的推廣經費

針對我國當前鄉村農技推廣人員嚴重不足和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國家應統籌規劃,參照大學生村官的一些做法,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公開招聘、競爭上崗、擇優聘用的方式,選拔一批能扎根農村,熱愛農業,有真才實學的大學生,充實到鄉村農技推廣隊伍中。這不僅能減輕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而且對促進農技推廣工作開展,保障糧食等農產品安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將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個鄉鎮站人員編制數原則上應不少于8人,每個村原則上要有1-2名農技人員。同時要優化隊伍結構,推行以人員聘用制和崗位管理為核心的人事制度,實現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

完善考評制度,將農業技術人員的工作量和進村入戶推廣技術的實績作為主要考核指標,將農民群眾對農業技術人員的評價作為重要考核內容。改革內部分配制度,將農業技術人員的收入與崗位職責、工作業績掛鉤。切實搞好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完善技術職務評聘制度,不斷提高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要認真落實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工作經費,每人每年按不少于3000元標準安排鄉鎮農技人員工作經費,按每人每月不少于500元標準給予村級農技員工作補貼,上述經費由省、縣財政共同承擔。鄉鎮站(區域站)農業公共服務人員工資和工作經費須全額納入省、縣級財政預算,并隨財政增長的比例逐年增長。

3建立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機制

要培育多元化農技服務組織,通過優惠政策積極支持農業科研單位、教育機構、涉農 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民中介組織等參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實現農業技術的社會化服務、市場化運作和企業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的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和財力資源,彌補政府農技部門技術力量不夠和經費的不足。

4探索建立農技推廣全程服務機制

隨著農民進城打工人數的增加,農村留守農民年齡的增大,現代農業對技術要求的提高,農業生產越來越需要科技的全程服務。目前,我國現有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多數是為農戶開展農機、植保等訂單服務,滿足了農戶的一般需求,但生產中象水稻育苗與機插秧等一些關鍵技術服務得不到解決,更缺少全程服務。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一些農業企業已開始探索,并在若干主要農作物生產中進行農技推廣的全程服務工作,如中國種業50強企業——安徽天禾種業,率先在水稻生產中探索以育苗產業化帶動基層的全程農技服務,推行“四代一管”服務模式,促進了農技的推廣應用,即為農戶“代育秧、代機耕、代機插、代收割和田間管理”,較好地實現了農藝與農機相配套、良種良法相結合的水稻生產全過程的“保姆”式服務,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廣大農民的青睞,央視新聞聯播也對此進行了綜合報道,為社會化的農技全程服務探索了一條新路子。認為上述水稻生產全過程的“保姆”式服務應引起政府的重視,應進一步總結各地的經驗,探索建立農技推廣全程服務機制,以適應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保障糧食等農產品有效供給的要求。

農技推廣論文:怎么搞好農技推廣工作

農技推廣工作的創新性

加強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他們的工作給予大力支持,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搞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

1.1 農業技術推廣的特點是社會效益很好,但自身效益不佳 因此,要適當增加農技推廣的財政預算,加強農技推廣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技推廣工作條件,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地位與待遇。對公益性、共性關鍵技術的推廣與示范工作,各級財政要確保試驗、示范和推廣所需工作經費。搞好農業技術推廣,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必須做到“實際、實用、實效”,要突破關鍵環節,抓出亮點,抓出特色。切忌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政府在搞好對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要加大農技推廣的投入。確保推動農技推廣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2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技人員的業務知識要不斷更新和補充 1)要建立激勵機制,鼓勵農技人員參加農業院校的自學,全面提高農技隊伍綜合素質。2)業務主管部門要經常組織開展學術論壇、學術講座等專題研討會,通過基層專業技術人員與學術專家共同研究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讓基層人員學到最新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把農民的需要反饋給專家。3)創新管理機制,盡快扭轉農技推廣人員社會地位低、待遇差的現狀,以此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農技推廣的主力軍作用。

2 農技推廣的方式

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加大農民培訓力度,全面提高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選擇、采納和應用先進技術的能力,促進科技向現實生產力主動滲透轉化。農民是農業發展的主體力量。要把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常抓不懈。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充分發揮科技示范戶的帶頭作用,組織科技示范戶現身說法,拓寬對農業新技術的宣傳推廣渠道,積極扶持廣大農民組建各種專業技術協會,引導農民自覺學習和交流農業新技術。要按照技術服務農民服務產業的總體要求,樹立為產業發展全面推廣與全程服務的新觀念,建立多元化服務主體。

2.l 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場建設,突出抓點示范 農業科技示范場是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千的主要場所之一,是新技術、新品種的展示平臺和窗口,農技推廣單位要按照以站辦場,以場養站,示范與推廣相結合,產業發展與自我發展共生存的發展思路積極興辦農業科技示范場,引導農民群眾學技術、用技術。

2.2 強化農技推廣機構與龍頭企業的有機結合,更好地服務于農業產業化 農技推廣機構要圍繞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按照市場的要求和運行規律,為龍頭企業開展全程科技服務,龍頭企業建基地,農民積極來參與,農技人員搞服務。形成農民、企業和農技人員三贏的有償服務形式。

2.3 要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 鼓勵和引導他們進入農業技術服務行業和領域參與基層經營性推廣服務實體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不斷增強農業科技推廣轉化能力。通過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推廣技術,最大限度地挖掘組織內部的推廣潛力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要鼓勵高素質農民進入村級基層組織和農民合作組織中,發揮他們的傳、幫、帶作用,加速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普及。要采取優惠措施充實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力量,各類農業科研、教育及農技推廣部門應加大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技術隊伍培訓力度。

3 農技推廣的實施策略

3.1 科學設立崗位 農業綜合服務站屬公益性事業單位,無創收來源,期待界定農技推廣工作的公益性職能。根據公益性職能的要求,增強充實區縣級農技推廣中心,科學設崗。確保農技隊伍穩定發展,更好地為農民服務。對在編人員加強技術培訓,促進知識更新,增強農技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3.2 提高服務效率 現有農技推廣機構、設施和條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構建新的推廣服務體系。1)科學定編,定崗定員,財政足額預算資金,確保公益性職能人員的工資和經費。2)養老統籌,合理補償,放活經營性農服務。3)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充分實施,逐步配套改革推進農技推廣服務的軟硬條件和手段。

4 結語

推廣農技服務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尤其是農技干部,更要加強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的提高,更深入基層、實際,探索農技推廣的新方法、新措施、新途徑,面向市場,找準位置,了解農民需要什么,應該干什么,真正解決農民增收難的實際問題。

農技推廣論文:農技推廣法貫徹實施若干問題的對策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于2013年1月1日頒布實施。通過修訂,首次明確了農技推廣機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對機構設置、管理體制、人員編制、崗位比例、上崗條件、考評制度等提出具體規定;明確了農科教、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群眾性科技組織、農民技術員為農技推廣體系的組成部分等,其針對性、約束性、可操作性顯著增強。這對進一步加強農技推廣、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必將加快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當前貫徹實施新修訂的農技推廣法,需依法完善農技推廣機構設置,穩定推廣隊伍,著力開展農技推廣機制創新,促進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發展,強化農技推廣保障措施落實等。現結合廣德實際,提出值得思考的相關問題。

1 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設置模式與職責發揮、明晰的問題

就種植業農技推廣機構而言,廣德縣級機構1987年正式成立,編制70人,機構、編制、人員較穩定。1992年“三權下放”人財物歸屬鄉鎮政府,機構管理體制、編制、人員處于較多的調整變動中,成立時全縣有90余人,由縣級管理;1996年縣級收回,定編141人,實行垂直管理;2000年再度下放,并實行人員的清理清退,明確編制50人,核減91人,歸屬鄉鎮農村經濟技術服務中心。2006年以來,在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及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精神推動下,針對鄉鎮“中心”事務繁多,推廣服務不到位,人員素質偏低等一系列問題,縣級推廣機構,開始設想按農業生產區域化、產業化發展的需要,建立縣級派出機構區域中心站。目前已掛牌建立5個,正在抓緊基礎設施建設與完善。這一做法符合農技推廣法第十二條之規定,問題是根據農技推廣法第十一條國家農技推廣機構履行的公益性職責來看,設置綜合性的區域站應較為合理。但就目前狀況,縣級是有各相對獨立的部門負責,區域站綜合設置,存在如何理順,具體如何設置,才能符合區域農業發展要求,才能確保農技人員發揮最大效能,才能有效履行農技公共服務機構的公益性職責的問題,值得試點與探索。這是其一。其二,農技推廣法第十一條明確規定農技公共服務機構的公益性職責有7項,需根據各公共服務機構的職能劃分,具體細化分解,明晰其職責范圍的問題。

2 “一主多元”相結合的農技推廣服務組織合力運行,有序發展的問題

農技推廣法規定:“農業技術推廣,實行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與農業科研單位、有關學校、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群眾性科技組織、農民技術人員等相結合的推廣體系?!泵鞔_了以基層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的多元農技推廣服務制度。這種推廣制度廣德縣一直在進行探索實踐,目前主要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技術推廣部門協作開展技術攻關,新技術研發、推廣及科技示范項目的實施;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合作建立研發基地;科研院所與銷售商、技術推廣部門協作建立新品種示范基地;生產企業與銷售商、大農戶(合作社)、技術推廣部門共同實施新農藥、新肥料應用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直接服務農戶等等。但這些合作、協作除個別外,大都組織松散,力度不足,處于經常性的變動之中,難以做到分工協作,合力運行,其結果還是單兵突進,服務重復、低效,甚至相互抵毀,造成不良后果。農技推廣法規定的目的是形成農技推廣多元合作的新機制,適應農業、農村、農民的公益性需求和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發展。如何依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技術成果、發揮技術攻關優勢,公益性推廣部門的技術服務、示范基地帶動優勢,企業、經銷商的產品宣傳、品牌推廣優勢,專業合作社的規模應用、技術需求優勢,以及群眾性科技組織的技術普及優勢等,促進多元農技推廣組織有序、合力運行,多元協同作戰,提升服務效果等,是否要明確各級協調機構,區域統一統籌,明確各自職能,分工管理等相關規定。

3 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機構人員編制的確定、技術崗位的設置、落實及工作責任制度、考評制度建立等問題

2000年“三權下放”時,廣德縣明確縣農技推廣中心編制為70人,鄉鎮農服中心從事種植業技術推廣的編制為50人。就了解的情況看,目前應沒有變化。農技推廣法明確了農技推廣機構的公益性定位,為確保公益性職能的有效履行,第十三條規定了機構編制測算依據的原則。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是,是否對編制進行重新確定,由那一層級、部門督促落實等。就編制的確定,一是要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利于合理測算;二是要明確不同地方的縣級與鄉鎮級比例;三是全省是否實行管理體制統一與理順,若以鄉鎮管理為主而設立區域站,區域站編制來源需明晰等。

農技推廣法規定的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的崗位設置,在廣德縣目前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存在有在編不在崗問題。一是鄉鎮挪用在崗農技人員從事鄉鎮“中心”工作、隨意安置非專業人員等問題嚴重;二是縣級機構受現有編制限制等原因,有10a左右時間沒有進人,且有調出,出現人員老化、知識老化、專業結構不合理、非專業人員較多等問題。針對現實問題,農技推廣法在實施過程中,要制定相關辦法,明確落實時間表、落實方法及獎懲政策等。

農技術推廣法第三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農技推廣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對其管理的國家農技推廣機構履行公益性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考評,各級農技推廣部門和國家農技推廣機構,應當建立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責任制度和考評制度。因此,應探索按區域農業發展實際,合理設置服務崗位,將服務職責細化落實到崗位,實行責任到人;建立完善的工作考評制度,按區域范圍以機構職能、崗位職責、工作目標、工作實績等為依據統一制定,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制定考核辦法,明確考評組織、標準、方法、程序等。

4 政府支持用于實施公益性農技推廣項目及保障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業務開展的經費保障問題

現實狀況是,廣德縣農技推廣縣級機構(包括區域站)人員工資及相關補貼來源于縣級財政,鄉鎮的來源于鄉鎮政府,縣級機構財政預算少量的推廣業務開展工作經費。多年來,農技推廣機構在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扶持下,實施了大量的惠農項目、技術推廣示范項目、公益性農技服務基本建設項目等,這些項目 相對于其他部門實施基本建設、公共建設項目,明顯的特點是不含前期工作經費,給項目實施及農技推廣業務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一定的困難。農技推廣的業務工作經費不足及實施農技推廣項目無專項資金,已成為農技推廣活力展示的主要限制因素。

農技推廣法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條分別對政府財政預算保障用于農技推廣資金;籌集農技推廣專項資金,用于實施農技推廣項目;各級財政共同承擔農技推廣機構業務工作經費;各級政府保障和改善縣、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和待遇,并依照國家規定給予補貼及保障農技推廣機構獲得必需的試驗示范場所、辦公場所、推廣和培訓設施設備等工作條件等作出了明確規定?,F在的問題是如何落實?當前可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等落實,加快基層推廣機構設施條件建設,切實提升基層推廣服務能力,實現農技人員工作有場所,服務有手段,下鄉有工具。設想有效果的方法是,省級相關部門,通過調研明晰縣鄉農技推廣機構履行公益性職責所需工作經費測算標準和需達到的最低額度,同時明確省及其以下各級財政承擔比例并依法納入預算保障。此外,各級政府從農業發展基金中,籌集農技推廣專項資金,也需有規定的提取比例標準,按需用于實施農技推廣項目等。

5 面向區域農業產業需求及技術瓶頸,引進、示范、推廣關鍵技術的渠道通暢問題

廣德的農業發展同10a前相比,特色作物的專業化種植、設施化高效栽培快速發展,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涌現,大田作物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型農技服務組織及生產經營方式持續產生。這些新生事物的出現,既給農業發展帶來活力,也給農技推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益加劇的市場競爭及高效益的生產追求,使專業種植者及廣大農民在生產經營中,既會出現各種問題,也對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從而形成了新的實際需求。如何了解和滿足農戶對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并能得到有效解決是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機構、農技人員為農服務機制創新的問題之一?,F在可依托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全面推行“包村聯戶”的工作機制和“專家—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典型特色農戶)—輻射帶動戶”的技術服務模式,開辟“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生產需求快速反映,技術難題快速協調解決的技術渠道。今后,關鍵是要探索保持通道暢通的經費來源及工作激勵的方式、方法等。

農技推廣論文:農技推廣區域站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經驗

祁縣是全國12個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縣之一。去年9月國家農業部等5部委正式批復試點方案之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組成了由縣委副書記、縣長曹煜為組長,分管副書記、副縣長、縣委組織部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農技推廣體系改革領導組,按照組建機構、細化方案、宣傳發動、站點組建、選聘人員、建章立制開展工作等6個階段,嚴密組織,分步推進。目前,試點工作已進入建章立制,開展工作階段,整個工作即將結束。

根據國家五部委的《批復》,祁縣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是按照"兩個分開,突出六大創新,達到四個確保"的總體思路進行的?quot;兩個分開",即:行政和事業分開,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分開;"六大創新",即:創新管理體制、創新機構設置、創新服務體系、創新推廣隊伍、創新服務手段、創新人事管理制度;"四個確保",即:通過改革,實現四個確保,確保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加強,確保公益性職能強化,確保國家農技推廣隊伍優化,確保公益性機構經費保障。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工作,預期目標有望得到實現。

一、理順管理體制,形成了"分行業跨鄉鎮設立區域站,四權歸縣,垂直領導"的管理模式

改革前,全縣8個鄉鎮,鄉鄉設站,人、財、物、事全部下放鄉、鎮政府,縣級業務部門只保留業務指導權。農技推廣人員整天忙于鄉鎮中心工作,農技推廣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得不到保障。改革后,根據全縣產業布局,分行業跨鄉鎮設置12個區域站。其中種植業4個,畜牧業5個,農機化3個。將區域站的人、財、物、事四權/!/收歸縣級對應部門,實行垂直領導,確立和鞏固了縣級推廣機構在農技推廣中的主導作用,保證了農技推廣隊伍的專職專用。

二、推進"兩個分開",實現職能分離

"政事分開",根據農業法的規定,確認農業局為全縣農業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部門。農技推廣中心,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農機化服務中心、水產養殖技術推廣站為事業單位。經營管理局從農技推廣體系中剝離出來,改為縣政府的直屬事業單位。農業局所屬種子公司、良種場、農機中心所屬農機公司改制為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收自支、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農業行政執法上組建了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大隊。專事農業行政執法工作,實現了行政與事業,公益性和經營性的職能的兩個分離,使其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三、實行縣、鄉聯動,強化基層農技推廣隊伍

在改革試點中,祁縣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上實行了縣、鄉聯動。在分行業、跨鄉鎮設立區域推廣機構的同時,在人員的配置上貫徹了縣區4:6的配置原則。全縣國家農技推廣機構總編制186人中,調劑30名為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編制,12名為農機培訓校編制,其余144名均按縣4比6的比例予以落實。其中縣農技推廣中心超編的11名人員全部充實到了基層,強化了一線,解決了農技推廣隊伍長期存在的頭重腳輕、本末倒置的弊病。

四、創新人事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得以優化

改革中,我們在人事管理制度上全面推行了全員聘用、競爭上崗。根據縣中心和區域站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科學設崗,以崗選人,端掉了"身份上的鐵交椅"。工資分配上,由縣財政按全部農技推廣人員基本工資總額的10提取,和年終獎勵工資捆綁使用,從德能勤績四個方面分兩次考核后,與績效掛鉤,進行再分配。打破了在工資分配制度上的"大鍋飯"。為激發農技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奠定了制度基礎。

五、發展社會化農技服務組織,實現農技推廣多元化

大力發展多元化的農技服務組織,形成國家興辦與國家扶持相結合,無償服務與有償服務相結合的農技推廣體系,是改革試點的重要內容。縣委、縣政府在改革中制定了優惠政策,從政治上支持、資金上扶持、程序上簡化等方面進行重點幫扶,鼓勵和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大專院校、新型專業組織和民營企業來我縣興辦多種形式的經營性農技服務實體,開展有償農技服務。目前,全縣已有多種成份的農技協會50個,農資經營企業(戶)79個,以全國百強農技協會--康泰精品果業協會為代表的養牛協會,蔬菜協會、乳業協會、農機協會、農民經紀人協會已經成為農技推廣的必要組成部分。初步形成 了縱橫交錯,上下貫通的農技推廣網絡,一個以國家興辦為主,多元化社會推廣為輔的農技推廣體系初現端倪。

改革試點工作探索性強,涉及面廣,既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現成模式可以參照。為了確保體系改革的科學性、可靠性和穩妥性,祁縣縣委、縣政府黨政一把手掛帥,縣長總抓。一是強化領導,做到責任落實。為加強改革工作的領導,縣委、縣政府專門成立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副書記、縣長曹煜擔任,副組長由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縣委副書記張俊慧,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郭午生,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盧傳杰擔任,成員由農業、宣傳、紀檢、編辦、人事、科技、財政、畜牧、農機、農經等部門以及各鄉鎮的行政領導組成,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二是實事求是,精心制定實施方案。制定一個既符合五部委《批復》原則要求,又符合本縣實際情況;既具有超前性,又具有科學性;既具有規范性,又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實施方案,是改革試點工作的基礎所在。因此,在方案的制定上領導組始終堅持了慎之又慎,積極穩妥的原則。從起草到定稿,幾上幾下,幾經反復,每一次修改都首先征求省級負責同志的意見,每一次都提請領導組會議討論,直至第8搞才經省級相關部門聯席會議審議通過,提請縣委常委會最后敲定,以正式文件下發實施。三是精心指導,嚴密組織。實施過程中,縣領導組在每個階段開始前都要召開會議進行專題部署;運行中,每個環節都有領導組成員親自檢查把關;每個階段結束后都要進行小結,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四是部門配合,財政保障。在縣委、縣政府的統籌協調下,改革試點工作領導組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鼎力支持;承擔單位身先士卒,爭先工作。特別是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把縣級三個中心,一個技術推廣站和12個區域站全部列為全額事業單位,農技人員工資全部由財政直接支付;全部參加了醫療保險。并先后撥出5萬元用于工作經費,從根本上解除了農技推廣人員的后顧之憂,保證了改革試點工作的順利推進。

綜上所述,在全國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和省廳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深入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縣委、縣政府和改革試點領導組及相關部門的努力工作,祁縣的農技推廣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成效初現。我們決心一鼓作氣,乘勢而上,抓緊有效時間,加快工作節奏,爭取在年底前完成全部工作,向農業部和省廳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農技推廣論文:信息技能對農技推廣的影響

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建設現狀

市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主要有3個:市畜牧獸醫局、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和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市農業局下屬事業單位,現有114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1人、初級職稱35人。鎮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共有7個,共設立6個畜牧獸醫站和1個畜牧獸醫組(河東區),隸屬區鎮政府管理,市畜牧獸醫部門僅負責業務指導?,F有人員23人,其中中級職稱7人、初級職稱11人、技術員職稱4人、無職稱的1人。村級畜牧防疫員185人,市鎮雙重管理。

市級植物疫病防控機構主要有2個: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植物植檢站和病蟲測報站、市熱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為市農業局下屬事業單位)?,F共有員工12人,其中推廣研究員1人、高級農藝師2人、農藝師8人、助理農藝師1人。未設立鎮級植物疫病防控專門機構,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由區鎮農業服務中心中負責農技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兼任。村級無植物疫病防疫員。

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建設現狀

市級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主要有3個,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農產品質量流動檢測服務站和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為市農業局的內設科室或下屬事業單位?,F有39人,其中推廣研究員1人、中級農藝師5人;鎮級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共6個,每個鎮都成立農產品質量檢測流動服務點,現有18人。檢測工作主要由各鎮農業服務中心中負責農技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兼任,歸屬鎮政府管理,市農業部門僅負責業務指導。村級農產品質量安監員200人,市鎮雙重管理。

當前三亞市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各級領導對實施“科技興農”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導致對基層農技推廣事業不夠重視,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普及推廣和農民種養水平的提高。主要問題表現為不重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體系建設,工作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基層農技推廣的工作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和年齡老化、青黃不接、人才缺乏,導致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出現了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技推廣機構工作“邊緣化”現象。

改革完善三亞市三大公共服務機構的思路

根據三亞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長遠需要,通過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合理設置、優化布局、充實一線、創新機制、加大投入、改善條件等一系列改革,力爭在年內建立健全以市級業務部門為主導,區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主體,村級農民技術員等為基礎的政府主導型農業科技公共服務網絡,重點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三大公共服務機構。

1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思路

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思路如圖1所示。①市農業局新設農業科技教育科,主要負責全市農業科技創新管理、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②整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市優質蔬菜開發中心和市南紅農場組建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市農業局下屬副處級事業單位,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工作,著重解決制約三亞市農業生產發展的重大關鍵性科學技術問題,為三亞市的農業科技研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提供平臺。三亞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由市農業局農業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市熱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配合業務指導。區鎮農業服務中心內設農業技術推廣站,核定編制3人,為市農業部門的派出機構,下屬事業單位,承擔農業技術推廣公益性職能。每個行政村培養1名農民技術員,建立農技推廣服務點。區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和村農民技術員實行以市農業部門和區鎮政府雙重領導,以市農業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

2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改革思路

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改革思路見圖2。為加強對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植物檢疫條例》賦與的行政執法職能,把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從事植保植檢工作的植保植檢站和病蟲測報站劃離,獨立設置為市植保植檢局。全市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農業局全面統籌行政主管,其中的動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獸醫局行政主管,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和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配合業務指導;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檢局行政和業務主管,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市熱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配合業務指導;區鎮農業服務中心內設動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編制6人,為市農業部門的派出機構,下屬事業單位,承擔動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職能。每個行政村各培養1名動物疫病防疫員和植物疫病防疫員,建立動植物疫病防控服務點。區鎮動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動植物疫病防疫員實行以市農業部門和區鎮政府雙重領導,以市農業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

3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改革思路

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改革思路見圖3。依托三亞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項目建設,新設三亞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市農業局下屬正科級事業單位,主要承擔農產品質量監測等專項任務。同時,根據三亞市冬季瓜菜種植生產與流通交易的分布情況,為保障出島瓜菜質量安全,在崖城鎮與海棠灣鎮設立2個農產品質量檢測區域站,隸屬于三亞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管理,鎮政府配合。全市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由市農業局全面統籌行政主管,其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組織開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重點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體系建設。

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和崖城鎮、海棠灣鎮區域檢測站配合開展農產品質量檢測專項工作。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負責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區鎮農業服務中心內設農產品質量監管站,核定編制3人,為市農業部門的派出機構,下屬事業單位,承擔農產品質量監管公益性職能。每個行政村培養2名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管服務點。區鎮農產品質量監管站和村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實行以市農業部門和區鎮政府雙重領導,以市農業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三亞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歷經撤鄉并鎮、鄉鎮農技“七所八站”合并為農業服務中心等機構變革,對當時的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但隨著三亞社會的發展進步,逐漸暴露出管理體制不順,體系不健全的弊端,出現基層農技人員從事非本職工作、農技推廣工作缺乏人手的現象。為此,結合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本文詳細闡述改革完善三亞市農技推廣公共服務機構的思路,重點是三大公共服務機構,以期通過機構體系完善和管理體制改革,推動三亞農技事業健康發展。但要全面促進農技推廣工作順利有效開展,還涉及政策法規的保障、資金經費的投入、人才隊伍 的建設等方面,需再深入的思考,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改進。

農技推廣論文:論科創對農技推廣綜合實力的影響

加強科技培訓,穩定壯大科技隊伍

一是開展農民全員培訓。農民是農業科學技術應用的主體,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任務就是把新技術傳授給廣大農民,使其切實應用到生產實踐中。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也就是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高的過程,切實發揮基層農科站地域、人員等自身優勢,針對農民求知熱點,積極利用“科技之冬”、“科普宣傳”等各種“三農”服務活動,開展現場講授示范、科技宣傳欄、技術咨詢等全方位、多角度科技培訓,達到培訓一批人才,推廣一項技術,形成一個產業,致富一方農民的目的。

二是加強協會生產技能培訓。各類協會培訓基地為基礎,選擇具有一定規模的協會、企業、種植大戶作為定點培訓基地,逐步形成上下聯動、緊密協作的縣(市)、鄉(鎮)、村和協會培訓網絡;探索并建立協會發展與人才培養互聯互促的有效機制,使協會成為培養各類農村人才的重要基地。

三是加強自身培訓。當前,“三農”對農業新技術的渴求已不僅僅局限于大宗作物的生產技術,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現有的知識和技能在市場經濟的變化中已顯得越來越匱乏。為此,加強基層農技人員的知識更新,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水平迫在眉睫。對農技推廣人員的培訓,應納入政府和業務主管部門的管理,通過與大專院校聯合定向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持證上崗、函授等方式,進一步更新和提高現有農技人員知識技能等綜合素質。

加強技術創新,提升農技推廣實力

1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

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應著眼現代農業,大力推進農科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一是加強原始創新。農技推廣應將投資少、見效快、作用大、影響面廣的常規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去。例如溝播平鋪、地膜覆蓋、平衡施肥、病蟲草鼠害預控、種子粒選、包衣等技術的推廣普及,切實提高常規技術措施到位率;二是加強集成創新。通過多種技術集成配套,進一步加強原始技術綜合應用。當前應大力推廣滴灌與棉花高密度、農作物標準化生產等集成配套新技術應用,加速農業科技新技術的轉化;三是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利用“走出去、請進來”及當前信息網絡技術手段,加大力度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加快新技術的引進,結合本地實際,通過試驗示范推廣,進一步消化成適合本地的種植特色的實用技術。例如設施農業保護地建設改造、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與研究等。

2加強科技項目建設

一是圍繞目前農業生產中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設立科技項目。圍繞本地支柱產業及農業農村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技術試驗、示范、推廣,包括新興技術和后續技術在內的試驗研究類項目。二是設立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生產項目。圍繞農民增收問題,按照市場化的要求,積極加強種植業結構調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助民增收。三是設立農業標準化技術、農業信息技術、生態農業技術等示范推廣類項目。圍繞農產品生產安全和無公害標準化的要求,設立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類農業示范推廣項目,提高產品競爭力。

3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

以實力較強的科研、教學單位作為科技支撐,加強與科研院所項目實施、技術研發的合作,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農科教結合。積極引導、鼓勵和引進農業高中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到生產第一線普及、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形成適合的自主知識品牌。

創新資金投入渠道,增加農技推廣資金投入

一是對國家和自治區的農業研發和推廣的計劃項目要繼續組織實施并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農業科技推廣專項基金,并逐步增加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尤其是用于農技推廣的份額;二是出臺相關優惠政策,調整支農資金投入結構,設立農業科技基金,把農產品補貼變為農業科技推廣補貼;三是多渠道籌集資金,包括利用涉農企業贊助或入股等社會集資,以及農業部門經營收入的提成等用于農技推廣,增強農技推廣實力,提高為民服務水平。

農技推廣論文:農技推廣系統問題與策略

本文作者:徐玲作者單位:青海省大通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是國家設立的為基層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者提供技術服務的公益性組織,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的重要載體,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農業科技進步和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力量和支撐。近年來,為搞好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系統建設,抓好基層農業技術管理工作,更好地使農業公益性推廣為農民服務,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其還不能完全滿足農民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需求,相對落后的農業推廣體系無法適應高速發展的現代農業需求。造成農技推廣相對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技推廣體系自身存在著效率低下、服務人員技術水平不高的現象。二是社會對農技推廣體系的重視和投入不足。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需多措并舉,積極改革農技推廣體系,建立完善、合理的農技推廣體系,為農業增、農民增收打好基礎。

1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

1.1推廣體系尚不健全

農技推廣業務性強,服務面寬,從上至下如果沒有一個健全、完整的推廣體系,很難將科技成果迅速推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整個推廣體系中,每個部分都至關重要,尤其是遍布基層、直接面向廣大農民群眾從事推廣工作的縣、鄉農技中心,作用與地位更是至關重要。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直接影響農業部門自身建設,進而給正常的農技推廣工作造成很大困難,受到影響的是廣大農民群眾。

1.2基層農技隊伍素質較低

在實際生產中,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基層農技推廣存在人員年齡偏大、知識老化等缺陷,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出現這種現象與近年來產業發展變化快、農民需求變化大,但基層農技人員因經費緊張、生存困難,接受培訓少、知識更新難有關,同時也與在基層從事農技推廣工作條件艱苦,缺乏激勵、成長機制,缺乏編制、經費、安全保障,農業院校大中專畢業生不愿意到基層從事農技推廣,人員難以流動更新、技術推廣后繼無人等有關。因此,新時期加應強農技隊伍素質建設[1-2]。

1.3基層農技中心基礎薄弱

鄉鎮農技中心基礎設施與工作條件落后,不僅嚴重影響鄉鎮農技人員的正常工作,還影響農技中心公益性職能的履行與職責的發揮,不利于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農民收入提高,同時也與發展現代農業、建設和諧社會極不協調。

1.4缺乏激勵機制

農技人員缺乏成長動力與安全保障。無論是對單位、還是對個人,在自身建設、公益推廣上,都很難有長遠的規劃與打算。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農技推廣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促進農技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2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發展

2.1加強農業部門自身建設

建設一支與新形勢、新任務相適應的農業干部隊伍,把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提升能力作為隊伍建設重點,改變學歷高、職稱高、能力弱、水平低的狀況。要在發揮整體活力,增強統籌協調、強化督查指導、創造發展環境上下功夫。在崗位設置和參公管理到位后,政府對部門的考核已由目標考核轉為績效考核,要認真探索并建立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進一步理順基層農技推廣體制,使農技中心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高效,具有可操作性。

2.2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有力地調動基層農技人員的積極性,增強農技推廣與服務能力。項目實施以來,廣大農技人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扎實開展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為農業增產、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技術服務。農業科技人員奔赴生產一線,深入田間地頭,包鄉、包村、包戶開展推廣服務工作,落實各項農業技術措施,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指導病蟲害防控,開展高產創建,做好咨詢服務,為農業豐收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3-4]。

2.3根據實際情況改革農技推廣服務體系

構建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機制,必須要順應農村改革和發展方向要求,著眼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需要,特別是要適應農業生產主體和經營方式的新變化、新要求,變革推廣服務方式,突破體制機制障礙,以滿足產業的科技需求為出發點,以服務農民的成效為檢驗標準,不斷提升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工作水平。

2.4做好農技推廣宣傳工作

要積極做好農技推廣宣傳工作,讓社會各方面特別是政府和有關部門了解農技推廣工作的現狀和成效,關注農技推廣工作的實際困難,關心和支持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營造推動改革創新的良好氛圍,開創農技推廣工作新局面。

農技推廣論文:完善農技推廣體系  服務農村經濟發展

農技推廣服務是一項推動農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公益事業。近年來,我鎮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形成了以鎮農技服務中心為主體,以社會服務組織為補充,以村組示范為基礎,上下貫通、專群結合、功能配套的農技服務網絡。但是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改革不斷深化,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面臨著新的挑戰?,F行農技推廣體系在推廣理念、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已不能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的要求,必須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一、解放思想、創新理念,找準改革的切入點

實現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關鍵在于科技興農。當前,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由資源型增長轉向科技型增長,農業新技術逐步取代常規技術。而農民是農業經營的主體,更是農業技術應用的主體?,F階段農民的科技素質現狀,面對國內、國際市場,顯得十分盲目,一時難以適應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只有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才能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加快科技興農的步伐。實踐證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特別是鄉鎮農技服務機構直接面對農民,推廣技術、指導生產,在農業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現狀與市場和農民的要求存在諸多不協調的地方。目前,我鎮有鎮級農技服務機構1個,農技服務人員11人;村級農技服務網點21個,農技服務人員69人。從文化結構來看,大學文化4人、大專文化6人、高中及中專文化25人、初中及以下文化45人;從職稱結構來看,高級1人、中級16人、初級27人、無職稱人員36人。農技人員整體服務水平不高,復合型、開發型人才較少,懂糧棉油技術的多,精通特產、畜牧、水產種養技術的少,難于滿足當前農業技術需求多元化的需要。農技推廣事業經費不足,體制不活,技術需求與技術供給存在脫節現象。鎮級農技推廣機構基本處于半癱瘓狀態,基礎設施條件差,農技人員工資待遇無保障,不能安心農技推廣工作,面臨著“網破、線斷、人散”的局面。因此,加快推進鎮級農技機構改革是完善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重點。

現行推廣方式主要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推廣,致使農技推廣目標與農民需求目標存在較大差異,成果轉化率低。因此,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樹立“以人為本、自下而上”的農業推廣理念,實現四個轉向,即由單一向農民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轉向通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社會中介組織、農村科技示范戶,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應用新品種、新技術;由單一的產中技術服務轉向產前市場前景分析、產中田間技術指導、產后加強銷售系列化服務,形成全程跟蹤服務的新格局;由單一的政府和農業職能部門組織開展技術指導、農技培訓、發放技術資料等農技服務轉向放開農技服務領域,創新農技服務形式,實現農技服務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社會化;由單一追求產量最大化轉向實行名優特等多種經營服務。

二、分離職能、創新體制,突出改革的關鍵點

創新農技推廣體制,逐步建立分別承擔公益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的農技推廣隊伍,是完善農技推廣體系的關鍵。一是科學定位職能。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剝離公益性與經營性職能,退出一般性推廣服務和經營性服務,集中優勢力量履行公益性技術推廣職能,行使公益性職能的部分予以加強;經營性職能部分推向市場。公益性服務主要承擔重大技術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動植物病蟲害及農情的監測、預報、病蟲害的防治和處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以及農業公共信息服務等。二是暢通分流渠道。我們不能認為改革就是簡單地撤并機構、精減人員,要統籌考慮,既要鞏固公益性服務,又要放活經營性服務。堅持“三個一批”的原則穩步推進,即保留一批農技推廣的骨干力量;放活一批市場經營的能人;淘汰一批不具備農技服務條件的人員,使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充分發揮農技推廣主力軍的作用。同時要出臺相關政策,用政策的優惠、經濟的實惠,用市場的辦法、經濟的手段、友情的操作推動改革,多渠道安置人員,解決分流人員的經濟補償、社會保障、就業安置等后顧之憂,暢通分流渠道,減輕改革的壓力,不能因改革而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三是建立健全推廣機制。從抓制度促規范入手,建立健全農技推廣新機制。制定推廣激勵制度,設立農技推廣基金,對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技人員予以獎勵,充分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保護其工作熱情和創新精神。實行績效掛鉤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務對象為主體,以一線推廣業績為主要內容的考核評價體系,切實做到責、權、利相統一,使農技人員在農技推廣中獲得收益。建立農技人員資格準入制度,嚴把準入關,不能把農技服務機構作為消化改革富余人員的“口袋”。對現有農技人員的資質情況全面清理,不具備資質的一律分流出農業技術服務隊伍,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的整體素質。推行全員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轉向崗位管理,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末位淘汰,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市場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農技人員扎實工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培育主體、創新模式,把握改革的著力點

堅持政府扶持和市場引導結合,有償服務和無償服務結合,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社會中介組織結合的原則,建立以政府農技推廣機構為主體,以龍頭企業和社會中介組織為補充的多元化的農技推廣網絡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要求,是完善農技推廣體系的著力點。在鞏固政府農技推廣機構基礎地位的基礎上,實行掛靠農業院校和科研院所,積極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農村經紀人開展推廣,鼓勵涉農企業參與推廣,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農技推廣的合力。主要是發揮五大優勢,培育五大主體,形成五種模式。即發揮農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技術優勢,實行聯合開發,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結合,充分發揮新技術“孵化器”作用,形成“院校、院所+農戶”的推廣模式,使技術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資金、信息優勢,實行訂單生產,形成“龍頭企業+農戶”的推廣模式,由龍頭企業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收購,組織農民按照企業要求生產標準專用農產品,實現企業與農民利益的雙贏;發揮農資經銷商的品種優勢,加快新品種、新化肥、新農藥的推廣應用,形成“農資經銷商+農戶”的推廣模式,提高農產品優質率,把品種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知識優勢,鼓勵其以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入股、帶資入股、項目入股、利潤提成等形式,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形成連心、聯責、聯利雙贏互利局面,形成“專業技術人員+農戶”的推廣模式,提高農業適用新技術普及率,促進農業科技進步;發揮種養大戶的輻射優勢,大力培養典型,宣傳典型,利用典型大戶在群眾中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帶動周邊農民學科學、用技術,形成“種養大戶+農戶”的推廣模式,把輻射優勢轉化為規模優勢。

四、構建載體、創新形式,筑牢改革的支撐點。

改善農技推廣條件,創新農技推廣環境,加強農民的技能培訓和技術指導是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技術吸納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支撐。一是以學校職業教育為載體。充分發揮鎮黨成校在農技培訓中的主陣地作用,把農民培訓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農民開展經常性地培訓,使每戶都有一個科技明白人,都能夠掌握1-2項農業致富適用新技術。同時要把農村初級中學的文化知識教育與農業知識教育結合起來,開展勞動技能、農業技術培訓,在向上一級學校輸送優質生源的同時,培養一大批農村技術能人。二是以活動為載體。農業生產主管部門要堅持開展科技下鄉、技術進家、科技集市等活動,以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擴大農民培訓面。繼續辦好各類農業技術刊物,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平臺;高度重視培養農村科技示范戶,發揮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促進農民依靠科技增加收入。三是以基地為載體。鼓勵農業技術人員以承包、入股等多種形式在農村領辦和創辦示范基地,輻射周邊農民,推廣農業技術、引領農業生產。政府要加大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從政策優惠、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有計劃地建設一批科技含量高、輻射范圍廣、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科技園區和科技示范場所,使先進技術、優良品種通過科技園的轉化、示范和輻射加以推廣,為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提供有效載體。四是以人力資源為載體。目前,農技推廣隊伍人才斷層、知識老化問題突出。突破這一制約,一方面要加大現有農技人員的學習培訓力度,提高農技推廣隊伍知識存量水平;另一方面要面向社會引進一批技術水平高、專業能力強,熱愛農技推廣事業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員充實農技推廣隊伍。同時要加大對公益性服務部門的扶持,重點裝備具有一定優勢的推廣主體,增加財政投入,改善農技推廣的硬件設施,保障推廣人員的待遇,使其能夠安心從事農技推廣事業。

農技推廣論文: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技員推廣行為的影響

摘要:農業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產業,其在實際中的發展水平關系著人們的生活及社會穩定性,而在現代社會中,其更加強調的是農業生產技術的作用,為此如何使農業技術可以有效的得到推廣及應用是現今農技員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但是在農技員進行技術推廣時需要注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相關的農業技術推廣制度所產生影響及作用,在技術推廣工作中工作人員的行為需要以此制度為基準,并且在實際中其還可以對推廣工作的開展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為此以下進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制度;推廣行為;影響

1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制度的作用

1.1概念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制度就是在相關政策及法規基礎上制定的符合現今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農業技術推廣準則,其內容以農業技術推廣發展需要為基礎劃分為多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因此在農技員開展相應的技術推廣工作時,需要以此制度的內容作為執行標準,以此來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的合理性及可靠性。

1.2要求

為了調動農技員對工作的積極性,增加用于農業科技研究以及農業生產的投資比例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幫助農技員加強自身的推廣行為,激發農技員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積極性,嚴格篩選招聘人員,確保農技員的專業能力,才能做好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

1.3制度分類

1.3.1 經濟制度。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制度中此項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證農技員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具備良好的經濟保障,并在生活及工作中得到相應的物質支持,通過經濟制度的作用可以使經濟支持得以落實。1.3.2 工作制度。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制度中要求在進行農業技術推廣之前需要進行試點工作,采用試點主要是為了對農業技術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并在實際中通過反饋信息來判斷技術推廣內容是否具備可行性及有效性,并以此作為技術推廣方案調整基礎,使后續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更具有效性及科學性,使計劃方案執行更加規范。1.3.3 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可以將其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技術推廣管理,另一個則是人員管理,在技術推廣管理中其主要是對其各項技術推廣內容進行控制,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進行符合農民的實際需要;而人員管理則是對人才的選用,其通過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來對人員進行嚴格的篩選,并對崗位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及考核,以此來保證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具備專業的素質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1.3.4 發展制度。農業技術的推廣及應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實現農民增收,因此發展制度的設置符合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通過發展制度可以增強與外部的交流及合作,并拓寬了資金引進渠道,使農業投資可以得到有效增長,是農業技術推廣制度中重要的環節及制度內容。

2基層農技員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1)基層農技員目前存在縣級業務部門和鄉政府雙層領導,鄉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較多,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不夠重視;2)經費不足,鄉鎮農技部門沒有任何經費,例如辦公資金,嚴重影響農業技術推廣;3)技術裝備差,設備不完善,缺乏新技術、新品種的引入,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慢,待遇低,工作環境比較差,致使整個農技推廣部門缺乏活力與生機。

3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制度對農技員技術推廣行為的影響

3.1經濟保障制度方面

根據經濟制度的內容其可以免除農技員在技術推廣工作中的后顧之憂,使其在農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及學習活動時可以具備充足的基礎設施,良好的工作環境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技員在工作中的實際水平及工作效率。并且充足的資金支持可以有效的調動農技員的積極性,使其可以更好的投入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

3.2工作設計制度方面

農技員根據工作設計制度的內容首先會對技術推廣地區的農業產業情況進行調查,掌握當地作物類型、農業結構、收獲時間等情況,并根據當地農民的實際經濟水平及實際需求來制定符合其地區實況的農業技術推廣計劃。同時農技員在工作計劃制度的作用下會以實踐結果作為最終依據,從而保證工作設計可以滿足當地農業發展需求。

3.3人員管理制度方面

首先,在農技員的選用上需要保證其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并且可以掌握農業技術推廣的特點及要求;其次,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根據農技員實際的需求及農業技術的發展為導向來選擇培訓內容,使農技員可以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使其業務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進而在實際中發揮出更好的農業技術推廣效果;最后,完善考核制度,為了改善農技員知識結構陳舊的情況,需要定期對其進行考核,以此來激勵農技員進行學習,進而提高自身素質水平。

3.4對外合作與發展制度方面

為了調動農技員對技術推廣的積極態度,我國也根據自身的需求,加強對外合作,拓寬資金來源,更好地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必須加強對外的合作這才是有利于農業技術推廣及發展,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

4結語

我國新農村建設的力度不斷加大,為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也需要受到足夠的重視,在實際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其開展的必須要素為農技員,可以說農技員的行為是影響技術推廣工作執行的最主要因素。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制度作為農技員需要執行的標準規則,此制度的合理性也影響著農技員的行為,為此在實際中還需要根據現今農業的發展及需要對相關制度不斷的進行完善及補充,保證此制度內容符合現代化農業產業的特點,進而使農業技術推廣開展更為順利。

作者:路明生 單位:宕昌縣新城子藏族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農技推廣論文:多元化農技推廣平臺建設思考

摘要:2015年是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實施的收官之年,我國農村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國家各項惠農政策逐步落到實處。同時也給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提出了新的課題,就是怎樣做才能使農技推廣工作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加快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思考

隨著農村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技推廣工作逐漸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農技推廣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

1農技推廣的概念

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定義為:農業技術推廣是指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應用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

2積極配合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爭取鄉(鎮)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支持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于今年2月1日正式,至此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相當重視,特別是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以后,中央把新農村建設工作擺在了極為重要的位置,列上了主要的議事日程。肩負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全體干部職工要牢牢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努力拼搏,積極進取,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結合當地農村工作實際,編制出一套操作性較強的農技推廣工作方案,爭取市縣主管部門及鄉(鎮)政府對農技推廣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因此,要深入鄉村基層做好調查研究,掌握當地農民的實際需求,要推廣先進實用的新技術、新品種,并做好試驗示范,使農技推廣工作突顯其在先進、高效、實用以及增產增收方面的特點。二是在新型農機具推廣方面。要加大農機研發和技術推廣的工作力度?;鶎愚r技推廣部門要與鄉(鎮)政府的中心工作合拍,取得政府在政策、資金上的扶持。三是適時召開現場會。根據不同農時季節需要,召開各種形式的農技推廣現場會,請當地政府的主要領導及相關部門參加,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使領導能及時掌握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形勢,了解農技推廣工作對“三農”的重要作用,了解農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為政府對農技推廣工作的支持提供先決條件。

3推進機構用人及工資制度改革,實現體制創新與機制創新

筆者認為,目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逐漸老齡化,平均年齡接近50周歲。有相當一部分年齡偏大的人員工資雖高,但進取心不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推廣工作的開展。應改革現行的用人及工資制度,實行績效工資度,年齡達到55周歲的老同志,可提前預退,鼓勵其離崗創業,聘用專業對口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充實農技推廣崗位。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充分調動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能夠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使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愿意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并且能夠做到盡職盡責地完成各項農技推廣工作任務。

4建立培訓機制,注重農技推廣人員的知識更新

在農閑時節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培訓方式,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進行輪訓。如此既能不斷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使他們的知識得到及時更新,又能為農技推廣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5健全農技推廣信息網絡,保證農業信息暢通

農技推廣工作首先是觀念的更新,然后才是知識的更新、政策的更新,才能推動農業有更大的發展。因此,要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技推廣信息網絡,保證農業信息上下貫通。信息網絡建設要注重以下幾點:

5.1用戶信息的取得

首先,要以鄉(鎮)農技推廣部門為單位,建立不同產業的農技推廣示范點,通過示范點采集不同產業對農業技術的需求情況。然后,建立與各種農業協會及專業合作社的聯系制度,從中獲得農業生產信息和需求信息。

5.2與科研部門的信息建立

要與省內外農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建立信息聯系,保證與權威部門的信息暢通。

5.3建立基層的信息平臺

信息平臺可使基層農技推廣單位、農戶、科研部門做到各取所需,在信息平臺上進行交流,及時獲取各自所需的各種農技推廣信息。

6推廣形式力求多樣化

充分發揮農業科研部門、大專院校、科技示范戶、農技推廣部門的各自優勢,加大農技推廣工作力度,實現推廣形式的多樣化。比如科技示范基地的推廣、家庭農場的推廣、科技示范戶的輻射帶動推廣、各種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的推廣以及參加各種農業博覽會進行推廣等多種不同形式,加快實用新型農業技術的推廣步伐。

7技術指導要到位

技術指導是農技推廣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農技推廣技術指導員的工作必須沉到底,直至田間地頭和農民家中,為他們提供手把手、心貼心的指導服務,做農民的知心朋友。了解他們的需求,真正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覺得農技推廣員貼心、好求。

8多形式培訓農民

對農民科技的培訓要靈活多樣,采取集中培訓和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式。農閑時節把他們集中到一起開展全范圍的大班培訓,請省市科研部門及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來授課,使他們受到更高級別的培訓,每年最低一次??h鄉兩級技術指導員在春節前后結合冬春科技培訓,以村為單位,逐村逐社輪訓一遍。農忙時節,鄉鎮技術指導員要以指導帶培訓,隨叫隨到,培訓指導到田間地頭。

作者:于鐘富 單位:樺甸市八道河子農業站

農技推廣論文:農業經濟中農技推廣探究

1農技推廣的含義及重要性

1.1農業技術推廣的含義

農業技術推廣的含義就是指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示范和指導等形式,將農業技術普及到農業生產的過程當中。農業技術推廣適用于很多方面,例如農、林、牧、漁等行業。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包括提高種植產量、合理使用肥料、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等,除此之外還包括農副產品的加工和運輸。由此可見農業技術的使用范疇還是很廣泛的,通過對農業科技技術的推廣,使得農村經濟以較快的速度進行著發展。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人們也逐漸對能源的使用加以重視,同時也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因此新型的農業環境保護、農業能源合理使用等技術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了更好、更快地實現農業技術推廣,各級政府與基層管理人員都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1.2農技推廣的重要性

農技推廣對于農業、農村地區以及農民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積極的農業技術對于農業的長遠發展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而我國政府也逐漸意識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并以積極的政策進行鼓勵。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的水平,并且加快農業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給農民創造更多的財富,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意義深刻。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經濟中農技推廣還存在著較大的不足,針對這些問題與不足,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措施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做好農村經濟中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才能夠保證農村農業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同時也可以幫助農民實現小康的目標。

2農技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外農業技術在推廣的過程中也是屢屢受挫,這主要是因為其還存在著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問題。為了尋求解決農技推廣問題的措施,本文針對農業技術推廣進行了探討,對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業技術推廣投入和基礎設施以及農民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給予了科學的分析,希望從中找出問題的關鍵,從而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措施。

2.1農技推廣體系不夠健全

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現代化的農村社會,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更是支撐著農業經濟繼續前進。但是由于政府未能充分認識到農技推廣對于農業經濟的重要性,因此農村經濟中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一直未能得到健全。當前我縣、鎮農技推廣機構30個,基本涵蓋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業、林業、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再加上技術部門與生產部門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導致很多科研結果都付之一炬,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和應用。很多先進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完善和嚴謹的推廣體系,而不得不被擱置。農民缺少好的技術,農村資源得不到很好地開發,農民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效益,這就阻滯了農業經濟的發展。

2.2農技推廣人才較稀缺

除了以上敘述的幾點原因以外,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稀缺成為限制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這主要是由于許多高素質人員選擇了待遇好、環境好的職位,而避開了技術推廣人員這一行業。例如:我縣核定編制數為260人,但實際在編在崗只有194人,受現行人才招聘機制限制,缺編名額短期內難以得到較大補充,導致農技推廣部門長期缺編。而且科技人才年齡結構老化,呈現學歷高、職稱高、年齡高的態勢,后備力量不足,難以形成梯隊,呈現“頭重腳輕”現象。

2.3投資較少、基礎設施差

資金的投入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很多基礎設施的配備都還欠缺。但是現實情況確實不盡人意。由于資金的缺乏,很多農村地區沒有能力配備先進的設備,也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進行科研和開發,自然而然農業技術推廣受到限制。除此之外現代化信息設備的購買,由于沒有足夠的資金而被擱置,農村技術推廣的熱情嚴重受到挫敗。

2.4農民文化水平較低

農民文化水平較低也是導致農業技術推廣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這是因為很多農村地區的人民思想不夠進步,總是安于現狀并且習慣于傳統的“男耕女織”的生活,對農業技術的興趣不是很大,這就嚴重阻礙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進行。

3農業技術推廣的建議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經濟水平的發展,加快農業技術的推廣尤為重要。本文針對以上提出的幾點問題給出了合理化的解決措施,首先各級政府和基礎工作人員要充分重視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其次農機推廣的宣傳也是十分重要的,有關部門應做好對農業技術基礎理論的推廣;然后資金的投入也是十分關鍵,盡管將基礎設施配備齊全;最后提高農民科學文化水平也是需要解決的重要難題。

3.1提高對農技推廣的重視程度

政府是農業技術的推廣過程中的主導力量,因此在這期間政府應給予農業技術推廣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勵,不但穩固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進程。同時為了擴大農業技術的推廣范圍,基層管理人員也應該充分提高責任感,同時也要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只有充分重視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才能夠真正意義為農民謀福利。

3.2加大對農技推廣的宣傳

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宣傳工作,要從方方面面進行著手。首先有關部門應印發專門的宣傳手冊供農民去學習,其次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經常組織下鄉“手把手”教學工作。這樣一來就能夠提供給農民群眾更多學習的機會,也能夠幫助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更好地實施。最后媒體也應該對此類加以重視,多做宣傳從而幫助農民群眾認識到農技推廣的重要性。

3.3加大資金的投入、做好基礎設施建設

資金的投入對于農業技術推廣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給予充分的重視。現代化的信息設備、先進的機器設備以及其他與之配套的設備,都應該進行生產和引進。同時政府也應該撥出一部門的資金,專門用于支持科研開發,從而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積極性。

3.4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

加強對農民素質的提高,不僅要從文化著手,其次還要考慮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國家和政府應對農村的素質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從整體上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其次要想幫助農民群眾了解農業科技,技術推廣部門可以組織專門的人員進行下鄉指導,幫助農民群眾學習科技文化。

4總結

通過對本文的研究我們對農業技術推廣有了初步的認識,面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地給出合理的解決措施成為當務之急。在實施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也應當遵循一些原則,例如技術推廣不能夠一概而論,必須要做到因地制宜;其次各級政府及基層服務人員要始終保持著為他人服務的熱忱;不僅如此我國政府要給予高度的重視和足夠的資金支持;最為重要的是農民在業余時間也要多多學習先進的文化,其次也要不斷了解科學文化知識。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改進,農村經濟將得到飛速的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會逐漸提高。

作者:徐國香 單位:金湖縣果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奇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多毛小伙内射老太婆| 欧美三级午夜理伦三级| 亚洲精品少妇30p| 久久精品99久久香蕉国产色戒|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40老熟妇| 大地资源网第二页免费观看| 女人脱了内裤趴开腿让男躁|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对白刺激视频| 壮gay吊大人帅精浓|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麻豆| 红桃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av|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午夜福利片|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射精情感曰妓女色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一| 中国人妻与老外黑人| 国产av旡码专区亚洲av|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直播|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男人把女人桶到爽爆的视频网站 | 亚洲日本天堂在线| 免费a级毛片无码专区| 亚洲日韩欧美内射姐弟|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日本不卡一区|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网站| 又粗又黄又硬又爽的免费视频|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亚洲经典三级|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av不卡|